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涉足線下診所的難點在哪裡?
http://www.gw.com.cn/news/news/2014/1124/200000391151.shtml
和大家的回答不同,我認為丁香園做對了,既是一個負責任的互聯網思路,也是符合了醫療行業的內在特點。
「騰訊宣布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丁香園,10月丁香園宣布計劃在杭州開設全科診所。與市場預測不同,擁有大量醫生群體的丁香園並不看好線上醫療服務。李天天表示,醫患間的線上問診不具有可持續性,面對面的問診不可以被網路所取代,用互聯網思維去線下辦實體性的醫療機構,成為丁香園執行董事李天天心目中最核心的醫療服務模式。」
這個認識完全正確。線上醫療服務,只是所謂投資風口的一個偽概念,不符合醫療行業的特點。醫療服務線上可以挂號等提高效率,還能做一些患者教育,但要提倡遠程診斷,真心就是耍流氓的做法。
醫療服務,如果沒有線下服務,完全是扯淡。至於什麼輕公司、重資產之類的概念,沒意義,輕也罷、重也罷,符合公司發展需要即可。醫療上完全講輕資產,就是耍流氓,況且遠離一線的醫療服務網站,誰敢信任?騰訊要是不支持丁香園發展線下,估計不會投7000萬美金。
丁香園的一貫思路,是不與只想在醫療行業賺帶血的錢的一幫人為伍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支持丁香園的原因。
丁香園在這次披露的診所,只是其發展計劃的一小部分。還會做什麼呢?我想到的以下幾點。
1、丁香園品牌的全科診所和專科診所。 國內診所水平較低,醫生資源有往大型醫院集中的現狀。而醫生自由執業的政策突破,有助於提高小診所的醫生配置水平和診斷水平。同時,打破了轉診的一些隔閡,正規小診所的標準診斷為轉診時提供數據,是否也有可能?在過去我們知道不可能,但如果小診所和大醫院有同一位大夫呢?同樣的管理標準呢? 此外就是國內很多專家級的醫生,不少對國外專家有自己的獨立診所的形式很有興趣。因此,丁香園品牌的診所,不一定全是高端,也不一定水平有限,而是很可能打造一張網路。 不過,丁香園品牌的全科診所和專科診所,在目前也僅僅是在一、二線城市打造,三線之後的地方,操作難度和市場難度都很大,還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變化才有望實現。2、丁香園推出O2O
在目前所有的醫療服務網路項目中,只有丁香園最有可能推出O2O平台。為用戶提供精確、可信賴的就醫信息。而不是成為百度推廣的誤導平台、挂號平台和營銷平台。 對醫生來說,並不都喜歡被患者評價,畢竟很多評價太狗血,不夠專業;也不都喜歡在線答疑,不只是不能準確判斷的問題,更多是很多科普性的問題還來問專家,實在忙不過來。那麼如果丁香園推出O2O平台,意義就不只是「引流」這個層面,而是把患者教育做起來,基本問題答疑解惑做起來。但注意的是:醫療O2O很多不是高頻率小額支付,大部分是一鎚子買賣……這個怎麼破?
