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統一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那這個國家是否仍然無法避免貧富差距加大、經濟危機與無產階級革命?


這不就是考茨基的「超帝國主義」論嗎?列寧早在一百年前就批駁過了:

列寧:第二國際的破產(1915年5―6月):

一種最精緻的、用科學觀點和國際觀點精心偽裝起來的社會沙文主義理論,就是考茨基提出的「超帝國主義」理論。下面就是他本人對這個理論所作的最明白、最確切和最新的說明:

  「英國保護主義運動的削弱,美國關稅的降低,裁軍的意圖,戰前幾年法德兩國資本輸出的銳減,以及各金融資本集團日益緊密的國際交織——所有這一切都使我考慮到:現在的帝國主義的政策會不會被一種新的超帝國主義的政策所取代,這種新的超帝國主義的政策,將以實行國際聯合的金融資本共同剝削世界來代替各國金融資本的相互鬥爭。不管怎樣,資本主義的這樣一個新階段是可以設想的。至於它能否實現,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前提對此作出判斷。」(1915年4月30日《新時代》雜誌第5期第144頁)「……目前這場戰爭的進程及其結局可能在這方面具有決定的意義。它可能使金融資本家之間的民族仇恨也達到極點,使軍備和軍備競賽的意圖加強起來,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必不可免,從而完全毀掉超帝國主義的嫩芽。到那時,我在《取得政權的道路》這本小冊子中所作的預見,將在極大程度上得到實現,階級矛盾的尖銳化以及與之俱來的資本主義的道義上的衰亡〈直譯是「經營失敗,Abwirtschaftung」,破產〉都將大為發展……〈應當指出,考茨基用這種精心雕琢的詞兒所指的不過是「無產階級和會融資本之間的中間階層」,即「知識分子,小資產者,甚至小資本家」對於資本主義的「敵視」而已〉……但戰爭也可能有另一種結局。它可能使超帝國主義的嫩芽茁壯起來。戰爭的教訓〈請注意這一點!〉可能加速在和平時期要等很久才能達到的那種發展。如果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即發展到各國之間達成協議,發展到實現裁軍和持久和平的地步,那麼戰前曾使資本主義道義上日益衰亡的那些最壞的原因,就可能會消失。」資本主義的新的階段自然會給無產階級帶來「新的災難」,「也許是更大的災難」,但是「超帝國主義」「暫時」「可能在資本主義的範圍內造成一個帶來新的希望和新的期待的紀元」(第145頁)。

  他用什麼辦法從這個「理論」中得出為社會沙文主義辯護的根據呢?

  他用了下述這樣一個對「理論家」來說是相當奇怪的辦法:

  德國左派社會民主黨人說:帝國主義以及它所產生的戰爭不是偶然現象,而是金融資本已佔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因此必須轉向群眾的革命鬥爭,因為比較和平地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右派」社會民主黨人則露骨地宣稱:既然帝國主義是「必然的」,那我們也應當成為帝國主義者。考茨基扮演「中派」的角色,在兩者之間進行調和:

  他在《民族國家、帝國主義國家和國家聯盟》這本小冊子(1915年紐倫堡版)中寫道:「極左派」想用社會主義同不可避免的帝國主義「對立起來」,就是說,「不僅要宣傳社會主義(我們在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在針對各種形式的資本主義統治進行這種宣傳),而且想立刻實現社會主義。這看來是很激進的,然而只能把那些不相信能立刻在行動上實現社會主義的人統統推到帝國主義陣營中去」(第17頁,黑體是我們用的)。

  考茨基說什麼立刻實現社會主義,這是利用在德國——特別是在戰時書報檢查的條件下——不可能談論革命行動的機會,「實現」斷章取義。考茨基很清楚,左派是要求黨立刻進行宣傳並準備革命行動,而絕不是「立刻在行動上實現社會主義」。

  左派根據帝國主義的必然性,得出革命行動必然性的結論。考茨基卻用「超帝國主義論」為機會主義者辯護,把事情描繪成這樣:彷彿機會主義者根本沒有轉到資產階級方面去,而只是「不相信」能立刻實現社會主義,期待著在我們面前「可能出現」裁軍和持久和平的新「紀元」。這種「理論」可以歸結而且也只能歸結如下:考茨基是藉助對資本主義的和平新紀元的希望,來為機會主義者和各國正式的社會民主黨違背巴塞爾決議的莊嚴聲明而在目前風暴時期倒向資產階級和放棄革命策略(即無產階級策略)的行為辯護!

