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的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殘疾人?

幾乎從來沒有見到過盲人殘疾人,除了乞討者。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很偶然聊到這個話題,我就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勿噴。

實際上,國內確實是為殘疾人做了一些便利設施,比如:1)地鐵台階一側的鋼管其實是無障礙通行裝置的一部分,它可以方便乘坐輪椅的殘疾人下地鐵[1]。2)一些電梯里電梯安裝一面鏡子是為了便於輪椅使用者無需轉身就可從鏡子里看到樓層顯示燈[1]。3)公共廁所也為殘障人士專門設立一個獨立的隔間"。4)設置愛心電梯,方便殘疾人上下樓[2]。5)專門設置一批無障礙公交車,方便殘疾人出行[3]。6)殘疾人購票綠色通道[4]......

圖片來源中國的殘疾人去哪了?

圖片來源推行無障礙改造 「私人定製」電梯方便殘疾人出行

圖片來源我市首批8輛無障礙公交車投入線路運營

圖片來源殘疾人買火車票有綠色通道

但是,儘管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我們依然在大街上很少見到殘疾人(即使見到的以乞討為主)。我們來分析一下,先看以下數據:

1.我國殘疾人數量

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殘疾人數量就已經接近8300多萬(全國人口的6%),涉及7000多萬個家庭、2.6億人口[5](真的是好老的數據啦!)。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資料庫收錄持證殘疾人3145.7萬人[6]。這個數量絕對不是小數量,超過中等規模國家的人口總量(德國在2013年人口8062萬,英國2012年有6400萬,瑞典2013全國人口才959.3萬。

2.國家投入

實話說,國家的投入也算是不少的,2008-2013年,中央財政殘疾人事業資金投入總量約110億元,地方財政投入852億元[7]。截止到2015年12月,全國已有殘疾人康復機構7111個,其中,殘聯辦康復機構2599個。為29.9萬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復明手術,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73.9萬例。為15.3萬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3.8萬名。為12萬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 對3.1萬名聽障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城鄉殘疾居民參加城鄉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229.6萬,60歲以下的參保殘疾人中有422.1萬重度殘疾人,其中391.5萬得到了政府的參保扶助,代繳養老保險費比例達到92.8%。有247.6萬非重度殘疾人也享受了全額或部分代繳養老保險費的優惠政策。領取養老金待遇的人數達到883.8萬人。 城鎮殘疾職工參加基本養老和醫療社會保險人數穩定在300萬左右,城鄉1088.5萬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城鎮集中供養殘疾人和農村五保供養殘疾人分別達到11.4萬和66.6萬;517.7萬和440.1萬符合條件的城鄉殘疾人分別享受了穩定的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265.5萬城鄉殘疾人得到了其他救助救濟[6]......

其次,從稱呼上就可以體現出中國對殘疾人事業的一些進步。過去中國人以各種「子」來稱呼殘疾人:瘸子、瞎子、聾子、傻子……最後統稱「殘廢」——甚至官方也使用「殘廢」這個詞。文革結束後的1980年代初,官方在大力推進「五講四美三熱愛」運動時,「講文明」中的一項,就是教育少年兒童改換對殘疾人的稱呼:瞎子改為盲人,傻子改為智障,「殘廢」改為殘疾人。但中國絕大多數殘疾人人口似乎異常沉默。在社會不公和刻板印象不斷被挑戰的今天仍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無論是殘疾人還是普通大眾,都不認為他們安安靜靜呆在家裡有何不妥。人們也不會注意到絕大多數中國殘疾人和他們的家庭仍掙扎於生存邊緣[1]。

考慮到一些重度殘疾的人不方便出行(雖然無數據,但是不會是多數),我們分析下能夠出行但不出行的人。

1. 不能提供出行的便利條件

比如以下:

導盲犬是盲人出行的工具之一,雖然現在可以上地鐵和飛機,但在公交、計程車方面,仍會被以「不得攜帶寵物」之名拒載。

在北京等城市,隨著公共交通越來越完善,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但這一福利並未涉及到肢殘人士群體。由於身體條件的原因,肢體殘疾人乘坐公共交通長途旅行只能選擇火車卧鋪,而長途列車的卧鋪票往往是「一票難求」。

說到殘疾人公共設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盲道,它是盲人導航的指南針,但行走時不難發現,有些盲道斷斷續續的,成為「斷頭盲道」,盲人小伙說,盲道的危險,一點都不比馬路牙子低。

