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佛學者如何找到一個有實證的師傅?

參加了10日內觀後覺得沒必要留這個問題了 評論里熱贊除了空性師兄 基本都是聞思的東西且不一定為正法 有同樣疑惑的人建議親自實修體證參加一次內觀 可以免除諸多困頓 聞思得來的智慧最好不過管中窺豹,不看也罷


朋友!你好有心,佩服。

《含淚溫馨提示:以下說話絕無半句故弄玄虛,我曾為了一篇梵音大悲咒用了10年,尋遍我能接觸的角落,誠意!無限誠意!發心!無限發心!菩提心!無限菩提心!當累積入臨界點,那份緣就會到,有一天就會令閣下得償所願!更加可知道什麼叫佛法了。》

《青年佛學者如何找到一個有實證的師傅?》

將題目減除兩個字~青年,因為有心求覺之人,完全跟年齡無關.....

《佛學者如何找到一個有實證的師傅?》

答案:先學做一個真修實證的徒弟。

閣下可能會問,既然未找到真修實證師傅,又怎樣做一個真修實證的徒弟?

答案:就是要閣下用誠意去先做一個真修實證的徒弟,否則永遠無辦法遇上真修實證師傅。

理由是如果閣下沒有能力去驗證誰是真修實證,又如何斷定誰是真修實證師傅?對師傅追尋,相信亦有人想知,筆者現在嘗試簡單分享,原理其實簡單到不得了,此刻先將結論分成五點寫出來,這樣讀者就較容易明白,亦是筆者過去20年的親身經歷。

  • 一、明師出高徒,無高徒又何來明師?

  • 二、師傅是徒弟修出來。

  • 三、世間事物確是順理成章,並且沒法預計,突然遇上,突然消失,這狀態叫「諸行無常」,無常其實是順理成章。

  • 四、無常的際遇是世間種種條件配合架構著而出現的「集體活動」,叫「因緣和合」。

  • 五、由於人無法掌控這個千變萬化的「結果」,只滯留眼前的際遇,故此,往往就誤解事情是「巧合」,誰知道世事並沒有巧合,只有「因緣果」,這個千絲萬縷的集體活動,並非一人可以掌控,故此叫「諸法無我」。

部份信徒曲解佛經,一廂情願自我幻想一套似是而非的思想,為佛法添上的迷信色彩,以訛傳訛,結果這種信念就流入民間成為主軸,導致佛法面目全非,導致信佛多年的人都仍然以為單向式「一心祈求、念誦經文、密咒」就可以改變眼前因果。

誰知道世事....

並不因祈求已有。

不因無祈求而無。

該來會來,該就會走。

因果從來都不會錯應。

消化以上道理,就可言歸正傳:

問:師傅從何而來?

答:徒弟修為而來。

幼稚園境界,聽不明博士級說話。?

博士級境界,說不明幼稚園學生。

世間萬物是匹配而來,並非無緣無故出現,正等於世上根本沒有絕對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痴男怨女,只是遇上適合的當下而作出決定,千萬不要抱怨及比較,因為無法比較,各有前因莫羨人。

故此,內心帶著「慈悲~緣」會接通了觀世音菩薩的「因」,就會得到適當加持,令人產生了「智慧、勇氣、能力」去面對及作出每一個較為圓滿的決定。並非指觀世音菩薩可以把「因緣果」憑空扭轉或消失,必須謹記一件事情的呈現是牽涉幾何級數的集體因緣,「思維無法探索~ 不可思、語言無法表達~不可議」,因緣果就是「不可思議」的狀態而存在,不可思議這四個字從來都不是說神奇古怪。

究竟如何可以遇上真修實證師傅?

答:人不需要找一個永遠領導的師傅,人生在每個階段、每個領域都有不同的老師在身邊,三人行,有我師。A君想學畫畫,不應該找麵包師傅,聽得懂嗎?

世上無最優明師,世上無最劣低徒。

師傅不會找徒弟,徒弟不必找師傅。

一切是因緣匹配而來,修行人最重要是得到最適當眼前的引導。

師無高下,?適合為佳。?

