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報告顯示手機瀏覽器用戶覆蓋數僅次於即時通訊類應用,但為什麼二者的關注度差距這麼大?

《艾瑞諮詢報告:2013年中國手機瀏覽器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11月,手機瀏覽器的用戶規模和用戶總使用時長,在移動應用類別中,都僅次於即時通訊(用戶規模2.5億、82921.9萬小時),位居第二位,而位居市場第一的UC瀏覽器,當月的活躍用戶就有1億多。

從數據來看,即時通訊和瀏覽器沒有太大差距,但無論從媒體話題還是從大眾關注度來比較,為什麼瀏覽器會遠低於即時通訊呢?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我認為原因如下:

1. 產品性質

如果說微博、微信等社交類產品是菜的話,那瀏覽器這樣的基礎產品就更像用戶吃的飯,飯是寂寞的,人們常談論八大菜系,沒人會總結八大飯系。但是飯也有飯的好處,菜是桌子上的主角,但口味和菜式要常換,飯雖然是配角,但365天天天都得吃。反過來說,如果一碗飯做得花里唿哨,存在感是有了,但大多數人還願意吃嗎,還能天天吃嗎?

2. 用戶因素

其一,微信當前在風頭上,大家會更多的關注和討論風口中的應用和產品。所以,即便同是即時通訊應用,手機QQ和微信相比,雖然實際上手機QQ的活躍用戶明顯高於微信,但現在又有多少人談及手機QQ呢?

其二,微信在一線的城市統治力遠高於三四線城市,而瀏覽器,手機QQ都是相對平均分布在1-5線城市中。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精英和草根用戶呈金字塔形分布,但他們對外發出的聲量則呈倒金字塔形。通過用戶調研我們發現,在大量的二三四線城市,很多用戶直接把UC瀏覽器等同於瀏覽器。甚至有的還不知道它叫什麼,但這不妨礙他們頻繁地使用瀏覽器上網搜索、看新聞、看小說視頻等等。不過注意,這裡說的草根用戶不等於功能機用戶,我可以告訴大家,在UC瀏覽器的月活躍用戶中,來自Android的用戶已經佔到了一大半。

3. 市場情況

即時通訊的市場挺熱鬧,手機QQ、米聊、微信、陌陌、易信、來往……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手機瀏覽器這市場十年來一直很穩定,UC一直佔據著超過50%的國內市場份額,第二位倒是換過座次,但市場份額跟UC差距始終不小。換句話說,how old are
you?自然沒爆點。

當然我肯定在2014年,大家會看到這個行業,這個產品的新變化,在這裡不劇透,拭目以待吧,希望不會讓大家失望。


1.流量分發的思路值得大家深思

互聯網歸根到底還是一筆關於「流量」的生意,流量可以轉換成廣告、遊戲、電商,而做內容的我們都知道產出投入比相當懸殊。在PC端我需要用戶停留在我的網站,流量都是自己的,但在移動端,我只需要用戶停留在我的app中,這流量到底是屬於誰,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這是UC能夠做到今天這麼大規模最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其實用現在一個很時髦的語言來描述就是「開放」。UC當年缺少推廣渠道,便選擇和中小站長合作,這部分草根雖然力量很渺小,但彙集起來的能量卻是巨大的,能夠佔到整個互聯網超過60%的流量。通過開放,為這些小站長導流,然後小站長幫助推廣UC,這樣導進來的用戶越來越多。一旦導入,那就變成UC的用戶了,而與此同時UC能夠為站長們導入的流量也越來越多,加入的合作者越來越多,UC瀏覽器就這樣自然而然的成為平台了。

2.重視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

移動互聯網發展極為迅速,大有趕超傳統互聯網之勢。尤其在新興市場,這種趨勢更為明顯。由於價格原因,這些地方的居民極少購買昂貴的個人電腦,但大部分人都擁有智能手機。很多用戶跨越PC互聯網直接進入移動互聯網。UC在海外發展的不錯,一方面避免了和巨頭之間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也為未來的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據其官方資料稱目前UC已擁有超過30%的印度市場份額,個人覺得互聯網是最容易走向全世界的,一點接入,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想要成為一個巨頭,沒有海外市場無疑痴人說夢。中國現在雖然有一堵牆,但這堵牆遲早要倒掉,到那時如何面對國外巨頭的挑戰?很喜歡俞永福的一句話,「在中國都能活下來,不怕在海外做不好」

3.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正在逐漸變重

安裝的app越來越多,web和native之爭業內已經討論過不下數次了。手機上充斥著各種殭屍app,app們不得不依靠更新程序來刷刷自己的存在感。百度推出輕應用、UC瀏覽器的UC+、豌豆莢的搜索、微信的公眾號等等,巨頭們都在嘗試整合,希望能夠把一切的服務都留在自己的體系內,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而這些也正是我們需要的。超級App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趨勢,瀏覽器作為一個上網必備的工具產品,無疑會在手機中佔有一個重要地位。

