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學建築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本人大三,天大本科生,考慮留學德國,未來還是想回國內工作。

想知道德國建築文憑含金量如何,?

與留學北美或者英國等地相比有何優劣,?

在德讀研建築是否耗時長又難畢業呢?

與留學英國或者直接在國內工作相比,多付出的時間是否值得?

此外德福語言關難過,是否在準備作品集方面,學校的要求就會相對北美名校有所放鬆呢?

大三開始學習德語會不會已經太晚?

除此之外,不論是本科學習階段還是研究所階段的你們,在德學建築體驗如何?

感謝各位回答


德國建築曾因包豪斯的一度輝煌而改變了世界的天際線。在經歷了時代變遷之後, 今日的德國建築是否仍堅定地以自己的步伐行走於世界?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在歐洲最強勢的德國學建築是什麼體驗。

焦木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

Q1:簡單介紹下自己吧?

本科國內建築四校建築系,研究生德國Universit?t Stuttgart, Fakult?t Architektur und Stadtplanung (斯圖加特大學建築系)在讀。

Q2:為什麼選擇出國讀研呢?當時是怎麼考量的呢?

直接的原因應該是大三時機緣下學了德語和德國公立大學基本不收學費(窮)。

認真回答的話還是想在自己完全定型之前多看看不同的東西,然後再決定走什麼樣的路。等到工作後再出國旅遊應該和年輕時出國求學看到的東西不太一樣吧。所以在糾結很久之後給之前保研聯繫的導師說還是想出國試試,老師也支持這個決定。

Q3:德國研究生教育和國內教育環境有什麼不同?德國設計類院校總體是什麼感覺?

德國的建築院系基本上偏技術的,學校間還是有點區別。斯圖的建築學院比較大,有很多小的Institue可以選,比如建築理論,歷史,公建,住宅,藝術…四個學期內每學期可以任選一個Institut的設計課。所以第一學期開始之前最好多做了解,規劃一下兩年的學習方向。總體來說像是自主性更強的本科…感覺國內基本是跟著導師學習吧。

Q4:留學讀研究生最大的收穫是啥?

目前來說是發現自己知識儲備上漏洞太多,然後開始自覺找書填坑。畢竟自己語言不如別人,專業知識再缺斤少兩就真的跟不上了。上學期惡補了藝術史藝術理論的課之後,出來看展覽感覺理解的比以前多多了。反正以前一邊追劇一邊做方案的日子是一去不返了。

Q5:所在院校的特點和優勢?

斯圖的機器人建造很厲害,每年都要在校園裡建一個小展館,畢竟周邊有戴姆勒,保時捷,博世做技術支持。但是走這個方向的基本是本科就想好朝這邊發展的牛人。然後就是學生自由度很高,可以自己安排前進的路線,所以也要比較自覺才行

Q6:作品集、文書方面有哪些經驗?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嗎?

德國大學網站有對作品集的要求,規定頁數很少,沒記錯的話斯圖是5張A4(單頁),所以要求作品集簡單凝練,排版上最好乾凈有條理。我的作品集沒傳到網上,自己的東西過兩年再看隨便都能挑出錯,就不丟在網上貽笑大方了。

Q7:研究生期間有什麼有意思的經歷?

我剛讀完第一學期,還沒參加很多活動。但是上學期誤打誤撞選了藝術學院的課,讀了德語版弗洛伊德的論文,增加了對現代藝術理解,嘗試拍攝黑色電影,摸黑尋找城市中隱秘的角落…雖然當時很痛苦,現在回想起來還蠻有意思。

Q8:到了德國以後,設計上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

這是我上學期最後作業(空間裝置,短片,攝影集)中短片的一張截圖。畫面上是光的魚尾掠過床單折成的漩渦。也是這學期少數得到教授認可的作品 。課程的主題是「Unheimlich(詭異,不安)」。我用光的投影讓房間呈現出水底的景象,將對空間中壓抑的感受以溺水的形式來描繪。

Q9:推薦信方面有什麼經驗?

德國申請不需要推薦信的,所以我也沒什麼經驗。但是保險起見還是實習時問老闆要了一封。

Q10:選一個你最想跟後來申請的同學說的經驗,或者說如果再申請一次你覺得你會在哪方面去準備得更好?

