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為什麼不能再湧現出四大天王,譚詠麟,張國榮這樣的天王巨星了?

應該說現在華語市場的經濟實力比八零九零年代強了一個級別,可是為什麼從歌壇的情況來看是在走下坡路呢?當年的准一流歌星放在現在都夠做天王了吧。。。。。。。


因為資源富集程度降低了。當年香港娛樂圈鼎盛時期藝人數量相對於其市場來(亞洲市場)講是偏少的。攝影棚日夜不停的拍戲,三個月一部電影,部部賺錢。樂壇也蒸蒸日上。因此多棲藝人比例相對較大,更別提演員有機會嘗試不同角色了。這樣客觀上為藝人增加了提高知名度和業務能力的機會。香港有句名言:張國榮都要熬七年。一方面顯示出當時娛樂圈門檻之高,想要紅起來一定要非常優秀;另一方面,張生初初入行的幾年,雖然未有大紅,也已經被很多人認識,一直不乏與最好的製作人,填詞人的合作,並且一直在拍tvb劇集,其間自身演藝水平不斷提升。現在很多藝人要麼缺乏機遇難以施展,要麼一夜爆紅後繼無力,很難有扎紮實實磨鍊自身的機會了。

現在呢,隨著網路技術和傳媒行業的發展,一方面進入演藝圈的門檻降低了,幾乎人人都有家喻戶曉的可能性,比如網紅經濟,這就分薄了國民關注度,我們現在不乏炙手可熱的偶像,但是他們的知名度可能更多的局限在某一個年齡層或群體之中,而不會像以前那樣萬人空巷,老少皆知;另一方面,現在看似市場廣闊百花齊放,但是因為選擇較多,其實藝人的人均資源變少了,發展路線很容易被定死,公司不會像以前那樣投入資源等有天分的演員成長,因為有大批成品可用,因此後輩演員普遍形象比較單一(當然也有殺出血路的)。這就使得藝人偏重商業價值而不是藝術價值,或者說當紅的缺少作品,實力派缺少熱度,藝術家乾脆成仙去了,聲色藝俱全,又有人格魅力的人少之又少。

再者就是隨著傳媒的發展,藝人的隱私相比從前更加難以保護,雖然香港狗仔臭名昭著,但是在網路相對不普及的年代,即便小報再熱鬧,緋聞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遠遠小於現在。以前的藝人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住自己的名聲,而現在微博上一句不合時宜的話都可能在全國範圍內給一個藝人帶來負面影響。而公關公司的過度的形象包裝也使現在的藝人相對缺少真實感,我們現在回看當年的演藝界,藝人的個性都比較突出,講話也比較直接,而現在的藝人形象被傳媒控制了,媒體根據觀眾喜好給藝人附加各種人設,這些人設一旦崩塌,必然帶來災難性後果,導致圍觀群眾對演藝界觀感下降。

其實,巨星氣質某種程度上是在萬千寵愛的氛圍中養成的一種氣場,要多少仰慕的眼光才能成就這種輝煌?這種仰慕不光來自年輕的迷妹迷弟,也來自壯年老年,不光來自吃瓜群眾,也來自各界精英。現今娛樂圈良莠不齊,看的人眼花繚亂,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幾十天,怎麼可能出巨星呢?

藝人在上升期必然都會爭取機會刷臉,做些不是很有藝術性的事情,但是一旦江湖地位上去了,大多會根據自己的品味做一些有追求的東西出來,要不然乾脆神隱,就算為了愛惜羽毛,也要重視作品質量。現在演藝圈人多了,這種認同分薄了,與此相對,資源也分薄了,年青一代上升期變得更長,可能不得不一直專註於刷臉,自然也難以在業務能力上有多少長進。貧瘠的土壤開不出牡丹花的。


張國榮也要熬八年。。。明明可以靠臉吃飯,那個年代卻靠臉也火不起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實打實拼出來的,未大火前去駐唱,那都是隨機點歌,哪有電腦與什麼現成的歌詞。容易么?他和恩師黎小田灌錄唱片,挑了又撿,有一處錯誤就由頭來過,那份認真,至少在後來的hk樂壇遠遠不能及的。也無怪黎小田前幾年說,不夠認真,敷衍等近似言論


