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偏好與效用這兩個概念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是不是對某一事物偏好越大 其效用就是越大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一個蘋果對我的效用為1 一個梨對我的效用為2 但我更偏好蘋果所以我購買了蘋果 ??


Caveat Emptor:我說不好引入效用的概念對經濟學的意義到底怎樣。因為,似乎至少在一般均衡分析中可以不用效用函數,感興趣的可參考Lionel W. McKenzie的大作,Classical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簡單的說,效用函數u: X 	o mathbb{R}保證了(X/sim, succeq )(u[X], geq)的同構,即任取x,y in X

x succeq y iff u(x) geq u(y)

只是證明效用函數存在的思路還是挺自然的:當X/sim有限的時候,令u(x) = # { y in X mid y preceq x},當X可數無窮的時候,可以先給X/sim編一下號,即建立一一映射:I:X/sim 	o mathbb{N},然後令u(x) = sum_{z in {y in X/sim mid y preceq x}} frac{1}{2^{I(z)}}。即使是不可數的X/sim,思路很像從有理數構造實數,假如(X/sim, succ)上存在一個稠密子集S,按照我們剛剛做到的方式,建立一個效用函數v:S 	o mathbb{R}, 然後利用Dedekind cut的構造,令u(x) = sup_{z in { y in S mid y preceq x}} v(z)

但證明能表示成效用函數的偏好必然要有一個可數稠密子集就有些麻煩了。值得注意的是,Debreu定義了一個比拓撲(order topology)上的稠密稍強的「稠密」定義,但兩者的存在性似乎是等價的,雖然拓撲上講的稠密並不蘊含Debreu的稠密。比如令E:=(-infty, sqrt{2} ] cup [sqrt{3}  +infty), E cap mathbb{Q}E的關於order topology的稠密子集,但不是Debreu定義的稠密子集。

具體的,(X, succ)上的一個Debreu定義的稠密子集S滿足,任取x,y in X setminus S, 且x prec y, 則存在z in S使得z in (x,y)

既然存在一個效用函數u:X/sim 	o mathbb R,而我們知道mathbb{R}的一般拓撲上存在一個可數的拓撲基,即B: ={(a, b)}_{a,b in mathbb{Q}},那麼這個基在X / sim 對應的除空集外的原項為B^prime:={ u^{-1}[(a,b)] mid a, b in mathbb{Q} } setminus varnothing

B^prime當然是可數的,需要選擇公理,存在一個選擇函數c: B^prime 	o X/sim,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可數的集合c[B^prime]。但是會有x,y in X/sim(x,y) cap c[B^prime] = varnothing(x,y) cap c[B^prime] = varnothing implies (x,y) cap X/sim = varnothing 因為如果存在z in (x,y), 我們可以取m in (u(x), u(z)) cap mathbb{Q}n in (u(z), u(y)) cap mathbb{Q}使得u^{-1}[(m,n)] 
eq varnothing 也就是說(x,y)這樣的gap不會相互重疊,所以最多只有可數無窮個,把這些endpoints加入到c[B^prime]中我們就得到了可數稠密子集。

------------------------------------------------------------------------------------------------------------------------------------

困難的部分在證明存在連續函數u:X 	o mathbb R只需要X的拓撲不比succ生成序拓撲coarse就可以了。

定義Debreu gap為一個"最大的"interval I,即[a,b],[c,d),(e,f],和(g,h)四種形式之一,滿足 I cap u[X] = varnothing並且任取interval J supsetneq I,則J cap u[X] 
eq varnothing

麻煩的來源是Debreu gap為半開半閉的情況:令X= [1,3] cup (4,5]u定義為x mapsto x。在序拓撲中[1, 3]不是開集合,所以開集合的原項u^{-1}[(-infty, 3.5)]不是開集。從而,無法保證連續。

Lemma(Debreu(1964)): 當上述條件滿足Debreu gap只能是(g,h)這種形式。

據我所知,沒有Decision theory的教科書會講解這個證明,比如Kreps的Notes on the Theory of Choice和Fishburn的Utility theory for decision making(MWG,Varian的書當然不會提到這個引理)。我看了下[1]中的Bowen的證明,困難在於Bowen構造的u的形式並不簡單的,難以找到這樣構造的直覺。另一方面,驗證滿足性質用的是反證法,使得構造和motivation的微妙關係難以發現。當然,一個可以給人一點cold comfort的信息是,Debreu是在時隔五年改正了自己1959發表的錯誤證明。

當我們有了Debreu"s open gap lemma以後,剩下的就是驗證mathbb{R}的subbase,形式諸如(-infty, p)(q, +infty)集合的原項都是開集。

References:

[1]:Bridges, Douglas S., and Ghanshyam B. Mehta. Representations of Preferences Orderings. Vol. 422.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2013.

[2]:Fishburn, Peter C. Utility theory for decision making. No. RAC-R-105. Research Analysis Corp Mclean va, 1970.


效用函數刻畫的是偏好關係,假如你相比梨來說更偏好蘋果,那麼蘋果給你帶來的效用就應當大於梨所帶來的效用。但注意效用函數雖然是一個數學函數,但在本例中它僅表示不同消費組合之間效用的排序關係,而非真正的,可以用數字來刻畫的「效用量」。換言之,你可以說你相對梨來說更偏好蘋果,但絕對沒辦法說「蘋果大於梨n個效用單位」。當然,在某些特定的領域也有用基數效用方程的,比如在期望效用理論中。


講道理經濟學上偏好和效用應該是11對應

也就是各種representation theory上的IFF

不過實際上因為dm領域發展的緩慢,基本上不管什麼效用函數都能找到和它對應的偏好公理體系不一致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要弄出來效用函數

引用一下好了

The purpose of a representation theorem is to provid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l in order to give guidance in choosing among models for applications or other
purposes. Naturally, the choice among models hinges in large part on the nature of each
model』s prediction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ems are nothing more — nor less! — than
a precise statement of these.

