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不平等會阻礙整體經濟發展嗎?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偏見、歧視與不公,更多歧視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Zampeli Diana邀。其實最近在趕稿,不過進度不佳,乾脆來摸摸魚=。=……不是做這塊的,如有錯漏還請指正。

收入不平等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是學界長期關注的問題。理論上一般認為,收入不平等從多個渠道影響消費和投資,進而間接作用於經濟發展。

這些不同的作用方式都可以放在一個簡單的框架內進行理解。設想一個完全平等的經濟,其中的居民都是完全一樣的。所有人每年得到一樣多的收入(投資回報),從中抽出同樣的比例消費和投資;這些決策又決定了來年的收入,如此循環不息,經濟實現一個長期的增長率。現在,我們突然介入這個過程,把其中一部分人的收入轉移給另外一些人,人為地製造了「窮人」與「富人」,那麼將帶來以下變化:

第一,消費會減少。對於窮人來說,可以花的錢變少了;對於富人來說,雖然消費會增加,但是不會與收入同比例地增加,因為消費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於是綜合來看,社會的需求減少了。具體渠道還可以拓展。比如Kalecki(1971)就考慮,經濟中有企業家和工人兩種消費者,具有不同的消費模式,那麼收入在兩者間的不同分配就會影響需求。再如Murphy et al.(1988),考慮消費者收入上升時傾向於消費更多樣的商品而非更多的單一商品,這樣一來富人更富也不一定會買本地商品。雖然細節不同,但是大意相當,更富有的人不會等比例地增加消費,於是收入不平等令消費減少,抑制了需求。有趣的是,這和Marx說的故事很相似。資本主義為什麼必然陷入經濟危機?Marx說,因為剝削的存在令資本家極度富有而工人一無所有,於是需求不足,經濟陷入危機。

第二,窮人的儲蓄減少了,富人的儲蓄變多了,這影響到他們的投資——可以包括物質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更進一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收入。一方面,如果借貸存在約束,窮人自有的財富少、能借到的錢也少,總之就是能動用的資源少,就可能坐失相當多的投資機會;相應的例子很多,比如家裡窮念不起書。另一方面,即使存在借貸的渠道,貧窮也可能令人謹小慎微、畏懼風險,做出過於保守的決策,一樣錯失機遇;近年來網路上經常談論「窮人思維」,差可作為理解之一途。因此收入越不平等,即窮人越多,那麼長遠來看,國家在整體上也就越窮。

第三,收入越不平等,即窮人越多,那站在窮人立場的選票數也就越多。這會影響政府的政策,比如多向富人徵稅,補貼窮人。這有可能會損害經濟增長。有同學可能要問了,既然你說不平等損害了經濟增長,怎麼又說政府劫富濟貧、減少不平等的政策也損害了經濟增長呢?你怎麼說怎麼對咯?這個質疑是有道理的。直觀地看,政府採取的政策如果能夠減少不平等,確實應該促進增長,然而政府之手伸得越長,也可能給經濟帶來更多扭曲,因此最終效應要看政策的力度和類型。Alesina Rodrik(1991)指出,收入不平等的社會投票決出的資本稅率是高於有利經濟發展的最優水平的;Li Zou(1998)則指出,不同類型的政府支出(消費或生產)可能帶來不一樣的效應。

第四,本來大家都是一樣的,現在一部分人有錢了,自己更窮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窮人會感到特別的不快樂。這可能會引起社會動蕩。社會動蕩可能帶來直接的損失(犯罪、破壞性的遊行),可能帶來資源的浪費(罷工、怠工),可能引起社會管理成本的提高(維穩),可能嚇跑潛在的投資者,可能引起富人移民……從而不利於經濟增長。

不過,儘管理論上的分析主要傾向於不平等阻礙了經濟增長,實證文獻對於兩者關係的結論卻並不是很一致。這或許是由於不平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多是間接的,傳導途徑眾多,受到的干擾較大;也可能是因為上述理論模型還未能充分刻畫不平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渠道。比如,不平等會否激發一個窮人改變自身境遇的努力呢?畢竟,在歷史形成的階層之外,自身的奮鬥也是很重要的。Futagami Shibata(1998)就考慮了不平等社會中窮人出於提高社會地位的動機而加強儲蓄的行為。顯然,這會加劇不平等對於消費的抑制,但是減少不平等對投資的負面影響,因此最終凈效應不易確定。再比如,收入不平等本身可能是社會個體差異化生產力的自然結果,是有效率的,減少這種不平等反而削弱了高效率個體的動機,影響經濟的效率。

Alesina, A., Rodrik, D. (1991). 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 (No. w3668).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Futagami, K., Shibata, A. (1998). Keeping one step ahead of the Joneses: status,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and long run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 36(1), 109-126.