  請注意,考茨基在這裡不僅沒有說明,什麼樣的情況和條件會產生而且必定產生這個新階段,恰恰相反,他坦率地承認:就連這個新階段「能否實現」的問題,我也還不能做出判斷。確實,讓我們看看考茨基所指出的那些走向新紀元的「趨勢」吧。令人驚訝的是,作者竟把「裁軍的意圖」也算作是經濟事實!這就是說,他想在天真的小市民空談和幻想的掩護下迴避那些同矛盾和緩論絲毫不相容的確鑿事實。考茨基的「超帝國主義」(順便提一下,這個詞根本表達不出他所要說的意思)是指資本主義矛盾的大大和緩。據說:「英國和美國的保護主義削弱了。」但這裡哪有一點點走向新紀元的趨勢呢?美國那種走到了極端的保護主義是削弱了,但保護主義卻仍然存在,正象英屬殖民地給英國的特權即優惠稅率仍然存在一樣。讓我們回想一下,從前的「和平的」資本主義時代被當今帝國主義時代所代替的基礎是什麼,基礎就是自由競爭已讓位於資本家的壟斷同盟,整個地球已被瓜分完畢。顯然,這兩件事實(和因素)都確實具有世界意義,因為,只有當資本能夠暢行無阻地擴大殖民地和奪取非洲等地的無主的土地,而資本的集中還很薄弱,壟斷企業即龐大到能夠控制整個一個工業部門的企業還沒有產生時,自由貿易與和平競爭才是可能的和必然的。這種壟斷企業的產生和發展(這個過程在英國和美國大概都還沒有停止吧?就連考茨基也未必敢否認戰爭加速和加劇了這個過程)使以往的自由競爭成為不可能了,破壞了這種競爭立足的基礎,而對世界的瓜分又迫使資本家從和平擴張轉到用武裝鬥爭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如果認為兩個國家中的保護主義的削弱就會使這種情況有所改變,那就太可笑了。

  再來看看幾年來兩個國家資本輸出的減少問題。根據統計,例如根據1912年哈爾姆斯的統計,法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各自在國外的資本約為350億馬克(約170億盧布),而英國一個國家就比它們多一倍以上[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輸出的增長從來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平衡的。至於資本積累的削弱,或國內市場的容量由於例如群眾生活狀況的大大改善而大為改變,那是考茨基連提也不會提的。在這種條件下,從兩個國家幾年來資本輸出減少的事實中,無論如何不能得出新紀元到來的結論。

  「金融資本集團日益緊密的國際交織」。這是唯一真正普遍的和確鑿無疑的趨勢,它不是近幾年來才有的,也不是兩個國家才有的,而是全世界的、整個資本主義的趨勢。但是為什麼這個趨勢一定會產生裁減軍備的意圖,而不是以往那種擴張軍備的意圖呢?我們可以舉任何一個世界著名的「大炮」公司(和生產任何軍事裝備的公司)為例。就拿阿姆斯特朗公司來說吧。不久以前英國《經濟學家》雜誌(1915年5月1日)報道說,該公司的利潤從1905—1906年度的606000英鎊(約600萬盧布)提高到1913年的856000英鎊和1914年的94萬英鎊(900萬盧布)。這裡金融資本的交織甚為密切,並且在日益增強;德國資本家「參與了」這家英國公司的事務;英國一些公司為奧地利製造潛水艇等等。國際上互相交織的資本正在做擴張軍備和戰爭的大好生意。誰要以為各國資本聯合和交織成統一的國際整體就可以產生裁減軍備的經濟趨勢,誰就等於用希望階級矛盾和緩的善良的小市民願望去代替階級矛盾的實際上的尖銳化。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1-6月):