不是經常上知乎,打開一看已經很多贊和評論,看到一些知友對我的回答有懷疑,我想細緻回答一下。

首先,我個人想說四大天王和譚詠麟都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attention),在藝術造詣和影響範圍與張國榮相比未免相形見絀(先不要反駁),所以我主要談張國榮。大家都知道,說一個人為什麼後無來者叫就要談一個人的巔峰造極,當然要誇他多麼好,有多牛掰。張在歌唱和影視皆是大有建樹,而且不是像一些的靠已有名氣跨領域刷作品。他的歌曲獲得勁歌等獎,像《Monica》,《當年情》,《風繼續吹》等等,作品的藝術性和引領性,以及作品的大賣和熱度的持續,都足以說明他的造詣。張國榮的霸王,阿飛,東邪,倩女,均為難以複製之經典,如今國語片沒有幾部在深度和評價上有可與之相比的。張國榮父親是西裝裁縫,又曾在英國留學,階層決定人,他對藝術的感悟恐怕從小就超過普通人,再加上天賦與勤奮,藝術造詣不可能不高,這是一般藝人難以擁有的優勢:從頭開始就為靠此這個行業掙錢的,有熱愛卻走投無路不得不迎合粗俗的。張國榮在舞台和銀幕上絕對是到靚麗的風景,舉手投足氣質不凡又眉目如畫。在港台自不用說,國榮的地位之高在兩岸三地甚至日韓法美皆有『』供奉者『』,實與其實力和情懷難以複製不可超越有關。張國榮是藝術家,對作品態度幾位認真,有完美主義者的風範。張國榮的做人也極具紳士魅力,關愛每個人,提攜後輩,在演藝圈中這樣人也只好說是一個追求自我的隱者了。如今的華文演藝圈,香港已日漸式微,大陸是絕對的主流。大部分觀眾藝術品味很低 ,大陸娛樂形式相對低級單調,藝人忙著撈金,而且說實在的他高深了大家也弄不懂,挨罵還賠錢。電影上像馮小剛王朔葛優那些改革開放初期的文革末老頭子們風格還在電影界影響巨大,題材也較為窄。滿地的走秀,下三濫的搞笑綜藝到處開花,腦殘劇情加明星等於大賣,韓國藝人的進軍……明星隔一段就冒出一批,娛樂圈更新太快,大環境如此,物質需求總是第一位的;而且現在是多元文化,每個年齡段的喜歡差距很大(文化鴻溝 ),不大可能有絕對的領袖人物。

綜上,說一句,懷念他的歌,懷念他的電影很難再有榮般的人了。


1.天王可以說是舊時代產物

由於過去信息經濟不發達,信息接收平台僅限電台電視,人們獲取到的資源很有限,而樂壇中的歌手數量也有限,加之媒體和藝人公司單方面的宣傳塑造,客觀的信息環境和輿論環境使得天王天后形象更容易建立

主觀方面,大部分人們聽歌屬於被動狀態,即世面流行什麼聽什麼,很多天王的歌屬於普通聽眾耳中「好聽」的範疇,很可能只聽了忘情水就認可劉德華的天王身份了

2.信息時代到來,天王拜拜

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互聯網使國人接觸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我們選擇面廣了,可以不用受到媒體宣傳噱頭的綁架,更加自由得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由於資源多了,人們不斷發掘自己的心頭好,就很難再塑造一個所謂全民天王形象,而今天媒體口中的天王難免有點一家之言的意味

3. 這是好的事情

沒有一家獨大的局面不是樂壇的衰落,恰恰是繁榮,百花齊放才能為華語音樂的發展提供良好土壤。對聽眾也是好事情,不再被動聽歌,不再受所謂流行操控,可以自我尋找好音樂,體驗到不同音樂類型的精彩。


只說以前的巨星是時代產物,過於抹殺個人的努力,現在的藝人不說先天的素質才能,誰能做到老牌香港明星的敬業,甚至搏命?


80年代是在會唱功的人裡面挑一些長的好的培養,比如譚詠麟、張國榮

90年代是在長得好的人裡面挑一些能唱歌的,比如劉德華、黎明

00年代以後是挑一些長得好的人或者能唱歌的人,自然找不到長得又好又會唱歌的了


因為你沒第二個青春期再去感受了


掏糞男孩已經四占其三


這就好比今人不寫「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樣的佳作(臉紅紅)【那換一首,五歲女的「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

