為什麼飛虎隊這麼有名卻無人提起蘇聯援華航空隊?

武漢空戰戰果也不差啊


為什麼沒人提起蘇聯援華航空隊?這個問題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背景之下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回答。

1.1937-1940年:蘇聯嚴格採取各類保密措施,要求國民政府不得公開報道蘇軍參戰。對外宣傳口徑一律以「中國飛行員」、「外國僱員」、「個人身份來華」來糊弄。然而日本在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內部擁有高效的間諜網路,從而導致蘇聯援華參戰一事純粹就是大家心知肚明,日本人還三天兩頭拿報紙罵兩句的「公開秘密」。

據11月24日《東京朝日新聞》稱:查明被我軍擊退的敵機為新到的蘇聯戰機,已證實其飛行員也一起參戰。

1938年《支那事變畫報》第35輯 《蘇聯對蔣援助》

(由於本人手機前幾天做了恢復出廠設置處理,很多照片都損失掉了,其中就包括日軍展覽所謂「中國軍蘇聯坦克」的照片。)

你能指望這會兒有人會宣傳蘇聯援華航空隊?——日本人倒是為他們做了宣傳。

2.1940-1945年:由於國民政府掀起數次反共高潮、「偉大衛國戰爭」等一系列因素,蘇聯在皖南事變後一度暫停援助以「逼蔣抗日」,到蘇聯遭受入侵完全停止援助。國民政府和美國的關係迅速升溫,而與蘇聯的關係一度僵持。

當然,由於此時蘇聯和日本這兩個以百萬兵力「冷戰」的國家仍然是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的「友好睦鄰」,蘇聯援華仍然是一個三方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能明說的……這會兒還算得上「秘密」嗎?

你能指望這會兒有人會宣傳蘇聯援華航空隊?

3.1946-1949:年:國民政府和蘇聯在東北蘇聯駐軍、旅順——大連問題,中國共產黨問題(蘇聯軍管區為中共提供便利和援助)上的矛盾急劇升溫。雙方在這一期間的關係急劇惡化。早在抗戰時期就開始的經濟崩潰,大量原材料產地成為解放區也令國民政府無力也不願償還拖欠蘇聯的上億美元軍事貸款。(以實物方式分批次償還,應於1952年還清。)

你能指望這會兒有人會宣傳蘇聯援華航空隊?

4.新中國建立至中蘇關係惡化:關於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如何對待「蘇聯援華航空隊」的宣傳問題,我沒有確切資料。但50年代,在武漢、萬縣、重慶等地相繼修建、修葺紀念蘇聯援華航空隊的紀念碑和犧牲蘇軍烈士陵園,並組織相關紀念活動。鑒於此,當時的新中國應該對蘇聯援華航空隊的事迹給予了報道和肯定。

1956年修建的武漢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 借了 @趙國星 拍攝的照片。

你能指望這會兒有人會宣傳蘇聯援華航空隊?好吧,這會兒終於有人為他們說話了。

犧牲於1940年11月15日的科托魯密科·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維奇(化名卡特諾夫 )和犧牲於1941年5月11日的斯科科夫·彼得·拉普連奇耶維奇(化名司托爾夫 )。他們的墓地數次遷移,後來於 1959年9月經重慶市委安排遷葬於鵝嶺公園,並立碑銘文,以志紀念。1962年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5.中蘇關係惡化—嗡嗡結束:這個時間段,你指望對「蘇修」能說啥好話……只能說當時中蘇關係惡化至此,上述地區和東北的大量蘇軍紀念碑和烈士陵園沒被人拉倒砸掉,掘屍毀墓。某種意義上也算是當地人對於烈士所做貢獻的一種銘記?

附:毫無存在感的彎彎:1949年蘇聯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帶動一波社會主義國家和「中立」、對蘇友好國家承認新中國的浪潮。令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氣急敗壞,在接受美國援助並允許美國在台駐軍的背景下。台灣能對蘇聯援華航空隊什麼態度也就不奇怪了。

你能指望這會兒有人會宣傳蘇聯援華航空隊?這還是國共兩邊難得達成一致。

對於國際上各國的抗戰援華史,這一時期中共報刊也只選擇性報道諸如白求恩、印度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在抗戰時期對中國的幫助。

6.自80年代開始,國內對蘇聯援華部隊的討論逐漸放開,在媒體上,1985年8月14日《人民日報》在關於紀念抗日戰爭的報道上稍微提及了一下。

祭掃共產黨、國民黨和無黨派的抗日烈士陵園,向蘇聯軍隊和蘇蒙聯軍烈士紀念碑及援華抗日犧牲的國際主義戰士紀念碑獻花圈等,以深入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1987年11月20日《人民日報》專門提及了一些史學刊物對於《抗戰初期楊傑等和蘇聯磋商援華事項秘密函電》、《蔣介石致斯大林、伏羅希洛夫的秘密函電》、《中國軍事代表團與蘇聯商談援華抗日械彈記錄稿》 等文件的研究。而1988年第45期的《近代史研究》也撰文論述「蘇聯抗戰援華貸款和軍火援助」問題。

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史學刊物上對於蘇聯援華的討論越來越多,但仍然局限於專業史學刊物和政府、黨、政協的文史委員會出版刊物。

但面向大眾的媒體報道卻偏重於美國人的「飛虎隊」——隨著90年代美國、台灣資本和宣傳材料的大量湧入,相對應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卻土崩瓦解。受到這一風波的影響,同時期中國也經歷了(不存在的事情),遭遇了(不能說的領域)和經濟上的雙重打擊,美國話語權在中國知識分子和大眾媒體的影響力迅速擴大,決定了這一時期在中國「飛虎隊這麼有名」。

而「蘇聯援華航空隊」也就是黨媒在每年抗戰紀念需要說些「得道多助」、「國際義士」、「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一部分」的時候寫點官樣文章,捎帶著提及兩句。

7.90年代末到如今:隨著美國對於中國越來越不友好的態度和咄咄逼人的軍事威脅(90年代初的各類問題, 老布希宣布降低與中國官方接觸級別、 1994涉台《關係法》、1995李登輝訪美、1996台海危機、1999年大使館危機、 2001南海撞機事件)。某位知乎上不能提的領導人在和柯林頓互相舉杯祝願的同時,也和俄羅斯開展了密切的戰略合作關係,直接帶動了中俄關係的發展,自然,以前的「蜜月」也在中俄長期的合作關係中重回公眾視線: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一批批蘇聯飛行員志願來到中國援華抗日。他們之中許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今安息在中國土地上。(在知乎不存在的人)總書記1991年訪問莫斯科時,親切地會見了依然健在的前蘇聯志願飛行員們……
—— 人民日報:1994年10月15日 《友人普什金》

