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在清朝是怎樣流行起來的?
清朝中葉,大煙槍的發明+燒煙吸食法盛行,對鴉片在中國的傳播,有非常直觀、明顯的促進作用
1、
鴉片原產南歐到西亞一帶,大約在唐朝傳入印度所處的南亞次大陸。希臘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很早就懂得服用鴉片,來緩解疲勞、縱慾和致幻。但方式是吞服。
鴉片中讓人成癮的化學成分,是嗎啡和甲基嗎啡(可待因)等生物鹼,其物理特徵都可溶於水,所以鴉片早期的服用方式,都是放在溫水或酒里化開。
直接從罌粟果實里割取,暴露在空氣中的,還是生煙膏,有呈苦嗆感的刺激性臭味,吞嚼過程給人的感覺並不舒服,從消化系統吸收,致幻作用的時間也慢。因此別看此物很早就已流入中國,但並不普及,一直被當做藥材。
2、
對煙槍吸食法出現時間與傳播形式的考證,學界有多種觀點。
有觀點認為,大約在清朝雍正時期已經出現,因為在雍正時期,是清朝專制高壓的強勢階段,對社會民情動態發展非常敏銳。廣東省地方官,發現當地有無業浪蕩之徒「興販鴉片煙」,私自開設煙館和囤貨批發的煙窯等活動,寫好奏摺,彙報給雍正帝。
對煙槍的考證說法更多,主要由兩個解釋:其一是認為最早在東南亞地區出現,通過貿易或當地華僑攜帶形式,傳入中國;其二認為在嶺南兩廣地區出現,在這一地區,民間流行用竹子做的水煙筒,當地人對水煙筒加以縮小、改良,發明了煙槍。
第二種說法的接受度相對更高,還能從文物和史料記載中,找到豐富的依據作為佐證。
早期的煙槍大都用竹子做材質,且各種說法都提到,此物來自嶺南或由嶺南創製。成書於嘉慶十年的《青煙錄》,最後一卷叫《食煙考》,講述乾隆末年中國各地吸煙的習俗,裡面就提到剛剛出現的鴉片煙:
「近時乃有鴉片煙,與諸煙用法迥不類,亦自西洋來,嶺南人多食之。其器用竹,長如橫吹(笛)而粗,兩頭以銅飾之,其中近上處鑿一孔,煙碗插其上,碗用泥,大如指頂,而其中僅容米粒許,筒中用棕櫚毛膽之,以防煙燼突出。煙如膏,置小銀器中。食時用燈,宜潔凈,或洋頗黎(玻璃),或廣錫為之,燃以清油。開燈於中,兩旁各設枕席,食必二人,人據一枕,就燈上,卧食之。」
這段話描述的煙具和吸食形式,基本和後世一樣。
這種吸食方法,避開生煙膏對嗅覺和味覺產生的不快,通過呼吸道攝入,還能迅速產生強烈致幻效果。這是從十八世紀晚期開始,抽鴉片在中國社會迅速流行的主要原因。
3、
抽大煙的具體操作流程,是這樣的——
先取少量生膏,放在銅或銀質的小鍋內,用少量溫水化開,放在火上烘烤,再用銅或銀質的煙簽子不斷攪拌,經過加熱,得到黏度大的熟膏,粘在煙簽子的頂端,同時繼續往裡加生膏、補水,最後讓熟膏結成豆粒大小的球狀,俗稱就是「煙泡」。條件簡陋的癮君子,用銅片甚至直接用手揉搓即可。
抽大煙的原理,不是讓煙膏燃燒,而是讓煙膏沸騰,是物理反應而非化學反應。
煙槍分桿和斗,二者是分體的,後者可以擰下來,要用即耐燒,還要具備較好導熱性的材料製作。
嗎啡沸點為攝氏476度,普通蠟燭火苗外焰就可以達到500度,很容易就能使其揮發汽化。熟膏受熱,逐漸軟成稀泥狀,冒泡發煙,癮君子即可吸食。因為有通過烘烤,使煙膏由生化熟和熟膏加熱揮發這兩個程序,所以抽大煙又叫「燒煙」。
4、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鴉片相對低廉的價格。
在整個十九世紀,道光初年是進口鴉片價格的巔峰,但隨著1818年第三次英馬戰爭結束,英國東印度公司解除對印度西海岸貿易港口的封鎖,孟加拉與馬爾瓦兩大主要罌粟產區在1821年後開始增產等原因,印度鴉片的價格,從1823年開始崩盤。
1822年,在廣州口岸,一箱孟加拉公班土,高達2600塊銀元(這裡的銀元,是當時外商來華貿易,作為支付貨幣的西班牙銀元,俗稱雙柱,與中國銀兩的兌率,約為1塊銀元=0.72兩庫平銀)。1839年,林則徐來廣州虎門銷煙時,公班土售價已經跌落至480~530塊銀元。
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中國內地各省紛紛開始大面積栽種罌粟,鴉片產量在隨後半個世紀劇增,導致鴉片價格加速下跌。1881、1896年和1906年,是鴉片行業的三個低谷期。四川川土的價格,一度跌倒每斤不足1兩銀子(這裡的斤,還是舊制16兩的舊斤,約為595~600克)。此時困擾鴉片價格的主要因素,是過重的鴉片稅
以前回答過的相關問題:
秋原:田小娥的鴉片煙哪來的?在那個鴉片如黃金的年代,她一個爛窯洞的婦道人家還有閑錢買那兒玩意兒?
