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即使在微軟當年的鼎盛時期,科技媒體對微軟的反對聲音也很大?

有人說,現在科技媒體吹捧蘋果是因為蘋果厲害了,市值高了,有熱度了,所以大家都願意蹭蘋果熱度、寫蘋果軟文。但在世紀初微軟的鼎盛時期,大量的科技媒體文章仍然是大篇幅讚揚蘋果,尤其美國的老牌科技媒體人,都對蘋果毫無保留地讚揚。而對於微軟,則是一副微軟就不該獲得科技行業領頭羊地位的態度。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微軟一直被科技媒體所看不起,微軟究竟哪裡做錯了呢?


人紅是非多,死人才沒人管,何況微軟是非特別多。

很多答主說過,微軟當年的態度,就是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最好是世界上只有一家軟體公司。

靠著Windows在桌面上的統治地位,Office收割辦公,IE收割上網,VS收割開發,某天有消息傳出,微軟準備向圖像處理進軍。

第二天還是第三天,Adobe就宣布和老冤家Macromedia合併(Flash就是這樣過繼到Adobe家的),一副抱起團來準備拚命的架勢,微軟這才慫回去。

誰不怕,誰不想多活兩天呢?

==========================

補兩句有關蘋果的內容:

當年科技媒體也沒少吐槽蘋果。因為喬布斯還沒回來的時候以及剛回來OS X還沒出的時候,看上去蘋果完蛋已經只是時間問題,比「索尼今天破產了嗎」「AMD今天破產了嗎」危險多了。一家媒體採訪DELL創始人,問如果現在讓他掌管蘋果,他該怎麼辦?

此君答:解散公司,把錢還給股東。

話固然不是媒體人自己說的,但是你幫他傳了一遍,你自己總也有點態度在其中了吧?


微軟的鼎盛時期應該是2001年左右吧,標誌性的事件我認為是2001年11月2日美國聯邦政府訴微軟案的和解,這讓微軟從被拆分的陰影下解放出來,並正式宣布了Internet Explorer在瀏覽器大戰中的勝利者地位,長達10年的IE王朝正式拉開序幕。

當時Windows XP擺脫了困擾Windows 9x的藍屏問題,.Net初露頭角,Pocket PC在經歷了WinCE 1.x、2.x版本的折騰之後有了和Palm正面對抗的實力,微軟Tablet PC也箭在弦上。當時微軟還手握Hotmail和MSN Messenger兩大互聯網服務,並且也靠Xbox殺入遊戲主機市場。

微軟的.Net Passport是最早廣泛使用的統一登陸方案之一,也是今日諸多「雲服務」的雛形

IE殺死了Netscape,Pocket PC殺死了Palm,MSN Messenger殺死了ICQ,Sun被Oracle收購之後雖然沒死透,也殘的差不多了。當年被視為MS Office有力競爭者的StarOffice死了、Solaris死了,Lotus被IBM收購之後也基本死透了。即使是相對較弱的Xbox,也成功接替了世嘉的市場地位,維持了遊戲主機三足鼎立的局面。

Sun和Netscape的短暫聯盟在2002年落下帷幕,這對難兄難弟當年是矽谷不折不扣的大「網紅」,它們被微軟打的七零八落自然積攢了不少怨氣。

當時微軟實在太大太強,大殺四方,而死在微軟手下的各個也都不是等閑之輩,無論是產品還是企業文化,都頗有建樹,許多品牌的粉絲未必比現在的蘋果少,如 @vczh 提到的Sun,還有Palm(國內許多著名的智能收集論壇都源自Palm愛好者社區,如Hi-PDA,最開始叫hipalm的maxpda,tompda以及 @老麥 的煮機網)。看著自己心愛的品牌被微軟一個個干倒,實際上在愛好者群體中間積累了相當的怨氣。

