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在前蘇聯以及新沙俄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看俄羅斯的國家宣傳片,除了蘇聯時期的成就,當代俄羅斯似乎就只剩體操運動員和東正教神棍了。
東正教在風起雲湧的20世紀中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為什麼反法西斯戰爭後期斯大林會放任東正教復興? 俄羅斯民族主義和東正教又是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在蘇聯後期,有一定討論,尤其是戈爾巴喬夫時代所謂的「觀念糾左」運動。比如比較著名的就是《共產黨人》雜誌1988年第4期未署名文章《社會主義與宗教》。就總結了十月革命以來的,各種宗教政策和宗教現狀的一個東西。
不過我不準備嚴格按照這份官方總結寫答案,我會加一些自己的考據。
第一階段是列寧時期,即教會政權和世俗人民政權第一次交鋒。
列寧對於宗教問題一直很重視,以個人名義撰寫了一系列有關論文,親自起草或主持制訂了一系列基本的宗教政策如《關於教會同國家分離和學校同教會分離》、俄共(布)八大(1919年3月)通過的綱領中有關宗教問題的條文、俄共(布)十二大(1923年4月)關於進行反宗教的宣傳鼓動工作的決議等。肯定了宗教信仰自由,宣告了宗教是教徒私人的事情(這本是德國社會民主黨愛爾福特綱領中一個著名條文),但是削弱了教會階級的直接特權。。
具體而言,比較重要的舉措有:(1) 「土地法令」,削弱了東正教在經濟上的實力。(2) 「俄羅斯各族人民權利宣言」,該宣言廢除了一切民族與宗教的一切特權和限制。(3) 「關於教會同國家分離和學校同教會分離」,東正教不再享有國家教會的政治地位,國家事務與教會事務分離,並且不再相互干預。而以上政策就造成了東正教的反蘇情緒,開始與東歐其他宗教團體聯合,做出一些應對措施
比如:召開全俄東正教大會決定恢復牧首制;與西方陣營開始做一些談判,希望獲得干預。1922年蘇聯遇到災荒,吉洪牧首因鼓動神職人員抵抗政府沒收教會財產用以解決人民飢餓問題的決定而被捕入獄,而最後願意在政治上忠於蘇維埃政權。
同時在布爾什維克系,開始在全國大力開展無神論宣傳。但列寧採取的是軟對抗政策,他並不想挑起宗教戰爭。這事實上也表現了,在布爾什維克時期的東正教,依然在民間是主流的信仰依託,並且產生了泛宗教主義的道德觀和倫理觀,並且根基很深,幾乎是整個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基本世界觀和倫理觀標準。。
比如列寧在《論工人政黨對宗教的態度》一文
中寫道: 「我們應該同宗教作鬥爭。這是整個唯物主義的起碼原則。但是馬克思主義不是停留在起碼原則上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更前進了一步。它認為必須善於同宗教作鬥爭,為此要善於用唯物主義觀點來說明群眾信仰宗教的根源。」《社會主義和宗教》中又寫到:「我們要求教會同國家完全分離,用純粹的思想武器,而且僅僅是思想武器,用我們的書刊,我們的言論來跟宗教迷霧進行鬥爭。」所以必須說,這個階段列寧的處理非常有水準。
第二階段是二十至三十年代斯大林主義形成時期。
斯大林一方面宣傳了列寧的宗教政策,另一方面又對教會人士全盤否定。
斯大林上過的一所喬治亞正教中學,對於教會的態度一直不怎麼樣,認為其是靠著對民眾的監視和思想主導來完成所謂的「美德」。並且在很多公開談話裡面,也提到過此類的言論。那麼「左」傾的方式來制定宗教政策,就不可避免了。在人民觀念里,在集體化時期到處都把信教與犯罪等同起來,宗教被列入應該而且可以迅速消滅的資本主義殘餘,教徒形同潛在的敵人,教會組織被看作敵對組織,迫害教會人士和教徒被看成社會主義改造的組成部分。比如1929年成立全蘇「戰鬥的無神論者同盟」,一方面進行了大量宣傳工作,也
反對過對宗教的「左」傾行為,但另一方面很多激進的反宗教行為,也是他們搞出來的。那麼東正教是如何開始和民族主義扯上關係的呢??
