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鄧紫棋新電影一路逆風?

RT


寫下這篇影評時,《一路逆風》的豆瓣評分是4.3,打分排列呈現豆瓣爛片具有的「L」型特點:一星佔據了一半以上。這部電影的票房和排片,估計也不會被同檔期的大片當作什麼值得關注的競爭對手,僱傭水軍來抹黑。寫下評論的大致就兩類人:1、鄧紫棋的粉絲(不懶的那種),普遍給出4—5星的好評。2、雖然沒看過電影,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討厭這種明星題材、討厭鄧紫棋、討厭鄧紫棋居然敢拍紀錄片、捍衛豆瓣電影逼格……)的豆瓣用戶們,無一例外給出一星,以示抵制。

「張學友都沒這麼大臉給自己出紀錄片。」(目前短評最高贊)

很多怒打一星的豆瓣用戶想要表達的意思都是:她憑什麼有資格?心情可以理解,但戾氣也是重了些,不過沒看過電影只根據自己的喜惡打分也是豆瓣常態了。答案很簡單啊,為什麼鄧紫棋能拍紀錄片?公司投錢。為什麼能上院線?有發行商願意接盤。就像你不喜歡吃香菜,可它還是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菜市場的蔬菜攤位上,沒有羞憤的自我滅絕。別人,有這個權利,而你,可以拒絕。如果把張學友當作門檻,估計很多歌手連張嘴說話的資格都沒有了。

據說這部影片上映之前也是經歷了一年多的四處碰壁,被十幾家發行商拒絕過。中國電影市場上,紀錄片一向票房慘淡,能進院線已經不易,更不敢跟商業大片比票房。擔心拉低豆瓣逼格的網友也不必緊張,粉絲打高分也只是自嗨,沒興趣的網上有免費資源也不會去看的,再說粉絲們還沒有刷一星的網友努力。

國外歌手拍攝記錄片十分常見,不說Michael Jackson、Amy Winehouse這樣的傳奇了,年輕一代的歌手就有Taylor Swift的《無畏之旅》、Justin Bieber的《永不言敗》、Ed Sheeran的《與Ed的九個日夜》等等。不過中國人還是習慣蓋棺定論,大概首先要求主角要具有公認的劃時代的成就,最好已經過世,再由第三方拍出來才顯得公正客觀。

我不可能從客觀的角度評價這部電影。

劇情解讀、拍攝手法、鏡頭剪輯……一般的電影分析手法對《一路逆風》大概都不適用。不管鄧紫棋的公司抱有怎樣美好的期待,比如讓更多的人因為這部電影去了解她等等,但這種題材註定就是受眾狹窄、面向粉絲的電影,願意花錢去電影院瞅一瞅的都可以算作真愛了。

我是1月6號去看的電影,本地所有影院的黃金檔都不見其蹤影,放映場次不是安排在上午就是夜間。提前五分鐘檢票的時候被工作人員告知因為人太少所以提前開始了。此外,檢票通知的時候片名還被誤報成《一路順風》。那一場陸續來了十多個人,還有一對夫妻帶著寶寶。

劇情方面沒什麼好分析的,紀錄片呈現的是鄧紫棋出道至今十年的成長經歷,粉絲都知道故事的走向。也許是為了避嫌,涉及感情經歷的時候含蓄帶過,本人也沒有談及之前的戀情。好的方面就不說了,反正粉絲怎樣都覺得是值的(小LuLu太可愛了)。90分鐘的時長,很多東西沒法深入展示。導演是個老外,剪輯無功無過吧。結尾收的有些倉促,如果以超級英雄電影做類比,就像是沒等到主角的痛快反殺就戛然而止。不過鄧紫棋也才25歲,結局本應該是未完成。主要是橫向展示,沒有深度剖析。如果想看對音樂方面的探討,可以參考2014年的《人物》專訪——無論昨天多失敗要學會原諒自己。人物專訪 鄧紫棋 無論昨天多失敗 要學會原諒自己

「她也不過如此」。是的。

寫下這篇影評的起因是在豆瓣看到《一路逆風》下面的一篇長評——《論一個明星的個人魅力》。這位作者大概是曾經的粉絲,表達了對電影的失望之情,其中有一段:

「我給三星,是因為它給了我一個半小時完整地梳理自己為何從愛上鄧紫棋到,「啊她也不過如此」的地步,也就是她如何在我眼中逐漸失去個人魅力的過程。」

這句「她也不過如此」,讓我耳邊響起《開到荼蘼》的旋律:「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巧合的是,前段時間,王菲因演唱會天價門票被批判,因唱功退化被群嘲,許多曾經的粉絲也隱隱表達著「她也不過如此」的感慨。

我們的人生大概要經歷很多個「她也不過如此」的時刻吧。想要挑出曾經喜歡過的東西的瑕疵和缺陷一點也不難。幾年前熱播的偶像劇、追求過的男神/女神、一個遊戲的通關、理想的大學、夢想的工作……得到了以後,彷彿,都不過如此。等再過個幾年,連當年痴迷沉醉的原因都忘記了。

世界在變,你在成長,會不斷對偶像有更高級的要求、更嚴苛的定義,直到有一天,她不能再滿足。原來的追星狗可能會變成某某成功創業家的擁躉,並對娛樂明星嗤之以鼻;原先崇尚街頭文化和朋克精神的中二少年,現在更願意在深夜聽一曲馬友友,收斂起膚淺的傻笑。世界提供的物質文化選項如此豐富,只要你懷有足夠的好奇心和耐心,總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偶像的魅力不是突然間消失的。只是因為當初喜歡著,所以眼睛裡自動加了升溫濾鏡,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等你越走越近越了解,才發現偶像們並沒想像中那般擁有金剛不壞之身,也會不完美,也會犯錯,也,只是個普通人。或者,等到你真正步入現實的泥淖,為生活工作焦頭爛額的時候,文藝的煽情不能再輕易讓你感動落淚。比起買房買車和對霧霾的擔憂,其他都像是無病呻吟。

於是你會迎來「她也不過如此「的時刻。甚至想問自己一句:當初我怎麼會喜歡她啊。彷彿完成了一個智力上的晉級,脫離了從前的低級趣味。

偶像是用來崇拜然後拋棄的。很久以後,被拋棄的偶像們也許會機緣巧合轉化成一類人的情懷,那時可以將往事從回憶里撈起,加入刻奇調劑,自己感動自己一把:啊想當年…….

貶低以前喜歡過的東西,就能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幼稚的小孩嗎?你向別人展示喜歡的書籍、音樂、電影,並不能真的為你的品味代言,只是藉此表達你想成為那樣一種人。

最有底氣的喜歡

喜歡鄧紫棋真的比喜歡張學友要低級趣味嗎?即使偶像們可以這樣劃分出三六九等,粉絲自己也並不會因此與有榮焉。所以,當我們在展示品味的時候,更在意的是別人如何看待你還是害怕承認自己本來面目。相信我,你的個人形象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尊貴完美,以至於因為喜好的不同會影響到對你人格的判斷。表達自己喜歡的權利,並接受別人的不喜歡,並且不因他人的觀點左右自己的喜歡與否,那應該是最有底氣的喜歡。

一部電影,並不能真正激勵你乘風破浪、一路逆風。一個偶像,也並不能真正讓你洗心革面、脫胎換骨。可是對我來說,曾讓我感受到瞬間的溫暖和力量,幫助我度過一段消沉的時光,就足夠了。

成長這回事,只能自己來。


生活就像一場繁華里的流浪

19歲生日這天,我獨自去看鄧紫棋的紀錄片電影《一路逆風》,這是我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也是我今年收到最好的禮物。

我在一個離香港很近的城市長大,但我知道有這個歌手也就在2014年我是歌手開播前不久。在計算機課前看到她的演出海報時,興奮得直跺腳,把地板踩得啪啪響,連喜歡的男生正一臉mdzz的看著我都沒管。當時直覺告訴我,她一定會大紅大紫。

我不追星,但我發自心底認可的、會稱之為男神女神的人里,她是其中之一。我不算是她的粉絲,我沒有想盡辦法去靠近她、追隨她、支持她,我只是一個靜靜注視她的旁觀者,了解不多,想法不多,只是對電影有所感觸,才寫上一寫。

她很狂野。無論是寫歌的元素、舞台上的颱風、還是除了《後會無期》可以說永遠在飆高音。一個十三歲能寫出《睡公主》的旋律,十五歲憑此曲英文版受到蜂鳥賞識的人,她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她就是有充分的自信肯定它、展示它,懦弱的人再眼紅,也不能阻止她受到更多人肯定。

