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吸發動機在日常駕駛中感受有何不同?
我指的日常駕駛就是每天正常上下班市區駕駛,以及偶爾周末或假日城鄉國道以及跑跑高速(大概5:2:3的比例吧),比如1.6t和自吸的1.6L,或者說1.6t對比相當功率的2.0L自吸,在上述條件下的駕駛感受以及油耗等方面有什麼區別?
小排量里 在性能街車角度上來看 增壓車顯然比NA有優勢,儘管我是個NA粉
最簡單舉例(以日常水準沒經過專業賽道訓練的普通人來做範本):
Honda Civic FD2 Type R對照高爾夫R,城市路況,由於增壓車的出力來得早,R會血洗TR(別跟我提紅頭精神,也別跟我提過彎,你們誰能在日常天天瞪著離合器把轉速兢兢業業地控制在5000+還能忍受120高速轉速就4000+?)大排量(DOHC3.0以上OHV5.7以上),大排量自吸氣扳回來了
我的Pontiac G8 GT如果改到輪上450+hp,高速rolling對全stock GTR,真不怵,而且保養經濟性都更好(當然NA高轉速日常依然很痛苦)喪心病狂級別組——這個沒啥好說的,增壓完勝,主流賽事都這樣了,F1 LM NHRA除了Nascar以外不上增壓的並不多現在在開PSA1.6T渦輪增壓高功率版,200馬力,平時在北京城裡開跟開自吸200馬力發動機的車沒什麼區別,沒有感覺到任何渦輪遲滯,畢竟是雙渦管渦輪,渦輪啟動也就1200轉,起步油門加速非常線性。
舉例說明,現在市場上大部分2.0t的增壓車可以看成是排氣不良的2.5~3.2的自吸車。
排氣不良也就意味著低扭強大,後勁(較難提高轉速)不行。
結合我大天朝路況以及高速限速,渦輪增壓完勝,要想超過渦輪增壓,需要高一個級別的自然吸氣才有可能。
那些整天大講渦輪車後勁不足的,不是專業賽車手,就是害人害己的馬路殺手。個人親身體現作答,之前開的是寶馬老款的E93M3,典型的大排量自吸V8 4.0,我用來上下班,路程是深圳的南山到福田,時間是早高峰,走的是深南大道,由於M3屬於高轉速發動機,低扭非常差,所以在上班蠕動著去公司時,是很痛苦的,走走停停,不敢油門,被別人各種加塞,你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台性能車,而到了晚上,我加班很晚回家,走的濱河路,車少了就非常爽,轉速去到4000,就能感受到淵源不斷的動力,時速上到80,就非常容易超速,會有種感覺,車子在催促你加油門,這時得控制自己踩油門的慾望。現在我開的是賓士的A45,2.0t,渦輪增壓,低扭充足,市區內開,各種歡快,油門非常線性,不會像一般渦輪增壓車一樣,突然給你一腳,感覺而言,E93更像一台傳統的渦輪車和45更像自吸車。
然而如果有機會去到時速160以上,區別就出來了,160再加速到200這個階段M3 的「力」道還很充足,而45的「力」明顯不夠了,這個就是主管的感受,就目前的汽車技術,日常駕駛而言,其實小排量增壓車更實用,市場銷量說明一切,大排量自吸,好吧,這是一種情懷,手機碼字好累,求贊。
1.6t橫向對比,還是用2.0吧。這樣可比性好一些。1.怠速狀態,別傻了,你分不出來。2.堵車,這個還得看變速箱的類型,不過不一定渦輪車一定躥車,主要看是變速箱的類型,雙離合總是會有點躥,帶液力變矩器呢車堵車時會顯得平順些。2.提速,這問題很難說,畢竟變速箱的邏輯對駕駛感受也有很大影響。自然吸氣線性些是必然的,渦輪車增壓值成正壓之後,提速會比2.0的自吸反應快那麼一些,但最主要還是要看變速箱的邏輯啊,要是降檔了就很難說了,只針對發動機而言,扭矩平台寬,確實對提速有幫助。3.高速,100—110,巡航,一般來說沒啥區別的,都是最高檔經濟巡航。
