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博物館見到過哪些讓人無語的觀眾或者講解?

各位刷展時候想必見到過不少牛逼觀眾。。。

比如小的曾遇到說九竅塞里最長那根是拿來塞嘴的,還煞有介事的一本正經。。。

比如徐博(沒錯點名)古兵器區的講解說五十煉寶劍就是價值是一般寶劍五十倍的寶劍。。。

各位還見過哪些??


作為博物館的老司機怒答一發

我在國家博物館工作了這麼多年,逼人逼事見得太多了

擤了鼻涕抹展柜上的,脫了衣服睡展廳門口的,在西大廳自殺的,在展廳里拉屎的......

我印象中最魔幻的一事應該是這個,在國博的洗手間里都配了那種裝洗手液的小盒,只要用手按一下洗手液就會被擠出來的那種

有一次,一個大哥在男洗手間的洗手台前邊,脫得一絲不掛赤身裸體地洗上澡了,一邊洗還一邊擠出一些洗手液均勻地塗抹在屁股溝里,給我一種置身於昆汀·塔倫蒂諾的影片之中的感覺

魔幻,肥腸魔幻

其實有一件事讓我一直很感概,我在幾年前曾經接待過一個早稻田大學的日本教授,老人家一看就是一副正派的知識分子的扮相,銀髮梳的一絲不苟,皮鞋亮得能照出人影,說話溫柔穩重,還不時向我這年輕人點頭請教

後來我帶老人家到了《古代中國》第四部分秦漢展廳,去過國博的觀眾一定記得,那部分展廳一進去就能看見一塊裸展的石碑,那就是秦始皇的「琅琊刻石」。

當年秦始皇滅亡了全天下,和自己的隨行人員巡視到山東琅琊台時在山壁上刻下的一篇文章,讚頌秦帝國的一統

有一些日本人相信秦帝國和日本文化的源頭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所以我給老先生特意介紹了這塊刻石,翻譯官給老先生翻譯完了之後,那個老先生趕緊整理一下衣服和頭髮,然後沖著石碑深鞠一躬,然後再走過去仔細觀看,一邊看還一邊說他對帝國丞相李斯的認識(刻辭出自李斯之手,但我並沒有告訴他),說的頭頭是道,讓我非常佩服,最後老先生說完了還補充到他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很淺薄,如果說的不妥當的地方請我原諒,其實我覺得就算換一個中國大學的教授來也未必能比他更懂了

後來有一次我帶公益講解,還是講到琅琊刻石,大家看見這塊石碑展台的右下角有一個「禁止手摸」的標誌了嗎?結果有一個觀眾看到這個標誌後竟然抬腳要去蹭那塊石碑,一直到今天我都很後悔沒能當場踹死那貨

日本人和中國人對待中國文物的態度差別如此之大,可為一嘆


我每到一個地方,有時間都喜歡逛逛博物館,所以有(bu)幸見到一些。

在蘭州的甘肅博物館碰到一個媽媽帶著兒子去玩,孩子看起來四五歲,博物館三樓有個恐龍展廳,有個展品類似下圖

那個媽媽要把孩子抱著從玻璃圍欄上放進去,讓孩子跟展品拍個親密接觸的照片,在孩子表示拒絕後還一個勁兒的鼓勵,讓孩子不要怕,沒關係,那是假的,不咬人,孩子還是不願意,那個媽媽告訴孩子要像個男子漢,勇敢一點,並且抱起了孩子準備實施,旁邊有個男的也是遊客,過去阻止說不能這樣,既然圍起來,怎麼能讓人隨便進去,她說「關你什麼事?多管閑事!管好你自己。」拜託了姐姐!你能管好你自己嗎?你兒子都比你懂事啊!這時候工作人員看到了,也過去阻止,她說出了一句很神奇的話「這東西假的,又不是真的骨架,你們有病吧?還攔起來,真當自己這兒到處是古董了」。哎呦喂,你這麼一說,好像很有道理呢,我當時心裡就…………無力吐槽了。在遊客和工作人員共同的努力下,終於讓這個媽媽放棄了計劃,氣沖沖的拉著孩子走了。

