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能發電嗎?要愛有何用?

很多人都指責最近提出的幾個問題,包括孩子智商不如自己還要不要生,太缺乏愛了。

但問題是,這個社會就是冰冷的。愛有什麼用,愛能發電嗎?

如果愛不能發電的話,我們為什麼需要愛?我們不就是看代碼行數,成績分數,外表顏值,肌肉塊數,廣告收入數,聽眾人數來活著的嗎?

這裡哪一點需要愛?


愛是一種容錯機制。

生活中就算你計算得再好,也還是會發生意外的:比如生病了,遇上事故了,發揮失常了等等。這樣的小小誤算可能會毀掉你的全部計劃,讓你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這時候就需要有人不計自己的得失來幫助你,讓你走出困境,幫你重回正軌;而下次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由你來不計得失地幫助她。這樣兩個人或者更多人就可以更安全平穩地走下去。從數學上來說這是大數定律的應用:隨機變數相加,期望會比方差增長更快,就像兩個人相愛互相彌補了對方的缺點,讓他們都成為了更完美的人。


勃學的核心是失敗/成功人士,

姨學的核心是論述費拉化。

事實上,勃姨本質上是一體的,因為失敗就是費拉化。

而姨學裡的「武德」在勃學裡的描述就是「成功」。

至於勃學裡的「淺色床單」?指的就是姨學裡的「注入德性」這個過程所需要的場所。

所以,勃學和姨學只是同一類知識在不同專業學科里的異化描述。

在這個問題里,愛的確可以幫助人「注入武德」,也就是讓人成功,因為有了愛,費拉和費拉之間就會產生接觸,才會有新的德性之光誕生,所有的武德都是因愛而生。

在姨學的體系里,美利堅是武德昌盛的代表,而勃學裡,留美留矽谷也是成功的最顯著標志。

美利堅的武德是建立在印第安諸部落的費拉化基礎上的,所謂的「注入武德」的這樣一個過程。

五月花號的清教徒因為對新世界的愛,而選擇了脫離德性不堪的不列顛,來到一片費拉的沃土——這是姨學裡土豪對費拉民族的「愛」。

提到美利堅,不能不提到發明電燈的愛迪生。

因為「愛」,才有了美利堅的武德昌盛,才有了愛迪生髮明的電燈,才有了勃勃所提倡的「成功」。

所以,用勃學和姨學來看,愛的確可以發電,還大有可為。

姨學是對勃勃出生前的世界的描述和歸納,而勃學是對勃勃所在的世界的描述和歸納,兩者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唯一的區別是,勃學只專註於個體,沒有討論過群體的失敗,同時,勃學帶有失敗主義的宿命論紛紛讓人們「退勃不暇」。

而姨學討論的是群體的失敗,但最近偏見的提出了氣象學的帶有偏頗色彩的「大洪水」理論,妄圖用歷史科學來預言自然科學裡的氣象學,這是很失敗很費拉的行為。

最後綜述一下,愛的確可以發電。


愛是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來源。有了愛,你就會孝敬爸媽,善待配偶,養育子女,同情弱者,抵制不公。沒有了愛,人就變成了純粹自私的動物,如果是成功人士,你還有慾望和性可以得到滿足,你還可以不用愛而用錢去繁衍後代,像我這種失敗人士就只能反思自己為什麼失敗,最終走向自殺。


作為勃勃腦殘粉,知乎首答給勃勃。

我完全理解這個想法,作為一個丁克失敗人士,我不想繁衍後代的原因就是不想後代有跟我一樣糟糕的先天條件,也不想找一個比我聰明/好看的交配來拉低對方後代基因。

人類繁殖的目的是什麼?愛又是什麼?兩性中所謂的愛難道不是美化後的性衝動和繁殖本能嗎?

如果只是因為性衝動和繁衍本能而盲目帶給一個生命已知的不幸(即有我的基因所以智商低繼而考不上三本),那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呢?把自私美化成愛,是不是又太虛偽了呢?

綜上所述,愛不能發電,愛只是失敗人士的習慣性自慰。


我不明白,像勃勃你這樣被那麼多人愛著的人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我以為,但凡是被愛過的人都應該會明白被愛著是一件多麼溫暖而幸福的事。

勃勃,你問問題的方式很是不好,讓人不是很舒服。不如換個溫和點的問法,也許為你解決問題的人會多一點。

還有,不要輕易下定義,不要咬定社會就是冷冰冰的這一點。另外,我們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練出很多塊肌肉,考出很好的成績,本質上難道不都是為了能被別人所愛嗎?


