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在台灣時候短暫的在那裡呆了兩天,但回來之後唯獨對那裡念念不忘,覺得整個城市的氣質都好特別阿,好讓人喜歡,特別想像中的台灣那樣。

希望大家也來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台南。


在深夜的昏沉里看到這個題,整個人打了個激靈,然而,不勝困意( ̄o ̄) . z Z

今早起來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啦~(≧▽≦)/~

————————————————分割線——————————————————

2014/2/14-2014/6/30我的坐標為台南,一百多天,這座城市在我生命里刻下了無可磨滅的印跡。

(一) 「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我沒讀過葉石濤的書,這句話是在孔廟旁邊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門口看到的。

深以為然。

這是一個不會迷失自己的城市。

她有一種獨立於世的傲氣,在古早味的招牌里,在繁複的寺廟裡,在平常的巷陌人家裡。

時光悠揚,現世安穩。

這裡是府城,台灣歷史在這裡濃墨重彩。

400年的古牆,滄海桑田,海戰的回憶還留在你厚實的身軀里。

——安平古堡

歲月綿長,靜靜生長。時光老去,你的生命無人能擋。

——安平樹屋

荷蘭的普羅民遮城上,清朝的建築風格。歷史是這樣堆疊起來,交融生生不息。

——赤崁樓

飛揚的檐角帶著韌性的柔美。

——赤崁樓

在這裡看到白崇禧的題字很驚喜。戰將的內心,隔著幾百年滄桑,是否仍有一樣的搏動。

——延平郡王府

這靜默的建築,過去有怎樣的喧囂浮華。

——台南公會堂

在台南,對傳統文化似乎並不需要用到」堅守「這樣硬邦邦的充滿抗爭意識的詞。 潤物無聲,它在心裡自然生長,廟宇是寄託心意的場所。

似乎台灣的廟宇裝飾都十分繁複(只是個人感覺並無考據過),上照片感受一下。

去七股鹽山路過的寺廟。

裊裊青煙,平安順遂。

——天后宮(「一」字牌匾很獨特)

學甲慈濟宮。

回到大陸後在《妙手華章——潮汕建築與嵌瓷》這本書的132頁看到這樣一段話,說的是潮汕嵌瓷名家何翔雲名揚台灣的故事,裡面就說到了台南學甲慈濟宮。

我對這些廟宇的親切感,便是來源於它們與家鄉的相似吧。

心性浮躁的時候,去看看孔廟朱紅的外牆,聽老人們唱古老的曲調,似乎世界就這樣安靜下來了。

台南也是以吃聞名的城市。不過我並不算一個特別特別大的吃貨,談論食物的口味也不是我擅長的,何況對口味的感受不同地區不同個體差別實在太大,沒太大借鑒意義(不過還是要說一句,作為一個潮汕人我覺得台灣的很多東西都好好吃)。我更想說的是,對食物的追求(突然逼格高了一點點)。

在台南,可以為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清晨四點多開始排隊,可以為了一種傳統的味道穿行層層巷道,找尋里心意滿足。

懶散如我,從到台南的時候就下決心要半夜起來去排隊喝六千牛肉湯,結果四個多月都沒有做到orz……所以不能提供六千牛肉湯門口的排隊勝狀圖,但阿明豬心冬粉的還是可以讓大家看看。

您所看到的雙腳著地的人全都在排中間那家阿明豬心冬粉,兩邊的店家估計要煩死了。當時我騎著自行車在周圍晃蕩,第一次路過他們家,說是時間沒到還沒開,我就在周邊轉了一圈,也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這樣的場景就華麗麗地粗線了……

誒,既然都說到食物了,不上食物圖好像也是有點過意不去的樣子呢。

這就是阿明豬心冬粉。

肉圓。

傳說中的蚝仔煎。

阿松割包。

同記安平黑豆豆花。

度小月擔仔麵。

棺材板。

富盛號碗粿。

藝豐阿川冬瓜茶。

莉莉水果店的水果冰。

鹽水銀鋒冰果室的招牌紅豆月見冰,中間是生蛋黃哦~它還有一段故事呢。

雖然這故事跟我吃冰一點關係都沒有orz……

其實台南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像江水號、金得春卷,還有各夜市上各種好吃的。但我覺得最最難得的是,即便是百年老店,揚名台灣,價格依舊公道。覺得這座城市是沉靜的,踏踏實實,做吃的,做生意的,都那麼實在。

(二)「一個城市的遠見在於讓美好的事物持續發生的意志。」

第一次關注海安路,是因為被YouTube上面一個視頻《海安家+9 佈展隨行記錄》(鏈接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sO2W1vZzk,如果可以打開的話)感動得熱淚盈眶,後來又幸運地聽到海安路改造的主要負責人杜小姐的分享,給我很大震撼。

台南這座古城並不僅僅活在過去的光華里。

破敗街區的改造,台南走出了創意無限的道路。

這裡引用豆瓣上的一段介紹:

用藝術重生--台南海安路藝術街

簡單而言,通過與街區居民的協調,讓藝術家在破舊的房子上進行創作,而讓整個街區重煥生機。渴望展示自身的藝術家們傾盡全力不計報酬日夜趕工,街區居民主動配合,剝落的牆體上開出了新生。藝術作品壞了會有新的作品更替。由此營造的藝術氛圍也吸引了創意工作者、街頭藝人、歌手,原本死氣沉沉的街區活力四射。

我記得當時杜小姐說,他們通過很多次到街區里開說明會,耐心地解釋,幫居民分析利弊,才最終勸動大部分的居民參與改造。但是改造一開始,居民就看到了驚喜的改變,支持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不過,去年我剛到台南不久,就在網上看到海安路標誌性的藍晒圖被拆了,這個項目在去年我在台南的時間裡也是處於停滯狀態的,我不知道其中原因。但它迸發的能量讓人看到了舊街改造的可能方向。。

貼上幾張我在那邊拍的照片,攝於2014年4月25日。

在台灣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過,城市規劃師做不到,也不應該總是親力親為,規劃師的重要職責是搭建起一個協作的平台,讓各領域的專業人才都能發揮其最大的積極性去讓城市更美好。

杜小姐說這個街區改造的項目花費的資金並不多。很多藝術家沒有報酬,但他們追求的是展現自我的舞台;居民們原本的房屋老舊,很醜,但是經過藝術家的創造改變了形象,甚至出租都更搶手了,他們當然也樂意支持。這就是各方利益契合點的準確把握帶來的效益吧。

(三)如果你問我願不願意在這座城市定居……

假設行政邊界的問題不存在,我是否願意一直生活在台南呢?

