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到荼蘼》這首歌你聽到了什麼?
據說是林夕本人最喜歡最滿意的詞。一首第一次就會被吸引,聽了好多次還是很喜歡聽,每一遍聽對歌詞都有些許不同理解的歌。
總覺得這首歌有淡淡的看穿世事萬物的感受,螞蟻於我們,又有何太大的區別?沒有什麼值得歇斯底里,相差大不過天地,但是最後一句每一個人碰見所愛的人總心有餘悸是整首歌我最喜歡的部分。
謝邀。
開到荼蘼是老爺表示自己以後寫不出的詞。也是讓他覺得「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歌。@Tracy 說的很對。這是林夕借師太書名做的歌名。可以說師太對老爺影響很大。如果用小說的內容來解歌詞的話。找到一篇帖子可以提供參考:http://tieba.baidu.com/p/964623094?pid=10786744117cid=0#10786744117
《開到荼靡》的小說結尾處,最能概括全書的一句話是那句「開到最後是荼蘼」。還有小說的最後一句話:「只欠了文思(小說男主角),可恨文思似荼靡。」 荼靡是什麼我就不多給解釋了,小說里,女主人公是這麼解釋這種花的:「 屬薔薇科,黃白色有香氣,夏季才盛放,所以開到最後的花是它。荼靡謝了以後,就沒有花了。」 然後夕爺《開到荼蘼》里是這樣寫的:「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 所以結合小說最後一句話和夕爺的歌詞,「開到荼靡」真正的意思是~本來可以很美的結局,可是孰知美過之後,即將到來臨的卻是「死亡」。且歡且哀,且喜且悲。任何東西開到荼靡都是最美且最悲的美過之後的死亡,誰願接受。 本來文思是幸福的,他和韻娜的愛情是完美的。似荼靡的文思是因,所以果必是接受幸福的「死亡」。 本來心花怒放,可是卻開到荼靡。顯而易見,意思就是很歡喜,卻沒想到結局是這樣的悲哀。
然後講我的感覺:
荼蘼的含義,則是終結。所謂荼蘼過後,無花開放,過去的文人騷客們常常認為,荼靡花開,代表著一年花季的終結。 《紅樓夢》里有這樣一句:開到荼靡花事了。
《開到荼蘼》更像是講了一個虛無主義心態的人,對整個社會的否定。 是對世界萬物完全否定存在價值的心態:「每一個人傷心了就哭泣,餓了就要吃,相差大不過天地,有何刺激?」 在否定了傷心、哭泣、飢餓這些代表每個人真實情感的感受之後,副歌部分點出了歌曲的主題:「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 得到好處,她會想想這些真的是自己值得的嗎?給我全世界的那個他,究竟有什麼目的?我害怕此時此刻的心花怒放,卻讓自己走到盡頭,無可挽回。作為林夕的腦殘粉。 這闋詞得放到這張專輯裡看,也要放到當下的時間裡去看。99年的《只愛陌生人》 這張專輯是王菲情變的時候的專輯。林夕自己也遇到了情感問題。這張專輯裡12首歌,林夕寫了8首。為的就是鼓勵對方站起來。這張專輯簡直就是我最愛的王菲專輯啊。摘一段當時的報道:林夕從一份八卦小報上看到王菲將竇唯「捉姦在床」,便提筆寫出《新房客》。王菲與竇唯離婚,無巧不巧林夕也正值失戀,於是一首《只愛陌生人》寥寥數筆的歌詞,碎碎念的重複欲說還休地體達了彼此相憐的心聲,《百年孤寂》和《開到荼蘼》鼓勵彼此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PS這張專輯裡的《百年孤寂》是最愛。
聽這張專輯裡的歌,總是習慣一氣呵成地聽。按照這個曲目順序聽:01.開到荼蘼 02.當時的月亮 03.催眠 04.只愛陌生人 05.百年孤寂 06.蝴蝶 07.過眼雲煙 08.嗶一聲之後 09.推翻 10.精彩 11.守望麥田 12.郵差
目的明確。順序井然,各種治癒。鑒於問的是《開到荼蘼》,我也就收手了。無望之後的洒脫。
