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陰符經?


容我瞎說幾句。

《陰符經》為什麼寫這麼短?

《陰符經》為什麼這麼短還分三篇?

《陰符經》為什麼叫「天有五賊,見之者昌」?而不叫「天有五德,得之者昌」?

《陰符經》有太多的疑問可以去探尋,你要知道的就是它說的,非常之有道理。用心去讀即可。

我也可以洋洋洒洒學樓上道長寫一堆話,但我知道那多數除了讓大家點幾個贊之外,毫無用處,你讀了還是一點不懂《陰符經》,你只是讀懂了他理解的《陰符經》。

伯牙子期為什麼可以稱為知音,是因為二者境界相當。

道學不登大雅之堂,是不能理解《陰符經》的。

也沒必要強迫自己理解,可以先讀其他的經,讀著讀著你就會慢慢領悟了。


謝邀。前有各位道長珠玉在前,水平有限,就不再贅述了。

記得幾年前的一天,師父說要給我們講講《陰符經》,我說我去個廁所先,結果回來時已經講完了。此等機會,可遇不可求,大抵天意如此吧。只是想到這件小事,頗為有趣,以記之。


謝邀,小道修為淺薄,就先講其中的題目和其中幾句吧。原來寫過文章

絕世美女與宇宙天道——陰符經講解(1)

關於陰符經的來歷,傳說李筌至嵩山虎口岩,得《黃帝陰符經》本經;當然,真實來歷是否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可否認,陰符經是道教的一部重要經典,並且是一部體系看起來比較怪異的經典,至於如何怪異 ,我們會在講解中詳細說明。

上次我們講解清靜經,講到清靜經是由天道到人道,從大道無名,到降本流末,到常清常靜,是至上而下的思維。重在澄清人的心靈,引導人以人道迎合天道,體悟天道的規律,掌握人道的清靜,進入悟道的境界。

陰符經在道教經文中,是一篇思路迥異、與眾不同的經典,自古以來解讀陰符經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陰符經的體系不同。

清靜經是老君曰,陰符經不存在老君曰,這暗示什麼呢?清靜經是以天道到人道、天尊說法式的,陰符經是由人道到天道,由下至上的方式,從人道理解天道的一部經典,了解了這個分別,才能解讀陰符經。

那我們首先從陰符經的名字開始,為什麼叫做陰符經?陰者,隱也,是隱藏在世間不顯露的道理;陽為顯也,是天尊展現在人間的大道,這裡體現的是道教陰陽對立的思維,不爭天之道也,有為人之道也,非陽剛無太陽滋潤萬物,非陰柔無清涼可保養萬物,一陰一陽謂之道也。

陰者,蔭也,由人所萌發,試圖理解認識天道,因為人的主觀能動性,慢慢萌發,以至於繁樹成蔭演化大道,大道是天地,道教經典就是樹林,唯有從人間萌發,才有意義,唯有從人的立場開始,才能去理解天道。

所謂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全部由人的主觀能動性引導的,道法自然是順應自然的發展,觀天之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天為陽,地便為陰,道為陽,人便為陰。

一個陰字,從宏觀的意義上,道盡了陰符經的本質,人有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天然慾望,有從陰處萌芽智慧的力量,來探尋真理的慾望,正因為如此,人類智慧才生生不息 ,我們的文化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發達;如果沒有由陰到陽的追求慾望,是不可能實現的。

符者,合也,是人道認識天道的過程中,必須合乎天道的存在,順應自然的規律;如同我們的科學一樣,都在解釋認識世界,無論如何解釋認識世界,都必須符合事物的基本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不能違規宇宙定律。

符者,服也,人道如果要認識天道,必須在這個框架下進行,服從自然規律,清靜經中講的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我們是通過萬物的表相,慢慢探尋背後的真理,當違背了自然,否認了規律,那麼,人道便不能認識天道。

經者,路也,前人留下的經文,給我們探尋的路 ,給我們指引,後人可以根據前人的路,認清楚自己的路,能夠看到前人的優缺點,理解前人走的路。 人類的智慧是一代代積累的,沒有前人的引領,我們很難前行,完全按照前人的路,我們不可能有任何突破,只能因循守舊。

