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跟進石墨烯技術,這靠譜嗎?
轉自貼吧,貌似很高大上的樣子:
海思和台積電合作Hifet我早就說過,海思不投入晶圓大戰有幾個因素,一個是半導體理論最小製程是10nm左右,隨著時間發展,intel,台積電等都會達到半導體理論瓶頸,其他廠商會隨之跟進,晶元製造很快變成大路貨,這時候進入晶圓製造實在不是時候。另一個是任老闆明確要求海思跟進石墨烯技術,現在海思有一些科學家(不是工程師)就在從事石墨烯的研究,這才是未來的方向。而所謂孫昌旭之流僅僅看到三五年的發展,任老闆看的可是十年以後的發展
fab這個東西是挺需要技術門檻的。AMD創始人Jerry Sanders曾經說過一句挺霸氣的話:real men have fabs。其大背景是TSMC這樣的pure-play foundry(就是專註於工藝只給別人代工)的崛起嚴重影響了像Intel和(前)AMD這種既做產品開發設計又自己做工藝的公司的市場。不過諷刺的是,AMD最終也拋棄了自己的fab(變成了今天的Globalfoundries)。現在僅存的有能力做比較先進節點的工藝的基本上只有四家:Intel, Globalfoundries, Samsung, TSMC. 中國大陸本土的SMIC要落後大概兩三個節點。所謂的「晶圓大戰」其實是個入門門檻很高的市場。投資回報率低所以不做是主觀原因,技術限制才是客觀原因。就算做石墨烯技術,也是需要工藝技術作為基礎的。海思作為一個fabless去做石墨烯感覺有點不搭調,我總覺得應該是SMIC,TSMC這種去做的。當然有可能海思在研究基於石墨烯工藝的集成電路設計,到時候還是tape-out給能做石墨烯的fab去做。
另外,石墨烯技術很難完全取代傳統半導體技術(Silicon或者III-V),現在說的比較多的是兩種技術有望成為互補。石墨烯沒有禁帶導致晶體管電流不能完全截止(用各種手段可以打開禁帶,但是禁帶很窄),而在當今數字晶元領域,低功耗幾乎要成為最重要指標了,所以石墨烯不適合數字晶元。而數字晶元又是占最大市場份額的,所以可以預見石墨烯難以拿到非常大的市場份額。當然利用其高遷移率做做Analog,RF還是很不錯的。石墨烯的同宗兄弟碳管倒是有禁帶,IBM最近也好像用碳管做了小規模的IC。相比之下III-V或者Ge做數字晶元倒是挺火的課題,Imec好像前段時間提出用Ge做pFET,用InGaAs做nFET,可能取代當前的Si CMOS工藝。關於二維材料最近研究領域比較火熱的是二維半導體材料比如MoS2,二維絕緣體比如BN,等等。然後它們加上二維導體石墨烯可以製作基於二維材料的集成電路blablabla。但是真要把上述這些研究領域的成果轉換到工業界,10年都覺得太短了,如果海思真的跟進石墨烯技術,任老闆大概看的是二三十年之後吧。在「後硅時代」有一些新技術可能會成為主流:
近的有Ge, III-V技術(或者兩者的混合集成),這些技術可能最近三到五年就要上線了;
稍遠一點的有硅光,碳管,石墨烯等,上線待定,也許是一二十年後的吧(也許最後被斃掉,anyway)。
再遠的可能有量子計算,生物計算,神經突觸計算等,這些技術很前沿,當然能否用上很難說,所以工業界一般不會投入太多精力,學術圈子到是挺熱鬧。
對於海思這樣的公司來說,花點精力放在未來一二十年的技術上應該是一個比較明智的決定吧。反正也是扔錢,不如扔遠一點
真心不靠譜,感覺是在吵概念
英國的石墨烯中心都快破產了,數以千萬,數以億計的英鎊扔出去也沒驚起多少漣漪,發文章了事而已,多是花哨的概念。
推薦閱讀:
※關於電力/電子的迷惑?
※半導體物理相關的好書籍有哪些?
※為什麼廠商生產硬碟、內存不按1024為標準?
※製造業是什麼時候完全換成機器人焊接電路板的?
※在 CPU 中集成 FPGA 等可編程電路的想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