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醫學院逐漸趕超復旦上醫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在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前,上二醫連衛生部直屬院校都不是,只是上海市的市屬高校,而上醫(原上海醫科大學,後與復旦大學合併,成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和北醫中山醫華西醫湖醫(注意!!指的是湖南醫科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根本不是指和武大合併的湖北醫科大學。這幾所都是原衛生部直屬醫學院校啊)同濟白求恩都是原衛生部直屬老牌醫學院校,比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 還有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交大的醫學院分數比本部低一些,但是交大對醫學院還是很尊重的,一是把一些重要的權力下放給醫學院,醫學院黨委書記高配校黨委副書記,醫學院院長高配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交大的附屬醫院全部都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XX而不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XX。復旦就差了,給醫學院的自主權不多,醫學院黨委權力也不夠實,大醫口負責人桂永浩配黨委常委、副校長,書記沒有配。復旦的附屬醫院都叫復旦大學附屬XX而不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附屬XX


我是上海交大醫學院的學生,上基礎化學課的時候老師曾經說過二醫為什麼會發展的快,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來分享一下~

在上醫和復旦合併之前,國家下發了一個政策,有一條說衛生部不能下轄院校了。像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是教育部下轄的,而想國防科技大這樣的學校是國防部下轄的,但是上醫就是衛生部下轄的。上醫由於這個政策,導致沒人要他了。。。也就沒有了經濟來源,所以只能尋求合併,變成其他大學的醫學院。一開始談的是交大,後來複旦橫插一腳,變成了復旦大學醫學院。那麼上醫這個學校的經費就來自教育部撥給復旦的經費的一部分,可以說比原來少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二醫和上醫就不同了,二醫是上海市下轄的,經費來自上海市政府。所以上面說的那個政策對二醫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隨著一醫的加入,復旦大學的論文數量,綜合排名可以說是上升了很多,也變成了綜合性大學,這就讓交大坐不住了。所以交大主動去找二醫,想要合併。然而二醫卻並不是很想,兩方進行了談判後在05年合併。由於是上交想要合併,所以二醫的自由度很大,醫學院基本上都是自己說的算,但是也沒有交大那邊管理的好。。並不是題主說的交大比較尊重醫學院。。

二醫和交大合併之後,經費來自上海市政府和交大兩個方面,可以說是一下子就富了,發展的很快。大家都知道,大學其實就是錢砸出來的。上醫的經費不斷下降,而二醫的經費還上升,兩者有今天的情況也是必然。

這些都是我們基礎化學老師說的,感覺她還是挺能侃大山的,也不知道真的假的→_→


恰巧昨天和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飯他提到了這個問題。他的意思是在上醫被複旦合併之前是要比二醫好的,但是合併之後在復旦的發展受到了限制(並不知道是為什麼),而交大這邊我猜想因為之前是沒有文科醫科的,所以相對比較重視,近幾年發展的很好,之前有個排名臨床醫學已經是全國第一了(據說引起了協和的不滿)。但是主流排名我覺得還是復旦要好一些的。

至於題主為「老牌學校被後起之秀搞得十分被動」打抱不平的想法我十分理解,但是題主,我們整個上海交大都是後起之秀吶,誰說後起之秀一定不如老牌學校啦?2002年9月交大才成立的媒體與設計學院中藝術與設計學科排了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8位呢(略略略)。

ps:教授是南加大醫學院的終身教授,國家千人計劃。

pss:沒有黑復旦,我很喜歡旦旦的(≧?≦)


