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總是帶著一種強烈的功利心,要怎麼改善?

總覺得看那些書對自己沒有幫助

卻又不知道哪些書才是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

有時候甚至認為只有課本才是 因為它可以應付考試

怎樣才能有效戒掉這種閱讀上的浮躁呢?大家是如何克服的呢?


謝邀。我盡量。

同意前面幾位的說法。感覺提問者的問題不是太功利而是不夠功利。如果功利得足夠的話,應該知道什麼書最有幫助,就不會看著一本懷疑著還可能有更有幫助的書,導致出現問題中的這種什麼書都沒法好好看的狀況。

做一個功利的人,意味著知道自己該幹什麼1然後知道自己該幹什麼2才能更好地去幹什麼1。這事,屬於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範圍。這個飯碗不好搶。

如果非要跳出這個範圍。有兩種不太體面的建議。

頭一個,讀自己擅長讀的書。就是那種不用太費勁就能明白,明白了不用太費勁就能上手自己做的書。啊不是菜譜——我就讀菜譜費勁,我讀任何指南都費勁(說明書包括)。我是指那種能用來檢測你的勞動天賦的書。比如,我讀歷史書明顯比讀哲學費勁。讀倫理學又比讀語言分析費勁。但讀到純邏輯又費勁了。你對有些事有感覺,對有些事沒感覺,這事你不做測試,未必能真知道。當然,讀書顯然不是測試的唯一辦法。而且不是最好的辦法。所以呢,找到自己幹起來最痛快的事——擅長或者有天賦是痛快的前提——讀對干這事有幫助的書(通常有這個方面的天賦,不會在這方面的書上遇到閱讀障礙,反之。。。亦然?。。。但至少是個徵兆)。

二一個(確實更二一些),讀那種不管明白不明白,你一提就讓人肅然起敬的書。比如,在我們「專業」呢,近幾年呢,是古希臘。。。我記得上本科的時候是吉米多維奇(不過那是靠走量的)

另外,最後,最不對,求摺疊,如果讀不下去,可以考慮暫時不讀。因為,做一個功利的人絕對不可能通過讀書來完成。而且,那個啥,有一種情況其實比擰巴還要失敗,那就是擰巴失敗。


試著讀一些羞羞的東西,體驗不功利的感覺。

就這樣。


這樣的心態不敢說人人都有,但是我覺得應該很多人都有吧,我也是一員。

這樣的心態多少是因為心理的不自信啦。無法說如何閱讀才是正確的,畢竟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每個人對閱讀的需求也不一樣。

因此,與其把自己這樣的閱讀習慣歸類於「太功利」這樣的「不道德」的心態,然後苦惱於如何解脫這種不安感,不如先正視一下這種心態是否ok。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也不要太受一些別人想法的影響啦。

放寬容一點的對待自己,想清楚這種心態是因為別人的想法而產生的壓力,還是自己情況與生活追求之間的差距而產生的壓力。

不要先給自己貼上浮躁的標籤。

至於如果是想改變自己的閱讀習慣,我建議一個blog,@戰隼 大的blog,對我的啟發也很大啦http://www.read.org.cn/html/794-u0026quot14-life-creative-classu0026quot-a-daily-part-of-a-book-to-read-notes.html


首先從我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起,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那時候家裡比較窮,沒什麼錢買玩具,不像現在的孩子想玩什麼就買什麼。但是我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孩子。我叔叔是個木匠,我會經常搬弄他的工具,自己用它來造木玩具,像汽車啦,飛機啦,尚方寶劍啦,等等,反正我總有許多在大人看來非常無聊的想法。我把大廳搞定烏煙瘴氣的,家人會非常生氣,罵我說,你搞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啊。還給我起一個綽號——八寶六,我在家裡排第六,八寶是我那邊的方言,大概是總有搬弄不完的想法的意思。

