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中的「道」是什麼?
日本似乎是個非常喜歡形而上的國家,什麼東西到了他們那裡,都上升成了「道」。有弓道、書道、劍道、棋道等等,我想,這裡面應該和日本的地理環境、民族特性、歷史沿革等各方面都有關係,以後有機會時,也想和大家一起做一些這方面的討論。
日本這個民族,既極度尊重傳統,又喜歡把任何一個東西搞到極致。在日本很多的所謂「道」的項目里,且不論流傳至今的「道」,這些現代的從業人員是否還了解,光從外在的呈現來看,無論從著裝、儀式還是場地布置都給人以高大上的感覺。譬如完整的日本「弓道」和上海的射箭館比起來,那幾乎是五星級酒店對招待所的感覺。
單獨來談談「日本茶道」。我的問題是:大家對日本茶道趨之若鶩,似乎不聊點茶道就有點low ,想必一定有什麼東西是很吸引大家的。可是,就我自己的體驗而言,那杯(嚴格說是那小半碗)抹茶已經這麼難喝了,剩下能吸引大家的東西就是「道」了。
那麼,道,在哪裡呢?
正式的日本茶會(茶不好喝,點心很甜,夠折騰)
前年末,因為一些朋友在日本京都醍醐寺學習茶道,她們要去茶道老師自家的茶室參加一次茶會,我也在受邀之列。借著這次機會,算是親身體驗了一次比較正式的日本茶會,對茶道,有了一點近距離的接觸。
鑒於各種茶道的文章已經把茶道寫得極度唯美、神聖,「和敬清寂」等詞已經用濫,所以我不想再從這些角度來談,我想根據自己的體驗,談談自己的一些也許是稍帶叛逆的直接感受。
(日本的主流茶道是喝「抹茶」的,什麼龍井、碧螺春、金駿眉,一概沒有,愛喝不喝。當然,還會配點心「果子」。)
茶不好喝,點心太甜,這些就不說了,我的總體感覺是:日本茶道,茶不是重點,道才是關鍵。整場茶會,對於參與者來說,並不能算是一次享受。
如果茶會不是享受,那是什麼呢?嗯,這是個好問題。如果要評價得高大上一點,那是「修行」;如果要講得直白一點,那叫「折騰」,甚至可以算是遭罪。
下面就簡單談談經由這次茶會,我對日本茶道中「道」的體會。
首先,日本茶會令人印象深刻,很直觀的,就是那一套繁瑣的規矩。
參加茶會的主客雙方,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流程,其中包括如何對話、如何動作,其中很多是讓中國人覺得難以理解的刻板。
(日本正式的茶會,賓主間的問候、互動、甚至動作都是事先設定好的。「自由發揮」都被視為非常無禮的表現。)
比如,進門該先邁哪只腳,幾步走到固定的位置上,手中摺扇的朝嚮應該如何擺放,如何鑒賞茶碗,切甜點的竹籤應該如何擦拭,面巾紙又應該如何摺疊,主客間在哪個環節應該說哪句話,等等,全部都有規定,不能自己自由發揮。
而這些規矩中最有名,我覺得應該就是一碗茶必須要分三口半喝完,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最後那半口,必須吸出聲響來,似乎這並非不雅的舉止。面對這樣的這奇葩規矩,我當時心裡響起無數聲「OMB……」(不是OMG,確實是OMB)
(一般日本茶道三千家下的標準茶室,進門都是一個掛字畫和花道展示的龕室,客人進入茶室後第一步規定動作是欣賞字畫。其中很多題字的內容是和禪
宗有關的。當然,上面寫得啥,看不看得懂,字怎麼樣,你到底覺得好不好,這個不重要,反正你需要表示出享受和欣賞。其實有時候我覺得很多茶室主人自己對這
個字句是什麼意思,也不一定說得清楚。當然,不管怎樣,必須承認的是,日本人在美學、庭院、布置方面的造詣是非常之高的。)
所以基本上,進入茶席以後,你就不能亂說亂動了,所有的言行,都是有規矩的,都是固化的。我覺得對於很多散漫慣了的中國人來說,在這樣的茶會中,肯定會覺得非常壓抑。
日式茶道之「道」(茶味若同禪味,輪迴涅槃空華)
這種繁瑣無趣的規矩,也能算是道么?說好的和敬清寂呢?那種唯美的畫面去哪裡了?