但是,我們不得不在帝國主義的定義問題上,首先同所謂第二國際時代(1889-1914年這25年間)主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卡·考茨基進行爭論。在1915年,甚至早在1914年11月,考茨基就十分堅決地反對我們給帝國主義下的定義所表述的基本思想,他說不應當把帝國主義了解為一個經濟上的「時期」或階段,而應當了解為一種政策,即金融資本「比較愛好的」政策;不應當把帝國主義和「現代資本主義」「等同起來」;如果把帝國主義了解為「現代資本主義的一切現象」(卡特爾、保護主義、金融家的統治、殖民政策),那麼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所必需的這個問題就成了「最乏味的同義反覆」,因為那樣的話,「帝國主義就自然是資本主義生存所必需的了」,等等。為了最確切地表述考茨基的思想,我們引用他給帝國主義所下的定義,這個定義是直接反對我們所闡述的那些思想的實質的(因為,考茨基早已知道,多年來貫徹類似思想的德國馬克思主義者陣營中所提出的反駁,正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派別所提出的反駁)。

  考茨基的定義說:

  「帝國主義是高度發達的工業資本主義的產物。帝國主義就是每個工業資本主義民族力圖吞併或征服愈來愈多的農業〈黑體是考茨基用的〉區域,而不管那裡居住的是什麼民族。」

  這個定義是根本要不得的,因為它片面地,也就是任意地單單強調了一個民族問題(雖然這個問題無論就其本身還是就其對帝國主義的關係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任意地和錯誤地把這個問題單單同兼并其它民族的那些國家的工業資本聯繫起來,又同樣任意地和錯誤地突出了對農業區域的兼并。

  帝國主義就是力圖兼并,——考茨基的定義的政治方面歸結起來就是這樣。這是對的,但是極不完全,因為在政治方面,帝國主義是力圖使用暴力和實行反動。不過在這裡我們要研究的是考茨基本人納入他的定義中的經濟方面。考茨基定義的錯誤是十分明顯的。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在法國,恰好是在工業資本削弱的情況下金融資本特別迅速的發展,從上一世紀80年代開始使兼并政策(殖民政策)極度加強起來,這並不是偶然的。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只是力圖兼并農業區域,甚至還力圖兼并工業極發達的區域(德國對比利時的野心,法國對洛林的野心),因為第一,世界已經瓜分完了,在重新瓜分的時候,就不得不把手伸向任何一塊土地;第二,帝國主義的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爭奪霸權,即爭奪領土,其目的與其說是直接為了自己,不如說是為了削弱對方,破壞對方的霸權(比利時作為反英據點對德國來說特別重要,巴格達作為反德據點對英國來說也一樣重要,如此等等)。

  考茨基特地搬出、並且屢次搬出英國人來,似乎英國人確定的帝國主義一詞的純粹政治含義,是和他考茨基的意思相符的。現在就來看看英國人霍布森在他1902年出版的《帝國主義》一書中是怎樣寫的:

  「新帝國主義和老帝國主義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一個日益強盛的帝國的野心,被幾個互相競爭的帝國的理論和實踐所代替,其中每個帝國都同樣渴望政治擴張和貪圖商業利益;第二,金融利益或投資利益統治著商業利益。」

  我們看到,考茨基籠統地搬出英國人來,是絕對沒有事實根據的(他要搬的話,也只能是搬出那些庸俗的英國帝國主義者或帝國主義的公開辯護士)。我們看到,考茨基標榜自己在繼續維護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比社會自由主義者霍布森還後退了一步,因為霍布森還比較正確地估計到現代帝國主義的兩個「歷史的具體的」(考茨基的定義恰好是對歷史的具體性的嘲弄!)特點:(1)幾個帝國主義互相競爭;(2)金融家比商人佔優勢。如果主要是工業國兼并農業國的問題,那就把商人抬上首要地位了。

