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哪些方面在明治維新前就已領先中國(清朝)?
白銀產量 在戰國末期到江戶時代前期最高峰時,日本銀產量曾佔世界的1/3。識字率 為樓上補充下來源,翻譯見下文參考資料部分。-
對樓上 戴萬琦 先生的城市化率這一答案表示疑問。
按照 wikipedia.ja:近代以前の日本の都市人口統計、江戸時代の日本の人口統計 兩條目下的數據,計算得出1650年、1750年、1850年、1873年日本主要都市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分別為:13.8%、11.5%、12.1%、9.7%(具體計算見最後)。峰值出現在17世紀中葉,隨後不斷下降,18世紀初時資料不足,但日本城市化率可能並未達到 戴萬琦 先生所說的30%。-另外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一個好玩的網站: 社會実情データ図録 Honkawa Data Tribune-參考資料:[1] 石見銀山
石見銀山(いわみぎんざん)は、島根県大田市にある、戦國時代後期から江戸時代前期にかけて最盛期を迎えた日本最大の銀山(現在は閉山)である。上述の最盛期に日本は世界の銀の約3分の1を産出したとも推定されるが、當銀山産出の銀がそのかなりの部分を占めていたという。大森銀山(おおもりぎんざん)とも呼ばれ、江戸時代初期は佐摩銀山(さまぎんざん)と呼ばれた。草譯:石見銀山,位於島根縣大田市,在戰國後期至江戶時代前期達到其開採的最高峰,是日本最大的銀礦山(現在已經停止開採)。在上述其開採高峰的時代,估計日本白銀出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3,而據說該銀山所產白銀佔了其中的相當部分。其也被稱為大森銀山,江戶初年稱為佐摩銀山。[2] 江戸時代の教育江戸時代には義務教育制度はないが、現代で考えられている以上に寺子屋などで教育を受けていて読み書き算盤はできたようだ。識字率については寺子屋の生徒數から嘉永年間(1848から1854年)の江戸府內では70から80%、江戸府內の農村部を除くと90%という推測結果もあり、かなりの高水準である。武家階級は、ほぼ100%といわれている。
幕末の全國では男性40から51%、女性は15から21%と當時の日本の識字率は世界一といわれている。江戸時代全體で民間の教育施設が公儀より廃止させられたのは幕末の松下村塾の吉田松陰が國法を犯したとして処刑され、塾が閉鎖したぐらいだろう。
草譯:江戶時代並無義務教育制度,人們在現在被認為是私塾之類的地方接受讀書、寫字、使用算盤的教育。通過私塾的學生數量估算出嘉永年間江戶府內識字率達到70%至80%,排除其農村部分之後有90%,是非常驚人的水平。有人說武士階級的識字率基本上為100%.
幕末,全國範圍男性識字率有40%至51%,女性有15%至21%,因此當時的日本識字率據說是世界第一。……
[3] 近代以前の日本の都市人口統計 江戸時代の主要都市推定人口[34] (數據太長這就不貼了)
注: 這裡的「主要都市」包括了大約80座城市,標準大約是10000人,部分城市人口在最低時僅為2000。
[4] http://ja.wikipedia.org/wiki/江戸時代の日本の人口統計
江戸時代の全國人口調査[14]
1650年:2409000/17500000=0.138
1750年:3457000/30000000=0.115
1850年:3258000/27000000=0.121
1872年:3194965/33000000=0.097
早在十八世紀初日本的城市化率就接近30%,同時期領先全世界。
識字率更是高得恐怖,武士階級百分百,平民階級男性識字者半數以上,婦女識字率也高達20%,世界第一。———————————————————————————————————————————關於城市化率
這是從明治4年開始實行的戶籍統計,壬申戶籍。可以看出,明治初年的農業人口大約佔總人口的79%左右,而農業人口應該是絕大部分屬於非城市人口,小部分屬於城市人口;而工商雜業僱人人口,應該是絕大部分屬於城市人口,小部分屬於非城市人口。
