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一定要搞科研嗎?

我是一名大學英語老師,入職兩年多,俗稱青椒。教的是非英語專業本科大一大二的學生。

我的同事每天都在忙著做課題,寫論文,為了評職稱。精力用在教學上的卻並不是很多。

舉個例子。我們都是集體備課,說是集體備考其實並不是大家理解的坐在一起討論怎麼備課,而是每個人備一個單元然後分享給大家,其他人就直接用。這樣做主要是可以減少工作量。然後有一個問題,就是每個人都是在以前的PPT上做修改,改動真的微乎其微,可以看出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認真去備課。說遠了…

我認為與其把精力放在寫一些不痛不癢的文章上,不如多一點時間研究怎麼上好一節課。

所以我的疑問是,如果做為一個大學英語老師,我完全不做任何科研,不評職稱,但是利用所有的資源和認認真真上好每節課,這樣直到退休,可能嗎?前景是怎樣的?我的職業生涯算是失敗的嗎?


這事我有發言權,因為我就是教學好但科研弱,在我們這種985高校里就比較曲折了。我建議,沒必要的話,別走以教學為主的這條路。

展開說說吧。

首先我要說,你非要這麼干,當然可以,但有三個比較大的風險。

(1)不知道你在哪個大學,你們學校的定位如何,如果不是研究型大學的話,認真教學,肯定有口飯吃,但如果學校盯著XXX一流去的,強調科研是必然的,並且會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有些學校)比較嚴厲的是:給你若干年時間,不出科研成果,要不轉崗(比如打發你去圖書館當管理員),要不走人,我記得北大、清華、湖南大學等都發生過教學好而無科研成果的教師被轉崗的事情。

(2)就算無下崗之憂,但教學是最難短期見效且難與定量化衡量的工作之一,所以,領導們通常更看重對其升遷作用更大的科研,各種資源都會向科研傾斜,只搞教學的基本上逃不了被邊緣化的命運。

(3)除了少數確實在教學上有天份,能成長為教學名師,成為了學校「重視教學」的招牌人物,多數只搞教學的,恐怕只能以中級職稱工作到底退休,算下來在經濟收入上非常吃虧。

其實啊,如果你學校對論文要求不算高,一般的論文都算數的話,完全可以拿出五到十年的時間加把勁,拿到高級職稱,這事並不算難,甚至還有不少人用不那麼光彩的手段達到目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中國,目前體制下基本上是只升不降的,上了那個台階,你就自由了。當然,要是學校的要求比較高,比如論文要求發表在頂級的期刊才頂用,那你就要量力而行了,達到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是任何人單憑努力都能獲得的。

最後給個建議,如果打算不評職稱了,那你得想辦法走其他路,賺些錢,不然,只靠那點工資,你會活得很鬱悶的。


我認真的說一句:大部分二本以下高校的教師不就是這樣的么?

都知道在高校的職稱評審中,教師會選擇自己的評審類型,一般為:科研型、教學科研並重型和教學型。

一般情況下,除了一些年齡比較大的老講師,沒有人會填教學型,雖然教學型對科研和論文的要求要比其他兩類低很多。

因為這從一定程度上算是將自己降格了,等同於二本以下高校教師了。

教育部和各省的高校職稱評審文件我也看了不少,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高校分類,也就是明確各高校的職責,按照高等學校所承擔國家教學科研任務的不同並來劃分各高校的職稱評審標準。

對於211以上大學,國家的定位就是「教學科研型」大學,要求「在堅持教學科研並重的情況下,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和科技推廣,強調科研成果隊於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的作用。

對於211到二本這個層次的大學,則是要求「應把握出教學業績,同時兼顧科研的原則」

而對於普通專科學校、高職學院、成人高等學校,則明確「應以教學業績為主」,在職稱評審中「重點考察其教學方面的突出成績,鼓勵廣大教師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所以,在某一個層次的大學工作,就意味著你在享受這個層次大學的權利和福利的同時,應該做出對這個層次大學有益的貢獻。如果沒有做出這樣的貢獻的話,那一定意義上就是你和學校的雙輸。