  考茨基的定義不僅是錯誤的和非馬克思主義的,而且還成了全面背離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那一整套觀點的基礎,這一點以後還要講到。考茨基挑起的那種字面上的爭論,即資本主義的最新階段應當叫作帝國主義還是叫作金融資本階段,是毫無意義的爭論。隨便你怎樣叫都是一樣。關鍵在於考茨基把帝國主義的政治同它的經濟割裂開了,把兼并解釋為金融資本「比較愛好的」政策,並且拿同一金融資本基礎上的另一種似乎可能有的資產階級政策和它對立。照這樣說來,經濟上的壟斷是可以同政治上的非壟斷、非暴力、非掠奪的行動方式兼容的。照這樣說來,瓜分世界領土(這種瓜分恰巧是在金融資本時代完成的並成了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現在互相競爭的特殊形式的基礎)也是可以同非帝國主義的政策兼容的。這樣一來,就不是暴露資本主義最新階段最根本的矛盾的深刻性,而是掩飾、緩和這些矛盾;這樣一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考茨基同德國的一個帝國主義和兼并政策的辯護士庫諾爭論過。庫諾笨拙而又無恥地推論說:帝國主義是現代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和進步的,所以帝國主義也是進步的,所以必須跪在帝國主義面前歌功頌德!這種話就象民粹派在1894-1895年諷刺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時候所說的那些話,說什麼如果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在俄國是不可避免的和進步的,那麼他們就應當開起酒館來培植資本主義。考茨基反駁庫諾說:不對,帝國主義並不是現代資本主義,而只是現代資本主義政策的形式之一,我們可以而且應當同這種政策作鬥爭,同帝國主義,同兼并等等作鬥爭。

  這種反駁好象很有道理,實際上卻等於更巧妙更隱蔽地(因此是更危險地)宣傳同帝國主義調和,因為同托拉斯和銀行的政策「作鬥爭」而不觸動托拉斯和銀行的經濟基礎,那就不過是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不過是一種善良而天真的願望而已。不是充分暴露矛盾的深刻性,而是迴避存在的矛盾,忘掉其中最重要的矛盾,——這就是考茨基的理論,它同馬克思主義毫無共同之點。顯然,這種「理論」只能用來維護同庫諾之流保持統一的思想!

  考茨基寫道:「從純粹經濟的觀點看來,資本主義不是不可能再經歷一個新的階段,即把卡特爾政策應用到對外政策上的超帝國主義的階段」,也就是全世界各帝國主義彼此聯合而不是互相鬥爭的階段,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停止戰爭的階段,「實行國際聯合的金融資本共同剝削世界」的階段。

  關於這個「超帝國主義論」,我們以後還要談到,以便詳細地說明這個理論背棄馬克思主義到了何等徹底而無可挽回的地步。現在,按照本書的總的規劃,我們要看一看有關這個問題的確切的經濟材料。「從純粹經濟的觀點看來」,這個「超帝國主義」究竟是可能實現的呢,還是超等廢話?

  如果純粹經濟的觀點指的是一種「純粹的」抽象概念,那麼,說到底只能歸結為這樣一個論點:發展的趨勢是走向壟斷組織,因而也就是走向一個全世界的壟斷組織,走向一個全世界的托拉斯。這是不容爭辯的,不過也是毫無內容的,就好象說:「發展的趨勢」是走向在實驗室里生產食物。在這個意義上,超帝國主義「論」就如同什麼「超農業論」一樣是荒唐的。

  如果談金融資本時代的「純粹經濟」條件,是指20世紀初這個歷史的具體時代,那麼對於「超帝國主義」這種僵死的抽象概念(它完全是為了一個最反動的目的,就是使人不去注意現有矛盾的深刻性)的最好回答,就是拿現代世界經濟的具體經濟現實同它加以對比。考茨基關於超帝國主義的毫無內容的議論還鼓舞了那種十分錯誤的、為帝國主義辯護士助長聲勢的思想,似乎金融資本的統治是在削弱世界經濟內部的不平衡和矛盾,其實金融資本的統治是在加劇這種不平衡和矛盾。