全國各地商場,銀行,機關辦事處門前的樓梯,如果身邊沒有強有力的人跟隨,很難進去這些地方的。

圖片來源北京部分地鐵換乘站盲道混亂 被截斷被佔用被消失(圖)_鳳凰資訊

圖片來源國際盲人節 河南多處盲道被佔用

圖片來源圖文:殘疾人出行,呼喚暢通「最後一公里」

圖片來源鏈接失效

儘管國內也有很多地方提供了方便了殘疾人出行的斜梯,電梯等等,但是還是遠遠沒達到要求。拿瑞典對比一下,福利政策就不說了,大家自行閱讀[8,9]。就我個人的觀察來看,瑞典設有殘疾人出行道路並配有標誌;所有公交車都能方便殘疾人上下車,公交車內部到處都有提示司機到站的按鈕;商場、銀行啊辦事處啊很少設有樓梯;如果有樓梯的話,絕對會配置一個自動升降梯......實際上,瑞典殘疾人2011年是150萬人左右[9],連我國的零頭都不到,但事實是我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殘疾人等公交車,逛商場,參與體育活動。當然,較高的福利是一方面,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殘疾人出行的各種便利條件。希望國內能充分利用好已建的各種資源,改進不足之處。特別是對於一線二線城市,將好的經驗傳遞給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是殘疾人分布較多的地區,但是出行條件普遍較差)。

圖片來源瑞典殘疾人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圖片來源http://www.thecommentator.com/article/5870/swedish_welfare_system_under_spotlight_as_armless_man_denied_disability_parking_permit

圖片來源Haninge Centrum

圖片來源http://www.123rf.com/photo_10888012_sweden--malmo---swedish-stadium-sports-store-today-having-children-day-store-children-can-buy-discou.html

圖片來源Pneumatic elevator transports the disabled

圖片來源我的手機

2. 社會的冷漠和自身的自卑,不願意出行。

國內確實有不少人對殘疾人指指點點,特別是身體有明顯缺陷的人,大家都盡量遠遠避開。我在地鐵上和公交上多次看到大家普遍不想挨著殘疾人就做,基本上就他一個人縮在角落裡。我朋友去銀行辦事,就碰到一個坐輪椅的中年人,由於五階台階,怎麼都進都上不去,之前他求助了來來往往的人,沒人施以援手,最後還是我朋友把他抬了進去,然後由銀行工作人員一起幫忙抬了出來。企業、單位對殘疾人的歧視更是數不勝數,基本上就逼著殘疾人在家待業或者自己小創業。

然後,殘疾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的心裡,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給被人帶來麻煩[10],不想出去,每天就在家裡或小區里活動,他們往往對事情過於敏感,情緒波動大。這需要積極開導,除了親人,還需要國家的殘疾人康復中心起到心理及時疏導作用,更需要我們整個社會的愛心和關懷,這對殘疾人是至關重要的。

[1]中國的殘疾人去哪了?

[2]推行無障礙改造 「私人定製」電梯方便殘疾人出行

[3]我市首批8輛無障礙公交車投入線路運營

[4]殘疾人買火車票有綠色通道

[5]中國殘疾人增加3000萬 佔總人口比例提高1.44%

[6]2015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殘聯發(2016)14號]

[7]http://www.gov.cn/jrzg/2013-11/02/content_2520352.htm

[8]走進殘疾人「天堂」的瑞典

[9]https://sweden.se/wp-content/uploads/2013/11/Disability-policy-Chinese-low-resolution.pdf

[10]關注殘疾人心理健康 殘疾人的5大心理特徵


住在廣州的來回答一下,我外婆是98高齡,我爸是二級殘疾(能自己站立一段小時間),然而出行只能多數選用地鐵,因為公交車司機會不自覺發出嫌棄的表情和聲音(作為一個家屬,我感覺很受傷,更何況是殘障者?),計程車除了電召說明需要特殊的殘障計程車之外,在大街上基本處於拒載狀態。作為一個旁觀者,為視障者設計的盲道,斷頭、坑窪、設計不合理,比比皆是。所以在中國,殘障者想要自由出行,在大都市都這麼難,還何況二三四線城市呢?我覺得官方政府真的需要切身體會一下殘障者出行不便,每個設計實施之前都想一下「人性化」。


推薦閱讀:

人體器官資源如此匱乏,為什麼各個國家為什麼不強制性要求人死後必須拿走至少一樣器官呢?
對待殘障人士需不需要以』他們是殘障人士『的心態對待?
殘疾人可以坐飛機嗎? ?
如果你是一個殘疾人,你會選擇哪種方式在社會上生存?或者說你會做哪些工作?怎麼做?
知乎上殘疾用戶的比例有多少?

TAG:社會現象 | 中國 | 身障人士殘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