所以根據這個這個數據,我認為明治初年的城市人口率應該能夠達到18-20%。至於為什麼明治初期城市化率不如江戶時期,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1.江戶時期人口更為集中,明治時期很多老牌城市的衰落以及港口城市的興起,導致了人口的分流。2.江戶時期的城市形態和明治時期不同,江戶時期的絕大多數城市,是以城下町的城市形態存在的,城下町則包含了大量的農業人口,這些人被全部算到了城市人口當中。最近國內股市這麼受關注,我給大家介紹個好玩的。K線圖(蠟燭圖)是日本江戶時代大米商人發明的。K線圖_百度百科再來個給力的,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確立了微積分,成了大學高掛科率的噩夢科目。萊布尼茨又一時手欠使用了行列式,開創了線性代數,然而和他平分行列式開創人稱號的是一個江戶時代的日本人。關孝和_百度百科線性代數園地--溫州大學 &>&> 數學家與線性代數
參見蘭學,對西醫外科手術的認識,日本民眾在江戶幕府時期基本沒落後世界科技前沿,萊頓瓶剛發明,日本這邊就有人在街頭玩了。人均GDP(換算的)常年領先亞洲。
_
Solomon203最後編輯於1月前
蘭學
日語寫法日語原文蘭學假名らんがく平文式羅馬字Rangaku日語舊字體蘭學
蘭學指的是在江戶時代時,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文化、技術的總稱,字面意思為荷蘭學術,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簡稱洋學)。蘭學是一種透過與出島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蘭學讓日本人在江戶幕府鎖國政策時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與醫學等等。
藉著蘭學,日本得以學習歐洲在當時在科學革命所達致的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學根基。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自1854年開國後,能夠迅速且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目錄
歷史開端(1640年-1720年)西洋知識的開放(1720年-1839年)擴張與政治化(1839年-)蘭學內容醫學物理學電學蘭學學校參見
歷史編輯
長崎出島的荷蘭商人是自1640年來唯一獲日本政府容許在日經商的歐洲人,但他們的行動經常受到了嚴格的監視與限制。最初他們只准許一年赴日一次,並參見江戶的大將軍。這種經商後來成為把西方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知識傳入日本的途徑。日本人從荷人購買和翻譯了許多有關科學的書籍,穫得了西方珍奇和工業製品(如時鐘),以及西洋新發明的展示(如展示電動製品以及在19世紀初的熱氣球升空)。17-18世紀,荷蘭可說是當時歐洲經濟富裕和科技先進的國家之一,這些特定因素使荷蘭在西洋學術傳入日本的過程中佔獨特位置。
當時,數千部有關蘭學的刊物得以出版,並在日本人之間傳閱,而日本人當時的識字率約為70-80%。此外,日本在當時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如江戶共有一百萬名居民及許多大城市(如大阪和京都),為蘭學的興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這些大城市中,更有一些商舖專門向大眾售賣西洋珍奇。
開端(1640年-1720年)
?
出島的荷蘭人使用望遠鏡。
第一期蘭學的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自1640年,日本政府打擊基督教,並禁止傳播西方書籍。一小群傳統從事日荷翻譯的人在長崎從事翻譯工作和傳播新事物。
此外,荷人被要求在每年一次抵江戶時,向大將軍報告世界新近發生的大事及獻上西方珍奇。最後,荷人在長崎的商行除了負責正式的絲綢及鹿皮貿易外,也准許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私人貿易」。於是,一個售賣西方珍奇事物的市場發展起來,集中在長崎一帶。另外,由於荷人在出島有常駐醫生,一些日本政府高官往往在當地缺乏醫生時向荷籍醫生求診;其中較為重要的醫生為Caspar Schamberger,他向日本引進了一些醫書、藥物及治療方法。
西洋知識的開放(1720年-1839年)
?