我覺得吧,規矩本身固然不是道,悟道也不是絕對需要依靠遵循規矩,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需要通過遵守固定的規矩,才能慢慢接近道。那種指望自己在放浪形骸中突然大徹大悟,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只是一個美麗的Dream而已。
level 1
通過茶會中的一系列規矩,至少我們的動作會逐漸慢下來,心也會慢慢平靜下來,有了調柔安寧的身心,才會幫助我們更加容易去接近道。
所以為什麼很多日本人喜歡參加茶會,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從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脫離出來,在一套看似繁瑣無趣的儀式中,暫時安頓一下自己的身心吧。而當你全身心投入茶會的每一個環節時,傳說中的和敬清寂,就會自然在你心中呈現,那片刻的寧靜與祥和,對許多都市人來說,也算是一種「道」了吧。
(事實上,在日本,無論是古代的武士在上戰場之前,還是現代的商業人士,參加茶會都是日本人非常重要的一種身心儀式。其中最著名的一對賓主應該算是日本茶聖千利休和豐臣秀吉了。)level 2
其次,茶會中,有很多不錯理念,能讓我們得到一種可能是全新的人生領悟。
比如,日本茶道中經常會提到所謂「一期一會」,即每一次茶會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僅有的一次,世界上絕對不可能有兩次完全相同的茶會。時間、地點、茶具、點心、人員、景緻,乃至心情,從這些方面來看,世界上的確不可能有兩次茶會是一樣的。
正因為是一期一會,每次接觸都是今生僅有的一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當下的一切,同時,也把握好自己有限的生命,使其變得更加有意義。如果能經由參加茶會而得到上述的領悟,當然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的「悟道」了。
(茶、花、人、景、器物、心境,一期一會,是日本茶道中非常重要的理念。)
level 3
最後,日本茶道和佛教禪宗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被後世譽為日本茶道開山祖師的村田珠光,就是日本著名禪僧一休和尚的弟子,曾經跟隨一休學禪。他對於禪法有所領悟後,就在茶道中融入了禪的元素,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時至如今,日本茶道中到處可以看見禪宗的元素。當今日本抹茶道的三大門派是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家的家元(即掌門人)和跡目(即接班人),都必須要去京都的禪寺中參禪。日本的茶人們認為,只有注重內心的修持,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茶人。成為一個茶人,其本質是成為一個修行人,而不是一種謀生的職業。
而在中國的禪宗歷史上,和茶也是關係密切(當然,我必須承認,咱中國的茶好喝多了),禪僧們經常喝茶,提倡要體悟「禪茶一味」的境界。而最著名的和喝茶有關的禪宗公案,來自於唐代大禪師趙州和尚。據《五燈會元》所載,這位享壽120歲的開悟者,曾經讓不同身份的禪僧都「吃茶去」,以此來指示學人認識自心。從此以後,「趙州茶」就成了中國禪宗一則耐人蔘究的公案。
(千利休的老師武野紹鷗師從村田珠光,珠光是日本著名禪師一休和尚的弟子。至今,千利休傳承下的日本茶道三千家主要茶人,必須到寺院參禪修行。而趙州禪師的「吃茶去」雖然另有深意,但是宋朝以前,中國泡茶之後,確實是把茶吃下去的,而不是像現在那樣丟掉的。)
我記得在參加那次茶會的當天,我的老師鄭先生也應邀在場。先生就著茶會當時的場景,即席做了一首六言偈,偈曰:
露地草庵道場,一會且坐吃茶。
茶味若同禪味,輪迴涅槃空華。
很多人拜讀了先生的六言偈後,都有一個問題:茶味如何才能同禪味?是的,這是問題的關鍵,只有真正明白了這個問題,才算是真正明白了茶之「道」。
想要明白這個問題么?那趕緊泡杯茶,然後,慢慢拿到嘴邊,喝一口(小心別燙著),然後問一問自己:喝茶是誰?