秋原:關於東印度公司,有誰能夠進行下詳解?
沒功夫了,懶得寫。反正這答案已經把關鍵問題回答,等年度出書了,你們再看全文吧~
前幾天知乎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鴉片在清朝使中國人如此大規模的上癮,而沒有在清朝、英國造成這樣大的災難? - 歷史
這確實是個謎,雖然試著答了一下,但感覺還是摸不著頭腦,所以最近翻找了一些相關的東西,感覺鴉片問題在當時中國可能就是一個「時也命也運也」……
1、鴉片古已有之。
中國至少從唐朝開始就有罌粟了,不過一直作為觀賞植物——罌粟花真的很漂亮。後來藥用功能被發現,副作用也被發現,元代醫者朱震亨即指出:「今人虛勞咳嗽,多用粟殼止勤;濕熱泄瀝者,用之止澀。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2、世界第一個禁毒條例是雍正頒發的
近些年給鴉片戰爭洗地的主流理論之一,就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為正常貿易,因為當時沒有禁止鴉片的法律。
實際上,清朝從雍正時就開始禁煙了。1729年,雍正頒布《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條例》如下:「興販鴉片煙照收買違禁物例,枷號一個月,發邊衛充軍。若私開鴉片煙館,引誘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眾律擬監候,為從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戶,地保,鄰右人等俱杖一百,徒二年。如兵役人等藉端需索,計贓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訊口地方文武各官,及不行監察之海關監督,均交部嚴加議處。」
但是最早做出禁煙行為的是……崇禎……據明末人楊士聰《玉堂薈記》記載:煙草「古不經見,遼左有事,調用廣兵,乃漸有之。自天啟(1621——1627)年中始起,二十年來,北土亦多種之。一畝之收,以敵田十畝,乃至無人不用。己卯(1639),上(指崇禎皇帝)傳諭禁之,犯者論死。庚辰(1640),有會試舉人未知已禁也,有僕人帶以入京,潛出鬻之。遂為邏者所獲,越日而僕人入死西市矣。相傳上以煙為燕,人言吃煙,故惡之也。去年,余上京,鬻者盈衢,初以為異。已而知為洪督(指洪承疇)所請而開禁也。」——崇禎禁煙_無敵老頑童
雖然這裡只是禁「燕」……
3、清朝廷主流是禁煙
其實清代朝廷對禁煙的爭吵,主要在刑法程度上,隨著鴉片泛濫,一些類似今天「小偷判死刑」這類思想開始流傳。不過古代官員也不都是二貨,有些人也通法理,知道濫用重典往往得不償失,就壓制下來。當然,禁煙的事情,算是一說再說,可惜滿清腐敗情況大家也知道……所以走私泛濫……順便,禁煙更有利於腐敗官員從中獲利,所以腐敗官員更支持禁煙…………
4、鴉片流行的客觀條件是英國人提供的
直到道光前期,鴉片在中國依舊不流行,原因無他:少。1817年,鴉片進口值為61.1萬銀元,占廣州進口商品總值4.1%。這個時候還處於順差(對中國來說),進口總額大概在1500萬銀元左右。
1825年達到978.2萬銀元,1833年英國做了一個市場化舉措:取消東印度公司特賣權……orz……市場大繁榮,各種官方的、私人的公司開始參與進來,鴉片一舉成為最大宗貿易商品。當時平均年進口鴉片1400萬銀元,占進口總額52%。而同時期的棉花進口則從53.5%降到23.6%。(數據來源《鴉片與近代中國》)
1400萬銀元,佔比52%……
基本可以看做,十多年來,中國對外常規貨物進口幾乎沒有增長,反而有所萎縮。鴉片走私卻瘋狂增長,超出了常規貨物進口總額。
獲利最大自然是英國,其次是誰?印度…………英國殖民印度時期,靠種鴉片賣給中國人來獲利,而且利潤大頭都在運輸、販賣上,所以對種植方的壓榨反而沒有那麼嚴重……
5、最後,流行么……其實清朝鴉片不流行……
清朝的吸食鴉片人數數據基本上是不可考的了,根據范文瀾先生的《中國近代史》描述,「據1835年的估計,吸食洋煙的人數,約有二百萬以上。」這是一個被廣泛徵引的數字。200萬人,什麼概念呢?清末人口大概是4億人,即四萬萬同胞的來源。吸毒者佔比5‰。
2014年,中國吸毒人口1400萬,佔比1%……OMG,國將不國!!!
然而我們沒感覺,除了明星吸毒被抓、澳洲老爸找來之外,沒有啥觸動我們生活的事情。