至於最近幾年中國媒體對於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一系列報道,大家可能都熟悉我就不提了。

附2:隨著長達38年「戒嚴」的解除和國民政府高官將領們的回憶錄相繼出版,在每提抗日必言「飛虎」那麼些年之後,台灣人也終於肯回顧一下蘇聯援華軍的歷史。雖然說這些回憶錄片段毫不意外的充斥著意識形態鬥爭的味道,可謂偏頗乃至於污衊了。

俄國人實資上就差了點,我有多次在機場上看他們在飛機降落時連人帶機一起摔在地面上,打地靶的練習再射擊上的成績也沒有中國飛行員好。

請開始你的表演。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蘇聯援華飛行員普遍在30年代初開始空軍飛行生涯,一些新手也是1936年就成為戰鬥機飛行員,擁有上百小時的飛行經驗,他們普遍任空軍各級分隊指揮員,試飛員,負責飛行戰鬥技術的主任,軍事飛行教員。

先不說「飛虎隊」的一幫陸海航軍民退役飛行員組成的亂燉水平如何。當時由中央軍、東北軍(如高志航)、華僑、廣東等不同派系出身,接受不同國家不同層次訓練組成的的中國空軍,其飛行員其技戰術能力(特別是戰前義大利人培訓出來的「中央」空軍),我們可以選用陳納德將軍的敘述:

回顧一下上面的:「俄國人在飛機降落時連人帶機一起摔在地面上。」

嗯,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他們的這個藝術素材可太好搞了。

至於蘇聯援華航空隊飛行員的技術水平,陳納德則讚譽道:

我平生見過的最精彩的空中格鬥,是日本人和蘇聯人在南京與漢口的兩場空戰。

當然,蘇聯援華航空隊成為「無名烈士」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對其的處理方式之外。他們自身的「保密」,資料的稀少也是重要原因。

同樣以題主提到的「飛虎隊」作比較,我們可以輕易的找到很多關於「飛虎隊」的戰時報道、戰地照片,美國龐大的宣傳機器也不吝嗇他們的筆墨。存在不過1年時間的飛虎隊由此聞名遐邇,其鯊魚嘴、飛老虎也成為了一種圖騰式的象徵。

雖然大家對鯊魚嘴印象深刻,但他們的隊徽是個插著翅膀的老虎……飛虎隊嘛。

好吧,我被這隻走形的蠢老虎逗樂了。雖然說看上面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徽標,此飛虎已經不是彼「飛虎」了……

更別說戰後汗牛充棟,各類涉及飛虎隊的回憶錄、訪談、戰史、文藝作品……

以飛虎隊為主題的二戰軍事歷史書籍。

把搜索範圍擴大到「所有類型商品」之後,服裝、鞋襪、帽子、運動器械、玩具、貼花、卡通書、遊戲、傢具、甚至還有飛虎隊主題咖啡機!……足足四千多款飛虎隊相關商品,淘你所需。

而蘇聯人秉承著一貫的保密特性(畢竟和飛虎隊不同,蘇聯飛行隊投入抗戰的時候,蘇日並未交戰),飛機被偽裝成與中國空軍別無二致的樣式,飛行員被集中管理。

他們建立了那麼大的功勛,取得了那麼多戰果又有什麼用呢?

——報紙上沒有報道他們,記者們遺忘了這支隱形的軍隊,膠捲沒有留下他們的音容笑貌,就連他們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們去了哪兒:派遣至中國的蘇聯軍人極難乃至根本收不到家書,與蘇聯的通信大部分時間也是被禁止的。

諷刺的是,日本人倒是很熱衷於報道蘇聯空軍在華活動和蘇聯對華援助。

擊落了蘇聯援助中國的飛機

在南京擊落的中國飛機內找到的資料由此證明是蘇聯飛行員 日本《周報》

即使在戰後,蘇方也根本不提及這些人在中國的不朽功勛,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德波林版《第二次世界大戰史》首次在這類書籍中提及蘇聯對中國的支援。代表蘇聯援華軍人的兩部回憶錄《沿著陌生的道路》 (工程兵中將卡利亞金著)《在中國的使命》(蘇聯元帥崔可夫著) 要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得以出版。至於大量的檔案材料、援華飛行員的訪談記錄和回憶錄,也差不多是這個時間段,甚至要拖到蘇聯解體……

這樣一來,另一個問題浮出水面:俄國國內關於援華飛行員的資料也隨著時間流逝而大量散失,而蘇軍飛行員、顧問在中國國內、與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交流的檔案材料(例如中俄史學家能有幸碰面的話,兩邊最可能掐架的話題:蘇軍飛行員將自身戰績轉移給中國飛行員用於宣傳的問題,包括著名的「四大天王」中的仨)也隨著抗戰和內戰的連年戰火和政治動蕩散失殆盡。(畢竟國民政府自家的檔案庫都扔給解放軍,成為了共和國的「第二歷史檔案館」)

一些援華飛行員甚至找不到安葬地、詳細生平、履歷和資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庫里申科。

2015年中國媒體報道了《6名蘇聯飛行員曾痛擊日軍 墜機及安葬地成謎》一事,由於親歷者的紛紛離世、再加上上文提到的漫長歲月材料散失,六人的安葬地只知道位於南京市,具體位置未知。

如此複雜情況之下,國內即懂俄語,又能接觸到各類相關資料,還願意從事這項近乎「無償」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例如上面提到的兩本回憶錄,我國翻譯出版已經是30多年後的2013年了。

這支「秘密軍隊」所面臨的「姓名無人知曉,功績被人遺忘」的尷尬處境估計還要再持續個幾年。


實名反對 @御風 的答案

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援華航空隊的結局是璧山空戰?EXCUSE ME?

貼一段北朝的討論:

重慶上空的鷹與鷲

日本參加101、102作戰的零式戰鬥機11型,由於剛剛發生了著名的奧山事件,仍然是個問題寶寶,實際性能只有509km/h,俯衝速度僅有可憐兮兮的518km/h,爬升能力是6000米/7分30秒(也就是爬升速率800米/分)

國軍手頭有的是蘇聯提供的伊-152、伊-153、伊-16-10和伊-16-18,性能分別是364km/h、444km/h、448km/h、460km/h,爬升能力是493米/分、842米/分、884米/分、1034米/分

結果1940.9.13,中國空軍不滿於之前鴕鳥戰法,眾飛行員反覆請戰後,決心集合3、4、5大隊全部老手以絕對優勢兵力打一次大殲滅戰,合計9架伊-16-10和25架伊-152。隨後,在璧山上空,一心偷襲日軍97艦攻的的中國空軍(伊-16-10位於6000米和伊-152位於4500米)遭遇7000米的13架零11突襲,隨後半小時里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13架被擊落,11架迫降損毀,損失10名飛行員,日方僅一機返航迫降損失。