在我讀書之後,這些行為甚至被禁止了,他們要求我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多抄幾次課文,也比我在搬弄這些東西好。那時候我並不明白這些,現在我總算明白為什麼美國有很多人輟學去創業啊,而且他們都比較成功,像喬布斯、蓋茨等,這和他們的教育有關係,他們從小有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東西,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夢想,並不斷地在這方面沉澱和積累自己。而我們的教育呢?在我們農村人的觀念里,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而個人的興趣在我們觀念里,是沒用地位的。我們衡量事物的標準是有沒用,你搞這些東西以後有沒有出路。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相似的經歷, 在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知識觀中,實用主義一直佔主導地位。這種知識觀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人們希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總是那麼急功近利。因此,在歷史上很多有想法的東西被正統的人稱為淫技,搞自然科學理論研究在別人看來是沒有出息的,不但會被自己家裡的人罵,還會被周圍的人鄙視地說,「你是吃飽飯沒事幹——撐著。」於是,在我們的文化當中,慢慢喪失掉對一些無用的東西的探索,知識分子都以治國平天下為最高的理想。其實也沒多少個讀書人那麼高尚,都是想著光宗耀祖的事,都是想這官場的權力和它帶給自己的榮華富貴。

在實用主義精神的引導下,我們這個民族的發展就會呈現出一個特點,最有用的優先發展,不是很有用的後發展,沒有用的就不提倡,甚至還限制它發展。因此,我們看到中國在農業方面取得非常多成果,例如灌溉、農車、農具等方面,在當時都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到宋朝之後還出現四大發明。這四大發明是非常了不起的,對西方的工業文明有直接的推動作用。這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四大發明產生在中國,但是領先於西方那麼多,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卻沒發生在中國。這個是西方的一個學者提出來的,叫「李約瑟難題」。

那麼肯定會有人問,為什麼產生在西方呢?我覺得這個和他們的知識觀很有關係。西方是求知主義知識觀,強調你搞的東西能不能增進人的智慧。因此,我們看到西方人的知識觀比我們的寬泛,它具有一種包容性,不管你搞什麼,反正你能增進人們的認識,增進人們的智慧,你都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可以發現當人類還處於童年,你什麼都搞,你有限的積累什麼都想研究,你進步的速度往往會很慢。因此,出現中國人領先西方的情況,就變得不再難理解。但是後來呢?我們就沒辦法和別人比,文化的多樣性會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你在面對問題時,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它允許你討論和對比,它明顯比我們科學。有些品質不是說一個民族一開始就缺少的,而是統治者的政策限制,讓它沒辦法發展起來,像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識。

我們的知識觀讓我們的路子越走越窄。怎麼更深一層去理解它呢?像現在有些人提倡的一樣,有用的先發展,沒有的後發展,但是這在現實當中卻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有用的?人們判斷有用的標準是什麼?恰恰好是我們已有的知識,我們是在用已知去衡量未知,我們拿過去去衡量未來。我們的路子怎麼不是越走越窄?因此,我們的知識觀在我們的民族發展是負有責任的。

相對而言,西方的知識觀就科學很多,他們對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總要弄個究竟。當年蘇格拉底上課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問,學個東西有什麼用啊。結果蘇格拉底叫他的僕人給那個人一個大洋,說,你拿這個走吧,這個對你有用,都不是一個檔次的,居然問學這個東西有什麼用。一直到第一次工業革命,西方用馬車拉著火車在軌道上跑,如果是我們中國人,會說那個人神經病。當萊特兄弟冒著生命的危險,讓飛機剛好離地飛過200多米的時候,他們有多欣喜若狂。這些是我們中國人沒辦法理解的,你一定又會問,他們搞來搞去,用馬來火車,飛機飛個200米是不是吃飽飯撐著,是不是腦子有問題。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時,一個婦女問他,這個東西有什麼,他反駁說,剛出生的嬰兒有什麼用?對啊,剛出生的嬰兒有什麼用,他向你要吃要喝的,還要你放下目前的工作去照顧他。前些年,我在手機報上看到哈佛大學有一個惡搞的蘿蔔獎,它的研究在一般人看來很無聊,許多都會鄙視別人研究的課題沒一項是正經的。我們急功近利的知識觀讓我們看到的只要無聊,而沒有重視別人的研究精神,希望認識和探索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我們總是那麼急功近利,總是希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在和別人競爭時,我們怎麼可能贏得未來?


我說過多次,這個故事,再說一次無妨。

台積電老闆張忠謀年輕時,週末在餐桌上看報,看了一早上,父親問他讀的什麼?