為什麼二醫逐漸有趕超上醫的趨勢?因為二醫用左手打結,而上醫用右手打結。哈哈,這只是個玩笑。其實二醫的體系是我接觸過的最特殊的醫學教育體系了,不同於協和的高冷,二醫招生尤其是研究生招生與協和對比之下相當平民化,每年各大附屬醫院招人很多。本科教學很傳統,嚴苛,重實踐,研究生教育重科研,管理相對缺乏靈活性。這是與其他院校的差別。左手打結也是個特色哈,當然這個細節特色有比表面看起來更深厚的意義。而復旦上醫的醫學教學體系則相當經典,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的教學模式基本是國內主流醫學院的參照樣板。其實仔細觀察二校的歷史和特色學科,不難發現二者區別的來源。上醫應該是最出名的國產醫學院了,不同於洛克菲勒系統的協和湘雅,教會背景的華西協和、聖約翰,gcd起源的中國醫、白醫,國外私立風格的同濟、哈醫等,上醫的「國」產味最濃厚,其主打的附屬醫院中山醫院乃是當時國民黨政府一手創立的,雖然當時國府積貧積弱,但對上醫的投入很高,上醫的起點很不錯,一開始就是朝著綜合醫學院的路線發展,內外婦兒,公衛基礎,護理藥學,乃至醫政管理等全面覆蓋醫學領域的專業齊頭並進,現在交大二醫附屬九院口腔赫赫威名,其實也是建國以後從上醫系統調整過來的。上醫的根正苗紅自然是其學科實力雄厚,教學培養正規主流的基礎。還有一點,上醫的風格比較偏美式,而國內幾個具有奠基意義的老牌醫學院校也大多有很深的美國背景,所以與國內主流相吻合也有關係。而交大二醫呢?看起來完全不是一個從根上就很正規的醫學院,其是由三所老醫學院合併而來,其主體聖約翰大學醫學院乃教會大學。教會大學在建國以後都混的很慘,大部分被院系調整強行拆分,少部分繼承主體的也備受冷落。二醫就是接著這麼一個爛攤子起家的。所以學科覆蓋面不全,主流專業騙弱等毛病根本就是先天病。而二醫有很多法式傳統,這也與國內主流的模式不怎麼兼容,比如左手打結法,特例獨行,貌似就是跟法國人學來的傳統。看看瑞金仁濟那些老教授做手術,高年資醫生就會明白左手打結的特殊意義。主刀可以右手拿兩把甚至三把器械,空餘出來的左手用來打結,右手在止血鉗,線剪之間來回切換,自己縫合自己打結自己剪線自己分離,助手除了做點牽引工作幾乎插不上手。這種高度重視個人能力忽略團隊合作的手術風格確實很特異。當然現在年輕點的醫生大概都不會這麼做了。再加上二醫非部署,這也是教會背景的副作用的延續吧。二醫在合校以前是招本地生源為主,所以二醫顯得很封閉很無聊。現在去上海各大醫院看病也有體驗,復旦系統醫院多說普通話,交大系統醫院多說上海話。但是在90年代末,情況有所改觀。王振義院士有點運氣但逆天的發現使得二醫一炮成名,也使得二醫看到了弱勢醫學院的逆襲之路——專註科研,合校以後這個路線也沒有動搖,反倒得到了加強。交通大學靈活的管理方式也好於復旦。這個階段開始,交大二醫開始瘋狂的發文章瘋狂的做實驗瘋狂的申請國自然,以至於交大二醫能貢獻整個交大系統七成的國自然基金,遠超過了自己的體量。由於科研課題基金海量,競爭激烈,交大醫學院也成為了最難晉陞職稱的醫學院。隨著課題與文章的數量增多,科研成果也大幅增長,院士申請也越來越容易,而科研相比教學啊臨床啊這些指標更容易量化,也使得在交大二醫的表面數據非常好看,甚至教育部臨床學科評估能超過協和。交大二醫藉此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這也並不是什麼好事。屌絲逆襲風味極濃的交大二醫開始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實力與名氣越差越遠了。對於基礎公衛藥學的等偏學術的專業,重科研是正路。而對於實踐性特彆強的臨床醫學來說,這可能變成一個拖後腿的因素。眾所周知臨床是個很偏應用的學科,其重點的是治病救人,而不是科研論文。但是交大二醫系統醫院的風氣正在轉變,會寫文章不會看病的人當了主任,會開刀會看病的人則是萬年主治,大家一門心思都在文章課題上,反倒忽略了治病救人的本職工作,實在可笑。可能有些人覺得科研臨床一把抓的才是優秀人才,你若兼顧不來說明你能力不足,根本不配在國內頂尖醫院工作。這種象牙塔式的學生思維很脫離實際。臨床與科研二者都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嚴謹工作。臨床工作有閑有忙,一些諸如內分泌、風濕免疫等專業確實有點閑,臨床醫生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來做一些科研工作。而交大系統臨床優勢學科也多在這些特點的專業內產生,因為刷數據容易嘛。而諸如外科,心內等專業則非常忙碌,客觀上也不允許臨床大夫有更多的時間做科研工作,你若時間有限而非要出成果,那隻能…你懂的。在這些非常忙碌而競爭激烈的熱門專業,交大二醫的屌絲逆襲就不那麼有效果了。比如交大系統引以為傲可以虐殺復旦上醫的熱門專業之一,骨科,其代表醫院為六院,九院。六院骨科水平真的很高,上海最強無可非議。但是六院骨科放到全國來看就不那麼盡人意了,骨科前三甲都被北京占著不說,京外也有華西長征等前後夾擊,六院能進全國前五都難。這就是交大二醫這種後起之秀的尷尬。復旦醫雖然現在沒有交大看起來數據那麼光鮮,但底蘊猶在,熱門學科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說公衛基礎虐殺二醫,口腔那是院系調整沒辦法,華山神外,中山心內心外,紅房子婦產,汾陽路的眼耳鼻喉這種幾乎是純拼臨床的血海里總能殺出一片天,這點交大二醫還有很長的路要趕。