  理·卡爾韋爾在他寫的《世界經濟導論》這本小冊子里,對可以具體說明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世界經濟內部相互關係的最重要的純粹經濟材料,作了歸納的嘗試。他把整個世界分為5個「主要經濟區域」:(1)中歐區(除俄國和英國以外的整個歐洲);(2)不列顛區;(3)俄國區;(4)東亞區;(5)美洲區。同時他把殖民地列入所屬國的「區域」內,而「撇開了」少數沒有按上述區域劃分的國家,例如亞洲的波斯、阿富汗和阿拉伯,非洲的摩洛哥和阿比西尼亞等等。

  現在把他所列出的這些區域的經濟材料摘錄如下:

貿  易  工    業

世界主要經濟區域□面積 人口 交通運輸業鐵路 商船 (進出口共計) 煤炭產量 生鐵產量 棉紡織業紗錠數目

(單位百萬平方公里)(單位百萬)(單位千公里)(單位百萬噸)(單位十億馬克)(單位百萬噸)(單位百萬)

(1)中歐區27.6 (23.6) 388 (146)204 8 41 251 15 26

(2)不列顛區28.9 (28.6) 398 (355) 140 11 25 249 9 51

(3)俄國區 22 131 63 1 3 16   3 7

(4)東亞區 12 389 8  1 2 8 0.02 2

(5)美洲區 30 148 379 6 14 245 14 19

  我們看到,有三個區域是資本主義高度發達(交通運輸業、貿易和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區域,即中歐區、不列顛區和美洲區。其中德、英、美三國是統治著世界的國家。它們相互間的帝國主義競爭和鬥爭是非常尖銳的,因為德國的地區很小,殖民地又少,而「中歐區」的形成還有待於將來,現時它正在殊死的鬥爭中逐漸產生。目前整個歐洲的特徵是政治上分散。相反,在不列顛區和美洲區,政治上卻高度集中,但是它們之間又有極大的差別:前者有廣大的殖民地,後者的殖民地卻十分少。在殖民地,資本主義剛剛開始發展。爭奪南美的鬥爭愈來愈尖銳。

  有兩個區域是資本主義不發達的區域,即俄國區和東亞區。前者人口密度極小,後者極大;前者政治上很集中,後者不集中。瓜分中國才剛剛開始,日美等國爭奪中國的鬥爭愈來愈激烈。

  請把考茨基關於「和平的」超帝國主義那種愚蠢可笑的胡說,拿來同經濟政治條件極不相同、各國發展速度等等極不一致、各帝國主義國家間存在著瘋狂鬥爭的實際情形比較一下吧。難道這不是嚇壞了的小市民想逃避可怕的現實的反動企圖嗎?難道被考茨基當作「超帝國主義」的胚胎的國際卡特爾(正象「可以」把在實驗室里生產片劑說成是超農業的胚胎一樣),不就是向我們表明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由和平瓜分轉為非和平瓜分、再由非和平瓜分轉為和平瓜分的一個例子嗎?難道從前同德國一起(例如在國際鋼軌辛迪加或國際商輪航運業托拉斯里)和平地瓜分過整個世界的美國和其它國家的金融資本,現在不是在按照以完全非和平的方式改變著的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嗎?

