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毛子外,還有哪些國家的人可以被稱為戰鬥民族?


今天人們會將中國的北方鄰居俄羅斯居住的斯拉夫人稱作「戰鬥民族」,用這個略帶戲謔的稱呼來描述他們民族的狂野與剽悍。但正是這樣的「戰鬥民族」,清朝初年卻在中國的黑龍江流域折戟沉沙,使俄羅斯哥薩克探險隊擴張的腳步被居住在這裡的索倫人阻擋住。17世紀的俄國人輕而易舉的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卻始終無法徹底征服生活在黑龍江精奇里江流域的索倫人。

一、何為「索倫人」?

明末清初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索倫人,就是現在被當地人成為「三少民族」的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和達斡爾族。這三個部族在清代初期被滿洲人統稱為索倫人。直到清朝中後期,才將這三個習俗語言略有差異的部族分開稱呼,索倫成為了現在鄂溫克族的專稱。索倫一詞的意思,現在有著多種說法,認可度最高的說法是「頂樑柱」。而這個族稱也讓周邊的部落紛紛爭奪「冠名權」,因為這個族群本身就代表著剽悍勇武,騎射絕倫。於是當時的黑龍江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很多部族都願意別人稱呼自己為「索倫人」。

二、索倫人究竟有多能打仗?

索倫人的好勇善戰的威名,並非是其自身吹噓出來的,而是靠著高超的戰鬥能力和顯赫的戰功所獲得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索倫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影響。索倫人生於塞北極寒之地,為了捕獲獵物而年復一年的馳逐于山谷林間,捕貂獵獸。這種極為艱苦的環境培養了索倫人耐艱苦、耐飢餓、耐馳逐、耐戰鬥、耐風雪的民族素質,冬天的狂風逼迫他們把自己練得筋骨粗壯,力大無窮。哪怕是獨自在野外遇到大型猛獸,往往也會以命相搏。索倫人長期在馬背上放牧射獵,不僅騎術高超,而且箭法極准,矢無虛發。

如果說上文那些具有修飾性質的詞語沒有說服力的話,木蘭圍場的圍獵活動則是檢驗這種說法的最好校驗場。乾隆年間有一個名叫由屯的索倫人,他隨乾隆皇帝到木蘭圍場行獵,恰巧一隻老虎闖進圍中,由屯只射了一箭就把老虎射斃。乾隆拿起由屯的箭,讚歎道:「呂布善射,未必能爾」。而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索倫人海蘭察更是海內外聞名的神箭手。他少年時隨大軍征準噶爾,在追趕敵將巴雅爾時,放箭射中敵將手肘,敵將從馬上滾落下來,成了俘虜。乾隆四十六年,海蘭察隨皇駕奔赴木蘭圍場,歷史性的一幕再次上演,又有兩隻猛虎闖入圍中。海蘭察不負眾望,連射兩箭,將兩隻虎當即射死,一時間「眾詫為神勇」。而這種神準的箭術,幾乎是索倫人中每名丁壯必備的技能。在當時索倫人雖然人口很少,但由索倫人編成的軍隊在清朝的前期乃至中期都是一支令敵人無比膽寒的部隊。

三、索倫人究竟打了多少仗?

這個在有清一代總人口從未超過10萬人的族群,從康熙到光緒七朝近二百年的時間裡,被清朝從塞北之地徵調前往二十二省作戰,甚至還遠征過緬甸和廓爾喀(今尼泊爾),前後被清政府徵發了七十餘次。在清朝定鼎中原掌控全國之後,承平日久,滿洲八旗戰力下降,而早年效忠於清朝的索倫人便成為了清軍平定內亂,開疆拓土的重要先鋒部隊。這支部隊與蒙八旗,漢八旗相比,與滿人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因而更易被信任,同時由於這些人居於清朝的「龍興之地」,這些軍隊往往會被寄予很高的希望。