陰符經三個字,在我看來,就是以人的積極主動性來感悟自然的存在,在符合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在前人的指引下前行的指導。

以下進行分句解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宇宙也罷,天道也罷,開始都是寂寞的,無論充滿多少炫麗,在沒有觀察者的時候,始終是寂寞的,無論星雲的壯麗還是物理規律的玄奇,都沒有人欣賞,就如同一個美女一樣,長的再漂亮,沒有人欣賞她的美,沒有人見過她的美,她總將鬱鬱寡歡、寂寞終老。

清靜經開頭是大道無名,陰符經第一句,沒有把天之道放在「觀」前面,既然是觀,那麼必然有個觀察者,沒有觀察者,陰符經便沒有任何意義。

看起來很簡單一個開頭,如同電影一樣,把觀眾帶入了場景之中,哪怕世界再大,再美好,再炫麗,沒有一個觀察者,沒有人的存在,就如同一個寂寞終老的絕世美人一樣,終將化作一堆白骨而不可識。

無論宇宙最後是熱寂還是塌陷,無論如何,在足夠長的時間幅度上,普遍認為宇宙會有一個終結,在這個發展變化還未終結的過程中,有人來觀察他,我們這個宇宙是幸運的,可以肯定的來說,宇宙間應該還有其他智慧生命,不同的智慧生命來觀察這個宇宙,宇宙在我們和其他智慧生命面前展現她的妖嬈和美麗,是多麼幸運和神奇的一件事情啊。

當然,觀天之道的時候,因為有不同的歷史局限性和文化特色,每個時期對大道的認識也不同,每個民族的認識也不同,唯心、唯物的方式不同,有神、無神的方式不同。

這些不同,都是不同的人或者民族來觀天之道,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演繹,不能說誰是錯誤的,也不能說誰是正確的,都在不斷的接近大道,但是都不能代表真正的大道。

我們仍舊回到絕世美女的問題上,現在有人看絕世美女了,美女的父母看到寵愛,美女的孩子看到寵愛,美女的老公看到衰老,美女的追求者看到青春,好色者看到淫慾,藝術家看到精緻,猴子看到裸猿,寵物狗看到飯票,蟑螂看到撒旦。
不能說誰是絕對的對錯,因為立場不同,理解認識這個世界,本來每個人的眼光不同,如同理解陰符經,這個只是我的理解,我的認識,由我來觀望陰符經這篇經文,試圖從中間有所感悟。

天道無情人心有欲,通過事物的表面去了解背後的真相,是簡單的,也是最困難的。

我們通過認識、模仿、剖析、理解、歸納、總結、糾錯、修改……這樣的循環,才能逐步接近天之道,如同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由日心說到銀河系中心說,由銀河系中心說到現在的各種宇宙研究理論,都是不斷進步不斷糾錯的過程。 我們理解的世界,不是世界的真相,而是我們眼中的世界而已。

我們的理論是用來解釋這個世界的,這個世界不是按照我們的理論而產生的。哪怕現在看起來再正確的理論,在時間的長河中,99%都可能是錯誤的。

大道是降本流末而生萬物,一旦到了萬物的層次,已經是末了,由末去推演本,推演道的存在,只能儘可能接近道,不可能代表真正的道。

科學是在不斷證明自己是錯誤的過程中逐步接近真理,宗教是在不斷堅定自己信仰的過程中逐步接近真理。

世界的物理規律不因為我們本身的傾向而改變,但是世界的發展變化和認知,因為我們本身的傾向而變化。人作為積極主動性的代表,由觀天之道介入世界的運行,然後才能執天之行。

蘋果砸在了牛頓頭上,才有了三大定律,才能夠讓人更好的改造認識世界,但是,如果沒有前人的積累,沒有看起來錯誤的前人知識體系,你向牛頓頭上砸一噸蘋果,牛頓也不可能憑空造出三大定律。

沒有不斷糾錯的觀天之道,也就沒有牛頓的存在,同理,沒有牛頓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相對論,也就沒有核能應用。

