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致 CEO 墨菲突然辭職對觀致的影響有多大?
剛買了觀致,非常高興自己選對了一款好車,可是突然看到墨菲竟然辭職了,而且是在觀致剛有起色的背景下,他的辭職是不是說明股東方不滿意目前觀致的發展?到底觀致要走向什麼方向?
謝邀
一個剛把汽車從懸崖邊救回來的司機突然跳車,這就是我的感覺。
墨菲在觀致的這一年,成績有目共睹。網上很多同行羞答答的說墨菲把觀致拉回了正軌,其實直說就是墨菲拯救了走偏的觀致。
要知道,2014年他接收的觀致全年銷量6967輛,上市以來總銷量只有1萬左右。而2015年觀致銷量14001輛,比之前加起來都多。很多人沒注意零售數據同比增長169 .3%,這個數據代表的是觀致的銷量增長是來自扎紮實實的經銷商銷量,而不是之前通過地方政府扶持通過公共部門採購所得來的。而2014年觀致經銷商80家,2015年年底達到160家,增長了100%,基本在各大主要城市都能夠買到,這才是現在很多人感覺路上觀致越來越多,終於可以買到觀致的根本原因。這麼漂亮的收官數據,是所有人對他能力肯定的源泉。所以他的突然離職,對長期關注觀致的外人來說非常錯愕,因為對我們來說,這成績應該是墨菲的驚艷開場,而不是完美收官。
但是如果要說很意外,我並不覺得。今年從新聞到觀致內部員工私底下抱怨來說,墨菲和頂層的矛盾並不小,他的目標就是經銷商和銷量,為了達到目標可以說是不折手段的突擊前進,不聽話的部門,繞過,不符合自己想法的潛規則,硬剛過去。要增加銷量,所要做的無非是三件事:價格優惠,網點鋪開,調整定位。
價格優惠是觀致長年以來的硬傷,前幾任都不敢在價格上做文章,死抱著不放。直到墨菲上來才大刀闊斧的公開降價,很多時候都是打折優惠,8折都不少見。但是降價的錢是哪裡來的?這就殊堪玩味。至少看來,經銷商並沒有被降價衝擊到,也就是說這些錢是觀致自己出。那這些錢怎麼來的?正常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是車身減配,第二個就是裁員緊縮成本。至今沒傳出簡配,後者倒是從觀致員工和相關人員口中常常聽到。內部有沒有怨念,你猜?
網點鋪開,如果深究也是很有意思的。在之前觀致非常牛逼的拒絕和奇瑞共用銷售網路,大有寧願餓死也不認奇瑞這個農村兄弟的既視感,當時觀致的目標市場直指歐洲,計劃堪比星球大戰。可是墨菲一上來,一再強調觀致是中國公司,應該做好中國市場,5月份就公開了奇瑞經銷商加盟計劃。對於經銷商的傾斜支持確實讓經銷商突飛猛進,而且墨菲一再跟經銷商當面溝通,了解底層的銷售情況,正是這麼正面的形象,給了底層經銷商非常強的信心。
我曾說過觀致一線銷售如今戰力在國內數一數二,在保持急速擴張還能保持這麼高素質的銷售團隊,墨菲肯定花了相當多時間。但是,要記得奇瑞經銷商加盟計劃是跟觀致初始目標不相容的,而且他一再強調的中國公司也讓內部很多高層不愉快。更重要的是,分管銷售這塊的正是帶他過來救火的孫曉東。
所以就變成一個很搞笑的現狀,觀致銷量上不去就死了,但是上去了,高層也不開心,而且他還覺得你們是通用系,你的長久掌權會影響公司的未來發展。
(左孫曉東,右墨菲)
第三個墨菲應該是失控的,也就是品牌定位這一塊。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喊出中國公司,還是降價,觀致公司的品牌推廣體系都沒有跟上,所能看到的全部宣傳,都來自於對墨菲和孫曉東的訪談文章和視頻中,關於降價,我看到的都是來自於底層經銷商的自我推廣和之前的網路銷售,而在常規宣傳中卻不見蹤影。簡直就像是墨菲和孫曉東沖入市場中大開無雙,發現背後品牌運營原地休息放哨遛鳥,做出各種高逼格高傻逼的廣告笑話。
比如這個「這世界還需要一家新的汽車公司嗎?」我要是觀致經銷商,看到這種廣告詞,當面扇觀致品牌運營的耳光都不奇怪,觀致品牌運營的智商簡直匪夷所思。
但是相對的,所有人也沒想到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墨菲會選擇直接離開。現在所有的文章都在問到底是誰氣走了他,他為什麼要走。他也沒說,就是說恐怕也會給觀致官方留三分薄面。我覺得說不說也沒什麼意義了,只是像我這樣因為今年觀致出色逆襲而對觀致充滿信心的人內心一下子從期待變成了厭惡。
