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時代是怎麼劃分武家家格的?
如題!
如果是以血緣、家名、祖上功業來劃分的話,那幕府的御相伴眾、國持眾、外樣眾又是怎麼回事? @不懂戰國
一直以來,學者們從新井白石所著的《讀史餘論》中提到的足利義滿在應永五年仿照公家的五攝家和七清華而定立了所謂武家的三職七頭,即斯波、細川和畠山三管領職以及山名、一色、土岐、赤松、京極、上杉和伊勢七頭,其中山名、一色、赤松和京極四家又稱四職。但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研究中世武家禮儀的學者二木謙一發表論文否定了上述歷來的通說。他提出《寬政重修諸家譜》所收《山名系圖》中的說法,寬正五年,足利義政劃分了諸士的品列,定相伴眾、國持、外樣、供眾、部屋眾和申次眾六等。同時指出《寬政重修諸家譜》距寬正年間都已過去三百餘年,此處的說法有待商榷。而根據差不多室町中期同期史料《長祿二年以來申次記》中除了三職外,則明確有御相伴眾、國持眾、准國持、御供眾、番頭和節朔眾等,另外還有外樣、總番、奉行、評定等等。上述身份在一年裡與將軍的會面日期均有要求,而這也多少反映出家格的劃分方法。
三職乃是三管領家自不必說;
御相伴眾一般就是將軍出行時隨行之人,後基本固定於守護大名。隨著幕府逐漸勢微,後來也逐漸成為對大名們授予的榮譽性身份。室町中期時,御相伴眾有山名、一色、阿波細川、能登畠山、赤松、京極和大內七家;
國持眾顧名思義就是各地主要的守護大名咯,除了不少是前面三職的分家外,還有土岐、佐佐木六角、若狹武田等家;
准國持就是雖然本身為外樣眾,但家格略高,介於國持眾和外樣眾中間的身份,有細川陸奧守和京極加賀守家;
御供眾則是從守護家及幕府直臣中所選出的家族;
番頭則可看作是幕府奉公眾的頭目,固化為細川淡路守、桃井、上野、畠山播磨守、畠山中務少輔、大館五家,除了桃井家外,其他幾家都是御供眾;
外樣眾是守護大名家的庶流或者有力御家人中的名族;
節朔眾是每月1日和15日與將軍會面的諸公事的辦事人員。
此外還有吉良、澀川、石橋、仁木、上杉等足利一門,也是家格較高的存在,但又與前面諸身份不同,所以單獨列出。
可見上述家格身份中,不少都是三職家的分家或畿內周圍的強力大名和守護,與血緣、家名、功業多少都有些關係。
我本來沒打算多說、只是上來詐屍順便調戲一下@不懂戰國,既然題主提出疑問,那我就瞎說兩句好了。
1.室町時代武家家格本就沒有定論,再者室町幕府內武家家格又和足利一門家格不是一個系統,所以我才說不好說誰高誰低。如果按照將軍家,管領家,相伴眾、國持眾那樣排,本身就是把混到一起了。管領相伴眾國持眾壓根就不是家格呀,中世惣領制社會,家格肯定是看血緣的。足利一門家格形成早在鎌倉末期就有所體現了,宗家(後來的將軍家)自義兼-義氏-泰氏-賴氏-家時-貞氏-尊氏七代中只有三個庶長子未能成為惣領,他們就是畠山義純(足利義兼庶長子,畠山家之祖)、吉良長氏(足利義氏庶長子,吉良家之祖)、斯波家氏(足利泰氏庶長子,斯波家之祖)。庶長子即使沒能成為惣領,在一族中也是佔據相當地位的。這一點有兩件事可以側面體現,一是鎌倉後期只有宗家,斯波,吉良三家從北條得宗處獲得偏諱,二是,北條貞時13回忌,足利一門的代表就是宗家的貞氏,斯波高經,吉良貞義。所以說雖然包括題主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很看不起吉良家,但是吉良家論家格在早期足利一門確實是與斯波、畠山,相當的名家。其他後來的什麼三管四職根本就不能比,只是後來沒落罷了。
2.小川信先生『足利一門守護発展史の研究』中有提到「積極的に本宗足利氏を支援して活動した足利一門」として「斯波?石橋?吉良?今川?一色?畠山?岩松?桃井?渋川?石塔?上野?仁木?細川?荒川の諸氏がある」其中石橋,吉良,岩松,桃井,澀川,石塔,上野,仁木,荒川均在觀應擾亂中沒落。我想這也是後來吉良被忽視的一個原因吧。但是其實室町中期,斯波,細川,畠山,吉良,甚至今川的當主極官幾乎同列。3.上圖是將軍發給書信時的書札禮(主要體現在御房,也就是敬稱,及書止文言,也就是結語上)。其中武家一覽中,可以看出,除去足利義視外、吉良家與斯波家,甚至公方同列第二等。
平時:敬稱順序為殿>とのへ、謹言>狀如件>候也>也。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我只是來陳述一下自己看法,也不想改變任何人看法。如果有人覺得我說的沒有道理或說服力,那麼也請相信自己覺得對的即可,可能我甚至並沒工夫陪你多辯幾句。當然如果是學術上問題,有能力解答的我會抽空解答的。我基本已經不上知乎,所以對於粉不粉什麼的也沒任何追求,各位自便即可。根據我的了解,應該是將軍家,各個公方,分家的四職三管領,足利庶族,其他源氏。
這樣分吧?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石田三成?
※日本戰國水軍是什麼水平?
※日本古代的髮式演變是怎樣的?
※知乎的日本戰國史欄目是不是已經完了?
※如果知乎放到日本戰國會被提問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