別說現在,1949年,中國吸毒人口接近2000萬,而當時人口不過5個億,4%。可是我們不會認為1910-1945年間的主要社會問題是鴉片……
6、鴉片給當時清朝造成的問題是錢的問題。
對於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來說,產出這是勉強夠用的。地主家都沒有餘糧,整個社會更是掙扎在生存邊緣——如果僅僅從封閉農業社會角度來看,滿清的統治相當給力了。而這樣一個農業社會,順差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當種地賣糧,必然是出超啊。
而鴉片流入後,順差變成了逆差,每年數千萬兩白銀留出——中國不是白銀生產國,一直是對外貿易支撐國內白銀流通(咦,閉關鎖國哪兒來的貿易?)
最後結果是: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林則徐這篇奏摺全文是先從國內銀票詐騙案說起,談及產生原因在於白銀稀缺。白銀稀缺原因就是鴉片走私,所以要禁煙。
林則徐奏摺最後說:興思及此,能無股夫財者,億兆養命之原,自當為億兆惜之。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益下,藏富於民。無如漏向外洋,豈宜藉寇資盜,不亟為計?
毀滅性的打擊!!!一定要禁煙!!!
然並卵!
7、解決洋煙問題的是土煙……
崇禎失敗了、雍正失敗了、林則徐失敗了……然而……就如今天,淘寶打敗了易趣,QQ打敗了MSN,小米打敗了三星……中國鴉片戰爭的最終勝利是靠土煙打敗洋煙獲取的。鴉片戰爭之後,禁煙令被廢除。國內開始有人種煙……質量好味道鮮價格低……
呵呵……鴉片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白銀外流,清朝的白銀平衡主要靠一是茶葉二是瓷器,可是印度的紅茶在清中期擠佔了七成以上的市場,日本的瓷器也在國際市場上擠掉了粗製濫造的景德鎮們,問題不是買鴉片,問題是清朝自己的商品失去了競爭力
不是本人所答,轉載。曾苦苦思索這個問題,翻閱過太多資料,都覺得隔靴搔癢,終覺得這篇文章寫得還算透徹。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迷戀上鴉片?難道鴉片真有無窮的法力嗎?為什麼一向嗜好鴉片的印度人以及後來迷上鴉片的北美人沒有繼續迷戀這種東西?為什麼鴉片惟獨給中國人帶來巨大的災難?此前我們往往把這個問題簡單化和政治化,妨礙了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認識。1837年在廣州和澳門出版的一份介紹中國的雜誌上,刊載了一位中國藝術家帶有插圖的文章,此文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吸食鴉片的富商之子如何從健康、富足到痛苦、貧窮的過程,畫面依次如下:
1.一個在家的年輕人,穿著華貴,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背後的大理石桌面上擺放著一座精美的外國鍾。在他的右邊是一個珠寶箱,裡面裝滿金銀財寶,他的貼身僕人緊挨侍立其旁,稍遠處,他的另一個傭人買了葯正帶進來。
2.他斜躺在豪華的沙發里,嘴裡叼著煙槍,被妓女圍著,其中兩個妓女年輕貌美。他出手闊綽,一擲千金。3.他嗜葯如命,貪得無厭,沉溺於這種生活沒多久,隨即面如菜色,形容枯槁,消瘦無比,兩肩高聳,齜牙咧嘴,面呈死灰,終日昏昏沉沉,完全沒有一點活力。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坐在一個極普通的睡椅上叼著煙槍吸煙,身邊還擺著別的煙具。這時他的老婆們——一個妻和一個妾走了過來,妻子發現珠寶箱已空空如也,站在那兒皺著眉頭,滿是驚訝;小妾則滿臉疑惑地盯著睡椅上堆放的那些吸煙的玩意兒。4.他的田產和房屋都化為烏有,睡椅也換成了一些粗糙的板子和破爛的墊子,光著腳,側著臉,頭向前傾著,喘著粗氣。他的妻兒站在面前,衣衫襤褸,忍飢挨餓。一個兒子憤怒地把他所有的煙具砸向地面,不諳世事的小兒子還拍著小手笑著做遊戲,而他對這一切無動於衷。5.他的煙癮越來越厲害,但他現在的生活已貧困潦倒,極其絕望,如朽木一般,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湊了幾個銅板,急匆匆到一家煙館,買了一點點另一煙民煙槍中的碎煙屑,以減緩他難熬的煙癮。