對於你而言,如果在一所以教學科研為主的大學絲毫沒有科研貢獻的話,直接的結果就是成為非主流,而非主流必然會在資源分配、職稱晉陞等各個方面受到打壓。這種打壓有時候可能都並不是故意要針對你的,而只是要適合學校大多數教師發展的。知乎之前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很多教師在上課時有很多抱怨但是卻不想離職。實際上這種人很多就是屬於高校中的「非主流」:課上的很好,但僅限於基礎教學,對學科前沿毫不掌握,自己也幾乎沒有科研探索能力。所以很多年下來可能還是講師,自己覺得是受到了排擠,但實際只能說是對自己職業規劃的錯位。

而對學校而言,則是浪費了一個寶貴的事業編製教師指標。一般這種教師如果五到十年後還解決不了副高,基本上一輩子就在學校了——除非他願意降檔次去高職或大專。而這種教師一般還只能講授公共課和基礎課,這無形中又搶佔了年青教師鍛煉的機會。


前大專教師,原本生活在無憂無慮(無聊)的大草原(xiao yuan)里。

忽然有一天,我校就和二本地方大學合併了。副校長都開始提前養老,系主任開始大會小會強調科研,35歲以下必須讀博,升不了副教授就要去看庫房。

我是內定要發配到實驗室看庫房的人,因為我是我系35歲以下唯一男教師。有沒有感覺到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

幸虧我很早就跳出了大專學校狹隘的生存空間,到企業里磨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學校合併後,我一口氣一個學期申報了7個專利,一半是發明。去年我評上副教授,過了鬼門關。

那段日子堪稱黑暗,3月肛周膿腫複發合併肛瘺,我跑了3個醫院,只為了不住院。就這麼屁股裡帶著膿洞,考了職稱英語,考了職稱計算機,跑下來若干專利。我帶的單片機課沒人接手,一直到6月20日結課,我才打了幾個電話通知領導我要去做手術了。第二天在手術台上,聽到主刀醫生(醫院書記)不停吐槽,說我是幾年之內最嚴重的病人,肛瘺從右邊繞過恥骨爛到了左邊,10厘米的電刀伸進去才能挖到好肉。

10月答辯前半個月,我每天深夜都會驚醒,天亮前才能睡著。等待答辯時,我感覺像是被掐著脖子,喘不上氣,命運在最後關頭露出了它的猙獰面目。我不得不跑到樓上一件空教室里大聲背誦準備好的講稿,才能感覺喘上氣來。

後來我lp回憶,說我在上台後的第二句話開始就不再緊張了。是啊,那一刻傾瀉而出的,是我全部的生命。

成人的生活從來沒有容易二字。但我總算打贏了自己的戰爭,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目前的狀態:

真正喜歡工科專業的人是什麼樣的? - 知乎


????????我也更個新????????

又看了幾個答案,發現好多人都說不做科研的老師不會有更開闊的更前沿的教學??敢問大家沒上過那些做科研的老師的課么?敢問做科研的老師都講的更好你學的更快了么?要是沒有的話有沒有想過,正是因為他們注重科研不注重備課才有那麼多你們抱怨的照本宣科讀ppt的老師呢?!一邊埋怨好多老師上課水平差,一邊又要求他們備課不重要做好科研就行了??夢呢?!一路看下來,為什麼大部分都是重科研輕教學的論調?真是不吐不快!

?????原答(tu)案(cao)????

沒錯,懂科研的人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可能東西講的更清楚視野可能更開闊,可是不代表一定要邊做科研邊給學生上課才能做到吧?我也是一路博士讀過來的,雖然我講課不一定比大牛們講的好,聽過MIT大牛老師講的遺傳學基礎課,真心好,不光學知識還學思維方法。但我也自信自己教的比好多不認真備課只專心科研的老師教的好,給本科生上課也是綽綽有餘。如果一個人能力有限,專心科研的情況下就不能認真教學,而個人又熱愛教學的話,我不認為專心教書有什麼不好。

當然不得不承認國內的科研和高等教育環境的各種問題,會導致只教學不科研的人會很艱難。再加上大量不好好學習及格萬歲的本科生們,更是讓很多老師們覺得自己認真教了又怎麼樣呢??