大悲普度有緣人,?化身無盡觀世音。

閣下未夠誠意,如果誠意十足,一定會感動上天,百分百保證,我曾經誠意到觀世音菩薩化成人身跟我說法,我沒有說神話,這種情況出現過我身邊兩次,去為我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個女法師街上突然走過來跟我說佛法,我完全不認識她,說完就走......

何謂誠意?放下對自我觀念的執著,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閣下從未看見一個值得你欣賞的人,代表著閣下根本毫無誠意。將你杯中的水盡倒出來,重新去看這個世界。

閣下嘆息,嘆息剛才所有的回答無一個稱合閣下心意,認為無人理解閣下。靜心一想,筆者卻嘆息閣下何曾去理解別人?這樣的思路,閣下認為可以找到什麼師傅呢?

問題根本不是出自外界,根源是來自閣下的心,好好問心吧,問一問自己究竟是想找稱合閣下心意的說話,還是能夠令閣下升華的言教,忠言必逆耳啊!

我沒有批評閣下,反而好欣賞閣下的心,就是因為欣賞閣下,所以我才長篇大論。如果仍然不改變事事以自我為先的心,永遠沒法找到一個好師傅真正的誠意是「謙卑」,希望你聽得懂我的說話,阿彌陀佛。

最後,筆者引用一段經文及佛陀一段臨終說話作為總結......

昔日「卡拉瑪人」因無法判別各派宗教師所言真假,所以向佛陀請示。

《佛陀總結了十項方便準則》:

一、不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二、不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三、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四、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為真。

?五、不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

?六、不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七、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為真。

?八、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

?九、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十、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取自南傳巴利經藏《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經》

佛陀針對以上一問題而解說了《卡拉瑪經》,不要任意立即接相信、接受任何人、事、物,當中包括佛陀本身,否則就會成為知識的奴隸。

《佛陀臨終前說出四段說話》:

一、求覺的人,如將釋迦牟尼的言教記錄編輯,必須在記錄之首句加上「如是我聞」,以免為別人構成誤導,種下不善因,招致不善果報。因為後世的人所得到的記錄,可能會因應時空、理解不同及種種因素,導致很多文字記錄並非言教的真實本意。

二、求覺的人,要以「別解脫戒」為師,思想言行有執著就要起戒,這破除執著的過程就是求覺的依皈,猶如導師。

(注 1 :波羅提木叉「梵文:?????????? Pratimok?a」,意指「不執著解脫的真解脫」,即是「不住中邊,舍無可舍的「般若波羅蜜多」。

(注 2 : 民間迷信傳說,其實依「禁止、否定」為師,完全違背般若,根本不是佛法。)

三、求覺的人,要用「四念住」來安住我們的心。

四、求覺的人,要遠離邪魔外道,一切以「形式上」為主軸的言論,也是「外道」,屬於著相,必須遠離。

以上就是總結佛陀45年一生說法的最後遺言,聽見這些道理,有何啟發?

P.S 有緣人更可以看一看以下文章,內容並非只說情愛, 其實借題發揮,另有弦外之音,消化之後,就知道師傅究竟在哪裡?不會再患得患失尋尋覓覓,共勉之。

《佛法認為「情緣、婚姻」是上天註定嗎? 》

Handsome:命運就是「念頭」,念頭就是「因果」,執行力就「緣」,「意所想+口所言+身所行」就構成一件事,叫「因緣果」......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771028/answer/107600856


嘿嘿,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菩薩解決問題永遠是從源頭來解決。凡夫永遠是就著結果來鼓搗。

為啥沒遇到明師?自己法緣差

為啥法緣差?因為沒人願意教你

為啥沒人教你?因為你不願意教別人

為啥你不願意叫別人?貪吝,慳嗇

你不願意把自己懂的知道的分享給別人,現在人家憑啥拿著實修實證分享你?