6.他的角色固定下來,一個煙鬼。他坐在竹椅上,仍在不斷地吞著葯面,污穢不堪,必須藉助茶水才能把葯吞下。他的妻兒坐在邊上,在竹捲筒上把一束束蠶絲拉直,然後繞成球,如此辛辛苦苦掙一點微薄的收入以維持生計,他們艱難度日。這是一個典型的鴉片吸食者的肖像。如果再增加一幅畫面,我想應該就是妻離子散,最後這個可惡的煙鬼橫屍街頭,被野狗分而食之。提起鴉片,中國人首先聯想起的是近代遭受的恥辱,它往往勾起中國人一段段痛苦的回憶,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鴉片是中國近代苦難的根源。這種認識大致沒有錯,但是我們對鴉片的認識如果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鴉片是毒品,現在無人不知。可是過去的幾千年中,鴉片大多時候被人們看做一種靈丹妙藥,甚至被當成一種神物。而且,鴉片在西方被發現和使用的歷史比中國久遠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證明,歐洲是罌粟的故鄉,最早人工種植的罌粟也出現在歐洲。早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歐洲的許多地方就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野生、人工種植的罌粟種子和果實的遺迹。不過今人對那時人們種植罌粟的目的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用於鎮痛劑或用來榨油,也可能用於宗教儀式。隨後這種植物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可能發現了罌粟的真正秘密,因為他們把罌粟稱為「使人快樂的植物」。至晚在距今3000年前,關於鴉片的知識已經廣泛傳遍歐洲、中東和北非。比較可靠的最早發現鴉片的記載來自埃及,因為大約在距今3500年前的墓葬里,人們發現了鴉片樣本。埃及城市底比斯(Thebes)以生產鴉片而聞名遐邇,鴉片中的一種重要成分即生物鹼中的蒂巴因(Thebaine)也因此城市而得名。在埃及,鴉片被用來消膿腫、止頭痛、治外傷以及使吵鬧的小孩鎮靜。古埃及紙草文書中就有一則這樣的處方:「將罌粟果漿與牆上的蒼蠅糞和在一起,進行過濾。連服四日,效果即現。」此法竟被全世界的人們採用。史料記載,歐洲直到近代仍有母親或保姆給不安靜的嬰兒服用鴉片,英國紡織女工因為白天工作非常辛苦,為了能在晚上得到充分休息,很多母親也這樣做。另外,鴉片還有抑制食慾的功能,窮人家的孩子服食鴉片後可以減少飢餓感,節省食物支出。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說,到三四歲時,許多孩子因營養不良,健康狀況很差,「萎縮得像小老頭兒或者乾枯得像一隻猴子」。結果可想而知,這些窮孩子長大後大多繼續貧窮,很多成為癮君子。在近代中國,鴉片更有令人不可思議的作用,《廈門志》就記載說,不少富裕人家為了杜絕孩子們跑到外面賭博或惹是生非,不惜以鴉片為誘餌,把孩子圈在家裡吸食鴉片。直到19世紀初,鴉片仍未被人們視為一種毒品。歐洲許多國家此前出台了戒酒法令,但並未出現禁鴉片法令,人們仍然持「鴉片無害」的觀念。有學者甚至認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與鴉片有極大的關係,如果沒有鴉片,一些最出色的作品可能就不會誕生。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就是想像的復甦,是想像的翅膀與敘述的結合,體現為更為自由和主觀的激情、傷感及其他個人情感的表達,而不是一味的描寫,這一切都需要使人暫時從思想上脫離塵俗的羈絆,因此作家需要鴉片的刺激。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作家如歌德、柯爾律治、華茲華斯、司各特、雪萊、拜倫、德·昆西等,他們相關作品的創作可能都多少與鴉片有關,有些作家還患上了鴉片癮。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許多作家在患上鴉片癮之後,才創作出了最著名最好的作品。勇敢的德·昆西在1821年出版了自傳體小說《一個吸鴉片者的自白》,他稱小說中真正的主人公是鴉片而不是他本人。