活塞運動—摩擦生熱—熱能發電

邏輯完美無缺(滑稽


我覺得勃勃越來越像搏擊俱樂部里的Tyler Durden了,提出問題讓人思考人生。不如勃勃再搞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勃JI俱樂部」吧。


理論上來說,愛和其他美化的道德品質一樣,是用來穩固統治保持實力位置的。

我們在此列一個事實,社會對於弱者的蔑視及打壓就像人的競爭精神一樣與生俱來的,從精子狀態就是跑得快的精子才能繁殖,況且大部分人的性惡論可證,在此基礎上做出侵害弱者而不用承擔代價的行為則可以理解。但是要注意,在這個事實中我們所做的假設是社會沒有道德條件的約束而人也沒有受到美好品質的熏陶,即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是純粹的競爭關係,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那麼人是否能夠生存下來的關鍵就在於自身實力的高低與強弱。

這時就會出現一個狀況,人的精力能力思考力創造力等等都是隨著年齡成拋物線狀變化的,那麼每個進入老年期的人都會因為實力的下降而被社會淘汰,但是此時他們已經經過了壯年期從而掌握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自然會想辦法維護自己的地位,和此時的上升期的人相比,已過狀年期的人的優勢不在於自身實力而在於壯年期積累下來的資本基礎和地位基礎,這也是他們為了防止自己被新一代的人掀翻而唯一可以使用的方法途徑。他們能使用的對抗工具是長期居於地位上層而擁有的社會話語權和對於社會三觀的影響力。

於是就出現了傳統意義上的道德,即愛人,尊老等等以及在之後所形成的一系列美好的社會道德,公序良俗。就像儒教被統治者接受並作為教化人的思想一樣,通過愛這種道德品質,已經進入老年的實力下降的人成功的穩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時麻痹了正處於上升期與老一代的人存在根本矛盾衝突的新一代人,緩和了矛盾。這也是愛或者其他美好道德所能夠存在的社會原因。

當然,以上論證只是說明了愛存在的社會基礎,即把愛看成道德的一種時,它的存在原因,但如果把愛看成人的一種情感形式,整體的思路與上述思路是有本質不同的,至於思路上有哪些不同……我如果搞懂了還會是單身?


原來不能發電就是沒有用,長知識了。


用愛做動力,可以供一對情侶冬天駕車穿越白令海峽。


愛?不存在的。

人們行動的原因從來不是愛,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多巴胺,如果把人的多巴胺剝奪,別說愛了,分分鐘抑鬱ZS給你看。

而之所以會出現愛這一美好的說法,本質上是因為人類發展出了更為豐富的多巴胺獎勵機制。比如,父母對子女付出,其實是生物的本能,寫在物種的基因里,但是人類把這種行為美化成愛,父母就可以在培養子女的過程中獲得更高的自我評價和道德認同,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變得更幸福。

因此,雖然愛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用處(比如發電),但是至少能讓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看起來溫情一點…


能啊。The Void which Binds.


愛因斯坦在給女兒Lieserl的信件中說:愛超越每一個存在和任何存在,因為愛就是生命的精髓。愛是光,愛能夠啟示那些給與並得到它的人。愛是地心引力,因為愛能讓人們互相吸引。愛是能量,因為愛產生我們最好的東西而且愛允許人類不用去消除看不見的自私。愛能掩蓋,愛能揭露。因為愛,我們才活著,因為愛,我們死去。愛是一切的答。


信件原文請百度。


********************************


下面的就是我自個兒瞎想的了,並無半點科學依據。


大劉在《三體II 黑暗森林》中引入了宇宙社會學的核心理論--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遊戲H1Z1正好完美詮釋了這個法則。


那麼,如何打破呢?


這個時候,牛逼的華夏子孫就很厲害了。(不會唱國歌不知道江南皮革城的趕緊預習下)


加上愛因斯坦信中提到的,於是我得出了結論:


愛是打破黑暗森林法則的唯一辦法。


但是很難,人對外族都沒有絲毫感情,更何況對毛毛蟲呢。


所以這裡的愛是佛教中的大愛。


不能,愛雖然可以帶來短暫的快樂但是愛具有變易性,所以愛總有一天會讓自己失敗,失敗又不能接受,就只能在淺色床單上哭泣。

所以應該實現精神自殺,從根源上消除失敗感


用愛可以造人,或者造人可以打著愛情的幌子


愛國是不是愛?你敢不敢說「愛國有何用」?


愛可以讓你不被伏地魔殺害


圖中棍狀物的不斷抽插可以使電錶偏轉。只要有合適的設備,置於合適的地點,是可以實現用愛發電的。


問知乎能解決問題嗎?那你怎麼還問。

看書能放電嗎?為什麼要看。

戀愛就一定有結果嗎?為什麼還要談。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總得做一些咬牙堅持,奮不顧身的事情,多少年後回過頭看,才能覺得有點意思。


有張冰冷的臉,還有顆愛恨交纏的心啊!

面易顯,而心難尋啊


推薦閱讀:

為何很多大陸青年特別是留學生不願接受港台人和外國人對大陸的批評?
當前中國科研界存在嚴重的科研浪費現象,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意識到了?
貴族階層可以促進社會的民主嗎?
喝酒後為什麼會頭暈想睡覺?
「送禮」有什麼創意與思維?

TAG: | 人生 | 社會 | 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