怎麼樣?這個路數是不是很眼熟?我在總結阿發狗和小李的人機大戰那篇文章中問過大家:下棋是誰?如果那時你沒明白,那就今天繼續喝茶,然後問問自己:誰在喝茶?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闇然日章(anrrzh)
"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日本茶道就是通過茶藝使人體的修鍊達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十六世紀末,千利休創立了正宗的以「和敬清寂」為宗旨的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接待賓客品茶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讚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日本茶道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繫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日本從來沒有理解道。道是規律,泡茶的道是什麼呢?放進茶葉,摻入水,飲用,就是這樣簡單。日本人關於道的鍋,應該讓翻譯家去背,這個明明不是,為什麼要這樣翻譯?
很多,比如「和敬清寂,一期一會,不日庵,柳綠花紅,真面目」這些 都是和日本茶道有關的一些典故而來的,但 在日本 第一次提出「道」這個字 是 由村田珠光提出。
中國是有茶道的!是本身存在的,但是因為流派很多,比如潮汕功夫,和台灣陸羽,本人學習的就是台灣陸羽,我的系主任是茶界權威蔡榮章先生。首先 你應該知道,怎麼樣才是茶道,把它細化的說,講簡單一點,就是用什麼樣的茶器泡茶,什麼樣的人泡茶,是專業的人泡茶,茶席設置,茶道美學的標準,茶道精神,茶道其實講究的東西太多了。給你推薦個網站,是現代茶思想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是對很多社會上面傳言的一些東西的規正,其實必須要規正,但是,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想起一個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的故事:
話說有一日,千利休的兒子打掃完庭院,來向他報告。千利休說:這叫掃好了嗎?再掃。於是再掃。但不管兒子怎麼掃,千利休都不滿意。兒子實在不解,自覺已經打掃得不能再乾淨了,何以老爹還是不滿意?千利休大怒,罵道:蠢蛋,庭院不是這麼掃的,應該這麼掃。於是向兒子示範:只見他走入庭中,抓住樹榦猛搖。於是葉落一地,好一片秋之景象。……………………………………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我是懵逼的,不是因為震撼,而是因為囧……總的來說,這個故事倒很是符合我對日本許多事情的印象:容易跑偏,過分執著於一些表面或枝節的東西,把最根本的東西反而遺忘了。儀式化這種東西確實會為我們的行為注入一些東西,賦予日常行為以一定的神性和意義,一定程度的儀式化是必要的,器物也是要一定的講究的。
然而喝茶畢竟是為了喝茶,而不是為了表演。儀式本身是為了將人帶入某種情境,將人身上的某一部分、某種東西呈現出來,而不是將人帶入一個規矩的牢籠。何者為本何者為末要明白。日本的茶道,茶本身是不重要的,充其量只是一件工具、一個行事的由頭罷了,它的芬芳早已被各種儀式和規矩掩蓋了——其實也沒什麼芬芳,據說很難喝。
中國的茶在演進,越來越美妙繁多,日本的茶還是那茶。然後一幫愛日小衛兵們跳出來得意洋洋地說:果然日本保留了最多的中國文化……其實非常簡單 就是方法 比如茶道 劍道 花道 飲茶的方法 用劍的方法 插花的方法 我們受道家思想影響 總覺得一個東西叫道就玄乎了 但是日本人賦予茶、劍、花等類似的東西以哲學、美學意義這點是很值得肯定的
茶只是載體,道無處不在啊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我也湊個熱鬧。
我其實特別不贊成別人說我們中國人沒有傳承好茶文化,日本學去人家弄的特別好扒拉扒拉。
我覺得兩者就沒有可比性!好!嗎!