不。

在台南最好的交通工具是機車,公車線路不多又難等。我騎個自行車到處轉,在夏天無比毒辣的太陽下簡直要曬脫水。

深夜騎車可以隨意穿過任何紅燈路口,甚至平時路上闖紅燈也是見怪不怪,本地人的在地親切感卻造成外地人眼中的混亂。

作為學生我會發現,大牛大神的講座好多都在台北,台北的大學多,圖書館資源利用起來也比南部更方便。誒演唱會也多在台北,高雄都不多,更別說台南。

雖然台北壓力大物價高,但資源多機會多,在發展的這個方面台南當然完全比不上。

這是俗套的「大城市小城市」論調啦,僅僅取決於個人選擇吧。

在台南的四個多月我過得特別滿足,因為,我終究以外人的眼光看著那片土地,所以對所有不完善都有極大的包容。我可以發現很多美麗動人的細節,可是對問題一笑而過,因為我終究不屬於那裡。

我也終於明白,故土是你會為它的不足而神傷,會試圖為她思考,試圖為她尋求出路的地方,儘管自己力量多微薄。

———————————————— 分割線——————————————————

用整個早上和中午的時間答完這道題,雖然後面有些跑偏……

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說的也只是我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已。

文中有些內容是從我在自己QQ空間寫的遊記裡面搬出來的。

表達不準確、不專業的地方還望指正。

照片原圖比較多,拍照技術也爛,望包涵。

其實我現在ddl纏身,只是內心傲嬌寫不下去作業。20多天後等我打敗了全部ddl,想起來還有補充的話再補充叭~


完美詮釋著一個詞:

古早味

再發號肉粽

全美戲院

用人話來說,就是「令人舒服的舊」,代表地點:台南!

林百貨樓頂日本神社的日落、夜晚在街燈映襯下的神農街、一定要配上肉燥飯才正宗的牛肉湯、厚重的賣相配酸甜口感的花枝羹、8點就賣完收攤的四神湯、貼滿手繪畫報只播下架片的全美戲院、街頭巷角的老鋪水果刨冰、只做手工製作的帆布店......


首先,我要引用一句話:

台南,一個適於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游轉檯南,滿街都是殖民時期的建築、據說有3000家之多的民宿、已經傳承三四代的小吃店、手工藝店、藥店甚至打鐵店也有好幾家。這種在其他地方都不再存在的經濟生態,還保留在這個城市中。我幾天淺薄的了解和體驗 ,要從小五的謝宅說起。

小五是一個建築師,大學的時候在國外學習建築,後來回到家鄉台南,發現家鄉的很多老樓都在拆除,政府想要做更賺錢的項目。大概出於對家鄉的感情和建築師的專業。小五開始設計改造自己的老房子,把它們改成民宿。後來因為民宿做的非常成功,甚至帶動了整個台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民宿也越來越多起來,並且以包容共生而不是競爭的模式生存。

「台灣的民宿之所以特別,正因主人懷抱夢想而行。有些主人實踐自然有機的生活、有些欲重返昔日老屋風華、有些主人把天馬行空的想像化作現實,有些,則與妳分享心中最理想的家。他們的夢想,是為了親愛的自己、親愛的另一半、親愛的下一代所構築。因為愛,所以夢想更美更動人。」

做夢,戀愛

這次托我的朋友李先生的福,住到了謝宅H,對我來說,台南是謝宅。謝宅是現實的另一個維度。

眾所周知,台南有很多廟宇,這個我沒有仔細遊覽,聽說每個街區都有自己的廟。而謝宅H彩色拼接大門的木頭,就是來自台南的老廟。

門口心型的鎖,像是它在等你走入它的心。

台南的老房子,都有儲水缸,而謝宅巧妙地把整個房子墊高,把儲水的部門藏入房子下面。包括院內的心型水池和整棟房子都是墊高的。所以也讓整個房子格外涼爽,進屋第一件事就是躺在一層日式的地板上,舒服極了。

院子池邊,設的喝茶處。清早起來喝茶、喂喂池中的魚龜,或,洗完澡披著浴巾曬太陽。謝宅的隱私做的極好,不穿衣服曬太陽更舒服,自由自然。

屋內榻榻米,隨坐隨躺隨睡著。

斑斑點點的光斑。光影,陽光是這裡最大的詩意。

浴室是低於客廳三階台階的一個樓層,浴缸旁邊開的窗與院子里的水池平齊,泡澡時喝著管家準備的冰涼楊桃汁,任何水流都會造成陽光流轉光影斑斕,再抱著愛的人,聽著CD里播放著的《悠長假期》鋼琴版歌曲。分明就是讓你做一個想流淚的美夢。至今回想,仍醒不來。

這是戴佩妮寫的留言,我也在留言簿里悄悄留給了朋友心意。

「從私人住宅變成一個老房子的象徵,謝宅代表了一個意念,而這個意念匯聚而來的那麼多的房客讓大家知道,它是受到重視的」

這只是謝宅H而已,台南的3000家民宿,你可以選擇你的那個謝宅去做夢,戀愛。除了謝宅,台南的老式荷蘭建築也深深地美到我。下圖很可能不是荷蘭式的,但有相似。

荷蘭式的長這樣,著名的教科書式建築改造項目,結構是細長條聯排形式。


碰巧台南也是我好喜歡的城市,又碰巧心情不是很好,答一答說不定能開心起來~

圖片拍得真壞,抱歉抱歉。

台南是個遍地都是寺廟的城市,有豐富的民間信仰。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

台南是個很有文化的地方。台灣的老師常講,台灣保留了較多的傳統文化,在台南我開始相信這一點。

台南有我最喜歡的台灣文學館~最初吸引我來台灣的就是文學。而且這個博物館布置地很用心。

街景呢,破破舊舊又很有味道。城市建設雖然不怎麼好,但是很真實。(一廂情願的真實)

小吃更不必說,南部的食物十分地道。

左上是擔仔麵。擔仔在閩南語中是挑扁擔的意思。蝦高湯、肉燥為主調味,面上擱一尾蝦。

右上是沏仔面。與擔仔麵相比,分量稍多,用骨湯做湯底。

右中是安平豆花。左下是棺材板。右下是莉莉水果店~

2013年1月1日於愛國婦人館~名勝古迹比如赤崁樓啊,安平古堡啊,不知道為什麼我沒有很喜歡,可能因為太low了吧。

一個地方有幾座風雨不倒的古迹,幾樣蠱惑人心的吃食,幾種季節里的花草,也就夠了。而台南擁有太多太多。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裡面女主人公這樣寫道:

「我已離開此地,雖說鳳凰是心愛的花,台南是熱愛的地,然而,住過也就好。

以後做夢會相見。」


前面已經有了很多人上了照片,就不上照片了。

台南,在那裡待了幾天,也是念念不忘。

最初只知道它以曾經的府城,文化中心作為宣傳。

其實,台灣真要說「文化底蘊」,大概也不過如此。但畢竟,台南的確有,文化底蘊,而不只是現代文創。

若是喜歡赤嵌樓和延平郡王祠,可以想像這裡落定著南明最後的歷史。火車站保留著民國風格,也有不少日據時期的遺迹,可以去了解一下。

這個地方,天很藍,雲很白,太陽很猛,吃貨很多。

結果,在台南,主要的事情好像變成了到處不停地吃吃喝喝。這方面網上攻略非常多,我不必多說。

曾遇見一位老先生斥責政客的思維還停留在舊的時代。

海邊停泊著不少軍艦。台軍主要的機場好像在台南,白天戰鬥機從城市上方超低空掠過。睡眼朦朧的時候,還在抱怨著誰這麼早就在外面飆機車,吵死了。

晚上,戰鬥機的燈光還是遠遠地在頭頂。大街上向一對情侶問路,他們看見沒有的士路過,直接掏出手機替你打電話。

悄悄推薦兩樣東西:台南明新的伴手禮,和一家民宿「府城旅行家」。

(默默匿名)