微軟不是問題,微軟只是癥狀——埃里克·S·雷蒙

除了那些被微軟所擊敗的企業們的粉絲髮泄的怨氣之外,來自開源愛好者的抨擊是媒體反微軟傾向的第二個來源,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教堂與集市》的作者埃里克·斯蒂芬·雷蒙(Eric Steven Raymond,常被簡寫為ESR),埃里克當時是黑客詞典(Jargon File)的維護者,在黑客社區內有相當強的影響力,特別是其著名的「萬聖節文件」,原為微軟研究針對開源軟體策略的內參,後被埃里克添加註釋後公開在網路上,這為當時(乃至現在的)人們抨擊微軟提供了大多數的彈藥。

Jargon File:黑客詞典的起源

當然,埃里克本身就是頗具爭議的人物,其對GPL和FSF的批評實際上在開源社區內部也有不少爭議,不過由於「萬聖節文件」的名氣實在太大,所以埃里克還是被認為是「軟黑之王」。

蘋果的1984主題廣告

長期以來蘋果一直把自己當作是「巨頭挑戰者」,1984年這則廣告發布的時候,假想敵是IBM,而後來就變成了微軟,隨著「1977三傑」,也就是1977年引爆個人電腦市場的三家企業Commodore、Tandy和Apple中剩下兩家相繼退出市場,特別是擁有眾多追隨者的Commodore Amiga的沒落,讓許多人把蘋果當成「反抗軍領袖」。

微軟的Zune曾經是iPod的有力競爭者

「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媒體畢竟還是一個銷售故事的行業,因此以弱勝強的故事總是會更具戲劇性也更有觀眾,蘋果在iPod,iPhone,iPad上連扳微軟三局,讓當年看著自己喜歡的品牌被微軟幹掉的粉絲們長出了一口惡氣。不過沒人喜歡常勝將軍,今年iPhone 8發布時的冷清場面就被媒體大肆報道,很可能過不了多久,蘋果也會在媒體那裡得到和微軟相似的待遇了。


90 年代 wintel 幾乎是要搞死所有玩自留地(從 CPU 到軟體從頭做到尾)的電腦公司

不反就真的沒天理了


90年代的微軟是真的一手遮天,翻雲覆雨,現在沒見過哪個科技公司做到一樣的程度的。


微軟還有個主要敵人,是開源社區,大部分詆毀也來自這裡。

開源社區所以用主要精力PK微軟,而不是蘋果,是因為「平台」不同。蘋果家的平台是蘋果家自己的,PK蘋果就是在拆台。而微軟是大家一起在「PC」平台里混,作為最大的不開源商業軟體,當然是開源社區的第一目標。

說到這裡,蘋果也一直有個讓我想不明白的地方,就是總是有人吹噓蘋果的開放。。。。


微軟當年的問題是完全不給競爭對手機會,真正意義上的壟斷平台。那時大家的眼界也窄,被微軟壟斷了是真斷了財路。

蘋果現在也是封閉生態,但手機上也頂多蘋果、安卓、國產安卓三足鼎立,夠不成壟斷。行業上已然是搜索、社交、雲服務、電商、移動支付、O2O、人工智慧等各類機會大爆發的年代。大家視野要廣得多。


你的記憶肯定出了問題

IPHONE剛出的時候是相當有爭議的,也沒什麼人捧場,真正引爆市場是2年後的3GS 。

IPOD推出之初被極客們嘲笑,比起同期的MP3播放器,它太大太重了,操作方式也很奇怪。但是那些將西藏視為自己靈魂家園的時尚潮人們喜歡它的造型和操作方式。2年後,IPOD開始成為時尚主流。

喬布斯回歸之前的蘋果,用麥金塔跟PC拼性能,出兼容機,因而成為平面設計師的心頭肉,這其實是條死路。喬布斯主持的IMAC成為蘋果反擊的起點。1998年是PC硬體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而時尚潮人們其實並不喜歡唯性能論,尤其是宅男們談論的內存和硬碟他們始終分不清,這讓他們很不爽。IMAC讓小資們看到了電腦的另一種可能——無關性能的藝術品。蘋果思路的終極產物是檯燈機,性能可能不值一提,性價比糟糕,但是造型騷極了。

看過一篇漫畫,非常傳神地表現了這種差異,男生問,老婆你想要個什麼樣的筆記本?CPU用什麼?內存多大?女生回答說,我要粉紅色的!