學語言要趁早,尤其是德語這樣語法複雜的嚇人的語言。其他的話就是多看書多積累,畢竟修養是筆越來越厚重的財富。

ZZZ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

(RWTH Aachen)

Q1:簡單介紹下自己吧?

老四校本科,建築學專業。2014年本科畢業後開始在德國RWTH Aachen 就讀建築 Master。德語授課,標準學制兩年+30學分本科補課+半年實習。現在研究生部分以及本科補課部分已經修完,10月份開始在科隆一家90人規模的公司實習半年。明年4月回到學校開始畢設,一切正常將於明年8月份畢業。

Q2:為什麼選擇出國讀研呢?當時是怎麼考量的呢?

最開始當然是在出國大潮的推動下,然而默默查了一下主流英美留學的價位就被嚇尿了。後來偶然聽說德國竟然不收學費,果斷有些心動。大三時候開始學習德語。其實當時並沒有想明白,也沒有一個很堅定的信念或目標,心想著先學著德語,如果最後不能出國也沒什麼壞處。後來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漸明確了自己的想法。覺得在學校的時間越來越長,從學校里能學到的東西反而越來越少,迫切的想接觸一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體系。我個人本身也對德語區建築師那一套比較感冒吧。

大概大四前後目標越來越明確,瘋狂準備德語,度過了一段極其燃的備考時光。

大四下學期一次通過TestDaF德語考試,果斷放棄保研名額。現在回想自己在德國這兩年真是覺得當初做出了無比正確的選擇。

Q3:德國研究生教育和國內教育環境有什麼不同?德國設計類院校總體是什麼感覺?

德國研究生教學體系比較特殊。以前德語區是不分本科和碩士的,都通用5年的Diplom學制。近些年為了與國際接軌把5年的Diplom拆成了3年Bachelor和2年Master。所以Bachelor和Master在德國更像是一個整體吧。

教學方式上每學期以大設計(Projekt)為主,討論課(Seminar)和調研(Exkursion)為輔。學院下設不同的研究所(稱作Lehrstuhl,Institut或Lehrgebiet等)。每個研究所以一個或多個在某個方向上有突出成就的教授領銜,代領助教們(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進行教學和研究。每個學期每個研究所都會提供一個或多個不同主題的大設計(Projekt)和討論課(Seminar)以及調研(Exkursion)。學生不隸屬於任何研究所,可以不受研究所限制以自己的興趣隨意選課,只要最後學分符合畢業要求的規範就可以。

必修課很少,學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點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學習。不管你是對建構感興趣,還是建築理論,設計理論,亦或是城市設計,建築歷史,文物保護,參數化建造,這裡都能滿足你。設計風格上,每個學校和研究所的風格都不同,但德國整體主流上略偏向簡單、清晰、理性的設計。可以說Mies van der Rohe 那一套對德國影響非常深遠。

Q4:留學讀研究生最大的收穫是啥?

可以說在學術上和生活上都有了極其大的收穫。學術上接觸了太多新的知識,最大的收穫應該是終於瘋狂的補上了本科欠下的構造方面的知識。猛然發現本科不懂構造時做的設計有多幼稚。也終於體會到了控制好一個簡單清晰的設計有多難。現在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密斯那句話, Weniger ist mehr。生活上無非就是語言,生存能力,遊歷帶來的開闊的視野等等,足夠受用終生。

Q5:所在院校的特點和優勢?

RWTH Aachen建築系是一個非常多元自由的學院。下設22個研究所(Lehrstuhl),每學期提供非常豐富的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另外RWTH Aachen建築系的建築構造研究所(Lehrstuhl Baukonstruktion)在德國大學中實力強勁。領銜教授Prof.Hartwig Schneider是一個非常優秀有豐富經驗的建築師,同時也是一位非常負責任的老師。他在1989年就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至今仍舊活躍在實踐中。同時他從1999年開始在RWTH Aachen任教,一直親力親為,從本科的建築構造的基礎課到研究生設計課,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畢業設計都是他親自指導。

Q6:作品集、文書方面有哪些經驗?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嗎?

這個忽略吧,德國申請一直很奇葩,作品集文書都不是決定因素。好好學德語,本科成績盡量高,剩下的就是運氣了吧。

Q7:研究生期間有什麼有意思的經歷?