  金融資本和托拉斯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世界經濟各個部分在發展速度上的差異。既然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那麼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除了用實力來解決矛盾,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在鐵路的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到說明整個世界經濟中資本主義和金融資本發展速度不同的非常準確的材料。在帝國主義發展的最近幾十年中,鐵路長度變更的情形如下:

鐵路長度(單位千公里)

     1890年   1913年    增加數

歐洲    224 346 +122

美國    268 411 +143

所有殖民地82  210 

亞美兩洲的

獨立國和半獨立國43 125 137 347 +128+222

    共計 617     1104

  可見,鐵路發展得最快的是殖民地和亞美兩洲的獨立國(以及半獨立國)。大家知道,這裡是由四五個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資本統治著一切,支配著一切。在殖民地及亞美兩洲其它國家建築20萬公里的新鐵路,這意味著在特別有利的條件下,在收入有特別的保證、鑄鋼廠可以獲得厚利定貨等等的條件下,新投入400多億馬克的資本。

  資本主義在殖民地和海外國家發展得最快。在這些國家中出現了新的帝國主義大國(如日本)。全世界帝國主義之間的鬥爭尖銳起來了。金融資本從特別盈利的殖民地企業和海外企業得到的貢款日益增加。在瓜分這種「贓物」的時候,有極大一部分落到了那些在生產力發展的速度上並不是常常占第一位的國家手裡。各最大的強國及其殖民地的鐵路總長度如下:

(單位千公里)

       1890年 1913年

美國     268   413    +145

不列顛帝國 107   208   +101

俄國     32   78    +46

德國     43   68    +25

法國     41   63    +22

5個大國共計 491  830   +339

  可見,將近80%的鐵路集中在5個最大的強國手中,但是這些鐵路的所有權的集中程度,金融資本的集中程度,還要高得多,例如美、俄及其它國家鐵路的大量股票和債券都屬於英法兩國的百萬富翁。

  英國靠自己的殖民地,把「自己的」鐵路網增加了10萬公里,比德國增加的多3倍。但是,誰都知道,這一時期德國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煤炭和鋼鐵生產的發展,其速度之快是英國無法比擬的,更不必說法國和俄國了。1892年,德國的生鐵產量為490萬噸,英國為680萬噸;但是到1912年,已經是1760萬噸比900萬噸,也就是說,德國永遠地超過英國了!試問,在資本主義基礎上,要消除生產力發展和資本積累同金融資本對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瓜分這兩者之間不相適應的狀況,除了用戰爭以外,還能有什麼其它辦法呢?


一碗鹽水是鹹的,把幾碗鹽水倒在一個大桶里還是鹹的,一滴鹽水還是鹹的。


那清算到來的就會更快。

資本家和媒體再也沒有民族,種族,地域來當擋箭牌。美國的紅脖子和中東的游擊隊和中國的農民工只能發現他們根本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時。

你覺得騙子和吸血鬼們還能怎麼躲藏?!


可以避免啊

全世界資產階級聯合起來,緊密團結合作,聯手壓榨全世界的無產階級。

無產階級拿什麼翻盤?

全世界統一為資本主義國家,那麼資本財團就是整個世界的實質支配者了。

財富的多寡已經不重要了,對於資本家來說,維護永恆不變的至尊地位才是當務之急。

在資本家內部實現共產主義就好了,所有工作交給機器人和愚昧的平民。

面對底層百姓可能的反抗,統治世界的財閥集團也有一招釜底抽薪的絕戶計,那就是嚴厲限制教育,讓窮人處於愚昧狀態,只能渾渾噩噩地生存,不能思考如何反抗,更想不出反抗的途徑:在十九世紀,一群文盲工人或者抗稅農夫的暴動,還能造成很大的損失。但在那個戰爭機器無人化的時代,不受任何法律和道德觀念束縛的資本家,可以輕而易舉地用武裝無人機把罷工者和抗議者屠殺殆盡,然後再從貧民窟里招一批新的廉價勞動力進來。

事實上,由於自動化生產和人工智慧的普及,那個時代的資本家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巴不得窮人死得多一些才好。反正機器人可以代替他們的崗位,而且任勞任怨,絕不會提條件和造反。

即使是在二十世紀,全球亞非拉廣大殖民地的人民,也是因為歐洲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自相殘殺,內耗過度,才贏得了獨立和自由的機會。如果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歐美大西洋聯合帝國,沒有分裂內耗,沒有世界大戰導致的此消彼長,那麼各個其他民族的獨立自由運動,將會是多麼的前景無望啊!