你萌以為這件事結束了嗎?並沒有,我正看恐龍模型的時候(就類似下圖這種,但是沒有圍欄)

那個媽媽也帶著孩子過來了,勸說孩子勇敢一點,騎在恐龍背上拍照,哎呦我天!姐姐誒,你這麼教他勇敢成為熊孩子,容易被人打你知道嗎?孩子一直往後縮,不願意,那個媽媽氣的往他頭上拍了幾下,說這孩子怎麼膽子那麼小,邊說邊把孩子舉起來就要往上送,嘖嘖嘖嘖………姐姐你膽子那麼大,估計是挨打挨少了。剛才那個工作人員又過來阻止,這位大神說「你這人怎麼回事!這不讓玩那不讓碰,開什麼博物館啊!攔起來的我們不進去,這沒攔起來的也不讓玩?」,別說工作人員,我當時都想打她了……

不止在一個博物館遇到過人問展品真的假的,工作人員說只要不標註仿品都是真的,他又不信了,說怎麼可能,一看就假的。怎麼就不可能?你咋那麼能耐呢?看一眼都知道假的。還有人說一聽就假的,你那麼有本事呢?人家好歹還說看著像假的,你這一聽就鑒定出來了?

心疼工作人員,這一天天的都碰什麼奇葩啊!

逛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時候,都遇到過遊客問「這裡是不是鬧鬼」,追問有什麼靈異事件,工作人員一臉無奈地說那都假的,騙人的。遊客還不信,非說是不是為了防止造成恐慌,不敢公開說,讓工作人員說實話,工作人員講事實上就是沒有啊!告訴你們展品真的你們非說假的,說靈異事件假的你又非說人家騙你,工作人員心很累啊……要不你們跟值班的人換一下,在那住幾晚看看,興許還能和古人對話呢,大半夜的你不怕嗎?


剛到北京的時候住在安定門的一個青旅,周末的時候總有客人說要組團去博物館,我就被叫上做了導遊。

說實話,一開始我也不比遊客對展品了解的更多,所以基本上都是告訴他們:

"這個是最大的玉琮,很值錢。"

"這枚是滇國國主的金印,這麼的東西就給陪葬了。"

"這個汝窯的瓷器的沒邊,以前歐洲人運瓷器的時候不小心摔碎了,拿這碎片鑲戒指都比鑽戒貴。"

"慈禧的鳳冠,不說藝術價值,光是金銀珠寶就不知道得多少花費…"

結束參觀之後,我問他們講得怎麼樣,大家都說挺好的,然後有個男生壓低了聲音問我:

"所以我們是來踩點的么…"


2004年,西湖,蘇小小墓前。一個北方大漢對十幾個男女同伴高聲介紹:

這,就是蘇東坡的妹妹。

好吧,我承認這裡離蘇堤不遠……


博物館的觀眾,最喜歡問的問題是展品是不是真的,你和他說沒註明複製品的就是真的,他必定要搖搖頭,說我覺得真的不能拿出來給我們老百姓看


1.坐在展櫃旁邊旁若無人休息的,明明展廳外面就是椅子。

2.縱容孩子在展廳亂跑,亂叫,胡鬧的。

3.5.18博物館日,在展廳里拿著手機拍照,閃光燈閃成一片,工作人員進行文明勸導的時候,大喊憑什麼管我,那人也開了,你去管他,你去管他!沒有一點抱歉,也並不打算關掉閃光燈。

4.摳展板的,摳展櫃旁邊防護膜的!

5.撕壞臨展資料的,撕走內頁的,偷走兒童科普讀本的(真是開展沒幾天就只剩下幾本了)

6.掰壞展廳公用耳機的,撕碎展廳兒童區毛絨玩具的(雖說是損耗品,但畢竟是公共物品)

以上行為真的超級無敵影響其他遊客的觀展體驗,也給博物館造成了很大損失!