追星最討厭的就是明星朝你最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觀致成功的做到了。謝邀。
墨斐的辭職真的挺突然,2016年上班第一天,還剛剛帶領觀致員工敲響開市鑼,這才不到一周就突然說要辭職了。【墨斐這一年乾的不錯】覺得「突然」是因為正如Po主所說的,觀致這一年成績不錯,2015年觀致汽車全年銷量1.4萬輛,比2014年同比增長近170%,12月的零售銷量達到2040輛,破兩千了啊。同事經銷商數量也達到了60餘家,找不到觀致店的現象大幅改善。墨斐2015年2月才上任,這一年大刀闊斧的為觀致重新定向,算是拉回正軌。
去年12月奇瑞500萬輛下線儀式結束之後,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也確認向觀致汽車增加投資,當時他的原話是:「觀致汽車目前就差一口氣,推一把就好了。」而觀致的SUV終於姍姍來遲的要上市,在中國這市場,自主做SUV才是王道。【但是觀致仍然不樂觀】
當然因為之前的各種問題,觀致還在虧損著,Kenon控股財報顯示:2014年,觀致營業收入1.4億美元,凈虧損達1.75億美元,比2013年的1.27億美元有所上升。自2010年以來,總虧損達4.5億美元。1.4萬輛的全年全品牌銷量,還不如知乎上每天黑的朗逸一個月的一半銷量(神奇的朗逸11月賣了4.2w輛)。此前觀致公布的2015年目標銷量為35000輛,顯然相差還遠。【墨斐是超適合做觀致Boss的人選】
墨斐作為一個被成為「中國通」的外國人,在中國呆了17年,曾擔任通用汽車中國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上海汽車集團執行副總裁,克萊斯勒亞洲業務首席執行官。而且在克萊斯勒其間,也算是力挽狂瀾拯救克萊斯勒,充滿了「救局者」的氣質。據說墨斐在觀致的時候身體力行,幾乎會現身各種大小車展,直接聽取消費者的意見,會直接去經銷商那裡探訪。各種改革措施也都充滿執行力。墨斐之前的觀致,定位完全不承認自己是國產車啊,一方面忙著和母家「奇瑞」撇清關係(當時連奇瑞的銷售網路都堅決不用),一方面又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婆家以色列公司也只是出錢的啊,沒依沒靠的新品牌打天下,想想就知道困難。
墨斐曾說過:「自我加入起,我就跟公司的人說,讓我們把打入西歐市場的計劃暫停一下吧,我們是中國公司,必須把中國市場先做好。」還是挺有趣的一句話。但可惜生不逢時,觀致錯過了最好的時間,從5年前的汽車牛市,變到了現在大牌都蕭索的平淡市場。生根發芽這種需要時間需要土壤的事情,在這樣的時候還是挺無奈的。【聊點八卦】
之前聽圈裡人八卦,說觀致一開始本來是想和韓國車競爭,但是太「精益求精」的把所有指標都莫名其妙的一點一點拉高,拉到了和速騰競爭——成本下不來,品牌上不去。但初創的觀致,至少把產品做的還是挺好的,安全也好,材質也好,設計也好——質量可靠度我不知道,但新車的質感真的不錯。2014年4月的時候我們做了一系列觀致和速騰產品力的對比,印象不錯。同時也聽曾在觀致工作的某學長的各種抱怨,說觀致高薪養了一批外國人,他們也不干事——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偷偷說我們去採訪了何歌特(Gert),前MINI設計總監,挺有趣的老爺子,最後想讓老爺子給我們畫輛觀致做彩蛋,你猜怎麼著,他要去找張觀致的照片照著畫!(跑句題,其實挺多設計總監自己是不畫設計稿的,比如我最愛的AstonMartin的設計總監Marek帥大叔,他當年給我畫的馬丁,還不如我自己畫的,嘿嘿。)【離職猜想】
很多人猜測是墨斐與高層領導在發展思路出現了分歧,從一些報道里也能看出來觀致在往新能源方向發展(已經成立了新能源和Mobility事業部,據說產品本月中下旬發布)——中國人還是真的挺喜歡搞「彎道超車」這一套的。而且陳安寧也說觀致到了第二階段。什麼是第二階段,要繼續看觀致的表現。無論如何,這樣時候如履薄冰的觀致,再承擔這樣重大的人事變動,都是雪上加霜的。
觀致要走什麼方向?這問題估計他們內部正在討論呢……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圖片來源網路,侵刪~其實沒什麼太大影響,只是觀致被奇瑞收編又進了一步。