借用一下前述那位老先生的話:又遇見一個讚美台南的人了。


女朋友手機上有記錄,我手機上無法轉簡體字了。總之吃虱目魚要小心,我想學電影里熊貓阿寶吃東西,喝魚湯時把碗捧起來往嘴裡倒結果裝逼失敗喉嚨被刺卡了……

保哥黑輪

不老莊藥膳臭豆腐

古早味杏仁茶

大東夜市陳記麻辣鴨血

排骨酥

仙草奶凍(噁)

永泰興蜜餞

吳家蝦餅

義豐冬瓜茶

陳家蚵卷+虱目魚羹

吳家蝦餅

安平豆花

依雷特芒果乳酪

文章牛肉湯

章成麥芽餅

松大火鍋

布萊恩紅茶

蜷尾家冰淇淋

阿村牛肉湯

圓仔惠湯圓

莊子土豆仁湯

森茂碗粿四神湯

度小月

豐發黑輪


我是台南市出生長大的,家裡附近方圓3公里內很多的古老建築。孔廟,台灣文學館,林百貨,延平郡王祠等等。這就是台南市的特色,老建築多,廟多。另外呢,老店也多,在台南,一家沒開滿30年的店,都不好意思自稱老店了^_^

這個城市,發展慢,年輕人外流比較嚴重。本地人居多。我高中以前很少認知台灣有省籍問題,周圍的同學大都是本省人,還有些是旗山,美濃的客家人,外省人相對少一點。

台南的美食很多,而且很多是傳統的手藝,碗粿,虱目魚,鱔魚意麵,牛肉湯,米糕,福記肉圓,蝦仁羹,擔仔麵,蚵仔麵線等等。

說實話,這些從小吃到大的食物,以前都不覺得特別,等到離開台南,到外地上學和工作以後,才覺得懷念。

台南是個宜居的城市。房價不貴,市中心的房子,一平方米大約1萬-1.2萬Rmb,可能在大陸都算是小城市的房價了,但是房價高的城市,幸福感不一定高,房價低的城市,也不一定人的生活就苦。幸福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

台南的一個小咖啡店,一本誠品的書,一個美食,常常就能帶給我一下午愉悅的心情,這樣的台南,我就很滿足了。


台南,一座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老城,卻常常被中國內地旅客所遺忘。相比於中國內地旅客酷愛的台北、墾丁,台南多的不僅僅是一份清靜,還有一份「骨氣」!在台南待久了,也讓我重新找回了什麼是「過日子」的感覺。

你可知台南,吃東西從不「打卡」

伴隨著大眾點評、開飯啦等美食類APP的盛行,餐前到網上看評價,已成為大家很自然的習慣。但這一點,在台南絕對行不通。為何台南人吃東西從來不「打卡」,因為他們自私?那你就真的太不了解台南人的這份骨氣了

我特意跟幾位相熟的台南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每次問他們台南有什麼好吃的時候,他們都會拿起紙和筆一一列出來給我,並會耐心給你講解半天。當你很不理解地跟他們說把這些內容放在網路上就好啦,下次直接鏈接一甩就可以分享便給別人的時候,他們依然非常堅持。

台南人很會吃,也很在乎吃。所以,好吃的店鋪他們不希望轉眼就沒了。一旦把這些不錯的店鋪放到網上,媒體就會放大和炒作,那麼他們日後就要非常辛苦地排半天對才能吃得上。又或者是這家店很快就淪為連鎖,開得遍地都是。再想找回當年的味道,恐怕就非常困難了。

你可知台南,4點起床為了碗牛肉湯。

在台南眾多的美食中,要數NO.1的,那就非牛肉湯莫屬。牛嘛,世界到處都有,為何大家會為了一碗牛肉湯起早摸黑?為何世界各地的人會為了一碗牛肉湯莫名而來?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一個最佳答案,但我不得不為台南人的這份堅持骨氣點贊!

台南的牛肉,嚴格把握黃金六小時原理(這是從屠宰場到喝到這碗牛肉湯所用時間)。光是對食材如此尊重的這點,就已經足以讓我肅然起敬!還有那一大班天未亮就爬起來喝牛肉湯的客人,你會對這樣堅持的一座城市產生怎樣的聯想?

你可知台南,23點有腳步聲會報警。

不就發出點腳步聲嗎?這樣就要報警?是的,我一移居台南的香港朋友,在他剛去那邊生活的時候,就撞上了這樣的事情。都說台南是座適宜生活的慢城,所以在作息上,也有種「老年式」的生活方式

來到一座新城,就要慢慢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這座城市的骨氣,也是這座城市的遊戲規則。也正是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和我的朋友更加愛上這座傳統守舊的老城。

你可知台南,「不是很想做大陸人生意」

都說台灣南部是綠營的集中地,在台南,這股勢力會更加明顯。我在台南待了一段時間,每天漫無目的地走走逛逛,能碰到的內地旅客確實不多。相比之下,台灣本地以及香港的旅客,卻是隨處可見。

一句「不是很想做你們大陸人生意」的話,可能已經刺痛了不少看到這裡的讀者。但這種情況,在台南確實存在,我身邊也有2位朋友遇到過。但是,這只是個別情況,千萬別一下子就把台南人定義成這樣子,因為台南熱情好客的人真的超級多。

在台南,還有很多類似這樣驚人的習慣。但是,這種種「驚人」的習慣,難道不就是生活應有的原貌嗎?在這裡,能夠一出門就吃到各種好吃的東西,能夠每天起早嘗到最新鮮的「頭啖湯」,能夠每晚不用加班按時作息,能夠買日常用品不用跟遊客搶著排隊……

上面講得種種,應該香港、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原居民,會更加感同身受。為什麼這幾年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移居台南,我相信看到這裡的大家,應該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最後,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下我在台南隨拍的幾處非常觸動我的地方。希望大家有時間到台灣旅遊的時候,能夠好好花上起碼四五天時間,慢慢走街串巷,細細體會這座慢城的味道。

在香港人開的「十年食堂」,吃個午飯不小心跟老闆還有一位香港移民聊到了天黑。在台南,就是那樣的隨性。

漫步神農老街,這裡述說著阿公阿麻的那些往事。在台南,就是那樣的懷舊。

人潮洶湧的花園夜市,整整5分鐘我才走動了2步。在台南,就是那樣的熱鬧。

這很日本的林百貨,錯過你就走寶啦!在台南,就是那樣的舒適。

我愛了台南這座城。希望十年之後,你還是能夠保持這樣的原貌。我也希望,十年後的自己,還能找到這樣一個「過日子」的地方。你呢?

@廣玩港食 (samueltse66)是我的專欄。這不是只會講玩講吃,這是一個有深度和態度的頻道。以like a local的視角,向你講述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文創趣聞以及懷舊、成長故事!貌似小事千種,潛伏大城暗動。環看四周小衚衕,是窩心的觸碰。期待與你一同,分享更多港台深廣以及世界小故事!

關於台南更多的一切,歡迎評論區來聊。Mark字不易,喜歡的朋友請隨手來個讚唄!


