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聊天時,我們在聊什麼?
主觀探討哈,問題可分為三大塊,1.聊天內容分類,2.聊天的意義,3.怎樣聊天。
題目隨時打補丁哈(大家也可以私信給我,我補充),補充的命題兼容原題目就行。===補充1.1,當兩個人聊天的時候,我們在聊什麼,為什麼聊,怎樣聊效率高?補充1.2,當群(兩人以上)聊的時候,我們在聊什麼,為什麼聊,怎樣聊效率高?
當我看到題主在問,「聊天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腦袋中全都是當年回答歷史問題,做語文閱讀的畫面。。。意義是什麼,什麼,么。。。。仔細想來好像確實還有點意義。
言歸正傳,基於我有限的小學文化水平,採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寫作風格,來匯總下腦袋中的資料,共有:聊天的意義、層次、話題、怎麼聊幾部分,以下。1.意義是什麼?當年看金庸寫的武俠小說《鹿鼎記》的時候,看到韋小寶的三寸不爛之舌,總是能在驚險的場面中,化敵為友,而且說的身邊的妹子更是欲罷不能,雖然還來不及想聊天的意義是什麼,雖然不明覺厲,但是隱隱的覺得,會聊天能夠討人愛,打不死。好像有點偏題了,還是說下學術派總結出來的聊天的意義吧[1]:- 生理需求:說話就像吃飯喝水一樣,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健康。比如說殘酷的德國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就曾經做過實驗,對初生下來的嬰兒,除了餵養嬰兒,幫他們洗澡外,不準跟他們說話,最終所有嬰兒都夭折了。。。。這個實驗太過殘忍,雖然剛開始實驗的目的是想得知嬰兒開口會先說什麼語言,但最終得出「不說話嚴重到可能會死」的殘忍結論。
- 認同需求:聊天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自己。聊天有點像照鏡子,你對自己的想像,都會被別人的話語拆穿。比如,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重要的任務,一言九鼎,後來發現,無論我說什麼,大家都呵呵一笑,我才認識到自己是個逗逼的存在。比如,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
- 社交需求:娛樂、感情、友誼、解悶、休閑都可以通過聊天滿足。隱隱覺得要說一件事的意義,這件事幾乎什麼都能達成。
- 實際目標:比如說,有天好久不聯繫的好基友給你打了電話。對話如下:
你:喂。
他:好久不見,打個電話問候一下,最近咋樣啊?你:說,是不是想借錢了,說,要借多少?他:你這人怎麼這樣呢,我就是想問問你最近咋樣。你:好,那這次要借錢不借給你啊,咱們就好好聊聊。他:好吧,我就是要借錢。- 第一層,愛搭不理:
此信息,就像石沉大海,杳無音訊,任憑你怎麼刷新微信界面,就是沒有迴音。你在想,她是不是沒有看到,正在忙別的,或者這麼問太簡單了,一系列想法在腦海中回蕩,但是最終你選擇了等待。
晚上睡前,你也沒有收到回復,或者睡前妹子回復,今天好忙,晚安。- 第二層,禮尚往來:
妹子回復:正在吃,或者吃了。
然後,你再問,妹子再答,基本上像是擠牙膏,要用力擠擠,才能有反應。- 第三層,欲說還休:
回復:吃了啊,吃的驢肉火燒,味道還不錯呢。
可以看到,回復已經是:回答+感受了,這說明已經是一種互動了。- 第四層,欲罷不能:
回復:吃了啊,吃的驢肉火燒,味道還不錯呢。你吃了么?
這個時候,你們的聊天顯然是處於良好的互動中,並且互相都有些好感。
上面的四個層次,不限於異性的交流,同性的聊天模式也是如此。
3.聊天的話題:
是時候祭出這張圖了,來自網路。4.怎麼聊?