4.UC瀏覽器是最接近PC瀏覽器的入口

瀏覽器在PC端是最直接的入口,但至今在移動端仍然沒有一個app能夠完全擁有PC端瀏覽器的地位,哪怕是微信也不行。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應該有這樣一個公式「應用分發市場+所安裝的app+手機瀏覽器=PC瀏覽器」。

移動端的超級app,有做內容分發的,有做應用分發的,但很少有做流量分發的。其實瀏覽器本質上就是一個流量分發渠道。依託「UC+」開放平台,集成了多個瀏覽器拓展功能插件,實現瀏覽器和插件的相互調用。此外還打造了信息導航、移動娛樂和生活服務三大平台,並提供完整的移動支付方案。相比來說,微信、微博,連基本的瀏覽網頁、搜索都沒有做好,而UC正在逐漸接近PC瀏覽器的入口地位。用戶粘性足夠高,用戶在PC端使用瀏覽器的習慣,並沒有因為進入移動互聯網大規模的發生變遷,這是即時通訊和瀏覽器沒有太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所在。

回答的比較雜亂,最後推薦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微信、UC瀏覽器和百度地圖的平台化生存意見


我這裡也嘮兩句吧。因為我從事的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所以主要說下為什麼瀏覽器的用戶覆蓋率和使用時長會這麼高吧。

首先,瀏覽器是剛需性產品,用戶能在上面做很多事。特別是現在像UC瀏覽器這些具有準超級APP潛力的瀏覽器,除了基本的瀏覽器上網功能,它還能通過插件和輕應用實現很多APP的功能,甚至APP不能實現的功能。

比如我,我上微博基本就是通過UC瀏覽器的輕應用上,和直接用新浪微博的APP上一樣的效果,而且這還不用佔用我太大的空間,不用更新和升級。還有,因為我喜歡逛科技博客這些網站,但因為他們太多,我又不可能每個都下載APP,而且有些還沒有,但我可以通過UC瀏覽器把它們添加到首頁,就像APP一樣,每次我都不用搜索,直接點進去就可以。

除了這個,UC瀏覽器還可以聽音樂、看小說、購物、玩遊戲、看視頻(快播的功能在UC瀏覽器體現的淋漓精緻,你懂得)等等,基本滿足了用戶的所有基本需求。

所以,因為這些剛需性功能,你說瀏覽器的用戶覆蓋率和使用時長會比即時通訊低多少?

而且,即時通訊使用率之所以高,是因為它是社交產品,有很多重度用戶,是靠用戶的生態關係圈住用戶,但這也會成為用戶離開的可能。比如當年的開心網、人人網、新浪微博,哪一個不是當過風口上的豬,但哪一個不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相反,因為瀏覽器是工具性產品,用戶一直很穩定。比如市場情況這一塊,UC瀏覽器用戶數一直處於市場第一,第二的位置則是QQ瀏覽器和百度瀏覽器輪著做,基本變化不大。這也說明了問題。

附:手機瀏覽器市場競爭情況


看到這個題目我馬上想到的是微信和 UC 瀏覽器兩個例子,因為想到恰好在知乎上有這麼兩個主題相關的著名的回答,大家先感受下:

(1)微信的國際化戰略是怎麼樣的?

(2)UCWeb 是如何拿下印度市場的?它在印度的運營模式與在國內有何不同?

這兩個問題都在討論有關國際化的運營問題,甚至討論的都是印度市場,但是起到的傳播效果會完全不同,第一個問題直接與「性」相關,排在首位的回答馬上會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段子,而第二個問題裡面的那些討論,大概只能吸引到很少的能全部讀完的讀者,讀完了也只是會被各種 IT 媒體剽竊而已,這對於傳播和推廣恐怕影響力都會是比較有限的。當然,我們現在再來看,這已經是傳播之後的結果了。我覺得造成這種關注度差距的原因至少有以下這些:首先,即使排除掉「性」的因素,這種關注度的差距緣於大眾的著眼點。社交類軟體是新潮的、功能點多的產品。比如微信,它有「搖一搖」「掃一掃」等功能,而且隨著大家的不斷使用,它能不斷地產生新的功能出來,而這些都是大眾所聚焦的。即便這些功能有很多缺陷,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去關注它。因為大眾對於新潮產品是容忍BUG的。

而瀏覽器則很不同,雖然它也有很多重度用戶,但用戶自身卻不覺得。就像手機里的通訊錄,雖然用戶每天都用,但我們肯定不會去討論它,因為它沒有討論的話題。因此,只有在那些喜歡看小說、喜歡看視頻等用戶看來,每個瀏覽器才有一些的「話題」。他們在討論「瀏覽器」的時候會更多地討論諸如「重排版」「省流量」等等「功能」,而似乎也只能來講這些功能,而這些功能又是很容易模仿和抄襲的。