索倫人在被編入了八旗之後,經常被調撥兵力支援其他戰場。少則上百人,多則幾千人,應徵參與一些重大戰役。諸如平定西北準噶爾部、兵進雲南平定三藩之亂、擊敗阿睦爾撒納、攻打大小金川、平定大小和卓、平定張格爾叛亂等戰鬥。這些血戰中皆有索倫三部衝鋒陷陣,血灑疆場。

乾隆中期,一部分的索倫人,奉命披甲攜眷,遷徙伊犁,巡查邊界,駐防卡倫。形成了現在索倫人後代的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這三個東北世居民族在新疆的較多分布。乾隆皇帝評價索倫兵「實勝綠旗,攻打羅博瓦山,射死敵人尤多,可見滿洲索倫之得力」。清人昭鏈在《嘯亭雜錄》中也說「國家撻伐四夷,開闢新疆二萬餘里,南驅緬夷,西剪金川,惟賴索倫輕健之師,風庵電擊,耐苦習勞,難櫻其銳。」索倫部族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

清代官方檔案材料中所反映出來的戰果功勛,在整個清朝的功勞簿上,索倫人在少數民族中所佔的比例也是最多的。這對於一個世代居住在原始密林的半原始民族來說,其創立的功績是驚人的,在清統一全國,保衛邊疆卡倫的戰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於清代中期以後火槍的大量推廣,原有的索倫馬隊的戰鬥力有所削弱,但是這個部族依舊在清末乃至民國時期起著重要的作用。九一八事變後黑龍江省發起了舉世聞名的江橋抗戰,時任黑龍江省代主席的馬占山手下騎兵在嫩江平原上冒著炮火大破日軍高波騎兵隊,戰後馬占山總結,其馬隊手下有大量招募自本地的索倫和達呼爾人,這些人槍法精湛,馬術嫻熟,是為數不多的對日具有優勢的軍種。

縱觀近二百年的歷史,當年的剽悍的索倫民風早已融入到了東北地區的文化氛圍之中。在現當代城市化科技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三少民族」的民族文化特徵也在現代化的滾滾浪潮之中不斷改變,但是勇敢頑強的精神,還在他們的血液當中不斷流淌。不屈的精神,還會讓他們在面對外辱之時奮起為國而戰。

參考文獻:

1. 李治亭:《清初索倫人》,《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4期

2. 郭軍連:《清初招撫索倫人編入八旗考論》,《瀋陽故宮博物院院刊》,2013年

3. 王學勤:《布特哈八旗研究述略》,《滿族研究》,2012年第1期

4. 姜珊:《清代黑龍江八旗之達斡爾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5月


五大流氓再加上德日

這七個的藍星豪傑的地位不是給藍星伺服器充點話費送你個大禮包送的,都是從鐵與血的洗禮中衝殺出來成為藍星豪傑的

其實當今世界上還存在的民族,無論生存狀況如何,哪個不是打不死的小強?不能戰鬥的話早就灰飛煙滅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能生存到今天的,我認為都可以稱為戰鬥民族

ps:覺的咱中國人看起來慈眉善目淳樸善良熱愛和平的,不太像那種整天嗷嗷嗷的戰鬥民族樣,不過咱們的生存能力也不是蓋的。咱們的戰鬥精神就是只要有這條賤命在,野火燒不盡咱春風吹又生。打得過就打,打不過了咱還有同化大法+子宮大法。你們別笑,我這話是有名人跟我共鳴的,哈哈哈:

「儘管中國在過去飽受戰爭的摧殘,但中國人骨子裡都有著以和為貴的思想,中國依然有著變為世界強國的潛力,這是因為它擁有眾多的人口和廣闊的土地。只要能夠有效地發揮這些優勢,中國有朝一日就會成為世界的中流砥柱。雖然這個臃腫不堪的局面使得這種目標很難實現,但這種緩慢的演變對中國來說也是一種保護。雖然中國的領土一點點受到侵佔,但中國政府依然有能力確保自己的統治權威,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各種精心策劃的分裂活動都沒有實現。中國的種族具有統一性,雖然有著各種地域間的界限,可能互相聽不懂對方的方言——這是地域遼闊和交通不便導致的必然結果。了解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人身上有一種堅定不移的氣質,這種氣質能夠促使它實現霸業。