大驚失色的蔣介石,破口大罵空軍無能,下令殘存的9架伊-152第二天出擊報仇,所幸天氣不佳,日方未出戰,該部得以平安返航。

國軍總結教訓後,決定先予避戰保存實力,隨後集合殘餘主力,決心殲滅日軍一部,以報前仇。但不知為何,國軍很有才的認為,唯有盤旋才是克敵制勝之法寶,於是國軍集合老手於5大隊,全力訓練伊-153,而不是伊-16-18。

終於,國軍在1941.3.14找到了報仇機會,12架零11突襲雙流機場,遭到5大隊31架伊-153突襲,佔據絕對高度優勢的國軍一擁而下圍攻,但未能擊落一架日機。日機一部牽制,一部迅速爬升反制國軍,迅速壓制國軍,隨後璧山餐具再度上演,日機一機未損一機未傷,國軍被擊落8架,迫降損失8架,含4名中隊長和分隊長在內8名老手戰死。此後,剩餘國軍空軍再無抵抗意志,唯有徹底避戰。

出自:http://bbs.northdy.com/thread-531835-1-1.html

這個帖子里國軍黑料要多少有多少。國軍打得爛賬,休要怪到蘇聯志願航空隊頭上,可以說蘇聯志願航空隊不僅僅打了一個武漢空戰,1938-1940年中國的空戰大多數是蘇聯志願航空隊打的

另外,御風你幾個月前還在用豫中會戰日軍佔據了空優在給國軍洗地,怎麼現在就成了1944年中美聯合航空隊奪取了制空權?按你的邏輯是不是也能說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奪取過制空權呢?

之前給國軍洗地時候黑豫中會戰空軍出擊不力,現在空軍又變成對地面戰毫無作用的、不關鳥事了?為了洗地就能隨意的拔高和貶低?我不能認同

關於日軍的國械師團,北朝也早有討論:

買什麼都沒用,戰車公墓可有不少的毛子T-26,然而,是作為敵人被擊毀的,因為先被鬼子完整繳獲了……
先買毛子貨的話無非是給鬼子武裝出幾個毛子械的二線旅團——歷史上鬼子甚至有國械(對,中正式!)旅團

——(樓下補充) 美械第88旅團,國械基本11軍上下都有

鬼子對國械的評價還相當高,認為中正式性能可靠,殺傷力比38步槍大……

——(樓下補充)還有捷克輕機槍,除了3師團裝逼非要日械,其餘師團一線部隊基本把歪把子換的差不多了,步槍也盡量使用國械7.92口徑,因為彈藥補充方便充足

出自:

http://bbs.northdy.com/thread-653618-2-1.html

關於蘇聯志願航空隊的內容,再補充點北朝的討論:


I-16抽109是靠低空兜圈逼死109。奈何蛋戰那玩意兜圈都兜不過啊……
當然,說真的。VVS那幫飛行員之技術精湛作戰勇敢,也不是果脯的飛官能比的

41年毛熊給了伊16和伊153各75架,奈何中央系的雜魚水平稀爛無比(參看霍克75m的覆滅),實戰里更是賣隊友專精,從37年11月開始就是雜牌空軍和毛子一線殺敵,中央系就負責摔飛。,保衛大後方根本就是五大隊被坑史。

關於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實際戰績可以參考這裡的討論:

洪希伯:戰鬥中屢建奇功卻遠比飛虎隊低調--紀念蘇聯援華航空隊 - 第3頁 - 『 近代戰爭 』 - 北朝論壇


武漢空戰不差?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信民國的戰績為什麼不去查查日軍實際損失了多少呢?以多打少擊落敵軍轟炸機戰鬥機各2,自己損失13,真丟人,早期還有自購戰鬥機的時候都沒那麼慘的哇。

AVG的牛逼之處就在於,這部隊士兵和裝備數量都很少,且質量一般的情況下(機隊實際能飛的不超過80,接收的總戰機不超過120,由於分兵緬甸,國內能飛的區區只有60餘)不但有效的維持了戰術存在,且在空戰以及對機場行動中7個月只空中損失了35架戰機(10架被高炮擊落)的同時,也確信擊落擊傷敵機至少110架以上。(宣稱300,當然這個的確有水份,根據考證上面這個數字較為貼近實際,但由於日方損失資料軼失,因此難以考證出更多的實際數字)

還有,@御風 飛虎隊1942年7月4日就解散了,AVG在被改成USAAF的第14航空隊之後因為薪資待遇下降很嚴重(宋美齡當年招的時候就出了美軍數倍工資,只要宣稱擊落就有額外獎金)和中國條件問題等(不給錢又不是強制命令真沒多少人願意去),雖然美軍都給直接轉移了軍籍到現役(飛虎隊期間的軍籍是直到1992年才給予補認)。

但除了陳納德這個不飛且中國得到厚待的司令的確成了14航空隊的司令以外,整個AVG只有5名飛行員留下,其餘的要麼回本國當教官,要麼轉移到別的戰場上,考慮到14航空隊的實際規模和後期中華民國空軍的規模,實際上的繼承度也幾乎沒有,部隊基本是重組的,而第14航空隊也不叫飛虎隊。

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使得唔識得啊,民國老百姓不知道,那本來情有可原,你也不知道還出來胡說八道?

而且AVG在裝備數量,質量均不佔優的情況下就積極行動,能打出極好的戰績還能全身而退,在美國部隊里也是很少見的,尤其是早期美國空中力量無論海空馬潤均被被打成落水狗的情況下。

14航空隊在AVG撤走之後的實際表現短期內也完全不如AVG,甚至一度出現畏懼日軍戰鬥機的情況,後期則是被民國空陸軍拖累,情況沒那麼差的情況下還丟失過制空權和多處機場,戰績遠沒有之前AVG的耀眼。

所以不只是民國,美國自己也是大力宣傳的。

民國空軍裝備蘇聯戰機時候的鶸戰績,推薦甩鍋給民國的飛行員,同期蘇軍士兵可是在和Me109和加蘭德在打也成績不差,蘇聯因為參戰可能引起問題(和志願參戰的美國民間人士不一樣,蘇聯是官方名義),支援更多的存在於訓練,而出戰時多為國軍自己的飛行員,這個也是可以考證的。


何止援華航空隊一事?如今老百姓知道的蘇援,也只剩下156項工程了,就這,也被所謂的「撕毀圖紙」、「逼債」扯平了。

其實,蘇援規模之大、作用之大、歷時之久普通人很少知道。

早在蘇聯成立沒多久後,就拿著金盧布、軍火、軍事教官來要啥沒啥啥都想要的中國「多頭下注」,引誘各派勢力和他簽賣身契,沒想到幾十年間這好幾派勢力居然一個個都反水了,拿了錢不幹活。