Kalecki, M. (1971). Selected essay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capitalist economy 1933-1970. CUP Archive.

Li, H., Zou, H. F. (1998). Income inequality is not harmful for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3), 318-334.

Murphy, K. M., Shleifer, A., Vishny, R. (1988). Income distribution, 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zation (No. w270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趙西亮. (2003). 收入不平等與經濟增長關係研究綜述. 經濟學動態, 8, 84-89.


這得看怎麼定義」平等「。

我們先假設這個平等是指經濟上的平等,那麼有兩種不平等會影響經濟。

一、資本家和勞動者的不平等

這一方面體現在資本家不勞而獲(同時兼任企業家的不完全),更重要的體現在生產和消費不匹配上。

由於資本家收入遠高於勞動者,增速也高於勞動者(見《21世紀資本論》),導致富人越來越富,財富向少數人集中。

富人的消費能力是不高的,他們可能用百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收入就可以滿足日常消費了,剩餘的錢用於增值。

增值的渠道有兩種: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會導致產能進一步過剩,有效需求沒有太多增長,必然引發經濟危機。

更寫了個一千多字的答案大家參考一下:

產能過剩究竟是什麼東西? - 伍銘的回答 - 知乎

這樣實體經濟就會飽和,利潤下降,不得不進入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本身則不產生價值,是錢和錢的博弈,是數字遊戲,類似賭場里」掛棒兒「的,掛的就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景氣的話,虛擬經濟大多數也會一塌糊塗。

更重要的是即使虛擬經濟欣欣向榮跟普羅大眾也沒多大關係。

所以資本家和勞動者的不平等會影響經濟。

二、福利制度導致的不平等

西方一些國家尤其是北歐等國,實行類似社會主義實則是資本主義的分配製度,高稅收高福利,導致」福利病「的出現,這是另一種不平等。

一個分配製度應該有兩個功能:

1.儘可能的促進經濟發展。

2,.儘可能的公平

北歐的問題就是在於只關注了」結果公平「,忽略了促進經濟發展這部分,導致干多干少區別不大,大鍋飯現象相對嚴重。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根本上還是資本家和勞動者不平等導致的。由於分配時資本家所得過多,北歐國家用民主的手段強行從資本家手裡搶得一部分收入,然後平均分配給勞動者。

由於搶來的這部分收入很多(資本家收入本身就多),導致這部分分配的很多,勞動者本身的勞動所得反而顯得很少,這就導致干多干少區別不大,無法做到按勞分配,獎勤罰懶。

於是」福利病「就出現了。

」福利病「本身就是不公平的體現,原因不是福利的問題,是分配機制的問題。

公平的分配機制應該在一次分配時就公平分配,但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只能通過二次分配來強行扭轉一次分配的不公平。而由於二次分配時丟失了一次分配的信息,導致二次分配傾向於平均分配,導致另一種不公平。

當然,我個人覺得第二種不公平還是比第一種不公平要進步一些的,看到了問題,但解決的不徹底罷了。畢竟要推翻資本主義還需要從科技、民主、文化、民族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要一蹴而就不太現實,否則很容易走蘇聯的老路。北歐的這種方式可以是一個好的過渡吧。


回顧歷史,不平等貫穿了整個經濟發展史,從另外一方面來看,不平等加大了差距拉升了動力,促進了整體經濟的發展。因為不平等就很容易出現集中,集中力量才會強大。

比如殖民時期英國利用了不平等掠奪全球成為了日不落帝國,雖然伴隨著血腥和殘暴,但促進了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和社會的進步。