真不是你旦的高端黑?

二醫大的確屬於上海市不假,那麼衛生部不給二醫大好處,上海政府給二醫大的好處會少?二醫大真正強的地方在於其附屬醫院的強大,瑞金、仁濟、九院、新華,其論文發表數量不比一些醫學院少。醫學生終究要落到醫院實習,附屬醫院實力跟其實力關係太大了。

跟二醫大比差在哪裡?

名氣。一終究比二好聽。某校招生辦到高中招生時,大言不慚地說:你覺得二醫大和上醫是能比的?人家是二啊!

招生數量。二醫大招生規模遠比上醫多,可以查數據。

二醫大和上醫本來就學科各有長短,以前說上醫略強情有可原,現在真心只在伯仲之間。

順便說一句,在21世紀初,交大本來是想和上醫合併的,兩家都談的差不多了,某校出來橫插一腳到上海政府鬧,強行將上醫合併,弄得上醫學生還掛橫幅。最後還弄了個畢業證書事件。

交大沒辦法只能合併二醫大,現在二醫大的發展勢頭看到了嗎?


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打結用左手還是右手。


首先題主所說的江湖地位云云,都是過去時了,醫學飛速發展,只談過去沒有意義。其次網上流傳的各種關於排名真的不敢苟同,排名這種東西,總會跟利益掛上關係有失客觀。各家有各家的好,名氣再小,治的好病人就好,名氣再大治不好病人同樣有人罵你。最後,答主在上交附屬醫院裡讀研,老師有不少是上醫畢業的,包括我老闆,從沒見過哪個老師黑上醫,也從沒見過哪個上醫畢業的黑交大,大家也會說起兩個學校的區別,但都比較客觀,因為你到了一定的層次,看到的是本質,而不是虛名,你自己牛逼了,別人不會管你是哪裡畢業的


不見得,臨床醫學兩個學校伯仲之間,基礎醫學和公共衛生上醫更好,護理學和口腔醫學二醫更好,上醫本來也就沒有口腔醫學。

有點壓力是對的,好好發展吧,風水輪流轉而已。

——————————————————————

補充一下,說上醫附屬醫院不行的,估計都是只去綜合醫院的,上醫的附屬專科醫院是二醫怎麼趕都趕不上的(整容專科除外)


上醫和上二醫都是過去式了,別活在夢裡。

過去吊不代表什麼。

不要總吃老本。

雖然我們總是抱怨二醫各種不好(管理制度之類),但從來不會否認他的專業水平和附屬醫院的臨床水平。

我們也不會講自己比復旦吊,畢竟中山華山實力擺著,當然更不會說自己不如他們。

然而說到底學校的好壞,與你個人關係並不大。

既然來到這裡,大家的初心就是想當個好醫生。

所以討論復旦醫和交大醫到底哪個好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現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上屆衛生部部長陳竺是二醫大,他老婆也是;兩個人都是院士。

附屬醫院瑞金,全國第四(前3是協和 華西 301),

說實話…即使我來了協和醫院,瑞金還是我曾經的夢想以及現在依舊非常敬佩的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前身是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併而成的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7年,學校通過了「211工程」立項。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進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學院成為衛生部與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個重點高校中的一員


我想說我來了上醫有點兒後悔

除了局解的時候,人均資源福利(2-8個人一具屍體)要好過二醫(10個人一具)讓我感到上醫大法好,其他真不知道哪裡好。

高考成績可以去二醫法語班,但是提前被複旦自招招走了,於是就選了醫學大類。

當時還興奮了很久,畢竟以我的水平千分考入圍還是有點難的,而且我們那一屆自招,復旦和上醫分是一樣的,沒分開招生。

所以作為渣渣的我在醫學大類里,第一年GPA被政治課和物理實驗怒拖,只能去臨五,臨八揮手拜拜了。

可是臨五臨八的培養一個天一個地啊,看看人家的見習羨慕嫉妒恨吶,見習差別之大,大到我覺得臨五的學費應該少收一些。

所以有時候會yy如果我當時沒有陰差陽錯來複旦而是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去了二醫的法八...