墨斐為什麼會走?首先這一定是雙方股東讓他走的,其次一定是突然爆發的爭論,再次他走的受益人是誰?想一下,就會知道,這事說蹊蹺但也並不脫離預料。
墨斐對觀致有什麼意義?我認為實際操作層面沒什麼意義,孫曉東是搞戰略規划出身的,銷售不行,但是劃定戰略也還可以,墨斐一個外國人不可能做銷售,也不可能做研發,那麼唯一的作用就是站台,給觀致這個品牌引起話題性。畢竟老通用的身份和資歷,在中國市場還是能夠說得上話的。而一旦這個功能完成了,那麼墨斐離開也是理所當然的,股東雙方花幾百萬年薪養著真沒啥意思。
上面有人發了汽車商業評論發的陳安寧的採訪,其實還是說明很多東西的。墨斐走了,竟然現在還沒做出一個可以公布的銷量計劃,觀致5 SUV這麼強勢的產品現在沒有消息了,這個鍋誰背?所以陳安寧代理這個事情還是說明奇瑞想收編了,觀致這個平台還是有點用。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以色列人那邊對這個項目的後期投入還有多少想法,我覺得很難說,一旦以色列人不投入了,觀致併入奇瑞渠道也不是不可能,也可能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剛看到媒體的信息,不知道能不能看出一些東西
關於觀致CEO墨斐離職,陳安寧答本刊記者12問 | 汽車商業評論
原創 2016-01-06 賈可 汽車商業評論關於墨斐離職,坊間已經出現各種評論,有些屬於奇談怪論,並不能有助於我們洞察這個難得的商業案例。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賈可
作
為對墨斐(Phil Murtaugh)從通用中國時代期就開始深度關注的汽車記者,作為對觀致草創起也一直保持持之以恆關注的國內媒體,實際上,我對於1月5日媒體報道墨斐離開觀致並沒有感到過於驚奇。墨斐1996年起擔任通用汽車中國公司上海代表處總經理以及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執行副總裁。2000年後,他還擔任通用汽車中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到2005年離開通用汽車時,他在通用汽車的職業生涯超過了30年。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墨斐職業生涯的所有輝煌都是在通用中國的日子裡建立,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高升,而是最終黯然辭職。但是隨後他在上汽、在克萊斯勒包括在電動車公司柯達,都沒有找到成功的感覺。
2015年1月來到觀致汽車後,憑藉和老同事孫曉東的搭檔,應該說墨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幫助搭建了這家新銳卻又屢被詬病的汽車公司各種新流程。但是我們認為他始終缺乏一種領導者的氣概,這是本刊9月封面故事《觀致獨立邏輯》一文採訪過程中最大的感受。
8月20日,墨斐在接受了《汽車商業評論》採訪時說:「我的工作就是確保整個公司的流程足夠高效,最終把整個團隊的合力轉化為銷量。」或許這真的就是他起的重要作用,但或許他應該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美國時間1月5日晚上7點半,觀致汽車董事長陳安寧就墨斐離職接受本刊記者的越洋電話採訪,回答了一共12個問題,我們認為回答較為坦承,也比較符合實際,而墨斐離職真正的答案或許從中能夠體會。
關於墨斐離職,坊間已經出現各種評論,有些屬於奇談怪論,並不能有助於我們洞察這個難得的商業案例。墨斐此時的離職,對於觀致的未來是一件好事,他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工作。
相信下一個CEO,觀致的股東方能夠給出一個如陳安寧所言的「合適」的要求,因為他們已經積攢了很多經驗和教訓,估計不應該再是一個退休CEO了。當然,要真正合適,何其難也,誰也不能確保。
以下是《汽車商業評論》對陳安寧的採訪問答節錄。
QA
1、是不是突然離職?