在第三階段是衛國戰爭及其後時期。
戰時,教會人士和廣大教徒表現出空前的愛國熱情。
為了讓黨組織和非教徒們認識到,教會人士和廣大教徒也能為社會主義祖國、為蘇維埃政權犧牲生
命,作出貢獻;不能把教徒與非教徒對立起來。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到結束,俄羅斯東正教會不僅僅對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表示支持。從戰爭開始,教會領導人就站在愛國主義的立場上,號召全體教徒去跟德國法西斯侵略者作鬥爭,動員各級神職人員和廣大教徒為國家捐募錢財,用以購買飛機、大炮、坦克和軍需品。政府用教會捐來的錢財組建了一個坦克縱隊。。於是,這個時候斯大林的態度開始發生改變,認為東正教體系是可以被掌控,且和蘇聯的總政合為一體的,並且是民族主義政治聯盟的一部分。。。最高統帥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員會主席莫洛托夫接見教會領導人斯大林於1941年解散了「戰鬥的無神論者同盟」,1943年同意東正教恢復牧首制和一些教會組織。東正教獲得轉機。 1943年成立的俄羅斯東正教會事務委員會的,它直屬於蘇聯部長會議,其目的在於管理好教會組織。同年,政府同意舉行了全蘇東正教地方主教會議的,大會選舉出已空缺多年的牧首。
蘇聯政府也允許教會開辦神學院校,解決神職人員後繼乏人問題,並允許出版宗教刊物,供教徒使用。。也就是說,斯大林在經歷過東正教教會在衛國戰爭時期的良好表現以後,他認為,東正教會是可以被蘇聯行政系統所掌控,並且能夠作為政治聯盟的一員來吸納。並且在對待民政方面,東正教比起激進的無神論團體,事實上更可以貼近民眾的日常政治生活,這樣在比起激進的反宗教政策,利用東正教會在組織領導下的日常活動,來對於根治在民眾心中的東正教倫理觀,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整合和演化,顯然是更有水準的決策,這也是斯大林後期放任東正教發展的原因。。
第四階段,衛國戰爭勝利後和赫魯曉夫執政時期。
教會勢力這個時候不僅僅活躍,民眾基礎深厚,甚至積累一些政治話語權。於是,蘇共中央1954年作出《關於科學無神論宣傳中的重大缺點及其改進措施》決議,要求各地堅決消除對宗教的消極態度,揭露宗教的反動本質及其由於使部分公民不能自覺地和積極地參加共產主義建設所造成的危害,反宗教工作必須不斷地進行,要有極大的頑強性,要採取說服、耐心解釋以及對其教徒個別做工作的方法。這一決議取得了一定效果,加強了無神論宣傳教育工作。
這和赫魯曉夫這貨的「機會主義」路線有關,在對於大部分政治團體的內部矛盾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忽左忽右」,妄圖把主旋律撥到一個「中間線」上,對於教會的處理也是這樣,認為其過於活躍,所以不打擊一下,貌似說不過去。。
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加劇,雖然延續了前任的政策,但是在政治上予以了一些保護,也給了一些經濟扶持,希望東正教繼續在政治活動中作為代理人的角色。但是,地區工作上的主旋律還是對於當地宗教組織的打壓。而勃氏當局對一些沒有合法地位的教會組織所採取的激進態度,也加劇了實質上的政教衝突。。故而,俄羅斯到現在凡是有宗教傳統的(和東正教相關)的激進組織或地下組織,都是誕生這個年代
第五階段,戈爾巴喬夫的新改革時代。
1985年3月後蘇聯開始全面改革,貫徹新思維。但宗教事務方面的轉變,應該說是始自1988年紀念羅斯受洗一千年的活動。
蘇聯政府堅持列寧制訂的宗教政策和無神論宣傳教育,同時強調要清醒地看到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和反宗教鬥爭的艱巨性,反對急躁冒進。以上是過度時期。。而戈爾巴喬夫時期,就乾脆直接大轉彎。要對蘇聯過去實行的宗教政策重新審查和評價,認為過去蘇聯共產黨實行的宗教政策錯了,必須糾正。
1990年10月,蘇聯正式頒布了由戈爾巴喬夫簽署的新的「信仰自由和宗教組織法」。
賦予教會以法人地位取消對宗教團體的種種限制允許宗教團體參與社會政治活動規定教牧人員和教徒與其他公民享有平等權利;取消對未成年人受宗教教育的限制;允許軍人參加宗教活動
並且在無神論宣傳上,也做了很大的妥協,所謂的目的是「這樣做能進一步調動教會與教徒為社會和改革服務的積極性,能增進全國團結」
