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和德國車,誰更適合中國國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59d9520100vwo1.html這個絕對可以解決你們的疑惑,有點長。
真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必須是中國車。。。
所謂的適合國情,我的理解是符合中國人的購車觀念。什麼叫做中國人的購車觀念呢?
嗯,首先:外觀要時尚,所謂的時尚就是別人看了後可能會誇:「 漂亮的車 」,要做到能被誇,首先可能就是帶屁股的三廂了,當然如果有賓士寶馬牛頭四圈等銘牌更好啦哈哈;
其次:內飾和儀錶盤要足夠舒服、美觀,各種眼花繚亂的配置、功能無論是不是用得上,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最好也要有~;再次:后座要夠長,也就是後面坐的人要足夠舒服(無論是否公務車)。至於什麼底盤、發動機操控能力等等等等往往不值一提……用這個標準來套,其實那些合資車廠生產的自主品牌車型競爭能力較高。為什麼呢?因為:首先:他們的品牌認可度在國人中還是有些威望的,畢竟合資廠在合資前絕大部分原來都是生產汽車滴,幾十年積澱的品牌無論美名臭名還是有一些滴;其次:他們簡配的膽量更大。有人說日系合資車簡配得很厲害,跟自主品牌比起來那是小巫見大巫,所以他們能把成本做得很低,很低,相應的售價也就……再次:他們在合資中偷師到了不少的好東東,無論簡配多少,血統還是有滴,比那些純自主研發的自主品牌還是要好些滴。答案……好吧,給個不偏題的答案:如果城市使用機會&>60%,就選日系車;如果長途使用機會大於40%就選德系車。日系車發動機低轉速時扭矩較高(比較適合城市內走走停停的情況),但是高轉速就乏力了(高速上要超個車聲音就不對勁了);德系車正好相反。(普遍的情況啊,也不是全部概率)這麼說,滿意嗎?從燃油經濟性、座椅的設計等方面來看,覺得日本車更適合中國普通大眾。
這兩年,我覺得最適合中國消費者習慣和擁有最大潛在用戶群體的是??韓國品牌。
淺談日本車所折射的民族髓
這是發生在自己生上的事,前段時間家父出了車禍,十五輛車子在隧道內因為首車的剎車失靈而相繼追尾,不知道的以為在舞龍。家父的日本車很不幸被擠在中間,前後兩段嚴重變形、安全氣囊全部打開、慘不忍睹,還好人沒什麼事真是萬幸,除了左臂一道刮痕。再一看前面的Hans和後面的Pick(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宣傳誤會、此處兩輛車用英文瞎寫)除了造成輕微摩擦以外幾乎紋絲不動。感謝國家的強制車險,在這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保修完後以致於我春節回來都沒發現絲毫不對勁的地方。
再看一眼我爸的日本車,外觀看上去很大氣、但鋼材太薄了所以前後車子沒事自家車子頭尾都毀了。很多人說日本車低耗油,其實原因很多就是輕,輕在了鋼材上面,別真以為有什麼黑科技在裡頭。
看到這裡,大家也差不多知道我要說什麼了。日本車表面看上去很大氣,好比日本人處事圓滑的虛偽表象。點頭哈腰,對強者的90度鞠躬,強者的眼淚。我們在很多日系題材中可以看到諸如此類的民族情緒。可以毫不掩飾地說,表裡不一是否就表示著虛偽呢?我不知道,即使我知道我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對強者的俯首稱臣是美德?至少在我看來,這只是對自身實力分析之後暫時的求自保的手段以及暗中想趕超的手法而已。一旦有朝一日自身實力大於早前的強者,就會撕開面具毫不猶豫的展現醜陋猙獰的嘴臉。