不是突然離職,而是和雙方股東友好商量經過一段時間討論的結果,總的來講,是非常友好的分手。墨斐還要工作到1月底,才正式離開。
2、這次和上一次換CEO有什麼不同?
和一年前換人完全不一樣,一年前換人後,我不在觀致坐著,就弄不下去了。現在有一個正常的流程可走,孫曉東和Dam Cohn副董事長都在坐鎮,我沒有很多擔心。
3、你如何評價墨斐的工作?
墨斐和新領導層來後搭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運營體系,經過12個月運營已經進入正常狀態,各種體型包括營銷體系與以前完全不一樣,去年最後一個月銷量已經超過2000台,去年全年比前年銷量增長140%。
4、你如何評價觀致現在的狀態?
從現在起,觀致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或者說進入到了第二階段。以前,都還是處於發展的第一階段。
5、進入新階段有什麼標誌性的內容?
它包括三塊內容:第一,中國SUV市場大熱,作為中端SUV的觀致馬上上市,會有好的市場機會;第二,除了觀致3、觀致5外,新的產品線已經規劃並開始實施;第三,更重要的是要增設幾個新的事業部。
6、這些新的事業部方便透露嗎?
現階段主要是兩個事業部:一個是新能源事業部,一個是關於MOBILITY事業部,包括自動駕駛和新運營模式。這兩個事業部負責人已經上崗,產品已經在開發,本月中下旬要舉行發布會。
7、為什麼墨斐不在發布會後再宣布離職?
既然已經達成共識,就沒有必要繼續拖下去,也方便後續大家工作開展。觀致現在所有高層對於這樣的調整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8、你作為董事長代理CEO忙得過來嗎?
我以前就是每星期來兩天,現在還是,只是作為代理CEO,會管得更直接更簡單。
9、你代理CEO會是多長時間?
這個不好說。找合適的CEO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找到的,應該是深思熟慮的,我們不會匆忙找新CEO。經過這兩個CEO,我們也有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必須要找適合觀致的CEO,觀致不是一家傳統的汽車公司。
10、怎麼理解觀致不是傳統的汽車公司?
觀致是中外股東一半對一半的汽車公司,但它是具有獨立精神的非傳統汽車公司,我們不打算把它打造成傳統型的龐然大物式的汽車公司,而是要做高效、靈活和獨特的汽車公司,我們將要成立的新的事業部就是一種證明。
11、墨斐的離職究竟是他覺得自己已經不能勝任還是你們覺得他已經不能勝任,還是兩者兼而有之?
墨斐為觀致作出了貢獻,我們是非常友好的分手。我們雙方股東認為觀致邁向下一步更加重要。
12、2016年你們對觀致定下了什麼樣的目標?
這個目標還不方便透露,但雙方股東一定是希望觀致能夠更快更迅速地獲得突破,讓觀致在新的發展模式下不斷成長壯大。我彷彿看到了2006-2008年的福特。
公司所有人都認定任何一個領導都不足以帶領這家公司走出泥潭。福特也是病急亂投醫的到處挖牆腳。一、首先我要說,墨菲在觀致的這一年,並不是很多媒體所謂的「成功」。除了帶來一個「獨立精神」的新品牌理念,並未看到有多大作為。