不是人家小氣,是你沒那因緣……

捨得捨得,有舍有得……

等你願意把你的福德和智慧供養布施出去的時候,不用你去找明師,明師自會來找你。


依止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有好的師父,可以讓我們在修行的路上少走很多的彎路,但是有些事情我們必須澄清。

尋找師父一般有兩種心理狀態,

一:無助等諸多的情緒在心中蔓延,而尋找師父只是在尋找依靠,心理依賴的作用遠大於對實修的需求。

二、真切的遇到了修行上的問題,渴望得到解決。

而在現實生活中,依止師父的大多數人都是第一種心理狀態。看到這或許題主之外的其他人會有困惑,如何分辨自己是想尋求依賴還是想切實的解決問題,核心在於:

任何問題都需要細節化的來處理,而不是非常籠統的拋出一個問題。就好比問:

我車壞了,該如何修?

我肚子餓了,該怎麼辦?

我衣服不夠,我怎麼買?

任何問題,如果寬泛而沒有細節,那就是沒有經過理智的思考,便拋出這個問題。而這時的問題重點不在於解決問題,而在於誰來替我解決問題,如果這個人有師父,那他的師父一定就有事做了

言歸正傳,賢友問出了這樣的問題,想必也是經過深思的,實話實說,我自己也經常有這樣的困惑,但隨著修行的增上,這種感覺和念頭出現的幾率越來越少。

如果先說答案的話,我會建議你出家,如果就你的現狀不可行的話,我們再談其它的可能性。

為何要出家?

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標籤是上座部佛教,同時翻閱了你過往的回答記錄,發現賢友在強調實修和覺知,想必賢友修習的也是上座部的四念處禪修方法。這個方法的好毋庸置疑,但是修習它的人群呢?

在國內的北方,幾乎找不到上座部的僧團,偶爾會有緬甸來的比庫來北方舉辦禪修課程,卻沒有常駐的僧團比庫,所以也自根本上斷絕了我們親近上座比庫的機會。

沒有出家人,在家修習的好的當然居士也可以,可問題是,國內修習四念處的人本就不多,能堅持禪修,堅持之後有大的改變並能將實修經驗詳盡描述出來的人更少,我們又該如何去結識他們呢?

幾乎是大海撈針的概率。

所以相比之下,到緬甸,斯里蘭卡去出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唯有如此你才能親近那些有修有證的上座比庫。

但出家也不是簡單的事,作為成年人,我們有很多的責任,例如:父母。所以如果暫時無法出家,那就需要回到生活中去修。

回答生活中去修在這裡並不是一句空話,接下來我想分享下自己的經驗,因為有些體驗在我看來是真理,但這些體驗僅僅是我經歷的,未體驗過的人會很難理解,而且我也找不到合乎邏輯的言辭去描述它們。如果我能做到,想必現在已經出書了。(玩笑話)

我是2013年12月30號到的禪修中心,開始了為期兩年的修行生活,而促使我做出這個覺得的原因則是非常的痛苦。而這之前的我是非常不理智的,非常的情緒化。

不知道哪位朋友有過類似的體驗:憤怒時我們會覺得氣悶,如果憤怒再多一點,我們會頭痛,但這種頭痛的感覺並不是很強烈,而且一定是非常憤怒時才有。

而在差不多六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每天我的頭都猶如有人在拿鎚子在鑿一樣。每天的午時三刻是最痛苦的時候,痛到眼睛睜不開,意識不清晰,只能通過午睡來緩解。

這一切的痛苦在於有著強烈的嗔恨心,類似於憤怒,卻比憤怒強烈很多倍。

而帶有這樣精神狀態的我,在生活中也是非常不理智,非常情緒化的,而這樣的狀態我理解為:感性,感受性非常的強。

感性的對立面:理性。強烈的情緒對應的一定是強烈的壓抑,壓抑之後是:理智但缺乏情感,好講道理,同時心靜不下來,沒有智慧去分辨是非。

直到現在為止,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我的文字寫的很透徹,但和我溝通時會有困難。這樣的原因則在於幾十年的生活造就了我感性的生活模型,從思維,到說話:細膩,透徹,一針見血。而理性的人因為理智,因為心的躁動,就如一顆不停旋轉的輪胎,突然遭到尖銳物體的刺激是非常難受的。

我無意讓他們難受,更沒有想要傷害他們的念頭,但客觀的感性與理性的差異造就了這種彼此溝通時不舒服的感受。

花了這麼多文字說理性與感性是在說廢話嗎?不是!