但還是覺得說大學生就不該等教授來教,或者大學就應該是做科研的地方的說法,恕難苟同。我自己也不是什麼聰明的孩子,辛辛苦苦讀博到現在,雖然也算是達到了博士要求的水平,但一路走的也是坎坷。自己做TA教美國孩子的時候,經常會感嘆美國大學對於本科生教育是有多重視下多大血本!看著這波孩子在本科就學到了我在讀博期間才學到的很多東西,小的比如怎麼提蛋白跑western,大的比如如何設計實驗提出假設,如何用統計學對你的實驗結果進行,如何做poster,如何做presentation??而這些還是我帶的一個課里教的東西!而我明白做實驗不能瞎做一定要有明確的hypothesis然後盯著hypothesis做的時候,博士都好幾年了!(當然我確實笨了點??)想到那些美國本科四年成績優秀的孩子跟我們一起開始讀博,真是不敢想,人家都是已經帶著什麼水平過來的??

當然美國本科水平高也是有很多做科研的教授的功勞,但不能忽視很多lecturer也就是講師,對一些基礎課程的認真教學,雖然他們工資確實還是會比教授們低很多。而且學生們大多也很努力,是真心來學東西的,所以也讓人有好好教的慾望。不過現在美國的很多講師也開始做研究,有的是做一部分科研,做的好的可以拿到tenure,通常是70% teaching的assistant professor。還有的是做教育類的科研,這些年做這些的也越來越多,比如採用新方法授課看對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幫助之類,這幾年火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還有inquiry-based learning之類都是很多講師們在做相關的研究,這些研究做好了都能發文章的,甚至一些很好的期刊。暑假我還特地參加了一個關於scientific teaching的workshop,跟一群老老少少滿懷熱情來討論各種教學方法,並且這些方法都是有實際數據支撐的,簡直是我這個夏天最開心的一周!

看著這邊本科和國內的整體差距已經這麼大了,還如此不重視本科教學,我真是心寒。沒錯,科研很重要,但大學是大學,是university,不是研究院,不是institute。我自己是希望有朝一日回國去大學帶著本科生們愉快的學習的,可要是如此下去讓我回國飯都吃不飽的話,不如在這邊做個lecturer算了??

不好意思,看著題下的回答很鬱悶,發發牢騷,覺得太亂的請見諒。


說起來之前一個在某科大讀博的學姐,畢業求安定直接去了安大當講師。後來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她也開始要申項目搞科研評職稱了,問為什麼,答曰純教學根本養不活自己……

順便,據我了解,稍微好點的學校,理工科方向,就沒看見招聘純授課型講師的,全都是叫做教學科研崗。面試的時候講課就是走個過場,科研才是決定要不要你的硬實力。


那些說大學創造知識的同志,大學首先是一個學校,大學不是研究所。如果大學連最基本的本科教學都保證不了還談何創造知識。我本科還算國內排名靠前的985,一大半老師上課就是念念PPT。大二的時候,有門課是一個返聘的老教授講,能認真的寫板書,第一堂課下課時全班自動鼓掌。可想而知我們被那些爛課折磨的多痛苦。

大一的時候意氣風發的一幫孩子,上幾年大學一個個開始逃課,開始打遊戲。誰之過? 能考上985的沒有笨學生,也沒有懶學生。剛上大學的時候,熬夜讀書的,早上跑到樓下讀英語的大有人在,大家都是帶著對大學的憧憬想努力好好學的。可是,一次次的念PPT課後,越來越多的學生得到的只有失望,而絲毫感受不到學習的收穫。

一層層考試選拔上來的孩子,就這麼對待?誤人子弟,殘人慧命,萬死不足辭其咎的!別說不搞科研講課沒辦法高屋建瓴。我本科四年,那麼多老師里講課能有高中老師水準的都鳳毛麟角。我相信不是這些老師本身水平很差,念PPT就是態度問題。

說白了,上課不是天生的,是要花時間花精力的。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有大量老師教課認真但水平不高,還是有大量老師念PPT連基本態度都成問題? 上過大學的應該很清楚。何況在今天,本科的課基本都是學科的基礎的基礎,根本不需要通過科研來了解。

再說科研,國內有幾個大學的研究真正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有幾個大學的所謂科研真正增加了人類的相關知識?