她很純粹。她的歌詞藻很簡單,交織的情感也不複雜,卻帶有她那不簡單的心氣。她的情緒、言語、所作所為,都沒有很刻意去轉化為別人可能更願意看到的東西。製作人Lupo說第一次見面時,問她What do you want to be?她沒有說想成名,沒有說想很有錢,她說I want to be the best singer in Asia.而後這些年她都在努力完成靠近這個目標的每一步。她有在告訴觀眾什麼是美好的,但幾乎不刻意掩飾自己的不美好,這樣坦率的勇氣會讓人難以輕視。

她是個孩子。她有著許多小女生的想法,也像所有小女生一樣,被現實一錘砸碎了美好的夢境。但她至今沒有成為一個冷酷的大人,只是長出了硬殼保護裡面那個柔軟的孩子,除了眼前的世界清晰了一些、內心更強大一些,她變得並不多。在魚龍混雜的世界裡,最難能可貴的莫過於你還敢當個孩子。

她一直堅持思考。她或許沒有李健那樣的眼界和閱歷,但和大多數同齡人不同的是,她沒有沉浸在鮮花、掌聲和寵愛里放空大腦。她說這個世界上面沒有誰比誰更強,只有誰比誰更加極致的發揮自己。她說她我不怕讓人看到我犯錯,我知道我這樣講了以後,你有可能會不喜歡我,但我不怕告訴你。她說當你不顧一切的往前沖,當你愈加堅定自己的時候,會有愈來愈多的人告訴你,你不應該這麼堅定,但他們只是想把你拉下去。她說我想用我上太空的經歷,來鼓勵大家去勇敢追逐自己的天空,因為天空並不是極限。我相信她會成為越來越配得起G.E.M.這個名字的人。

特立獨行的人受到的風評總是兩極分化,所以喜歡她的人很喜歡她,不喜歡她的人也很不喜歡她,並不奇怪。不可置否她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作為公眾人物就會被詬病,你可以說她裝逼,說她吃太胖,說她愛皮褲有病,說你如何不喜歡她,剛巧她也不需要你的喜歡。

我喜歡過一個特立獨行的作家,媒體問她你認為你的讀者為什麼喜歡你,她回答:也許是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我的文字陪伴,參與,也許是因為我的存在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你不屈從於什麼,不迎合什麼,保持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被大環境同化,仍然可以過自己理想的生活。我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鄧紫棋也是一個這樣的存在。

從她身上,我總能看到我自己,好的自己、不好的自己,以及想要成為的自己。也有朋友說我長得像她(嘻嘻)。她讓我更加堅定,我不需要為"我只能做好自己"這件事感到抱歉。坦誠這就是我,我面對你就有了最大的武器和誠意。我隨時可以告訴你我會如何應對眼下的生活,正如我隨時準備承接生活將帶給我的苦難與考驗。

新的一年,許自己,也許G.E.M.鄧紫棋一段鮮衣怒馬的新人生。

歲月如歌,無畏孤獨。


說不出什麼評價,只能談點感受。

原本是打算看1月1號在深圳的路演+見面會,奈何一票難求,只好買了6日離我最近的影院的票,而且是中午的(工作日大中午的場次,沒人是肯定的了,檢票的檢了我的票就直接帶我進去了),沒關係,直接請了個假去看,誰讓我是GEM的粉絲呢。

說實話電影已經超出了我的期望,不僅有一種看完一場演唱會的感受,而且還能看到GEM以前的很多小時候的片段(小時候真的是太可愛了),穿插的BGM都是熟悉的音樂,那種感覺太美好了,當時我真的有點小竊喜,竊喜如此美妙的一個半小時里只有我一個人獨享。

最深刻的莫過於最後一段,你乘戰機在天空上的時候,BGM是Someday I`ll Fly,當時你的笑容是我見過最動人最童真的時候,落地後你站在戰機大喊了一句:I"m the king of the world!,讓我想起泰坦尼克號里JACK也站在最高處的時候喊過這一句。多希望你一直都能像此時此刻那麼快樂無憂。

看完電影出來,我彷彿戀愛了,一個人走在路上居然傻傻地在笑,超級無敵後悔沒有搶到路演見面會的票啊!!!

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看一場你的演唱會!!

突然想起就過來補充一下!

一定要去看一場你的演唱會!