正因為認識了天之道,由人認知了天之道,才能執天之行。理解並認知天道,按照天道演繹的規律去改造這個世界,盡矣。

當然,認識天道並不是只有科學的方式,還有宗教的方式,基督教認為有上帝,道教認為有三清,佛教覺悟了佛陀,奧特曼教有小怪獸。
天堂地獄也罷,六道輪迴也好,西方極樂世界也好,東方青華長樂界也行,無非是通過內省的方式來了解認識世界,向內心來解決問題。

一陰一陽謂之道,科學宗教為夫妻,唯心唯物好基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而又互相對立,只有光明沒有黑暗構成不了我們的世界,唯有光暗交織,在不斷的反饋與對立中,才能構成我們完整的世界,才有了豐富的色彩。

那天道的根本能不能被人所理解嗎?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絕對不能,因為無論如何理解認識世界,都會因為人自身的局限性而影響觀察結果。

從唯心主義的角度來說,絕對可以,因為我心即世界,"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當然,無論唯物與唯心,都是從由人來解析,我們在堅定自己信念的同時,不斷完善,逐步接近真理,這不正是天之道嗎?如同在毫無生機的地球上,因為一個偶然,誕生了生命,從無序中產生了有序,從簡單的結構演化成了有智慧的人,不就是天之道嗎? 因為有了各種追求和認知,因為有了逐步完善的動力,才能夠追求大道,遵循大道的規律,才能不斷前行,才能慢慢窮盡事物的真相。

天道就在那裡,無論你看與不看,天道真的不在那裡,因為你永遠追求不到她真實的存在,實際上,追尋不到她真實的存在,也是一種美。

你追求上文說的絕世美女,追求到做你的媳婦就夠了,不要想著探聽清楚她所有的隱私,不要想著把她解剖了,看她如何呼吸,看她的心肝脾肺腎是否完美,看她的大腦如何運作。

鄭板橋說過,難得糊塗,在觀天之道之路上,也是一種這樣的境界,執天之行就是追求一個絕世美女,追求上了,娶媳婦生娃就夠了,盡矣 ,不要想著把這個美女給解剖了,甚至研究美女的骨骼和肌肉怎麼組成了她的身體;那樣的話,你就不是個人了,而是個冷血怪醫。

作為人,有局限性,更有自己的立場,天道無情是善,人心有情也是善,追求天道的過程中,先做一個人,先有情有欲 ,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純理性的惡魔,也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純感性的聖母婊。

以上為陰符經第一講,對陰符經的題目和第一句進行講解。


今兒見 @談無語 答了這題,所見略同,我也扯兩句。

道門經法相承,各有次第。什麼階段讀什麼經,什麼經該怎麼讀,諸多方法,諸多禁忌,都是有哈(四聲)數的。

俗話說有多大碗吃多少飯,踏踏實實學習。積累的不夠,讀比較深的經就容易落邪見。

所謂「聖道淵邃,難可頓悟,必須階漸,以發其蒙」是也。

如果是純粹興趣愛好,學術研究,那麼這本書適合你。道友推薦的,挺不錯。


找到了青衣江道長關於陰符經問答的一鱗半爪。

【問】我想請教你為什麼我感覺一切道書都離不開陰符經啊?

【答】陰符經是道用的最高境界的代表。

【問】道德經也是吧???

【答】道德經不是。道德經有體有用。

【問】黃帝陰符經據說是鬼修之法、、、

【答】據說的意思就是,自己沒有一點主見,完全是在聽別人說。我們對於自己完全不懂的方面就「據說」。對沒有經歷的事情也「據說」。但是對於修行並且驗證的事情,就沒有「據說」。鬼修之法---也只有低級狹隘的見解才說得出這樣的話語。陰符經開篇就談宇宙生命的道理原理,並且強調,如果這樣認識就「足矣」。然後又談宇宙的一切從自己的手掌就可以知道,萬物的運轉看自己的心會找到對應。之後再細緻的講述天地人在怎麼樣運轉搭配,哪些現象是天的作用,什麼情況是地的必然,什麼狀態是人的作為。再把三者的合力加起來談會出現的情況、、、這樣這樣高端偉大頂級的文字,只怕你翻完各民族歷史記錄,也難找到類似的境界。今天竟然有人說是鬼修-----提高一點自己的宇宙觀生命觀和修鍊素質吧。