離開台南快一年了,想他。

在台南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妙的三個月,在成大外第一家711遇見了現在的男友。台南是個非常非常可愛的地方。

這段日記是在去年九月時候寫的。

到台南快一個月啦。當交換學生。貼一篇餓得快要昏古七的時候在圖書館寫的日記。手殘。沒邏輯。你們不要提到台南只想到登革熱啊。第一張圖片是成大光復校區小東門。

2015年10月2日,在台南的第21天。

我坐在昏暗濕熱的中文系館的教室里,想寫半個月的台南。好吃、虔誠、緩慢、井然,熱騰騰地冒著古早味蒸氣和虱目魚粥的溫度,窗外是一堵殘斷的、斑駁的、蒼老的城牆,立在無雨的城市中天空里的鳳凰花樹下。光復校區中央一棵大榕樹,遮天蔽日的繁葉和垂枝。一座沒有冬天的城市。

成大有三個復旦本部那麼大。初到時每天都在迷路(別提了我剛到復旦迷路了一個月),遍地都是關東煮10元的7-11,古早味的五十年代的小吃招牌,枝葉繁茂地接待過颱風的熱帶樹木,好幾個校區都有體育場,長得又好像都一樣。向路過的教授問路,他說我的車就在邊上呀我開車帶你過去吧你是哪裡來的呀上海呀誒上海現在很發達的呢。

到台灣的第一天,搭著陌生人的便車穿過的校園。

南部很少有雨,拉開窗帘都是晴天,颱風過後的榕園裡折斷了一棵大樹。

台南好像是很老很老了。年輕的島嶼把許多不願意向北帶走的古舊沉澱在這裡。古迹卻是乏善可陳的,騎單車往安平去,一路的古堡樹屋赤坎樓走馬觀花,記不得什麼有趣的。

府城的年輪與景點無關的,在盤根錯節攀爬著古屋上的榕樹里,香火裊裊的閩南語的低吟淺唱的寺廟裡,滿滿一大碗的水果堆得冒尖兒化著甜得膩味的芒果冰里,遊人稀少的中秋圓月下的海堤邊樹梢上的煙花里。

孔廟邊上的葉石濤紀念館前,刻著府城作家書寫台南的一段文字——

「這裡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我是上海來的呀,紮根在我的遠處的那座城市的喧囂里,在一切擁擠的積極的爭先恐後的人潮和高速運轉的城市內殼里啊,突然被遠遠地流放在了這座小城的生活氣息里,時間是滯流的,午後的陽光投射下的空氣里的懶洋洋的樹蔭,十塊錢三杯的鮮榨果汁和永遠吃不完的雞排飯。

廟宇很多、信仰繁雜。學校周邊的基督教會大叔熱心地提供床墊被單生活用品甚至腳踏車,組織迎新晚會中秋烤肉阿里山包車屏東跳傘,中西區的觀音廟月老廟香火甚旺據說很靈(233333)。

在一本《台南文獻》期刊上讀到兩篇關於南鯤鯓代天府萬善堂的考據,主祀的萬善爺囡仔公,身份有水流童屍和暴斃牧童兩種說法,活穴地埋成神,同時具有正神與厲鬼的特質。有一些冷僻的民間信仰,像古舊的志怪筆記,靈異與鬼魂的傳聞讀來獵奇,卻真真切切生長蔓延在古城的生活血液里。

9.28,孔子誕辰。前一天是中秋,騎車到海邊看月亮煙花和家裡視頻,後一天颱風就來了,雲層堆疊見不到的落日,晚霞中的海水是紫紅色的。

風浪很大,走在堤岸上被吹了滿臉的沙。不過還是看見了月亮。一個銀白色的正圓的柔光。

回到宿舍已經入夜了,睡三個小時,三點半起床往孔廟走。台南的凌晨是很安靜的,公路上少了機車的聲音,有遠處趕過來的颱風的先遣的幾處大風聲。四點的孔廟人聲鼎沸了,擠上觀禮台的一個高處,踮著腳看對面飛檐上的黎明的天空在主祭的調性神秘的吟唱里一點一點亮起來。

宰予晝寢,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回去的路上颱風來了,看完孔廟祭典之後在宿舍整整睡了兩天,覺得自己真是一根朽木啊。

上海已經入秋了呀。在圖書館讀到林語堂寫「暄氣正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的氣態」,突然有一點想念秋天了,遠方有一個牽手擁抱都不會有汗膩味兒的季節,望道路上鋪滿的梧桐葉,晚風是花露水味兒的,穿什麼都是正好的,天上也是乾乾淨淨的,洗完澡濕著頭髮路過光草上笑鬧的彈吉他的談戀愛的少年,想念復旦了呀。這裡還是有點太熱的。

其實還想再寫多一點,寫台南的虱目魚粥劉家肉粽度小月鳳梨茶壽司米糕棺材板冰激凌花園夜市,台南是吃不完的呀,可是現在餓得胃疼,覺得寫完可能就昏古七了,那就先留著吧留著吧,留到不餓的時候再寫,留到這座城市短暫的秋天裡去。

【更新加了幾張圖。半個月前寫的呀,現在又會有些不一樣的感受呢。還想放自拍啊(不。)台南是一個特別特別適合談戀愛寫文章的地方。草莓味的三個月啊小城晚安呀。


台南就是可以準確定義舊日情懷的城市,然後你可以在感概和回憶中穿堂過巷吃吃吃: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03439/answer/31413612


從上海千里迢迢落地台南第一眼的印象是 啊簡直是一個城鄉結合部.....

但是這座城市確實呆的越久越喜歡。比起

我不喜歡用美食之都或者綠營這些太片面的詞語來定義它,我更願意把它形容成一個溫和寬厚有故事的長者。

台南的特色跟他的歷史息息相關

台南的街道長得有點特別,有好多個放射形狀圓環(我這種路痴一開始是崩潰的),後來聽學藝術的同學說,是因為台南被荷蘭殖民過,這种放射形的布局就是當初盛行歐洲的巴洛克風格的典型標誌。恍然大悟。

其實在這裡還是能找到很多殖民的痕迹,這個古都經歷了原住民,荷蘭人,漢人以及日本統治,留下來很多歷史的印記,而且值得稱道的是,台南的歷史保護非常的到位,這些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東西,比如安平古堡(荷蘭),比如赤崁樓和延平郡王祠(漢人),比如林百貨(日本)。

關於台南和日本的淵源

日本和台灣往來非常得密切,台灣出國去日本的次數最多,在台灣也能常常看得到日本人的身影。而且可以說,台南人對日本的情愫,比對大陸多得多。

這裡有很多很多新鮮又地道的日料,壽喜鍋還有定食,台灣小孩常常選擇學日語當作二外或者三外,店裡的菜單、旅遊的介紹除了繁體中文一般就是日文...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我有時候坐在7-11里看外面的街道,會恍惚間覺得,這真像日本啊。

—————此處是歷史的分界線————

下面我就要描述重頭戲—吃吃吃了!