嗯…

前面放了很多圈內大腕啊樂評人啥的一直在誇她…看得有點犯尷尬癌…

然後講了她從香港紅到大陸的經歷以及之後到現在的事情

總結起來大概是 兒時經歷,15歲簽約蜂鳥,16歲紅磡開演唱會香港爆紅,14年上我是歌手內地爆紅,此後負面新聞不斷(回應了「我是歌手巔峰會」換人事件),講述開演唱會經歷,談了談和林宥嘉的戀情,然後提了下xcor啊歷年獲獎情況啊啥的

其實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這部《一路逆風》講述的內容不夠完整,可能是有些事情確實不適合放到電影中吧

從音樂電影(?)的角度來看,音樂效果好好啊!搞得我好想去看GEM的演唱會啊(? ???ω??? ?)

從粉絲角度來看,我很感謝參與幫助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所有人,因為這部片子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所有事件的真實情況,也可以說在某些事上很大程度上「還了GEM一個清白」

所以,《一路逆風》又名:《給鍵盤俠的話》

PS:小時候的錄像片段簡直承包了所有笑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只知道我一定會去看。


別人可能會因為一點失望而離開她,而我只會抱她更緊。


既然是電影,那麼就得尊重電影市場的規律。

鄧紫棋在《一路逆風》的首映禮上,被問到對這部電影的票房有什麼預估時,做了一番數學猜想——中國有13億人,假設有100分之一的人來看這部電影,就是有1300萬人次的觀影人群,以每張電影票30元來計算,票房也是能過億的。鄧紫棋說,這是她天真浪漫的希望。

我猜鄧紫棋在說這個話的時候可能確實沒有怎麼做這方面的功課,或者說她的團隊也沒預先在這方面收集一下數據就直接面對記者開口了,說好聽一點,這叫天真爛漫,說難聽一點,這叫拿自己的公眾形象砸著玩。

紀錄片電影本來就小眾,而且從上映檔期、排片情況來看,都是死得不能再死,跟《星球大戰》對檔,各種深夜檔小廳,這都能去看的絕對是剛剛的真愛粉——你會半夜心血來潮走進電影院然後隨便選一個紀錄片買票嗎?指望這種排片排在最差時段的電影去圈粉那是不現實的,當然,電影本身不賺錢,影院也不可能把黃金時間排給你。資本家可不認什麼真愛什麼音樂,人家只看你這電影能不能賣得動票。

出現這種包場看片的慘劇,影院能給你排什麼黃金時間……沒有直接下檔都算給面子的了。

最終的票房差不多也就這麼多,可能還能加一些,但總的來說,並不是很樂觀,即使以個人傳記片或者紀錄片的標準來看,這個票房也是比較慘淡的,退一步說,就算按粉絲電影,純粹靠真愛粉花錢來維持票房的標準來看,這個片子吸金的能力也實在是有點慘的。《一路逆風》的票房按300萬算。以每張電影票30元來計算,大約有10萬人次去看了這部電影,這個觀影人次是鄧紫棋約2200萬微博粉絲量的0.45%。我們就算微博粉絲一百個裡面有九十九個殭屍粉,那鄧紫棋應該好歹也有22萬個可以指望的活人粉絲,這些粉絲每人支持30塊錢,這個片子好歹也能有個七八百萬的票房——現在能上得起網上微博粉明星的人應該不至於掏不起30塊錢買電影票。那麼我們就面對一個問題:到底是她的粉絲數量有問題,還是質量有問題?

類比一下,麥莉·塞勒斯成本僅500萬美元的演唱會電影,在北美拿到了6528萬美元的票房,賈斯汀·比伯的《Never Say Never》票房達到7221萬美元,邁克爾·傑克遜逝世後上映的演唱會電影《就是這樣》,全球票房達到2.61億美元。

當然,上面說的都是歐美一線紅星,票房大賺是應該的,我們再看五月天拍的《五月天追夢3DNA》和《5月天諾亞方舟》,票房也都在2000萬左右。

不知道這300萬的票房夠不夠回本的。就我看來,這麼搞只會影響她的公眾形象。

如果你非要說這部片子就是拍出來搞情懷的,不能拿賺不賺錢來衡量,那也只能說高興就好吧。


#G-FORCE#你本來不認識的人都會被你影響,
這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
這才是音樂最神奇的地方。
其實在每個人自己的生命裡面,
都有上到他們自己太空的機會。
每個人有不同的太空,
就是代表著他們不同的夢想。
因為天空真的不是極限。
音樂就是要拉近我們每個人的距離,讓我們可以共同面對一切。
無論快樂,無論憂傷,我們都是共同去面對。