有意思的太多了,德國人都足球的瘋狂,德鐵荷鐵天天晚點,聖誕節的集市,以及旅行的趣事等等。

Q8:到了德國以後,設計上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

最滿意的設計是我在上面提到的建築構造研究所跟Prof. Hartwig Schneider做的一個一年的設計。主題是Modularit?t,模塊化建造。設計題目是在美國加州的一個高密度集合住宅。第一個學期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小設計為主,對模塊化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與嘗試,第二學期開始項目設計。要求在一個2萬平米的地塊上設計一個200戶的集合住宅,不能超過3層,且每一戶要有一個地面停車位。同時考慮模塊化建造。

簡單放幾張渲染圖吧。比較想強調的是現在終於不再像本科一樣在瞎畫效果圖了。在德國這邊渲染圖要盡量力求真實表達設計,尤其是細部和材質。例如圖中的木紋理,實際構造上露在外面的是Dreischichtplatte, 那麼在渲染貼圖上我就會去在材料供應商的網站上尋找這種材料真是的表面的紋理。渲染圖不僅要好看,正確和真實也是非常重要的。

Q9:推薦信方面有什麼經驗?

這個可以忽略,德國並不需要推薦信。

Q10:選一個你最想跟後來申請的同學說的經驗,或者說如果再申請一次你覺得你會在哪方面去準備得更好?

申請經驗就不談了,上面已經說過了德國申請比較奇葩,並且我一直認為不能通過申請論成敗,優秀的人到哪都是優秀的,水的人去了名校一樣水。所以大家只要努力在自己能掌控的東西上面做好就好了。

浩恆

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

Q1:簡單介紹下自己吧?

普通本科,建築相關專業本科畢業,在歐洲某非著名大學就讀建築學Master. 2016冬季-2017 夏季學期 Erasmus TUM 交換生。

Q2:為什麼選擇出國讀研呢?當時是怎麼考量的呢?

本科期間曾去台灣交換,不同的教育體制給了我很大的興趣。大四那年心儀的研究所停止一年招生,轉而準備出國。德國的高性價比和嚴謹吸引了我。開始接觸德語,計劃本科畢業學一年德語再申請德國研究生。 意料之外的是,畢業設計時被選派參與了一個全國的設計競賽,甚至莽撞,僥獲小獎,獲得了一個簡單而粗暴到歐洲修讀建築的機會。考量再三,便接受了機會。(若是直接申請德國,轉修建築的幾率很小,本科是建築的同學尚需補修,我本科專業的匹配度也是很難達標)

Q3:德國研究生教育和國內教育環境有什麼不同?德國設計類院校總體是什麼感覺?

我沒有在國內上過研究生,就知道的所言,大部分是導師制,有公選課,但重要的還是和導師做項目。而在TUM,建築的碩士生和高年級的本科生基本沒有區別,選修studio,一個學期跟一個教席做項目,有的區別可能就是本科生的任務量比研究生的少一些。個人覺得德國的教育還是本科很重要,TUM本科的學生 一般是四年,前兩年基礎教育,也是不可以選擇 studio的,必須按照學校既定的課錶行動。其中第三年是作為交換學期,要去到世界各地的大學了解不同的教育與文化。最後一年可以選擇studio,然後就是本科畢業設計。研究生大概一半是本校學生,一半是外來學生。有一些研究生的課程基於本科的基礎之上,會講的很快很淺,對於我建築基礎比較薄弱的人來說,負擔很重。TUM 的教席跨度很廣,從概念設計到強調結構與構造的設計,從住宅到工業改造,從參數化到機器人。但是不得不說,TUM最擅長的還是 基於結構,構造,材料 的設計與表達。這樣的教席教授很強大,助教也很多,課也很搶手,而像我朋友上學期選修的3D列印教席,總共才四個學生,不過他們看起來也研究了不少東西。項目還拿去到messestadt展會做全歐洲的報告。

Q4:留學讀研究生最大的收穫是啥?