把事物掰開了揉碎了看,把人之大欲,飲食悲喜,都一一肢解。
撞碎了南牆,踏破了樓蘭,沸點降下來,心智冷卻。左手執放大鏡,右手顯微鏡,精確測量,妥帖對比,最後發現,相差大不過天地。
有靈性的人,無論是措辭還是歌唱,總是給人以站在很高的視角,用很寬泛的態度去對待的感覺。換言之,有一種疏離感。
這是我最鐘意的faye的歌。每次戴著耳機,把音量逐步調大,整個世界都是她狂放縱情的嗓音,緊緊覆上我的觸角,溫暖潮濕,刻薄綿密。
一個艷光四射的性冷淡。
自卑與自傲的心緒都在這首歌里溶解,握手言和。而當我清醒,試圖措了詞藻去歌頌些什麼,它又無所謂地聳聳肩,告訴我,歌頌本身,也沒什麼了不起。關於知乎上的單曲分析題。比如這道,我一直在等,等待朋友們都能說說這首歌聲音的表情,背後有怎樣的情緒,有哪些感覺是第一次聽《開到荼蘼》,不看歌詞本,就能擊中我們的?
「砰!」被擊中,《開到荼蘼》理應有這樣的效應。華語音樂如此貧瘠的土地上,這樣的編製,絕對是令人驚異,被歷史記住的作品。我個人認字晚,對歌詞的認識也很晚。早年聽歌,對歌詞本的琢磨也很少,常常聽來聽去就剩幾張裸卡帶或裸碟了。沒想到到了網路時代,反而成了優勢,我可以不用「千千靜聽」,不安裝任何歌詞插件,不管網上任何所謂手打歌詞、勘誤歌詞,什麼語言就當是鳥語,聽得懂就聽,聽不懂拉倒。這幾年被高人教訓,還是規規矩矩拾起了歌詞本,看製作欄,須知在華語圈,一半多的生意在歌詞。
扯遠了。《開到荼蘼》盛名在外,倒也是一個歌詞被有點「過度解讀」的例子。特別是聯繫到世紀之交、王菲當時的情變,各種分析的文字有時另林夕自己都不勝其擾。如果問我聽《開到荼蘼》,我聽到了什麼?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感覺我還是清清楚楚的,我可以誠實地敘述:
第一次聽的時候照例是沒有歌詞的,我沒注意過,也沒聽懂幾句歌詞。照道理也是這樣。在這樣一首特色鮮明的歌曲面前,忘掉歌詞的存在實在是太容易了。聽《開到荼蘼》,就是聽C.Y.Kong,聽他的旋律、和聲、編配、製作。開頭就是小軍鼓,這東西多少年才能出來一次?繁複的節奏貫穿全曲,甚至會給人進行曲的感覺。王菲穿插的失真音色對於沒什麼見識的歌迷聽來,足夠屌足夠屌了。弦樂的鋪陳華麗成熟。主旋律清晰清楚,足夠有趣,這樣才能把整首歌撐起來。
整體聽下來C.Y.Kong是迷幻的、頹廢的、個性的,但是繁複華麗不吵鬧,安排絕對是清晰有章法。C.Y.Kong、Alvin Leong、林夕聯手把港式的巔峰編曲製作帶到了國語專輯,帶來的效應是大家都看得見的。這和張亞東帶給王菲的東西又有所不同。王菲在合適的時間,總能和對的人合作,這就是牛逼的地方。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太大太大的命題。
C.Y.Kong 的demo總是會做到一個相當完備的狀態。這首也不例外,他一個人搗鼓搗鼓就是一個幾乎能發表的作品,別提有多靠譜了。有興趣可以去聽聽。他靠譜的工作也常常能激發歌手的狀態,《開到荼蘼》里王菲的唱腔達到了穩定,每次現場也幾乎聽不出來什麼問題的。編曲當然幫大忙。同理之於陳奕迅,《浮誇》其實也是最令人放心的。
C.Y.Kong 離異後,如果沒有隱瞞的話,就還是一個單身漢,也是個工作狂,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生病挺勤的;不太會料理吃食,po出來的照片看上去基本難以下咽;沒什麼工作就不太回港。這幾年工作減產蠻嚴重的,我擔心他又悄悄地就二度歸隱了。畢竟是一個讓我們聽出汗水和淚水的音樂人,還是希望那些音頻工程界面的圖片在微博上不要消失。失戀之後隨便找些老歌聽,於是聽到這首。