然後,為了不讓窮人掌握知識,無書可讀,學校自然是越少越好,不僅義務教育被廢止,連初等教育的學費都被規定得極為高昂。至於各種私塾和培訓班,則是被嚴厲打擊取締的對象,私下裡偷學知識是要進監獄的重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更是天方夜譚的東西。由於一切都只看金錢與門第,考試成績變得毫無意義,當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已經變成了一種類似貴族特權的玩意兒。

只有權貴的後代可以接受正規教育,然後傲慢地鄙視著愚蠢的賤民,並且竭力封鎖知識,讓他們永遠愚昧。


如果地球上有一堆資本主義國家,那麼一些國家還能傾銷或壓榨另一些國家,轉嫁危機。做得最好的那個,幾十年內不受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影響。

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按當年中國的剝削率(改開之前叫積累率),中國工人根本買不起、買不完自己生產的產品(最低工資標準大提升是近幾年的事情),中國農民?對不起還有農業稅呢。如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個,分分鐘出現典型的生產相對過剩。

當然啦,中國不但沒崩潰,反而高速發展30年。生產相對過剩啊?出口給美國好了。美元外匯購買生產資料。生產資料需要更多工人,更多工人工廠生產更多產品,國內不能全部消化,就更多的出口。。。。在美國沒有被填滿之前,中國可以無限擴大再生產。

不得不說當代國家調控經濟的能力遠超馬克思時代,美國人玩了很久「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了。在上層,美國人玩出眼花繚亂的金融遊戲,在下層,就連資質不怎麼好的民眾也獲得了貸款。現在美國再也裝不下了。2007,08年,美國人遊戲玩不下去了。接著中國就出現了農民工返鄉潮。美國的8000億和中國的4萬億確實發揮了巨大的能量,但美國的飽和狀態不會逆轉。不說中國開闢的非洲市場也達不到美國體量,就算達到了,今天的中國要擴大再生產不出10年就能填滿第二個美國。

也許我們能看見周期性經濟危機。也許還能像馬克思一樣,看到危機時間比繁榮時間長的末日事件。


全球統一變成一個國家,那有沒有這個國家其實沒什麼區別

國際矛盾沒了,地域、文化、信仰、種族等矛盾會激化,到時候人類仍然會根據這些來劃分陣營


這問題很搞笑。

私人資本主義本質是反對全球統一的,所以說你們認為的資本主義要統一全球建立一個國家是不切合實際的。全球統一了,政府可以分分鐘鍾把資本給專政了。資本主義還玩個鬼?歐洲至今統一不了,其他還要說不……。


全球無法統一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你想殖民其他星球麼


實際上不是某些單個資產階級國家反而有能力佔據高端產業鏈遏制貧富差距,如果把全球的國家合為一體,那精心構建出來的遏制階級認同的民族認同就消失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矛盾進一步成為了世界的矛盾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資本可以自由流動,而工人無產階級力量因為地域無法自由流動,這就造成了全球範圍內資本和工人力量的不對等。這也是資本主義進行避免被革命的一種手段:分化和瓦解敵人,團結資本力量。事實上,不僅僅在國家層面,在文化和其他方面資本主義對社會進行的分化作用也是巨大的。就如同根據地要在蔣匪,地方軍閥之間迴旋才能存在一樣。如果階級矛盾嚴重,他們就會製造出新的矛盾,比如種族,民族,文化,宗教,地域等等,以此掩蓋階級矛盾。


愚蠢的設定。

歷史的經驗一再表明:當一部分精英試圖將某種主義全球化,另外一群精英絕不會讓對方如願。


資本靠利潤傳遞信息,利潤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信息傳遞手段,換句話說就是最有戰鬥力的手段。