我天朝自古分雅俗。
雅,琴棋書畫詩酒茶俗,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喝茶本身就是很生活很日常的一件事。是會客的禮節,是解渴的飲品,是聊天的道具,是娛樂的工具…
可以大俗,也可以大雅
我用碗喝怎麼了,我們北方人就喜歡用碗喝。
我抓一大把茶泡一大壺怎麼了,本身茶就是個很簡單的東西。賞茶,聞香,品茶,三五人小聚也可以怡然自樂我認為,中國的茶道就是生活的茶道
再說小日本,日本人講武士道精神,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崇尚的榮譽剖腹自殺我也是理解不能。
可以說在戰亂的年代再加上武士道精神,當時日本武士的精神世界是比較扭曲的,他們需要一種方式來讓心寧靜下來,茶道,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興起。對於他們來講,泡茶的過程其實是一種對心靈釋放的過程,複雜的儀式和動作,嚴格的要求,這是精神世界的追求,當然要一絲不苟。而且茶道在日本本身就是階級很強的,一般人是接觸不到也玩不起的。我是覺得,不論是茶道還是花道什麼的,日本人都是寄予了很多精神層面的東西在裡面,有信仰的自然會虔誠。
可能中國更物質表象更大眾,日本更精神層面更小眾說不上誰好誰不好,文化差異客觀對待就好了「道」和「德」常常一起使用,但真正知道含義的人並不多。
以下轉自陳大惠先生的演講:道是什麼?其實很簡單,道就是自然萬物運行的規律,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這個叫道,比如說早上太陽在東邊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蘋果一定要秋天結果。這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這個就叫道。
什麼是德呢?按照自然規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這就叫德。現在有人說傳統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這是一種誤會。還有人說這個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講,一點不高深。秋天結蘋果,您覺得這個蘋果高深嗎,一點不高深。蘋果樹結果、老母雞生蛋,這有什麼高深的。自然大道,這個道,最樸實,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聽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傳統文化。它一點都不神奇,一點都不奧妙,非常通俗易懂,問題是現在沒有人講。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穫,所作所為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他就叫有德。這個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生活,不要破壞自然規律。 我們現在把樹都砍掉蓋大樓,搞房地產,就破壞了自然規律。有一個詞叫人定勝天,對它真正的意思大家一直誤會了。現在理解就是人一定能夠戰勝自然界,真是這個意思嗎?不是。定是指安定。安定什麼?安定自己的本分,安定自己的身份。你是當老師的,就好好當老師,別在外面開個公司;你是售貨員,好好的賣東西,不要忙著炒股票;你是醫生,就好好給人看病,不要琢磨著多收點紅包。人定勝天就是人心安定了,人安守自己的本分了,人們體現出的凝聚力能夠超過自然界。當媽媽好好的當媽媽,當孩子就好好的當孩子,都安定了,這個家就興盛了。還有一個詞叫「仁者無敵」,很多人也誤會了這句話。說什麼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人,就是仁者無敵,其實不是這個意思。仁者無敵就是真正仁慈的人眼中沒有敵人。而不是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這個我要報復,這個我要打擊。
「茶道」首先是個日語辭彙,是日本人用日本文化的角度來理解從中國來的茶葉,並用日本的思維方式將其發展成具有深厚民族烙印的飲茶方式。