這種氣質在過去被我們看做呆板,具體表現為對自己國家的任何事物都最大限度的偏愛,這種偏愛造成了固步自封和夜郎自大。近年來,外部的亮光已經照進了中國大地,各種文化之間相比較的自我認識過程已經開花結果。與此相關,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是,中國人正在修築從北京往西北延伸至張家口的鐵路。120英里的鐵路,沒有一個工程師是外國人,領導者詹天佑畢業於耶魯大學。中國接下來打算在同樣不依賴外力的情況下建設一條150英里的鐵路。雖然拒絕外來的援助會延長工程時間,但這種種決心表明,中國正試圖從過去的自我欣賞中擺脫出來,著眼未來,逐步積累自身的實力,把所有的理想和願望轉化為現實。正是由於中國正處於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才能有效地推行門戶開放政策,不管它的構成如何不夠精細,值得肯定的是它在一步步煥發生機。國家意識的培養是實現國家團結最重要的一步,只要中國人能夠全民一心,就能在世界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擺脫長期以來束縛自己的枷鎖和防守型政策。」

——馬漢,海權論提出者


亞述

斯巴達

匈奴

韃靼

突厥

維京

總之都是這些打仗搶劫當飯吃當正當收入的民族

東斯拉夫人之所以被稱作戰鬥民族,也是瘸子裡面挑將軍,當年也是辛辛苦苦種糧食然後給韃靼人搶的綿羊民族。毛子數次成功狙擊橫掃歐洲的雄主,手持東正教或者馬教要跟整個西歐異端分庭抗禮,確實比西歐那幾個強。

不過牛逼的前提是你要會過日子,要能活下來,別跟前面那幾個墳頭土十好幾米深。

有那麼些不成熟的中二青年總覺得能打多光榮似的,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不好好過日子的貨,從人到國,有好下場的?

套用《兵臨城下》里一句話,驢能活9年狼只能活3年

財富和文明都是手筆犁創造來的,而且來的遠比搶的快。那些喜歡打能打的,旗子徽章上印著刀箭棍棒的,全都是墳頭草兩米高系列。

有些小學生說,現存大國沒有一個是不能打的,真是放血。現存大國唯一共性就是能生產創造財富有一技之長的。英格蘭被維京人搶,毛子被韃靼人搶,東羅馬被突厥人搶,西羅馬被法蘭克蠻子搶,沒見這些都多能打,但是偉大的文明從輝煌的建築和書籍被創造出來開始,就註定偉大,註定抹不掉。也許會有一兩個蠻子民族有運氣入主帝都,但是強盜終究是強盜,垃圾終究是垃圾,輝煌不了也長遠不了。生產型民族所經歷的低谷和內亂,這種民族也會經歷,而且是幾倍的頻率和烈度。一旦國運不濟,這些劣等民族就會捲鋪蓋滾回自己的旮旯,歷史的車輪甚至都不屑碾壓這些人,這些民族無一例外要丟棄自己的習俗觀念,甚至丟棄語言和沐猴而冠的文字。不僅會亡政權更會亡民族。(仔細一想,維京人倒是為數不多成功轉型的強盜民族,不過說北歐那一堆近代以來的雌性國家是戰鬥民族就搞笑了。如果有人強行在這個姿勢下說芬蘭是,對不起,那幾個國旗一個樣式的北歐國家,強行捧誰都行,但是不能捧冰島和芬蘭,這倆不是獨立民族)

能打的才死的快,這些打仗當飯吃的無不是囂張百八十年碰見低谷立馬銷聲匿跡亡國滅種。

就拿毛子身邊的那個韃靼政權來說,克里木汗國直到16世紀還攻破莫斯科,擄掠十幾萬人口到土耳其賣奴隸,對比東斯拉夫人,戰鬥屬性高一截吧。這幫屌人13世紀的弓箭一直用到18世紀,東斯拉夫人火槍加農炮了這幫人還是弓箭砍刀,生產力不見提高就算了人口都不見得長進,然後被滅國,更有20世紀斯大林強制遷移人口,一個民族連同國土被滅的渣都不剩。這就是你們嘴裡能打的喜歡打的,垃圾。你13世紀能湊四五萬人馬刀箭還行,尼瑪逼都17 18世紀了,別人安穩過日子生娃種地做生意,隨便動員下都是七八萬人槍了,你還是這幅德行,能戰鬥有個JB用。