重頭戲吃吃吃改天讓我整理一下來po圖

—————此處是吃吃吃的分界線————

關於綠營

在台南中西區生活了好幾個月 碰到形形色色的人,確實有感到敵意的時候,但是更多的,是很好很好的人們,老師、同學、甚至陌生人。

其實在灣灣普遍會叫大陸叫中國 中國和大陸的叫法大概會佔2比1(?) 剛開始聽著很不舒服 但是後來發現這其實也只是一種稱呼叫法 並沒有什麼惡意。

在生活中台南人的熱情和質樸一點都不會因為你是大陸人或者他的政治立場是台獨就怠慢你,很多會很好奇地跟你聊上幾句,無論是taxi的司機,做早餐的阿姨,屈臣氏的導購都會跟你聊上幾句,給你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祝你在台灣玩的開心之類的 服務態度甩大陸的導購櫃姐們幾百條街。

對大陸的惡意我覺得絕對少不了灣灣的媒體,蘋果日報絕對的台獨黨,從來只見它報道大陸的負面消息我也是呵呵了。

年輕人受媒體的影響也會產生偏頗的刻板印象啊 不過他們其實對政治沒那麼在意 如果一不小心說了什麼你覺得被冒犯的話一般都不是因為敵意而是不了解。那既然我們去了不就是一個讓他們了解大陸的機會嘛。

當然我覺得你既然帶著大陸的身份去旅遊去學習 請保持著禮貌文明的好習慣 不要因為你一個人讓他們覺得 大陸人果然沒素質。


我是台南人,和大家分享一篇台南作家葉怡蘭的文章《自成一格的台南人》:

說來有趣,身為台南生台南長、此刻暫居台北的府城囝仔,近幾年,似乎有越來越多台北朋友跟我說,台南人的多麼獨特。

說我們台南人的固執和挑剔:平時看著溫文安靜,然一旦熟識便知,果然從食物到器物到房子到生活方式到美感到文化到思想......,都有自己的定見和看法。

說我們台南人對故鄉簡直不可一世的引以為豪: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什麼都是咱台南最好,且同樣容不得一點挑戰 -- 同樣是平時看著溫文安靜,然只要一有人對台南有任何不同意見,便瞬間全副武裝大聲辯護……

是的,就連我自己,也確實發現,散落在台灣各處的台南鄉親,比起其他來自各城市的朋友,總是特別容易辨認。

即使分佈在各行各業,然只要確確實實從小自台南城市裡一路成長、求學、生活到大,展現在個性、工作或作品表現與生活態度上,往往自成一格。

當然最是旗幟鮮明處,還是老愛提家鄉事家鄉味台南人呢,就算只是乍相見初相識,總是沒兩三下便相互認起親來;然後,立即站上同一陣線同仇敵愾,從食物到天氣到城市樣貌城市個性城市氣質到生活節奏生活方式到人情味,一路嘆氣抱怨不勝感慨……

-- 沒錯!走遍天涯海角,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好得過咱們故鄉台南!

雖然也知道這樣矜持過頭的口吻行徑,看在其他人眼裡,難免意外詫異不能理解,卻仍然還是無法抑遏忍耐。

但同時間,我也每每好奇著,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就了台南人如此近乎執拗的愛鄉懷鄉之情。

我想,追根究底,還是肇因於這城市所擁有的、獨樹一幟的內涵背景與氛圍:

古都府城,全台灣最早發展、也是最早富庶之地,悠長悠久、人文薈萃的歷史,使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與餘裕,緩緩淬鍊出,屬於這城市的生活厚度與文化深度。

然後,也許,從現在角度看算幸運吧!數十年來,台島經濟的起飛與其他環境社會因素的衝擊,致使台灣大多數城市,在全面現代化都市化商業化全球化的洪流下,傳統飲食與生活方式逐漸變調、流失或凋零……

但台南,卻因著早年政治中心的北移,加之安平港淤積後、經濟也隨之停滯,竟能整個自外於這全島起飛之勢;前進腳步的緩慢,加之本有的地域性格和堅持,遂能垂首沉潛、持守保留下,自古早年代一路傳承至今的,本來性情本來步調。

真的,還是直到離了故地去了他鄉,甚至因工作關係迢迢旅行了許多不同國度不同地方,我才深深領會到,台南的確不同。

此城,特別有著一種,安步當車的自在徐緩、以及自信不拘泥的率意與隨性。然在這率性自在之下,卻又對周遭環境事物之內裡本質與細節的是否夠扎實夠勇壯夠專注夠精細,特別來得執著。

所以,上餐廳,哪管你裝潢華麗食器矜貴盤飾奇巧排場氣派牌子大(不過,我們倒是比誰都尊敬「牌子老」),材料和手藝如果不到位還敢賣貴,絕對入不了我們的眼。

穿衣服,不尚錦衣華服名牌精品時髦流行,重要的是這衣服底下的人,是否勤懇踏實待人以誠值得相交。相反地,越是好人家,長輩越是教你要懂得低調懂得收斂,太光鮮太亮麗太突出只顯得你輕浮俗氣內涵不夠不值得信靠……

蓋房子,第一在意的不是外觀上的雕樑畫棟嵌金鑲銀好跟人洋洋誇耀我夠富,而是地基要打得夠深、牆壁要砌得夠厚、傢具器物要好用耐用,好能強固厚實百年不壞,容得我整家族子子孫孫穩穩健健在此安家立業。

-- 我想,也許就是因著這種種,使得我們台南人,一旦遷居異地,難免一時半刻無法輕易融入,畢竟從小耳濡目染過來,對一切生活大節小節,都早有了自己的見地與主張:

食物就該這麼那麼吃才是美味,茶該這麼那麼喝才喝得出回甘餘韻,東西不是新或貴就美就好,有時含蓄內斂樸實深厚才是有味道;同樣,待人處事看世看物,往深裡想往內裡看往慢裡走、時時留他空間留他餘地,往往更別見另番不同天地風景……

而我,身為在這地方長大起來的府城孩兒,也始終深深感謝,台南這城市,所曾經涵泳我教給我的一切。

到現在,從事飲食與旅行與生活寫作,工作內容與美與品味繁密相關,我總認為,我於許多領域的觀看角度與思考與信仰,就是在台南,點滴養成的:

相信簡約、相信自然、相信內斂謙遜無華是為美的最高標的。

相信歲月與時間積累方能醞釀出悠遠綿長的情味。

相信「風格」此事是由內而外的散發,而非外來的浮面的裝飾性的加強。

相信只有專注於本質與內在,同時擁有超越、掙脫外在表象虛華形式束縛的能力,才能真正貼近,事物的真貌真義與美麗。

相信只有自信自在做自己信自己、珍視我們本有的固有的,才是真正發光發熱之道。

特別在飲食上。我總愛說,雖非出身富三代方能懂吃的貴族世家,不曾承繼什麼家族淵源、家傳食方,卻終究還能以飲食寫作為業,追究起來,自當歸因於從小餵養我長大的台南小吃的教導與啟發。我始終認為,到現在,台南小吃是反映並保留了台灣特有的庶民飲食文化裡最傳統與最精緻面向的珍貴遺產。

特有的城市性格、加上數百年的重重醞釀積累,使之在簡樸簡約單純的面貌下,卻有著多元多樣的丰姿,與極其細膩的講究。

有這樣的立足根基與陶養,使我在飲食研究之路的觀照與審美眼界上,著實獲益良多:

比方,台南小吃以新鮮、當令、現取食材為本,畫龍點睛點到為止的的烹調為輔的特質,令我後來對於諸多法國料理大師們所堂堂高舉的「食材至上」理論、日本料理精神所強調的極簡意境,立即便能心領神會、多所共鳴。

比方,台南小吃於起源與血緣上的各方各地無所不容無所不包,令我乍見二十一世紀餐飲此刻正發生的全球性混血混雜現象,對其中因緣來由演化軌跡種種,很快便能融貫理解、觸累旁通。

比方,台南小吃於整體製作概念與享用形式上的自由寫意不拘泥,令我於美食的品評與判準上,於是格外期望能夠層層跳脫外在的表象儀節形制,直見飲裡食裡菜色裡廚藝作品裡的內在質地與韻致……。

回過頭,再來談談,我們台南人無比強悍熱烈、不可搖撼的愛鄉懷鄉之情吧!