3、基於O2O推出醫院激勵機制
O2O一定要有標準,哪些醫院是名氣大但水平低,哪些是名氣不顯但水平很高。O2O的價值不僅僅是為患者提供精確可信賴的就醫信息,也可以幫助醫院進行正規化的營銷導流,而不是「XX推廣」 但這個標準不是丁香園的標準,丁香園要是推標準會惹惱很多人。因此丁香園的醫院標準將首先採納現有醫療機構標準,其次加入嚴肅的用戶評價。類似於去哪兒網定酒店,除了有星級,還有要用戶評價。但酒店和醫療機構不一樣的在於用戶評價更多的應該是用戶分享,而不是對醫生的治療方式說三道四。 對水平高但名聲不顯的醫院,丁香園可以提供一些市場化的激勵手段。4、丁香園孵化計劃
光靠丁香園,不可能打破醫療行業的一些隔閡,也不可能獲得互聯網更多的資源。因此丁香園會推出類似於專科醫療的孵化平台或者醫生自由執業的診所投資公司。和1不同的是,丁香園未必都走直營或收購,很可能進行甄選後的投資。以此來優化資源配置,並解除一些合作者的後顧之憂。舉例:一個醫生想做自己的診所,自己醫術精湛,但有三個問題憑自身是無法解決的,或者說解決需要投入的精力太多。但丁香園可以解決:A投資,B標準化管理,C導流
5、在線(網站、APP)的患者教育工具
目前丁香園已經分不同科室有了微信號,也有了家庭用藥指導,是否會做得更深入一些?採用APP、網站、H5開發的其他工具號,來做患者教育?例如聽力在線,可以做定性測聽等等方式。不同科室有不同工具。6、學術性論壇,醫生俱樂部
不少頂級的醫生,對利益看得沒那麼重,他們見得太多了。但對培養年輕醫生,以及做行業交流,特別是國際交流這種名利雙收的學術性會議或手術指導有興趣。而過去這都是醫學會等協會性質的機構做的,丁香園可以通過組織各個學科的頂級交流會,維護自己的行業影響力。但並不是開個會就結束了,可以考慮設置丁香園醫生俱樂部的方式,來促進頂級醫生的交流合作、促進年輕醫生的成長。
以上是我的YY很高興丁香園沒有隻盯著互聯網沒有關注醫療本身,目前最大的難點在於 1 即使丁香園開了線下門診假設是高端型的,如何說服高端客戶去選擇他?是否需要重建子品牌?如果是面向大眾的社區型門診,那如何與公立的社區衛生院競爭?服務差異點在哪裡?私以為丁香園只能從高端先布局,之後才能培養中端客戶,必須是對自我健康或者家庭健康很重視的高品質客戶才能給丁香園帶來示範效應,比如剛開始的微博,邀請很多名人明星註冊,給了粉絲直接溝通的平台與參與感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去用微博,以此類推,2 如何獲取高質量的醫護人員?必須要給予不低於公立醫院甚至高於公立醫院的職業榮譽感才可能吸引醫護人員的加盟,在目前,我國醫護人員的晉陞沒有社會化,被衛生主管部門牢牢把控,對於在體制內浸淫多年的醫生護士,離開體制帶來的不安全感如何打消?恕我直言,在體制外要帶來為自己承擔失業的風險,就算引進的醫護人員都是技術精湛的,誰能夠預期以後的運營狀態呢?這是需要打消疑慮的地方或者說在提高風險的同時給予高收益才能解決部分問題 3 規劃好與公立醫院的差異技術路線,公立醫院基本上是巨無霸,預防保健治療都涉足,丁香園作為體量不大的公司,如何拿出巨大的財力給予支撐?是否會採用醫生加盟的方式?醫生自己帶護士帶設備收益與丁香園分成,但我想這種弱管控模式帶來的風險丁香園可能不會接受,因為一旦樹立了為了掙錢的形象,丁香園這麼多年來的中立形象將會面臨崩塌,這是對公司發展最可怕的形象預支 4 個人建議從提高用戶體驗入手,大家都知道去公立醫院就醫是一件用戶體驗很差的事情,如果能夠從lis his 再到移動端的介面打通,提高病人就診的用戶體驗,應該是互聯網改變醫療的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難度在1:他們沒有做過這塊,涉及到註冊,資金,選址2:每個城市的黑暗他們都會遇到,醫療黑暗不亞於任何一塊,而且麻煩遠大其他行業3:丁香園目前推廣不夠在專業人士內很有權威性,在一般人心中中遠低於好大夫,甚至不及尋醫。 這可能是目前我能想到的困難,因為我也是做醫療這一塊的,我覺得他們需要一些做門診的專業選手,輔助他們大量且優秀的醫生資源,和睦家的體驗模式,內陸的廉價收費模式,他們很有可能做成行業霸主,所以我要攢錢等他們上市,買股票了,另外說一句,好大夫其實也是很有潛力
作為一名註冊了丁香園的醫生,想說如果一個醫生想多點執業或乾脆辭職自己開診所,那麼互聯網主導的線下診所並沒有提供什麼太大價值,沒有解決醫生端想解決和難解決的問題。有能力開診所的比如張強醫生早就集團化去了(這種醫生為主導的以後會越來越多),沒能力的你讓他開他也一來擺脫不了原單位而來吸引不到足夠病人。如果放在米國可能還行,因為人家有家庭醫生啊!大眾覺得小病去看家庭醫生夠了,但天朝不行啊,全國人民生病上協和啊!總之這事肯定得醫生端先起來才能從線上往線下帶動病人吧?