好像看到了五年前的自己。

根本原因在錯位。

一方面是對大學教師首要任務的認知錯位。

在你我眼中,既然被稱為老師,就應該把教學放在第一位,好好研究怎麼上好課,與此同時,結合理論,把一些心得體會總結髮表,讓更多的老師受益。

在目前大學評價體系里,科研是第一位。不寫文章,輕則被帶上不積極工作的帽子,進而被邊緣化,重則被調崗甚至辭退。我知道有的大學會突然出來政策,年齡在多少以下的碩士老師必須在幾年內考博,否則怎麼怎麼樣,嚇人不?至於教學嘛,在評價體系里基本沒體現。有的學校會讓學生給老師評分,是否客觀一想便知。

另一個錯位,是大學英語老師和其他大學老師的區別。

和專業課老師,甚至是政治,計算機等公共課老師相比,英語老師課更多,如果足夠認真負責,還需要更多的備課量,批改作業量。四六級成績出來,如果成績下降,會受到所教學生所在學院的指責。評職稱的時候,有的被划到跟英語學院(或英語系,外語系)老師一起評,但是她們課少很多,只需要教本專業的學生。有的是跟所有公共課老師一起評,政治,計算機什麼的,也沒什麼便宜可占。。

有家境好的大學女英語老師,或者老公厲害(大學英語女老師符合很多成功男生的愛妻設定)不寫論文也就不寫了,家裡不缺錢,每天輕輕鬆鬆,有時還出國交流學習一年半載的。幾十年後,有可能會調崗或辭退什麼的,但人家不怕。

大部分老師,幹了幾年,慢慢也就越來越不在教學上花功夫了。你說寫文章不痛不癢,但能帶你上副高啊,副高漲工資啊。當然,有的學校對高級職稱的科研要求也高,三年一考核,沒達到要求,副高變回講師。

極少數,因為一直追求教學,所以跳到了一個教學絕對至上的地方

中學。。。

就是我。


人生是否失敗還是靠自己來給出定義吧。有的人就希望能夠一輩子教書,這樣對學生而言是十分好的,學生也是需要這樣的老師。

但是,學校是希望老師能夠寫論文,帶動科研,進一步獲得更多的經費和資源的。從學校的角度講,肯定是希望老師做科研。


我覺得這種事應該分情況討論。如果是牛校的話,對科研有要求也是無可厚非。畢竟牛校是希望培養未來的領軍人物,自然是不希望講台上的是等閑之輩。而且牛校從來不用擔心招不到人。像哈佛的tenure競爭一向很激烈,每年都有一堆大牛打破腦袋爭一個教職,人家自然能招到科研教學都牛X的人物。

但如果是野雞大學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野雞大學能招到的老師水平就不怎麼樣,而且就算老師水平不錯,人家也未必能招到合適的學生。所以野雞大學本來就不具備科研的條件,能完成教學任務就謝天謝地了。如果一味的趕鴨子上架逼人做科研,是想培養更多的韓春雨嗎?總之野雞大學不應該把科研作為重點,更應該注重教學。

而且並不是野雞大學的學生就沒有權利去學高等數學,普通物理這些學科了,人家也有求知的權利。而且不讓他們學這些,誰知道這樣會讓中國又增加多少民科,反轉基因,反輻射,反核電人士?所以就算是野雞大學,教學也是很重要的。而強迫老師做科研只會把好老師趕走。

所以中國的大學的問題是很多大學不清楚自己的定位,都一窩蜂的要去創建一流大學,研究型大學,綜合性大學。老師都去做科(pian)研(qian)而顧不上教學。本來有很好的教材為了評職稱拿自己編的狗屁不通的東西做教材。結果是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高校不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學?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英語這類公共課程不好講,但對於專業課程,一般來說完全不搞科研是不合適的。因為對於專業領域來說,搞科研本身可以推動對學科領域發展的關注和認識,而這對於教學也是有很正面的促進作用的,畢竟教材一般來說都已經是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知識了,能結合最新的研究進展做講授,同時穿插一些科研思維的訓練,才是大學教育應有的樣子。