其次,產品關注度可持續發展常常需要用戶自己願意去分享各種內容,「讓用戶願意去分享」這與用戶的心理因素有關。產品自身的推廣可以在某些時刻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某些特殊時刻一旦過去,這種影響就會迅速衰減。如何長期產生話題,這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

在一個社交網路上,所有信息的傳播其實都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時通訊之所以話題這麼多,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社交產品,用戶就在上面交流、溝通,自然會關注到產品本身。而瀏覽器是一個工具產品,用戶通過它滿足需求就可以,顯然無法具體溝通,自然也不會交流到產品上來。


工具和娛樂比起來,永遠是娛樂更受關注。就好像,明星的花邊新聞永遠比互聯網的動態擁有更多的受眾,得到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多的互動。


這回答成了uc的產品發布會了,其實關鍵在於瀏覽器可取代程度遠高於微信等產品罷了!

瀏覽器確實是基礎應用,但是現在的瀏覽器,誰敢說誰比技術其他的好的多,然後有競爭對手N倍的用戶么?

用戶被分流後當然關注不夠了!


你想想你在手機上用瀏覽器和微信的頻率就知道了。


艾瑞的數據可能是錯的,當今的環境下,我選擇相信友盟多於這些第三方無數據在手的調查公司


這就像是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做社會化傳播一樣,答案當然是否定,有的東西大眾感知非常少的,就是不合適。當然,手機瀏覽器和即時通訊軟體都是可以有話題可塑造的產品,不過也有話題關聯強弱和可打得點。話題關聯就涉及到哪怕我用你這個應用用得再頻繁,我也未必會時時想得到跟別人講你,這就是工具類應用的悲催之處,就像我天天去廁所,我也還是不會想去分享我上廁所的感受和怎麼拉屎比較舒服的想法。可打的點——討論和話題都有從眾性的,從眾性里就有社交,及時通訊軟體駕著社交的風,玩兒什麼都事半功倍,所以為什麼大家要在社交媒體上做傳播嘛,而手機瀏覽器這種工具類軟體,你讓他註冊個賬號,他想半天都給自己找不出來個理由,所以欠缺在社交性上也就差了一大截了~~


簡單些回答,大家已經把手機瀏覽器當成在正常不過的東西了,就是生活中的水一樣,非常常用,但已經沒有探討的激情了。


因為瀏覽器太大了。。。


即時通訊 滿足了社交這個剛需而存在。而瀏覽器滿足的是什麼呢?較大部分用戶的上網入口。

即時通訊背後的社交,是有人際關係的存在。而瀏覽器上網僅僅是單方面搜索需求,或者是資訊需求等等需求的集合。

即時通訊背後的需求絕對大於瀏覽器背後的需求是根本原因。


大家回答的都太長了。

本質上一條:社交app伴隨著內容的流動,可是瀏覽器使內容流動的能力很小。

所以跟使用頻率關係不大,瀏覽器跟社交軟體比起來,活躍度和打開率都低不了多少。

跟入口能力關係也不大,都是大入口。

跟app取代web關係也不大,安裝app數量有限,更多需求終歸會在瀏覽器上。

何總的飯菜比喻還是有待商榷的。另外,手q的活躍度質量肯定是沒有微信高的。活躍度可能也沒有(猜測)。


騰訊把UC收了關注度就上來了!微信自帶的瀏覽器很爛,內嵌UC的話市場佔有率,應該無敵了吧!


1. 瀏覽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再成為信息的入口。即時通訊工具才是其中的一種。應用商店是另外一種。

2. 手機瀏覽器的活躍度和安裝量,多來自預裝渠道,以及三四線城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這種趨勢總是會遷移的。在我看來,瀏覽器入口是一個走向死亡的入口方式。所以在這裡活躍度和安裝量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一個是物品,一個是貨架的感覺。


投資上叫「護城河」

你用一款即時通訊,你離開的可能性就會很低,因為上面承載著你的關係網,而且即時通訊這行,大者恆大,一旦做大就近乎壟斷,與之而來的便是驚人的利潤;

至於瀏覽器,你從uc換成qq或者搜狗對你有什麼本質影響嗎?


鑰匙和手機覆蓋度也差不多 但是鑰匙的關注度能有手機高嘛?


因為一部手機上的一個社交app可以影響N個人,而一個瀏覽器app隻影響一個人。

其中N &>&> 1 。


就我個人來說,UC只是上網工具,還不如百度來得方便。但是微信和QQ是圈子,有朋友動態和自己的心情。要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毫不費事。

所以,不用再說了


推薦閱讀:

Android 有什麼小巧實用的工具類應用?
安卓(Android)設備需要 2GB 內存嗎?
Android 4.0 設計規範是否真的有意義?
為什麼很多安卓的應用都有直接發送彩信的許可權?
綠色守護vs黑域(前禁止運行)?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移動應用 | 即時通訊IM | Android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