關於怎麼聊的問題,知乎其他問題已經給出了很多大神的答案。比如,聊天分為上堆和下切的模式,女生聊天更喜歡下切,男生則習慣上堆,良好的溝通應該結合上堆和下切,具體見阮琦 的回答:什麼是「不會聊天」?不會聊天怎麼辦? - 人際交往比如,源靖 的回答,給出的實際經驗:跟別人聊天,沒有話題,怎麼辦? - 人際交往等等回答。5.聊天講究禮尚往來,點贊是知乎的一種特有聊天方式。
看到這裡,跟我也來個禮尚往來吧。[1]Adler, Ronald, and Russell Proctor II. Looking out, looking in. Cengage Learning, 2013.聊天意義
個人覺得不是追女生就是無聊了...畢竟我不是很喜歡在社交網路上和別人聊天。
但如果刷完了知乎微博貼吧還是沒事做的話,雙方都很無聊的話,還是會瞎扯幾句的。
但我經常就是扯著扯著就不回復了,我自己也想過原因,大概就是因為我在聊天的時候還會接著刷微博,如果覺得話不知道怎麼接或者乾脆沒看到通知的話,會直接忘了這次聊天的存在...而我又有每天刪對話框的習慣,所以....
怎樣聊天
無非就是從一個話題中延伸出N個話題,這個得在雙方都願意繼續聊下去的前提下。聊自己。
人們在聊天的時候關心的只有自己。
在想剛才說了什麼,現在在說什麼,一會要說什麼。
有時候甚至都不知道對方說了些什麼。
但凡聊天能夠對聊天對象多注意一點一定是個健談者。
聊天是啥?
聊天不是談話,所以聊天的主要意義並不是交換信息。 聊天不是一起玩遊戲,所以聊天的主要內容並不是提供樂趣。
那麼問題來了——
聊天,到底是啥。
我們都有聊天的慾望,相比向上司報告,和同事交流,與同學交換作業時候的,我們總是在一些時候覺得我們需要一些更自由的,更輕鬆的交流方式,哪怕只是「浪費時間」。
那麼到底什麼是聊天呢?度娘是這樣說的:
「空閑的時候說說話。」
大部分都有點扯淡,沒有實際內容,但是給了我們兩個關鍵詞——空閑,以及說話。
我們真的空閑么?
這麼說吧,我們來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假設我們一天把三十分鐘花在聊天上,一年將會是一百八十個小時,從十五歲到三十五歲的黃金二十年中,你將有三百個十二小時花在這些「浪費時間」上,也就是說:你的最重要的二十年中將會有將近整整一年都花在聊天上!
換個說法,假設你從五歲起,把放學路上和爸爸媽媽聊學校那個搶你糖果的女孩子的半個小時時間用於練習唱歌,一直到六十歲你就可以在絲毫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成為一名擁有了一萬小時練習時間的卓越的歌唱家。
聽起來很可怕,不是么?
那為什麼人們依舊孜孜不倦的在重複著這種「無意義」的行為呢?畢竟——聊天一輩子也不會變成一名卓越的聊天家,至少大多數人不會。
因為聊天對於人們來說,是必要的。就像喝水睡覺和吃飯,再自然不過。
我們每天都會花數個小時用來睡覺,也沒有誰曾抱怨過睡覺太過浪費時間,為什麼?因為睡覺讓我們更加專註於工作更加有效率,同時也調整了生理循環,新陳代謝,修復了損耗的器官。
同理,聊天也是如此。
人是趨社會性(pro-social)的動物,所以並非所有人都是魯濱遜之流,我們需要通過得知他人對自己的關注以及自己對他人的關注才能保證我們與這個社會的緊密聯繫。當你在了解別人生活,同時讓別人了解自己生活的時候,你會獲得一種融入社會的滿足感以及安全感。
聊天通常是沒有非常具體的主題的,正是這種自由性才讓我們感到舒適。相較於睡覺,聊天更多的意義在於調整心理的「新陳代謝」。
比如說,當我們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與朋友聊聊天肯定會比睡一覺更加有效,這是因為聊天在這個過程當中起到了類似藥物的作用——人工干預而非自我癒合。
那聊天中起到藥物作用的成分究竟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是陪伴。陪伴是人類社會衍生出來的一種非常有效而有趣的心理需求。當一個人陪伴另一個人,事實上他們可能並沒有真正實際的共同利益,然而這會讓被陪伴的人感受到一種極大的安慰。
因此,當我們遇到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應激障礙)時,我們會說:「要多陪他聊聊。」而不是「要多給他開點葯。」
這就是聊天的意義。
而且,聊天是一門藝術,怎樣讓聊天對我們的恢復作用達到最大化?
