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作品之間有哪些情節上的聯繫?
我只看了三體和球狀閃電,在三體中球狀閃電這一科技被一個面壁人提到,並且如果我沒記錯,三體中第一個接觸水滴的科學家,是不是就是丁儀,也就是球狀閃電中著名的博士。想看看有沒有大神分析過大劉全部的作品交集,科技上的,人物上的。
· 雜誌版《三體》第三章結尾有這樣一段話:
· 汪淼初次進入作戰中心時,雜誌版《三體》這一章名為《三十八年後》(正式出書時改為了《科學邊界》)「一切都沉寂下來,只有天線在風中發出的混響依舊。葉文潔看著夜空中的鳥群紛紛落回森林中。她再次仰望天線,感覺它像一隻向蒼穹張開的巨大手掌,擁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力量。她向「手掌」對著的夜空看去,並沒有看到已被它打擊的BN20197F號目標,在稀疏的雲縷後面,只有1969年寒冷的星空。」
——《三體:地球往事》(雜誌版)第三章《紅岸之一》
《三體:地球往事》第四章《三十八年後/科學邊界》
1969+38=2007
所以《三體1》的故事發生在2007年。· 葉文潔被捕後,在審訊中說,「是的,是微觀粒子。六年前,在遙遠的半人馬座星系,三體世界曾將兩個氫原子核加速到接近光速,並向太陽系發射,這兩個氫核,也就是質子,在兩年前到達了太陽系,然後到達了地球。」
——《三體:地球往事》第30章《兩個質子》
智子是2001年被發射,2005年到達地球的。
「看完那些,你一定想到了三年前因球狀閃電研究發現的宏原子,那可是你最輝煌的時代。」
——《三體:地球往事》第34章《蟲子》
也就是說宏原子是在2004年被發現的。
· 《球狀閃電》提到林雲和丁儀發現張斌墓碑文字的時候是「深秋」,此時戰爭已經爆發。——戰爭在2004年爆發,2005年因為宏聚變結束。
·戰爭結束一年以後美國科學家就發現了「超級觀察者」:所以這個「超級觀察者」是誰就很清楚了。帕克說:「正因為如此,我們選擇了一些能夠絕對屏蔽所有觀察者的場所進行試驗,比如廢棄的深礦井。我們把井中的人和觀測設備全部撤出,裡面應該不會存在任何觀察者了。我們讓球狀閃電加速設備在其中自動運行,進行打靶試驗,然後通過觀察其彈著點確定試驗時球狀閃電是否處於坍縮態。」
「試驗結果呢?」
「目前共在三十五個礦井中進行了試驗,大部分的結果是正常的,但其中有兩次試驗,球狀閃電在沒有觀察者的礦井中始終保持坍縮狀態。」「那麼,您認為這個結果就能終結量子力學?」「呵,不不,量子力學沒錯,但您忘了我的專業,我們只是用球狀閃電來尋找外星人。」「啊?」「在礦井試驗中,人類觀察者不存在,人類製造的觀測設備形成的觀察者也不存在,而球狀閃電仍處於坍縮態。這隻能說明,存在著一個人類之上的觀察者。」我立刻產生了興趣:「這應該是一個強有力的觀察者,它們的觀察能夠穿透地層!」「這是惟一合理的解釋。」
還是看下作者十多年前自己寫下的東西吧。
來自水木清華社區科幻版,個人留檔。
2001年3月25日 17:11:55
這事兒一言難盡,說起來就是一名執著的科幻迷夢想的破滅,希望老弟別覺得我羅嗦。
我已發表的小說中有些確實是來自長篇構思,它們主要是設想中的兩個系列:
《地球紀事》系列:這是一個以地球為主題的中長篇系列,樣式有點象《火星編年史》(當然,只是樣式上象,質量不是一個級別),這個系列描寫了從現在到一萬年後的地球故事。包括以下部分(按時間順序):
1。《地火》;2。《大遂道》,描寫台灣海峽海底遂道;
3。《帶上她的眼睛》4。《飛天時代》,描寫利用地磁和超導體進行飛行。5。《地球電梯》,描寫建造一條貫穿地球的洞;6。《分割大陸》,描寫用分割大陸的方法改善氣候;7。《非歐幾何》,最後一篇,有些瘋狂,描寫把地球改造成一個大空心球。計劃中,這個系列各篇的風格也隨著它描寫的時代而變化,《地火》自然是最傳統的了。目前只完成了《地火》,《帶上她的眼睛》兩篇,《地球電梯》本人認為是個絕妙的構思,正在寫,其它部分,《大遂道》已無新意,《分割大陸》和《非歐幾何》想像有些瘋狂,怕一時難以被人接受,短時間內都不打算寫了。