也就是說,無神論的發展,基本上不能觸及到,甚至讓位於宗教法律的底線。蘇聯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指出:「哪裡對政府的宗教信仰法令遵守得更好,哪裡的無神論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成效。那麼這個階段,東正教的發展開始繼續走入正軌。並且有了宗教法律的保障,話語權尤其增大。
第六階段,蘇聯解體及新沙俄時代,也就是復興時期。
1992年,葉利欽簽署法令,將大批教堂、聖物及其他教產歸還了教會,教會開始從事生產經營。
而,教會成立了自己的股份公司,從事多種經營,他們開辦教會銀行,收購商店、食堂、藥店,開設賓館飯店,大批量出版報紙、雜誌、書刊。
政府免除教會企業的利潤稅,並且允許俄羅斯資方與教會進行合資企業。。比如:開始進入媒體和出版業,入股俄羅斯國家電台和電視台,進行宣傳工作。
**教會與教育部簽署在中小學開設神學課(必修課)的協議,高校教學大綱中刪除了"科學共產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課程,開設了"宗教學"課。 。。
(謝 @Ljudevit Zhou勘誤,這裡表述不準確,課程名稱為課程名稱為Основы религиозных культур и светской этики ----宗教文化與世俗倫理基礎。最新的改革來自於2009年俄聯邦普通教育改革末期,關於世俗學校接受宗教文化的一些東正教教會方面的提議,並在年末著手開始組織教材編委。試點是在2010年,被俄聯邦教育部納入普通基礎教育的國標之中。於2012年全面實施。。課程大致包括:?Основы православной культуры? 東正教文化基礎?Основы ислам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伊斯蘭教文化基礎?Основы будди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佛教文化基礎?Основы иуде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猶太教文化基礎?Основы мировых религиозных культур? 世界宗教文化基礎?Основы светской этики? 世俗倫理基礎 。類似於有宗教學普及意味和現代宗教觀的思想政治課程。。)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東正教會基本上算是繼承了前蘇聯大筆遺產,並通過資本運作,開始影響新沙俄政治決策層,並進入大量俄羅斯公共產業的一個政治資本團體。當然,因為他僅僅在宗教事務上發揮話語權,故而還不至於定性為「寡頭」,定性為「有影響力的政治團體」比較合適一點。
1994年,國防部長與大牧首簽署了聯合聲明,宣布共同致力于軍隊的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教育,教會在軍隊里設立了宗教事務處,並對軍人講授神學課。
這種宗教態度一直延續到普京大帝時代,基本上普京時代的東正教地位,整體還是延續了葉利欽時代的政策和基本態勢。。
舉個例子,阿列克謝二世去世
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那是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都讓他三分、敬重有加的人物。 甚至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2008年 )中斷對印度的訪問,提前返回莫斯科,要參加對這位大牧首的追悼。。這足以見得,普京時代東正教的地位。。
這裡面有個大背景:
新沙俄時代從初期,就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主體價值觀缺失。。也就是說,俄羅斯本身在變革時期,沒有形成一套被自己民眾接受,自洽的價值觀,來形成一種新的思潮。而在主流思潮上,新沙俄要極力否定和遮蓋掉蘇聯時代的一些印記,尤其蘇聯時代延續的價值觀,想把新沙俄的歷史和帝俄時代,尤其是俄羅斯黃金時代文學時期接上頭。。而早期親西方的態度,讓俄羅斯本土新自由主義者和舊派蘇維埃新左們的衝突,變得尤為激烈。。故而在這個時代思潮極度混亂的情況下,平和的東正教反而更容易讓民眾接受,讓變革時代的民眾感到慰藉,這也是東正教復興一個大背景
普京領導的俄羅斯重提以東正教為基礎的"新俄羅斯思想",期望回到宗教和民族傳統中去尋求未來的出路
那現在,俄羅斯的東正教在社會生活中影響力如何呢??