也就是我剛剛想說的日本車子折射的外強中乾。車子如此,民族髓亦如此。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自身觀點,切勿原文轉載,文中有紕漏之處,望網友指出,一定細心改正)我記得梁家輝演過一部電影叫黑金,他在裡面演一個涉黑包工頭,勢力很大,影片中的一段劇情很有意思,他召集分包商開會,有個猥瑣小老闆遲到了,他問原因,那人說自己開的馬自達,路上堵車,所以來晚了,他說了一句在我看來無比經典的台詞,今天到場開會的老闆都開賓士,勞斯萊斯,你一個開馬自達的根本沒資格來參加會議,因為你車垃圾,所以你遲到。 影視作品有時候可以反映社會的價值取向,國人對待日本車的態度其實從來沒變過,經濟,耐用,但是不上檔次,做生意開部日系車會被人看不起,有人噴暴發戶心態,面子作祟。搞科研的人家連車都不開,節能環保境界高,有人罵不食人間煙火,從政的只認德系高端,有人諷頑固,保守,缺乏審美。所以說到底,只有那些精打細算的小老百姓最青睞日系車,事業一旦上升到一個高度,立馬換德系,這就是中國國情。
目前顯然是德國車適合國情,因為目前車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是一種奢侈型的配置,講求面子,顯示成功感的重要工具之一,德國車雖然用起來不省心,但勝在國內大眾對於德系車長久以來形成的認知度和肯定。但從長遠來講,隨著車變成一種出行工具,而非一種配置,日系車肯定越來越受歡迎。
日本車是那種你規規矩矩開,又省錢又舒適的,前提是你開得好開得穩,要是你就像和別人鬥鬥氣,我建議你開私家公交。
玩笑話,簡而言之,要是你總是撞車,買個德國車吧,這裡暫且不說日本車安全不安全,總換變形的外殼這誰受得了。百度一下圖片不騙人。
評論了唐智前的答案,因為寫的比較多,想想,還是摘出來,作為答案吧。有興趣的可以移步到 唐智前答案中看。
秦召磊?2012-02-17
這篇blog不客觀啊,看起來是一系列的要為日系車平反的文章嘛
一夫禾?2012-02-23
很不可客觀。尤其是安全性。對於安全性判斷,我的方法很簡單:看中哪一款車,在網上搜一下車禍的相關照片和說明。這個很難作假,因為你不可能讓所有網民都洗腦吧。我是觀注了一年多,從國產到日系、韓系、美繫到德系。最後還是選擇了德系(12萬-18萬之間)。
對於油耗,同檔次德系高,是車自重原因。在同重量下測試才有意義(不要拿幾十年前德系的老發動機和現在日系新發動要比)。對於渦輪增壓,美系和日系也已經跟進了。一夫禾?2012-02-23
想想直接下這個很不客觀的判斷也」很不客觀了」。至少,這個博客的開關(始),造車理念不同,我是很認可的。
林博?2012-03-11
作為汽車流通領域的從業者,我覺得博客所寫的一系列文章還是比較客觀的。
林博?00:30
你可以看看作者關於德系日系車深入比較的文章,作者還是傾向於德系車的:http://xincheping.com/Yyp/782/1...建議把14篇文章看完。
刪除一夫禾?14:34
謝謝!上面的評論是看完之後寫的。
其實這個爭論,是很難爭的清的。(我們的很多觀點,都來自媒體,有多少媒體軟文讓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洗腦了)當時看完後,也是感覺比較客觀。但
這個比較客觀的評價是基於:感覺這組博客是在以儘可能「客觀」語言方式,在美化日系。比如上面評論提到的油耗和渦輪增壓,比如博客中提到的「德系車的死亡率比日系還高」。看看作者給出的鏈接原文(http://fawan.com.cn/html...),我認為,作為一個行業人,作者使用這樣的論據,極不嚴謹:原文中沒有提到「被統計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是否是全部樣本,我從網上搜到的2007年北京市一季度數據如下 「一季度,本市共發生交通事故1063起,比2006年同期下降20.4%;萬車死亡率為0.78人/萬車,比2006年同期下降0.22個點。交通事故死亡人數230人。。。」,僅2007年一季度就有1063起事故,這2000件是從何而來?文中更沒有提到「被統計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的車型分布。這是典型的軟文。
如果這組博客也是軟文的話,我只能說,這組軟文處理得非常得體,基本上不露痕迹。我之所 以相信這組博客是軟文而不是作者被洗腦,是因為作者是專業人(總編啊),應該有專業的判斷。
林博?2012-03-12
