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駐外記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碩士讀書期間被公派到紐約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海外實習,就根據自己僅有的所見所聞說一下吧!

---

所在機構:中國新聞社紐約分社

接觸的圈子:華文媒體駐外記者為主,例如新華社紐約,CCTV北美,China Daily,美國中文電視,僑報等。外國媒體也有,但交往不多,基本還是在華人圈兒里混(當然也可能是我只是實習生,再加上中新社定位的緣故造成的)。和紐約使領館聯繫密切,很多活動是領館新聞處通知。其他就要看記者自己建立的人脈圈和積累的sources了。

平時工作:

1、中新社是通訊社,主要業務還是傳統的文字類消息稿、通訊稿和圖片類的新聞攝影。最近中新社還面向海外出了雜誌《News China Magazine》,也在推app埠和小視頻,但是影響力還不是很大。中新社紐約是比較大的一個分社,有報道任務的話就要出去跑,沒事就要求坐班。新華社和China Daily也都買了辦公室,其他小機構不清楚。

(ps1,如果是一個駐點只有一兩個駐外記者的話,基本都是在家辦公。

(ps2,嗯其實這才是駐外常態,一個人要扛起所負責片區的所有新聞。

2、關於報道內容,怎麼說呢,所有在象牙塔里的新聞學子所期待的重大戰役性報道(比如美國大選)並不常有,我還算比較幸運的,三個月實習期間就趕上了美國大選、跨年、習總出訪、川普宣誓就職等等一系列大事兒,也能參與到其中,做點邊角工作。很多記者可能一個任期到頭了都碰不到。另外,經常會有對中外文化交流類活動的報道,這就意味著你要花很多時間跑活動,而且有時候前一天通知第二天的活動,周末要工作是常態,沒有規律的work-life balance,不過這大概是記者這行的常態吧!

3、中新社駐外記者的業務能力要求比國內要高一些,每月的文字稿和圖片稿的數量都有一定要求,並且稿件的採用率也要計入業務考核(這關係到每個月的獎金多少)。而且由於我們是通訊社,當天的活動必須當天出稿,第二天就沒有時效性了。

4、對英語的要求並沒有傳說中的變態高(也可能是我英語不差……),能夠完成採訪和應付平時生活就ok。

5、報道方向還是要聽國內的xx部指示,這點不多說了,不喜歡喝茶……

家庭生活:

1、工資。

因為我公派實習,走的不是社裡的工資,所以具體不清楚。但是平時和前輩們閑聊也多少知道點。駐外工資會相比國內高出一點,但是總體來看還是低的。基本工資+好稿獎勵+邊邊角角的收入,一個月也就兩千多美元吧?大概?

(再ps,國內據說還有車馬費,但國外我跑了這麼多場活動,沒見過……

不過因為駐外記者的房子、車啥的社裡都會解決,然後平時的交通費啊或者什麼什麼工作所需費用社裡也都會報銷,所以這兩千多美元就完全是個人吃喝玩樂所用,要我現在來看的話我覺得還挺夠用的……不過前輩們都說工資還是偏低的,大概有家庭有小孩之後真的會不太夠花……吧……

2、家屬。

對駐外記者來說,這點其實是最糾結的。

一般駐外記者都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了,都有婚姻家庭,現在國家級媒體的一個駐外任期基本是4年左右,所以「要不要帶家屬」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如果選擇不帶,那麼就要忍受長期的兩地分居狀態,有孩子的話這個事兒就更麻煩。雖然也有年假,可以來回飛探親,但畢竟還是很麻煩。

如果選擇帶也ok,駐外記者允許家屬隨任,並且會給一定的生活補助。但是這對於另一半來說,就意味著他/她要放棄國內的事業來支持你的夢想,而且一般隨任家屬沒有合法身份是不可以在美國工作的(除非打黑工),這對另一半也有些不太公平。只能說,看你們自己的選擇了。

3、玩樂。

are you kidding me?

工作都做不完,做完時也沒力氣浪了。都是淚。

對外傳播話語權 個人成就感:

中國的媒體在西方的媒體體系里話語權還是小。還是拼不過。於是個人的工作成就感並不高。

這是個dilemma,我至今想不出解決方案。

-----

夾帶私貨貼幾張自己的發稿:

  • 抗議特朗普 @TrumpTower, 5th Ave

  • 傅瑩 @NYU

  • 譚盾音樂會 @亞洲文化中心

-----

路漫漫其修遠兮,願吾輩上下求索吧!