他說,「紐約時報。」

「為何要讀那玩意兒?」

「學習呢。」

他父親罵他,「那不叫學習,學習,該是讀『看不懂的東西』」。

學習,就是讀,看不懂的東西。

ps:

一則簡單的故事,竟讓人在討論串中吵起來了,該怪我沒把故事說清楚吧。

所謂「讀不懂的書」, 按我的理解,就是「對時間利用,要有珍惜的態度」。

要知道,紐約時報在週末時,是會出特別版的,厚厚一大疊,從運動到漫畫,從影評到劇評,絕對可以叫你看幾個小時看不完,讀它,確實效益比很低,因為大多就是尋常新聞,還有連新聞都不是的休閒文字而已。

把這時間拿來讀更重要的書,攻克不解的知識,才是對時間的有效利用。

-


我的讀書習慣也被朋友評價為「實用主義」,所以我家裡最多的是字典和各類工具書,再就是我興趣愛好方面的書,少有小說,有也是英文的(出於學英語目的)。

對讀書我是這麼看的:人的生命有限、時間有限、精力有限,可世界上的知識無限,我們盡己一生,也不可能全部了解,那就只能有選擇、有目的地去學習、去閱讀。所以我是先了解自己的需要、興趣,再根據這些出發,對閱讀的書作篩選。小說的確是被我當作打發時間的讀物,鑒於需要打發的時間很少,就少買、少讀。出於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書,可以多讀,豐富知識面。我還願意了解關於自己信仰方面的知識,因此還會購買和閱讀靈修類書籍。

閱讀無所謂「浮躁」,讀的書都能為你所用,就可以了。


讀書為什麼就不能有功利心呢?

其實,讀任何一本書都是目的的。有功利心說明你想提升自己,這是好事。不過讀書的作用除了外部作用意義上的「給自己帶來何種技能和知識」之外,還應當有在內部作用意義上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上的提升。讀工具書和課本可以教會你技能和知識,讀紅樓夢則會對你的內心世界產生作用。

所以,我認為讀書帶有功利心並非不好,應該做的應該是內外兼修,除了讀「仕卒農工商」以外,還應當讀詩讀文讀史。如同學武,除了招式,還有心法。


閱讀本專業的書可以提高知識的深度,提高當前工作的效果;

閱讀本專業之外的書可以擴展知識面,提高綜合管理的能力。

我的閱讀就是這麼功利。

同時同意@yolfilm「學習,就是讀,看不懂的東西」的說法,讀書時和智者對話的感覺真好。但是閱讀資訊類的或者說休閑小文也並不是沒有用的,很多時候可以幫助你打開思路,啟發靈感。


功利和虛榮極大程度上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它們就像步驚雲的麒麟臂,學會控制它比學會克制它更重要。


一直很喜歡一句話:

「你學的每一點知識,都會成為你性格的一部分」

這也是我願意去學習各種知識的重要原因。


讀書帶點功利心沒什麼不好。恰到好處的小功利心有助於個人成長。那代表你有追求,對生活有目標,對未來有所期待。


題主問的是閱讀,而不是學習。他都還沒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呢,告訴他讀書有哪些好處,該讀哪些書,這實在是一種優越感患者的建議。

我以前也經歷過這個階段,當閱讀成為習慣 摘要出來供你參考:

梁文道在《正常讀者》一文中寫道:讀書首先是我的嗜好,然後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它讓我知道一點社會的脈動,了解身邊的人和事,使我在面對鏡頭和稿紙的時候覺得比較踏實。

對於一般的人而言,閱讀首先應該成一種生活方式,就跟吃飯、睡覺、聊天一樣自然,而不再是一種為工作、成長或消遣的必需,它應該逐步成為一個習慣,不用在乎外人怎麼看待自己,不用刻意的吸收,也不用刻意的去輸出。不用煞有介事,也不用一本正經,就讓它回到人間,回歸庸常和普通,甚至可以有些煙火味,構成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

這才是閱讀真正讓人覺得舒適和放鬆的狀態。


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愛上閱讀,沒有找到讓你眼前一亮,心理乃至生理上感受震撼的書。

如果找到了,你會像吸毒般不自覺地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想著和題主同樣的問題來的。處女答,談不上什麼答案,全當一起討論問題。

學生時代讀書的」功利性「是很正常的事。答主中學裡常被老師調侃為「功利主義學習者」,為了「作文積累」去讀小說散文,中文英文都如此。現在想想,當年為了提升作文水平而閱讀那些文學作品的時候,也是中學裡自己讀書收穫最大的時候。從這個角度講,學生時代以備考為目的去閱讀只是一個開始,只要不局限於習題冊和輔導書,這種功利性還是會將你帶到非功利的地帶。