《未日》系列:全是長篇,是以太陽災變為題材,描寫人類用各種方式逃生的過程,以其逃生成功的程度排列:
第一部:《補天》,描寫人類進入太陽內部對其進行修補以延緩其災變,本來是很好的構思,可惜後來看到了一部美國科幻小說:Theodore L·Thomas的《The Weather on the Sun》,構思完全一樣,寫得也比我好,就沒有興趣再寫了;第二部就是《微紀元》;第三部是〈流浪地球〉;第四部名為〈星船紀元〉,描寫人類乘飛船逃離太陽系,最後失去了目標,把飛船當成了永久的家園。當時是井底之蛙,還頗為這個構想得意了一陣兒,但後來看到這樣的題材在西方早寫爛了,看過的有海因萊因的《Orphans of the Sky》,還有一本叫《Non-Stop》,作者名忘了,都寫得十分好,所以也沒興趣再寫了。第五部名叫〈遊魂〉,描寫太陽災變前人類用電波把自己的思維和記憶發向宇宙,構思感覺也很好,希望以後能寫成;
最後一部十分陰暗,名叫《在冥王星上我們坐下來哭泣》,題目取自拜倫的詩《在巴比倫河畔我們坐下來哭泣》,描寫人類逃生無望,在冥王星王建立人類文明紀念碑的事,更像一本陰沉的散文。回頭看看以前的寫作願望,只有用陸遊的兩句詩來形容:少年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現在寫長篇很難,科幻在國內雖已炒得有些熱度,但長篇市場並不好,寫出來沒人要是件很痛苦的事,因為寫一部長篇短則一個季度長則一年,使人心力交瘁,到時發表不了,不可能像中短篇那樣用寫給自己看來自我安慰。同時,像我這樣一個整日為生計奔忙的小工程師,沒有多少時間。寫科幻需要很超脫的心態,寫短篇像扎猛子一樣,完了出來再換口氣,長篇就不行了,有時看看讓人心煩的現實,再看看自己寫的那些
天馬行空的東東,總是提不起精神來寫。不過長篇還是寫了四部,其中的一部叫《球狀閃電》,書稿現在放在新蕾出版社,沒有意外的話在今年就能出。18萬字,描寫主人公同一位軍隊中的少校姑娘追蹤和研究球狀閃電,發現它是一個足球那麼大的電子,可以在宏觀尺度顯示量子效應。他們最後制
造了一種叫雷球機關槍的能發射球狀閃電的武器,我軍在台海戰爭中用它在台灣海峽擊敗了美國的航母艦隊。小說雖內涵不深,但我覺得很好看很好玩兒的,在這兒先做做廣告。另一部叫《超新星紀元》,所花費的精力可以寫10部《球狀閃電》,它有30萬字,前後三易其稿,歷時整十年,小說描寫超新星爆發後,地球上只剩下13歲以下的孩子,世界變得怪誕而瘋狂。這是一部很好的小說。我這麼說是很真誠的,並非有意吹牛,因為它可能永遠見不了天日。小說在政治上比較敏感,其中描寫中國的孩子領導人,還描寫孩子世界大戰中北京淪陷等等。
另外兩部長篇,一部叫《摩鬼積木》,另一部沒有名字,都是垃圾,不值一提。
總之,目前科幻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只能是一個業餘愛好,寫長篇從精力和能力上來說都有困難。目前中國科幻還處於三四十年代美國科幻的那種雜誌時代,這對於我們這些業餘科幻迷是寫小說的大好機會,一旦進入了長篇的時代,也就沒我們的事了。
引用完畢。
今天再次在版上看到已經被稱為大劉的他po出雨果獎盃,你再看這段電工劉寫出的文字。恍然隔世的感覺,讓人在這初秋夜晚不禁戰慄。恐龍系列,《白堊紀往事》《吞食者》《詩云》,後兩者情節上順下來的。另外《命運》也是涉及恐龍的。
大藝術系列,未完成,《歡樂頌》《夢之海》《詩云》,還有一部分點子可能放在三體里了。
《球狀閃電》《全頻帶阻塞式干擾》脫胎於一部流產的近未來長篇戰爭。後者最早是中國版本,女主就是林雲。只不過後來因為你懂的原因,改成俄羅斯背景了。
《帶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背景情節上有關聯。
《贍養上帝》《贍養人類》,背景情節上傳承的。
霍金在《朝聞道》《中國太陽》都出現過。