等到蘇聯死掉,大家都長出一口氣,這下當年為了借錢被迫拍下的裸照不會被翻出來了。


先佔坑,正好手裡有乾貨,回頭扔上來。

~~~~~~~~~~~~~~~~~~~~~~~~~~~~~

飛虎隊不提,專談蘇聯這邊

先說總體概況,扣個帽子:

1937年9月-1941年4月《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前的3年半時間,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共有3665人來華支援抗戰,累計操作1250架飛機。
其中包括1091名志願飛行員、2000多名地勤人員,其中八成以上飛行員是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蘇聯空軍的精粹。227名飛行員在中國作戰犧牲,包括轟炸機大隊長庫里申科和戰鬥機大隊長拉赫曼諾夫。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幫助中國建立航空供應站和飛機修配廠,並在迪化(烏魯木齊)、蘭州等地設立航空學校和訓練基地,為中國培訓近萬名相關技術人員。蘇聯援華航空隊參加了保衛南京、武漢、南昌、重慶、成都、蘭州、柳州等地的25次空戰,擊落炸毀日機100餘架,炸沉日軍各類航船70餘艘。

從1937年7月16日說起,國民政府分別向英、美、法、比、荷、德、意、蘇等國遞交備忘錄,控訴日本侵犯中國主權。蔣介石親自出面召見歐美諸國駐華大使,請求他們呼籲本國政府譴責和制裁日本,支持中國的抗戰。當然這是毫無卵用的,英法等國聯大國早已抱定綏靖政策,德國丟卒保車,戰前同時勾搭中日,這時見調停中日戰爭無望,權衡利弊之後徹底放棄中國倒向日本一邊,某美帝甚至依然與日本保持貿易關係,向日本出口物資。 只有蘇聯一國幾經考慮,最終向國難當頭的中國伸出了援手。

蘇聯雖然與當時的中國政府存在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分歧,但援助中國是牽制日本、避免戰略上形成日本與德國東西夾擊態勢的唯一方式。中蘇雙方調整了雙邊關係。

所以說蘇聯援華無所謂虛情假意,站在蘇聯意圖維持中國這個抗日橋頭堡,以全力備戰與德國的戰爭的角度上考慮,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國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蘇聯肯援助國府在當時中國四面楚歌的國際環境下就已經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了。而且從整體的作用和實際作為上來看,雖然改變不了戰爭全局,但是仍不失為值得關注和紀念的史實。

1937年8月20日,中蘇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軍事技術援助協定》,蘇聯宣稱將向中國提供上億美金的軍購,中蘇成為準同盟關係(蘇聯拒絕與中國 簽訂更高層次的《中蘇互助條約》),蘇聯也成為七七事變後第一個援助中國抗戰的國家。到1941年停止蘇援前,蘇聯共出售322架轟炸機(292架SB轟 炸機,24架DB轟炸機,6 架 TB-3轟炸機)、777架戰鬥機及100架教練機。

1937年9月,國民政府請求蘇聯直接派遣有經驗的飛行員到中國參戰。當年9月14日,蘇聯宣布向中國出售225架各型軍機,同時接受國民政府的提案,派遣飛行員、地勤人員、機場建築師、工程師和機械師以志願者的身份前來中國協助抗日。

在蘇聯內部,這項人員派遣被稱為Z(Zet)作戰,人員是由外貝加爾軍區與太平洋艦隊所屬航空部隊中選拔的「志願者」,這些官兵被送往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進行挑選。除了一般軍事人員外,政委系統也隨同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被派遣而來,為了掩蓋部隊中政戰人員身份,蘇方採用各種頭銜掩飾,如「首席領航員」等。召開蘇共黨組織會議時對中國人保密;如果局外人闖入,黨組織會議馬上變成「技術性討論」。所有人員在蘇軍中的真實身份與職務都對中國保密。在蘇聯國內不准許知情者談論援華航空作戰之事,以免泄密。

蘇聯在西班牙內戰中也使用相同模式為交戰方提供援助,因此當時各地軍區認為中央將要求其部隊至西班牙參戰(因為當時西班牙內戰也激戰正酣),故挑選出較好的飛行人員;這批人員編為一個戰鬥機大隊(31架戰機、101名人員)與轟炸機大隊(31架戰術轟炸機、153人)。第一批450名志願隊人員與蘇聯軍售的飛機(155架戰機、62架轟炸 機、8架教練機)於1937年10月分別由海路與阿拉木圖的陸路前來中國。與其它西方國家的志願隊不同,蘇聯志願隊來華時不必因為擔心國內輿論而拋棄軍籍,而是直接以蘇聯軍方身份介入第三國戰爭,日本雖有不滿,但國力懸殊只能表示抗議無力直接對抗。

陸路運輸的飛機早期直接從阿拉木圖起飛,經伊犁、石河、迪化(烏魯木齊)、古城(即奇台)、哈密、安西、肅州(酒泉)、涼州(武威),抵達終點蘭州中繼基地,在當地整備後投入中國各戰場運作。1938年後,以陸運方式將飛機運到哈密組裝,再沿著同樣的轉場動線飛進中國戰場。在西北各轉場機場中蘇聯均布署了少量的地勤人員,包括氣象、無線電、機務維修等專業。

蘇聯援華航空隊編製如下:

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空軍總顧問參謀長
驅逐第一大隊:飛行員60人,機械員100人,I-15驅逐機40架
驅逐第二大隊:飛行員60人,機械員100人,I-16驅逐機40架
輕轟炸機第一大隊:飛行員60人,轟炸員40人,通信員40人,機械員30人,儀錶員3人,SB-2輕型轟炸機20架。1937年12月進駐南京機場。南京淪陷後轉場南昌機場。
輕轟炸機第二大隊:飛行員60人,轟炸員40人,通信員40人,機械員30人,儀錶員3人,SB-3輕型轟炸機20架。1937年12月進駐漢口機場。
重轟炸機大隊:TB-3四發遠程重型轟炸機24架。1939年6月進駐成都太平寺機場。

與飛虎隊相比,蘇聯航空隊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編製完善,而且其中足足有三個轟炸機大隊,任務以轟炸日軍為主。這就為國軍在戰爭初期自己空軍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提供了難得的空襲日軍的手段,飛虎隊則以空戰為主,空戰是強項,論對地攻擊力量相比蘇聯航空隊還是有所欠缺。當然這也是蘇聯空軍和美國陸航機種,戰術,戰略定位以及它們產生的不同環境的特點決定的。