慚愧,這是我第一次聽王菲的歌。在十幾年之後,她的唱腔聽起來依舊如此獨特,王菲之後再無王菲;C.Y.Kong的編曲現在聽起來依然前衛;夕爺的歌詞依舊像軟刀子毫不留情地在心上划出一個口子,尖銳得毫無90年代特有的那種只關情愛的軟綿綿的老氣。
失戀了之後消沉了一段時間,也一直在思考究竟當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聽到這句歌詞的瞬間,有種頓悟的感覺:
每一個人 碰到所愛的人 卻心有餘悸
所有事情都沒差,包括心底的驚濤駭浪,包括開到荼靡的愛情。心有餘悸,這也是愛情的一部分。
(有預感三個月後再看這個答案,我會笑自己的矯情.....)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從興緻勃勃到興緻索然。
目空一切和萬念俱灰同時摻合在一起。
本來是要會登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結果卻成了,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這首歌讓我無數次驕傲和自卑的時候讓自己變正常
竊以為這是林夕最好的詞。
最後剩下自己
捨不得挑剔
最後對著自己
也不大看得起
這幾句很絕。都快悟道成佛了。
有次坐在大巴上,聽到這首歌,就感覺道路兩旁都開滿了彼岸花,天黑了下來。現在只要一聽到這首歌,依然感覺深陷地獄無法自拔。那個感覺,就是萬事萬物,唯心所造,心如地獄,身如地獄。既然都來到了地獄,那有何妨。
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世上每個都在誇讚你。他們誇讚你的容貌、你的才華、你的成就,他們把你奉為偶像。
有時候你會因此而沾沾自喜,但每當深夜獨處的時候,你都會陷入難以名狀的自卑中:
相貌?不過是毫釐的差別。
才華?人與人又能有多大差別。
成就?只不過是一個個巧合構成的魔法罷了。
偶像更是轉瞬即逝的玩笑而已。如果拋開了這些,你又有什麼價值呢?
懷著這樣的心情,你一天天的生活。
你變得越來越難以心動:不會為了追求什麼而歇斯底里,也不會為了誰而死心塌地。
慢慢的,你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又像一張大網從天而降,壓在你的頭頂,越是掙扎越是動彈不得。
在你感到絕望的時候,某一瞬間會期待著什麼奇蹟發生。但是你也知道世界上沒有奇蹟,這只是可笑的白日夢罷了。
你變得不相信任何人,你丟掉了自我,卻也只剩下自己。
昨天,工作上的事情突然有了進展,你久違的開心了一瞬間。
然後想起毫無變化的生活,那一瞬的開心彷彿是另一個季節的事情。
好聽自不必說,我想說的是,聽到副歌最後一句我才意識到,原來這倆字的讀音不是cha fei而是tu mi啊( ˙-˙ )
林夕以人看螻蟻的視角開題,讓聽眾以一種宏觀的視角來看自己。寫出了那種漸漸成熟和世俗化的過程,覺得年少追逐的牛X的人也不過如此,自己也不過如此,大家都是凡人,沒什麼了不起。
感覺是那種什麼都不願相信 什麼都不大在意的虛無主義者的人生觀,語氣里有目空一切,有自嘲,有嘲諷。什麼都無差別,沒有刻意在乎的,沒有格外看起的,世間盡如螻蟻,包括你我。但這不是重點。我總覺得這首歌最戳到我的是結尾句。【每一個人 碰見所愛的人 卻心有餘悸】再這樣一首滿含輕嘲(啊我也很難形容是什麼感覺)的歌里,王菲隨性慵懶的聲線輕輕地吐出這麼一句。我們都如此平凡啊,在我們中二或不中二的時候,即便我們多麼目空一切也好,多麼通透也好。遇見那個人,卻總是心中惶惑,悸動不已。一首我愛得不得了的歌。
寥寥數筆。
先來說一個故事吧。
初中。
喜歡上了一個女孩。
遂展開攻勢。
送了一盒巧克力。
直接被回絕。
沒有可能。
心如枯木。
墜入海底。
無意中聽到了這首歌。
波瀾起伏。
首先是不甘心。
它美不美麗
偏差有沒有一毫釐有何關係。為什麼不成功的偏偏是我?