中國不是什麼戰鬥民族,農耕立國,種糧吃飯,出征跟出殯一樣,「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小學生們來告訴我跟那麼一大票人人會殺人打得過別人搶了別人光榮的不得了胡虜比這個叫戰鬥民族?

中國人不用當什麼戰鬥民族,也幸虧不是什麼戰鬥民族。戰鬥類加點的都是煞筆,屎耗子而已。

有些小學生也該好好想想,是好好寫作業過日子呢,還是天天在網上BB這些有的沒的。

這麼喜歡打打殺殺,先找個裁紙刀對著自己皮劃拉兩下,看看自己的勁能劃拉多深,然後再想想自己的勁能不能砍傷捅傷別人。真當打打殺殺這口飯好吃?哪口飯都不好吃,就當鍵盤俠過嘴癮容易。

別逗了,你們這樣子,還是好好過正常日子吧,太平盛世,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往前走往上爬慢慢混,不會沉穩不會忍耐什麼事都成不了。

PS:民族是誰不好說,但是最強戰鬥國家妥妥帝國墳場阿富汗,雖然民族換了好幾茬,具體抗爭歷史也不好考證,但是這塊地,上到亞歷山大和孔雀,中到李唐和賽爾柱,晚到英蘇美,誰佔掉層皮都算輕的。


感覺這個話題就沒意義。

真正的戰爭,特別是近代以來的戰爭靠的是科技,包括後勤管理這類管理技術,而不是民族本身的身體素質、好戰程度。而且就戰爭來說,管理組織技術,比裝備科技更重要。原因是戰爭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就兩種,一種是實力壓榨級,一種是實力接近。壓榨級,實力強的一方肯定是管理水平也高。實力接近級,裝備的消耗以及戰爭過程中技術的進步,這些背後就特別考驗管理了。

所以戰鬥民族依據的是戰爭打仗多,且勝率高,那真正的戰鬥民族肯定是管理組織好的民族,而不是好鬥民族,所以首推肯定是英國。在如今的大國中,從歷史上看俄羅斯戰爭勝率也就是中游,或者偏上的水平吧,離英國差了太多了。如果俄羅斯算戰鬥民族,那英國不知道就是上帝了。。。

至於如果戰鬥民族指的是戰爭中軍隊的吃苦,個人感覺志願軍不比二戰中的蘇軍差吧。

如果戰鬥民族指的是身體素質,那黑叔叔肯定更厲害啊。在白人裡面,羅馬尼亞按人均奧運金牌,以及足球這類運動取得的成績,肯定是比俄羅斯牛的。

如果戰鬥民族指的是作死能力,感覺俄羅斯還是要差美國黑人半檔的。美國男性黑人的預期壽命應該58歲左右吧,和俄羅斯差不多,而後者預期壽命低的很重要原因是酗酒,黑人男性則很重要因素是犯罪。查查犯罪數據就知道,美國白人財產犯罪更高,而黑人暴力犯罪更高。也就是說,美國黑叔叔很多時候犯罪根本就不是為了錢,就是想犯罪。。。


帝俄自拿破崙戰爭結束後 所有列強級別外戰不僅被動參戰 而且全敗 烏里揚諾夫和維薩里奧諾維奇都有超刻薄的吐槽

然後你和我說戰鬥民族?娘炮還差不多

Вы шутите, да?

---------------------

提俄土的都是不審題, 還需多讀書(嘲笑臉)


不是戰鬥民族的,還有活人嘛?


芬蘭:在冬季戰爭中讓蘇聯吃苦頭的民族!

芬蘭名產:一邊彈琴一邊飆坦克!

