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說《貨幣戰爭》會被人當做真理去相信?

這書純粹就是小說筆法。寫的什麼回歸金本位之類的基本屬於缺乏常識。為什麼像這樣的作者能在國內那麼的受追捧呢?


個人覺得此問題應當劃歸社會學目錄下。

言歸正傳,針對《貨幣戰爭》此書會火,我認為它產生於特定時期並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產生時期:2007年中,這段時期到08年後迎來了中國股市的大跌時代,在此之前中國股市滬指已然突破6120點。當時已經是全民入市的時代,股票,經濟,金融,這些名詞已經深入人心。

這時一部分沒有受過專業知識的人為了短期突擊惡補金融知識,就會買入這些書。

當股市大跌之後,宋老闆因為成功「預測」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又火了一把。出版商藉此大作宣傳他的書,此時又迎來他的第二春。

宋老闆文字造詣確實是有的,金融史的學歷也是真的,不過這位早年在國內研讀自動化的工科男更多的還是了解國內的政治氣氛,恰逢此時美國為了轉嫁損失做了很多小動作,國人對其陰謀忿忿不已。宋老闆便將陰謀論搬了出來。

文字通俗,表意明確地迎合了國人的情緒。此為第三春。

加上國人素有跟風的習慣,手裡拿本貨幣戰爭,瞬間感覺牛逼哄哄。這和人們傳統認知有一定關係。因此 不少人買書純粹為了面上裝X,營造一種虛空假面的感覺。

另外,此書市場定位也明確,屬於暢銷書。書店擺放位置明顯,自然銷量高。

以上大體為此書銷場原因,但銷量多不代表其被人們所接受,據我所知,很多人看完不知所云。很多人連看都沒看。畢竟不是專著,拿來翻翻消遣下,對學術錯誤一笑而過就行了。


這個問題,兩個角度吧。

一,是目前國內很多人,包括一些接受了一定教育的人們,還是缺乏基本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知識,沒有理解貨幣的發展歷程和變革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加上黃金白銀為主的金本位在漫長的歷史中奠定的國人心中的地位,「回歸金本位」這樣的口號還是存在著其自身的土壤和基礎的。

二,就是這樣的陰謀論本身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都很有市場,對於一個遠在大洋彼岸上百年前的一個專業性很高的事件,陰謀論用一個通俗簡單的思路就解釋清楚了,而且情節極富戲劇性,這本身就比枯燥的專業歷史、發展歷程、意義什麼的有吸引力多了,而且,陰謀論的解釋也更符合人們心中的預期。本來嘛,人們也更願意接受符合他們預期的事實。

以上,暫時就想到這兩點


因為經濟學有一個規律:劣幣驅逐良幣!


後來火起來的是螺絲菜耳得。。。大家根本沒把他當金融史。。。批判的人也沒啥水平,害我一度認為真的過分牛逼了這個家族。。。


因為它符合這個國家大多數人的認知水平和思維邏輯。

學過一些經濟學的表示:經濟學常識對大多數人來說真的不太了解。而很多經濟學常識又和一般社會認知是相反的,比如:消滅工作讓所有人得利;自由國際貿易會讓雙方得利,而貿易保護主義會讓大家都承受損失。


我覺得是作者的文筆比較玄乎,有種看法輪功宣傳冊的趕腳


為什麼中國威脅論在歐美非常有市場?

其中確實有乾貨。

歷史原因造成這種聯想,非常符合人們的思考習慣,

如果美國人能有這麼逆天的思維,考慮的這麼長遠。我覺得中國早點歸附美國才是正理。


但凡沾了陰謀論的東西國人都喜歡


這本書在下並沒有完整讀過,裡面是不是有寫要回歸金本位不甚了解,感覺書中講述資本博弈的內容偏多,從此角度講述的內容來看,作者並沒有杜撰什麼,但是添油加醋的表述是以為暢銷書作者必備的技能好么。對於金融領域零起點的讀者來說,書中的內容情節自然很容易將讀者帶入其中。

另外,陰謀論並非國內首創,冷戰時期的米國與前蘇聯之間的對抗還有米國突發政治事件的迷離早已讓陰謀論生根發芽。發表博弈論的John Nash的精神分裂一定程度上和當時美蘇惡鬥的環境是分不開的。據說米國人民一直以來對JFK被刺殺的原因懷有陰謀論的態度。而對於美聯儲的陰謀論或者對其背後的金融財團的深究,米國的學者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做,而且一些關於美聯儲的資料wikipedia上面也是有的。

對於這本書,其以查證的種種金融歷史或者政策或者金融活動為依據(PS.這一點我也沒有求證過,只能說有一部分是可以搜到相同解釋的),然後根據邏輯(在下業外人,不了解其中的邏輯是否有問題)去闡述一些觀點或者發表所謂的預測,我覺得這一點沒有問題的。或者說從普通讀者去看的話,這本書在論據的選用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至於其推演的邏輯是不是有問題是不得而知的,但是無論如何結論上的東西是和現實發生的情況一致的,這樣的一本書不是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內心的么.....