但是利潤會抽消費,導致消費不足,經濟停滯,最後開工不足,低消費水平也維持不下去。

所謂根本矛盾,就是這麼個邏輯套。靠全球統一消除外部競爭,一鍋苦熬,看似不錯,但就不必是資本主義了,既然沒有外部資本威脅,那內部資本就可以順帶消除。資本的矛盾是內在的,不是外部,統一無助於消除矛盾;空想共產主義的威脅才是外在的,消除外部威脅,就可以猴子稱大王,搞出什麼猴樣不好說,發展進度無限拖後是毫無疑問的。

資本利潤消費三位一體中的內在矛盾,不能靠收拾人或人群(社會)來最終解決,太血腥。


是的。

無產階級為什麼要革命?因為活不下去。為什麼活不下去?因為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怎麼產生的?因為供過於求。革命的產生是因為供過於求,統一為一個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後這種情況只會加劇,不會減弱。因為從工業革命有了無產階級開始無產階級從來都是受壓迫的,資本家擴大擴大市場的方法從來不是給無產階級增加福利,而是開拓新的殖民地。而地理大發現時代結束之後就體現在對發展中國家的壓迫。全球統一說明市場擴無可擴,而資本家不會把自己的資本分給無產者,因此無產階級革命只會加速。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只要不是重新洗牌,不論何種組織,多大的組織,貧富差距永遠拉大直至重新洗牌。。。。。


貧富差距 和 經濟危機 都與全球是否統一無關,簡單帶過。

資本主義伴隨貧富差距,共產主義伴隨特權差距(不分貧富),因為是愚蠢的人類。

統一後經濟危機周期會比現在長的多,因為市場非常大,但是除非人類在周期內擴張到銀河系,否則仍然是一個有限的市場,有限就意味著會出現產能過剩。

值得討論的似乎只有無產階級革命了,關鍵在於,這個資本主義先進到什麼程度。為了繼續討論,必須根據全球大一統的前提,分析在那個場景下資本主義社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具體制度運行(無疑和現行的會非常不一樣)。如何避免統一後人口和文化交流帶來的衝擊?上戶口;如何在全球範圍調配生產要素和分配資源?成立發改委;如何XXXXX,看起來越說越有中國特色。

資本主義之下不一定爆發無產階級革命,或者說,當資本主義的X主發展到一定程度,「無產階級」也能找到表達自己政治訴求的途徑,就不會訴諸革命。而大一統的資本主義究竟是一個什麼形態,在沒有說清楚之前,無產階級革命是沒辦法討論的。


如果資本家真的能統一的話十月革命就不會發生了,更不會有催生十月革命的一戰了


經濟危機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月經,每十年二十年總會發生的。

資本主義國家的特徵就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有化的矛盾,商品通過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的流轉,必然會導致貧富差距。貧富差距會導致有效需求不足,消費不足,然後就是生產過剩,金融用槓桿撬動生產和消費,加劇貧富差距。生產過剩、消費不足就是產品滯脹,經濟危機,同時金融風險增加,大量違約帶來金融危機,加劇經濟危機。

只要是資本主義,就無法避免貧富差距和經濟危機。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決定的,與國家的大小,經濟體量的多寡沒有關係,全球化只會加快加劇經濟危機,如果全球統一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的逐利性會對資源進行重新優化,貧富差距將遠甚現在,經濟危機的烈度也會更加嚴重,大帝國的邊遠地帶永遠處於戰爭狀態。

只有發展生產力,提高科技水平,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才能徹底避免無產階級革命。


詳細劇情參考喬治奧威爾的《1984》


你說的這些問題是資本主義的問題

不是有很多國家同時存在的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那麼乾淨,治安那麼好?中國要怎樣做才能達到那樣的水準?
大家覺得未來世界發展會出現什麼趨勢?
如何看待唐七抄襲被口誅筆伐,而別的很多抄襲事件風平浪靜?(舉個例子,如懿傳抄襲我喜愛的《柔福帝姬》)?
如何看待直播解剖活狗事件?
什麼是一個人的器量?

TAG:政治 | 經濟 | 國際關係 | 社會 | 資本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