剛上班時,領導就說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可以在教學中尋找科研的思路,也可以通過科研來提高自己,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我在一所二本院校工作,科研很薄弱,學校明確定位以教學為主,考核也考慮教學多一些。所以大家都爭著上課,可以拿比較豐厚的課時費。

可是沒想到這幾年我們學校發展迅速,省上積極支持要升大學,投入也大,從外邊引進了好幾名學科帶頭人,帶領著一幫新招進來的博士國科金一個接一個申請。當那些年紀比較大的本土教師站在三尺講台努力上課時,已經完全沒有前幾年拿高課時費的優越感了。他們發現,這幾年新來的博士,儘管職稱不高,但是通過申請項目的收入不比他們少,而且也有了名聲,可以說名利雙收~

科研有沒有必要,肯定有必要,因為它是目前高校教師考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有人會說老師做的課題沒有意義,就是為了升職稱。也許是這樣,但不全是,大家都在急功近利地為升職稱做科研時,總會有那麼一點成果,這便是希望。

有人說做科研佔用了大量時間,會影響教學。我覺得科研會提升知識的實用性,會豐富課堂素材,對提高教學水平絕對有積極的意義。如果說因為科研佔用了太多時間沒有辦法好好備課的話,那麼即便是不搞科研,你也沒有時間備課,因為你的時間肯定會被其他事情佔用。


謝邀。

按照目前中國各個高校的評價體系,不搞科研的結果就是淘汰。即便是現在不淘汰,十年之後,十五年之後,也有可能面臨淘汰的可能。

稍微好點的學校早就實行淘汰制了,不實行淘汰制的學校也都在鼓勵教師做科研,把科研放在第一位。各學校,即便是職業技術學院,評價你表現最重要的一塊就是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數量說話。如果你的科研成果多,即便你講課一團糟,只要不被學生轟下講台,你還是照樣晉陞職稱。

如果你講課好,沒有科研成果,你照樣不被領導待見。

目前各個高校的評教體系都不完善,根本無法從教學上評估老師的好壞,學生評教也好,督導評價也好,都有太多主觀的因素,無從評價。在目前的管理者看來,科研實實在在的,教學是無影無蹤的。

另外,你說你完全不做科研,就可以把課上好?

我當然也是懷疑的,你連基本的學科內部的主要問題都不知道,你真的能啟發學生?


導師們都吐槽說研究生博士生質量差、理想小、過於功利等等,難道不是我們的本科教育中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雙重缺失,學生基本素養也是各位科研教師提供的源泉,畢竟天才不可求,穩定的高質量的本科教育才是關鍵,不然不如去讀大專早點參加工作細化實踐,對於一般家庭的同學可以得到改變和希望,大致如此。

利息相關:高校工作


我在Cornell讀master的時候,我的導師叫做Bruce Land。他是Cornell的一個Senior Lecturer,也就是高級講師。他從98年來到Cornell,到今天,已經教了18年書了。他特別有個性,無論春夏秋冬,到了教室先把拖鞋一脫,光著腳開始上課。永遠是大短褲,永遠是他老婆給他做的花襯衫(據說他老婆是裁縫)。每次在冰雪封山的Ithaca看到他,總覺得穿越到了夏威夷。

這個老頭精力充沛,知識淵博,幽默風趣,對待學生認真耐心,對待作弊嚴懲不貸。他教的是Cornell ECE的一門王牌課ECE 4760,這個課是一個embedded system的課,用一個單片機做各種有趣的東西。這個課非常好玩,但是workload非常重。在美國有個網站,叫ratemyprofessors,是學生們評價自己上過課的老師給後人借鑒的。一般來說正常教授的評語都是,這課好簡單,我喜歡這教授。或者這教授給分很松,都是A,人很好。或者這教授給分太嚴,不要選。Bruce的很多評語是,儘管這課很難,很費時間,我依然很喜歡他。