在當時

微軟:我想做聊天軟體了

ICQ:大哥別激動,吃包辣條坐下來慢慢說


微軟的鼎盛時期應該是我讀小學和中學的那個時候吧,大概是Win95出來之後,到Longhorn發新聞前這一段時間。蘋果在幹嘛?大家在吹捧?我怎麼不記得有這些事情。

那個時候媒體嘴上最牛逼的,明顯是天國的SUN公司,和天國的摩托羅拉。


微軟的主要問題是,以前和開源社區對著干,做了不少得罪人的事(這和創始人的性格有關),而事實上,微軟對開源的貢獻一點不比google這種開源領袖級的公司差,可能更多。這些得罪人的事最終都讓IT大V們沒事就批一下微軟,這就是問題的主要來源,也是自己不爭氣,把WP給搞完蛋了。(其實WP的完蛋和歷史上與開發者的關係不好有一定的關係)。

微軟是一個很不會包裝自己行為的公司。相比之下google apple對這種包裝就精明的多,樹敵少。拿國內的話來說就是公關不行,水軍沒請好。

微軟的未來在雲,目前發展的還行。但是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就沒有什麼感覺了。

微軟擁抱開源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那都是在擁抱。別的公司就沒有目的?


那時候還有相當多的電腦極客把 Linux 的創始人當自有民主的英雄,比爾蓋茨當大而老奸巨猾的商人呢。美國政府的相關機構成天調查微軟時刻想掐住微軟的喉嚨呢。。

其實說到底微軟還是那個微軟… 這個公司給人的印象就沒變過。

微軟讓其它同行眼紅的一點還有,它們的系統當初就像病毒一樣傳播快速而廣泛,侵佔了各個行業和民用電腦。。。


樹大招風。你看 HP/Palm 的 webOS 現在可是各種盛譽,回頭一想這玩意早就涼了


喵喵喵?

前一段蘋果的市值不還在知乎,頭條,騰訊新聞發生了暴跌嗎?

iPhone8的電池不還在各個自媒體口中爆炸了嗎?

bilibili里巨硬不是吊打蘋果的嗎?

回答某個答主:

選擇性眼瞎的確是病


有人反覆提蘋果的GUI也是借鑒的,首先比爛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邏輯,然後要說一下,喬布斯考察過的Xerox的Alto小型機,是一種70年代的產物,它在硬體上的創新是它有滑鼠和硬體圖形機能,有最早的乙太網實現,它的操作系統仍然是字元界面的,但不少應用程序(文件管理器、所見即所得的文字編輯器Bravo、使用圖標表示工具和操作的畫圖工具、網路診斷工具等)運用其硬體圖形機能和滑鼠硬體,實驗性地實現了風格各異、互不統一的圖形界面。蘋果所做到的是,在整個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中使用統一的圖形界面規範,並把後來GUI的基本要素(圖標、窗口、對話框、菜單、工具欄、按鈕、選擇框、文本框、列表......)那些給標準化了。

想知道Alto的軟體是什麼樣的,可以去Google salto,它是一個只發布了源代碼的、使用SDL前端的Alto模擬器,同時還有好幾個Alto的磁碟鏡像被發布。

-----

美國文化不是一種強調集體主義和少數服從多數的文化。IBM PC兼容機早在80年代後期就佔據了絕對的主流地位,雖然它在各個方面上都不是最好的,但卻是一種比較開放的架構(這個要感謝當年的康柏推出第一種IBM兼容機,IBM的法律手段沒有擊垮它)。

