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末年,明明士族已經處於絕對優勢,為什麼後來建國的魏蜀吳都不是士族政權?

要到司馬氏掌權士族才正式上台。


我先把想說的結論放在前邊:

士族不在乎政權歸屬,他們看重的是手頭的利益。你問他們對政府支持不支持,他們當然支持,但如果有人可以給他們更多利益,這些士族跑得比誰都快。他們希望一個虛弱的中央,這樣中央不得不藉助士族在地方的強大影響力才能鞏固統治;而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必須要確保權力的集中,從而完成全國的統一,至少保證自身的生存。至於司馬家,他們必須要依靠士族的支持才可能上位取得政權,後來他們雖然篡位成功,卻也留下了中央政府虛弱無力的痼疾。西晉歷經八王之亂後迅速滅亡,而東晉政權又長期被士家大族所把持,某種程度也也是過度依賴士族門閥導致的後果。以及,實際上魏蜀吳三國和士族之間也會相互利用,而兩晉對士族也有過壓制的措施。

然後具體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士族的崛起是一個過程。

說漢末時代士族所掌握的所謂絕對優勢,還是僅限於經濟方面。政權還是軍閥手裡。

而軍閥對於士族的籠絡,起碼從董卓便已經開始。他進京掌握朝政之後,自知從西涼帶來的手下們打仗可以,治國的確不太在行,於是親手提拔了一大批的士族擔任國內太守刺史之類要位。袁紹在會議上公開和董卓唱反調,甚至敢拔刀相向,可後來他逃出洛陽後董卓非但未曾加罪或者追殺,反而給了他渤海太守的職位,這一切還不是因為袁家四世三公的身份和對天下士族的號召力。

然而當時的士族並不能滿足僅僅是吃蛋糕,他們還要成為分蛋糕的人。終於他們憑藉董卓授予的權力公然起兵和董卓對抗,以袁紹為首,建立聲稱要復興漢室的關東聯軍。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地方掌握兵權的漢室宗親,劉焉劉表劉虞劉繇等反倒是並未加入這個聯盟。

可惜這些士族們此時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還是有些幼稚。或者說,志大才疏。對董卓的討伐尚未完成便已經開始內訌了。

我想曹操或許就是從那時開始就不對士族抱有太多希望。此後他的一系列舉動,比如誅殺邊讓,孔融,平定張邈陳宮的叛變,提出」唯才是舉「的選拔原則等,基本都可以視為對士族的壓制。這些舉動雖然保證了他在內部絕對的權力,卻也給他吃了不少苦頭。官渡之戰後,袁紹憂憤而死,諸子不諧,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仍然耗費了七年的時間,期間危於祁連,逼於黎陽,才得以勉強平定河北。這些麻煩和河北士族對袁家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而曹丕對待士族的思路和他老爸卻是大不相同,反而接近袁紹。畢竟他打算接過漢室的帝位,必須得拿出點東西來換取士族的支持。比如他推行的九品中正制,直接在制度上確保了士族對於人事權的半壟斷,實際上就是對所謂唯才是舉的否定。再後來當司馬家也想過把皇帝癮,於是設五等封爵,以求取得士族的進一步支持。

蜀漢因為長期堅持北伐政策,強幹弱枝,可以說是三國中權力最為集中的政權。前期對敢於反對的士族毫不留情地打壓,所謂」芝蘭當道,不得不除「。結果劉備一死雍闓他們就領著半個益州反了。諸葛亮死後,「象床寶帳無言語, 從此譙周是老臣。」蜀漢再也沒有可以有效統和益州力量的能力。於是姜維的北伐屢屢被本土大族扯後腿。譙周的《仇國論》公開反對北伐,卻沒有受到任何處分,從中可見益州本土力量的抬頭和蜀漢內部對此的妥協。後來司馬家發動入蜀戰役,一路上投降者不斷。綿竹之後對於投降派更是無法壓制,最終導致了亡國的命運。