遠的美國利用超級大國的軍事、科技和經濟的領先地位為美元撐腰,濫發貨幣剪全世界的羊毛,但因為美元的誕生便利和促進了全球貿易,背靠美元華爾街通過金融創新推動了全球各領域的經濟發展。

近的有國內改革開放以來的飛躍,因為不平等才能不管死活無阻力快速推進現代化進程。


討論經濟增長和不平等之間的關係,我們主要分析兩個問題,第一,不平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也是題主所問的問題);第二,經濟增長反過來又會對不平等產生什麼影響。

從直覺上思考,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收入不平等對經濟增長發揮著促進作用。比如,尋求壟斷租金正是創新者從事研發的最大動力。(Rebelo, 1991)而且,創新者想要實施一項成功的創新,常常也要集中一定的資源,以支付龐大的沉沒成本。這些就要求我們構建一個容忍甚至鼓勵收入不平等的分配方式。而不應該採用不依賴產出績效、追求平均化的分配方式,因為它可能會助長道德風險。(Mirrlees, 1971)通俗來說就是,如果幹活和不幹活都掙一樣的工資,我為什麼還要幹活呢?基於以上邏輯,政府出於促進公平的目的而實行的再分配政策,對經濟增長來說就是不利的。這是因為人們一旦知道自己賺來的錢會被徵稅,那麼努力工作的激勵也就降低了。

當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他們發現,以上邏輯的成立其實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需要一個高度發達並且十分完善的資本市場,這在現實中並不容易做到。而在一個信貸稀缺的經濟中,窮人是借不到錢的,這樣就無法擴大投資,資源得不到充分配置,不平等對經濟增長起到的就是阻礙作用。這時,政府實施再分配將有助於創造新的投資機會,提高社會產出水平,最終,公平和效率同時改善。

此外,我們還發現,在一個高度不平等的社會裡,社會矛盾和衝突往往十分激烈。比方說,在生產合作中,窮人傾向於搭富人的便車,甚至直接掠奪富人的資源。(Renabou, 1996)這個機制是,不平等通過妨害社會穩定,從而對經濟增長造成了不利的衝擊。

接下來,我們從相反方向來分析,看看經濟增長對不平等有何影響。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非常經典的庫茲涅茨曲線,即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對收入不平等和人均 GNP 呈倒 U 型關係的假說。他的理由是,在經濟發展早期,只有少數有能力(資本)的工人能夠進入工業部門。但隨著經濟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人進入工業部門。與此同時,農業工人銳減,於是,農業部門的工資自然就會提高,最終趕上工業部門。

然而,近幾十年來的實證研究都不太支持庫茲涅茨曲線。世界範圍內的不平等現象一直在加劇,沒有絲毫緩解的跡象。大量文獻都把不平等擴大歸結為技術進步的結果。具體來說,隨著技術進步,社會對熟練工人的需求顯著上升,導致熟練工人和非熟練工人的工資差異日益擴大。(Atkinson)同時,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組織內部的交流和協作成本大為下降,很多企業邁進了 「扁平化」 (乃至「去中心化」)的管理時代。相比於非熟練工人,熟練工人往往更能適應這種變化。

由於技術衝擊存在周期性現象,所以,不平等也顯示出周期性。不過,拜這幾年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所賜,很多人相信,有朝一日機器人會完全替代非熟練工人。如果這個預言成真的話,我們還會看到程度更深的不平等現象。當然,也要考慮到,事實上,成為熟練工人還是非熟練工人很大程度上是自選擇(self-selection)的(並容許調整),這種效應部分抵消了技術衝擊對不平等的擴大作用。

如熊彼特所言,技術創新給社會帶來了「創造性毀滅」,而這顯然不是每一個群體都樂見的。事實上,技術發展屢遭抵制。抵制的程度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政治結構,因此,每個國家採納技術創新的意願和能力各不相同。(Olson, 1982)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行政管制、貿易壁壘、政府稅收來阻撓技術創新的例子天天都在上演,既得利益者向當局遊說施壓的努力也從未停止。有時候,甚至要藉助戰爭這種激進的再分配手段,削弱既得利益者的力量,才可能推動新技術的吸收。但是,戰爭的負面效應往往很大,平穩的轉型方式對大部分社會成員更為有利。這就需要部分既得利益者能夠自發地認識到創新的潛在好處,轉而推動創新進程了。

參考書目:《內生增長理論》,Aghion Howitt,2004


長期來看不平等不會阻礙社會發展相反會促進社會發展,正是這種不平等讓人們去努力去追求去思考......