每個人都有發自骨子裡的特徵,或感性,或理性。當你的修行讓你超越了你本身的特質,體驗了到了你沒有的感性或理性時,你的修行生活就會進入新的領域。

就如同你生活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幾十年,雖然你很努力的在尋找光明,但真正的光明你卻未曾體驗的到,你會疑惑,會氣餒,而如果你真的見到了陽光,哪怕一縷,都會讓你希望大增,你會一掃以前的困惑,會堅定你的目標和信心。

體驗到這些僅僅是能堅定你的信心嗎?不止於此!修行是什麼?是凈化我們的心,是覺知和平等心,是精勤覺知,時時澈知無常,是時時刻刻保持覺知和平等心,不管你是觀身,是觀受,是觀心,是觀法,都離不開覺知和平等心。

而覺知和平等心也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結合。

什麼是觀?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889817

什麼是覺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982132

什麼是平等心?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464190

當你對苦有著深刻的體會後,你會生髮出離苦的動力,苦的有多深,脫離痛苦的動力就有多強。

當你體會了超越自我屬性的另一個極端後,你會了悟平等智慧的中道,你會堅定未來要行走的方向,並堅定你的信心。

有動力,有方向,一時的挫折會讓你低落,會讓你迷茫,想要有個依靠,但情緒過後,你會清晰的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師兄您好,我大概有四五年的時間想學禪修,但不知道去哪裡學,沒有任何資源,一直以來都是讀佛法書籍自學佛法和禪修,但始終上不了道。但是去年我突然覺得禪修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願意認真地去尋找法師友團隊。所以我聯繫了學佛的同學,他告知我正好學校佛學社請了上座部的法師來學校傳法教授四無量心,我也就此遇到我的師父並開始了我的禪修之路。

我一直認為自己之前遇不到師父是自己因緣不具足,所以發願很重要,多做善事,多結善緣,師父自然而然會來找你的。

國內的確缺少真正去實修實證的法師。除了內觀中心,南方比如廣州的大佛寺不時的會請一些南傳的法師來傳授四念住,安般念,慈心禪。也推薦您去馬來西亞的寂靜禪林,馬來西亞法學會(兜率天修行林),緬甸帕奧長老的禪修中心或者馬哈希尊者的禪修中心禪修。這些地方都是我的師兄師姐推薦過的禪修中心,我也曾有幸聽過有實修經歷的南傳法師開示,參加過他們的集中禪修。我想在這些禪修中心定會有法師能解答您在禪修中所遇到的問題。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或許對您有用,並願您早日遇到您的師父,早證菩提。

合十。


謝邀:學佛需「聞思修」三者相結合,一個好的老師教導,善知識的引領是很重要的,但是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必須在聞思修上下功夫,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 末世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有些是心術不正,有些是自己有邪見而不自知,自誤誤他。而初學佛子,基本很難分辨。所以自己的聞思不能落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分辨對錯。即使跟定某個師傅,也不要「盲信、迷信」。

來看看印光大師怎麼做的:

印光大師的剃度師父道純和尚是禪宗尊宿,屬於臨濟正宗。與純公來往的知識都主張參究。所謂參究是明心見性的一種方便。如參念佛的是誰?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開悟而惑業凈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

印光大師反省自己六月病目,無知闢佛,長受病苦,感到業障深重,生死心切,必須即生求生西方凈土,而不敢學禪。大師自量己力,立定志願,不隨人轉雖佛祖現身,也不改變。 有鑒於此,大師堅定地選擇修持凈土法門,絕不接受師父及與師父交遊者所提倡的禪家宗旨。 在南五台修行的四、五年中,大師的師父和師兄弟們都以禪為宗,獨大師以凈土為宗

純公(道純法師)知道大師誓願堅定,也沒有勉強大師依照禪家宗旨,而任由大師修持念佛。大師也留心打聽哪裡有專修凈土的道場。後來打聽到北京懷柔紅螺山資福寺是徹悟禪師在嘉慶年間建立起來的專修凈土道場,至今道風不墮。於是打定主意去紅螺資福寺參學,並稟告了師父純公,純公也同意了。