孫策實際上算是統治吳地的第一代孫家人。這位脾氣比較暴,殺了不少人,再加上他曾經和袁術的合作,與本地人結下不少梁子。比如陸遜的爺爺陸康,《後漢書》里有這段記載:

時袁術屯兵壽春,部曲飢餓,遣使求委輸兵甲。康以其叛逆,閉門不通,內修戰備,將以御之。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政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月余,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朝廷愍其守節,拜子俊為郎中。

後來孫策果然死得不明不白。

孫策臨死時和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某種程度上也表現了他對於自己高壓政策的反省。而孫權少年上位,對於士族的拉攏更是不遺餘力。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不過是讓渡了一部分人事權,孫權乾脆承認一些士家大族的軍權,容忍他們手下部曲的存在。這些部曲實際上為各族私有。他們在赤壁之戰中也發揮出了不錯的戰鬥力,卻也在後來為大帝賺下了」孫十萬「的大名。究其原因,大帝的軍事水平確實不咋滴也只是一個方面。這些部曲屬於大族私有,他們在虐菜,防禦或者坑隊友時表現可圈可點,可是一旦是打硬仗,碰上張遼滿寵文聘這些硬茬子便開始顧及起家族的利益,擔心損失部曲,導致出工不出力。孫權位子坐穩之後,對這些老油條十分不滿,所謂」二宮之變「,也是借奪嫡之爭壓制國內大族。陸遜吾粲諸人皆是因此而死。

孫權真正放心的人還是他老哥的那些老部下,受遺詔託孤的也是」外地人「諸葛恪。他死後吳國政局一團亂遭,不一一分析,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利用多於打壓。孫皓的對北方的一系列戰爭,搞得內部大族很不服氣,步家更是直接在江陵造反。吳國內部離心趨勢更甚於蜀漢,司馬炎派兵南下時,吳國少有軍隊願意堅決抵抗,孫皓也終於成為亡國之君。

最後說說司馬家。當他們感覺自己位子坐穩之後,也開始考慮壓制士族門閥。從司馬師開始,便將不少自家人外派,掌握地方實權。畢竟他們自己便是由士族出身,對於同類人不得不保持警惕。而司馬炎死後,親王的權力更加膨脹。這些人本來是用來為中央維護地方,結果尾大不掉,八王之亂開始了。東晉王權和王謝桓庾之間的相愛想殺也是很有意思,不少大神也已經做過回答,我也就不廢話了。

結合民國和本朝對於地主和資本家的態度演變,或許可以幫助理解。

鄉賢文化與核心價值觀--新聞報道


首先你要明白士族有的是什麼?

有經濟實力,莊園制經濟讓每一個大士族都有著不弱的經濟實力

有政治根基,數代當官在官場上有著自己的人脈網路

有學術聲望,經學傳家名士養望,士族基本就代表了社會的輿論導向

有軍事能力,莊園制經濟導致每個士族會有一部分自己的庄丁,即私兵

反過來說,士族不是一個有著共同利益行為模式高度集中的政黨,他僅僅是一個開放性的社會階層。(士族並不是貴族,並不是貴族那種血統天定)

也就是說,士族並無法統合力量。東漢末年是什麼世道?亂世。亂世講什麼?經濟政治文化?

兔樣~德勝太祖早就說過,槍杆子里才能出政權

一個在軍事實力上有碾壓優勢的行為統一的集團,統治一個軍事上沒有任何優勢的,甚至是沒有階層意識的群體,真心沒有難度...