丁儀最早好像在《宇宙坍縮》和《微觀盡頭》就出現過。
《超新星紀元》文末,大劉調侃了一下早年自己寫的《鯨歌》。
《天使時代》和《魔鬼積木》,評論中知友指出後者是前者擴寫來的長篇。
《思想者》的部分點子可以在三體中找到對應(傳承),比如都涉及恆星對信號的放大/傳遞,都試圖把宇宙比作一個整體存在的生命(只不過三體中是比作了屍體)等等
《歡樂頌》中的鏡子,與三體中的水滴神似。
零道德的想法在《吞食者》中借大牙之口表述過,後來在三體中發揚光大了。
————————————————————————————————
今天重溫黑暗森林,讀到丁儀在接觸水滴前的絮叨:「……也許有一天,人類或其他什麼東西把規律探知到這種程度,不但能夠用來改變他們自己的現實,甚至能夠改變整個宇宙,能夠把所有的星系像麵糰一樣捏成他們需要的形狀,但那又怎麼樣?規律仍然沒變,是的,她就在那裡,是唯一不可能被改變的存在,……」
現在想想,這不就是在暗示第三部里改變物理規律數學規律么。。。不過幾乎所有人在初次讀黑森時都不可能想到。。。感覺就像大劉在調戲讀者一樣:「哎,我就是把核心概念提前暗示出來,你們也死活猜不到」。。。看過三體之後,再看劉老師的其他作品,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很佩服劉慈欣老師能把自己腦中的科幻創意經過幾十年的融合完善凝聚在一部三體中(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在此略作總結和分析
一、人馬座比鄰星大概劉老師關注多時了,從最早的《超新星紀元》(1991)就提到過,雖然造成大災難的那顆恆星來自8光年外……在我們周圍十光年的宇宙空間里,天文學家發現了十一個太陽,它們是:比鄰星,半人馬座A,半人馬座B,以上三顆恆星在彼此的引力下維繫在一起運行,構成了一個三星系統;天狼星A,天狼星B,盧伊頓726-8A,盧伊頓726-8B,以上四顆恆星分別構成了兩個雙星系統;巴納德星,佛耳夫359,萊蘭21185,羅斯154,以上四顆是單星。天文學家們不排除這樣的可能:也許在這個空間里還有一些非常暗的或被星際塵埃擋住的恆星未被探測到。
此後,在經典之作《流浪地球》(2000)中,這個遙遠但近在咫尺的三星系統成為了面對氦閃即將爆發的人類最後的救命稻草。
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02年創作的《思想者》也有提及,
他突然注意到了那些畫中的一幅,說:「哦,你又重做了一幅?」看到她不解的神態,他又說:「就是你十年前送給我的那幅太陽閃爍的波形圖呀。」
「可。。。。。。這是人馬座α星的一次A類閃爍的波形,是在,嗯,去年10月觀測到的。」
他相信她表現出的迷惑是真誠的,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這個波形他太熟悉了,不僅如此,他甚至能夠按順序回憶出組成那條曲線的每一粒雨花石的色彩和形狀。
最終,在《三體》中,長久以來為劉老師關注的三體星系終於發出了反饋:三體人不看三星凌辱,找上門來。
作為離我們只有4.2萬光年的壯年恆星,讓人想入翩翩也是情理之中的。 當然,記得某知友在回答「三體中細思極恐的細節」這個問題的時候,說道「流浪地球的人類和來地球的三體人在路上遇見了……」(跪)真是難兄難弟啊。(當然其實如果是跑到比鄰星的地球人後來發現三體系統的苦逼之處又回來了,那也是個蠻不錯的故事)這是個苦逼的逃亡故事……二、這個中心思想大約是由於當年我國處於改革開放時期,軍隊建設讓步於經濟建設,導致92-01年期間發生了許多不愉快的國際事件(雖然劉老師曾在一些文章中提到科幻寫作映射現實並不是他所喜歡的方式),但這種弱於強的抗爭依舊是科幻作品裡最經典的矛盾衝突之一。這在完整版的《超新星紀元》里已經略有體現,從一堆熊孩子的視角討論了一小下國際關係。再到《天使時代》(1998)里一筆到過(顯然這個時候人類倫理才是討論的重點)但後來發展到《魔鬼積木》便是這個題材的擴充,包括基因改造人類倫理和桑比亞正面上美利堅。在同年晚些時候的創作的《光榮與夢想》,積弱的西亞共和國告訴了我們這麼一個道理:「其實我早就預料到這一點,和平視窗計劃只是個美麗的童話,競賽代替不了戰爭,就像葡萄酒代替不了鮮血。」