蘋果從1984年左右開始,就開始使用「The computer for the rest of us」,後來進化為「Think different」作為其主要文化元素,以個性對抗同質化的IBM PC兼容機,這是喬布斯思想的重要部分。80年代比Mac更有個性的機器多得是,典型例子就是Amiga系列,以及後來喬布斯自己的NeXT,但它們要麼不重視將其上升到文化高度(Amiga),要麼太貴(NeXT)因而最終失敗了。喬布斯離開蘋果之後,從87年的Macintosh II開始到97年的灰白Macintosh G3,蘋果做了一系列並不符合喬布斯思想的事情(逐漸廢除一體機設計,主板上加大量板卡插槽,與IBM和Motorola之類大廠聯合搞PowerPC聯盟,搞Open Firmware這個公開規格的架構,機器外觀配色從1987-1997年都沒有太大進步,將Mac OS ROM、System 7.6、Mac OS 8等授權給第三方使他們可以製造OF架構的Mac兼容機),但只為欣賞它的少數人設計製造這個基因是一直保存著的,他們在沒有喬布斯的時代也創造了Newton MessagePad這個定義PDA以及將來的各種掌上智能設備的機器(它同時是第一種使用ARM處理器的便攜設備,之前的ARM

僅用於Acorn公司,也就是現在的ARM授權公司前母體的和Amiga一樣極富個性的台式微機Archimedes和RISC PC系列),而且喬布斯一回歸,馬上就進入到喬布斯領導下的復興時代。這正好和美國主流文化崇尚個人主義、宣揚個性、宣揚個人奮鬥改變歷史行程的屬性相吻合。這就導致蘋果在美國擁有了如同宗教信徒般虔誠的一個穩定用戶群,這個用戶群和美國的媒體人正好有很大一個交集。

微軟發家的歷史和蘋果以創新為核心的發展史並不一樣,比爾蓋茨是第一個真正提出「軟體著作權」的人,後來微軟「博採眾長」,借鑒Unix命令行的一些概念搞出了DOS的command,借鑒Mac和一些其他系統GUI中的一些概念而搞出了Windows的GUI,而又要嘲諷被借鑒者(Unix用/分割路徑,DOS和後來的Windows用; Mac的標準滑鼠指針是黑底白框,Windows的則是白底黑框)。微軟把IE深度整合進Windows而打擊Netscape,利用Windows壟斷地位不準OEM商預裝Netscape(這裡要說一點,喬布斯剛回蘋果的時候,因為蘋果缺乏現金而和微軟簽了協議,不得不將IE預裝在Mac OS 7.6-Mac OS X 10.2.8中,直到2003年Safari登場)。由於這些壓制友商、濫用壟斷地位的黑歷史,在美國科技媒體看來他們就是逼格低,就是要被噴。

這就是美國科技媒體挺蘋果輕微軟的重要原因。


有興趣可以去查查比爾的黑歷史,相當的多,包括搞死一片競爭對手……

當年微軟巔峰的時候,科技媒體卻一直沒怎麼讚譽,道理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微軟在蓋茨時期,弄了一系列黑對手的動作。後來蓋茨退休了,微軟也慢慢的收斂手腳,碰巧蘋果剛好連續推出MACBOOK,IPHONE和IPAD,瞬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很多人被蘋果吸粉,主要還是,過去的10年里,剛好是蘋果最美好的10年,而過去的10年,剛好是「暴君」蓋茨退休的10年……

順便說說谷歌,谷歌雖然一堆人吹,但谷歌的黑歷史也依舊很多,谷歌和甲骨文都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收購公司,哪個小公司感覺屌屌的就收購了,瞎搞搞感覺不行就拋棄了……

別以為蘋果沒有黑歷史,蘋果也是有的,有心人都是可以去找的,出了一堆反人類的搞笑產品,創始人直接被掃地出門,被微軟救濟勉強復活,只不過現在很多人都是跪舔,根本沒人記得蘋果的黑歷史,微軟抄蘋果圖形界面系統的言論都玩了好多年了,施樂乾脆被無視了……