謝謝,你可以認為法制日報的文章是軟文,博客的作者也沒有說他引用的文章就是統計後的絕對數據。就像你提到的車自重的問題,博客里也解釋了:1. 油耗大並不是因為車重的差距 兩者差50-100KG之間,而且很多是因為加了TURBO,但是油耗的差距不成比例。 2.車自重更重不代表安全也不代表先進,新型材料的使用只會讓車更輕,下一代帕薩特的車重控制在1400千克左右,比凱美瑞還輕。
如果你覺得博客作者在美化日系車,會不會是因為你其實也沒有客觀評價過日/韓系車?可以看看這個報道IIHS2011年的最安全車型榜單 http://techweb.com.cn/commerce...刪除一夫禾?10:56
是的,我很難客觀評價日/韓系車。因為我只是一個在充滿不真實聲音現實社會中,希望用自己研究後的判斷趨於理性的非專業人士。只不過恰好,我的買車挑選過程由於諸多原因,持續了二年多,選擇,也從國產、到日/韓系車、美系、法系、德系換來換去,也算趨於理性吧。
關於油耗,我的觀點是:如果只是油耗低,並不代表發動機技術先進,即使在同樣路段,還要考慮車重等因素,比如還有前面沒有列出的加速性能、扭距輸出等因素,甚至還有輪胎寬度與材料,等。博客中這種比較我認為有偏向性,正如我不會簡單把1.8TSI發動機與馬6的2.0發動機在油耗和動力方面簡單比較後做出日系和德系的判斷。
車自重當然不代表安全也不代表先進,我講車自重只是為了談油耗。我完全同意未來新型材料的使用只會讓車更輕,更安全。
那個榜單我看到了,謝謝!我對日系車中的斯巴魯也是很認可的。比起國內數據,我更相信這個數據。只是,當一款安全的車,尤其是日本車,在中國本地生產後,安全性會不會變化很大?我心中有一個很大的問號。比如逍客,看看最近的事故:http://qingdao.auto.sohu.com/20120208... 別的安全因素不談,僅是解體,就說明它的安全性設計就遠不是當初從歐洲引入時,對車身結構設計描述的那樣(Qashqai的安全性是不能不說的。"逍客"的原型車Qashqai獲得了歐洲NCAP歷史上安全碰撞測試最高的成年乘員保護成績--36.83分,榮獲五星級評價。這也是10年來,Euro NCAP正面碰撞測試的最高得分紀錄。據Qashqai有關工程師介紹,為了在有效平衡SUV和轎車等各種車型的特點的前提下保證駕駛者安全,研發人員在Qashqai車體的剛性上可謂做足了文章。為了達成車體剛性目標,Qashqai加固了車體尾部、尾艙和後懸吊以保證卓越的駕駛性能。為此工程師們把大多數鋼材料放上去,然後一塊一塊拿下以檢測車體剛性的極限,一次保證車體的剛性。這樣細緻縝密的設計,極大地夯實了Qashqai打破E-NCAP記錄的基礎。)。今天再搜這個事故時,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當事故剛出來時,我搜到的好幾篇報導都沒有提車解體原因,現在再搜時,多數都提到車是「被護欄切成兩半」。有些也把唯一倖存的老人家回憶當時時速約80公里的文字刪去了。也可能我是多疑了,我不得不想到背後的公關。知道這件事後,加家跟LP講,很慶幸當時手中錢不足,沒有買逍客(我當時看中的款式,已經超過20萬了)
還是寫到此吧,我們看這些比較性的文章,終歸是一個參考。每個人都很難保證自己的客觀(不管是出於感情、金錢,還是所處的位置,所經歷的事情)。從我個人角度,還是這個觀點:如果你是安全性排首位,在定好價位後,不妨在網上搜一下車禍的相關照片和說明。不過,從逍客事件來看,這個方法的效力也要打個折扣了。查一查市場佔有率吧!中端市場中,日系車企似乎近幾年不太努力,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形象的確有相對下降的趨勢。同時以大眾作為德系的代表在中國的品牌價值顯著提升。雖然直到現在,人們看到VW就想到捷達或者桑塔納。高端市場,日系車幾乎完敗於德系三巨頭。謳歌、英菲尼迪在北美的成功沒有在中國得以複製。寶馬、賓士、奧迪的銷量在一線城市甚至超過了中端品牌!上述只是提到了品牌。社會化大生產的時代演進了幾百年,作為工業產品的汽車在本質上、功能上甚至性能沒有太多區別。三菱的4A91就是源自賓士的圖林根工廠,大眾的6AT手自一體就是保時捷技術+愛信製造!