國際秩序里需要用拳頭解決的東西,永遠不是情懷可以代替的。
在1999年完成的作品《混沌蝴蝶》里,面對空襲南聯盟的美帝國主義,氣象學家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自己的祖國,未嘗不是一種弱小之於強大的抗爭。終於在《三體》中這種抗爭上升到了整個宇宙的弱肉強食,「你們都是蟲子;主不在乎。」這兩句深入人心的台詞簡直是震撼。三、前面說到了《混沌蝴蝶》,劉老師在未來武器方面的創作也是蠻有意思的,像混沌蝴蝶里的通過蝴蝶效應改變千里之外的氣象條件阻滯敵軍的進攻。「用不著卡佳,爸爸只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在地球上某個特定的地方干某件特定的小事,比如說潑一盒熱水或抽一支雪茄,就能讓整個南斯拉夫籠罩在陰雲和大霧中,讓投炸彈的人和炸彈都看不到目標!」
這在後來的《球狀閃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美軍依靠陳博士尋找宏原子使用的微波技術尋找龍捲風的「蛋」,孵化出龍捲,一舉摧毀了某大國的航母戰鬥群。
畫面上,龍捲風緩緩地向右移動,顯然是珠峰號在緊急轉向,企圖避開它。龍捲風的推進一般為直線,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左右,與航母的最大航速相當。如果珠峰號加速和轉向足夠快,就有希望避開它。
但就在這時,在那根黑色的擎天巨柱兩旁的天空中,又垂下了兩道白絲帶,,他們迅速變粗,很快演化成兩根同樣的黑色巨柱。這三個超級龍捲風的間距小於其直徑,只有不到一千米,他們形成了一道長達八千米的死亡柵欄,頂天立地緊逼而來,珠峰號的命運已經確定。 龍捲風的巨柱很快佔據了整個畫面,在前面,滾滾的水霧洶湧而過,像是橫過來的瀑布,龍捲柱內部則是一個幽暗的深淵。畫面急劇晃動起來,接著消失了。據大校介紹,一個龍捲風掃過珠峰號的前半部,正如在那座小島上那名海軍中校向我預言的那樣,珠峰號的主甲板折斷,半小時後沉沒,包括艦長在內的兩千多名官兵陣亡。 在龍捲風逼近時,艦長果斷地命令隊兩座壓水反應堆進行A級封閉,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可能的核泄漏,但也是珠峰號徹底失去了動力。同時沉沒的還有兩艘護航的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
利用自然界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球狀閃電》和《三體》中均有體現(這兩者本身就是聯繫在一起的),像《三體》中面壁者泰勒意圖使用宏物質(來自於《球狀閃電》中中國的科研發現)對抗三體人就是其中之一。
四、 顯然劉慈欣老師無數次的仰望太陽,於是在《思想者》、《全頻道阻塞式干擾》里也出現了和《三體》中似曾相識的太陽。《思想者》中太陽的作用是腦細胞……「你能夠查到十年前的那條太陽閃爍曲線嗎?日期是那年的4月23日。」
「當然能,」她用很特別的目光看了他一眼,顯然對他如此清晰地記得那日期有些吃驚。她來到電腦前,很快調出了那列太陽閃爍波形,然後又調出了牆上的那幅畫上的人馬座α星閃爍波形,立刻在屏幕前呆住了。
兩列波形完美地重疊在一起。