謝邀。

飛去海外採訪有過,不過沒有被外派。

據前同事的情況,首先英語過關,在國內表現出色。因為外出讀書,可以繼續幫助「貴報」供稿,可作為駐外記者對待,有稿酬收入。

日常工作:出稿,維護及拓展社交關係,發現好的選題。

因為駐外記者站的成本是比較高的,所以部分媒體會使用特約撰稿人或特派記者。

大部分情況是記者赴國外定居及學習,搭個順風車。


曾任中國某通訊社駐英國記者近3年時間。大致講一下我對駐外記者這個行業和工作的看法:

1 駐外記者都是哪些人

中國的駐外記者,是指那些人在國外、為國內媒體打工的記者。據我的觀察,主要是這麼三撥人:

一是中國中央媒體/涉外媒體派往國外常駐的記者。比如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hina Daily。這些媒體在海外不少國家設有分社或者記者站,每幾年輪換一批,記者一般都是在國內積累了數年工作經驗之後,再派往國外。

二是中國部分市場化媒體/新媒體在國外的特邀撰稿人/獨立記者。

在海外設立分社/記者站的成本一般比較高,涉及購買、租賃物業等,有些國內媒體為了降低成本,會招募在國外生活學習的留學生、華人華僑擔任特邀撰稿人/特邀記者。這批記者既有可能以寫作為生,也有可能只是兼職寫作,在業餘時間為國內媒體供稿。

新媒體發展起來以後,有些自媒體/微信公眾號也會組建海外的撰稿人隊伍,廣義上說,他們做的也是類似於駐外記者的活。

三是臨時派往國外的短期駐外記者

有些國內的媒體沒有在海外設立記者站,但當國際上有大事發生時,也會臨時組建報道隊伍去國外採訪,比如,國內有省級衛視有時臨時選派記者去報道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國際大事,每次待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

2 駐外記者的工作強度

駐外記者的工作強度因人而異、因地而異。

如果是在新聞資源富集的國家,記者經常每天都忙得團團轉,一旦當地有熱點新聞事件發生,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因為現在媒體競爭很激烈,再加上新媒體時代大家都很強調時效,一家媒體內部通常有不同的發稿線路和編輯部,會同時要求前方駐外記者提供稿件(比如,寫稿之餘,還要拍視頻,拍圖片,寫完中文可能還要寫外文),這樣的話,一個記者要同時兼顧來自不同方向的報道需求,經常忙不過來。

如果是在新聞資源相對較少的國家,那駐外記者的工作強度會因此降低一些。打個比方,常駐華盛頓的記者和常駐尼泊爾的記者,工作強度顯然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是特邀撰稿人,那取決於撰稿人自身的工作節奏,以及ta是否同時服務於幾家不同的媒體。

3 駐外記者工作的利與弊

·駐外記者工作上的優勢:

一是見世面、長見識,在一個國家/地區長期工作生活,了解這一國家/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文化,從而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二是經常使用外語,有機會在當地新學一門外語(語言環境是有了,但學不學看個人)。

三是在薪酬上一般比國內同類崗位稍微高一點(但如果是物價、消費高的國家,高出的部分就被抵消了)

四是有採訪和報道大咖、政要、名流、行業領袖的機會,有見證歷史大事發生的機會

·弊端:

可能跟國內社會環境脫節(國外很少有「新四大發明」!);長期外派,要考慮怎麼處理婚戀以及家庭團聚等;機會成本,人長期在國外,也可能錯過在國內的發展機會

4 怎麼成為駐外記者

A) 駐外記者:先考入有駐外工作機會的國內媒體/涉外媒體,在國內工作一段時間後申請外派(有些媒體會有選拔考試); B) 特邀撰稿人/海外特邀記者:先人到海外(留學/工作/生活),然後根據當地的新聞資源撰寫報道,尋找有需求的國內媒體合作,為一家或多家國內媒體供稿; C)學好一門或數門外語,最好有一門外語能達到可以直接用外語寫稿的程度。


推薦閱讀:

打工仔該怎麼走未來的路?
自己在家煮酒的方法?
心累到不想動是什麼感覺?
為什麼很多曾經胖過並瘦下來的人,都很溫柔謙卑?
進錯廁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生活 | 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