以前我也對陰符經很感興趣,就此寫點自己的看法,算是拋磚引玉。

陰符經全篇文字簡練優美,而又寓意深刻。

閱讀書籍我首先了解背景,陰符經考據很早就有人做。

那麼無論成書時間是南北朝或是更前。這本書與《列子》息息相關。

為什麼叫陰符經。陰好理解些,但符,通篇並沒有寫道家符咒之術。

但《列子》有一篇,《說符》提出心合於道,即為符,符就是符信、符驗,契合。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附三個版本注釋

為什麼發這篇呢。

對比李荃和張果的註解,你會發現,從不同角度出發,兩人的註解見解差異非常大。

而在我看來,兩人的角度好像是從外傾和內傾來表述自己的理解。

而陰符經表面上看是寫天地宇宙萬物道理。

但其實暗喻道家的小宇宙觀念,我更偏向於張果的角度來理解這篇文章,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於亡。厥後伊呂得其末分,猶足以拯生靈,況聖人乎?其文簡,其義玄。凡有先聖數家註解,互相隱顯。後學難精,雖有所主者,若登天無階耳。近代李筌,假託妖巫,妄為注述,徒參人事,殊紊至源。不慚窺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見。使小人竊窺,自謂得天機也。悲哉!臣固愚昧,嘗謂不然。朝願聞道,夕死無悔。偶於道經藏中得《陰符傳》,不知何代人制也。詞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編之,附而入注。冀將來之君子,不失道旨。

當然我並不是說李荃的注釋沒有價值,恰恰相反,正是這麼對比的看,我才看得到,《陰符經》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東西:

即他對於他的內在世界的感悟體會。

這是我的角度。

即使這一點也存疑,因為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交融才為符。

第三篇,清人悟元子以修真的角度來闡述本篇。

「陰符經者,黃帝演道書也。而談兵之家,視為天時孤虛旺相之理,人事進退存亡之因,即緇黃之流,淺窺聖經,謬為註疏者亦不少,不幾誤璞為鼠,以青作黃乎?我悟元老師,造性命之精,證天人之奧,體古聖覺世之婆心,思發其覆,憫後學窮理而無門,詳為之解,掃諸說之悖謬,詮陰符之肯綮,其中盡性至命之學,有為無為之理,靡不詳明且備,將數千年埋沒之陰符,至今原旨畢露,而無餘蘊矣。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仆則曰:聖經之精,聖道之微,盡矣。

陰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見,莫能知,而己獨見獨知之謂;符者,契也,兩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謂;經者,徑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經久不易之謂。陰符經即神明暗運,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則人與天合,一動一靜,皆是天機,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無非申明陰符經三字,會得陰符經三字,則三篇大意可推而知矣。

雖然文中提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但總篇宗旨是否可理解為練氣修鍊之法呢,我不這麼認為。

因為: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勝。

不期其勝。無術才是陰符。

本人才疏學淺,不懂練氣修真,而妄談大道。

三人所作註解理解,無一不從自我角度出發,其深刻程度耐心悟性超我多倍。

我以前對牛頓所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沒有感覺。

而現在,我覺得我的理解也不一定能達到這些古時候思想之巨人。

本文僅僅是個人淺薄之見,如有不當之處,還請斧正。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人之生死,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死於天地盜之,生於所盜萬物。生機孕育化焉,即非沉溺於生死。古時說長生,除開長短的長,也有生長的長,與天地同息而已。孕育生長才是根本的源頭,求長生是人性好私,前者是天性好公。 食其時,百骸理。睡其時,自養人。行將法,效必倍。不在法,已同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中道,常非道。名所名,常非名。玄之又朴,眾妙之育。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人們想遠離塵俗時都選擇出家當和尚,卻沒想當道士?是感覺道士掉檔次,還是所謂的政治正確?
道是什麼?什麼是道?
為惡之人,放下屠刀能立地成佛,為善之人,縱使百般行善也不得佛緣?
一個對佛對道有親近感的人,該如何選擇?
沒有任何教派之時,聖人大德是如何修行(或者修鍊)的?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