很多媒體拿觀致2015年月銷量增長170%說事,但是應該看到,觀致的銷量增長,很大原因是觀致3 SUV上市帶來的,而觀致3 SUV可以說和墨菲沒什麼關係,我記得好像是2014年廣州車展亮相,在現場看的還是郭謙在長篇大論的介紹這款新車,2015年初上市時候,墨菲才來,大家要知道,一款新車,最關鍵的是上市前的市場調研、市場定位、推廣策略、渠道布局等準備工作,上市之後進入執行階段,反而不如前期重要了。所以可以說觀致3 SUV上市和墨菲沒太多關係。當然,2015年的銷量還是和墨菲還是有關係的,但觀致3 SUV的銷量也並未達到預期,觀致2015年1.4萬的銷量,遠遠低於其3.5萬的目標。而且其糟糕的財務狀況沒有一點緩解。「根據財報,觀致2014年全年凈利潤虧損3.5億美元,與2013年同期的2.55億美元相比,同比增長了37%。而2015年觀致虧損擴大了37%至22億元左右。」(汽車產經網)二、觀致的問題,並不是換帥就能解決的,就近兩年的情況來看,神仙來了也沒轍。所以說,墨菲離職,對觀致不會有很大影響,如果說有影響,有可能是正面影響,即:以後不會再盲信洋大人了。這對於觀致的未來,沒準是件好事。
從根上說,觀致是被洋團隊的「不接地氣」給耽誤了。觀致的「不接地氣」,是很多人詬病的一個問題,其實在觀致產品沒上市之前,造勢傳播品牌預熱之類做的很好,可以說是新汽車品牌入市的典範。但是在中國汽車市場,並不是你勢頭造的大,產品就能賣好的,最終,還是要落到產品、定位、品牌、營銷、渠道上。1、第一個不接地氣,是市場定位的不接地氣。觀致3上市,定價同合資品牌持平乃至略高,對於市場相當於一盆涼水。很多人都在說,觀致是好車,比合資品牌還要好,賣合資的價理所應當,可能觀致的洋團隊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中國消費者不這麼認為。一個新品牌,未經市場檢驗,未經消費者驗證,你哪來的自信同在中國市場打拚了20多年、保有量千萬台的老品牌競爭?並不是產品好,就一定能賣好,中國汽車市場20多年來,歐洲一片叫好叫座,在中國卻水土不服,因為市場定位沒做好,銷量慘淡黯然退市的例子不在少數,觀致的洋團隊好像從來沒有吸取這方面的教訓。
2、品牌定位模糊。定位理論是美國人提出來的,按理說洋團隊最擅長這個。但是我們看到的觀致,是一個很模糊的觀致,不土不洋,不上不下,夾縫求生,位置尷尬。我不知道觀致自己是如何定位的,通過他的傳播推廣,給我的印象,觀致就是一個「國際化的中國品牌」。其實這個定位挺好,但是在中國汽車市場,「國際化」和「中國品牌」是天生對立的兩個概念,「國際化」是高大上,「中國品牌」是給人印象是低價低質,如何把這兩個概念完美的結合?顯然觀致的洋團隊沒做好,他們所擁有的經驗和專業能力,做做「國際化」可以,但很難做好一個「中國品牌」。所以導致觀致現在走「國際化」品牌力不如合資品牌,走「中國品牌」路線價格又比自主品牌高太多,這也是觀致3定價和合資品牌相當,引發很多質疑的一個因素,「國際化」就應該定這個價,但是「中國品牌」這個定價又偏高,愁死了啊!
3、缺乏口碑積累。這也是觀致銷量慘淡的一個主要原因,表面上看好像和「不接地氣」沒什麼關係,其實根源還是在洋團隊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汽車不同於快消,大件耐用消費品,消費者購買時還是很關注用戶口碑、品牌積累的。如果僅僅是五六萬元、月銷千八百台,如英致、川汽野馬、凱翼、廣汽中興C3之類,對品牌確實沒有太大要求,只需要做好終端之類就可以。但是如果是10來萬售價、想要月銷兩千以上,對於品牌知名度、口碑要求就很高了。
同樣,10多萬的新車上市,如果不能一炮而紅,接下來無論怎樣努力降價促銷,大多不會有太大好轉。觀致的問題在於,儘管有些知名度,但高價上市銷量慘淡,保有量小導致缺乏口碑積累,進而又進一步影響銷售。那他下來幹了一件什麼事呢?減配降價!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其實我想說,如果觀致繼續這麼高冷的死扛著,走國際化的范兒,再堅持個三五年,慢慢進行口碑積累,厚積薄發,沒準能造出一個有別于吉利長城的、高大上的「國際化的中國品牌」,可能真的「推一把就好了」,但是連年的虧損讓他沒法堅持,愁死了啊!4、營銷的不接地氣。據說觀致一年的推廣費用10多個億,我沒看到他花哪了。福特、日產、豐田、雪佛蘭、現代、起亞等等的廣告、活動一天N多遍的在眼前晃,就是看不到觀致的。可能人家的推廣不是做給我看的,我不是人家的目標消費者,所以看不到。