大師來到方丈室,向師父頂禮,跪起來對師父說:」感謝師父成全弟子出家,感謝師父這些年來對弟子的教誨和照顧。這次去紅螺,關山萬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師父。弟子不孝,不能在師父身邊照顧師父了。「說到這裡,大師不禁流下熱淚。

  純公安慰大師說:」你不必擔心老衲,還有你的師兄弟們呢。我知道你道心堅定,志存高遠,品性端嚴。這次遠出參學是很好的磨練機會,我期望你真修實證,不事浮誇。也相信你將來能夠荷擔法門,光大佛門。「

  「弟子謹記師父的囑咐。」大師說道。 光緒十二年(1886年)農曆八月十五,這是俗世家庭團圓過中秋節的日子,但大師卻在這一天出發奔赴紅螺資福寺參學了。

  • 這裡並不是說禪宗不好,凈土更好。印光大師雖依止禪宗大德修行,任然精進聞思,並不唯師傅論,唯法門論。在出家後,雖然沒有一位師傅給他講過凈土法門,周圍的師兄、師傅、乃至所接觸的人全是修行禪宗,印光大師通過自己讀誦《佛說阿彌陀經》、《凈土發願文》《龍舒凈土文》產生對凈土的信仰。
  • 道純法師是不是明師是的!但是印光法師自己道心堅定,抉擇了凈土法門後,毅然的辭別恩師,而去專修凈土道場資福寺修行。

所以師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在於個人。聞思修不能鬆懈。時刻要有「清醒」的頭腦,對於修學的法門,對於自己的修行狀況、程度,要有清楚的認識。然後再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尋找適合自己的「師傅」,適合自己的「法門」。不要盲目,也不要盲從

  • 學佛以來,遇到不少師兄,遭遇邪師而不自知,勸也勸不回來。甚是可惜。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唯師傅論,而自己的聞思沒有跟上。沒有基本的思辨能力。
  • 找師傅有實證的師傅重要,更重要的在於自己的修行。畢竟學佛全在於自己。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複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常住妙等引心。何等為十。