他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描寫自己吸食鴉片後的奇妙感受,並寫下了著名的《鴉片頌》:哦!公平的強大的鴉片啊!對於窮人和富人你一視同仁,你為那些永遠醫治不好的創傷和「那誘使精神反叛」的苦悶帶來了減輕痛苦的香脂——雄辯的鴉片啊!……你在黑暗的中心,運用頭腦幻想的心像建造了城市和廟宇……其富麗堂皇的程度超過了巴比倫(Babylon)和希卡托比羅斯(Hekatompylos);「從雜亂無章的睡夢中」把那久埋地下的美人和亡故的家庭成員的面孔,在洗凈了「墳墓的不光彩」之後,都召回到光天化日之下。只有你才能把這一切禮物贈給人類,只有你才掌握著天堂的鑰匙。
鴉片的服用絕不僅僅局限在普通人群之中,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也大量服用鴉片,並得到政府的許可。美國南北戰爭中雙方的軍隊都離不開鴉片,因為在艱苦惡劣的戰爭環境中,服食鴉片可以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流行性痢疾和腹瀉,還可以暫時解脫因思鄉或失去親人而產生的痛苦。在聯邦軍隊中,鴉片是政府定量配給的,並定期發放到戰士手中。在歐洲各國軍隊中,鴉片大概是除酒類以外最受歡迎的東西了。在19世紀初以前,世界各地並未把鴉片視為洪水猛獸,鴉片像酒、煙一樣,只是人們的一種嗜好,加之鴉片還有療病的功能,所以大多數人甚至認為鴉片是一種對人有益的東西。即使在科學家和醫生從鴉片中分離出其他更純的物質(實際上是更容易使人上癮的物質)後,人們仍未把鴉片視為毒品。鴉片中的成分非常複雜,已知有二十多種生物鹼,占其總重量的25%,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嗎啡(10%)、可待因(0.5%)、蒂巴因(0.2%)、罌粟鹼(1%)、諾司咳平(6%)等。海洛因是德國科學家從嗎啡中提取的另一種生物鹼,德文Heroisch意為「萬能的或英雄的」,因為臨床實驗證明,其藥效(鎮痛和鎮靜)是嗎啡的5到10倍。可見,鴉片是幾種最主要的毒品的來源,人們將鴉片稱為「毒品之母」是恰如其分的。然而,在國際社會正式認識毒品之前,人們曾以毒攻毒,即以嗎啡來治療鴉片癮,因為當時人們認為通過注射嗎啡不會使人上癮(多數人認為,鴉片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為經過口腔味覺以及胃的消化);海洛因剛上市時,又被作為治療嗎啡癮的特效藥。直到1910年後,醫學界才對海洛因的危險性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醫學上的使用逐漸減少。然而,此時海洛因已經在全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了。對鴉片史簡單的回顧有助於理解中國近代的鴉片問題。從世界的眼光看,世界其他地方種植和使用鴉片的歷史遠比中國悠久,使用範圍更廣,但是其他國家基本沒有因為鴉片而引起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則不同,鴉片幾與近代中國的悲慘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這的確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現象。從史料記載來看,中國人直到唐代才從阿拉伯人那裡對罌粟有所了解並開始種植,最初它只是被作為一種觀賞植物而被栽培;宋代以後,人們逐漸了解了鴉片的藥用價值,在實踐中摸索出鴉片可主治痢疾、咳嗽、痔瘡等,並認識到這是一種猛葯,使用時要非常小心。直到明中葉以前,中國基本上不存在吃鴉片上癮的群體,因為鴉片的價格昂貴,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而在同一時期,印度人已廣泛地使用鴉片並成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了。1513年,葡萄牙在印度的總督記載了印度人普遍使用鴉片的情況,他在寫給葡萄牙國王的一封信中說:「如果殿下能相信我,我會讓葡萄牙的所有土地都種上罌粟,並從中制出鴉片,鴉片正是此地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商品……這樣,我們的工人就會大受其益,而印度人如果吃不到鴉片,就會失去一切。」