自帶「吟遊詩人」buff!攻擊力、攻擊速度、移動速度大幅提升!

是的,履帶掉了也能跑!這就是神奇的克里斯蒂懸掛!

沒錯!只用一側負重輪也能跑!一輛BT-42幹掉三輛M-26「潘興」!

Just for fun:

  10℃

  西班牙人開始戴毛帽、皮革手套和穿起大衣。芬蘭人在作日光浴。

  5℃

  義大利人發現車開始發不動了。芬蘭人還開著頂上全掀開的敞篷車兜風。

  0℃

  蒸餾水開始結冰,芬蘭的河水稍微凝固。

  -5℃

  加州居民將要面臨凍死的危機。芬蘭人在後院里愜意地翻轉烤著夏季最後一次的香腸。

  -10℃

  英國人開起電暖氣。芬蘭人終於穿起長袖了。

  -20℃

  澳大利亞人開始爭相逃出馬洛卡島。芬蘭人舉辦最後的夏日祭典準備迎接秋天的到來。

  -30℃

  希臘開始有人凍死。芬蘭人漸漸地不再把衣服拿到屋外曬了。

  -40℃

  在巴黎到處都聽得到物體被冰凍得嘎吱作響。芬蘭人在遮陽/遮雨棚下人來人往地購物。

  -50℃

  北極熊開始冬眠。芬蘭軍隊開始冬季求生訓練。

  -60℃

  芬蘭的科爾瓦山(聖誕老人出沒處?)完全冰凍。芬蘭人開始不想出門。

  -183℃

  食物內的微生物死光。芬蘭的奶牛開始抱怨來擠奶的人手掌很冷。

  -273℃。絕對零度

  所有的原子停止運動。芬蘭人終於冷到發起牢騷:「還真的有點冷啊!」

  芬蘭的公司辦公場合通常會貼著公告「為維持大家的舒適環境,本空間空調恆溫為零下五度,請勿隨意調低,感謝合作」。

  芬蘭射擊場的手槍靶是其他國家的步槍靶。每個芬蘭高中畢業生必須能用BB槍擊中八百公尺外的移動目標,否則不發予畢業證書。

  芬蘭沒有銀行搶匪這個職業,因為隨便街角一個提著菜籃的老太太都可以飛出一台Nokia把你掃翻。

  芬蘭語中關於溫度的形容詞只有「好熱」、「暖」、「不太暖」。

  綜上所述,芬蘭人是歷經無數浩劫之後,大陸上碩果僅存的戰鬥種族,而Nokia則是戰鬥種族依靠其高等級科技而開發出的終極產品,現在,你們理解諾基亞為什麼這麼抗摔了嗎?


「戰鬥民族」首見於鳥叔(鳥山明大叔啦,非PSY)的著作《龍珠》里「撒亞人」。然後被廣大中國網友轉意成對俄羅斯人的調侃。

小人不才,以前只聽說過北亞戰鬥民族:

1、征服亞歐大陸,創造世界最大版圖帝國的蒙古民族(現在對俄羅斯的影響還是巨大的);

2、「上帝之鞭」阿提拉所屬的匈奴;

3、突厥、契丹等等。

現代的話,高加索地區的車臣民族也算吧。畢竟一個總人口剛過百萬的民族讓毛子折戟一次,重傷一次,外加無數的恐怖襲擊。這不是誰隨隨便便都能做到的…


中國主體民族漢族,日本大和民族,比什麼所謂的「戰鬥民族」彪悍到不知哪裡去了。

他俄羅斯配得上這個稱號?也真夠娛樂的。


我認為是打敗了百萬沙俄陸軍、全殲波羅的海艦隊、佔領俄國領土樺太的明治時代日本皇軍


北歐地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那群人,技術先進戰鬥力強。

北美洲那群人,技術先進戰鬥力地球過剩

亞洲日本人,技術先進戰鬥力強

中東猶太人,技術先進戰鬥力強


漢族


說俄國是戰鬥民族那是諷刺他們的你還當真了?