顯微鏡,《紅毛雜話》,1787年。
雖然從1640年起外國書籍禁止傳入日本,但及至1720年,該禁令在大將軍德川吉宗下開始放寛。當時不但准許引入外國書籍,並把它們翻譯成日文。其中,1787年森島中良出版的《紅毛雜話》,記載了許多來自荷蘭的知識(包括一些新事物,如顯微鏡、氣球等)、討論了西洋的醫院和一些疾病的知識、列出繪畫及銅板印刷的技巧、描述了製造發電器及大型輪船,及有關新近地理知識。
1804至1829年間,幕府和寺子屋在全國各地開辦學校更進一步傳播西洋新知識,荷蘭特使和科學家獲准更容易地進入日本社區。譬如,德籍醫生菲利普·弗朗茲·凡·西博爾德隨荷蘭外交團赴日與日本學者展開多次交流,他邀請了日本科學家向他們展示西洋科學,並向他們學習有關日本的知識與習俗。1824年,西博爾德獲大將軍聘請開辦醫科學校並收生五十人,他們幫助西博爾德有關植物學及自然科學的研究;他的學校名為「鳴滝塾」,後來變成了約五十名蘭學生聚會的地方。
擴張與政治化(1839年-)
蘭學運動的發展,逐漸涉及日本對外開放的政治問題。大部分蘭學生鼓吹更進一步吸收西洋新知識和開放對外貿易,從而提開國力及推行現代化。在此時,蘭學變得更成熟,並大力宣揚西洋各方面的先進知識。
1839年,蘭學生受到政府的打壓,釀成「蠻社之獄」事件。這是由於蘭學生們反對幕府在1825年所頌布的「異國船掃蕩令」,向靠岸的外國船〔荷蘭除外〕進行炮擊。而該事件的起因是由於1837年的莫里森號事件(日文:モリソン號事件),當時一艘非武裝的美國商船因靠岸而遭到炮擊。其後該令在1842年撤銷。
在幕末時代(1853年-1867年),日本開國,蘭學步向式微。當時政府派遣許多學生放洋留學,並僱用大量外籍講師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識和擔任顧問,促使日本成為迅速現代化的國家。
一些人認為蘭學使日本不至於完全與18-19世紀西洋科技進步脫節,令日本得以建立初步的科學基礎。這種開放態度說明了自1854年日本開國後得以迅速現代化的原因。
蘭學內容編輯
醫學
?
日本第一本西醫專著《解體新書》,1774年。
自1720年起,醫學典籍紛紛從荷蘭傳入,並翻譯成日文。在當時的醫學界,傳統漢醫學者與蘭學生之間發生激烈爭議,引發一連串實驗和解剖。西洋醫術的精確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有許多新醫書出版。譬如,1759年的《藏志》(藏,即臟,內臟)及1774年的《解體新書》,成為當中的參考典籍,後者更是由一些日本學者出版,包括杉田玄白。該書大概根據1734年荷文版的Ontleedkundige Tafelen寫成,而荷文版亦由1732年德人Johann Adam Kulmus的Anatomische Tabellen翻譯而來。
1804年,華岡青洲實行在世界上首次應用在乳癌手術(割除乳房)的全身麻醉。這項手術結合了中藥和西洋手術的技術,比西洋學者Crawford Long,Horace Wells和William T.G. Morton發現並應用乙醚(1846年)和哥羅芳(1847年)作為全身麻醉早了四十年。
1838年,緒方洪庵醫生成立了一所蘭學學校,名為「適塾」。有名的畢業生有福澤諭吉和大鳥圭介,他們後來成為推動日本現代化的關鍵人物。緒方在1849年著有《病學通論》,這是在日本首次出版探討病理學的典籍。
物理學
一些早期蘭學家已開始涉獵西方在17世紀發展的物理學理論,譬如志築家第八代的長崎荷語翻譯家志築忠雄,在完成首次系統性地分析荷語文法後,在1798年翻譯了拉丁文版的物理學典籍Introductio ad Veram Physicam而成為《曆象新書》。該書由英人John Keil寫成,內容關於牛頓力學。志築更創造了一些新的科學詞彙,有些更沿用至現代日本,例如「重力」、「引力」、「遠心力」(中文即離心力)及「集點」(即質心)等。另一位蘭學家帆足萬里,從一本日荷字典學成荷語後,在1810年出版了一本物理學手冊,名為《窮理通》,主要集合十三本荷文書籍寫成。
電學
?