倒是幾個醫生自己開發個app管理吸引隨訪病人更簡單,不是嗎?醫療是個賣方市場 賣家沒有任何什麼理由在現在這種隨便賺錢的情況下互聯網化 公開透明接受互聯網的全面改造 頂多預約挂號吧 什麼時候民營醫療烽火燎原的時候 互聯網應該就成了各家的空軍部隊了吧。
閉眼胡說 請勿較真。《大部分大量布局線下診所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只是在加速死亡!》
作者Dr.2,MediCool醫庫董事長
醫療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且行政管制明顯,與自由市場化並行交織博弈的一個行業,所以與其他TMT行業大不一樣,其發展速度在早期有資本助推之後,隨後非常多的公司陷入業務瓶頸期。
特別是隨著前年底至今的資本寒冬以來,大部分的投資人都開始為創業公司進行營收與利潤的考核,因此部分創業者為順應資本商的口味,通過用所謂線下診所的營收,來合併到整個公司里。
這個初衷與目的,應該說一個不良的動機,很難有一個美好的結果,反而可以倒過來思考一個問題,全中國的民營醫療和民營診所比互聯網醫療還要早出來30年,為什麼這個行業大批人都運營艱難,不死不活,很多都已經退出了,而只有名聲不好的莆田系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斷長大,拋開很多的因素來說,這裡其實有深刻的行業背景和系統性問題。
因為如果這個行業那麼好做的話,也不會有如此多的公司折戟沉沙了,而且也不是說有錢就一定能成,有錢的公司很多,比如某寧波上市集團投資的口腔診所和美容診所,一年左右就經營不善,快速崩潰,留下一地雞毛。
可以說這個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運營的成本也是非常得高,複製擴張並沒有那麼容易。與移動互聯行業不同,如果某個項目失敗,但是由於技術人才、體系和推廣體系的磨合,原有團隊可以進行快速轉型,做新的產品,無論是馬化騰的QQ,還是宿華的快手等都經歷過這種多次轉型和試錯,但是進入了重資產行業,布局線下診所將失去這種靈活性,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診所需要有專業背景的團隊,其投入和運營需要完全額外的一套人才和體系,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里以為當過醫生,以為自己懂醫療,以為會線上營銷就能成功開診所,這是很荒謬的,事實上絕大多數醫生做的診所也沒有幾個成功的。
所以互聯網公司用此來解決賬面營收問題,它本質上等於兩個獨立的企業進行疊加,兩個企業也很難出現協同與化學反應,事實上是用製造一個新的難題來解決舊的問題,一切以融資為導向,其實是比較可怕的。
互聯網醫療公司認為自己做診所有幾個邏輯。
第一個邏輯,部分平台上有比較多的患者,希望可以把這些患者導給自己的診所,但這個邏輯很難通,因為診所是一個有地理半徑的生意,很少有人會跨越半城或從外地來看一個診所,它所能解決的絕大多數是輕症、慢病、消費美容級的問題,跟醫院是兩個不同的屬性。只有大規模的布局,在全國各地都有點,像鏈家一樣,才有可能得到行業的成長溢價。
但是現有的資本環境又不可能做成,診所的商業本質上是跟快餐連鎖、旅店連鎖並無太大區別,但更難管理,如果一家店長期不盈利就只能關閉,沒有太多其他的可能性,來不及規模化複製,就面臨生死危機。
第二個邏輯,會認為他們平台上有很多醫生,所謂給醫生創造多點執業的機會,有時候讓醫生成為某個私營診所的股東或合伙人,讓醫生去導流患者過來,這個邏輯看上去是通的,但實際上面臨很多合規與實際操作問題。
事實上無論是當年同仁眼科的教授把病人通過平台導給民營醫院引發糾紛,還是有多家的公立醫院進行通報批評都能發現這個系統性問題。
典型案例如近期某著名三甲醫院的醫生讓患者通過他推薦的微信二維碼去預約門診,發現預約到的是某民營診所,診費2000元;某院的醫生在特需門診診療的時候希望患者去私營的腦科醫院,並指出只有那裡才有他所需要的特效藥物或治療。
甚至有醫生在出診的時候,明目張胆地讓患者直接轉到民營醫院或某些診所去看病,顯然這裡有直接的利益驅動。那麼這跟醫院外面被嗤之以鼻的黃牛有什麼本質區別?