當然會,貨幣過度集中,會導致繼續維持現有經濟規模和減少或維持債務規模上發生衝突,導致的結果是勞動者相對貧困,進一步惡化這種衝突。衝突的結果是對勞動者基礎服務供給發生困難,例如教育,醫療,導致大多數人的健康水平下降,大多數人的教育水平下降,最終產生政治問題,損害經濟發展,即便沒有嚴重政治問題,勞動者教育水平下降也會損害經濟。

然後,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你就看到了發達國家對勞動力的維護基本維持在夠用上,就是滿足現代工業所需的最低基礎服務上,然後,時不時的弄出點毛病,就吵嘴重新立法調整下。

人類的生存無論是個體還是整體而言一直不容易,但無論如何,在現代能公開的鼓吹不平等是進步動力或者鼓吹不平等是自然合理現象的還真不多見,價值觀和理性大概都和非洲軍閥看齊了吧。

通常都是說消除不平等才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事實也是這樣,人類從古到進的進步都是在促進平等。

不光是所謂的機會平等,還包括結果平等


簡單來說,會阻礙整體經濟的發展,但不會影響既得利益集團的經濟,所以,既得利益集團會儘可能的保證金字塔的形態。


從長遠看,這是肯定的。就不說那麼複雜的東西了,我也說不清楚,如果真的百分之九十的資源和財富都集中在不到百分之2的人手裡。那麼將會面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有效需求不足,然後就是生產過剩,然後經濟危機。畢竟你手裡掌握的東西太多了,但你不可能憑藉你一人或者一家子人能挑起一個地區的消費和生產吧?這個題主參照下美國的經濟歷史就非常顯而易見了~這個神奇的國家,就曾經有那麼一兩次,讓社會的絕大多數財富都集中到了極少人手上,你可以看看當時發生了啥~


這是一個有趣且重要的問題。經過2016年的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不平等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首先我將這裡的不平等理解成收入不平等,以及因此產生的機會不平等問題。因此我在這裡不談健康不平等,政治權利不平等等問題。對於不平等,政治哲學的核心觀點是如果不平等是因為個人的自我選擇(比如努力程度不一樣)造成的,那麼這種不平等是得到辯護的。如果是因為超出個人的控制範圍(如先天原因、家庭背景等)而產生的不平等,那麼社會是應該對此進行補償的。

經濟學的傳統觀點是收入不平等有利於經濟的發展。這一觀點在整個二十世紀有著清晰的脈絡。凱恩斯在1919年寫到:正是財富分配的不平等使得固定財富和資本改良的大量累積變得可能,這是鍍金時代與其它時代的區別。 人們認為不平等是富人財富積累的必要條件,後者使得投資和經濟增長成為可能。後來對收入不平等的辯護集中在激勵問題上。米爾頓?弗里德曼就認為不平等可以激勵人們努力工作並且提高生產力。此外,如果政府試圖通過財富轉移的方式改變不平等的狀況,其結果一定是激勵機制的扭曲。


近年來,眾多的研究結果認為不平等和經濟增長的關係是相當模糊的。麻省理工學院的Abhijit Banerjee和Esther Duflo在他們2003年的經典論文中,檢討了之前有關不平等和經濟增長關係的相關數據和結果,其結果是認為這些結論和數據是誤解 (misinterpretation)。(不好意思,應該也包含本問題中Hulk Wu的答案所引用的論文)關於收入不平等是否對經濟增長有害,結論是不知道。(On the mor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ether inequality is bad for growth, our data has little to say. )


雖然我們不能決定性地證明收入不平等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但可以從以下角度論證收入不平等對整體經濟的消極影響。


一是收入不平等會影響社會流動性,從而轉化為下一代的機會不平等,結果是對長期的經濟前景產生消極影響。下圖是著名的「偉大的蓋茨比曲線」:

從圖中可以輕鬆看出:收入越不平等(基尼係數越高),社會的代際流動性就越低。(中國政府2000年以來不再公布基尼係數,當有研究表明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接近6.0,圖中其實低估了中國的基尼係數)

社會流動性越低意味著整個社會階層的固化,上升渠道變得狹窄,使得美國夢(或者中國夢)的實現機會渺茫。以中國為例,一個橫跨近二十年覆蓋九個省份的研究表明,中國有較高的收入不平等,父母的收入和工作類型能夠解釋子女收入不平等的2/3。另外,我國收入差距的增長也並不是因為努力程度不同而產生的。其結果是收入不平等的增長伴隨著機會不平等的增長。後者意味著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本因起到縮小社會差異的教育只能使少數人收益,從而制約整個國家的經濟潛力。

第二,當前的收入不平等是無效的( inefficient)或者說不健康的(unhealthy)。富裕國家收入不平等擴大的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支出和財政補貼更容易使富人收益。雖然全球化和技術進步是發達國家收入差距擴大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行業集中和對社會保護網的疏忽在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而這是可以避免的。在中國,是一些社會政策惡化了收入的不平等。金融業的存款利率管制有利於國有銀行,而隱形地傷害了廣大的儲戶。富人可以在房地產、股票等領域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在其他人的資產中,銀行儲蓄佔了絕大部分。戶籍制度和以此帶來的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也拉大了機會不平等,從長期看來,這會傷害整體的經濟表現。

另外補充一點:有觀點認為收入的不平等會造成宏觀經濟的不穩定。瑞詹(Raghuram Rajan)在其暢銷書《斷層線》(Fault Lines)中,認為不平等是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潛在原因。美國從八十年代以來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中產階級實際收入停滯,這刺激了政客鼓勵降低信貸門檻,以獲得政治資本。結果是發生了引起金融危機的次貸危機。

但後來的研究表明,金融危機和不平等的擴大並沒有系統性的關聯。

註:[1] 凱恩斯的原話是:「precisely the inequ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which made possible those vast accumulations of fixed wealth and of capital improvements which distinguished [the Gilded Age] from all others」.

[2] Abhijit Banerjee和Esther Duflo的論文:http://economics.mit.edu/files/753;可直接下載。

[3]關於中國收入不平等和機會不平等的研究論文: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nine Chinese provinces,
1989–2006


@Hulk Wu的高票答案提到了從消費與儲蓄、預期等角度。已經很完整。

我再補充一個從情緒與認知行為模式的分析。

關於非理性決策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於觀念與預期以及特定環境背景的影響,而對情緒的影響的直接研究較少。

從情緒與認知的研究來看,如果沒有合適的環境引導與自身的訓練,不良的生活環境,帶來更多的負性反饋,積累長期的負性情緒,負性反饋與負性情緒超過一定的程度就不能起到促進行為模式改變的作用,反而導致突觸可塑性的障礙,表現為行為模式的僵化,並進一步陷入負性反饋的循環。

如果把情緒的影響納入認知經濟學的研究中,那麼認知經濟學也會得出與計量經濟學對消費和儲蓄的研究得出的同樣的結論,一定程度的不良生活環境可能使貧窮者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但過度的貧窮與機會不平等,不僅從儲蓄的角度,而且直接從生理的認知功能的角度導致貧窮者在缺乏幫助的情況下完全喪失改變自己生活的能力,陷入惡性循環。

並且認知行為模式的刻板,也導致更多的暴力行為,以及經濟不良狀態下對於通過強權恢復秩序的非理性迷信。其進一步導致不平等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產生過度調整的影響。


會的,只有兼顧公平與效率經濟才會平衡發展


無關。

影響長期的因素是生產率和凈資產(比如勞動人口)。

不平等不等於窮人在變窮。 信貸周期會把超過生產率的增長拉回來,所以不平等會被自動修正。

參考:

how economic machine works, Ray dalio


當然會。不平等意味著對資源配置方式的扭曲。

假設X市與Y市每年都有1萬名高中生參加高考。

大學A每年從X市招收前6%的學生;從Y市招收前6%的學生;