看到很多人說日本人理解不了中國文化,只知道在「術」的層面上鑽研卻不知道在「道」的層面上領悟,當然也是事實。但人家日本是外國啊,日本人是外國人不是中國人,也不存在什麼所謂的「同文同種」日本人為什麼非要用中國的價值觀來看中國?再說歷史上日本學習中國也是不卑不亢,反而是很多中國人覺得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老是把對方看成低於自己的學生。還有人說什麼日本保留了唐宋文化,日本只會保留日本文化,你看到的所謂唐宋文化不過是歷史的虛幻倒影,保留中國文化的只能是中國,只能是中國人。如果是我翻譯,我更傾向於翻譯成茶修或茶禮而不是直接照抄。道可道,非常道
精神,和靜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
雖說大道無形,但都沒說到點子上。
和敬清寂,一期一會,獨坐觀念 都是道延伸出來的東西。而這個道是指的禪宗。一般意義上禪就是禪宗,寺院禪,而茶道被稱為居士禪,茶人把在寺院中念經誦佛搬到了茶室茶亭之中,但其核心思想還是禪。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一般說到日本茶道 最先想到的是茶道集大成者 千利休,而真正奠定了茶道核心思想,使之從平安時代到室町時代一直盛行的浮誇的鬥茶會、書院茶轉變成一門具有理論依據的特殊藝術的是茶道開山者—村田珠光。茶道運用禪最核心的觀點是 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卻又無盡藏。有機會再寫,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滕軍博士編寫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論。茶道的茶稱為「侘茶」,「侘」有「幽寂」的含義。「道」就如同一種修鍊,在幽靜的環境中,一個人或一群人安靜喝茶而悟出的道理,便可稱為茶道。
道這個東西不能說清楚啊,在什麼地方都有道的存在。
在我看來,就是儀式。
日本人對道的定義:
三省堂《大辭林》:學問、技藝。中國古人對道的定義: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途徑、方法、規律、道理。「道」又不是只有一個意思。
泡茶的學問罷了,想太多。道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而茶藝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內容。
道,簡單來說遵循自然。
前些天剛剛讀完《茶葉全書》(【美】威廉?烏克斯 著)和《茶之書》(【日】岡倉天心 著),昨天重讀阿蘭?德波頓的《寫給無神論者》時也恰好讀到他寫東方茶道的段落。
相信起初發現茶葉可以作為一種飲品日常飲用時,茶葉並沒有現在這樣「玄幻」和「高端」。書中指出茶葉被普遍當作日常飲品的原因是當時的飲用水並不好喝,而且碰巧茶葉中的某些成分多少會有補充維生素,解油膩和提神的作用。
再來說茶的味道。就像大部分人第一次喝咖啡時的感受一樣,對大部分人來說馬上喜歡上茶的味道很難,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加上每個人對茶湯濃淡的把握和偏好不同,更抬高了喝上一杯好茶的門檻。這樣就有了 |對泡好茶有天賦的人| 把他的技巧傳授給 |對茶不那麼敏感的人| 的需求。
但是傳授經驗(教育)往往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並非所有天才都是好老師。
於是這些天才們開始動腦筋想如何才能最有效的完成他們的使命。
茶道就這樣開始漸漸成型,慢慢充實,最後這項活動融入佛教禪宗意味,變成其最重要的教化時刻之一。
宗教非常聰明地鼓勵信眾們通過自己的全部感官來進行學習,不單只通過聽和讀,還需要在吃喝、洗浴、散步、唱歌中體驗教義。它不是簡單說教,而是更直接的幫助他們通過各種活動來體會他的真理,這些活動包括插花、書法、打坐、散步,還有最著名的飲茶。
所以現在的日本茶道更多的是一種體驗禪宗理念的活動方式。
對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們來說,
茶道就是泡好一杯茶。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 非常道 竊以為 日本人所謂的「道」 還是非常流於表面形式的,當然 形式上他們能做到很精緻很完美,這是她們擅長的東西。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拆茶(普洱茶餅)?
※對茶葉及茶壺優劣如何有自己的判斷,不受奸商影響?
※夏天喝什麼茶比較好?
※請問,普洱中台地茶與古樹茶的區別在哪裡?從口感,葉底及湯色上來說,其他方面也可以陳述下!多謝?
※咖啡和茶哪個更有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