日本第一本電學著作《阿蘭陀始制エレキテル究理原》,1811年
約自1770年起,電學實驗在日本普及起來。1745年,萊頓瓶在歐洲發明了以後,平賀源內在1770年從荷蘭人首次得到類似的靜電產生裝置。1776年,他更將它改良。該裝置中靜電的產生是由於當中的玻璃管與鍍金棒摩擦而來的,並製造出許多電力的效果。這些發電裝置被複製並獲日本人採用,並稱之為「エレキテル」(即摩擦起電器,荷文原為elektriciteit)。就像歐洲,該裝置是用作好奇玩意,如在某物體上方產生閃光,或認為該裝置在醫療上有幫助。在《紅毛雜話》中,「エレキテル」被描寫成能從人體中抽走閃光,用作治病的裝置。在一些售賣西方珍奇玩意的商店,這款裝置獲大眾青睞。這一類型裝置後來被其他學者改良,如佐久間象山。
日本首部電力學著作《阿蘭陀始制エレキテル究理原》由橋本宗吉寫成,並於1811年出版。書中記載了許多電力學的知識,如發電裝置、人體的導電性,及1750年富蘭克林有關閃電的實驗。
蘭學學校編輯
江戶:大槻玄澤的芝蘭堂大坂:緒方洪庵的適塾長崎:菲利普·弗朗茲·凡·西博爾德的鳴滝塾佐倉:佐藤泰然的順天堂
參見編輯
杉田玄白緒方洪庵蘭學文庫國學 (日本)漢學中國學南蠻貿易西學
其他語言
Wikipedia ?
移動版桌面版除非另有聲明,本網站內容採用CC BY-SA 3.0授權。使用條款隱私1.識字率是世界最高水準。2.誕生了最早的商品期貨市場。3.發明了標記價格變動的K線圖。4.衛生系統在亞洲領先。
城市化率 識字率 這兩項別說是領先中國 在全世界都可以說是排在前列的
相對開放的思想,相對弱化的集權,島國的地理優勢,對海洋的依賴,對先進技術的好奇。
圍棋的理論成就及水平。
日本可能是最喜歡炒作自己資源匱乏的國家。實際上,日本相當於一個不需要供養龐大帝國機器,基本沒有防禦壓力,自己掙錢自己花的大號江南或者大號廣東。比起內部差異巨大的大陸,以人均指標計算,全面碾壓才是正常狀態
在發展國企方面日本政府和財閥大力支持而中國李鴻章和江南席家卻在國際銀行家的支持下背後捅刀毀了胡雪岩和漢冶萍公司
審美 講衛生 航海技術
寺子屋教育制度(全民識字率),由於分封形成的開放的思想。別的暫時沒想到
決策層對於政治改革的推動力。
只是開國後很快開始改變了,在一開國就大量進口西方軍械,傳習西學。開國前。。。我看篤姫吃個紅棗一聽這是走私的違禁品一驚。。。就覺著這幕府,它沒個黑船來也是吃棗藥丸。。。
又見日吹!幕府當時閉關鎖國。只和少數幾個國家在特定時期特定地點有往來,所有本船隻不得離開,所有外來船隻不得進入,你說怎麼交流? 日本特有的幕府體制下的藩鎮大名割據體制下,只有少數商品能夠流通全國,而武士平民之間的交流幾乎沒有(武士沒有上級任務不得離藩,藩鎮之間有嚴密的管卡,秘密闖關者視為脫藩,切腹吧。至於平民,呵呵了。日本幕末時期全國各地都有天災,饑荒等,一國的饑荒爆發,藩鎮自己解決,幕府不會插手,也不會施以援救,難民不得逃亡它國,由此引發的一揆,也要藩主自己搞定)。當時的日本的社會發展是極度不平均的,德川本家江戶藩,紀州德川家紀州藩京都皇家(京都) 發展的比較好,其他地方都是渣渣! 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北海道根本是化為之地,無主之地,日本實際上只有本州四國九州三島。維新前的日本就是渣渣。
瓷器的水平取代清朝成為最大出口國,制瓷的水平超過敝帚自珍的景德鎮
日本是分封制,下面的藩裡面不少洋務精通的人。在對待外來學術上,幕府比中國清政府開明許多
半斤八兩
推薦閱讀:
※旗人是稱名不稱姓,那清朝官員怎麼稱呼旗人同僚?會出現《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稱呼和珅為和大人的說法嗎?
※清朝皇子起名是按滿文還是漢文的?
※清朝貴族們交流時是說滿語還是北京話?
※到底如何看待清朝這個朝代?
※18世紀的波蘭翼騎兵和清朝八旗騎兵如果正面開打誰獲勝的幾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