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說話時把「和」讀成hàn,唱歌的時候唱成hé?
01-02
台灣人說「我和你」的時候「和」字發hàn的音,這個現象應該眾所周知,可是歌手唱歌的時候卻唱成hé(說唱除外)
比如五月天的《倔強》里「我和我驕傲的倔強」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知乎上已經有很多回答,而又很多學者早已經討論過(如侯精一《北京話連詞「和」讀「漢」的微觀分布——兼及台灣國語和讀漢音溯源》、張惠英《北京土話連詞「和」讀「漢」音溯源》等),你可以到知網找相關文獻。和讀漢來自北京土話,如東郊通縣,使用範圍有限,如:「咱倆誰和誰啊!」這裡讀han,但是紙和筆,這裡讀he。白滌洲先生把han這個音弄進了《國音常用字彙》,白先生是北京土著。但是台灣呢,都讀han。我們知道台灣國語來自北京話,推行的時候一律以齊鐵恨發音為準,廣播里都是他的讀音,大家都跟著學,他的話就是法律。齊鐵恨也是北京土著,自然也讀han。但是在推行國語時出了紕漏,han這個音類推到所有場合,結果和北京話han和he分立格局不同。台灣han的範圍擴大,代替了he。
所以台灣的han啊,是使勁使大了。
至於歌曲里讀he,那就有趣了。這個兩個音合併容易,分開卻難,所以我覺得還是有普通話的影響在裡面。謝邀!
等一下啊,剛才去查了資料,發現國語也曾經存在這個讀音??在台灣地區國語中,「和」字作為連詞使用時,在日常口語中讀作hàn,但正式讀音中讀hé。(源自老北京口語,不過在大陸已基本絕跡。)(在中國大陸晉西北、陝北、內蒙(鄂爾多斯、內蒙呼和浩特和內蒙包頭一帶)一帶的方言口語中,仍然如此發音。)另外,山東有些地方方言中將「和」讀為hào、hèn。
以下原答案
這個是受閩南語影響的,所謂文白異讀現象,不知道題主了解不了解?跟日本音讀訓讀有點像。舉一個例子,普通話目前的一個文白異讀就是二和兩,在單獨使用或者正式文本的時候使用文讀「二」,但是日常生活我們在說個數的時候一般使用白讀「兩」。閩南話也是一樣,而且閩南話基本每一個字都存在。
白讀很多是比較底層和古老的讀音,有一些來自上古漢語,有一些來自古越語。比如「和」,白讀hām,用在日常生活口語比較多,例:我和你做伙來去。Guá hām lí tsò-hué lai-khì. (我跟你一起去。) 這就是題主說的情況。像歌曲、詩詞這些在閩南語中就要使用文讀了,因為文讀本身就是閩南人模仿官話(唐朝官話,中古漢語)產生的讀音,這些都是比較正式的讀音。和,文讀h?,例子:算袂和 s?g-bē-h?(劃不來)。文讀當然也有自己的意思,日常生活也會遇得到,但是詩詞歌曲一般都是用文讀的。所以歌曲裡面的「和」就會比較接近普通話。
再解釋一步,用英語來說,白讀的「和」hām,是一個連詞,是and或者with;文讀的和h?一般用來構成辭彙,表達那種peace,meet,suit之類的意思,和尚的和,和平的和,講和的和,和氣的和都是這個音。文白異讀唄,並不只是閩南語獨有。
口語很多和書面語不同的字啊,比如是這個字要讀hei和hyou。
對不起說paisei
和說hen這是受閩南語影響罷了。他們不知道還可以讀hin
就跟以前流行歌「的」都唱「地」,「了」都唱「瞭」一樣。
推薦閱讀:
※哪兒的話有時會管「往」讀「wàng」,管「在」讀「zǎi」?
※有哪些過於洗腦,以至於讓你無法用普通話說出來的方言梗?
※除了傳統文化,方言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嗎?
※粵語作為一種方言,有很多大家傳唱的歌曲。客家話也是一種方言,卻沒有廣為流傳的哪怕一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