說真的,走過越多國家,越是發現,在這上頭,我們台南人根本一點也不算特立獨行。

我在法國、在義大利、在西班牙、在日本、在蘇格蘭……,在越是擁有悠久歷史與生活厚度的敵方,就越是能夠遇到,說起家鄉便不可一世自豪非凡、全世界哪裡都沒這兒好的同伴。

然同時間,我們也在這等量齊觀的無比自豪裡,遂分外對彼此另眼看待、相互欣賞,很快便能交上朋友、熱絡投契起來,甚至開始約定,哪天一定要來咱台灣和台南看看。

所以,我多麼希望,全台灣每一城市每一鄉村小鎮,每個人,都能如我們台南人一樣,對於自己所生所長所居之地,包含台灣本身,懷抱著一樣強烈的情感與驕傲。

因為,有了這樣的情感與驕傲,才能真正看到、真正懂得家鄉的哪裡好哪裡美,哪裡是真正珍貴獨特別的地方找不到;也才能真正懂得愛、懂得珍惜,屬於我們台灣每一城每一鄉每一鎮每一村,自有的固有的、應該捧在手掌心上珍重守護呵護處。

而非不斷困惑著、自貶著、妄自菲薄著,只有一昧抹去、毀棄本有的既有的,再拿因不信自己遂而空虛枉羨的、外來的新異的來掩蓋、取代、改造……;到頭來,只是一再的錯過、流失、迷途、遺忘,像不了別人,也做不成自己。

懂自己、愛自己,才有能力朝屬於自己的、對的方向追求更好,然後自豪。

這是一種,踏實篤定,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該往哪個地方走,該怎麽發聲怎麼努力怎麼活著的,有安頓有歸屬的幸福。

也是,我的台南家鄉一直以來,不停教給我的。

當然,近兩年來,我也越來越感受到,因著這樣的獨特,台南這城市,竟開始一年年全台紅火了起來。

原本寧靜的城市漸漸變得熱鬧,也因而加快了往前走的腳步。

只是,由衷期待的是,前進的同時,我們台南人可也要一起加油一起小心,萬萬千千,要能不離本我、不忘初衷,好好守住這許多我們原有的,我們從來如此堅定驕傲著的,一點不失去。

-----------------------------------------------

我讀後非常感動,身為台南人,事情也確實如此,作家的字句都深入我心,台灣各地人或許在嘲諷台灣時,萬萬沒想到台南人的存在,我們對台灣和台南的愛是非常濃烈如火的。

還記得之前遇到一位台北某高中的校長,交流了一下,才發現她的妻子畢業於台南女中,也是台南人,他下意識的說了認為台南女中校友都非常有氣質,我也這麼想,因為這不只是學校,而是台南府城給與我們的教養氣質。


身為一個在台南交換了半年的人來說,台南是一個適合「擇一城終老」之地。雖然有些破落,但安靜質樸,悠久的文化底蘊更是賦予其獨特的歷史氣息,綿延悠長,時間似乎都可以在這裡停止。。。

作為台灣歷史的發源地,台南真的是一個溫和樸實的地方。在這裡,沒有大都市的紛紛擾擾、喧鬧繁華,它如水般,安靜不爭,默然不語。

台南其實類似於大陸的南京,荷蘭人一開始就是在台南建立了統治,因而在這裡留下了大的歷史遺迹,文化底蘊深厚。但隨著北部的開發,政治經濟中心北移,台南也就失去了當年的輝煌。台南市區很小,且有些破舊,我時常騎著我那輛從回收站「撿」回來的破自行車「吱呀吱呀」地和小夥伴到處尋找藏在不經意處的美景與美食。

上兩張圖片都來自台南最出名的歷史遺迹——赤嵌樓,它原為荷蘭人建立的「普羅民遮城」,與安平的「熱蘭遮城」隔江相望,為荷蘭人的侵略據點之一。後鄭成功收復台灣時,以此樓為指揮處,由此成為了極具歷史價值的名勝古迹。但咸豐年間毀於地震,重建後樓閣變成了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樓下的九隻「大烏龜」依次排開蔚為壯觀,實則為乾隆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亂的御碑。現也成為了台灣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之一。記得上台灣史的課時,老師還帶我們來這裡參觀,課本的知識瞬間就可以跟現實融合,真的非常奇妙~

在台灣非常崇尚孔孟之道,儒學至今仍對他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就遇到過很多台灣同學名字裡帶有「儒」字,而且台灣男生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儒雅」。作為台灣的發源地,台南更是有「全台首學」之稱的孔廟,它曾為清代時期的台灣府學之地,為台灣的發展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現在就是一個景點啦,我隨便散散步就可以走到了,話說旁邊還有一個類似美食街的地方,真是歲月靜好的模樣啊~

台南整體真的挺舊的,沒有鱗次櫛比的大樓,也沒有太多現代化的建築。街面上與大陸最大的不同就是豎立的招牌和滿眼的繁體字,一不小心會以為自己掉進入了九十年代的老片中。

既然是交換,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交換的大學——成功大學。「北台大南成大」,在台灣成大是僅次於台灣大學的綜合性大學,前身為日據時期所建立的台南高等工業大學。而上面這棵大榕樹就是成大的代表性標識,為當年日本裕仁皇太子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每年成大的畢業生都會在大榕樹下拍畢業照,紀念他們美好的青蔥年華。

成大真的非常大,由八大校區組成。而光復校區的建築多保留了當年日據時期的模樣,很有年代感,在這裡上課時感覺就像在民國電視劇里一樣。

作為一所名校,成大時常會有一些名人來做講座。我有幸還聽到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講座,演講的內容早已記不清,但老人的《鄉愁》卻在那一刻化為最為真切的感受。

還看到了現已成為台灣」總統「的蔡英文。時間就是這樣,誰也不知道你現在遇見的,在將來會變成怎樣。作為在台灣交換的大陸生,政治是諱莫如深的。台南作為綠營的大本營,雖然並沒有非常明顯的過激行為,但也看到了很多在大陸一直不知道的事情。但政治其實與人民無關,與台灣小夥伴的相處還是非常愉快。

台南作為美食之鄉,一定要介紹下滿大街的美味,:棺材板、刈包、碗粿、鱔魚意麵、羊肉爐……

台南的夜市也相當熱鬧,大東夜市、花園夜市等一入夜就人聲鼎沸,蛤仔煎、絲襪奶茶、大轟炸魷魚、印度飛餅等美食一次性滿足你的所有慾望。

但在台灣很少有大陸那樣一道一道的炒菜,在平時我吃的最多的就是各種炒飯炒麵便當。台灣人還比較熱衷吃素食,曾經去了一家素食館,菜做的比肉還好吃~

有空也可以去周邊,比如安平逛逛。鄭成功的王宮就在安平,就是現在的安平古堡,還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當然還有好多值得去的地方,就需要慢慢用心去體會啦~


到底幾百年 若感覺目一下睨 東南西北門 阮的名字,

鬧熱的鑼鼓聲 嘛響起流行歌 遶置阮剛才補好的厝瓦,

運河慢慢流 流過春夏秋冬的岸 阮坐置這顧城,

迎新又去舊 是好歹嘛過一年 舉頭還是十六的月較圓,

出入都平安 是美醜好額窮 二扇門 打開的未來 ,

禿額的石敢當 有肉臊香的風 黃昏的無尾巷 惦聲,

城市換新衫 大樓擠走稻埕 出外的人最驚紡見心肝,

褪色的門板 總有人又來漆紅紅 阮還置這顧城。

-《老城門》

台南是我一下火車就愛上的城市 在轉角的冷飲店聽著這首歌 夏日酷熱的天氣吹來一絲涼風 再環顧這座城 這是座舊舊的城市 似乎你能搖頭看到這些建築都能幻想若干年前這裡發生過什麼