一者 善行身念處。

二者 善行受念處。

三者 善行心念處。

四者 善行法念處。

五者 善行境界念處。

六者 善行阿蘭若念處。

七者 善行王都國城聚落念處。

八者 善行名聞利養等事念處。

九者 善行如來施設學門念處。

十者 善斷煩惱及隨煩惱雜染念處。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善行身念處。謂若菩薩。所有身中從我所起罪不善法。以其勝慧審細思擇。皆悉遠離。又復觀察身諸過失。下從足心上至頂門。筋脈纏縛。遍觀其身。而悉無我。不得暫停敗壞之法。是身不凈。諸不成熟臭穢可惡。眾惡色相共所積集。菩薩作是觀時。若身中身貪愛諸欲。身計我想身所執著。是等諸法悉不可得。以是緣故。與身俱者諸不善法不得自在。余與身俱一切善法而得自在。如是名為善行身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受念處。謂若菩薩作是思惟。所有諸受皆悉是苦。云何愚人。於中顛倒計以為樂。諸愚痴者不識苦樂。唯諸聖人悉知是苦。菩薩自能勤行斷苦受已。復教他人亦悉同己如是修學。菩薩作是觀時。又於彼受不生染愛。不起嗔恚。自勤行已。復令他人亦如是學。如是名為善行受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心念處。謂若菩薩作是思惟心實無常計執為常。以苦為樂。無我謂我。不凈謂凈。是心動搖不得暫停。如風輕轉。而為煩惱最初根本。亦復為諸隨煩惱緣。開惡趣門破壞善趣。又復為緣生貪嗔痴。與一切法為勝主宰。一切法中心為先導。若心有知。即一切法亦有所知。心如畫師畫諸物像。心不見心。心能積集善不善業。是心循環如旋火輪。是心迅轉其猶奔馬。心如野火熾焰燒然。心如大水滋長眾物。菩薩作是觀時。而實其心不得自在。諸菩薩者自能調伏。心若調伏。即一切法悉得調伏。如是名為善行心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法念處。謂若菩薩。於不善法如實了知所謂貪嗔痴等及所依止。貪之對治余不善法。嗔痴對治諸不善法。菩薩於是不善法中。勤斷除已。即能了知一切善法。於善法中。起心愛樂住正念處。而於彼法求所成辦。自能行已。復教他人如是修學。如是名為善行法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境界念處。謂若菩薩。於諸可意及不可意色聲香味觸諸境界中。不生貪著不起恚心。菩薩作是思惟。我今不應於此無體相法中而生貪著。若生貪者即是愚人。具愚痴性是不明了性。是不善性。如佛所說。若生貪者。即起染著愚痴計執。不能分別善不善法。以是緣故墮惡趣中。菩薩又作是念。我今不應於此空法之中而起恚心。起恚心者。即不能忍發生嗔恚。為諸聖人之所譏毀。同梵行者而共厭棄。菩薩作是觀時。不為境壞不著所得。菩薩自能行已。復教他人亦如是學。如是名為善行境界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阿蘭若念處。謂若菩薩作是思惟。修無諍行及寂靜行。是即名為住阿蘭若處。有諸天龍夜叉乾闥婆等他心通者。能知我心及心所法。是故我今應當遠離不如理作意及異思惟。於一切處亦復常離不如理作意。於如理法中。起心愛樂增廣修習。如是名為善行阿蘭若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王都國城聚落念處。謂若菩薩。入於王都國城聚落之時。當起菩薩所行之行。於諸非處皆悉舍離。非出家人所應行處。亦悉舍離。何等是非出家人所應行處。所謂王官之舍。博弈之會。酒肆歡宴歌舞倡伎所住之處。及餘一切非出家人所應行處。當遠離之而悉不往。如是名為善行王都國城聚落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名聞利養等事念處。謂若菩薩。於諸名聞利養等事。但為施主作福田故。隨所起心而乃受之。然其所受。不起貪愛。不生取著。復不計執。不作己有之想。不起我所之相。隨其所得即與一切有情共之。諸苦惱者濟其資養。以是緣故。乃於名聞利養等事。不生高舉。不起我慢。不恣驕逸。菩薩作是思惟。諸有名聞利養等事。若自若他。暫時所起而不久停以暫起故。於一切時及一切處悉無所得。誰諸智者。於此無常不久不堅不安隱法。中生染愛心及生高舉我慢驕逸。如是名為善行名聞利養等事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如來施設學門念處。謂若菩薩作是思惟。所有過去一切如來皆如是學。如是學故已成正覺入大涅槃。未來世中一切如來皆如是學。如是學故當成正覺入大涅槃。及現在世一切如來亦如是學。如是學故現成正覺入大涅槃。以是緣故。於此學門起清凈心。而生尊敬勤勇修習。如是名為善行如來施設學門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斷煩惱及隨煩惱雜染念處。謂若菩薩。以正念故。善能了知一切煩惱。及隨煩惱。雜染等法。何因所起何緣所生。菩薩悉知如是因起如是緣生以了知故而悉遠離。如是名為善斷煩惱及隨煩惱雜染念處。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常住妙等引心。


馬哈希《實用內觀練習》,你可以看看。


應該懺悔自己,反省自己,對僧團是否有恭敬心,對佛所說教言是否真正相信並執行。

有些人習慣分別高僧低僧,即便表面做些恭敬態度,內心深陷高低,輕慢學僧,輕慢年輕僧,輕慢非名師,輕慢穿著打扮土氣的法師。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的是心,當下對境起心動念,正是佛經書卷打開時,您是否認真讀誦這部生活中的「應無所住」經?

有多大的無奈,有大的迷茫,就應了解自己多大的業障,並深深懺悔反省,時時懺悔。

當您哪怕思維上理解了「當下即是」「當下無相」,試問,此時,哪個僧人非菩薩?哪個眾生非佛心呢?

您不認得,不是他不在眼前啊。

不要以為我在談玄說妙噢,最終目的是讓您怎樣呢?是為了讓您發起強烈恭敬心啊。

師兄,就好比某人天天上山拜仙人求減肥,時間久了,不知不覺中,便瘦了。

恭敬心也是如此,發起恭敬心久了,就自然認得大德了。

與其求外境,不如求改心吧。


向觀世音菩薩,或者地藏菩薩求.