讓我們和你一起一路逆風。

首先,我的BGM就是我的歌

大白牙唱歌的金魚

這一回眸,took my heart away away away away~

G-FORCE, 我們陪你,一路逆風/╲/( ?? ω ?? )/╱

鄧紫棋的歌里沒有酒

我卻醉的像只狗

中間BGM after tonight 還有感覺

還有來自天堂的魔鬼

多遠都要在一起的鋼琴

在後邊我鄧流淚

我也一樣哭了

一個大二的漢子旁邊坐著同班妹子

(*ΦωΦ*)

總之

鄧紫棋,你要知道就像你認為音樂是自己的全部無法捨棄,對於我們,你也是唯一的寂寞星球的玫瑰,多遠都要在一起@GEM鄧紫棋

最後會有喜歡你大合唱哦


作為一部類似紀錄片的電影還是比較不錯,這也算一個新的嘗試。影片里有許多鄧紫棋小時候的影像,視頻等,如果作為真愛粉的話十分推薦去看。

整部電影圍繞著鄧紫棋從出道到現在的成就展開敘述。被發掘,出道,紅遍香港,進佔內地,之後就圍繞開展的xxx演唱會和在生涯中的一些挫折展開。剪輯由訪談和演唱會和錄像組成,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剪輯。

ps:片尾有返場彩蛋。


很好看,很多個場景就像live版的演唱會。

我是漁民,我很感動。


非常公正完整的回顧了鄧的出道歷程,作為一個漁民,當我看到她哭說自己也想要人愛我很心疼,一個安心做音樂有才華的歌手為什麼就會被社會那麼抨擊和謾罵?還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她的美麗愛上她的音樂,就像我一樣永遠忘不了的是鄧紫棋那爽朗的笑聲,無論何時都能給我力量一個人能在那麼多場合大聲笑出來笑得那麼甜那麼好看,是那個嘴裡說著從今以後要來保護我們的鄧紫棋,2017一定去看她的live!堅守屬於我的她!


剛看完,好傷心呀,最後的彩蛋沒有放映出來,被電影院切掉了……


這裡面講跟林宥嘉的事兒了嗎?如果有我就買票~


這好像不算是電影吧????????????????????????大概像一個電視台做的訪談這樣子。。。


今晚買票了!


蜂鳥跟著西式做法,變通一下以音樂片的形式呈現,中間穿插成長經歷。估計效果好些。


不是鄧紫棋歌迷的電影愛好者就不去看了。

是鄧紫棋歌迷的可以去看一下。

攝像相關的學生千萬不要認為電影中所用的技術和標準可以用在大熒幕上。

估計我們老爺子看到這東西能搬上大熒幕會。。很無奈吧。

非黑。


太短了,開了70多場演唱會就提了深圳和上海,殘念啊~


真的很感動

每次BGM出來就要受不了

所以幾乎全程都是紅著眼

喜歡她的第六個年頭

一部電影勾起太多過去的點點滴滴

初一的時候喜歡她 卻因為父母不允許而錯過了一場離我家只隔著一條街的GET EVERYBODY MOVING演唱會

初二的時候 在香港走了很久才找到音像店

買到Xposed

初三的時候因為同學說她上我歌之後變了 於是不顧一切和同學吵

高一的時候 入學軍訓導致再次錯過廣州演唱會而傷心好幾天

高二的時候 新的心跳廣州簽售 冒著雨排了幾個小時的隊 終於如願見到她一面 還拍了合照

今年高三 等來了一路逆風

當睡公主 回憶的沙漏 someday i』ll fly AINY...

再次響起的時候 我沒辦法不感動

六年來 像是陪著她一起長大一樣

時常感慨這兩年自己或好或壞的變化

卻突然記起 原來喜歡她這回事從未動搖

我的啊GEM 總是帶給我太多太多的自豪和感動


我只想說 音響效果確實不錯 坐在電影院裡面就像坐在演唱會現場一樣 椅子都在震


推薦閱讀:

黃飛鴻系列影視劇中的「十三姨」是黃飛鴻的第十三個老婆嗎?
2016年算是迄今為止的國產電影災年嗎?
如何評價魯妮.瑪拉在《卡羅爾》的表演?
如何看待IP改編熱潮?

TAG:電影 | 鄧紫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