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是正統佛家允許的修行觀念和方式嗎?

總見到有人用這句話解釋學佛不要拘泥形式,只要心中有佛,形式只是外物不礙事。還有人跟我說,現在沒有出家人再守佛教的清規戒律了,都是這樣的,我提出疑問,對方反而說我過於本本主義。可是我真的很疑惑,不殺生不吃肉不開戒不是佛家最基本的修行戒律嗎?如果不守這個,那憑什麼說自己是學佛人?或者說形式真的這麼不重要嗎?


這句話是濟公說的,但一直被斷章取義。濟公後面其實還說了這麼一句話,「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濟公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沒有妄想心。

凡夫還是老老實實守戒律為妙。


這句話我找了很久,出處都是各類小說。

不知道哪位可以提供更可信的出處?


這個問題引申就是形式重要嗎,修行到一定層次的高僧的偈語對所有人都適用嘛

了解了形式的意義和自己的段位,那形式會很有用。

中國禪宗公案偈語都比較高產風靡,有的人看了會破迷,有的人會拿來裝逼。一個人是不是拽禪宗裝逼,絕大部分情況他的貪嗔痴有沒有減少我覺得還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禪宗的出家人一般不會扯這些的,應該都是一幫百姓和某些居士扯這些,他們這樣做是不是為自己的貪嗔痴開托我覺得挺同意看出來,這種人也挺難叫醒的。

藏傳佛教的修行就比較有次第,層層遞進,基礎紮實,你可以看看菩提道次第略論


修佛為修心,心中有佛,無關酒肉。佛所求禁慾,是針對意識形態未開化者,有物慾且不加以控制則始終心存雜念。對於高階修行者,任何物慾不再影響純凈內心,此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也。

任何宗教向高階意識形態的修行並不在意修行的方式和過程,而是在修行期間達成的思維升階的狀態,即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辯證關係。


我曾經很喜歡一個姑娘,可那姑娘卻不喜歡我,我苦追了很久,為難自己很久。後來的我,和很多姑娘曖昧,對很多姑娘說情話,做著套路的言不由衷的事。

但我仍然對那個姑娘心心念念,心存僥倖。有很多女生叫我戒煙,可我沒做到。因為抽煙的事是因她而起,我希望有一天她可以叫我戒煙。那時,我會義無反顧,放下屠刀。後來,我才明白,這種感情可能就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曖昧過很多女生,可喜歡的只有她一個。


因為濟公是和尚!!


末世佛法,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留?佛的根本是什麼?我們更應該學習佛的慈悲,向佛學習他的品德,並不是把他放在心中。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說的是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在的成都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強迫裡面的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後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他是為了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以上非原創,忘了是哪位知友的了……


後面還有兩句 是這樣的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濟公說的很實在了。為啥看書不認真呢! 認真臉 (其實我也沒看到)


不吃肉是梁武帝加入佛教的要求,他自己是飢餓而死亡的,被候景破國身亡,錯失陳慶之統一北方的機會而被天譴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當今中國寺廟商業化,景點化?
佛珠手串有沒有12顆的?
佛教徒應該如何看待聖誕節?
譏刺毀謗佛法有何過失?
佛教有功夫的修行人還會做夢嗎?能控制夢境是不是有把握了生死了?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