全頻段里太陽成了一種武器,用自己被擾動產生的強大的電磁場幫助某大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三體里,太陽是巨大的天線,不多說。五、 有幾篇文章很有意思,他們是《全頻道阻塞式干擾》、《球狀閃電》和《三體》。說起來,他們的背景都很相似,後兩部還是前後的關係,全頻道阻塞式干擾或許可以說是球閃的靈感之一,連女主角都叫林雲。 這三篇文章都討論了一個(三體的前兩部)關於「面對強大外敵入侵時如何對抗」的問題。答案是:威懾。 在《全頻道阻塞式干擾》中,威懾的方法是把通訊在全頻段進行阻塞干擾,把戰爭方式拉回高科技的一戰,在電磁波的黑暗中擊敗優勢敵軍;「但『萬年炎帝』號對太陽的撞擊點是經過精確計算的,它所產生的擾動比上面提到的自然產生的擾動要大幾個數量級。這次擾動將使太陽向空間噴發出強烈的電磁輻射,這種輻射包括從極低頻到甚高頻的所有頻帶的電磁波。同時,太陽射出的強烈的X射線將猛烈撞擊對於短波通訊十分重要的電離層,從而改變電離層的性質,使通訊中斷。在擾動發生時,地球表面除毫米波外的絕大部分無線電通訊將中斷。這種效應在晚上可能相對弱一些,但在白天甚至超過了你們前兩天進行的電磁干擾。據計算,這次擾動大約可持續一周。」
《球狀閃電》則是用宏聚變的強大威力迫使敵軍回到談判桌上;
經丁儀的點撥,我很快恍然大悟,明白了他所說的那種可能性是什麼。假設現在在相同的位置上又發生了第二次相同的宏聚變,由於第一次聚變已經摧毀了周圍地區的晶元,第二次聚變的能量不能被衰減,它將越過第一次被摧毀的地區,摧毀這個區域外的更大範圍內的晶元,直到被所遇到的晶元完全衰減。依此類推,在同一位置不斷地進行這樣的宏聚變,聚變能量將傳遍全世界,那時,甚至地球對它都是透明的。也許只需要不到十對這一類的弦,就能百全世界暫時拉回到農業時代!
摧毀晶元的宏聚變可以使地球這塊大硬碟被格式化,越先進的國家受到的打擊就越大。而在向信息時代的恢復過程中,將出現一個不確定的全新的世界格局。
《三體》自不必說。
在《人和吞食者》中,人類面對外來文明無望的反抗,使用了和《三體》中某面壁者類似的手段,前者是在月球中裝上核彈作為脈衝推進意圖作為大炸彈炸掉即將來襲的巨型飛船,後者則是意圖在水星中裝上核彈改變軌道撞向太陽同歸於盡(或者說威懾)。
六、
丁儀、林雲丁儀貫穿劉老師整個創作生涯,從最早的《宇宙坍縮》(1985)、《微觀盡頭》(1987),到後來的《朝聞道》、《球狀閃電》、《三體》。他的形象睿智、孤高、古怪,具備了一切人們眼中科學家的形象。林雲則主要出現在《球閃》中,作為貫穿故事的真正核心存在。我們在許多人物的性格中都能或多或少看到相似的影子。(莫非林雲是劉老師女神?)七、
劉慈欣老師筆墨也多次觸及地表以下,如《地火》(2000),據說主角劉欣就是劉老師自己的一個帶入。再如《地球大炮》(1998)和《帶上她的眼睛》(1999),這兩部還是有點關係,前者中的「我」正是後者中「她」的爺爺,具體的情節為了避免劇透,還請知友們去文章中閱讀。八、
對恐龍的描述也是十分好玩的,像《命運》、《吞食者》(《人和吞食者》)、《詩云》和《白堊紀往事》,雖然這恐龍文明和三體文明沒啥相似的地方,但是從中體現出的那種「你們都是蟲子」的感覺實在是明顯,就像恐龍文明把人當做畜牧業一樣。九、
遠航在劉老師的一個小短篇評論《遠航!遠航!》(2003)中探討了幾種可行的關於星際航行的方法;在《中國太陽》中,水娃最終和同伴搭乘太陽帆向宇宙深處進發。不過在《三體》中,對星際航行的著墨不算太多,從早期的聚變推進技術到後來的曲率引擎。十、還有一些東西,我的理解還不甚深刻,權做討論了。在《贍養人類》、《贍養上帝》、《鄉村教師》和《中國太陽》這些比較接地氣的文章中,劉慈欣深刻的描繪了超前的技術與社會最底層、最貧窮的人們相交織時產生的深刻矛盾,這其中我隱隱的看到了一種對最上層與最下層的探討,高科技真的是封鎖在上層社會的一種高不可攀的鑽石嗎?科幻真的是吃飽穿暖和才能擁有的美好幻想嗎?科幻有什麼用?諸如此類……引用他自己的話以上,簡略的探討總結了一下劉慈欣先生創作生涯的小說和《三體》中情節一些似曾相識的或者有意思的聯繫以及一些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權當我閑來無事練練打字了_(:з」∠)_其實,對於「太空探索有什麼用」這個問題的回答十分簡單:三億多年前生命從海洋爬上陸地有什麼用?