大學B每年從X市招收前10%的學生;從Y市招收前2%的學生。

長期來看,大學B天然的因為自己的不平等政策影響了自己的招生質量。


可以看看今年諾獎經濟學得主安格斯迪頓的《逃離不平等》


不會。

發展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強行平等帶來的就是停滯或倒退。


經濟學在讀,本學期選修了發展經濟學,很大一部分都在講不平等。感覺不平等會從方方面面阻礙經濟發展,比如儲蓄率,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等。

正好期中作業一道題是關於不平等的,我節選粘貼在下:

(1)不平等如何影響資本市場的信貸約束條件

假設:企業起始成本I,僱傭m個工人,工資w,產出q,利率r;

如果不償還貸款,將失去貸款抵押W(1+r),懲罰F,利潤的λ部分

則當滿足以下條件,企業家將還貸款(銀行會發放貸款):

貸款數量leq  不償還貸款損失的財產

I(1+r)leq W(1+r)+F+lambda [q-mw(t)]

即:Wgeq I-frac{F+lambda [q-mw(t)]}{1+r}

所以,只有當個體的財產W大於一定值,該個體才能進入信貸市場、獲得貸款。初始財富分配的不平等阻礙了一部分人進入資本市場,而這其中一部人很可能會創造利潤,促進經濟發展。

(2)財富初始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如何影響勞動市場的工資水平

假定社會有三個部門:企業家,勞動力,謀生部門。如果人們的財富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就可以獲得信貸,成為企業家,成為勞動力的需求方;如果人們財富不足以獲得貸款,只好進入勞動力市場,成為勞動力供給方;還有一些人不進入勞動力市場,在謀生部門工作。

勞動力的供給:當工資低於z時,人們會進入謀生部門,而不進入勞動力市場;當工資達到z時,人們可以選擇進入勞力市場;當工資逐漸上升時,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成為企業家,只能進入勞動力市場;當工資高達w時,沒有人願意成為企業家,都會進入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的需求:當工資高達w時,因為沒有人願意成為企業家,沒有對勞動力的需求;當工資降到z下時,更多的人可以成為企業家,勞動力的需求會上升。

初始財富分配對工資的影響有三種情況:

一是財富分配非常不平等,或者經濟比較貧窮。這導致勞動力的供給非常多;而能成為企業家的人非常少,即使工資低,勞動力的需求也很少。這時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很低。

二是財富分配比較平等,或者經濟比較富裕。這導致能成為企業家的人很多,勞動力的需求很高;而只有在工資很高的情況下,才會進入勞動力市場,成為勞動力供給。這時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很高。

三是中間情況。一部分人成為企業家,另一部分人沒成為企業家。這時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在最低工資z和臨界工資w之間

(3)產生的經濟效應

① 不平等帶來效率缺乏。初始財富分配的不平等阻礙了一部分人進入資本市場,而這其中一部人很可能會創造利潤、推動更多的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實現帕累托改進。而不平等阻礙了這些人進入信用市場,就導致了經濟中效率的降低。

② 不平等導致不平等。當經濟不平等時(第一種情況),少數企業家獲得了巨大利潤,下一期的財富分配會重複本期的格局。這說明沒有內在的趨勢使經濟不平等在長期逐漸消失,除非政府採取相關的政策。


流動的錢圍觀下就是不平等的啊

所以不會


根據西方經濟學理論,長期經濟增長由生產技術和人均資本決定。所以從表面來看,(財富分配)不平等不會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從生產技術角度來說,如果每時每刻都要求平等,那麼沒有人會有動力去開發新技術,所以強行要求平等會阻礙長期經濟增長。

從人均資本角度來說,平等與否不會產生直接影響,因為產業工人生產用的資本可以來自資本家。但是如果強行要求平等,那麼每個人都會擁有等量的資本,所以也就不會出現僱傭關係,所以也就不會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所以必然會阻礙經濟增長。


會,看印度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體制這個詞。究竟是國外的議會民主好?還是天朝的DC人大好?


推薦閱讀:

經濟學有哪些由來已久但還有待挖掘的領域?
經濟學中,偏好與效用這兩個概念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廈大,南開和中山大學,志願應該怎麼選擇?
股票的價格是怎麼得出來的?
經濟論文中的數學推理都是有必要的嗎?

TAG:經濟 | 經濟學 | 分配 | 經濟發展 | 發展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