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關於農民,農業的回答這麼少?

農民不上知乎嗎?


1.看從業人員平均年齡,日本農業從業平均年齡是63歲,中國估計也得50+了,人員的基本構成,這就決定農民網路使用率不高,因本人工作原因經常走村串巷,據本人觀察有會上網的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鬥地主和電視劇。

2.應對上一回答,中國農業是中國就業率的一道屏障,在經濟發展困難時期,將會有一部分人返鄉,依靠土地的給養為生。同時也造就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隱形失業理論」,勞動力未充分就業,現在的農民真的沒那麼忙。

3.低估了農村存在問題的複雜性,真以為知乎上的人有多牛逼,看似高大上,但是能解決農村的問題估計十有其一就不錯了。中國小農經濟的發展先階段看還停留在經驗層面,科技貢獻率有但是不高,農業專家在這一點上真是無能為力,因為如果說在農業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必須滿足兩個先決條件,規模化、可複製性,但是現階段雖有改善,但是路漫漫。

4.農業屬於一個產業,和這個產業並行的概念,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請注意這是一個產業,想要把一個產業做好,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遠。

5.農業的產出比低,中國人口密度大,平均土地佔有率低,這有利有弊,土地所有屬於生產關係的範疇,但就現實情況而言而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農業上人均收入很低,從事農業的人才相對互聯網等其他行業少,也就導致了農業關注度低。


關於農民農業的回答多少和農民上不上知乎關係不是很大。

主要是好問題不多,大多是這道題這樣的奇奇怪怪的問題,或者是我家有多少畝地怎麼種,搞農業互聯網+怎麼樣,農業前景怎樣……

或者是問題太大太空,寫本書都講不清楚讓我們怎麼回答……

還有就是關注的人少,就那麼幾個人,每次回答都是那幾個人……


最近管差不多50個工人,早上6點多起,中午吃飯再休息半小時,晚上7點多收工。每天收入都不夠付工人工資,又累又愁,完全沒法正經回答問題。


說起來挺憂桑的

不管是農業從業者像大伯(在婺源麗水等地種植菊花),科研工作者像父親單位的人(林業科學院算有點關係吧),還是大學同學(農學專業),據我所知沒有一個用知乎,沒有一個!

然後說說現狀。網路普遍對農業不感興趣,興趣點全集中在轉基因上了。。。農業自身也有點好死不死的感覺。研究人員都是打著能賺一筆是一筆的態度(抱歉一棒子打死大多數),經費、資源基本集中在中央,地方真的太落後啦。

最後說我自己作為一大學生都不知道農業的前途在哪,偶爾回答幾個也全憑興趣。而且農學方面很多問題找本書或谷歌查查就能找到答案。

扯的有些遠了,一吐槽起來就剎不住。一家之言,你可別全信啊


他們沒空!正在雙搶!


第一:農業涉及方面太廣

信息農業

遺傳育種

作物生理生態

農業大棚設計

作物生理

作物生態

作物氣象

我們老師說農學家就是偉大的雜學家。

然而業有專攻。一個農業大學的教授只專一門,比如小麥的育種。如果你問他水稻,他也是只知道大概,而且智人話語遲,如果你問的不是他主攻的方向,他要麼說不懂,要麼會查閱一大堆文獻再回答。

第二: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

就算是個農業大學的講師,也是天天熬夜加班做研究的,不會花時間上知乎的。而且教授是不會免費答疑的。都有大型農場和種子公司請教授做顧問。

第三:知乎上的農業問題類別太窄

一般都是我家多肉病了,是缺鉀嗎?農場土地次生鹽鹼化怎麼辦?生態農業?有機農業?首先,大多數問題是涉及作物生病,這個怎麼說啦,只能回答個大概,比如,缺mg,缺k等。其餘的問題範圍太廣,根本無從下手,只能泛泛而談。

第三:全面的檢測

人去醫院第一件事不是直接給你開藥對吧。而是檢查。一個認真負責的回答是要首先常規的癥狀診斷。葉綠素檢測儀,改良半葉法,紅外線co2吸收儀,氧電極法等等來進行作物生理變化的檢測。而一個儀器隨隨便便上10萬。散戶小型農場根本沒有設備。只能憑經驗來判斷病蟲害。

第四:那農學專業的學生啦?

越學越覺得農學就像醫學。高產高質要從三個方面考慮。生理,環境,與栽培技術。生理即要求優良品種也就涉及遺傳育種,環境則是光溫水氣肥,病蟲害就像診斷病情一樣,你需要從這幾個方面找病因。還有就是栽培技術。你需要各種監測儀器還有機械化的儀器以及完美的經驗,把握播種,施肥,收割的時機,以及肥料使用的量和類別。而醫生幾乎都是博士。碩士。而且剛畢業的醫生。即使出生名牌大學也相當於新手。對於農學也一樣。其實農學就是給植物看病的醫生,不僅要看病,你還得養著它。所以學生是答不出什麼所以然的。因為經驗匱乏。

農學是一門活到老寫到老,一不學就會被時代拋棄的高精尖的學科!


這道題真的需要回答?

