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正式開始工程設計?
去了現場,博士課題在所里做聚變診斷,也算半個圈內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毋庸置疑CFETR完成預研進入工程設計階段對於聚變能工作者是一個無比積極的信號,首先這代表了國家意志的支持。在我們的制度下,共產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量不可小視,國家意志的支持也代表我們肯定是經費不愁了。畢竟聚變是個很燒錢的項目,不是誰都玩得起,ITER這麼多年工期一拖再拖實在是讓人著急,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就是錢的問題在各方扯皮。而我們自06年加入ITER組織之後參與了ITER各種採購包的製造,同時在吸收了前蘇聯老馬克的技術基礎上建造了EAST,並且運行十年多,至少在工程能力上我們有了一定的把握,因此CFETR的項目設計能力我們應該是具備的。ITER項目我國投入一直不少,但是話語權一直以來都不強,不要跟我說話語權強於三哥。又要勞資投錢,又限制勞資的話語權,勞資自己干算了。以上開玩笑的。不過據我所知,很多CFETR的工程設計子模塊實際上在項目預研階段就在做了,同時,所裡面有很多精壯力量也已經抽調到CFETR項目。在北美歐洲資本市場開始接觸聚變能的背景下,CFETR項目無疑也給全球聚變研究行業再來一劑強心劑。
但是至於2050年開始商用堆建設設計等時間節點,我個人沒有這個能力看這麼遠,不做評論。
最後提一句,說永遠的五十年的,別扯了。ITER工期一拖再拖給人太多消極的影響,我朝可能會讓我所拖一拖節點,但是你說一直做不出來,還永遠的五十年,打住。ITER是成員國扯皮,法國佬喜歡罷工等因素。你聽說過本朝科研工作者敢罷工嗎?而且現在就自己單幹,不用扯皮了,皮都是自己的,弄不好就變成了鍋,那是要掉帽子的。
中國參與ITER也有十年了,該學的學的差不多了。說實話中國在工程建設上的效率和實力是有很大優勢的,但在等離子體物理的理解上還和國外有些差距。
不過沒關係,還沒學到的咱再花錢挖點人過來教。目前來看ITER還遙遙無期,歐洲的JET也老的不行要退役了。等過幾年CFETR建起來,不愁沒人來的。
少扯皮多做事,反正不管怎樣,先把活幹起來最重要。
部分相關,我也說一下
CFETR很久以前就在我國聚變發展計劃里,本來是希望在ITER的基礎上起跳,不過把自己的起跳基點寄托在不靠譜又各懷心機的國際團隊的進度上,不是我國的性子
這個是以前規劃的進度方案,可以看出ITER已經是拖延之後又拖延,為了實現我國步驟不打亂,CFETR需要拋棄這個起跳點。DEMO是聚變示範堆,是基本實現商用核聚變的示範堆型,下面是(585所預計的)發展計劃
需要看到的是我們在ITER前開始CFETR,不僅是因為對ITER的耐心被消耗,主要原因是我國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技術和理論能夠實現先進堆體的預研。我們在EAST和HL-2A等裝置上進行了多年的實驗,不論是物理還是工程上都有了豐厚的技術積累,當然目前應該還存在部分技術問題,但這也是我們在經過多年實踐,有攻克這些難題的信心後才做出的戰略性決策。
聚變堆的設計、建造、運行和維護非常複雜而且燒錢,不是哪個國家都能燒敢燒的。這種大型科學工程實現商用以後所形成的技術壁壘是特別難以打破的,因為這個壁壘是特別多領域的先進技術編織的,單靠對個別幾個領域的攻關和突破是實現不了破壘的。例如目前台積電、三星這樣在晶元製造能力上對其他同領域企業的技術優勢,也就像大陸這樣的財力和人力堆積能夠起步直追,其他已經落後了的國家只能聽之任之。晶元製造領域形成的技術壁壘已經如此,核聚變堆呢,光一個氚增殖包層就夠禍禍自己的科研能力了。台積電和三星這些企業每年在晶元產品上投入百億美元級的費用,為的是保持技術領先,維持高級晶元技術的壟斷,這樣才有大把錢讓風吹來。
台灣這種體量可以孕育出台積電,可以在晶元製造領域拍桌子,可她能在核聚變堆這種領域實現技術壁壘嗎,不行,這種技術是大國壁壘,即大國都不一定能掙脫的壓制,小經濟體擠不進來。所以這個技術的未來戰略價值可以窺探一二