假設,接下來的10年,微軟的Surface突然飛起來,吊打一眾友商,到時候媒體一樣使勁的吹微軟,甚至一眾果粉變軟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之所以狂吹蘋果,只是因為過去的10年里,剛好是蘋果最美好的10年,有誰記得,當年微軟的市值曾經高達6000億,要知道那可是17年前的2000年……那個時候,微軟工程師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的高的……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叫吹死婊活。

所以當我看到人們使勁地黑微軟的時候,我反而會感覺到這家公司的地位事實上有多重。


我記得當時因為微軟使用windows強行搭載IE的手段,活生生的搞死了領航者瀏覽器。掀起了IT界討伐微軟的高峰。當時這個事件影響很大,網景公司雖然被惡意競爭破產了,但他們狠狠的去政府那裡告了一狀。微軟被反壟斷部門進行了調查,也挨了不少官司,差一點就跟美孚石油一樣被拆分了。從那以後大門爸爸收斂了不少,也懂得把半死不活的apple養起來堵美國司法部門的嘴了。跟現在比,那時微軟的名聲真是臭到家了。小時候還在電視上看過一期discovery的紀錄片,就是講這件事的,裡面提到關於微軟的形容詞是「野心勃勃」」不懷好意「,蓋茨也以一個獨斷專行的獨裁者形象出現,雖然小時候看到蓋茨被FBI用疲勞戰術詢問的時候還覺得這人蠻可憐。。。。

關於蘋果,熱度從來都沒降過啊,但真的不像題主說的都是毫無保留的讚揚好不好。當時在電腦報上看到的一個笑話我現在都還記得,如果蘋果造坦克一定是沒有炮管的,因為炮管算配件要另外購買......尤其是95年左右蘋果那段最落魄的日子,簡直都快被黑出翔了,跟現在的索尼大法一樣,日常破產。

所以真的別笑話360,騰訊,地主老爺家也是這麼過來的。


我思考了一下,發現微軟的很多黑點是喜歡作死!企業方面不了解不作評價!

舉幾個例子

* ps4的成功完全歸功於Xbox one 大作死, 槽點太多

* 和macOS, iPad 去拼生產力

* 作死大升級到Windows 10, 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10240那些感人的bug

* 收購The Nokia Device Service Department

* 每一代Windows Phone 相當於重新造輪子, 各種不能升級和兼容性和穩定性奇差, 有沒有鬧鐘不響上班遲到的朋友

當然索尼PS4 PRO也是,沒有微軟襯托比微軟還差勁!

還有一點我覺得微軟最容易招黑是,微軟太大了!


"MSN吊打qq,上班了沒人用qq" "windowsmobile才是真正的智能系統"

"安卓相比wp就是垃圾,java虛擬機辣雞低效被我大c#秒殺"

"Surface屠殺蘋果全家!"

還有it公知們言必提的「開放自由」 「多介面可擴展」「換電池內存卡」 「flash文件管理器」等等這一套it普世價值。以上都是近十幾年來中國互聯網上最最根紅苗正的政治正確,你數數蘋果占幾條


應該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1995年~2000年,微軟發展很快,windows已經很牛X,主流媒體全面捧微軟臭腳。而部分IT專業人士,仍然吐槽微軟的黑髮家歷史。但是這個時候,蘋果是哪位啊?98年喬布斯回歸蘋果之後的iMac第一代一體機,被各種羞辱好嗎。封閉、屏幕小、難擴展、玩具一樣的外觀(展會看到個人感覺廉價塑料感Low爆)、貴到飛起的售價,關鍵是慘不忍睹的銷量。新品發布當年銷量是80萬台,而PC市場當年整體規模是10000萬台。

2000年~Windows Mobile 衰落前還有人黑微軟嗎?彷彿微軟的黑歷史,已經淡出人們的記憶了。


推薦閱讀:

信息熵是描述確定的信息的還是描述不確定信息的?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什麼?
國有銀行總行後台IT運維的發展前景?
win7旗艦版為什麼會開機半個小時?
IT人員在銀行以及一些銀行術語的疑惑?

TAG:微軟Microsoft | 科技媒體 | 信息技術IT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