因為這種多點執業並不是真正的多點執業,本質上一種吃裡扒外和利益輸送,天生不合規,只能在黑暗中匍匐,永遠上不了檯面也沒法規模化擴張。而且一旦它不合規,這個業務的污點將會永遠跟著它,其所有的審計、未來的併購、上市都是不可能的。
很多線下診所一開始聲稱自己為了改善醫療的現狀,標榜情懷,強調醫療質量招了許多好醫生,隨著患者流量每日只有十個八個,現實壓力所迫,大部分好的醫生選擇離開,留下的反而是能夠忽悠病人多次複診的,能夠誘導病人多治療、多檢驗給診所創收的醫生。
不管其初衷標榜自己是如何的情懷,在實際運營中必然在市場化的壓力下,產生了劣醫驅逐良醫的現象,這是一個真實的情況,尤其在規模化擴張再開三家四家的時候,這種問題出現將是一個普遍現象而非個別。而所謂醫生合伙人方式的合作診所,初始就面臨著從開業的一次性高投入成本到整個營利性機構產權的不清,以及運營的難度。
不要把醫生想得太高尚,實際上很多醫生會暴露出巨大的劣根性,有時候會見利忘義,有時候稍有風吹草動就先行逃跑,很難成為一個堅定的長期合作夥伴。
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開診所後處於自己的想像中,完全忽略了市場充分競爭帶來的問題,比如兒科、婦產科、口腔診所,隨著多方大量社會資本開始往裡進入,其客單價,流量都在面臨著劇烈的競爭,毛利率大幅度下降,但是房租和人力成本又在持續上升,不提複製的事情,眼前這個財務模型就很難走的通。
所以有的時候看起來是有現金流,但它是建立在大規模一次性投入的基礎之上,扣掉實際運營成本之後也很難去持平,因為很多公司是以此為契機去融資,一旦融不到資,整個邏輯就會崩潰。
而事實上一兩家診所的估值體系跟互聯網醫療完全不同,想耍小聰明兩頭都占,很可能兩頭不靠,當然診所在投入期和一開始的虧損容忍期,有大約兩年左右的緩衝,所以大規模的危機在項目開始的兩年之後爆發,大夥可以拭目以待。
所以初心很重要,用創造新困難來解決舊問題的策略,無論如何都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解決方案,最後很可能非常寶貴的現金沉進去之後,在無法獲得下一輪融資的時候直接加速死亡!
應該說互聯網醫療市場在不斷培育中壯大,患者就醫入口,付費意願,醫生的使用習慣,葯企的合規營銷,讓整個行業都得到了比較長足的發展,今年是行業拐點,有的時候需要堅守而非折騰,才可能是一個更好的策略。
(歡迎轉載,註明作者和出處即可,願意與Dr.2交流的請加微信號:medicool3)
難點近似於,討論美食的網站,要涉足線下的餐館。餐飲和醫療,都是要肉身前往接受服務的,也就是技術和市場是在一起的。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太多,虛擬的網路對付不過來。任何差錯都會導致客戶體驗下降,這種模式怎麼干?!在這裡,我要說,即便是未來有什麼醫療服務領域的創新,也一定是醫生群體推進的,搞互聯網的想在此領域插一腳,賺個快錢,門都沒有!
開家飯館和開個診所是不一樣的啊
看不出丁香園的現有資源對一個想開診所的大夫有什麼意義!這就是問題所在!
今年五月中旬,一直耕耘於線上「輕問診」的春雨宣布布局線下診所,通過線上渠道向線下診所導入更具價值的病人,收費方式上用『按人收費』取代以往的『按次收費』。
並在早前宣布,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5個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到2015年底還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開設300家診所。年會都快開了,今天收穫怎樣也不得而知?