當然了,事在人為,可是有時候,好的教學方法能激起我更多的鬥志,PBL總比灌PPT好,可惜臨五就是填鴨。

現在上醫更搞,破土動遷,我們這一屆馬上要開始實習了,住的地方卻因為學校重建被安排到了一個離實習醫院超遠的地方。

Plus,補充一點上醫強的地方:我是拿上醫的臨五和交大的法八比,所以沒什麼可比性。

但是同樣八年,人家還比我們點出了二外的技能點,雖然這個技能點和專業沒太大關係,但我就是羨慕呀。

我們除了局解人均福利多,其他做的好的地方還有:大一接受的數理化教育遠好過交大的臨五。。。。。。。。遠遠好過。

雖然這也許並沒有什麼卵用。。

不管怎麼說,看到高考和我考一樣分數的朋友們在二醫的法八享受各種頂尖學習資源,各種便捷的出國交流,而我在上醫的臨五各種感受學校的忽視,心裡真的不是滋味。

如果你的分能去二醫的法八和上醫的臨五,奉勸你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嗯。

二醫的臨五還是別去了。。。同樣是臨五,上醫的培養好像更用心一些。


這個問題很無聊,和清北爭「全國第一」,復交爭「上海第一/全國第三」一樣無聊

既然能拿出來爭,就說明兩家學校水平差不多。到底哪個「好一點」,有什麼卵用?


考研來二醫的小研究僧,考研的時候發現上醫收自己的學生很多,這種把出身放在實力前面的風格,當然是精英級的啦,綜上,上醫好於二醫,題主開心了么。


其他不評論,我只更正一下交大附屬醫院有兩種,一種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一院,六院),一種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仁濟,新華,九院)。


更想聽到高人的分析

就貼個圖


瀉藥…對上海那邊不了解,也僅僅是聽說有這麼個說法,沒有深究過……


題主是學醫的么?不是學醫的就算了,要是學醫的,只能說明你無知了。

傳統八大醫學院概念有數么?

傳統八大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現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北京醫學院(現北大醫學部,北京),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長沙),中山醫學院(現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廣州)和華西醫學院(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成都)。

之所以這八所醫學院被稱為八大醫學院是因為這八大醫學院均為中國歷史最悠久,實力最強悍,臨床貢獻最突出,在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各方面均有絕對獨領風騷之地位。八大醫學院無論基礎還是臨床均實力強大,但更重要的是,對於新中國醫學發展來說,八大醫學院分別在醫學的某些方面起著奠基的作用,在中國醫學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這八大醫學院就是整個新中國醫學的奠基者。很多現在有一定名氣的醫學院就是這八大醫學院扶植援建的,如蚌埠醫學院(1958年上海第二醫學院援建),重慶醫科大學(1958年上海第一醫學院重慶分部分遷)等。

至於其他醫學院,如山東醫學院(現山東大學醫學院),白求恩醫學院(現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浙江醫學院(現浙江大學醫學院)等實力同樣不俗,但是結合歷史貢獻和整體學科實力,終究比這八大醫學院稍遜一籌。當然,近10年來由於大學合併和學科發展等,各醫學院的排名略有升降,但是八大醫學院從不會掉出中國醫學院校的第一梯隊。

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大醫學院),前身是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建於1879年)、震旦大學醫學院(建於1902年)、同德醫學院(建於1918年)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併而成,2005年7月18日與交通大學合併。由於前身為三所外國教會大學醫學院(三所教會大學實力如何可以自己百度),所以出身不好,被冠以「第二」,但是實力絕對杠杠的。基礎科研略弱於上海第一醫學院,但臨床方面實力強悍。

1954年完成中國國內第一例心臟二尖瓣分離術。

1958年瑞金醫院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搶救大面積燒傷病員,打破燒傷面積80%以上不可存活定論。

