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反事實量子通信?


謝邀

實際上科大自己的新聞稿件裡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2013年的這篇理論PRL的摘要部分如下:

這裡用到了一個不太常見的名詞「量子芝諾效應」

量子芝諾效應(也被稱為圖靈悖論),是一種量子效應:如果我們持續觀察一個不穩定的粒子,它將不會衰變。我們可以通過足夠高頻率的觀測來使其「凍結」在它的已知初態。

量子芝諾效應的名字起源於經典的芝諾悖論。芝諾悖論提出:一個飛行中的箭矢在任意一個時刻都是靜止在空中的,所以它不可能處於運動狀態。

具體怎樣通過量子芝諾效應實現反事實量子通信,科大的新聞稿件裡面也有說明:

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本質上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集中體現。該方案最初的靈感來自於1993年提出的「炸彈測試模型」。如圖1所示,在干涉儀的下臂中可能放有一個非常敏感的炸彈,即使只有一個光子遇到它,也會被其吸收並引發爆炸。為了探測炸彈是否存在,可以從A端向干涉儀中發射一個光子。如果炸彈不存在,由於干涉,光子將一定從埠C離開;如果炸彈存在,則光子要麼通過下臂被炸彈吸收,要麼通過上臂,並以相同的概率從埠C或D離開。因此綜合來看,如果最終在埠D探測到一個光子,那麼炸彈一定存在於干涉儀中。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我們只發射了一個光子,如果這個光子在埠D被探測到,那麼它一定沒有通過干涉儀的下臂,然而我們卻得到了炸彈存在的信息。這在後來被稱為「無相互作用測量(interaction-free measurement)」。在此基礎上,再利用量子芝諾效應(quantum Zeno effect),可以大大提升上述無相互作用測量的成功率。

圖 1無相互作用測量示意圖
具體到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的物理實現,最核心的結構是嵌套、級聯的干涉儀。Bob 根據他需要傳輸的信息來編碼,通過嵌套的量子芝諾效應,Alice 可以利用類似於「無相互作用測量」的方式完整地獲知 Bob 的信息,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光子在 Alice 和 Bob 之間傳輸。Zubairy 等人的原始方案要求有無窮多個干涉儀,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潘建偉團隊通過對原始方案的仔細分析和改進,使得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得以實現。一方面,通過使用可預報單光子源和後選擇,在較少的干涉儀數目下也可以得到完全的反事實性;另一方面,用被動篩選光子到達時間的策略替代原方案中的高速主動光開關等。整個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研究團隊實現了技術突破,使用先進的相位穩定技術,首次實現了複雜的嵌套、級聯的單光子干涉儀,並成功傳輸了一張 100×100 像素的中國結圖片,傳輸正確率達到了 87%,如圖3所示。該方案還可以進一步發展,用於無相互作用成像等領域。


這個通信實驗一、無關於超光速,二、無關於非局域性。

50%+25%,再大幅度提高就難了


就一個網頁講得很清楚

超大網友不過如此,反事實量子通信原理在此!-航天及新概念武器-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最具影響力軍事論壇 -


看了一下2013年的PRL的文章,是通過嵌套MZ干涉儀來探測Bob處是否阻斷光路(阻斷為1,沒有阻斷為0)。先看左邊的圖,N個分光器BS,每個分光器的反射率很高cos2(π/2N),BS可以用一個幺正矩陣表示B。如果Bob處光路通,信號為1,經過N個BS的作用,可以計算,D2處探測到光子。如果Bob處光路阻斷,信號為0,可以計算,D1處探測到光子。這樣Alice處根據D1和D2探測到的光子就可以判斷Bob處要傳輸的信號。文章稱這個為部分反事實通信,因為Bob處沒有阻斷光路時,光子是通過Bob處的光路的。改進後的右邊的圖,是右邊的N個小循環基礎上再嵌套M個相同的大循環。在Bob處的光路沒有光子傳播的情況下,通過D1和D2探測的光子來判斷Bob要傳輸的信號。但是文章也說明了M,N要足夠大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改進的稱為完全反事實通信。


推薦閱讀:

現在量子光學主要研究的是什麼?它的理論性、應用性怎樣?與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信息相比,有何異同?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在 Quantum Interconnect 上的發現對量子通訊技術會有怎樣的影響?
如何看待我國建成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加密光纖鏈路「京滬幹線」?
量子通信是否是一個騙局?國際上是怎麼看的?
如何看待日本超小型衛星SOCRATES量子通信實驗成功?

TAG:量子物理 | 量子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