以前整理過《三體》與《球狀閃電》的時間線,貼一部分到這裡。
- 1922年11月 愛因斯坦訪問上海, 紹林的父親陪同
- 1947年6月 葉文潔出生
- 1952年 葉文雪出生
- 1959年 蘇聯開始研究球閃,同年張彬和鄭敏考入北大
- 1963年 張彬鄭敏大學畢業
- 1966年 葉文潔發表論文《太陽輻射層內可能存在的能量界面和其反射特性》於《天體物理學》雜誌
- 1967年 葉文雪死亡
- 1967年 葉文潔目睹父親葉哲泰之死
- 1968年 紅岸基地建立
- 1969年 葉文潔在大興安嶺閱讀《寂靜的春天》
- 1969年 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大生產報》的記者白沐霖陷害葉文潔
- 1969年 葉文潔來到紅岸基地
- 1971年 張彬妻子鄭敏去世
- 1971年秋 葉文潔向太空發射訊號
- 1973年 葉文潔與楊衛寧組成了家庭
- 1975年 白沐霖調離《大生產報》,調到一個東北城市的科協工作
- 1976年 林雲出生
- 1977年 「陳博士」出生(《球狀閃電》主角)
- 1978年 羅輯出生(與楊冬是同學)
- 1979年10月21日 葉文潔收到三體星回復的訊息,並再次回復訊息
- 1979年10月21日下午 葉文潔殺死政委雷志成和揚衛寧
- 1980年6月 楊冬出生(楊冬墓碑上寫的是1979年)
- 1981年 林雲母親於對越戰爭中陣亡
- 1982年 葉哲泰平反,葉文潔離開紅岸基地,回到清華大學任教
- 1982年 葉文潔在西北某山區遇到伊文斯
- 1983年 智子工程啟動,三體艦隊駛向地球
- 1985年 伊文斯繼承父親四十五億美元遺產
- 1985年 葉文潔向伊文斯透露紅岸基地和三體世界
- 1986年 ?程心出生
- 1987年 紅岸基地關閉
- 1988年 葉文潔來到第二紅岸基地「審判日」號,地球三體運動的誕生
- 1991年 白沐霖於加拿大渥太華去世
- 1991年 智子在三體星系展開
- 1991年 「陳博士」父母死於球狀閃電
- 1997年 「陳博士」考上大學
- 1998年 抗洪搶險電視畫面中捕捉到球狀閃電
- 2001年 三體星向地球發送兩個「智子」
- 2002年 林雲來到泰山觀測雷電
- 2004年 林雲入侵SETI@home伺服器
- 2004年 在球狀閃電的研究過程中,丁儀發現宏原子
- 2004年 球狀閃電武器裝備部隊,並用於實戰
- 2004年 戰爭開始
- 2004年 葉文潔退休
- 2005年 兩個智子抵達地球
- 2005年 林雲抗命引爆宏聚變,並死於宏聚變,三分之一國土失去防禦
- 2005年 戰爭結束
- 2005年 ?丁儀與某舞蹈演員同居,「陳博士」結婚
- 2006年 人類發現存在其他觀測者
- 2006年 汪淼在良湘的工地上見到楊冬與她男友丁儀
- 2007年6月7日 楊冬服安眠藥身亡(此段時間線感謝安替的糾正)
- 2007年6月9日上午 史強首次找到汪淼教授,調查和他和「科學邊界「學會關係。少校軍官邀請汪淼參加下午的會議
- 2007年6月9日下午 汪淼來到軍方「作戰中心」。陸軍少將常偉思主持會議,他請汪淼做「科學邊界」的卧底
- 2007年6月9日晚 汪淼與丁儀在丁儀家中見面
- 2007年6月10日18時30分 汪淼在膠捲中發現倒計時數字
- 2007年6月11日7時 納米中心停止設備運行
- 2007年6月12日 汪淼進入「三體」遊戲,拜訪葉文潔
- 2007年6月14日 宇宙閃爍
- 2007年 葉文潔在楊冬墓前向羅輯告知了宇宙社會學的兩個公理和兩個概念
- 2007年 葉文潔被捕,抓捕過程中,史強受到輻射
- 2007年 史強設計「古箏行動」,攻擊「審判日」號,伊文思死亡
- 2007年 人類意識到智子的存在
- 2007年 葉文潔死亡
更多:三體系列時間線
丁儀,在《坍縮》《微觀盡頭》《朝聞道》《球狀閃電》《地球往事》(即《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六部小說中均有登場,俗稱六分儀。——————————————————————評論區有說到在丁儀在《死神永生》中出現在白ice的回憶中,應該是七分儀,然而這樣就不能愉快地和碇司令一起玩耍了,所以還是叫六分儀吧。(好吧其實我知道六分儀是測量夾角的)