1963年陳中偉院士成功實施國際醫學史上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

1973年施行中國國內首例嬰幼兒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

1978年完成亞洲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1981年成功完成中國國內首例聯體嬰兒分離手術。

1986年王振義院士團隊在全球首先應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方法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1991年首次進行了頭皮撕脫傷原位再植獲得成功。

1999年研製成功中國國內首例攜帶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轉基因試管牛。

2003年成功施行了亞洲首例成人胰島細胞移植、成人胰島細胞—腎聯合移植。

2004年成功完成亞洲首例腹腔七器官聯合移植。

上二醫在燒傷科,手外科斷肢再植,血液科白血病治療領域,小兒心臟外科以及內分泌疾病雄冠全國,整形外科領域的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張滌生院士更是全國整形外科奠基人。

而同樣其他其所醫學院也在醫學相關領域各領風騷,比如華西是全國口腔醫學奠基者,當年可是口腔醫學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中山醫學院是全國眼科開拓者,至今眼科老大。

至於題主所說的部署,市屬,有其歷史原因。但如果你只以此來判斷醫學院水平,那隻能說明你膚淺了。另外說一句,醫學圈子裡,都不叫交大醫學院的(這幾年叫的多一點兒了),都是稱之為上二醫,大家都知道,說交大醫學院反而別人不知道。

題主所說的此前上醫比二醫強,這是事實,但是如果題主認為上醫比二醫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那就只能呵呵了。上二醫由於上海市屬,過去數十年在上海市外招生很少,而且1997年大學分配製度取消之前,上二醫畢業生去外地的也很少,所以上二醫屬於外行中名聲不顯,但內行中聲名顯赫。雖然此前由於單位歸屬問題,排名略靠後,但是實力仍在,所以在近十年大筆資金(以上海市委資金支持為主)支持以及各附院狠抓基礎研究短板後,會從原先第五名左右(原先也絕對是前八的水平)迅速崛起。

所以如果題主是醫學生的話,多學習一下醫學歷史吧,別出去說話鬧笑話。


二醫的發展勢頭的確比上醫好呀,未來完全超過上醫是有可能的,至少我覺得兩校的臨床教育差別並沒有你想的這麼大,甚至有人認為是不相伯仲的。

主觀上我覺得,上醫跟復旦合併之後兩校的磨合似乎沒有交大和二醫好。當時還因為當時畢業證上的校名鬧過一些事,網上現在還能搜索到帖子。

上醫也許真的底子好,但是底子又不能吃一輩子,而且還要不斷的被折騰。(可去了解藥學院搬遷史)

我甚至覺得複印大學起西南某大學的發展趨勢也有所不如。如此趨勢在兩校的醫學院發展上也有所反應。

反正西南某高校是不會在110校慶的時候到處抄人家宣傳片的。

利益申報:上海複印大學東安路衛校公衛專業


上醫前幾年玩脫線了

醫學院沒錢玩個蛋蛋

不過現在經費足

其實…復旦真不是一般的有錢

給頂尖大學們算收入的時候 只算經費是沒用的 那點錢都不夠宿舍樓電網改造的

上醫現在靠復旦哭窮搞來的教育部經費 還有復旦自己的錢 也算終於有錢重修醫學院了

我是覺得吧…

如果上醫可以獲得和二醫一樣的投入水平…

二醫真的危險了

上醫攢了八十年的口杯不是十年能敗光的

畢竟上醫老一輩的還都沒死呢


上醫窮了十年,二醫富了十年,上醫終於引來了復旦的重視開始大筆大筆錢投入,如樓上,現在開始大幅度重修了,目的就是穩住全國第三名,感覺現在同等的投入下,未來還是上醫略勝一籌。本人同濟的,不同意別噴我。正在準備考研,臨床方面,交大的醫院多,骨科風濕血液內分泌比較強,復旦那邊神外普外心內心外腫瘤皮膚呼吸非常好,另外婦產科兒科眼耳鼻喉的實力交大也是沒法比的。

基礎醫學公共衛生,復旦肯定是佔優勢的。

以上。


推薦閱讀:

英國結束印度殖民地是因為甘地嗎?
為什麼很多事情中國人都歸因於體制?
如何看待香港普通市民差異化對待大陸遊客行為?
中國和美國相比,有哪些優勢?
如何評價新華社發表文章,聲稱「在勞動黨領導下,朝鮮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TAG:上海 | 政治 | 高考 | 醫學 | 臨床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