說的有點遠了
對於晶元製造領域,大企業每年投入都是百億美元級別的,核聚變堆目前的投入還遠遠沒有達到,即使如此,浪費經費的說法還被吵個不停,芝麻和西瓜孰輕孰重?不能因為站的離西瓜遠,就覺得西瓜比芝麻小吧
還是應該祝賀一下,立項不易,萬里長征第一步吧。
補充一點其他答案沒有的解讀。此次發布,意味著中國的重點是沿著ITER的路子,把托卡馬克越做越大。類似的歐洲聚變路線圖主要也是對大裝置進行概念設計。反而美國人偏向於把此類過渡實驗裝置做緊湊點(但還是比現有裝置大)。
想想當年伽利略,這次中國人自己干,可能會真的只剩50年了。
我們的聚變堆工程設計開始了!月度凝聚力收入+5%月度影響力收入-0.1月度維護費用:1.5能量 0.5礦物物理研究產出+5%工程研究產出+10%持續3600天今年9月23號的時候有幸聽到李建剛院士的一個報告,其中說到國家在CFETR項目上計劃投入1000億的資金,確實是一筆非常大的投入了,這也隱含著國家想要把CFETR項目做好的決心。
本人課題主要是做堆內結構振動方面的研究,稍微涉及到一點等離子體的演化。據我有限的認知,國內在等離子體演化理論這方面的進展還是比較落後的。目前托卡馬克裝置最長只能運行數百上千秒的時間,原因就是因為各種隨機的擾動導致磁約束失效,等離子體的位型迅速失去控制,電流和溫度急速下降,也就是發生所謂的「破裂」。為了更好地對等離子體實施磁約束控制,採用數值方法模擬各種情況下等離子體的演化情況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然而國內至今沒有研製出有效的數值模擬軟體來模擬等離子體的動態演化,大多引入國外的軟體如DINA,TSC等來進行模擬。這一塊是我知識範圍內國內目前非常薄弱的一個環節,希望在CFETR項目建設的過程中能順利攻破。
預祝CFETR項目進展順利,也為國內相關的科研工作者(提)指(供)明(崗)方(位)向!
在學等離子體,特意去了現場膜眾神。聽李建剛院士說的反正是信心滿滿,不是要同心同德嘛,只要全國各單位按照計劃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項目應該沒問題吧。況且大佬們都想在有生之年把它搞出來,我相信我能活著看到他們成功O_o
瀉藥。去現場聽了10點20的兩場報告。我還沒有分專業,大致也了解了一下。大致要吸取ITER的經驗教訓,採取全國合作的方式建設。至於具體的方案,只能說不明覺厲,我剛剛大二還不懂。。。(印象比較深的是日本韓國當年給我們造成了很多麻煩,所以我們可以推遲他們加入CFETR的時間。另外CFETR肯定是一個開放的項目,但是核心技術我們不會向外透露。)因為目前關於CFETR的設計資料真的還太少。我是不大好評價。我本身是很關心新能源發展的,核聚變技術可以說是人類未來的希望。目前ITER進度是有點讓人失望。看到有答主說是法國人懶、資金扯皮,倒是挺有可能的。我只能從ITER來談談。
不管怎麼說,從設計來說ITER是目前最接近實現商業化的聚變堆。據說能生產1000秒以上的等離子體,溫度達到1.5億攝氏度。要達到產生自矩電流的溫度這應該是必須的,因為等離子體很稀薄,很太陽內部1500萬攝氏度就能產生聚變不能比。
ITER使用的是氘氚D-T混合燃料,產生高能的氦核和中子。輸出功率是500MW,需要的輸入能量為50MW,輸出能量可以達到輸入能量的10倍。
不過ITER沒有任何回收氦核和中子能量的設備,只是一個示範堆,看看能否穩定產生等離子體。以後的DEMO示範堆才會有類似的設備。但是現在的進度來看很感人,原先進度2019年完工,2027年完成實驗,現在至少都延後3年,還不知道會不會繼續延後。DEMO示範堆原先計劃是2035年開工,現在更呵呵了。
我相信資金方面CFETR應該會比ITER穩定,據我所知都是托卡馬克型反應堆,感覺仿星器(Stellarator)比托卡馬克只會更慢。但是我個人感覺可能設計上比不上ITER吧?至少還沒法下一步就進步示範堆發電。而且也不知道用何種反應和何種燃料。當然我是希望能看到我國的進度超過ITER的。
至於美洲那邊的Tri-Alpha的方法還有通用聚變的方案,我總覺得有點騙資金的感覺……雖然感覺有前途,但離發電還太難了。現在就是做一個穩定的等離子體都很難,而如何從等離子體中獲得能量來發電又是一個難題了。