要說到最大的收穫?現在還很難定義。 但就結束的這個學期而言,我們教授的方法論的確給了我很大的衝擊。雖然我不是很認可他的形式,但整套的邏輯讓我受益非淺。而他們擅長的建築語彙也讓我開過了視野。不像本科時候,教授們會鼓勵你各種各樣的想法。而我上個教席,教授有非常強烈的偏好。以至於每次報告助教都要拿著小本,記住教授的點,才好繼續給我們指導。另外模型能力的不足,結構與構造上的缺陷 都是在這一個學期顯著暴露的。國內強調的render,在上課學期完全是沒用上,教授重模型,也會有推崇的表現法,而不僅僅局限於render。

Q5:所在院校的特點和優勢?

就我看來,TUM綜合各個方面可以說是德國最好的建築院校,他們的關注點永遠只有ETH。但TUM的設計傾向也是很明顯的。一度讓我覺得非常的有局限性。

Q7:到了德國以後,設計上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

才做了一個項目,不是很滿意,但也有很多點覺得很有意思。上學期選擇了Studio Krucker Bates. 這是TUM非常著名的一個教席,兩位教授聯合教學,Prof.Stephen Bates 英國的紳士,來自皇家藝術學院,Prof.Bruno krucker 瑞士人,來自ETH。KbSb教席多年來專註於住宅設計,兩位教授也是歐洲住宅領域小有名氣,在TUM的Studio以高強度,高頻率,高要求,模型表達設計著稱。Studio人數冠全校之最,搶手程度也與來卒姆托Zumthor工作室的 Prof.Uta Graff,與世界木結構權威Prof.Hermann Kaufmann 旗鼓相當。

上次我們做歐洲南部一個國家的中高層住宅項目,希望我們能研究建築的微觀在地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平衡,並且關注高層公寓,家home的屬性。整個學期節奏非常清晰和緊湊,開題-referencemomentsite study- organization- plan- facade- project presentation. 開題演講後 給每組指定一個研究案例,要求畫出平立剖 並做一比一百模型 這就是案例研究。然後在慕尼黑找到一個住宅建築的公共入口,拍照 並按照照片製作1:10的moment模型,要求對模型拍出的照片和實際照片無誤。同時全體Studio同學一起去瑞士和項目城市調研了研究案例和基地,再完成對基地和建築體塊構想的報告。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後期工作的預熱,先做一做模型,畫一畫圖。

不過在調研里的確有很多令人感動的項目,外面看起來很是普通,內部的平面布局 和樓梯間設計 做得很漂亮。第二部分是組織,需要考慮不同功能在建築里的排布與流線的組織,這個時候考慮大多是豎向的,比如說我們的項目中有電影院 學生公寓 和普通住宅,教授不希望一層一層的壘上去,希望功能層上有所交叉。另外就是入戶的考慮,如何從外部進入建築,如何入戶,如何控制內外兩種流線。 第三部分是平面組織,這裡教授提到兩個概念,讓我覺得耳目一新,一個是distribution,一個是層級。Distribution,是一個共享的公共空間,通過這一個空間,聯繫著入口和所有其他的房間單元。

歐洲很多房間進深很深,採光不夠,於是索性就把暗區分割開來,形成一個distribution的房間,倒也是很有趣的事情。而層級也是通過Distribution 來實現的,例如我們的平面,電梯間樓梯間出來分四戶,左右各分兩戶,入戶先入門廳,門廳再入Distribution,D廳分各個房間,D廳以後可以進入卧室 (有的層級在這裡就結束了)有的卧室在分一間盥洗室。而D廳也可以進入起居室,起居室在進Logia,這樣我們的平面具有五個層級,並且在每一戶中用同樣的邏輯來表達,平面變得很有趣。

還有一個就是我從調研中發現的一個有趣的點, 一個是一戶人家的多種流線。這在歐洲還是蠻常見。到了facade這一步,首先是將平面的壘起來 按照基本開窗定位置,然後再根據城市視點的需要調整大小與形式。我們教授很傾向結構構件的裝飾性表達。例如樑柱的如牆體的材料區分,以及前後關係。另一個傾向就是室內功能的裡面表達,他們希望不同的功能空間有著不同的立面語言。例如我們的應對是起居室都開落地窗,卧室開大窗,那學生層的窗戶就相對小一些。在這個時候出了做一比一百的大模型表達裡面以外,還需要做1:10的底層節點表達材料,空間 與人的尺度關係。總的來說這個學期很累,每次報告都需要上交三到四個模型,基本上一周就要做一個。但的確也學到很多。

結語

首先,感謝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採訪的朋友們!!!這一期的德國的經驗談涉及了教學體質、課程模式、申請流程、經驗收穫,並分享了設計作品,相信對德國有興趣的小夥伴和方向不明確的朋友們都收穫滿滿!