在林百貨的頂樓買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

林百貨的三樓 帶上耳機挑選自己喜歡的磁帶可以聽上一下午

二樓的大賣場

沿著一條街走就能發現的美食

這裡的人信奉土地公 信奉跟他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小神 弄堂走進去很多特色的小店 也有人就在巷子里燒紙 路的盡頭是燒香拜佛的地方

這張照片也見有答主po過 可能都懷著同樣的感覺拍下的吧

很喜歡台南 喜歡去發現藏在街角小巷的裝修別緻風格迥異的咖啡店 喜歡沿著一條街道走就能發現驚喜和美好 喜歡有年代感的建築 喜歡把老實或者廢棄的建築注入新的創意和想法

我想我是肯定會再去台南的

都是手機拍的 可能像素略渣請見諒


我來傳圖片,並加上阿霞飯店的峰迴路轉的一餐,老飯店推單人套餐著實讓人感動

最後又新增彩蛋

台南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府城台南,也是這次台灣之行最喜歡的地方,這裡是台灣最有舊時的味道,好像是台灣的「京都」,有鋪天蓋地的廟宇、有各個時期的老房子、也有全台灣最推薦的美食(偏甜),反正我是愛死這個地方了。
來台南之前就沒有給自己做攻略,就是準備瞎逛亂走吃三天,人多的店一定不會差,人少的店也會有驚喜。
當然我的攻略你可以看下,到時閑逛的時候突然想起我說過的某家店,那去吃就對了

那我就從台南的美食說起,排名不分先後
1、阿霞飯店,紅蟳米糕+烏魚子+甜湯,那個曲折的故事你已經見過,還不快來吃

2、阿明豬心冬粉,豬心冬粉+腦髓或骨+鴨翅,我到台南吃的第一家小店,老闆永遠不緊不慢地一份份現做(脾氣並不好),後面兩天路過好幾次彷彿永遠在排隊

3、阿堂鹹粥,虱目魚鹹粥+蝦仁飯+油條,本地人和遊客都很多的一家店,鹹粥有點像泡飯,坐在餐台前的我偷偷拍下老闆製作時的表情,一氣呵成像是一種表演而不只是謀生。

4、牛肉湯,台南最具古早味的早餐,現切的牛肉用滾燙的牛骨湯直接燙熟了配米飯吃,這種吃法我大概也就在台南見過了。沒有趕上3點宰殺5點排隊的8點售完的六千牛肉湯,不過在安平也算吃到了一家原汁原味的牛肉湯。順便提一句,點餐前另外拿一個小碗,當湯澆入牛肉中時,第一時間把肉夾出放入碗中(否則容易老),再像潮汕火鍋一樣把肉放入湯中燙幾秒即可食用。對了台南的牛肉湯是加糖的,所以更顯鮮甜。

5、冰淇淋,安平古堡前有個老爺爺有賣的冰淇淋,是個抽獎的機器,每次10元,統統有獎最少2球最多5球

6、咩,我最愛的招牌,沒有之一,羊肉小店,招牌羊肉湯+炒羊肉,更喜歡羊肉湯

7、友誠蝦仁肉圓,70年老店,其實更像麵粉包著肉和蝦仁

8、進福炒鱔魚專家,鱔魚意麵,不要看到意麵就覺得是義大利面,其實在台南你看到意麵那就是一種特別吸湯汁的麵條。噢,不對,重點是鱔魚,現切現炒,大片的鱔魚勾芡的醬汁,美味但略甜

9、赤坎點心店,棺材板的發源地,67年歷史,海鮮濃湯配上現炸吐司,中西合璧

10、度小月,擔仔麵+滷蛋,上海美羅城也開了一家富麗堂皇的分店,好吧我還是喜歡台南這家舊舊的老店,擔仔麵就是以前挑著扁擔出來賣的面,滷肉、蝦仁、滷蛋,小小一碗味道非凡。

11、莊子土豆仁湯,招牌花生仁湯,乾乾淨淨的甜品,在台灣都把花生叫「土豆」噢

12、菜場里的海產面,民宿老闆推薦的海鮮面,大都是本地人,要吃拌面+海鮮湯

13、阿川冬瓜茶,古法老店,冬瓜茶偏甜但喝完很清涼

14、安平豆花,招牌黑豆花,清涼爽口
15、周記蝦卷,傳統小吃,還好
最後說說台南的夜市,記住這句口訣就好,大大武花大武花

台南的點
全美戲院,僅存的留有手繪電影海報的電影院,每幅海報都很有感覺,不過現場放的都是過季電影,價格也相對便宜,一價能看好幾場,PS李安小時候一直去的地方

安平樹屋,榕樹與房子共存,讓我有點回到了柬埔寨塔布隆寺的感覺

草祭二手書店,安靜的書店,內有乾坤,很別緻的設計

奇美博物館,最大的民營博物館,時間關係只去了外景,但也已經很贊了
台南孔廟,台灣最大的孔廟,全台首學
安平古堡+赤坎樓,荷蘭堡壘後被鄭成功收復,傳統景點
祀典武廟,據說這裡的月老最靈了
林百貨,台灣最早由電梯的日式大樓,有文創產品
台灣文學館,建築本身比內容更值得看

來說說台南之行最有趣的一次誤打誤撞,本想騎車去七股鹽田看鹽田和日落,卻沒想到中途騎錯路到了六孔台江公園,而且電瓶還沒電了,風又大的可怕還冷。。。找到一家沿海的小店,點了現烤的生蚝、什麼貝和魚丸湯暖暖身,不得不說台灣在這種偏僻的地方也不會斬你一刀。和老闆聊天的過程中得知七股鹽田今天不開放,差點以為就要白跑一趟,才發現現在的位置就是台灣島的最西點(最西點怎麼那麼沒有名氣),於是毫不猶豫騎行在海岸線上,在最西點看完了日落。

台灣島最西額夕陽

啦啦啦,彩蛋來了,台南一些奇奇怪怪的照片,而且其中正好遇到台灣選舉最後一天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二 三基本看不見了,唯有一府的台南底蘊猶在。

簡單說點台南映像吧

一 台南的老建築很多,大都是有騎樓的,所以很適合遊逛,去台灣兩次自由行,一次跟團,都是夏天,爆曬 爆曬!唯有台南能讓我白天出屋。

二 感覺台南只要是一樓,就會是商鋪,所以購物 飲食什麼的最方便,而且晚上門店的關門時間最晚,在台北有兩個晚上10點左右肚子餓了,最後在711才解決。

三 台南的觀夕平台是個看落日的好地方,而且那裡的沙灘是黑色的細沙。

四 都說台南是台灣飲食之都,我只想說,沒去過台南,你沒資格說台灣美食。

舉例

1 棺材板 在台北 花蓮 高雄的夜市都見過,看它的樣子,沒有一點食慾。而在台南,我看到的是藝術品,可以吃的藝術品。

2 面 我不喜歡麵食,但台灣面名聲在外,去年在台灣的最後一天跑到一家人氣頗高的麵館,點了一碗170台幣的牛肉麵,吃完後的感覺是相當於大陸15人民幣的牛肉麵,還不一定有大陸的好。08年在阿拉善右旗縣城吃了一碗牛肉麵另外加了一碟牛肉,不到10元。憑它的味道和牛肉分量,台灣最少得400台幣吧。