就近代來說:

克里米亞數萬俄軍主場作戰給6000英軍橫穿地中海打成狗;

日俄戰爭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雙雙覆滅幫日本人證明了黃種人不比白種人差;

一戰德國東線造塔防禦俄國一波波小狗往上送仗沒打完自己就不行了;

冬季戰爭開坦克去芬蘭家給民兵拿著莫洛托夫雞尾酒劃著雪打垮了;

巴巴羅薩戰死2000多萬人幾乎一代男丁給死絕,德國整個二戰總共才損失600萬;

戰鬥不是喝一斤伏特加發狠打架鬥毆那麼玩,講究嚴密的組織、精確的指揮,我個人眼中的戰鬥民族只有日耳曼。猶太民族近年是戰鬥民族,古代……大和民族外戰太少……漢族比較特殊,有的時候是不折不扣的戰鬥民族,有的時候就萎……


說毛子戰鬥民族是反諷調侃。。怎麼軍盲們都當真了。。


車臣人,天生愛自由,尚武,英勇,善戰,主張血親復仇有仇必報。

19世紀初,強大的沙俄進攻車臣,僅有20萬人口的車臣人奮起反抗,雙方血戰長達四十年。弱小的車臣人最終失敗,青壯年大多被殺,全國被沙俄吞併。

此後,車臣人的戰鬥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斯大林時期,車臣人暗自聯絡德國人,反抗蘇聯統治。為了徹底解決車臣人問題,斯大林在1943年把全部車臣人流放到中亞,四十六萬車臣人,路上就死了一萬四。

在異鄉,車臣人基本被當做罪犯對待。他們繼續為了生存資源同當地民族戰鬥。車臣人除了計程車司機,幾乎不願意從事其他行業,也不置產業。因為只有計程車司機符合車臣人自由不羈戰士形象。

蘇聯解體後,車臣人掀起獨立運動高潮。

94年,俄羅斯派出10萬軍隊,2000輛裝甲坦克,對付總人口40萬的車臣人。血戰一年半,俄羅斯扛不住了,簽下停火條約,撤出了車臣。

99年,再戰。俄羅斯再次付出極大損失後,終於攻佔車臣首府格羅茲尼。車臣人繼續戰鬥,打游擊,到2009年俄羅斯才宣布在車臣的軍事行動結束。車臣人血戰了十年。

前後兩次車臣戰爭,平民死亡約20萬,車臣的成年男子幾乎被殺光。

車臣人仍然不服。車臣的寡婦們,繼續戰鬥,製造各種恐怖襲擊,自殺爆炸。至今黑寡婦的名號,仍然是迴響在俄羅斯人頭頂的魔魘。

如果說,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那麼車臣人,這個人口不到俄羅斯人口0.5%的民族,絕對更是戰鬥民族。


個人見解:除了俄羅斯族外,應該還有幾個民族可以稱得上是戰鬥民族。

德意志民族:從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均遭遇失敗,然而都能迅速的利用幾十年的時間恢復過來,並且現在還是世界強國行列就可以證明。

猶太民族:能夠在和周圍十倍於自己人數、十倍於自己國土的阿拉伯人戰鬥幾十年並且一直處於優勢,並且自己的經濟、科技、軍事都很不錯。


戰鬥民族………在中國只要是欠發達地區,然後能操一口別人聽不懂的語言 ,很大機會都是戰鬥民族………


中國是戰爭民族,外仗打著打著,變成內戰了。


美國啊,真正的戰鬥民族。橫刀躍馬的西部文化,好戰的軍隊。

瑞典,所謂的中立是需要實力的。二戰德國繞路走,前期閃擊的如果是瑞典就踢到鐵板了。具體事例搜得到,就現在瑞典的軍工在歐洲都排前列。


我大漢族,四大文明古國,就中國延續下來了


推薦閱讀:

九年義務教育到底對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怎樣理解「歐洲是第三世界創造出來的」這種觀點?
為什麼客家話、粵語中的一些詞語發音和日語很像?
民國時期有什麼好文案?
為什麼娛樂圈吸毒的那麼多?

TAG:文化 | 民族 | 人種 | | 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