甚至直接求文殊菩薩做你眷屬.


夢參法師和懺雲法師在1981年舉行一次坐地參方(百度可查到)。裡面夢參法師有講到自己修行問題。夢參法師想去某地僧院學習,僧院嫌棄他道行底而沒有接受他。夢參法師說自己連小學也沒畢業,自然聽不懂法師講法。夢參法師於是求觀世音菩薩,邊求邊讀普賢行願品,在一心讀到八個月後,夢參法師突然對佛經有了參悟,於是再去拜師。一年半之後,夢參法師還可以講學給他人。

其實說到這裡,我想表達,不僅當代的青年,近代的青年或是古代的青年在最初學佛時也是困惑於找不到名師。名師不是沒有,而是自己是否發心真的去找。若是一心想去求證,想得證果,多半摻雜個人利益,於學佛並無好處。還是,乖乖學佛,勿想其他。若是想去拜高僧,可以去五台山。


看看這位師父如何:

觀行斷三縛結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禪:悟前與悟後(第2版)

南無佛法僧


有緣遇到明師當然很好,可是一億人中未必能出現一個有實證的,不能強求。

學佛,重要的是實修。理解這個實修方法並不難。真正的領悟來自於自證。其它的所謂勝義諦,本來就不重要,甚至就只是阻礙。


找至少證得生滅隨觀智的人。


聞法非常重要,沒開悟之前不能離開老師(古人慣例,沒開悟不能下山講經)

好老師不在人,而在法,世尊說了,依法不依人。

公認的善知識:印光大師,蕅益大師。

希望初學佛的同修先別急著確定學什麼法門,跟誰學,先把印光大師文鈔看一看,先讓自己有辨別邪正的能力再確定跟誰學,找不到老師就依經典《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也很好。


首先說,你為什麼要找師傅?難道沒有師傅就不修了嗎?

其次,做自己喜歡的事,機緣到了,自然會認識很多你的同類。

第三,認為自己修的不好,那是因為你有比較,看別人如何如何,有上師加持,等等,那都不重要!請記住,那是別人的修行,與你無關。修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佛是自己的事,反觀自己的心,其實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


有個佛學群叫佛心大道場,QQ群,群號8172841。可以進去看看。

有實證的師父不好找,也要看福德因緣,當面錯過也是有的。

多祈求三寶加持指引,師父自然會來到你身邊。


徒弟無法找個已證吾的師傅,都是師傅找徒弟的,你沒證悟,是佛是魔你分不清的,要不怎麼說大善知識難遇呢,


求道為大丈夫所為,哪有沒有迷惑困苦呢?未證阿羅漢果,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

為求無上正法,發願離輪迴,佛菩薩很快會有感應。一旦到合適的時候,師父會來找你,外道也會現身考驗你。

諸法無常,保持道心,戒定慧,煩惱會越來越少的。心會越來越柔軟,包容和接納他人和自己,就在進步。

每個階段的老師不一樣,要做明眼人,找到真正的善知識。末法時代名師比較保險,但聞思還是靠自己,實際修行有迷惑先問問自己走的這條大路有沒有問題,沒問題參訪善知識,「百城煙水參高德」,這是個過程。

祝好!


依法不依人 直接皈依佛皈依法, 皈依菩薩也可以 正信皈依 自然能加持你。皈依僧得看緣分呀 行住坐卧都是修行, 緣起法也可以修呀 要不先修聲聞 緣分到了。自然有了。準備工作不作足 上師在眼前你也會忽視的。而且按次第修的話 大上師不一定適合你。按自己眼前需要來修來求證 先求自心。以自心為參照 為師 , 尋找即能尋見。 說不定菩薩直接化身來見你呢


有找師父的心,我覺得是一個好的想法,正確的方向。

只是不必執著「有實證」的師父。

對於您來說,您要怎麼辨別師父是否有「實證」呢;另外,您希望這位師父證到了哪一步,您才會願意隨他學習,受他的教導呢?