大學裡沒有那麼多備考催生的讀書需求,更多時候是遇到想不明白的學科問題、政治問題、情感問題,甚至覺得說話辦事不當、做人浮誇虛偽了,都要找書來讀。求知本身是一種需求,而書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這種需求的產物,所謂的「功利主義者」也只是在閱讀時比其他人有更明確、針對性更強的求知需求罷了。只要閱讀的過程本身是完整的,讀書的功利與否並無大礙,有時反而能推動人讀下去。答主也一直想把自己身上「功利主義」的標籤去掉,但漸漸覺得與其糾結自己讀書的目的性,不如專註於書本身。這種「功利」沒有當然很好(像前面的一個答案所說,天生有寬容的知識觀),有也不必太自責,更不必想法設法地「戒除」,因為閱讀本身就是對浮躁的一種克制。


所謂功利,大致要看怎麼理解了。如果說功利和目的性是相結合的,閱讀往往效果是明顯的。比如做論文,圍繞論文的題目,可以閱讀一定量的書籍,可以說是「功利的」。個人認為不用把「功利」看得過重。閱讀本身出於興趣,也是自己需要的。在我們還沒有意識的時候,讀書比較隨便,可以稱為「亂翻書」,這是增加積累,隨著閱歷增多,發現書中的內涵,然後伴隨自己的需要再去閱讀。所以本來不必太在意功利,隨著自己心裡的訴求去閱讀,這樣可以獲得很大的快樂;我們也通過書本去學習一些必要的諸如專業知識之類的東西,所以目的性強一些,也無可厚非的。


看來樓主是學生啊

而且看來你是毫無目的性的學生 是不是自己以後學什麼 做什麼 喜歡什麼都不知道?

我初中的時候喜歡漫畫 後來喜歡人物傳記 喜歡天文學 把能找到的書都看了 上高中喜歡計算機買一堆雜誌 你能想到的小白雜誌都買 當然 我也喜歡物理 喜歡化學 借了老師的書看 讓老師給我講原子電子的分層 追著老師問

說這麼多是為什麼呢? 我不關注我不喜歡的 無論他貌似多重要 比如語文和英語 (不過現在看來英語還是很重要) 因為學我不喜歡的純屬在浪費時間 我喜歡的東西 我能記住 不喜歡的看過就忘


其實作為學生,這種心態很正常。這從另一方面反應了你的不自信。你害怕自己看其他的課本之外的書籍佔用了你學習的時間,因此常常處於一種徘徊不安,難以抉擇的狀態。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你要首先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所在,如果你的確對自己的所學課業感興趣,課本之外,閱讀以下相關的文獻之類的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從你的描述來看,你貌似對自己所學的東西不是那麼感興趣,所以,你應該在保證考試的基礎上,將時間的中心放在你所感興趣的方面來,你要知道,很多時候,最強烈的興趣點,往往就會成為你的事業方向,這個時候,你就不會再有功利心的煩惱了,因為你所感興趣的,就是你所能獲利的,換句話說,你所說的對你有幫助的,也正是你所感興趣的,兩全其美。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不是閱讀帶有功利性,而是不明白自己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知乎上很多人推薦閱讀,很多人也去閱讀了,但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卻覺得什麼也沒得到

大學兩年讀了大概 200 本書,為什麼感覺讀書的價值還是沒有體現出來呢?

有些人一天讀一本書, 有些人一本書讀十遍, 廣泛閱讀和精讀之間, 怎麼平衡呢?

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那麼讀書的意義又在哪裡?