真的是每次古代書畫展覽必定會湧現出一個裝逼如風的中年男子。

基本配置是留著堪比飄柔的油膩膩長發,蓄著無法好好喝湯的絡腮鬍子,身著全麻的對襟小扣,手帶檀木串子,腳蹬老黑布鞋,完事貼身帶一塊護心鏡一樣的大玉。

然後就背著小手沿著展櫃一幅一幅的高聲點評,從用筆落墨到作者八卦無一不通、無一不曉。身後跟著的幾個做學生狀人中必然有一個穿著繡花旗袍亦或者是手繪麻袍的半老徐娘。

之前在故宮的石渠寶笈展上一撥這樣的組合一字排開把洛神賦圖卷堵的是個嚴嚴實實,中年人腆著肚子,指頭戳著玻璃,生生把曹植的洛神賦念了一遍。

不過石渠寶笈確實是個好展覽,因為用清明上河圖把人都給篩走了。什麼展子虔、李公麟根本沒人跟你搶,隨便慢慢跪舔。

我的天哪,介應該是本寶寶回答裡面點贊竄的最快的一個了~更新一發~

——————我—是—分—割—線——————

新時代的觀展方式——公元2014年攝於浙江美術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我當時正站在幻方鐵板前面,一個旅遊團導遊帶著幾十號人浩浩蕩蕩地就來了。然後這位導遊讓大家猜鐵板上的數字是什麼,團客們都表示不知道。

於是導遊說,這塊鐵板上寫的都是羅馬數字。

眾團客皆點頭作恍然大悟狀,點著頭跟著這位導遊走了。我在原地無語。

這件幻方鐵板出土於西安市火車站附近,此處曾是元代安西王府所在地。幻方鐵板上面共有36個真正的阿拉伯數字,我們現在所說的阿拉伯數字,實際是印度數字,它是經阿拉伯地區被廣泛傳播的,因此被稱之為阿拉伯數字。從1到36組成這樣一個數字方陣,無論橫、豎還是對角相加,總和都是「111」。這種數字現象在古人看來神奇莫測,因而將它們深埋於房基之下,希望能起到辟邪消災的作用。這件幻方是我國數學史上應用阿拉伯數字最早的實物資料。

引用來源:幻方鐵板-館藏精品-陝西歷史博物館


偶然看到這個,乾脆就把之前在朋友圈吐槽的貼過來好了。國博的相關專業人士如果看得到,希望能適當調整一下大英展某展品的說明或者講解…

-----

補充下,因為有回復質問我這番話與國博有何相關。我說得蠻清楚的「說明及講解不妨幫各位看官關上一些不太靠譜的腦洞」,主要吐槽對象其實並不是展方。這個問題也不只針對展方,不是嗎?

-----

展品——國博大英展某銅質人手(倒模)

銘文並不是「阿拉伯」文,更不是「阿拉伯」語——據說展品介紹中存在問題。

我不知道倒個模咋就「殘酷」了…

我不太懂青銅器澆築,模子可以用比如黏土之類的么?還是那個…倒模就「殘酷」?如果幾千年之後現代人的「肉靈芝」被發現了,是不是顯得更殘酷…

那個年代沒有伊斯蘭,謝謝。

活物???

關於名字,會再編輯。起名時名字中含有神祇的名字,在近東非常常見。沒什麼稀奇的。更何況,這裡神名只是人名的一部分。以下是新浪平台的一篇博文,更是對於名字問題各種大做文章……

過度解讀對於了解歷史似乎並不大好吧……我不是歷史專業,不知道歷史需不需要這樣的腦洞。我覺得吧,既然是博物館展品,說明及講解不妨幫各位看官關上一些不太靠譜的腦洞。

銘文語言(文字)在大英博物館官網上也寫得清清楚楚——賽伯邑語(Sabaic)——古代南阿拉比亞語(Old South Arabian或Ancient South Arabian或Epigraphic South Arabian)最重要的一支:

銘文非常清晰,大英博物館官網有可放大的圖片,轉寫譯文如下:

【截取自大英博物館官網圖片,雖然基本算是公共資源,但版權問題不完全確定】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一幅長長的手卷《乾隆南巡圖》,我在旁邊看了足足半個小時,非常有意思。

令我很不爽的是,在我看的時候,每5分鐘就會自動蹦出一個中國人邊喊邊招呼同伴,「哎!!!快來看吶!!!《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你妹啊!!!!有沒有常識啊!!!!還敢在博物館裡喊!!!!信不信我清明給你上墳去!!!!

問過許多去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人,紛紛表示跟我有同樣的遭遇……


@河森堡 是博物館老司機,那我只能是博物館小司機了,前兩年在巴厘島的幾個大博物館做策展,現在在中東一個博物館實習,九月份開學後在波士頓一個小博物館兼職做策展,所以以下吐槽的經歷都是外國遊客。

花式自拍可以理解;

拎著單反相機,擋著其他好好參觀的遊客站在展品前換各種姿勢拍個五分鐘,雖然比較缺德,但是也可以理解;

博物館比較暗,明明說了保護展品,不能使用閃光燈,還是開了閃光燈,還不是在拍展品是在拍自己,會被保安罵,但是無知者無罪,也可以理解;

但是西方油畫,以及很多現代藝術展品,都是直接放置在展廳里,不會用玻璃隔開。為了發一張好看的instagram,朋友圈,整個人直接靠在藝術品上,就有點過分吧。下面這張照片我昨天拍的,在一個現代藝術美術館等我朋友下班,一進展廳看到這個姑娘一整個人完全靠在了畫上,看著有點心累。穿著暴露的姑娘走在大街上不代表可以隨便揩油,那麼掛得比較暴露的藝術品也不能摸啊

上個月,在洛杉磯的藝術展里,一位參觀者在一個雕塑前自拍,結果湊太近了,把一個櫃檯掀翻,導致了一整排柜子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全部倒了。導致了近20萬美金的藝術品被砸壞,紐約時報也有報道。

自拍沒有公德心,下一個敲壞20萬美金藝術品的遊客就是你!!!!!!!

一整個監控錄像拍下了展櫃接二連三倒下的過程,上圖是截圖。下圖是原展覽圖。


我最擅長讓人無語的講解了。

有一次和好朋友(一個萌妹子)一起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古代中國」展覽,不由得聊得手舞足蹈熱火朝天。不一會周圍就聚了一群聽眾。然而我卻不想讓我和萌妹子共同參觀這一美好體驗成為聽眾圍觀的舞台表演。

不一會走到了「婦好」青銅鴞尊背後,我指著下圖的紅圈部分,略微提高點聲音,對好朋友說:

「這個就是新世紀福音戰士里的第三使徒水天使薩基爾的抽象化形象!」

(薩基爾在動畫中的形象)

(各個使徒的抽象化)

「喵頭鷹在商代被認為是戰神的象徵,而薩基爾出現在鴞尊上,說明商人信仰的戰神其實就是水天使薩基爾~~」

說完之後,估計好多人認為我是什麼宗教的狂信徒,開始胡說八道到令人無語了,就紛紛散去了~

於是我和小夥伴就基本上在無人旁觀的情況下看完了展覽~~~


1、六朝博物館:一對父女,女兒十七八歲的樣子。文物展板上對文物的介紹都有朝代,劉宋的就直接標【宋】。然後爸爸對女兒說「這裡怎麼全是宋代的東西,宋朝的首都不再南京吧」。然後女兒說「南宋在杭州,可能離的比較近吧」然後我本著好心實則嘴賤了一把說「不好意思,這個是劉宋,是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的宋。不是唐宋元明清的宋。」然而當時我不應該多嘴,那老爹說「花了幾十塊錢門票,給我們看這麼早的東西,什麼破地方」,可能是我缺心眼或者腦袋反射弧比較大,千不該萬不該又接了一句「六朝博物館嘛,南京就是六朝文化嘛」。然後那父親惡狠狠的對我說「你們南京什麼破地方」,說完後就走了。然後留下懵逼的我,從此以後我就學會再也不多嘴,或者提高自己的情商吧。