隨便舉一些例子:
在俄羅斯,越來越多的人到教堂為孩子行洗禮,在教堂舉行婚禮,請神甫去為危重病人行塗油禮。教會神職人員還常被請去為新落成的行政大樓、商貿中心、新建船舶、戰鬥機等開光;為運動場地開光;為參加奧運會及其他國際比賽的運動員祈禱、為賽事祝福;國家外交和行政官員即使不接受洗禮,也會參加宗教盛典。等等。。
差不多就這些吧。。有時間再補充工廠主可以因為你不信東正教不來廠里的教堂禮拜把你開除了。可見一斑
「在蘇聯,宗教對其意識形態而言是一種異化,一種威脅和一種挑戰。」
布爾什維克強調科學的世界觀,而宗教則被他們認為是迷信和神秘主義。所以在整個蘇聯的歷史中,兩者本身是有很深的矛盾的,其關係也經歷了鬥爭然後妥協的過程。
1.
在十月革命前後,以及之後的內戰中,東正教會,很大程度上,站在新政權的對立面。教會不僅支持帝俄政權,而且後來還支持白軍。所以布爾什維克取消了國家對於東正教的支持。新政府對於教會的行動還包括,沒收大量教會財產,將教區學校變為國家控制的學校,關閉一些教堂和修道院,甚至一些神職人員也在革命中被處決。
當國內戰爭勝利後,政府變得更加激進和暴力,甚至拘禁過牧首Tikhon。在民眾中也宣揚無神論。在1925年Tikhon去世後,政府阻止了新的牧首選舉。
2.
雖然蘇聯之後進行了極大的努力,但宗教在民眾中仍極有影響力。對於宗教的打壓和不斷的動亂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宗教的團結和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當中,東正教和其它宗教都遭到了迫害。然而,蘇聯官方也慢慢意識到,宗教是無法被消滅的。甚至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1936年55%的蘇聯公民認為他們自己仍然有宗教信仰,還有一部分人也可能隱瞞了自己的信仰。
之後,斯大林及蘇聯政府對宗教採取更為寬容的一種態度。而二次世界大戰中教會的正面作用和令人欽佩的愛國行為,也讓蘇聯當局對其更加接受。1943年,教會被允許選舉另外一名牧首。教會被允許建立一些神學院,開放有限的新教堂。作為妥協,牧首也宣布對現政權表示忠誠。
不過,東正教在蘇聯仍然被限制,沒有像其它國家那樣的社會和教育功能。宗教仍然是意識形態和其美好社會的敵人。
3.
在七十年代以後,隨著政權控制減弱,東正教和其它宗教的活動都在增加。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宗教則在迅速的社會變革中被徹底放開了,這次受控制的更多是無神論的宣傳。
蘇聯解體後,在俄羅斯東正教的地位迅速上升,並且得到政府和幾乎所有政黨的支持(包括之後的曾經的執政黨),並且東正教已經被當作了一種身份認同。國家甚至開設了和宗教相關的課程,參見 @acel rovsion 的答案,不過這樣也招致了批評,認為政府要建立『國教』。
但是,東正教會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例如大量其它宗教,教派,『異教』的進入和發展;以及世俗化,在2008年,參加教會活動的人口只佔10%。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世界上很多國家不喜歡現在的中國人?
※古今中外,貪官污吏的生活到底有多奢侈?
※如何看待台灣藝人劉樂妍在FB發我是台灣人當然也是中國人文章被檢舉遭FB刪除?
※歷史上的苻堅,劉裕,拓跋跬是什麼樣的人?
※中國帝製為什麼沒有出現英國式貴族制約王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