這個老師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從一個學微電的學生,愛上了嵌入式系統,開始真的認真去鑽研lab,每周瘋狂地泡在lab里,以全年級第一的身份要求自己,一個人做所有的group project還要做得比別人好比別人快。最後我來到我現在的公司,也是在他的大力推薦之下才得到的面試機會(因為我之前壓根不知道這公司……)。他比整個Cornell ECE的所有教授加起來對我影響都大。

然而他就是一個不搞科研的老師。他的上一個paper還要追溯到八幾年,那時候他可能剛結束postdoc生涯。從那以後他做了好多project,大多都是給學生們探路,看看哪些東西可以做,哪些東西有趣,哪些東西能學到東西。他一直在更新著自己的課程,每隔幾年project就都換了個樣,再過幾年連單片機都換了個品種。儘管這門課已然是ECE的王牌課,他也從未躺在功勞簿上安心睡過一天。

我很慶幸遇到了這個老師,也很感謝Cornell沒有因為這個老師不做科研把他掃地出門。或許Cornell做到的事情,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是吧?


本科在國內還不錯的大學就讀,大一大二上英語課,感覺和高中沒有區別,老師就是拿著課本,給我們聽寫單詞,讓同學朗讀段落等。本科大學上的很多課都是類似的風格,老師大多對著PPT照本宣科。當時同學們和我都覺得,大學學習應該和高中一樣,死記硬背,拿到高分才是成功。確實,也有不少很歡樂的課,講課的老師大多數都是教學優秀,這個都是學生在教務系統評課評出來的,摻不得假。但是,老師為了調動氣氛,往往是段子與口水齊飛,至今回憶起來,就像是聽聽相聲,講的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但是不可否認,這已經是大學上過最好的課了。

現在在國外讀書做科研,因為好奇,去上了英語課(沒錯,國外也有這課)。上課老師是個老太太,將近五十了,看了簡歷好像是做婦女權利研究的。當時覺得這人上英語課肯定就是國內一個樣子,講講詞,說說文章唄。畢竟英語是她的母語,肯定效果不錯。結果一上來,就問我們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英語講不好?於是就讓每個人回答。有的人覺得發音不好啊,有的人說害羞啊,有的人說辭彙不夠啊。然後,她說其實都是在表達自己的時候想的不多。接下來,她就引入這課的主題,如何快速高效表達自己。一課下來,知識上收穫不少,比如一些常用表達句式等。但是,真正有益至今的,就是會去思考,去解析自己的表達問題。

所以就題主的提問,我覺得大學老師如果不科研而教學,就是不務正業。在國外,這種人員稱為行政人員,比如英語學習中心的指導員。當然,國內教育氛圍在這裡,確實也可以從事教學,然後收穫名聲。但為什麼要做科研,不在於研究方向是否和課程結合多好,更新最新研究多快,而在於,一直做科研的人的思維會不自覺帶去備課、上課以及課後指導上來,這才是大學教育的核心。未來,這群學生會走上各類工作崗位,大學不應該只給一個裝滿知識的腦袋,更應該給他一個好奇,樂於探索,勤于思考,喜歡挑戰的思維習慣,而這樣的學生更能在未來成功。所以說一個好大學必然是科研密集型大學,因為科研工作者往往需要這類思維習慣,而這,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深遠的。


不管科研如何,反正只會念ppt的很多!你會讀我不會讀啊!那ppt應該還是買書附帶的!


贊同 @金旭亮 老師的答案。在中國當前的環境下,只做好教學是不夠的,準確的說是錢不夠。我從學校、老師和學生三個角度簡單補充一下。

站在學校的角度:因為缺乏評價體系,除了教學特別出色100分的老師眾所周知,你沒法找到一種很好的指標來區分80分和50分的老師。但論文數量很容易數,級別分得清楚,對提升學校排名又有直接的幫助(這個是重點)。排名高了,資源才多,學生才會報考,回頭想想我們填志願的時候是不是90%是看排名的?於是乎科研就是高校最看重甚至唯一看重的東西。評價體系使然。