2、還是六朝博物館,官方微博的小編基本的知識有待提升。比如有一回,發了一張鬲(lì)的照片,進行介紹。小編挺貼心,怕大家不認識這個字,所以特意給【鬲】字後邊注括弧注音,括弧裡邊赫然寫著【gé】。excuse me?然後就在微博下評論說應該念【lì】。小編回復了一條指出他錯誤的評論,說「這個鬲字既念lì也念gé,是個雙音字。」,好吧,確實是雙音字,所以你就沒錯咯?完後小編也沒刪除微博也沒轉發這條微博向公眾更正自己的錯誤。之後好幾次六朝博物館的官微都有一些小錯誤。我只是覺得,作為官方微博的話,六朝博物館的小編水平確實不適合管理這個微博,於是果斷取關了。

3、西安博物院,就在剛剛,西安博物院《漢唐女性她生活》展覽,在《搗練圖》幕布旁邊展櫃里展出了一件青銅熨斗,展板上也說了這是熨斗。然後一家四口再說這是什麼啊,後來討論了半天說「這是湯勺么、古人喝湯用的」。我在旁邊滿頭黑線。

4、乾陵。無字碑跟前。遊客問導遊「無字碑怎麼這麼多字」。導遊說「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權。這時候不光漢族士大夫想來評價武則天的一生,當時的鮮卑、党項、女真人也都想來評價武則天。所以你們看上邊還有女真文、西夏文」。(其實我知道導遊想說的是五代十國,可能是她腦子一時間短路也可能自己沒鬧清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誰是誰,還好那個中老年團也沒有人提出異議,只是我和同學尷尬症都犯了)

5、碑林博物館。一家長喊「快來看,這是柳宗元的《玄秘塔碑》,媽媽小時候就練柳體的」。

————————————

再分享一個很棒的家長的事情。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個小姑娘看到藍田人頭骨復原像的時候,說「媽媽,她好醜啊」。然後年輕的媽媽蹲下,很認真的對她女兒說「寶寶,聽媽媽說,這是我們的祖先,幾十萬年以前的人。你要尊重我們的祖先,不能講這樣沒禮貌的話知道嗎,快給他道歉」。「好吧,媽媽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


不邀自來

博物館講解員一枚

最煩那種陪領導來參觀的狗腿子和暴發戶

導遊,你給我們領導講講這個

(不是歧視導遊,因為工作性質不同)

導遊,你講的不對,應該是xxxxxxxx

(尼瑪講了一堆野史)

導遊,你給我們領導講講當年柯林頓參觀時問了哪三個問題?

。。。。。。。。。

導遊,等一下,我孩子要在草坪尿尿,憋不住了

導遊,你們這哪有葷一點的Ktv

真心無語

——————————————————————

補充下

真的沒有貶低導遊的意思

我父親就是導遊

工作性質不同而已

如果你對著餐廳服務員喊小姐人家白你一眼也很正常啊


最受驚的不是在博物館,而是在杭州的花港觀魚。

那兒有一座林徽因雕塑,如下:

路過的時候,聽到導遊帶著一群遊客開始講解,小蜜蜂聲音超大。

先是講林徽因和徐志摩bulabulabula,參考《人間四月天》。

然後故作遺憾地表示,林徽因沒有嫁給徐志摩,而是嫁給了另外一位大學者,梁啟超。

嗯,沒錯,梁啟超,反覆說了好幾次。

任公就這樣被扒灰了。


最尷尬組合的大概就是「裝作全知全懂的爹」和「問起來沒完沒了的孩子」。


往展覽品投錢的……而且也不少,我一直沒想通,這霸王龍大石頭西安兵馬俑也不是彌勒佛啊?