但古人也不會寫「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樣的句子


現在是快餐時代。

年輕人玩遊戲也要玩快節奏的對抗類遊戲,飯偶像則是飯垃圾食品一樣的小鮮肉。誰關注他們的演技人品,只要長得娘炮好看就行了。


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是華語樂壇,但更準確地說是香港樂壇,而現在香港樂壇已經衰落,原因很多很複雜,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丟失了自己的味道。好像是陳小春說過,現在不要說自己是歌星,明星,會被人笑話的,說是歌手,藝人才對。樓上有幾位認為只有老人才認為過去輝煌,其實現在一樣欣欣向榮,不是的,過去的巨星真的不是現在各領風騷三五年的當紅藝人能比的。


「因為姑娘都進城上了大學見過世面了,不再是那個隨隨便便就能騙的時代了」 。

1.歌壇走下坡路了嗎?沒有,相反更加豐富更加繁榮了。

從鄧麗君到四大天王,再到周杰倫,本質上還是「飛來石」,流行音樂商業化趁著中國娛樂文化不發達搶佔中囯市場而已。2000年之後,經濟好了起來,互聯網已經普及大家見多了,審美品味也豐富了,也就分散了。中學以前也喜歡四大天王,但比較而除了時代意義,可能不及Pink Floyd的黎明大門前的風笛手對我更有影響力。

而另一方面,國內自己的音樂也開始做起來,出現了一些小區域性的樂隊或是個人。比李志,宋冬野,丟火車,萬青,逃跑計劃等,分散在各自的小區域內。都是優秀的音樂,都有自己的受眾。

2.「主旋律」不再是主流了,價值觀更豐富了

主旋律多被認為是文工團音樂,其實不盡然;在我看來四大天王也是主旋律音樂,只是在朝與在野的區別。

走出主旋律的音樂人,竇唯應該算第一批,從離開黑豹後開了探索,除了流行,搖滾,文工團外還有別的路。從黑夢,山河水,到幻聽,逐步完成了自己的東西。走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路,只是此時的竇已經成仙了。幻聽,出版於1999,那張專輯的製作水平怕是很多樂隊至今都沒趕上。

3.外來文化的衝擊

日本某歌星這梗就提了,那都是上世紀了。

現如今而言,因為中國政府不太注重版權保護,各種音樂在國內橫行,就流行音樂而言,單一個Ed的Wembley足夠中國流行音樂追十年了吧。而其他的實驗音樂,估計國內除竇囨外都沒幾人了。國際市場里的音樂太豐富了,中國的音樂太單一了,破乎上有很多「從不聽國內」的人吧。

4.四大天王放今天,如果拋去時代光環,可能真的就只是商業化的流行音樂了。

不必太眷戀昨天,那已經是過去式了。曾經我也喜歡四大天王,把劉德華做為偶像。但今日,見過了千山萬水,他們只不過是長河裡的小小浪花而已。

世界很豐富,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小小的圈子懷念過去,走出去,遇見更好的未來和自己


你敢弄出個四大天王,剩下的明星的粉絲團、後援會分分鐘把這「四大天王」罵死,能黑一輩子,何苦呢。。。


天王還是有的,但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歌迷可以選擇的越來越多,普通人成名的機會也增多了,所以競爭也加大了。影視圈不說,華語樂壇還是比二十世紀要進步得多的,畢竟原創歌手增多了,地位也提高了。天王歌手還是有的,只是那些關注老一輩天王的粉絲多半不關心新時代的天王。在他們心裡,天王永遠只有他們那個時代才有。


有人說周杰倫,王力宏等等

周杰倫純唱功,確實不及譚張。尤其校長,基本上純歌手出身。

杰倫有點像以前的王傑,大家因為他獨特的唱腔喜歡上他。加之情商比較高,成為了天王。

現在是2017年,應該到2030年,給彼時的20後,聽《范特西》和《愛的根源》。讓完全不受偶像影響的人聽一下,就知道到底純實力如何了。


因為相對於三十年前,公眾接觸的各類明星太多。雖然關注樂壇的人數增加,但其相對比重下降,不會再出現所有人都喜歡某一歌星的狀態了。


出名渠道多了 含金量也就下降了


時代的產物 現在很難或者說不可能再出現「四大天王」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左小祖咒的唱功?
如何看待 Lady Gaga 在 87 屆奧斯卡致敬《音樂之聲》的表現?
歌曲內嵌專輯插圖如何實現?有沒有統一的方法?
《開到荼蘼》這首歌你聽到了什麼?
如何評價歌手金莎?

TAG:音樂 | 音樂人 | 歌手 | 張國榮 | 四大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