百度貼吧 有個用戶 id是 特里爾之盾 寫的同人
地球往事4艱難時世吧很厲害 把很多的東西都很自然的揉進去了以下段落摘自《超新星紀元》:
說到劉靜博士的治學態度,不得不提到她那公元世紀的父親。別誤會,我並不是搞血統論,但既然劉博士反覆強調她的學術思想是受了她那偉大父親的影響,我就不得不對其父做一些了解。這還真不容易,我翻遍了公元世紀的資料,檢索了所有可能找到的古老的資料庫,都沒有查到那個人。好在劉靜曾是弗倫娜的研究生導師,就托她去問劉博士本人,結果得知:劉靜那個一事無成的父親劉慈欣在公元世紀寫過幾篇科幻小說,大多發表在一本叫SFW的雜誌上(我考證過,是《科幻世界》雜誌,它就是現在壟斷兩個行星上的超媒體藝術市場的精確夢幻集團的前身)。弗倫娜還拿來了其中三篇,我把其中的一篇看了一半就扔到一邊了,真是垃圾,小說里的那頭鯨居然長著牙!在這種父親的影響下,劉靜博士做學問的態度和方式也就不足為奇了。
PS: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文中提到的小說,名字叫《鯨歌》。《地球大炮》里提了一點《帶上她的眼睛》的情節。
《詩云》是《吞食者》的續篇。《贍養人類》是《贍養上帝》的後傳。《歡樂頌》在大劉自己的博客里提了一句。《球閃》是三體系列前傳。
丁儀在大劉的文里出現於《微觀盡頭》《宇宙坍縮》《朝聞道》《球狀閃電》《三體》《黑暗森林》六部中,江湖人稱六分儀。正好前三部各自獨立(死了兩次),後三部為同一人。真理祭壇上,丁儀問排險者。丁儀:我能見到楊冬么?排險者:能。丁儀:我能見到林雲么?排險者:能。丁儀:那我現在的妻子和女兒怎麼辦?排險者:我會想辦法引導她學習物理學,未來你們會再見的。————————————————————以上是我把《朝聞道》《三體》《球狀閃電》中的三個丁儀會合到一起以後的一個同人創作。
從超新星紀元89版(未公開版),全頻帶中國版和球狀閃電(甚至腦洞大一點,包括中國2185)都可以看出,大劉其實很想寫一篇基於科技水平介于海灣戰爭到伊拉克戰爭之間,但加入大量接地氣的科幻點子的中美正面大規模戰爭。
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的「軍迷」們最喜歡YY的一件事,估計就和我們現在YY哪個妹子啊什麼的一樣。追求一種自我滿足感。當然現在如果這種想法往網上貼,估計會被五毛美分集中圍攻,但在那個年代,這種思想其實就和起點龍傲天流一樣可以理解,畢竟要站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嘛。
但這種題材的確不好正面寫,全頻帶改了毛子版,超新星紀元最後勉強改成了南極大戰(雖然從科幻題材來說,南極軍備奧運會比美軍進攻敏感詞的確更有意思),球閃因為不涉及實際戰爭描寫內容又很隱晦,所以未遭和諧。
全頻帶的中國版的確讀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感受,尤其是空間站撞太陽的時候,畫面感+65535,就如同看一部現代戰爭大片一樣。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基於這篇小說改編的電影吧。(直接拍肯定是不可能了,用用裡面的點子就行了)重讀大劉的中短篇會發現三體中很多idea的萌芽,分享如下。
1.from《朝聞道》 」如果把我們的宇宙看作一個廣闊的海洋,我們就是海中的魚兒,我們周圍這無邊無際的海水是那麼清澈透明,以至於我們忘記了它的存在。現在我要告訴你們,這不是海水,是液體炸藥,一粒火星就會引發毀滅一切的大災難。作為宇宙排險者,我的職責就是在這些火星期到危險的溫度前撲滅它。」 ----終於知道海和魚的比喻出自哪裡了排險者接著說:「以後我就來到了你們的世界,監視著文明的進程,像是守護著一個玩火的孩子。周圍被火光照殼的宇宙使這孩子著迷,他不顧一切地把火越燃越旺,直到現在,宇宙已有被這火燒毀的危險。」