蘇聯援華飛行隊共計湧現14位蘇聯英雄,有4位兩次獲得蘇聯英雄,蘇聯空軍中將5名,蘇聯空軍上將2名,蘇聯空軍副司令2名。其中蘇軍援華飛行員中的日加列夫後來成為蘇聯空軍元帥,1949-1957年任蘇聯空軍司令。

左圖為志願援華航空隊時期的日加列夫,右圖則為蘇聯空軍元帥時期的日加列夫

主要戰績:

9月17日,第一批10架圖波列夫SB轟炸機飛往中國,24日又轉場16架,27日5架。所有31架飛機組成了一個轟炸機大隊(相當於蘇軍的一個轟炸航空 兵師)。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中的飛行員中有22個SB機組,5個TB-3機組和7個DB-3機組。當時DB-3、TB-3與ANT-9飛機並未作為轟炸機 使用,而是拆掉炸彈掛架,代之輔助油箱,用於中蘇之間的快速航空運輸,擔負莫斯科-恩格斯城-塔什干-阿拉木圖-烏魯木齊-酒泉-蘭州航線的軍事物資與人 員運輸。

1937年11月,波雷寧指揮的第二個蘇聯轟炸機機群(31 架SB轟炸機)編隊飛至烏魯木齊,至此在中國領土上已經有58架SB轟炸機。1937年12月,第三批31架SB轟炸機,在伊爾庫茨克組裝後,轉場飛行經 烏蘭烏德、達蘭扎達嘎德、至蘭州。所有三批飛至蘭州的轟炸機,在機翼和機身上漆上了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徽,方向舵上也塗上了藍白相間的斑馬條紋,一般情況 下是藍白各 6 條。

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來華後於華中地區進行休整,並於南京保衛戰前夕開始任務。正式參戰則是在12月1日,23架I-16與20架SB轟炸機進駐南京,但因 日軍進軍過快12月9日便撤離轉場南昌與漢口,雖然時間不長,但是當時同樣仍在南京的空軍美籍陳納德對於蘇聯I-16采高速俯衝的混合動作甩開日軍戰機有 著深刻印象,這個回憶經過整理成為日後訓練飛虎隊時重要的空戰技巧。1937年12月2日,M· G·Machin率領的9架SB轟炸機編隊從南京起飛,對上海的日軍機場進行轟炸。蘇方估計摧毀了機場上30-35架日本飛機,並擊落一架空中攔截的日 機,一架SB轟炸機被高射炮擊中飛至杭州降落。

1938年2月15日,F·I·Dobysh率領 27架SB轟炸機編為9個三機編隊,轟炸了日軍駐守的南京機場。12月18日,由波雷寧指揮的駐漢口的另一個轟炸機大隊轟炸了蘇州機場。1938年1月, 駐南昌與漢口的兩個蘇軍轟炸機大隊開始頻繁出擊轟炸蕪湖、南京等地的日軍機場,迫使日軍把前線戰鬥機調至二線機場。當時SB轟炸機在戰鬥中沒有戰鬥機護 航,但速度很快。即使在SB轟炸機掛滿炸彈的時候,日軍的95式和96式艦載戰鬥機的速度也都無法超越它(海軍馬鹿你們要知恥!),並且日機火力不足,威脅不大。波雷寧回憶說: 「我們的SB時速超過日本戰鬥機,並沒有受到其威脅。強大的自衛火力可以擊退其攻擊。如果需要,就我們的速度而言,我們可以脫離和對手的接觸。SB更多損失在中國境內簡陋的設備和機場上。」

蘇聯航空隊最大膽的進擊——遠程轟炸台灣松山機場。

日本據台後一直把台灣設為其戰略棋盤上的重要棋子,苦心孤詣將台灣打造成進攻中國大陸的前哨基地。為此,日本先後在台北、台南、新竹等地修建了數個機場,並派駐了空軍精銳,隨時準備跨海支援大陸日軍。 到了1938年2月,為增援上海附近的日軍部隊,日方開始擴建台北松山機場。

日本擴建松山機場,是為了進駐更多的飛機(日本從義大利訂購的菲亞特BR—20遠程轟炸機當時正在松山機場組裝)。國民政府獲悉情報後,決定轟炸松山機場,但孱弱的中國空軍顯然不堪此重任,國民政府只好通過蘇聯軍事顧問團向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求援。

正在尋找戰機的蘇聯空軍顧問雷恰戈夫興奮難抑,決定冒險出擊,並把時間定在2月23日。2月23日是蘇聯紅軍節,雷恰戈夫準備以摧毀日本在台北的空軍基地作為紅軍建軍20周年的獻禮。為了提高奇襲的成功率,中蘇雙方嚴格保密。雷恰戈夫直到轟炸前一天才單獨召見駐守漢口的第二批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轟炸機中隊長波留寧上尉:「明天,你的中隊有任務,目標台北。」看著張大嘴巴的下屬,雷恰戈夫補充了一句,「選擇最短的航程,返航時在福州加油,南昌的12架轟炸機 一起行動。」

漢口距台北直線距離將近1000公里,波留寧中隊裝備的SB雙發快速轟炸機作戰航程僅1200公里。從漢口起飛轟炸台灣,意味著SB戰機投彈後須立即返航,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行動失敗。松山機場選址于山谷中間,地形隱蔽,防衛森嚴。要轟炸這樣一個重點防護的目標,沒有戰鬥機護航,轟炸機編隊很難全身而退。但為了增加遠程奔襲的隱蔽性和突然性,最終決定放棄戰鬥機護航。

為了完成這個艱巨而危險的任務,波留寧連夜召集機組人員設計航線。領航員菲德魯克大膽提出,轟炸機群以4000—4800米高空飛行增大航程(這個高度飛機耗油量少,但機組人員必須長時間耐受低溫和缺氧的折磨),機群從北面掠過台灣,然後利用高空俯衝下降至3600米空域減速通場,投彈後迅速爬升折返大陸。為確保轟炸成功,中蘇雙方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甚至連機場的地勤人員都被蒙在鼓裡。

23日清晨,28架滿載炸彈的SB轟炸機依次升空,空中編隊後一路南下。遺憾的是,領航員因濃雲堆積計算錯誤,南昌起飛的12架SB轟炸機不久便偏離預定航向,被迫在福州機場降落,加油後無功而返。而漢口起飛的波留寧編隊則按預定計劃爬升到5000米以上高空,機上沒有裝備氧氣設備,機組人員寧願忍受著高空缺氧引起的強烈生理反應,也不願下降高度犧牲航程。

兩個小時後,機群飛越台灣海峽,但厚厚的雲層尚未散去。指揮員波留寧眉頭緊鎖:如果濃雲不散,就要改變轟炸方案,或者按導航圖計時投彈,或者降低高度尋找 目標。這兩個方案或者不夠穩妥,或者不夠安全,實在讓人難以定奪。突然雲層中出現一個數平方公里的雲洞,雲洞下邊就是目標台北。天假其便,波留寧果斷指揮 機群順勢俯衝。松山機場甚至沒有搞任何偽裝,剛剛組裝好的飛機整齊地排列在跑道一側,而在跑道的另一側則是巨大的油庫、機房……最令人奇怪的是,其地面觀察哨也沒有發現波留寧編隊,更談不上發出預警。

剎那間,280枚航空炸彈從天而降,機場的停機坪、跑道騰起一股股濃煙,爆炸聲驚天動地。猛烈的轟炸把守衛機場的日軍弄得暈頭轉向,根本來不及組織對空射擊。驕狂的日本人麻痹大意,完全放鬆了警惕。

是役炸毀日機40餘架,破壞未及組裝的戰機不計其數,機場油料倉庫儲備的夠機場使用3年的航空燃油被焚一空。東京對此次襲擊極為憤怒。事後,日本駐台灣總督小林躋造被召回國受到厲責,松山基地指揮官被撤職,交法庭審判,不久抑鬱自殺。