為避開醫院的「牌照難題」,春雨採取的是掛靠線下醫院的「輕資產」眾包模式,醫生不需全職入駐,春雨也不會向醫院收取分成。
在目前的醫療體系中,最上層的是三甲醫院,下一級是二三級的綜合醫院以及一些專科醫院,再下一級是一些基層的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現在仍處於基層醫療機構的下一級,
也可以說是最底層,只能說是醫療體系的補充,目前不可能動搖。
相較前者,目前行業可能更青睞「雲醫院」
上個月出差參加一個行業峰會,去深圳某太極大藥房買葯時,偌大的藥店里只有兩個服務員,顧客三三兩兩,一顧客問:「中藥和西藥能不能一起吃啊?" 藥店服務愣了下,說
您用這個問下XXX嗎?然後就見他拿著一個可視電話的終端,上面有個醒目的微問診。後面我詢問了服務員,了解該終端是成都某公司與藥店合作的,可以提供醫藥學諮詢。據說目前合作藥店有數萬家。這樣藥店不用僱傭專業藥師,就可以為顧客提供解答,前景不錯啊。
後來峰會上,正好遇到這家四川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交談甚歡,了解到不少細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家名叫微問診的醫療科技公司。
在我國,「看病難」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由於優質醫生資源的稀缺,病患想要掛到號往往需大排長龍,且由於分層診療體系尚未建立,外地患者初診時往往直接到城市大醫院,卻通常遇上「人滿為患」與「號滿」。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微問診雲端醫院」出現也是必然,所提供的健康醫療產品與服務,一方面是放大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另一方面也是對現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就醫流程的優化。
微問診「雲端醫院」對就醫流程的優化,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就診體驗,雲端醫院分類分流患者達到了有效利用優質醫療資源的目的。同時通過在雲端醫院實現門診、住院、檢查、檢查的預約服務,又能為用戶實現醫生的定製健康管理和諮詢。
雲端醫院是微問診O2O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一環,通過藉助藥店微問診終端機實現自診,院前微問診醫生視頻諮詢實現分診,院中通過雲端醫院打通醫院預約、挂號、繳費、查看讀取檢查報告實現醫院落地,院後結合FT-Health智能穿戴設備以及私人醫生將就診前、就診中、就診後的流程貫穿,實現閉環式健康管理平台。
據悉,該公司目前已在全國簽約數百家醫院入駐雲端醫院系統,公立醫院中包括了像貴州醫科大學附屬白雲醫院等三甲醫院,此外還包括了一批優質的民營醫院,同時簽約
醫院的部分生均在微問診上提供在線音視頻問診服務,醫生科室涵蓋了兒科、骨科、婦科、皮膚科等,實現了全國各地優質醫院的醫生通過遠程醫療設備為用戶問診的功能。「
讓每位用戶都交一個『醫生朋友』,每位居民都參與到自我健康管理中來。」正是打造微問診這一款移動醫療健康服務平台的初衷。
對比分析個人看法:診所與雲醫院的便利性?
春雨診所:
診所有全面的檢測設備嗎,沒有?所以檢查和雲醫院一樣,還得去醫院。
成本優勢能優於醫院嗎?我看未必,診所的建設周期長,成本難控。
那個更能方便顧客?我想拿著手機視頻問醫生就能解決問題,去不去診所,純屬消費習慣了吧?