因為這一切只是暫時的。目前誰更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蘿蔔和白菜都還在!
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當然是中國造的車德系車代表著汽車生產行業最頂尖的機械文化,日系車代表著汽車生產行業最頂尖的匠人文化。兩者之爭已經去到極致的市場細分。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只是因為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識形態所導致出現不同的造車理念而已。汽車的鋼板厚薄與安全性標準沒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不見得德系車一定比日系車安全。同樣,日系車的發動機的生命周期也不見得一定會比德系車的周期要長。從耐磨有的角度去看,德系的鑄鐵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比日系的全鋁發動機要耐用得多了。選擇一台合適的家用車,除了價錢、性能、油耗、空間、外觀之內,二手殘值才是選擇車輛的最直接關係到車主的利益的因素吧。 車輛的二手殘值的決定性因素除了最直接的車輛質量以外,又關係到 區域的問題。比如說維修店、零配件點等等……以單純從區域性的問題來看待:在中國國情之下,個人認為北方市場更合適德系車,南方市場更適合日系車。 參考要點為:各大品牌的主機房的分布區域(品牌文化情懷)、市場份額分布區域(市場競爭決定價格優劣)、4S店的分布區域、維修點零配店的分布密度(服務點的供求關係決定後期維護的費用,特別德系車的售後維修最明顯)。
要不你就買進口車,大眾和豐田都用的是寶鋼的鋼材。所以,你明白的。你買雞蛋,注重的是雞蛋殼是否硬,還是更關注裡面的雞蛋是不是能吃?
從安全性方面補充一點:賓士S600不系安全帶不一定比系了安全帶的QQ符合國情。如果乘員完全按照規矩來,那麼普遍德系車更安全一些。其實日系車的設計並不比德系差,只不過國產化以後有不少車廠都出於成本控制的目的減少了一些安全性配置,比如很典型的——後防撞鋼樑。
當然是德系!看大眾的銷量你就知道了。
應用環境不一樣,適用的也不一樣,個人感覺像北上廣這類的城市,光是代步的話日本車挺好,省油,內飾好,座椅也普遍舒服,開著挺舒服的,在城市裡開,別違章,即使撞車了也出不了啥事。要是總跑長途就另當別論了,不過要是超速了,即使再五星的車一樣爛。二十萬以內的車就沒有神車,看主要要求哪方面了。所以,不是看國情,看應用環境
日本車我感覺最近10年沒啥變化,沒進步,是在吃老本。
日本車?每過幾年都要擔心被砸一次。所以 你懂得
德國的汽車技術一直是世界領先的,質量好,高檔車買德國的選擇沒錯~但是德國也有大眾這樣的品牌,大眾顧名思義了,平民化。日本的車重在技術,平民化,小 日本嘛技術是資本,中國結合就好了,可是現在貌似沒有看到希望。。。
豪華車裡日本的豪華品牌不如德系的硬
按中國的交通狀況和司機素質,安全是第一的,所以,德國車。
德國車呀!見過像高爾夫6、途觀、Q5這些加價這麼久依然火熱的日本車嗎?日本車固然經濟,但中國國情是買車的相當一部分不差錢,考慮汽車經濟性的人卻有可能日本車也開不起。
推薦閱讀:
※新人想在汽車行業中立足需要哪些技能?
※進口汽車廠商的壟斷行為體現在哪些方面?
※汽車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具體指什麼?
※為何沒有汽車廠商考慮推出低端的小型的適合在市內行駛的電動汽車?
※什麼原因導致日系品牌的汽車今年在華銷售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