站在老師的角度:最好的情況當然是科研教學兼備。這樣老師既能養家糊口,也能給學生傳遞最前沿的知識。特別是在計算機這種領域,技術更新換代太快,科研優秀的老師更能與時俱進。科研做好了,項目容易申請,職稱評得快,錢就多,可帶的學生就多,學生多了科研自然更容易做好。這是一個正循環。而教學教得好,很可能得不到直接的回報,容易讓人灰心,進入負循環。所以只做教學對非富二代老師來說,會比較艱難。但不做科研是完全沒問題的,錢可以從其它地方賺。做老師最大的優勢就是自由,有大塊的時間供自己支配。於是乎,完全可以在做好教學的同時,通過其它渠道賺錢。僅我所知,就有開淘寶店年入百萬的,開公司年入千萬的,做工程項目賺的盆滿缽滿的,還有各種不方便說但你懂的...所以我感覺對題主來說,既然討厭科研,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保證教學的同時,發展副業。

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老師的授課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或者說,核心必修課的老師,授課能力是最重要的;專業選修課的老師,科研能力和授課能力同樣重要。拿計算機專業來說,像數據結構、演算法這種課程,本科生所需要的就是弄懂內容,以後面試不虛足矣。最前沿的數據結構研究,說實話對絕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用。但專業選修課比如機器學習,經常發ICML/NIPS的老師,和只看過些相關書籍的老師,差距是巨大的。話說回來,老師也不容易。我做本科生的時候,也很痛恨那些讀ppt的老師,覺得上他們的課是浪費生命。可其實他們也是人,老師對他們來說也只是一份工作,如果生存都無法維繫了,有多少人能保證高質量的教學?試想一下,假如高三的時候,有人天天指著你說你怎麼沒有去公益社區做貢獻,你能翹課去嗎。作為學生,其實沒法改變什麼。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把必修課必須自學好,把選修課選幾門必須自學好。就夠了。


別說大學了……我們小學老師還忙著寫論文,搞課題呢……

你可以不做這些……不評職稱就好……

然後你會發現,你干著最多的活……拿著最少的工資……

過個3年5年,10年8萬,20年30年……你心裡會平衡不?你對這份和職業還有熱情不……


說句得罪的話,我並不覺得哪個科研搞的頂呱呱的老師不會搞教學,相反課上的有口皆碑但科研一塌糊塗的老師確實不少見。教學一方面是對本專業知識的深挖和系統地掌握,這個科研好的老師問題不大。一方面是經驗和技巧,什麼地方難點,什麼地方學生容易搞錯,這個可以是經驗的積累也可以讓老司機帶你,技巧並沒有普通人想的那麼神奇和難,新教師確實技巧欠缺覺得怎麼教學生都不會,教了5、6年以上肯自己總結摸索學習的基本套路也就出來了,當然有老司機帶會快很多很多。

我一直覺得教學難的不是技巧,而是對所教科目的不斷學習,知識的更新和積累。理科如是,文科更加是這樣。

相反真正教學好的老師,無論是中學小學或大學,大多在本學科的知識方面有所建樹。換句話說,一個教學非常好但知識水平到此為止老師的課,和一個基本套路通的科研大牛的課,其實還是有差別的(科研大牛們不愛上課倒是真的)。

至於教學經驗和技巧,老司機帶帶我!!!一個老司機能省很多彎路,這也是為什麼青年教師在重點學校成長更快的原因。

題主可以把職業生涯的前十年拿來琢磨教學,但信我10年以後你自己也會覺得無聊,那時候搞科研不僅為了職稱,也是為了你能在教學之路上走的更遠。十年對教師並不是一個很長的時間。


說教學不是科研的,見識少而已。

物理算科研吧。Physical Review系列是物理研究領域裡的頂級雜誌了吧。Physical Review系列有個子刊,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物理教育研究(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也就是說,物理教育研究本身就是物理科研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發表SCI論文有查重要求嗎?
如何搜索自己感興趣方向的論文?並在論文中發現或總結出自己想要的想法或內容?
你所在課題組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否暴露出我國科研體制不合理的地方?
怎樣看待在美留學生唐曉琳自殺事件?

TAG:職業發展 | 科研 | 教學 | 教師 | 大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