可見印度服食鴉片的人數之多,此與300年後中國的情形何其相似乃爾!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總督的話並未完全應驗,因為印度此後不僅沒有成為進口鴉片的大國,反而成了最大的鴉片生產和出口國,葡萄牙國王也幸虧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迷戀上鴉片?難道鴉片真有無窮的法力嗎?為什麼一向嗜好鴉片的印度人以及後來迷上鴉片的北美人沒有繼續迷戀這種東西?為什麼鴉片惟獨給中國人帶來巨大的災難?此前我們往往把這個問題簡單化和政治化,妨礙了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認識。鴉片在中國的泛濫成災有兩個基本的原因,一是外來各種因素的影響,二是中國自身的原因。內外因的交互作用和巧合使中國人成為了鴉片的最大消費群體,也使中國人在近代化過程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和最大的輸家。沃勒斯坦說,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全世界可分為核心區、半邊緣地區和邊緣地區,邊緣地區無償地被剝奪,以服務於核心區。按照這個理論,近代中國自然是邊緣地區,是向核心區也就是西方無償地提供市場和原料的地區。具體而言,外來因素是指在中國尚不知地球是方的還是圓的情況下,便糊裡糊塗地被拖進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進程之中。對東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對東方財富的貪慾,無數西方探險者來到東方。開始最成功的當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後來有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等。起初,他們用香料和白銀換取中國的商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是他們感興趣的大宗商品,後來則是茶葉。同他們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相比,中國人對他們的進口商品除鐘錶、呢絨等少數的幾種外,其他幾乎沒有興趣。這種狀況直到鴉片戰爭後的一段時間仍未改變。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人只對他們的一樣東西感興趣,這就是白銀,只有白銀能在在中國市場上暢通無阻。據此,有學者估計從明末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白銀產量的1/3流入了中國,導致歐洲許多地方出現銀荒。與此同時,精明的歐洲商人發現中國人對鴉片的興趣越來越大,在很多地方鴉片甚至相當於硬通貨,這令他們欣喜若狂。於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三角貿易出現了:歐洲的商品出口到印度等國,然後在印度購買鴉片;把印度鴉片賣給中國,然後再從中國購買絲綢、瓷器和茶葉等,運往歐洲。後來走私和進口到中國的鴉片數量劇增,傳統商品已經遠遠不能抵付鴉片款,只能支付白銀,於是中國白銀開始大量倒流。很顯然,貿易的組織者和受益者是歐洲人,受毒害的是中國人,所以馬克思稱之為邪惡的三角貿易。也就是說,在世界經濟發展的鏈條中,中國是被剝奪的外圍地區,她還被強行拖進了近代化的旅途之中,只是因為她太衰弱了,列車剛啟動她就被無情地被拋棄了,而且被後面開過來的列車碾碎,慘不忍睹。外因容易看得清楚,在利益的驅動下歐洲人大量向中國走私和出口鴉片,導致鴉片數量大增,價格下降,吸食人數迅速盤升,但從根本上分析,這一切是由於中國人的內在需求引起的。需求旺盛,供應極其便利,價格越來越低,遂又引起更大的需求,這樣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鴉片自17世紀中葉傳入中國後,吸食人數呈幾何速度增長。到19世紀後期,按照比較保守的估計,大約有400萬以上的中國人吸食(有人估計超過1000萬人)。