絕對不是說要如何提煉觀點,如何節縮時間——這都只會讓我們更累而不是感到輕鬆。
聊天是一種天賦,當你輕鬆他人的時候同樣也在輕鬆自己——然而這種天賦是可以訓練的,是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加有趣的人的——詳情請移步本人在
「怎麼讓在線聊天變得有趣?」中的回答。
orz手機狗傷不起啊……至於題主說的1v1和1vX的區別,請讓我喝口茶,喘口氣兒——
過兩天看看點贊再回答。男寢夜聊三大主題:美女,美女,美女。
這幾天注意了一下和朋友的聊天。年齡基本在20-25左右的女學生,基本聊的是:購物,上學往事,地域文化差異,男朋友,化妝,自己,我有一個同學/親戚/認識的人……主觀感受多,客觀信息少。聊著聊著就覺得聊天真是無聊至極,是有多無趣才會在"我周末去不去購物把那件衣服買了"扯半天啊……個人認為,聊天的意義無非三個:傾訴需要,社交目的,情趣相投。前兩者比較常見吧。至於聊天技巧,我也想請教高手解答。自己常常也是遇到無話可談的地步……
睜開眼看見未讀消息上寫著:這什麼鬼打開QQ是你對我昨晚話語的回答我們在聊什麼呢聊我室友的結婚言論聊單身狗的日常聊你即將去香港出差聊我懂一句粵語聊你練過的輪滑聊我腰酸背痛的早晨你說你成都話也是過了級的我說我吃藥竟然吐水聊到了旁邊學霸寫的代碼聊到了實驗室里拿專利的狂人聊到了你還沒配好的環境聊到了你們公司的安卓ios霧霾里你拿起手機給我發語音我搓著手打字下班了還有你今晚的煎餃晚餐還有我想減肥卻買了一堆巧克力還有我最後的嫌棄十點之後便沒了回復不過我知道,明早上我睜眼,就會看到一條未讀消息
如果我想和你聊天我就和你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理想。
聊著聊著就會想,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互相交換信息或傾訴。
無意義,我的朋友,這是生存的本質。
我從技術層面補充一點吧:溝通中關於傳遞的信息層面和溝通意圖。從信息層次上分類,我們在聊天過程中會傳遞三類信息:
A)事實
B)推論
C)態度
我們一個一個講一下:
A)事實
這個主要是一些客觀上,可以被觀察到的信息,在聊天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大的失真(別有用心例外)。比如:
- 我弟弟剛剛去吃路邊攤了;
- 小美每周都要去做一次SPA,每次花費都在2000元。
這類信息的特點是:既定的事實,以過去或者正在發生的信息為主。正常情況下,事實通常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B)推論
這個通常是建立在一個或者多個事實上的推測,在聊天過程中,一旦出現了推論,通常就開始夾雜敘述者自身的知識面、邏輯結構。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法知道每個事實,因此我們不得不藉助我們常識、自身特有的知識等來幫助我們完成「推論」。
我們接著上面的兩個例子:
- 路邊攤衛生條件都不好,我弟弟可能會拉肚子。——路邊攤的衛生條件,是我自己的知識認識,結合我弟弟昨天晚上去吃了路邊攤的事實,這個推論是可能成立的。
- 小美的經濟條件很好。——通過她每個月在SPA上的花費來推測。
由於在敘述推論的時候,已經加入了我們個人的知識結構、認知等,因此即使是同樣的事實,也會出現不同的推論(因為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知),比如上述的第二個例子,也可以出現推論:
- 小美的薪水很高。——假設她SPA的錢都是來自於自己的薪水。
或者
- 小美家裡條件很好。——假設她SPA的錢都來自於家裡給予。