----想沒想起那個篝火邊孩子的比喻「他們深知這個試驗的危險,在試驗進行的同時把得到的結果用引力波發射出去,引力波是惟一能在真空衰變後存留下來的信息載體。
----引力波 2.from 《魔鬼積木》 "我想幫幫CIA!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魯卡以前曾在法國的一家醫院看過病,在那裡留下了血樣。這樣,我們就掌握他的基因圖譜。""這又怎麼樣?""我想在基因上改造一種病毒,任何人都可攜帶這種病毒並使之傳播,但不會發病。這種病毒能識別魯卡的基因特徵,當他感染上這種病毒時,將會患上一種癥狀類似於登革熱的病,但這病更加兇猛,會很快要他的命。可通過空投等手段在桑比亞境內大量投放這種病毒,由於它對一般人無害,不會引起注意,就可在桑比亞境內迅速傳染,最後傳染到魯卡那裡時,只要那雜種一個人的命。這個項目並不容易,但能成功,在技術上你要幫助我,並讓我使用基地的設備和人力資源。當然,為這個,CIA會為基地注入一筆額外資金的……你幹嘛這麼看我? ----ETO對羅輯用的招數,大劉想出來好久了丁儀可能是大劉很喜歡的一個人物設定,死了好幾次,出現在《朝聞道》,《球狀閃電》和《三體》中。大劉的長篇不多,三體作為集大成者,裡邊其實有很多他的短篇的影子,丁儀是一個,還有比如羅輯冬眠醒來以後被各種系統追殺,這個梗就在他的一本短篇小說《太原之戀》中出現過(很惡搞的一部短篇,可以看看),其他的暫時沒想起來。
我沒看過後來出版的球狀閃電
但是我覺得把未在三體後修改的球閃當三體前傳是不妥的
劉慈欣的丁儀和林雲相當於何夕的何夕還有人記得中國太陽嗎?
可能劉慈欣老師不太喜歡起名字,逮住一個就使勁兒用~
《鄉村教師》
在艦隊的旗艦上,碳基聯邦的最高執政官看著眼前銀色的金屬大地,大地上布滿了錯綜複雜的紋路,象一塊無限廣闊的銀色蝕刻電路板,不時有幾個閃光的水滴狀的小艇出現在大地上,沿著紋路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行駛幾秒鐘,然後無聲地消失在一口突然出現的深井中。時空躍遷帶過來的太空塵埃被電離,成為一團團發著暗紅色光的雲,龐罩在銀色大地的上空。
三體是流浪地球的badend
可參考向科幻入門者推薦劉慈欣小說的話,最佳閱讀順序是什麼? - 三體(系列小說)
劉慈欣對戰爭武器有著特殊的情結,很多作品中幾乎都離不開戰爭。地球上的戰爭有《超新星紀元》 《全頻道阻礙干擾》 《天使時代》宇宙中的戰爭比如《三體》《吞食者》等。
喜歡蝴蝶效應這個題材《命運》《混沌蝴蝶》《西洋》。
向霍金和愛因斯坦致敬《中國太陽》《朝聞道》《信使》。
有些作品中有鄉土文學的感覺,也許與大劉早年的生活經歷有關吧。比如《中國太陽》《鄉村教師》《贍養上帝》。
劉慈欣曾這樣說過:科幻文學從本質上說是幼稚的,它所要表現的,是童年時代的人類面對廣漠深邃的宇宙所產生的好奇和恐懼。
所以可以解釋他有一些屬於兒童文學的作品 《超新星紀元》《白堊紀往事》《圓圓的肥皂泡》。《人生》和《鄉村教師》中都提到了人類記憶積累遺傳這個問題。
反對貧困國家和地區的戰爭《光榮與夢想》《天使時代》《魔鬼積木》《混沌蝴蝶》
對人類的未來的猜想《時間移民》《微紀元》《流浪地球》《鏡子》。
樓上對劉慈欣作品中的聯繫已經整理的很全面了,所以我就總結了一下作品中的一些相同點,看得出來,劉慈欣的科幻體裁範圍是非常寬廣的,也是如此,我們也才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空靈的想像和厚重的思想吧。推薦閱讀:
※《三體2》里庄顏究竟是個什麼人?
※《三體》中,智子為什麼沒有幫助伊文斯逃脫古箏行動?
※如何評價《三體》中的羅輯?
※如果鄭和繼續西行發現新大陸、明朝人從「紐約」登陸美洲實現殖民的話,「紐約」這個城市會被如何命名?
※《龍族》和《三體》哪個更值得買一整套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