不過就我個人來看,應該還需時日,要是我國能超越ITER的進度,那就超神了。期待CFETR更多的官方解讀吧。至於美洲那邊Tri-Alpha和General Fusion的方案,我總有點擔心是騙融資的……雖然從個人感情來說,還是希望能早日看到實現商業聚變發電的那一天,無論是誰實現都是好事。
不過,這應該是最後一個50年了
某烏鴉嘴要喝茶了。
下一步是不是在海南島造地月電磁彈射軌道?
核聚變進入工程設計階段,意味著什麼,朋友們,想一想,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我國科技大師化社會主義制度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為勝勢,大力協同,集智攻關,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揚起14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憧憬的風帆,向著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2057年年底,中國這艘航船,正式駛入共產主義初級階段!
謝邀,我對這是七竅通了六竅,始終一竅不通。但我衷心祝願人類能最終解決可控核聚變的實用化,進而最終解決能源問題。更希望是我中國首先解決能源問題。解決能源問題,世界大戰的起因起碼少了一半。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謝邀。
這是且只是萬里長征的第0.5步。
新聞說是正式開始工程設計,那就說明其實根本啥都還沒開始做,只是確定了大概會做這麼件事。
其實搞這麼一個新聞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告訴別人發生了什麼,而是為了一方面給領導和國家看,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求人才求錢財的手段。
之前說華龍一號開始建設,但是據我所知,發布會已經開了,地基已經打好了,反應堆廠房都開始蓋了,但是裡面的設備具體設計、怎麼布置、廠房內部怎麼設計,等等卻完全沒有個確定的說法,還在不斷的討論中。但是外界看來就好像是我們已經具備了建設華龍一號和技術輸出的能力,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搞聚變,是人類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郭嘉要投入搞,也只是拋出了積極的信號,但是就算現在說開始搞,卻指不定什麼時候才能成功,科學上的事,有時候總是就差那麼關鍵性的一點點。
所以,不要覺得新聞說開始工程設計,就好像是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這方面能力,其實可能還差的非常非常遠,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資本。
怎麼看待?哪個誰把烏鴉嘴的距離綁到中科院去?
瀉藥,很高興,也很資磁,遲早的事情也算是意料之中,加油吧學叔們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CFETR計劃分三步走,完成「中國聚變夢」。第一階段到2021年,CFETR開始立項建設;第二階段到2035年,計劃建成聚變工程實驗堆,開始大規模科學實驗;第三階段到2050年,聚變工程實驗堆實驗成功,建設聚變商業示範堆,完成人類終極能源的夢想。
推薦閱讀: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是否可以進行商業化發電?
※戰鬥力渣渣的地球人,我來給你們關於可控核聚變實現的小提示吧!?
※星際殖民和可控核聚變誰可以最先完成?兩者是否有必然的聯繫?
TAG:核聚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可控核聚變 | 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