我認為,你去閱讀,首先要明白,你到底想從書中得到什麼,有的人閱讀是為了見識更大的世界,有的人閱讀是為了解決自己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有的人是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完善自己的世界觀。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我們每天一日三餐肯定要吃的吧,那為什麼要吃飯呢?廢話,不吃飯那是要餓死么!或個換個稍稍貼切點的例子,大部分人一日三餐就餐時間都是固定的吧?為什麼非要固定呢?因為習慣,因為如果不按時吃飯,長此以往,妥妥的會胃病啊,我身邊不按時吃飯,或者該吃飯時不吃飯,搞的胃痛到要趴下的人好幾個了,從小就被教育,不按時吃飯胃會不好,所以從來都是按時吃飯的。

閱讀也是一樣,當你明白,你到底想從閱讀中獲得什麼的時候,不用人去催,你會自己去找適合你自己的書,讀的時候,你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思考,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做,比如最近喜歡上一個女孩子了,不知道怎麼追女孩子,那就去看書,看看有什麼小花招用的上,女朋友有了,可是進展不是很順利,還是去看書,看看到底「愛」是一個什麼東西,有沒有自己能借鑒的東西,等等

我認為閱讀帶有功利性是很好的事,那樣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去實踐,可怕的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去閱讀,每個人閱讀的初衷各不相同,關鍵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yolfilm

台積電老闆張忠謀年輕時,週末在餐桌上看報,看了一早上,父親問他讀的什麼?

他說,「紐約時報。」

「為何要讀那玩意兒?」

「學習呢。」

他父親罵他,「那不叫學習,學習,該是讀『看不懂的東西』」。

這裡@下@yolfilm的答案,這是很個很好的答案

『看不懂的東西』我的理解就是有深度的內容,要發揮你的心智力量細細品讀才能明白的文章,書籍。

我們閱讀,主要為了獲取知識,當然也有為了娛樂的,這裡先不談娛樂

我認為,知識分為兩種,一種是信息,就是如【1949年新中國成立】,【地球有引力】這種客觀公認的的事實或現象,另一種,就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例如【失敗就是成功之母】這種人生道理。

而很多人生道理,用一句話表達是抽像,很簡練,很難理解的,這些,就是我們不懂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去看【不懂】的東西,理解這些道理,然後把這些道理,運用到生活中,讓我們自身和生活,更好

最後的個人建議:

題主可以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閱讀,我想從中獲得什麼?如果實在找不到,我的建議,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去干點別的吧,出去玩,去認識更多朋友,或者埋頭用功學習吧,你所學的課本知識,不會白學的,總會有體現其價值的時候的。

當有一天,因為工作,生活,你迷惘,彷徨,不知所措的時候,去讀書吧,你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PS:題主善用搜索,自己找到的答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閱讀版塊,很多關於閱讀的問題,和本問題類似的

讀書該帶有目的性嗎?該怎樣讀書?

PS2:想知道什麼書合合適自己,多逛逛知乎,留意別人推薦的書單,豆瓣閱讀也不能錯過,看看評分,看看下面的評論,很容易找到合適自己的書


我覺得,既然你已經這麼覺得了,最好的方法,是把這種功利心做一個轉移。

不知道樓主用不用豆瓣,豆瓣,是可以把每一本你讀過的書進行標準,甚至放進豆列,寫一些評論的。所以,建議可以把閱讀的功利心,轉移到每閱讀完一本書之後,記錄它的功利心。每一本書都是實實在在的,都會在你的「已讀」中+1,這樣的話,也許你慢慢會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的其它領域。

不過不管怎樣,喜愛閱讀都是好的,改不掉也沒關係的,哈哈。


如果我說,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功利,提問者能接受么?

首先,up主,問自己——為什麼想要看書?什麼叫做有幫助?看應試課本有神馬問題?!幫你應試考證拿敲門磚,超有幫助的。我覺得up主不需要太在意怎樣戒掉這種浮躁,反正身邊不看書的人也多。

現在不想看書,或者現在只想看課本,都沒所謂。就像夜睡症一樣,時候未到,精神滿滿;夜了,累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得閱讀也是一樣。不想看的時候就不想看,強迫也沒有意思。【想讀】是一剎那的衝動,很講緣分。某個機緣巧合,就會開始看某本書。


推薦閱讀:

你會用哪些詩句總結自己的 2015 年?
為什麼那麼多人強調邏輯思維的重要性?邏輯思維的本質又是什麼?它有什麼功用?
發現自己不願意思考怎麼辦?
當你發現自己有很多方面能力需要提高時,一般採取的是先撇開其他技能,用相對短的時間集中突破其中某一項,還是多項技能同時進行訓練(但是每周練習的時間相對比較短)?
假如你必須要從聾、啞、瞎、失去雙腿或雙手五個當中選一個,你會選哪一個?

TAG:閱讀 | 學習 | 思考 | 學習方法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