因為農業是第一產業,從業人員都是文化水平最低的。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我國是勞動密集型的農業,大家都 忙著務農,沒空上知乎,甚至是不會上網。

而且農業專家是不屑在知乎上進行學術交流的。

也就我這樣偶爾閑著沒事幹的互聯網從業人員給答主回答!


農民上不上知乎呢?目前我觀察到的是手裡有資本心裡有想法的現代農民上知乎,但我們刻板印象里的傳統農民是不上知乎的。

為什麼回答少呢?

第一,缺乏高質量的問題,很多題主問題表述不清不好答,我想答來著還要分好幾種情況猜半天題主到底問哪個,心累。或者題主習慣於伸手,所問的問題百度一下有很多現成答案,沒有回答的必要。再或者有的題主直接問老師布置的論述題,本來是要你們用所學原理自主思考查文獻的,結果你們跑來知乎問。答這些題總有種幫人作弊的感覺,木有成就感只有愧疚感。年輕人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罔嘛乖~

第二,知乎上農業方面的權威答主比較少,答題的精力有限。而像我這樣的菜鳥答主雖然多但心有餘力不足,知識面窄,儲備不夠拼很多問題。很多問題我想回答卻苦於不是自己專業方向怕滿嘴跑火車答錯了誤導別人(估計很多人有同感)。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農業是夕陽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趨下降,從業者少。舉個栗子,情感類在知乎很火是因為人人都有情感經歷,拉出來總結總結還是夠答題的,就算抖個機靈也行嘛。可是像農業這麼小眾的產業,知乎里就沒幾個有從業經歷且有高度總結歸納能力的能答題的人了。不談從業經驗,估計在知乎和農民或者農作物密切打交道的人(天天吃飯天天買菜的這種不算)也挺少的。

第四,在知乎上問某某農業經濟現象問題怎麼辦,如何解決的問題很多。然而,許多農業產業內部的問題需要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才行,正所謂「農內問題農外解決」,許多問題是時代的產物,比如農民增收和發展現代農業需要二三產業吸納勞動力,需要更加完善的社保體系,需要通過教育提高農民應用新技術新工具的能力等等。這種寬泛的問題也不是我們這些研究農業經濟的人一兩句答答題就能說清楚的。

答主只是從農業經濟or商務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關於農業技術類的精彩千贊回答其實在知乎還挺多的。


我不會講故事


有資金有想法的,都自己在實踐;

有資金沒想法的,估計也不會上知乎;

沒資金有想法的,正急著找金主呢;

沒資金沒想法的,上知乎也回答不上啥問題。


出國兩年了,感覺這兩年中國的很多行業都在發生質變。

表弟說,現在什麼都要"互聯網思維"

發現很多的零售業受電商衝擊很大,馬上就要佔領"最後一公里"

打車都用手機軟體了,路邊招手再也不好使了。

等等改變

這都是我未曾想到的

農業會有這樣空前絕後的變化嗎?

我認為 會,肯定會。

要說什麼時候,那就是要等到"農業不再受這麼多限制,所有人都可以在農業上很容易又不費力的分一杯羹的時候",大公司關注,小公司蜂擁而至。知乎農業答題者多起來,集思廣益 。

會有那一天的


我覺得因為農業問題是比較現實的問題,而現實的問題往往比較難用抽象模型刻畫,在有些地方農業經濟學乾脆被稱作應用經濟學。當我們討論農業時就繞不開農村與農民。這是個對下鄉調研要求極高的學科,需要對農村地域文化,農民思想動態,農業發展現狀深刻地把握。想要在這個領域回答出乾貨,既要有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實地考察調研經驗。「三農」問題也因此不想其他經濟社科問題那樣有許多紙上談兵的理論,這是一個很難出鍵盤俠的知識領域。


應該是更多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人都在專業論壇交流和分享。很多農業論壇搞的不錯,專家解答更值得信賴,畢竟農作物也是有生命的,農民更信賴正規的「農業醫生」。ps:本人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已經10年。確實知乎上搜到的農業 農資 肥料知識甚少。


剛開法拉利從德國送一個自己牛津法律學博士的同學回法國拜訪自己的教授,回頭討論土豆今年減產冬瓜賣不出去你沒覺得很錯亂????


誰說農民不上知乎,只是我等農民沒知識沒文化,沒那麼多經歷和見解,不會講故事而已。


中國農業的主要問題是勞動人口結構和土地政策,在這兩個問題得到解決之前,中國農業無法大規模集成化發展,有技術有資金也是白搭。技術資金在某些發達區域已經不缺了,雖然運輸冷鏈也是一個問題,但是和前兩個問題比,不算難解決。總之農村問題很複雜,知乎關心農村問題的人也不多,沒有特別大的討論意義。


關注該問題人這麼少,就可想而知了。


因為研究農民的,研究農業的,都下地幹活去了。你以為刷刷知乎就能搞農業研究?


推薦閱讀:

大農場如何灌溉?
無土栽培技術的必備條件有哪些?
節水灌溉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精通園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農業物聯網的感測器終端為什麼這麼貴?

TAG:農村 | 農業 | 農民 | 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