但是,只要不是亂世...掌控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士族要上政治舞台,終歸是不可阻擋的


6士族掌握著關乎進身之階的教育資源,關係網遍布朝野。汝南袁氏所謂四世三公,那是多少年的積累,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根基深厚。

因此袁紹能集結大量資源,分分鐘在亂世打下一片天。

奈何天命難違。

曹操呢,一代梟雄。放低門檻,唯才是舉。打破門閥限制,政治上,沛譙系與潁川系二元對立。事實上潁川荀,陳,鍾三大豪門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弘農楊氏和博陵崔氏受到政治打擊不假,但楊彪得潁川系護住,保得周全。崔琰堂弟崔林後來還不是名列三公。

九品中正制一出,世家大族從此官居上品。

河內司馬氏,莫不是得到士族支持,上位豈能如此輕易,手下智囊都是鍾會這種出身講究的人。

季漢,琅琊諸葛氏絕對的士族啊。

本地土豪一大堆。

東吳,陸陸顧朱張,吳四姓。孫權為了打擊他們可是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

雖然政權姓曹,劉,孫,可維繫帝國少不了士族出力啊。

王與馬共天下。

最重要的是,階級是可以轉化的。士族與寒族自然也是如此。


袁紹也是這麼想的


你好,題主。

建議看這本書。興許對你會有幫助。


魏蜀吳都是士族政權

好比美國總統奧小黑不是資本家,難道美國就不是資本家政權了?


只拋幾個問題:

先說蜀漢

為何鄧艾僅數千兵偷渡陰平,成都竟輕易而降?

再說東吳

是什麼東西讓貴為東吳皇帝的孫權壓抑憋屈到心理扭曲到變態?

最後曹魏

高平陵之變為什麼會成功,並且沒有引起國內的大亂?


士族要是爭氣,漢朝怎麼會亡?

士族要是爭氣,西晉怎麼崩潰的那麼快?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士族在漢末佔據絕對優勢?漢末時候「黨錮之禍」,幾個太監就能吊打全國士族。何談「絕對優勢」?

荀彧的家族,可是當時一等一的大士族。但是荀家畏懼宦官勢力,被迫讓荀彧娶了一個大宦官的女兒。這樣像是佔據絕對優勢嗎?(《後漢書》荀彧傳: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朗陵令淑之孫也。父緄,為濟南相。緄畏憚宦官,乃為彧娶中常侍唐衡女)

漢末時候,士族勢力還處於發展期,遠談不上佔據絕對優勢。他們往往聯合外戚與宦官進行鬥爭,但還經常被宦官虐。

士族互相吹捧、沽名釣譽很有一手。但是戰鬥力弱的令人髮指!這也是他們長期不能成大事的一個原因。

靈帝繼位之初,士族與外戚聯合,謀誅宦官。他們有擁立之功,有太后做後台,竇武家族子弟及士族掌握了朝廷中所有的軍事、行政要職,在佔據很大優勢的情況下,被宦官逆轉。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被殺。

靈帝死後,同樣的事情又上演了一番。袁紹等士族聯合外戚何進再一次謀誅宦官。跟上次一樣,他們佔據了朝廷中所有的軍事、行政要職,同樣有太后撐腰。而且,張讓、趙忠等可以說已經放棄抵抗了,他們主動出賣了掌握兵權的宦官蹇碩。但是………………,士族和外戚居然又搞砸了……最後的結果,不僅何進被殺,連整個東漢王朝也做了陪葬品。


在農耕社會,士族是導致社會動亂的禍根,士族之所以無法剔除是因為土地兼并,每個改換朝代的時候都是土地兼并嚴重至使民不聊生的時候,這也是目前的政府對於土地改革一直不敢做出任何決策,土地問題是千百年來中國動亂的根源。


漢朝末年,士族絕對沒有處於優勢地位。而且絕對的是靠不住。自從西涼軍閥董卓入京,最大的士族袁紹不管陛下的死活自己跑路了,後來糾集了十路諸侯也都是軟豆腐。要不是靠王允的連環計反殺董卓,不知道那十路諸侯要打上多久。再說南方三大士族 劉焉 劉表 袁術,也不想護駕只想護著自己一畝三分地(至於袁術,已經是半軍閥了)。