其實我還有個疑問的:金本位那個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木有大神解釋一下勒


當時北京國貿附近的咖啡館,經常見到有人看貨幣戰爭,開口閉口羅斯柴爾德家族。給人一種沒看過貨幣戰爭都是sb感覺。


1,很多人有被迫害妄想症,覺得別人總是見不得我好。

2,遇到自己智商無法解釋的事情,就會覺得必定有股神秘的力量在推動

3,通往成功有秘笈,智商提高有捷徑,葵花寶典就是它啦

ps 郎咸平也是一路貨色

其實吧,問道有先後,如果單純的學術理解有差異並不奇怪,但令我覺得噁心的是,我並不覺得郎某和宋某相信自己說的,完全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把觀眾當傻子,一個個可精著呢(請原諒我的小人之心)


SB太多,騙子不夠用了。


我覺得你們想多了,單純就是一群人覺得很牛逼就用來裝逼的吧,如果沒被人揭穿那他在別人眼裡就是很牛逼的一個人。


對於想了解「高大上」金融業的外行年輕人來說,小說是最容易看懂的,尤其是加入了陰謀論,宣揚牛逼閃閃的家族英雄類小說。


因為中國人大多數得獵奇心理切合作者的思路,作者的陰謀論觀點得到大家共鳴。


當年在書攤上翻了翻,立馬不忍卒讀了,這尼瑪就是通篇扯淡搞噱頭啊 想想它能這麼火,就不只是單單缺乏(經濟學)知識的原因吧


這垃圾書當時高中看到肯尼迪與三K黨就不知道作者在寫什麼,感覺東拼西湊的,跟小說一樣還跑題了。


對華爾街迷信般的崇拜


先入為主 就像小時候看動畫片總認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配音要比台灣配音好 以至於到現在也爭論不休 長大之後再回去看那些動畫片 聽聽不同的配音高下立判 但小時候誰正統的學過金融呢?


窮人一下子有了錢就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了,等他自己經歷了很多挫折的時候才發現當個有錢人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可能回到解放前。目前我們就處於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的階段。


裡面的內容雖然抄襲了美國紀錄片 《金錢主人》 雖然對宋鴻兵的品質很厭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讓讀過貨幣戰爭的人產生聯想,呵呵 陰謀論 我在幾年做過很多調查 包括找過朋友問過 朋友是雲南中央人民銀行的工作人員,包括他自己都不知道美聯儲是私人的,就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 中國五大銀行 即工商銀行 農業銀行 交通銀行 中國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的人可以不知道 但是央行的人不知道 你知道這代表什麼嗎?貨幣戰爭這本書有洗腦的概念 並且有些理論嚴重錯誤 貨幣戰爭後幾部有點類似於 那個 中國可以說不 這種腦殘小說 那本書別太看重 我們需要的是產生聯想我覺得 以前我從不覺得國家政策 和 貨幣政策對自己有任何影響 同時和很多人覺得不必要去關注 後來我發覺以前的認知很愚蠢 算是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另外的角度學校到的吧 雖然這本書並非原創 但是也幫助了很多人 只是有很多人 看的太過於投入 我遇到很多這種情況


因為好看唄...作者也不一定缺乏基本常識,明知怎麼寫吸引人就怎麼寫也有可能。

貨幣戰爭算甚麼?也不看看今年國內版稅排行第一(2000萬RMB)的作家江南寫的甚麼玩意兒?

有些書你特瞧不起覺得特弱智,但人家市場定位得精準,消費者基數大,反正作者把錢賺到了,誰理你瞧不瞧得起那些書。迎合市場無可厚非。


這沒什麼,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咋不說還有人把《中國不高興》《中國為什麼不高興》等等系列書當作真理呢


推薦閱讀:

工行如意金、積存金(黃金定投)是不是一個騙局?
黃金為什麼天然是貨幣?
現貨黃金投資的利與弊都有哪些?
中國黃金擁有量最多的個人是誰?
英超迎來黃金時代,德甲為何江河日下?

TAG:經濟 | 黃金 | 貨幣 | 貨幣戰爭書籍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