——"How (Not) to Do Decision Theory," with Eddie Dekel, 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 2010.


效用是基數效用論者的用詞,他們認為商品對人的滿足程度的大小是可以量化的,效用的大小代表商品對人的滿足程度。

偏好的序數效用論者的用詞,他們認為商品對人的滿足程度的大小是不可以量化的,人們只能夠比較兩個商品對自己帶來的滿足程度,例如是商品A大於商品B,但是不能說出具體大多少。

兩種效用論的本質是一樣的,所以A的效用大於B的效用,那麼肯定偏好於A。


效用是偏好的量度

話說這種然並卵的問題研究它幹嘛


效用是 生產 偏好的 技術。


對於偏好與效用函數之間的關係,我們有如下定理

這個定理的證明 @長澤雅美的答案里已經敘述過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在思想上是很容易理解的,真正的困難都是技術性(數學)的。

顯然v(x)滿足效用函數的定義。

要證明連續性需要對R的子集到R的函數值的「空隙」進行討論,大家可以直接看Debreu的原文。我們需要這樣一條引理:

然後就可以證明了:


效用函數相當於對偏好的賦值,將二維投射到一維。

效用函數算出的值僅用於比較大小,不同值之間的差異毫無意義。

但並非所有的偏好都有對應的效用函數,只有同時滿足完備性,傳遞性,單調性,凸性,連續性得偏好才有對應的效用函數。

字典序偏好(Lexicographic Preference)違反偏好的連續性,不能得到相應的效用函數。


消費者偏好對於分析選擇來說是很有用的基本描述,而效用只不過是描述偏好的一種方式。


先回答題主的例子,對某一事物的偏好大,只能說在你選擇的事物成本相同時,這個事物能給你帶來更大的效用。就蘋果和梨子的例子,買哪個還需要考慮需要付錢所帶來的負效用。

偏好度量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各個商品的喜歡程度,效用是指擁有某種商品給人帶來愉悅感的多少。


題主的理解基本上對的,對於同一類商品而言,越偏好的帶給你的效用就越大,效用與偏好之間有關係。因為你更偏好蘋果,所以蘋果對你來說效用比梨大,所以你購買的蘋果而不是梨。


簡單來說在經濟學中,關於偏好最基本的假定就是偏好是理性的。即偏好關係(效用函數)決定消費者的選擇。在證明中,只要能夠存在一個消費束x和另一個消費束y,使得u(x)≥u(y)成立,滿足x≧y的性質,那麼函數u(x)就是代表偏好的效用函數。

消費者的偏好實際上是指消費者根據自身的願望對不同消費束之間的一個排序,即在一個消費中,兩個消費束哪個更受到消費者的偏好,使得消費者在心理上對那個消費方案更加趨向。

1、完全替代品

消費者願意按照固定的比率用一種商品來替代另一種商品。

例如,面額為10元的人民幣和面額為1元的人民幣總可以1比10的比例互相替代(假定不考慮攜帶不便)這對持幣人(消費者)來講是完全替代品。

x1=1元面額 x2=10元面額

2、完全互補品——是指必須以固定比例搭配起來才能滿足消費者某種需求的兩種或多種商品。

3、厭惡品

希望東西越少越好 比如:污染: 噪音、灰塵、污染空氣

4.離散商品:只能以整數(離散)數量獲得的商品。假設商品2是一連續變數商品——汽油,商品1是一離散變數商品——飛機。

效用是指消費者從消費某種物品中得到的滿意程度,或者說商品滿足人的慾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函數刻畫了滿足水平與所消費的商品之間的關係。

考慮以下消費束 (4,1), (2,3) and (2,2).

假設(2,3) (4,1) ~ (2,2).

分配給上述消費束保持偏好順序的任何效用

e.g. U(2,3) = 6 &> U(4,1) = U(2,2) = 4

這些被分配的效用稱為效用水平。

無差異曲線表示相同偏好的消費束集合。相同偏好--同樣的效用水平

無差異曲線上所有消費束有同樣的效用水平。

因此消費束 (4,1) , (2,2) 是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效用水平 U=4

消費束(2,3) 是在另一條無差異曲線上,效用水平 U= 6.

以下舉例兩種不同性質消費品的效用函數:

1.完全替代品

用人民幣總數測定效用。選U(x1,x2)=x1+10x2作為效用函數。該效用函數的任何單調變換都是描述完全替代品合適的效用函數。

2.完全互補品


越偏好的帶給你的效用就越大,效用與偏好之間有關係


偏好是個人的主觀概念,比如投資者偏好,有風險偏好型,保守型等

效用是事實存在的,不因人的意志而發生變化。比如一個人很餓,這個時候呢一個麵包的效用為2一個蘋果雖然味美價高但效用僅僅為1


推薦閱讀:

廈大,南開和中山大學,志願應該怎麼選擇?
股票的價格是怎麼得出來的?
經濟論文中的數學推理都是有必要的嗎?
中國科學家對「剪刀石頭布」的研究對經濟學、金融學都有哪些深遠影響?
一線城市裡,人們購物的重心正在漸漸從購買「商品」轉向購買「體驗」嗎?

TAG:數學 | 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 決策理論 | 數理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