至於為什麼曹劉孫都不建立士族政權,因為他們自己都是寒族,他們不會真正的相信士族。而且他們後面已經有了槍杆子,也沒比較非得信任士族了。可以這麼說,200年的官渡之戰,是曹操寒族和袁紹士族的決戰。結果,寒族贏了。

至於為什麼最後三家歸晉,政權還是轉入士族,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題主的問題是個偽命題。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鬥並非是階級爭鬥,人首先是個個體,其次才能講階級問題。拿袁紹和曹操陣營的成員們來說,雙方並非是以出身劃分陣營的,曹操及他的手下們並非都是出自寒門,而袁紹陣營也並非都是士族。影響雙方爭鬥結果的因素有雙方的牌型及牌手的水平,袁紹牌雖然好,但打牌的水平比曹操差很多,所以他輸了。曹操勝出是他的個人素質對袁紹的優勢決定的,而不是雙方陣營成員的出身。再者說曹操出身也並不差,人家祖上曹騰也算風雲一時的人物。從家族實力及名氣和人脈關係上來講他雖然不如袁紹,但碾壓普通的平民還是處處有餘的,人家好歹是曾經的西園八校尉之一。三國中另一個頭領劉備好歹祖上也是官僚系統的,他本人跟隨當世大儒盧植讀書,從開始的時候他就有名氣。另一個頭領孫策靠著老爹的遺產起家,也不是白手起家啊!再者說亂世靠的是本事,出身只能給你一把好牌,但水平差打爛了也是正常的。假如袁紹水平夠高,那根本就沒有曹操劉備啥事情,江東的孫家也免不了被袁家吞併,所以說,手中的牌和牌手的水平兩者都很重要,一個因素決定不了最後的結局。司馬氏最後勝出並不是單純因為他們出身,是出身及能力的結合。假如司馬氏成員水平很爛,他家也不可能做得了天下。


槍在手,跟我走


孫堅和曹操都是世家子,劉備就算以前窮,是皇叔。而且支持他們的那些人有幾個不是世家出來的。還有的家族雞蛋放到不同籃子里,比如諸葛瑾諸葛亮。諸葛亮也是世家子,祖輩都是當官的。所以三國主體肯定是世家政權。到了科舉年代才寒門出貴子。


江東政權就是士族掌控啊。魏蜀都是中央集權制。只有吳是宗族領主制。東吳的士兵歸將領私有,將領的俸祿是圈地。手下士兵的薪水有將領定製。吳國各部門都是世家大族的人出任。


曹操當政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曹丕當政的時候採取的九品中正制其實已經是在向士族靠攏了~~


因為黃巾起義強行割裂了歷史,導致了軍閥的出現,軍閥有軍隊,軍閥成為新皇帝後,自然皇權鼎盛,不希望士族分權。但為了有效統治 又不得不分權~門閥政治其實只有東晉是鼎盛期,也是真正的門閥政治。門閥高過了皇權,因為東晉是完全依靠門閥建國的。其他時候,門閥只是地位高,壟斷仕途,但皇權仍是高高在上,仍能決定一個門閥士族家族的存亡。典型的,三國中的吳國,最堅定的走門閥化。但門閥也只是吳大帝孫權的棋子和玩物,說殺你就殺你


士族在野叫士族,一個士族掌握了神器就叫皇族,其他士族還的乖乖在野,士族要掌權必須要皇權暗弱,且有極大的外敵威脅,類似樓主說的時期


在亂世,軍閥靠武力壓制門閥。槍杆子里出革命,你沒聽過?


那你應該看到的是三國歸晉,司馬家用三代人奪取了那些亂世英豪打下的天下


推薦閱讀:

魏晉時期的審美觀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如果孫策沒那麼早死會怎樣?
為什麼古代例如三國時期厲害的武將可以以一擋百 一輪武器死一地小兵?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正史里曹操有說過類似的話嗎?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三國志書籍 | 漢朝 | 士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