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按購買力平價(PPPs)計算人均GDP這麼虛高?

本人剛開始有這個疑問的時候是十多年前,那個時候還沒有知乎,所以一直憋在心裡好多年

廢話不說,直奔主題

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1.075 trillion (2014 est.)

$1.036 trillion (2013 est.)

$1.013 trillion (2012 est.)

GDP - per capita (PPP):

$45,900 (2014 est.)

$44,200 (2013 est.)

$43,200 (2012 est.)

GDP (official exchange rate):

$529.6 billion (2014 est.)/Population 23,415,126 (July 2015 est.)=$22618

note: data are in 2014 US dollars

數據援引自CIA World Factbook:The World Factbook

按照購買力平價來算:

灣灣2014年GDP總量1萬億美元出頭,人均GDP-PPPs 4.59萬美元.

按照匯率時價計算:

灣灣2014年GDP總量5296億美元,人均GDP匯率 22618美元

灣灣的購買力大法到底是怎麼算的?

為什麼在知乎的另一個深度挖掘實證帖里,根據實際工資推導,灣灣的人均GDP在2萬2美元上還要打半折,實際只有1萬美元左右?

知乎:為什麼台灣人均薪資所得和人均 GDP 增長不符?

為什麼台灣人均薪資所得和人均 GDP 增長不符? - 經濟學


數據因為統計方式的不同給人以錯覺。

台灣統計方式有問題,參考對象更出錯,台北市只能和江蘇蘇州市浙江寧波市比,這樣才對等。

台灣把在國外生產的產值算在台灣,這部分大概佔據40%的分量。

所以只是看起來高。

這40%錢是台灣富人的,且大部分都存在海外的銀行和海外投資(如大陸和東南亞的工廠)

40%錢是台灣富人的,且大部分都存在海外的銀行和海外投資(如大陸和東南亞的工廠)

這40%錢是台灣富人的,且大部分都存在海外的銀行和海外投資(如大陸和東南亞的工廠)

和普通的台灣人沒什麼關係

但台灣企業在大陸和東南亞的投資,也算作台灣的GDP。

但台灣企業在大陸和東南亞的投資,也算作台灣的GDP。

但台灣企業在大陸和東南亞的投資,也算作台灣的GDP。

村裡一個王百萬,還有49個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個個都有兩萬塊。

你和馬雲一平均都是千億富翁,有意義么?

另外大英帝國已經把黃賭毒作為GDP的計算內容。

--------------------------------------------------------------------------------

大陸珠海深圳回來的台灣人說深圳物價比台北貴,但是說珠海的物價台灣便宜很多。

台北市主城區才200萬人口,整個台灣也不過2000萬人口。

台灣的地理條件也優於這四個一線城市。

個人觀點:200萬人口的台北市,是二三線城市,應該和大陸的二三線城市比較

二三線城市台北市物價肯定比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便宜。

請台灣朋友驗證下,該報道是否可信

台北便利店裡的500毫升的礦泉水或者純水要6塊多人民幣

炒飯在這種小攤上是最便宜的了,15元人民幣起價。

一個豆腐小菜就是12元人民幣。肉排起價是40元人民幣以上。

在台灣夜市喝杯果汁也要50到60元新台幣(人民幣10元左右)。

一個菜包子要10元新台幣,肉的要12元新台幣。

-----------------------------------------------------------------------

1:眾所周知,美國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了42%,一直在壓人民幣升值。而中國出與外貿的考慮一直拒絕。毫無疑問,大陸的匯率GDP被嚴重低估,一個基本道理,低估匯率GDP,會有利於提高出口競爭力,而大陸二十年來正是實行的壓低匯率鼓勵出口的政策。錯誤的計算方法,就是把人民幣按照匯率折算,來判斷中國人的人均收入。其實這種做法是錯的,因為人民幣的匯率並不是市場調節的,而是大陸自己定的。

  2:大陸很長時間內不會允許貨幣自由兌換。日本當初在允許貨幣自由兌換後,日元升值了三倍。而大陸為了搶佔國際市場,於1993年主動將人民幣大貶了50%。如果中國把對美元的匯率升值42%,中國的人均GDP會提高多少?

  3:作為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購買力平價(PPP)被認可為比較經濟體規模的最佳方式。所以世界銀行發布2014年中國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第一經濟體就是按照這個計算的,PPP計算這也是台灣人感覺錢不夠用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想要出口,價格要低,所以貨幣要貶值。在加上因為民粹因素,油,電,水等民生用品價格被壓的很低,因為政府不敢漲,所以物價沒有很高,購買力平價因此變的高,但這不是好現象


衡量國家地區經濟實力的時候,除了GDP之外,還有實際購買力的計算方法,也就是PPP!

  大陸地區15年的人均GDP查不多是8000美金,但全世界只要到過中國和遊歷過幾個外國的,幾乎沒有人認為大陸人過的是同等人均8000美金國家人民的日子,一致認為大陸的GDP被低估了,這個現象專家們也早就注意到了,目前世行專家按照實際購買力PPp估計,大陸人均ppp應該在12000~15000左右!ppp與GDP的比值在1.5~2.0!

  而經濟專家們也得出一個普遍規律,就是發達國家的PPP與GDP之間差距不大,基本在1.2以內,如日本、德國、英國等莫不如此!而發展中國家相對比較高,中國不說了,還有很多國家兩者的比值能夠到2以上!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就是一來發達國家的各種經濟要素都充分市場化、貨幣化,甚至全球化,其各種經濟活動的價格、價值在市場上得到普遍的交易和趨同,如果偏低就馬上會有人去投資、去挖掘,最後還是趨於一致!比如你在紐約和倫敦,買一輛車、吃一個麥當勞、理一次髮的價格都差不多的!二來是發達國家的經濟活動規範,統計數據和方法也比較完善,統計量和實際相差不大,比如理髮、雇保姆、看電影、甚至嫖妓都有正規發票!