說到這裡,我們不禁發問,為什麼此時的中國人那麼迷戀鴉片?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筆者在這裡僅提出一些簡單的想法,供大家討論。首先,18世紀以後,中國人口增加迅猛,生存壓力加大,加之經常戰亂,人們的安全感下降,避世厭世的情緒增加,於是很多人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待,吸食鴉片就是其中的一種主要方式。其次,政府的無能和無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到19世紀,清王朝表面上仍是一個「無所不有」的強大帝國,但實際的統治能力已經十分衰弱。就拿清朝軍隊來說,別說大規模作戰,就連一些小小的走私船隊都對付不了。那時中國還沒有海軍,不知海軍為何物,因為中國人對海洋以及海洋以外的地方毫無興趣。清朝軍隊的裝備仍以冷兵器為主,更無近代化的戰術和戰略觀念。可以想像,這樣的軍隊怎能與後來入侵中國的裝備先進、訓練有素的英國海軍相對抗。也就是說,清朝政府雖然從主觀願望上想阻斷鴉片的來源,但客觀上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再次,中國是一個世俗化的國家,人們的行為主要靠自我、家庭(家族)的約束,但這種約束是道德上的。在清代,很多人認為吸食鴉片只是一種純粹的個人行為,它是否有違道德常引起人們的爭論。因而這種約束是相當鬆懈的。林則徐的禁煙,無疑是順應民意、大快人心的愛國主義的行動。但是,與林的禁煙行動相比,另外一批官僚的主意簡直蠢不可及,他們竟主張「中國人的鴉片戰」,即中國人以自己種植和生產鴉片來對抗外國的鴉片,可連他們自己也未想到的是,此舉不僅沒有禁絕國外的鴉片,而且導致了鴉片的進一步泛濫:從沿海到內地,從內地到邊境;從城市到農村,從衙門到皇宮,幾至形成全民皆吸的盛大場面。鴉片的廣泛種植增加了政府的稅收,並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鴉片的進口,然而此舉帶來了更為嚴重的惡果,一方面鴉片種到哪裡,新的癮君子就擴展到哪裡,因為鴉片種植者往往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鴉片吸食者;另一方面,本來就非常寶貴的耕地種上罌粟後,導致糧食供應更加緊張,再加上災荒與社會混亂,人們生活於絕望和痛苦之中。清政府也是陷入了怪圈:禁種吧,不僅稅收減少,而且會鼓勵進口和走私;不禁種吧,禁煙法令肯定只能流於表面和形式。最後,政府只能採取明禁暗放的政策,任憑鴉片泛濫。國民黨執政時期,這種情況沒有改變。日軍侵華期間,日本侵略者繼續鼓勵中國人種植和吸食鴉片,他們想從靈魂深處徹底解除中國人的武裝。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痛下決心,採用一切強制手段消除鴉片隱患,到1960年,幾乎所有的中國大陸吸毒者都成功戒掉了毒癮,鴉片這個魔鬼終於結束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生命。一、鴉片合法化。
二、抽鴉片被美化成為「上層社會」的代表。
三、鴉片成為交際工具、抽鴉片成為交際手段。
這三點,最關鍵的就是「吸毒合法化」——如無此點,二、三點則如水月鏡花。有本書叫海上花魅影,談的是時文、鴉片、小腳的害處,我覺得略有誇張,但是不算是危言聳聽,挺有意思的。答非所問了,抱歉。
如果鴉片像鹽一樣歸朝廷專賣,甚至還能出口換白銀的話,那不僅沒有問題,而且還是利國利民。
來,我們一起高呼:煙民拯救了國庫。閑人多
誒,你就看微信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唄
推薦閱讀:
※為何西方歷史書中描繪的中國古代地圖偏小?
※中國的崛起對西方而言是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嗎?
※中國還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貴族或世家?
※按照清朝宗室的繼位規則,現在愛新覺羅氏哪個人可以算當家人?
※日本戰國時代是怎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