遠程奔襲松山機場得手後,意猶未盡的波留寧又下令將剩餘的炸彈順便全部投進港口設施和日軍運輸船上,再用航空速射機槍掃射目標,然後從容返航。在福州加油後,轟炸機群順利返回漢口機場,無一折損。

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在蘇聯紅軍建軍20周年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創造了一個遠程轟炸的新世界紀錄。第二天,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舉行隆重的慶功宴,期間一個碩大的蛋糕被推進來,上面醒目地塗著兩行紅字:「向工農紅軍志願飛行員致敬!」

但是日本海軍根據大報戰功,少報戰損的優良傳統,提報給內閣的損失只是損失輕微(內閣情報部 『周報 第73號』 アジア歷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A06031023500、畫像16)。

圖為 SB-2 轟炸途中從炮手位置拍攝的照片

1938年5月25日至6月5日初,蘇聯輪調第一批志願隊飛行員回國。1938年7月日本陸軍航空兵裝備了新式的97式戰鬥機,具有速度和爬升率優勢,迫使蘇聯轟炸機飛行員作戰時飛行高度從之前的2000至4000 米提高到7500-8500 米。第二批援華志願航空隊人員於1939年2月歸國。

第三批援華志願航空隊:

1939年6月,第三批航空志願隊大隊長庫里申科率領的12架DB-3轟炸機經莫斯科-奧倫堡-阿拉木圖-烏魯木齊-蘭州-成都來華參戰。之後庫茲洛夫率領第二批12架DB-3轟炸機也轉場飛至成都太平寺機場。這批DB-3後來成為蘇志願隊來華最大戰果:漢口機場轟炸任務的主力。

1939年10月3日、10月14日,庫里申科兩次率領DB-3的9機編隊從成都轟炸日軍的漢口機場。10月14日,轟炸漢口機場返航時,庫里申科的座機 遭到3架日軍戰鬥機的瘋狂圍攻。激戰中,轟炸機的左發動機中彈停車,庫里申科本人也受了傷。為了保護戰機,他強忍傷痛指揮機組人員控制好單發的SB轟炸機。飛至四川萬縣(今重慶萬縣市)陳家壩上空時,戰機已經無法堅持,只能迫降,但陳家壩太小,下面又有村莊,庫里申科最終選擇在長江江面迫降。

飛機沉沒前,他指揮同機的領航員、投彈員和機槍手脫掉飛行服逃生,並命令他們在飛機沉沒處做好標記(以便將來打撈),他本人則因傷痛和疲勞過度未能爬出機艙。中國軍隊趁夜組織熟悉水性的突擊隊員冒險滲透日軍防區,將庫里申科的遺體和部分飛機殘骸打撈運回我軍防區。萬縣人民為庫里申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重慶軍委會、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指揮部和蘇聯軍事顧問團的要員,參加了悼念儀式。

圖為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庫里申科大隊長

紅色戰鷹的落幕:

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戰績主要在1938年取得,1939年後由於飛機老化、戰鬥機性能與日軍新機種的巨大差距,為減少無謂犧牲,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就很少再投入戰鬥。

同時,由於國際形勢的急劇變化,1940年,為了中立日本,蘇聯決定改善對日關係(歷史上蘇日多有齟齬,日本曾是最早對蘇俄進行武裝干涉的國家,而且出兵最多,並最後一個被迫撤離),並大幅削減對華援軍規模,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也不再直接參戰。1941年4月13日《蘇日中立條約》簽訂,蘇聯向日本保證不再支持中國抗戰。僅僅兩個月後,蘇德戰爭爆發,由於國內戰事吃緊,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也陸續回國參加衛國戰爭。

從1937年到1941年,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採取輪換形式,4年間蘇聯總共派遣了3665人參加中國抗戰,其中包括1091名飛行員,此外還有2000 餘人的機械師、工程師等各類航空輔助人員。蘇聯各軍區的空軍指揮官、師團級軍官,幾乎都以戰士身份到過中國,他們在中國抗日戰場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他們帶來的飛機,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250架(其中包括大批中國利用蘇聯優惠貸款購買的飛機)。

而在抗戰爆發後,除了蘇聯之外,先後有多批次的國外志願航空隊來華助戰,雖然他們碧血藍天令國人永遠緬懷,但其中的一些志願隊員的組織紀律、生活作風也飽受詬病。

以「飛虎隊」為例,國際志願中隊(隸屬於空軍第八大隊第十四志願轟炸隊)中的一些無恥小人曾利用空中運輸線大搞走私,把一些緊俏物資拿到黑市上高價倒賣, 中飽私囊,有些人竟因此一夜暴富。美國飛虎隊一些成員擾民、狎妓、私生活不檢點,甚至強姦少女更是公開的秘密。美國《時代》周刊採訪美國志願隊時,陳納德坦率地說:「我那個妓院,使我操心,大兵們總要有女人,弄不到乾淨的,不幹凈的也可以。」史迪威在給馬歇爾的一封絕密函件也說:「今日我們一架運輸機將 13名婦女弄到了昆明……我已命令督察去那裡,立即進行調查。」

相比之下,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恪盡職守、軍紀嚴明。為防日軍偷襲,他們一般都住在機場或者機場周邊,從不遠離自己的飛機。這些金髮碧眼的蘇聯小夥子或者在簡陋的場地上踢足球、打籃球,或者彈手風琴、唱歌。基於樸素的階級感情,他們甚至不坐人力黃包車,推脫不過時就付錢後跟在人力車後步行。因為由蘇聯政府派出,他們也的確對得起「志願」之名。而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AVG)雖有志願之名,實質卻是薪餉豐厚的僱傭兵。


中國人對於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的紀念也由於各種政治、文化上的原因是斷斷續續的,1956年,武漢解放公園建成,武漢市政府把15名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烈士的遺骸遷葬到公園的西北角,建 立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烈士墓。重慶市渝中區的鵝嶺公園建有蘇軍烈士墓,紀念兩位在重慶上空與日軍作戰中犧牲的卡特洛夫上校和司托爾夫上校。重慶市萬州區也為格里戈里·庫里申科建立了紀念碑。