上個月在台南也吃了當地著名的擔仔麵,結果別人再問我台灣美食,首推台南擔仔麵(僅僅是台南哦,台灣別的地方擔仔麵我不保證)

3 台灣天熱,大家都喜歡吃冰,我也不例外,基本上每天至少一碗。在台南,我吃到的冰是兩個碗分開的,冰是一碗,水果 糖水是另外一碗。

4 在一家飲食店就餐的時候,桌子上面的辣椒調料就有3種,作為湖南人,我說不下去了。。。

順便說下,我去的台南這幾個店,都不是刻意找的,都是到哪吃哪。

原來以為台南原住民多,綠營,會對大陸客有歧視,結果完全沒有,大家可以放心。

回來一反思台灣人民的彬彬有禮,是原有的?還是國民黨帶過去的?都不是吧。突然,答案出來了,可我不敢說。

再補充一點,台南許多飲食店都是每周有公休的,更離譜的是有家在市場里(忘了名字了)的店每周休三天。

住宿也是最便宜的。


去過一次台南,印象最深的不是安平古堡,不是赤嵌樓,不是孔廟,也不是號稱「吃在台南」的美食,是一個計程車司機。

去台南的時候是一個人,那天上午先在孔廟轉了一圈,之後想去安平古堡,本來想坐巴士去,但是南部的公共交通實在是不發達,我看了下巴士時間表,大概要等20分鐘,再加上天氣又熱,用google map搜了下打車的時間,還好,於是攔了輛計程車。

上車之後,司機聽我的口音知道不是本地人(其實即便我不說話,從孔廟到安平古堡這條路線,以及我背著的相機,也能猜出來吧),就開始跟我介紹沿途的景觀,告訴我這裡那裡以前是什麼樣的。然後問我去安平古堡要到哪個門,我說我也不知道,就到離售票處最近的那個吧。司機又給我介紹了一下安平古堡每個門附近都有什麼,哪裡方便坐巴士回來,哪裡是安平老街,哪裡可以吃豆花,哪裡可以買蝦片。又告訴我台南的豆花有兩種,有什麼不同,每種豆花都是哪家叫什麼名字的比較好吃。然後又提醒說蝦片不要吃太多,容易上火。

就這麼一路說到了安平古堡。到了之後我給完錢打開車門準備下車,司機也跟著下來了,我正納悶他是要幹嘛,他又把我拉到跟前,指著不同的方向告訴我,從這條路走過去是坐巴士,從這裡走過去是老街,從這裡走過去是小吃比較多的地方。又一再提醒我,回市區的巴士最晚是幾點,不要玩得錯過了時間,在得到我已經弄清楚了每條路,以及巴士的發車時間之後,他這才微笑著回到車上,和我說再見。

雖然之前去過台灣幾次,也感受到過服務業人員的熱情以及南部人民的淳樸(他們自己說的,說南部人民比天龍國的人淳樸很多),但真的這麼熱情地介紹,事無巨細的講解,還真是第一次體驗。


這是一個很綠的地方,雖然人還算禮貌,不過如果加了他們的FB,還是可以看出明顯的態度~

這是一個很甜的地方,基本上吃到的本地食物都是甜甜的,所謂掛包,請自我想像荷葉饃版本的肉夾饃,附贈花生粉。有人向我抱怨,連醬油膏都是甜的。雖說台南是台灣的美食之都,來了這之後,基本麥當勞都排到北方同學心目中的NO.1。臺菜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阿霞@阿美

這是一個PM2.5=1的地方,但是在路上還是要戴口罩,不然機車的味道很嗆

這是一個機車很機車的地方,從火車站出來,街兩邊停滿機車,大太陽之下,嚴重的光反射亮瞎我的狗眼

這是一個公共交通很爛的地方,包括各類大圓環

這是一個大部分景點都會讓你失望的地方

這是一個有咖啡文化的地方,每天一杯魚羊,心情就會好起來

這是一個紅綠燈多到難以想像的地方,想像一下你騎單車剛開始加速就被迫停下的場景

這是一個非行人友好型城市,試著走走騎樓,一不留神就會被絆倒,因為各個店家門口高度不同,不要說堆在騎樓里的雜貨與機車了,不走騎樓,嗯哼,那就只好與汽車們共行一道了。好不容易有人行道,大部分情況下樹還小,曬你沒商量,是不是機車逆行從人行道上經過

這是一個接受度很高的城市,可以接受各式各樣的建築,沒錯,說的就是你@奇美博物館,如此難以預約,結果就給我看這個?!


55看到這個問題引起了我諸多回憶,因為自身愛好和社團的緣故2年2次單車環島,在2次環島中最喜歡的城市都是台南,沒有之一。

————————————————————————————————————————

第一次到台南是2014年1月,記得我們到了台南入住放下行李以後就迫不及待的下樓推車出門,因為這是我們在西線停留離海最近的城市,我們並沒有什麼計劃,只是一直沿著酒店附近的那條河騎,騎騎停停,在路上整個城市的氣息讓我喜愛,閑適、慢節奏,悠閑都是我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雖然出旅館的時間是晚高峰,車很多,但仍讓我感到很輕鬆,能放鬆自我。

自從這張照片以後我愛上了金毛

兄弟5人在雕塑下合影

路上還有能玩xc的小公園,其實有點寂靜恐怖

在經過短暫的停留休息後,我們一直沿著河騎,翻過了一個大橋進了不知名的小漁村,但依舊沒有見到我們心中所期望的入海口,無奈時間緊迫而且餓的已經飢腸轆轆,我們只好作罷往回騎,在吃過晚飯之火鍋後,我們依舊不能滿足,邁著步伐走向花園夜市,與城市中悠然閑適的氣氛不同(這也為第二次來到台南留下伏筆),這裡又是另一番風景,熱鬧!熱鬧!熱鬧!這是來台灣我見到的最大的夜市,整個夜市燈火通明。(大量高能食物來襲)

我們騎車前往,輪流看車逛夜市。

雞肉腸好吃!

大魷魚好吃!

第一次去的時候沒有在食物方面準備,所以還不知道台南的名吃擔仔麵,並沒有仔細品嘗。

好吃好吃都好吃!

由於輪流吃所以時間上不是很充足,回去的時候也已經接近散場時間,無奈第二天還要趕路程也並沒有能多去別的地方探索一下台南,迅速騎車回到了旅館把電視的台播到14、15、16、18(此處為我們第一次環台灣路程的一個笑話-成人節目台)上床睡覺。

由於日程的安排,第一次台南的探索就到這裡,而第二次則為台南留了充足的時間,留在下次再寫。

未完待續……


學甲住著掛念我的阿姆:)

新營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家:)

七股鹽山留下了最難忘的回憶:)

花園夜市撐破了小小肚皮:)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吃豬大腸?
銀川有什麼好吃的?
蜂蜜怎麼吃才好吃?
杭州有哪些吃夜宵的好去處?
炎炎夏日,如何用冰箱自製甜品?

TAG:美食 | 城市生活 | 旅行 | 台灣 | 台灣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