講個故事。我認識的一個乙方,坐大篷車巡展的,一次去觀致競標,一堆的洋大人,基本沒中國人,PPT打開,還沒開講,人家當頭一句:「會英語嗎?」哥們傻眼,搖頭,然後沒怎麼講,就被PASS了。我所知道的這個乙方,在專業、服務、價位方面絕對是很不錯的,而且大篷車這東西,不同於大型車展、廣告公關等,真的就是一個民工活,就算你交給一個火星公司,他最後還是得找本土公司來落地執行。這點應該學學英菲尼迪,人家見多識廣,和雷克薩斯談笑風生,不知比你觀致高哪去了,在營銷推廣上,無論是贊助《爸爸去哪》,還是深圳衛視《極速前進》合作等等,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的。研發可以是洋團隊,財務可以是洋團隊,營銷也用洋團隊,真有點不接地氣了。洋團隊一大特色就是燒錢,營銷成本極高,中國有中國的規矩,有中國的特點,不接中國地氣的結果,就是花了冤枉錢,事還沒辦好。今年廣州車展,觀致展位材質、細節,明顯不如今年的上海和去年的廣州,估計資金是真的很緊張了。錢再多,也不能亂花啊!三、再說說墨斐的「暫停打入西歐市場,我們是中國公司,必須把中國市場先做好」之策略。真是太不了解中國品牌了。
中國汽車品牌,長城、奇瑞、吉利、比亞迪、力帆等等,在幾年前曾經有過大規模的炒作「牆內開花牆外香」,即炒作出口,印證高品質。出口哪些國家?俄羅斯、中東、非洲、南美。能進入東歐都大書特書一下。長城還炒作過義大利大使館買哈弗,中興炒作過利比亞戰車大量用中興皮卡,前幾天吉利還在炒作某大使館買博瑞。「產品出口、國際化」一直是中國品牌提升自己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觀致也長期堅持E-NCAP碰撞五星級的宣傳。如果能打入西歐市場,對於觀致一直以來努力的「國際化」形象會是一個很大提升,除非是進入西歐市場實在得不償失。可以看出,墨菲此舉就是明顯的要觀致品牌去國際化,強調「中國品牌」概念,就看他走之後,觀致怎麼來繼續這個戰略了。以上隨便說說,時間和精力關係,很多沒法寫太細(尤其是營銷方面,有太多可寫的),數據是網上的,故事是聽來的,均未經核實,個人觀點,可能有所偏頗,不喜勿噴。
PS:剛剛在汽車之家看到這篇說客,還是比較詳實客觀,值得一讀。【說客】墨菲閃離,觀致的門口需要一個"野蠻人"_汽車之家瀉藥車主用車其實就對這些不怎麼關心了,不過說真的,墨斐上任這一年,最大的感觸就是,街上的觀致變多了。你想買一輛質量很棒,設計出色,又小眾的車?那觀致自然而然就跳到你眼前,而墨斐這一年做到的就是優化管理,疏通渠道,把價格往下壓了3萬。就像別克英朗那樣,掛著高價格不失品牌溢價,又給了喜歡這別的消費者一個掏錢的理由。可以說,墨斐對於觀致功不可沒。至於新的一年觀致會不會在奇瑞渠道賣,我只能說,這樣會毀掉觀致的一切定位,成為艾瑞澤-觀致版
我覺得墨菲離開,是個正確的選擇。1、奇瑞或者觀致的核心管理層,並不打算做一個循規蹈矩和按部就班的汽車公司。2、奇瑞持續衰弱的核心問題這些年都沒解決,那就是奇瑞無法做好一款產品的定位。這件事放到觀致上也一樣,墨菲開始做了,但奇瑞未必認可。3、他不聽話。
懇求觀致不要忘記
「自我加入起,我就跟公司的人說,讓我們把打入西歐市場的計劃暫停一下吧,我們是中國公司,必須把中國市場先做好。」