圖為 武漢市(漢口)解放公園裡的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

與之相比,飛虎隊的飛機是國府高價購自美國,人員也是以數十倍於中國飛行員,數倍於美國飛行員的薪水聘用的僱傭兵。與以完整編製、官方身份參戰,軍紀軍容更優秀,還是在中國最危難的抗戰初期給予有力援助的蘇聯援華航空隊相比,雖然各有千秋,都有卓著的功勛,然而,在後世被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所記住的,卻還是前者,後者仍是鮮為人知,不能不令人唏噓不已。

最後貼一點中國戰後對外國援華航空隊的紀念和研究經過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那個與蘇聯友好的時代中,中國曾經一度將蘇聯志願隊視為兩國之間友好的象徵,不過畢竟這支單位當年在中國,是協助國民政府作戰的,也因此沒有非常詳細地去探討這支部隊的戰史。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對於蘇聯飛行員的紀念活動也明顯減少。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飛虎隊」的故事逐漸令人耳熟能詳,在這之中「飛虎隊」這樣響亮的名頭也給其帶來了種種利好。飛虎隊 一般而言所指的就是美籍志願大隊,這個名稱狹義上並不包含之前的第14國際志願大隊以及之後的駐華空軍特遣隊或14航空軍,與後來同樣獲得飛虎隊徽稱呼的 中華民國空軍第5大隊也沒有直接的關聯,然而如今許多兩岸的新聞媒體乃至大部分的民眾依然一律以「飛虎隊」稱呼所有抗戰期間駐華的美軍作戰單位,甚至連非 陳納德所指揮,空襲東京後降落於中國浙江的杜立德機組人員以及裝備B-29超級空中堡壘駐防於成都的第20轟炸機指揮部都以「飛虎隊」稱呼,形成一些誤解。

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於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的紀念更少了。此後經濟條件較好的美軍老兵喜歡滿世界跑尋找自己曾經戰鬥過的戰場,蘇軍老兵則少有如此舉動。此消彼長間,公眾對於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的記憶越發淡去。

後來,中俄關係改善,繼續紀念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歷史,不過在北京抗日戰爭博物館中的畫像中,裡面的I-16戰鬥機所漆的是蘇聯紅軍的紅色五角星機徽,而非戰時的青天白日機徽。

由於政治因素,海峽對岸的台灣當局一向對蘇聯在抗戰時期之援助不多加宣傳,而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在此項政策以及蘇聯生還者並未像飛虎隊般公開考證戰史,加上戰後日本以及國民政府大多檔案皆散佚於各處,因此蘇聯志願隊之實質戰果至今尚未有經過詳細考證數據。

當然遭遇這一待遇的並非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美國的「飛虎隊」亦然。20世紀90年代以後,台灣興起所謂「本土化」潮流,綠營人士於取得政權後為了否定與 中國之間的相關聯繫,刻意逐漸淡化所有國民黨執政時期抗日戰爭與其它的相關歷史,民進黨籍台北市長陳水扁甚至在1997年1月將50年代即陳列於台北新公 園(後稱二二八紀念公園)的陳納德銅像移出,引起飛虎協會老兵們極大的不滿,此後飛虎協會更傾向於與大陸接觸進行紀念事宜。

更令人感傷的是,如今的蘇聯援華航空隊老兵們,有的在衛國戰爭中犧牲,有的在戰後過世。如今,他們已經全部離世。

可能,這也是這支部隊不為人所知的原因之一吧。

資料主要來源於《戰鬥中屢建奇功卻遠比飛虎隊低調——紀念蘇聯援華航空隊》一文,作者洪希伯,轉載自百度蘇軍吧。文中奇襲台灣松山機場的段落來源於《文史精華》2010年第12期 。

最後貼一張蘇聯援華航空隊的I-16戰鬥機


六十年代初中蘇交惡以後,蘇援就正式場合提到很少了,提到也是比較籠統的說法。當然,那時候美援提到的更少。但是,八九十年代以後,輿論更加自由時,這些歷史就又被提起。此時,中國的新聞媒體工作者中,仰慕美國的人相當多,美國也很注意自身的文化宣傳,再加上這段援助確實真實,所以飛虎隊為代表的美援自然被大量提起。而此時蘇聯的援助——中國既沒有多少仰慕蘇聯的人,蘇聯這個國家又沒了,俄羅斯這德性自己更談不上什麼文化輸出,何況俄羅斯自己對如何繼承蘇聯遺產都一再糾結,這種情況下,包括援華航空隊在內的蘇援自然很少有人提及了。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是衰落了,連你以前做的好事也沒人提了。


第一,規模較小

第二,作用較小

第三,關鍵時候撤走,差點坑死中國

第四,始終掌握局部一點制空權,前線支援也不多,略勝於無而已

他和美國援華空軍不能相提並論


其實你們沒有意識到之所以某人會撕成dog,因為這其實不是簡單的軍事問題了。

蘇聯是什麼制度的國家?再看看網易,光線,騰訊這些又是誰的產業。

「媒體有兩種賺錢的方法,第一是報道金主想讓人民看到的東西,第二是不報道金主不像讓人民看到的東西」——《戈地圖xxxx》

(這本書已經被封了,隨手安利下作者新書《龍爪上的藍星》)

宣揚根正苗紅的美國朋友的僱傭軍屬於第一種,淡化蘇聯援華屬於第二種。


按照這個邏輯,還應該宣傳一下納粹德國的顧問團。

1941年4月,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隨後德蘇戰爭爆發停止對華軍售,並撤走了蘇聯航空支援隊。

蘇聯在抗戰最關鍵的時刻背後捅刀子

跟日本簽互不侵犯條約,承認偽滿洲國

撤回志願航空隊,停止援助

而且在43年還在新疆策動,派兵參加大規模武裝叛亂

所以說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只是執行蘇俄的政策而非誠心幫中國抗日。

這個歷史還是應該好好宣傳,讓人民都知道認毛子當親爹會死得很慘


因為革命時期的故事只有在西方人,尤其是金髮碧眼的美國人的參與下,由他們提供部分或全部敘述,才在今天的時代顯得真實、有正面意義。而大部分人提及飛虎隊主要是出於當今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想要宣傳我國對中國是好的,而且對於西方國家眼裡的全世界的人民是好的,這種情況下提到飛虎隊是很正常的。