  而發展中國家相比就大不一樣了,你在北京和紐約比,理髮、看電影等價格差太多了,道理就不多說了!而在統計GDP的時候,大陸有意無意漏掉了很多經濟活動,實際的遠比統計的大,比如農民自建房,每年可是幾十億平米的量,可國家根本沒納入GDP !

  而台灣,15年人均GDP23000,理應屬於發達地區行列,但是很反常的是,世行的專家也有評估,就是台灣的實際購買力是46000美刀,PPP與GDP比值在2左右!這個比值可是只有發展中國家才有的!這就奇怪了,難道是世行專家的規律出了問題?

  其實問題不在世行這邊,而在台灣!因為工作量和主權問題,GDP數據是各個國家或地區自己統計,然後按匯率換算一下就公布的,數據正確與否世行並不管,即使明知有誤也只能採用,比如印度把牛糞都算進GDP了,世行也就是當個笑話,但公布數據還是以印度自己的數據為準!

  而PPP是世行自己調查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取幾百種基本商品和服務,按照美國的價格和當地的價格綜合折算比較一下,而得出來的購買力比例,然後再乘以所在國自己報的GDP而得出來的!具體方法就不細說了,總而言之世行對這個比例是認真、負責的!世行自己調查出來(根據當地地物價和紐約物價)實際購買力比值是相對準確的!

  說到這好多人該明白了,而在大陸低估GDP的同時,台灣那邊實際是高估了GDP!台灣的經濟根本沒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依照其PPp和GDP比值在2左右這個值,在全世界來找同類的,最好的也就是GDP在15000~18000這個區間國家或地區,差一點的10000都不到!

  看到這裡,好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為什麼台灣人工資上不去、為什麼城建如此破爛。。。?就都有答案了!


這說明台灣當局人為操縱匯率,謀取不當利益。新台幣應該升值百分之百。這樣台灣人民的人均GDP也高了,台灣出口的商品的價格也合理了。皆大歡喜。如果台灣當局不同意,就是在破壞自由貿易,就是擾亂世界世場,就是膽敢反對剪羊毛(這句請自動無視)。全世界就應該一起制裁他們……

所謂的購買力GDP其實最大的作用就是這樣的。


用購買力PPP計算出來後,除了可以用來折算人均所得以了解各國與地方的人民所享有的購買力水準之外,也可以除以匯率進而得到相對物價指數。比如把美國為全球比較的基準,2011年其匯率與PPP皆是1.0,因而相對物價指數為100.0,台灣的PPP是15.11除以匯率29.47所得到的相對物價指數為51.3,意即台灣的平均物價比美國便宜一半;日本為134.6,意即日本物價比美國貴三成;韓國為77.1,雖低於美國,但平均物價仍比台灣高出甚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台灣以PPP折算的人均所得才會超越英丶日丶韓。

台灣因為物價水準低,以及在教育與醫療(全民健保)部分也十分低廉。所以購買力換算起來就很比較高。


感覺上面的回答沒有說到問題的關鍵啊。

人均購買力=人均gdp÷單位貨物所需的貨幣量

首先,台灣GDP計算採用大多數國家採用的GNP演算法,也就是在台灣外產生的生產價值也計入GDP。這樣算來,台灣GDP聲稱總值為實際GDP的1.5-2倍左右(估算)。於是人均也同樣虛高,為實際的1.5-2倍。

其次,人均購買力公式中貨物的定義很廣泛,從電子快消到生活用品,以及人力服務,比如理髮、修理、就醫、訴訟、家政等。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力服務的價值很低,比如我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大概是產業結構和經濟政策的影響,台灣服務業的人力服務價值很低。那麼作為一攬子貨物中,由於人力服務計算比重大,人力服務大大拉低了單位貨物需要的貨幣量。於是台灣地區的單位貨物所需的貨幣量被低估。

分母虛高,分子數值被低估,公式中人均購買力的計算值自然就偏高了。


看看中國的購買力平價gdp已經世界第一了,也是匯率計算的兩倍,還特別提醒說中國匯率市場化不夠所以按購買力評價算更準確,然而事實上肯定我國沒有達到如此的富餘程度啊,你購買蘋果手機,汽車,不會因為你在中國買就比美國便宜。


中國ppp也一萬多啊,gdp不過幾千


就如同中國有中國國情有其自己的發展特色,台灣是個缺乏資源以貿易為主的商業島,自然會以此GNP模式去採計, 這兩年台商也大幅從中國大陸撤資了, 並轉進其他其他國家. 這樣也就能理解了吧. 現在是必須資金是匯回台灣的.

個人也算去過亞洲不少國家了, 大陸一二線也待過, 我認為大致上GDP還是準的, GDP按倍率的確可以分成幾個層級來觀察水平.

倒是覺得中國大陸一二線大城市的物價有點各種畸形, 服務與商品品質相比起價格, 真的太貴, 感覺真是被人口需求給物價帶上去的.

另外, 年一萬美元的工資, 在台灣是引進的外籍勞工/最低法定薪資水平, 自願接受這種薪資的人我不曉得有什麼目的還大肆宣揚的, 但說全體平均,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過老實的確工資被壓得過低了, 立馬漲個兩千人民幣也不為過.


推薦閱讀:

經數十年發展,埃及的工業為什麼比伊朗差?
如何看待 2017 年一季度中國 GDP 增長 6.9% 的數據?
如何評價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長6.7%?
為什麼南京作為江蘇省會飽受爭議?
為什麼一個法國人認為台灣比法國窮?

TAG:台灣 | 收入水平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購買力平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