觀致有以下幾個問題:1、觀致生不逢時,假如其在2010年以前上市——那時正處於中國車市大增長的年代,幾乎什麼車都可以熱賣,以其品質和價格,一個月銷售至少5000輛。但是等到觀致上市的時候,已經遲了,中國的車市已經從賣方市場逐漸過渡到了買方市場,除了少數幾款車,大部分的車型都必須降價促銷,以前的神車路虎甚至被打回了原形,更不用提觀致了。2、觀致車型太少,算上觀致5和延伸車型,只有4款車,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的多重需求。而且觀致一開始就走錯了路,沒有選擇中國人最喜歡的SUV,而是選擇了競爭最為激烈的緊湊型車。這點寶沃比觀致聰明多了,選擇了SUV。3、渠道不暢,觀致或許是太過於有信心了,還是與奇瑞區分開,要求單獨建立渠道,結果建設緩慢,即使有人想買觀致,也買不到。其實觀致可以藉助奇瑞的渠道,反正大家都知道觀致是奇瑞的,把觀致當作奇瑞的高端產品有何不可?4、要品牌還是要銷量,觀致定價與速騰看齊,但是品牌無法支撐起價格,又不肯降價銷售,導致銷量有限。沒有銷量,品牌有個屁用。觀致後面又沒有豐田這等巨頭在支撐,可以為了品牌,連續輸血。以上問題,造成了觀致的失敗。或許墨菲看清了觀致的下場,乘早離開,避免遭到波及。本人對觀致也不看好,觀致失敗是遲早的事情。
做為一個準車主,誰來誰去真不太關心。我只關心車子本身。
觀致價格根本不是銷量不理想的原因,對標的大眾,各方面不如觀致,卻加價也要提,說明觀致針對的客戶群根本不差這個錢。那些嫌貴的,無非認為一個中國品牌不應該賣這麼貴,就應該低價,哪怕車子已經比大眾還要好了!再說一次,遮住品牌,如實的充分的介紹觀致3和速騰,觀致5和途觀,我相信絕大部分客戶會選擇觀致。當然,買車只為買塊牌子的客戶咱也尊重,還是有一定比例的。造個高爾夫速騰級別家用買菜車還單獨折騰出一個假洋鬼子……你說奇瑞對自己的產品品種得心虛成什麼樣?(再看看吉利博瑞)當初觀致招募經銷商的時候,那個狂的呀……說實話您家產品頂天兒了也就是個福克斯的水平(比速騰稍好,比高爾夫稍差),打的那個陣仗比林肯回歸中國市場還要逼格,哪個腦子被雙離合振了一下的傻瓜才加入……觀致的問題在於,奇瑞自己就把自己的產品看成一坨屎,然後還嫌這坨臭,想趕緊找個好看又有香料的保健褲衩穿上,問題是,拉屎臭得從自身腸胃找原因,光靠以色列進口德國貼標的褲衩能頂個球用?
謝邀
【說客】數字訴說墨菲的離開,對觀致有多大影響昨晚寫了上面這篇文章墨菲的離職對觀致當然是有影響的,但我認為更多的還是存在於心理上的影響,比如對於公司員工來說,大Boss幹了一年走了,公司以後是不是藥丸但是這種影響過一段時間就很快可以平息而大Boss的離職對公司其他方面的影響,通常是短期和長期的。短期影響就是運營、業務決策,大boss走了沒人拍板。但這次二boss和陳安寧空降,以及孫曉東等業務核心都在,所以短期運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何況他還要待一個月做交接而中長期的話,換了boss中長期規劃可能會有些新的變化,但是很多決策不是大boss一個人說了算的,都是公司上下共同研究確定的,所以雖然有潛在影響,但短期內也看不出來,長期來看也不一定會體現。最大的影響,估計還是輿論上的影響。畢竟對於輿論來說,觀致的市場表現本來就不讓他們滿意,大boss的離職正好又成了寫文章的絕佳選題。只不過,大部分相關文章都基本在誅心,只有立場卻無視事實。這也是後話了。觀致車是良心車,但是人員作風略顯浮誇,公司越來越都不住了。他的離職會讓員工更加渙散。
獵頭的電話又要被觀致吃瓜群眾打爆了
本來看到墨菲來了很有希望,現在又走了。望好車一路走好。
謝邀,@莫問 ,第一次回答問題 個人也是關注 觀致汽車有半載。以前持旁觀心態,慢慢的關注的多了,了解越深。個人理解,汽車和手機,是一個屬性的用品。個人主觀因素佔據很大原因。墨CEO的離職,只是證明他對中國的汽車市場,了解還不夠深透。中國主力軍85後的,正在逐步買車(本人打算16年中期買觀致跨界),他們的需求是性價比及安全性,兼顧容顏。所以我的結論是,地球照樣轉,觀致照樣賣,「酒香不怕巷子深」
推薦閱讀:
※奧迪自燃如何維權?
※開車時你在想什麼?
※30萬上下的錢是買奧迪A4L還是寶馬三系還是途觀?
※你所知道的扮豬吃老虎的車型有哪些?
※為什麼汽車的示寬燈和剎車燈都使用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