誰說沒人提起了,讀過國殤嗎?專門拿了一個大章節講志願援華航空隊的。斯大林這塊是出過本錢的,珍珠港之前,蘇聯哪怕是為了不兩線開戰給中國送物資也不可磨滅。

電視上飛虎隊談得多,純粹是美國人也重視這段歷史,民間有這塊的交流,有人過來掃墓。官方肯定是一碗水端平,不會因為你是蘇聯人你的犧牲就不算數的。


這裡面有半毛錢外國人的事兒?

那些東西都是高度保密的,就算有人看到,也不可能讓全國都知道,知名度是戰後史學研究搞起來的。

首先先說觀點。所有在中國的戰場上,為保護中國人流血的人,都值得我們一直去重慶,無論他的政治立場如何他是哪國人,他們的國家後來有沒有和中國作對。我們都應該懷著一顆景仰的心情去看他們。

無論他之後的政治表現如何,有沒有轉變,他為中國人做的貢獻和他對中國人造成的傷害是應該分開的。

不要噴,不要噴,這是說給飛虎隊的。

實際上,沒有記住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的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對這方面進行過正經的史學研究。


1941年日蘇中立條約,1944年吃掉唐努烏梁海,之前策劃外蒙獨立,滲透新疆等等,豈是一個航空隊和賣點武器就能抵消的?


因為這就是政治

國民政府怎麼宣傳蘇聯幫他?

共產黨怎麼宣傳蘇聯不幫他?

所以國民政府宣傳飛虎隊


這邊在飛虎隊出名以前,一直只提蘇聯航空志願隊,八十年代電視上和報紙沒少講,但後來提「飛虎隊」提的越來越多,各類回憶錄也出來了。不知道是沒翻譯,還是蘇聯那邊的顧問與飛行員他們沒寫過回憶錄,在市面上沒見到這類書。自然而然的,知道的越來越少,就是研究來講,也因為缺資料,沒辦法像飛虎隊那樣研究。

國民黨後來反蘇,便不怎麼提這件事。像台灣出的《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一書,這段歷史就只有128到133頁的內容,該書百度一下就能下到。


二戰50周年那會兒確實提飛虎隊和中央軍空軍很多,提蘇援隊幾乎沒有,我個人認為還有俄語資料和英語資料獲取難度上的差別。幾乎每個高中生水平的人都可以查閱英語資料,俄語能看懂的人就太少了。另外蘇援隊的戰績有些併入國民黨戰績,而有些國民黨戰績併入飛虎隊戰績,也造成了紙面戰績的區別。

ps:無論美蘇,作為國家都必須從國家角度權衡利弊行事。但是有的答案走極端把感謝變成了跪謝,有的答案走極端非要人家跟兒子一樣對自己有求必應、包辦終身,這就太難看了。

又ps:飛虎隊首次空戰是41年12月,也就打了3年,和蘇援隊37年11月第一次空戰,41年4月撤離對比,可以說在保衛中國天空的時間上是半斤八兩。

洪希伯:戰鬥中屢建奇功卻遠比飛虎隊低調--紀念蘇聯援華航空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那個與蘇聯友好的時代中,中國曾經一度將蘇聯志願隊視為兩國之間友好的象徵,不過畢竟這支單位當年在中國,是協助國民政府作戰的,也因此沒有非常詳細地去探討這支部隊的戰史。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對於蘇聯飛行員的紀念活動也明顯減少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飛虎隊」的故事逐漸令人耳熟能詳,在這之中「飛虎隊」這樣響亮的名頭也給其帶來了種種利好。飛虎隊一般而言所指的就是美籍志願大隊,這個名稱狹義上並不包含之前的第14國際志願大隊以及之後的駐華空軍特遣隊或14航空軍,與後來同樣獲得飛虎隊徽稱呼的中華民國空軍第5大隊也沒有直接的關聯,然而如今許多兩岸的新聞媒體乃至大部分的民眾依然一律以「飛虎隊」稱呼所有抗戰期間駐華的美軍作戰單位,甚至連非陳納德所指揮,空襲東京後降落於中國浙江的杜立德機組人員以及裝備B-29超級空中堡壘駐防於成都的第20轟炸機指揮部都以「飛虎隊」稱呼,形成一些誤解。

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於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的紀念更少了。此後經濟條件較好的美軍老兵喜歡滿世界跑尋找自己曾經戰鬥過的戰場,蘇軍老兵則少有如此舉動。此消彼長間,公眾對於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的記憶越發淡去。

後來,中俄關係改善,繼續紀念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的歷史,不過在北京抗日戰爭博物館中的畫像中,裡面的I-16戰鬥機所漆的是蘇聯紅軍的紅色五角星機徽,而非戰時的青天白日機徽。

由於政治因素,海峽對岸的台灣當局一向對蘇聯在抗戰時期之援助不多加宣傳,而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在此項政策以及蘇聯生還者並未像飛虎隊般公開考證戰史,加上戰後日本以及國民政府大多檔案皆散佚於各處,因此蘇聯志願隊之實質戰果至今尚未有經過詳細考證數據


「飛虎隊」成了美國駐華空軍的代稱,陳納德後來轉正成了十四航空隊的指揮官——而十四航空隊到44年就幫中國贏得了中國戰場上的制空權,這戰果可不是以璧山空戰為結局,蘇日中立協定簽訂後撤出中國的援華航空隊可比的。


因為後來的中國是頭號反蘇國家,從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面全方位反蘇。後來居然被人叫蘇聯的兒子,更是火冒三丈。看看現在的輿論,蘇聯是邪惡的代表,美國是燈塔。連蘇聯是打贏德國人的主力都被否定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蘇聯已經解體了,宣傳蘇聯的貢獻沒人給錢啊


蘇援是掏錢的。

你要是說礦產和農產不是錢,那就沒有掏錢!蘇聯多次吹催民國運送電報的電文現在都是清晰可查的。

按照宋子文的說法「飛虎隊是民國最有效的一筆投入」。

對比一下美國賣給英國野馬40000多美金一架,蘇聯的飛機可不便宜。

美國收編飛虎隊,成立14航空隊,飛虎隊大部分回國或是分散。標誌性人物陳納德出任14航空一把手。


推薦閱讀:

《我的團長我的團》最讓你感動的是哪裡?
古代世界肉搏戰時如何區分敵我的?
十七世紀到工業革命之前,歐洲新興的民族國家是如何從制度上防止職業化軍隊的將領擁兵自重和軍閥化的?
馬奇諾防線有多牛逼?
90年代以來,美軍和俄軍在進行的各種軍事改革都在做什麼?

TAG:歷史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空戰 | 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