德國學校一向是嚴進嚴出的。

當初和我一起入學的同學,上完一年級就換專業走掉了2個,上到二年級休學了2個,最後這兩個也轉了專業,有3個推遲畢業,有一個研究生開題報告沒通過延遲畢業。最後畢業答辯15個人有3個人重修。

有個不成文的傳統是,低年級的幫學長們做畢業設計(畫圖、做模型、布展),學些經驗,等你畢業的時候人際關係混得好的話,以前的學長們會回來幫你。記得要提前去預定,學弟學妹們作為優質助手在畢業季的時候是很暢銷的。

在德國學建築會做很多模型,每個設計都要做模型,至少我們學校是這樣的,連建築力學都要做模型。

學校會有和其他國家的交換學期,是出去長見識的好機會。

在德國學建築要具備以下技能:會平面繪圖軟體,會至少一個建模軟體,會渲染,會PS,會平面排版,會做模型(特別是木工),會做飯,善於交際和溝通。

德語大三開始不晚,關鍵是你花多少時間在上面。要知道,設計是要交流的,和教授、助教、同學、工房老師,甚至模型材料店的售貨員。你德語流利1分那你的收穫就多1分,所以加油吧!

想到什麼說什麼,比較散,看著玩吧~


長篇大論不說了

希望能幫到你在理性作出選擇的時候有一點額外的心理準備

我在德國上高中 有學姐一個去年上 TUM Architektur 她很強 熱愛藝術 曾經一起遐想過上了大學 優雅的叼著煙 然後畫著圖等等等等

然而現實是無比殘酷的 每天不失優雅的畫圖都是夢想 實際上是五大三粗的鋸木頭塵土飛揚的跑工地 然而這一切都阻擋不了她熱愛這行的心 吃得 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果你的目標是TUM 那麼設計和工程是要一起學的 因為TUM要求全能 學姐如是說

德語好不好學這個問題太難回答 我個人覺得想要好好學是絕對可以完成的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加油


建築生飄過

只想說德國建築的本科壓力很大 身邊有朋友讀到累病進醫院的 過去一年本人幾乎每夜兩點從學校回家 偶爾 十一點回家煮點意麵拌個豆瓣醬就是難得的做飯機會 吃完繼續畫圖紙到天亮 房間可以被圖紙淹沒 並且沒有時間收拾長期如此導致蟑螂暴增某日睡覺壓死蟑螂 每周教授給你整一次方案彙報足夠可以折磨死你 不要說另外加上語言 論文 你的生活等等不同事情 最後一年後把自己折磨成肝炎 然後果斷醒悟

德國的建築學習不是吹出來的 從結構到圖紙的表達一點都不含糊 含金量這種事情就看你自己了


針對樓上說被騙的言論,作為TUM的建築本科學屌只希望你去認真看一下CHE排名的具體統計方式,學生評價因素佔得比例非常大,那些容易混,分數好拿的課程自然評價高,所以排在前面的科特布斯、漢諾威等都和實際有的一定差距。像司徒慕尼黑這些綜合類大學,平時都是由助教輔導,教授很少接觸,學生評價不高不代表學校的專業評價低,個人觀點:本科學生還沒有達到天天由教授輔導的程度(雖然偶爾也需要教授的點撥,助教水平也是參差不齊)。TU9的教學資源相對平均,特別是建築設計這種主觀性比較大的專業,只能說是風格不同。

另外本科中中國人不多,你的學姐z可能就是我認識的那個,個人承受能力不同,我的感受雖沒有她那麼激烈但也不輕鬆。

如果還是以排名來分高低,只能說在德國是沒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北大建築系好嗎?
設計類專業筆記本(有建模渲圖需求)從t430s換到t450s意義大嗎?
建築面積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為什麼城市規劃要學建築設計?

TAG:德國 | 建築 | 留學 | 德國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