不停的質問自己。
下一個階段就是傷心。
哭天搶地,不能自己。
誰曾傷天害理
誰又是上帝我們在等待什麼奇蹟。時間沖刷掉了感情。
最後剩下自己
捨不得挑剔最後對著自己也不大看得起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想想看。
沒什麼大不了的。
沒能留住你。
我的心儘管不溫暖。
但是我終究還是會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只要我還有這一顆可以去愛人的心。
又過了一段時間。
碰見所愛的人
卻心有餘悸。到底還是沒能想開。
一個心結就在那裡打成了死結。
誰也無能為力。
那還是再來說說這首歌吧。
這首歌是失意者的不忿的述說?
不對吧。這首歌是迷路者在情感沙漠的蹉跎?
不太對吧。這首歌是看開了的人的把所有事情看得風淡雲輕的心態?
也不對吧。一千個人裡面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聽眾裡面也有一千種異於別人的心理情感。
在我耳中。
這首歌。
是
明明每一個詞都不甚華麗。
明明每一個詞都平庸到底。
明明每一個詞都淺顯易懂。
卻又每一個詞都完美無比。
卻又每一個詞都無懈可擊。
以上。幾次差點被車撞死耳機裡都是這首歌
圍繞這首歌寫過一篇煽情小文章,引過來聊作參考:
下午和一個故友聊天,晚上下著雨又和另一位故友打了一通電話。欄外點滴疏疏落落,昨夜的胃痛,未來的渺茫不可測,今天的百無聊賴,擔憂惶惑與苦痛,聊來聊去成了互相倒苦水。發一些長長短短的感慨,終於歸結到生活的無意義,「生活不就是這樣么」苦笑又嘆氣,好像少年一下子白了頭。
擱下電話的時候突然想起了王菲的這首歌。荼蘼花開在春末,它的盛放,是絢爛繽紛春天的句號,繁華之極,轉眼凋落。《紅樓夢》里群芳開夜宴一章里麝月抽到的簽上寫著「開到荼蘼花事了」,說的大概也是盛極而衰,三春過後群芳盡的意思。
林夕寫的「心花怒放,開到荼蘼」,我卻不太懂,儘管荼蘼兩個字在眼前,就好像嗅到那鮮腥的、充盈的、密密麻麻擁擠著的煙熏火燎的濕氣。
這句之前的意思,伴著失真迷幻的搖滾編曲,倒覺覺得真切的緊。那麼多的人,那麼大的世界,高的山,遠的海,偶像也好,上帝也罷,想想不過如此么。無所謂,無所顧忌,無所好奇,也無所挂念。走在路上的時候搖搖欲墜,飄忽不定,耳邊嗡嗡嗡響個不停。既空虛又痛苦,既自憐又自棄。你說矯情,可是人不就是這樣么,傷心了哭泣,餓了吃,你又是多美麗,多甜蜜。逃得掉么。
這樣想著,荼蘼花開也是這樣吧,痴狂,陶醉,混亂,虛幻,悲壯,絕望。
這一秒有所感動,下一秒就無聊,恍惚的時候,好像被海浪裹挾著,翻滾、飄蕩、眩暈、像一塊黑色的木頭。
想的遠了,就想到宗教,想想還有那個終極解脫,終極無聊和終極解脫。
林夕你真是夠了。
可是歌里唱著,當嘈雜混亂的搖滾伴奏驟止,整齊悲壯的提琴出場,王菲唱的是「每一個人,碰見所愛的人,都心有餘悸」。啊,觸目驚心的四個字,心有餘悸,心有餘悸。終於明白林夕要講的是這個,整首歌,大概是一個女子絕望的失戀吧。
原來,之前的絕望,苦楚,無聊,看透,死心,空虛,幻覺罷了。荼蘼花開的多爛漫,大朵大朵的白色塞滿了整個世界,樹丫,枝葉,天空與大地。一場失戀,刻骨到無聊無望,拋棄了世界。她真看透了么?答案想必是清楚的。絕情恨在深情。
林夕據說是好佛理的。佛家追求的是涅槃,從六道輪迴中解脫。他真的相信么?