1.鎮館之寶的故事: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正在隨著巨大的人流在慢慢蠕動,路過史前展廳,一個導遊拿著擴音器在大喊:「大家快看這個,人面魚紋盆,可是陝歷博的鎮館之寶哦」。再往前走點,又有導遊在喊「大家看這個青銅器,陝歷博的鎮館之寶——牛尊」。不遠處又有導遊在喊「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印,就是著名的呂后印,鎮館之寶啊」。好不容易到了何家村珍寶館,還沒進門就聽見導遊在喊「快看瑪瑙杯,陝歷博的鎮館之寶」……這樣的故事在很多博物館都有。

2.西安博物館,一個男生牽著女朋友在約會博物館,看到一個唐代的胡人俑,女生就問男朋友胡人是什麼,男生說就是少數民族,女生一臉崇拜就說你好厲害啊。

3.殷墟,一行數人,一個人說婦好是男人還是女人,另一個說當然是男人啊,你沒看是將軍領兵打仗啊,那個人不服氣的說那為什麼名字像女人,另一個辯駁說武則天還像男人呢。

4.首都博物館,一個媽媽帶著五六歲的兒子,每走到一個文物前面就按照站牌把文物的名字念一遍,說寶貝看這個是xxx,一個挨一個的念……

補充兩點:第一個說鎮館之寶的那個,問題的本身並不在於到底那個是真正的鎮館之寶,像陝歷博這種級別的博物館,肯定是有好多件鎮館之寶級別的文物,主要想說的是現在講解員水平的參差不齊,博物館自己的還好點,最起碼是受過系統培訓的,但是外面帶團進來的就不一定了,鎮館之寶只是他們獵奇的一個噱頭。

還有第四個,不是說媽媽給寶寶念字有什麼問題,而是有的家長把孩子帶去博物館只是走形式,也不看孩子的年齡大小和實際情況,特別是這種低齡的孩子,還不如挑一些他這個年齡段能理解的文物給好好講講,這種走馬觀花式的意義實在不大。


讓人無語的觀眾或者講解有什麼了不起的。說個我在國博遇到的靈異事件。

我去的時候正逢暑假,國博門口一大早就照例排起長隊。看那場面,怎麼著也得有千把人吧。國博開門後,也不用自己走,後面拖家帶口的大叔大媽推推搡搡地就把你推進去了。然後是取票,在一個小黑屋裡頭,擁擠程度和北京早高峰的地鐵差不多,但混亂程度,是地鐵所忘塵莫及的。

然後我終於像個難民似的,經過安檢進入了這個詭異的建築。我驚恐地發現:剛才還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都消失了啊。青銅展廳書法展廳陶瓷展廳,每個展廳里都不超過二十個人。只要把國博里的燈一關,這劇情,妥妥的恐怖片。

我想這個龐大的建築物裡頭,一定藏著一個神秘的展廳,把你們回答中提到的那些奇葩觀眾都給吸引過去了。

我當然不服氣了,我一定要找到這個展廳,於是我在國博裡頭轉悠了半天,不但沒找到神秘展廳,還把我自己累癱了。


一次去動物園的爬行動物館(算博物館嗎???)看蛇。巧遇飼養員剛剛投餵了小白鼠,基本都是還沒長毛的乳鼠。

只聽前面一個大叔驚呼:「快看!生小蛇了!」

然後指著乳鼠對他的兒子語重心長的教育:「你看,蛇剛出生都是有腳的,慢慢就褪掉了。」

看著他兒子懵懂的點著頭,我對他未來的生物成績表示十分堪憂。


推薦閱讀: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往年曾展出過哪些攝影展?
如何看待國家博物館出台的關於社會人士講解的管理辦法?
國家博物館七大鎮館之寶分別來自哪裡?

TAG:博物館 | 考古 | 文物 | 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