推論中包括的信息,通常是:自己未知的事實(小美家是否有錢),或者尚未發生的事情(我弟弟還沒有拉肚子,但是未來可能會),這類信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敘述者自身知識結構、認知等的變化,而變化。
C)態度
態度是指我們對於A)事實 或者 B)推論 的主觀看法,表達我們對於A/B的肯定、否定或者中立。還是上面那兩個例子:
- 我覺得我弟弟去吃路邊攤不太好。——表達了對這個這件事實的否定態度。
- 如果我的條件和小美一樣,我也想每周去做SPA。——基於推論(小美的經濟條件好),表達了肯定態度。
態度是比較主觀的東西,這完全根據人的特點會發生變化或者始終持續。
--------------------------------分割線---------------------------------
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每個敘述者使用A/B/C三類信息的頻率、習慣和組合,來判斷每個人的特點、傾向和目的。我自己一些比較有趣的觀察(注意,我開始使用「事實」和「推論」兩類信息了:)
- 通常的聊天過程:都是從A開始,然後B跟進,最終C出場。這種聊天結構中,A是鋪墊,B是手段(也算是鋪墊)、C是目標。說到最後,其實就是表達敘述者的一個主管看法而已,比如:上面那個路邊攤的例子。
- 在A/B這兩個層面的信息,在聊天場合上的各個參與方,可能不會大的差異,但是在C這個層面上,容易產生較大的不一致行,很多情況下,為了避免避免衝突或者延緩衝突,大家都喜歡用A-B-C這樣的聊天次序。
- 而如果用C-B-A這樣的聊天方式,需要敘述者對於場景有極強的把握力,或者敘述者本身不在意衝突,或者可以製造衝突。
上面只說了最簡單的信息層次組合方式,其實在真正的聊天過程中,組合是千變萬化的。這其實是個比較複雜的話題,找機會單開一個帖子說。
交換信息和表達感受。交換信息是最基本訴求,表達感受是進一步需要。只互相交換信息,就是一般熟人。交換信息為輔交流感受為主,則能是朋友。好友見面,聊聊見聞,吐槽兩句,方為人之常情。之前喜歡過一個朋友,認識七八年,生活中非常熟悉默契,但卻總覺得沒法深入內心,聊天浮於表面。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明白我們說話疏於交流情感,一般都只是交流見聞。雖然玩玩鬧鬧聊天記錄幾百頁,但是竟都是因為興趣相投,從未觸及內心,此乃交往大忌。
在無表情的簡訊聊天時代,不知道哪個好事者非把「哦」定義成「呵呵」,其實對於我來說「哦」是「哇喔!是這個樣子啊!好贊呢」
在有表情且極大豐富的微信聊天時代,不知哪個好事者把「(#微笑)」定義成「呵呵」,其實對於我來說這個表情是「我無法用語言形容我的喜悅,只能做出這可愛又迷人的微笑」
。。。。。。。。。。。。。
等等,我好像知道為什麼好多人都說我不會聊天了。。。。。。。。。。。。。當然是吃飯這種人生大事!!!!!!
我感覺一般在班群里大家斗圖比較多。。。好心疼流量的說(╥﹏╥)
是寂寞。
經常和男朋友無話可聊,我喜歡的他不關心,他想聊的我也提不起興緻。不能走心可能也走不了很遠了。人們常說三觀合適,在於是不是能輕鬆的聊天,朋友是這樣親密的人也是這樣,通過聊天增進感情,通過聊天了解彼此。聊成長,聊規劃,聊興趣愛好,喜歡的美食,世界大事,聊見聞。進而走入內心分享敏感,迷惑,脆弱,快樂,憂傷,興奮以及愛。首答
在嗎?吃了嗎?在幹嘛?
嗯 哦 呵呵 ....上課了 吃飯了 洗澡去了 你怎麼不回我?我給你發那麼多你怎麼只回一個字啊?...冷冰冰的文字而已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像訪問中國網站一樣訪問外國網站?
※假如你沒有雙手的活著,將會怎樣?
※為什麼有一些程序員認為開源有助於發現軟體中的缺陷?
※軟體開發和軟體測試兩個崗位應該選哪個?
※產品經理如何培養在產品業務邏輯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