又想起另外一首歌詞《難念的經》:「啊 捨不得璀璨俗世啊 躲不開痴戀的欣慰啊 找不到色相代替啊 參一生參不透這條難題。」經難念,夢難圓,古往今來,熙熙攘攘,潮起潮落,一道難題誰又參透了。百臂千手都防不住,遑論你你我我。想不開,捨不得,找不到,放不下,參不透。我們是整齊的、偏差沒有一毫釐的螞蟻,是在爛泥里甩著尾巴掙扎著的烏龜,恐怕也是璀璨美麗的俗世眾生。沒法吞風吻雨葬落日,欺山趕海踐雪徑,還是餓了好好吃,傷心哭一場。
你給我聽好,想哭就要笑。煩惱會解決煩惱。哪裡來的那麼多。
晚安了,我愛的各位,願你們安好。看到這個問題 我首先想到是的是亦舒的小說《開到荼蘼》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84090/又上網搜了一下歌詞 看過這本書對理解歌詞還是很有幫助的 你可以看看這本書林夕很喜歡亦舒 很多歌詞都是直接用亦舒的小說名《吻所有的女孩》《阿修羅》還有給楊千嬅寫的《亦舒說》直接向亦舒致敬了 我自己對比看過 能感覺出一些聯繫
想和你談的戀愛是那種壞人和壞人之間的。是兩個薄情寡義心懷鬼胎悲觀主義者之間的,是兩個千帆過盡金戈鐵馬浪子之間的。我想和你互相看盡對方的底牌,了解彼此的陰暗,然後我們依然相愛。有時候愛不是什麼真善美,只是你隨手擰開煤氣灶,我笑著划了一根火柴。
絕對的放空和看透
我現在覺得他是在講一個剩女的故事,,
曾經一個能讓我奮不顧身的一個人,終於死在我不肯破滅的夢裡。畢竟我只有一個人生,不必慷慨贈與不值得之人。 我像是困溺於深海,而你恰好經過。每一次的掙扎,都是在期待你會救我。每次我差點淹死的時候,我頑強的生命力又促使我抬起頭顱。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徘徊著,我的心力也漸漸耗盡。突然有一刻,我彷彿明白了,ta終究是不會救我的吧。心中萬念俱灰,也放棄了掙扎。我摸了一下胸口,居然不感覺痛,可能是承受了太多所以麻木了吧。當我沉下去的時候,一顆從小仰望的星星悄悄墜落。。
只有我一個人耳朵里充斥著滿篇的大提琴么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歌手金莎?
※整天在B站刷鬼畜歌曲視頻的是什麼心態?
※如何評價張傑的最新單曲《我想》?
※高曉松、鄭鈞都在選秀節目里讚賞選手「祖師爺賞飯吃」,在當下造星的年代,說祖師爺賞飯還有意義嗎?
※音樂可否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