微問診雲醫院:
功能全:既往病史、檢查報告(處方上傳給雲端醫生)、用藥禁忌、疾狀等基本信息,可通過APP視頻與雲端醫生取得聯繫,包括院後管理(慢性病的跟蹤治療建議)微問診能實現送葯上門,後期甚至加入醫院繳費),
便利性:患者打開手機不用排隊,就可以與醫生取得聯繫,可以視頻連線,交流方便。
成本:諮詢免費,患者除了藥費,沒有任何成本。而診所至少需要支付成本,所以免費不得。
兩家公司的發展方向給了我無限的期往,現在論壇中的各方意見也毫不避諱地關注了雲醫院的政策空白、個人移動數據和醫療隱私信息的安全性等問題。面對未來挑戰,加強綜合防範迫在眉睫。希望通過各方努力,能會國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滿意的服務。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看法:作為醫者,很高興能與大家交流
丁香園開設線下門診,是勇敢的嘗試中國互聯網醫療落地的可能性。為下一步建設搭建環境,多點執業會使門診爆發出更大的能量。日後的醫療是向小量的床位發展,這是趨勢。後期轉型社區門診,專科醫院不在話下。最為關鍵的要考慮幾點。
1投入線下實體門診建設資金量是否能支撐起長期的發展。醫療是系統的工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很多年的打磨,實實在在的積累,玩不了一點虛的。從線上推廣,診前引導,就診流程,診後用藥等等。
2門診軟性的建設。硬性的設備,環境那是不用考慮的存在性必須必現有的要更高的標準。整體的醫療流程需要強大的醫療力量來支撐。
3怎麼樣在競爭激勵的醫療環境中存活。不管是社區門診形態,專科醫院,各有所長。這個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各地的需求,人口結構,醫保支付方式,都要更具不同的情況設計出不同的發展路徑。吸引到優質的資源解決什麼的疾病才是王道。
4最為關鍵的是吸收人才。只有擁有優質的醫療人才,後續的問題都不大。難點在於優質醫療資源的缺乏,無法提供高端優質的醫療服務。說明: --傳統大醫院的資源:與大學合作的科研項目,最好的醫學院畢業生 「名醫」除了日常行醫,還有個大需求就是醫療研究,這方面資源目前依然只存在於傳統大醫院 培養一個醫生,需要大量的「病例」,與師承,這些依然在大城市裡的大醫院那麼問題來了,互聯網醫療能解決上面的問題嗎?說白了,如何吸引到優質的醫療資源。補充:社區醫院顯然不是丁香園方向歡迎拍磚
o2o真的有前途,對於中產及以上以上,他們對時間成本,診療體驗的敏感度>金錢
我覺得是在燒錢了 醫護人員怎麼辦,全職還是兼職,醫療基礎怎麼服務,基礎檢查配套都上嗎?都上了還是診所嗎?一個可以服務多少人口。消費力怎麼來。診斷有大病後給誰家轉診。等等問題解決了嗎。公開信息我沒有看到。同國家開發的醫聯體怎麼競爭?
丁香園線下診所的難度應該還是挺大的 要不然這麼久了也不會只開了兩家診所了春雨走輕路線 上手快 一下子就幾百診所建立起來了 問題就是監管難 還有些也只是掛了個招牌而已吧到2016年底 是騾子是馬 估計也就清楚了
騰訊的錢估計是白瞎了,或者沒想明白就投過來,dxy也實在想不出該怎麼花這筆錢,總得干點事啊,線上春雨都沒整出個眉目,就不趟這個渾水了,線下好歹能看到點實際的東西,做吧,反正不是自己錢~~
難點在於推廣。互聯網公司如果做線下,需要連接兩端:消費者和供應商。一般而言消費者屬於線上,供應商屬於線下。例如滴滴、快的等但線下診所是相反的,醫生作為供應商是在線上,患者作為用戶是為線下。線上的一切都好辦,好歹都是互聯網公司,但線下卻極難,偌大如鵝廠都無可奈何。考慮到現在患者的用戶特徵,如何推廣到他們面前,並說服他們來線下診所「消費」,是最難的一點。其實我倒覺得地推最強的阿里系是比較適合丁香園的投資者,但估計談崩了吧。。。
莫非是想搞線上預約線下服務的o2o服務,還是只是基於lbs的位置服務
是否能為行業所容?
丁香園想不想這麼做我不知道障礙應該有不少,比如醫療體制問題、民營醫院診療範圍、醫保問題、醫生多點執業等,以及一大堆衍生的法律、制度問題。
好像跟家庭醫生一樣的東西。
家庭醫生在中國的狀況在另外一題說的很明白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搜狗輸入法語音輸入版本?
※現在的網易,除了遊戲還有什麼?
※怎麼評價房多多的直買直賣?
※最好用的穿透內網的遠程控制軟體是什麼?
※以原創為主的自媒體如何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