一位佛弟子,從初入門到修行有一定的階段,其間是不止有一位師父來教導您的,所以如果一開始就抱有「一定找一位有實證的師父受他教導」這樣的想法,最終結果可能是:導致修行遲遲不能開始。

以佛經理義來辨別,如果這位師父所講授的知識,是正知、正見,那作為要帶初入門的弟子,他就是具有這樣資格的。佛法是門外看很玄幻,學習起來,只要是路子正的「真修」,就一定能得到「實證」的,即使是作為初入門的修行人,在正確的指導下,也能很快初步證實到佛法所講的真實性。

所以要說「實證」,應該說,正規道場里,能講經義的師父們,都有這樣的「實證」,但一定要去搞清楚這位師父「實證」到哪個地步,您是無法辨別的,師父也不會告訴您這些,告訴您也是徒增您的煩惱,或者是增長您的執著。但無論這位師父「實證」如何,帶領您學習,是沒有問題的。

可以多去道場聽聽師父們公開的講法,講得讓您特別有感觸的,下來可以和這位師父多聊聊。尋找一位師父並不一定需要他是多有名望的「高僧」,並不要去貪著自己師父的名聲,因為總是有一些朋友,聊起天來自報家門很喜歡說自己的師父是某某法師,某某上師,講完這句話再觀察神色,多少帶有一些驕傲自滿,這樣以師父的名望來反而增長了我滿,就很要不得。

所以無論師父有沒有名望,都不要在意這些,我們只需要看到師父的學識、講法是否和自己相契——就是說,師父講的內容我們能不能聽懂,最簡單來說,一位師父,講得特別好,教導了不少的居士朋友,然而這位師父講的方言,我聽起來非常吃力,似是而非,與他交流也比較困難,那麼這位師父名望再高,我與師父之間也沒有這樣的緣分。或者說,我自己是很世俗的人,然而這位師父引經據典,講得很深,我也聽不懂,那我也不適合受他的教導。

這個入門是很重要,所以引領入門的師父,您要能和他有一個良好的交流,這個其實更重要一點。至於師父有沒有「實證」,我還是那個觀點:正規道場的師父們,應該說人人都有實證;初修的弟子不要糾結師父實證到了哪裡,讓師父能帶領入門,是更現實的事情。


其實有心什麼都可以是師傅,看H 文我都感動過,都有可以學習的東西,所以說在心。阿彌陀佛


題主的這段話……

也許我生而愚鈍根性佛緣不足,我漸漸感覺很多時候了知勝義諦在禪修里並不足夠,很多細微的問題還是需要以二元對峙二元,沒有獨居森林離群自照的條件,很多時候只是越發感嘆我執的粗重頑固不得消減。我希望至少有切實修行經驗的人來解答,不需要重複的勝義諦的解答,抑或援引種種經論,這些見地於我底還是歸於二元的造作,不如經驗有益。一個沙彌餓了去化緣如果得到的是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就只能抱著見地餓死,以為這既是修行。

人,生下來時是一個肉蟲,生下來後變成一個人形大瘡,由於無明,數數地執它為「我」。

在這個「我」上面、裡面,找得到你么?你如果就是五蘊,那你就該有五個我。如果五蘊是你,你在腳上?屁股上?大腸里?鼻孔里?


不要找名師了。

佛就是你師父。

你說,根器差,看不懂 ; 那就念啊。不用看懂,就一直念就好了,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或者說,像我一樣,學凈土也可以。不過年輕人多半不相信。

如果執意要找名師,那幾乎是不可能了。找一些知乎上的同修也不錯,共勉之。匿了,我@一些修得不錯的師兄。 比如@樂寂靜 @還好有你 @慧文 @許晉 @狗進炮 @凈信 @憨山門下 @CKL gz @白月 。

其中,@還好有你 @慧文 @凈信 修凈土。

@狗進炮 學禪。

別的我不確定學哪一宗。


推薦閱讀:

禪宗哪些公案最能叫人拍案叫絕?
什麼是空性?
智慧渡學人神通渡俗人。想擁有神通是錯嗎?
佛說諸行無常,又說去了極樂凈土榮華富貴壽命無盡,為什麼?
如何評價《禪海蠡測》?

TAG:上座部佛教 | 禪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