正好開過兩輛1.5排量的車,一輛帶t一輛不帶。因為非技術流,兩車品牌和車重略有差別,增壓的重300kg左右一,全是手動檔,只說說駕駛區別,供參考。
自吸車開起來很輕鬆,車輕加調校原因,低扭很足,起步不用給油說走就走。市內通勤紅綠燈基本上無壓力,提速給油就有。缺點是跑到80碼之後噪音很大。100到120碼基本上影響交談。高速後基本上是通過發動機提轉速不提速。罈子里很多改超齒的,能改善效果和油耗。增壓車因為車重和調校原因,起步略吃力,必需要帶點油門,我四年駕齡了,基本上剛上手有點難度。遇上擁堵厲害的時候有點手忙腳亂。但是只要速度起來了,和自吸車基本沒啥區別。超車降一檔加速比自吸要快多了。跑到80碼基本上只有風噪和渦輪的嘯聲,100至120碼也一樣,總體來說雜訊沒自吸的那麼大。(因平時習慣,所用單位碼為公里每小時)再說後半段,自吸跑到120之後要提速,只要捨得給油,提速照樣很明顯。而增壓的跑到120再提速相對來說很遲鈍。沒有自吸那麼明顯。目前總體來說還是增壓開著舒服(同排量下,當然兩車也不是同一級別的,所以說只能參考)
當然,如果我自己買車的話,肯定先大排量自吸,畢竟增壓開著感覺加速沒那麼線性,需要很長時間來習慣通常的名詞定義:
NA(自然吸氣)機增(機械增壓)帶T(渦輪增壓)雙T(兩個渦輪)雙增壓(機械增壓+渦輪增壓)扭力(爆發力。舉重運動員比短跑運動員扭力大)馬力(可輸出的力量匯總。400米短跑運動員比舉重運動員馬力大)推重比又叫「馬力重量比」KG/HP?(每馬力推幾公斤?1.0排量NA比亞迪F0與大眾速騰1.6排量NA在百公里加速方面差不多)
答案1:不抬杠,區別是動力,既然說T自然要T達到滿壓工作起來再對比才切題。同排量帶T和不帶T峰值功率差30%動力吧。平順性方面看變速箱和廠商調教功力。
答案2:渦輪車不起壓(真空負值)時候動力約等於同排量NA車。
答案3:抬杠,部分特殊調教的發動機對比結果可能逆襲。例如本田紅頭的F20C在馬力方面可以幹掉同排量且帶T的斯巴魯EJ205,但扭力方面確不如EJ205。斯巴魯紅頭EJ207同樣是2.0T的,確又可以反超並壓制F20C。人家13:1壓縮比的賽用NA機只要1.x的排量就可以憑藉萬轉調教輕鬆再次搬回來。就這樣來來回回的都可以舉出很多,但這些就有抬杠的嫌疑了,請不要去深挖。
個人喜歡動力強的,車身輕的。動力方面無論何種情況,都是首推扭力馬力峰值來的早的,且峰值衰退遲的。鑒於並非所有車都能看到馬力曲線圖,所以不容易一目了然。車身重量方面則是沒有下限,越輕越好。如果關心的是綜合性能,推薦老牌廠新技術的車,畢竟新產品總是比老款式有進步。比較典型的是大眾尚酷1.4雙增壓版本。注意這是舉例,不是推薦。假設你有機會用一段時間,你就會體會到1.4雙增壓+7擋DSG的效力了。前段猛,很省油(轉數2000的時候速度可以到100公里每小時)。動力表現可以壓制很多大排量的車,拿來小飆一下也行,拿來代步更好,代步省油到你不相信,不得不佩服科技的進步。
最後,為防止不同的觀點產生不必要的爭執,拿出幾張老司機學歷證明,免得後續說我挖坑陷害年輕知友。目前在用車輛:sti 8 ,sti 10.5,Evo 9,GTR R35,Cayman S 3.4,LC71 4.0復刻版。除了最後兩部,前面四部(都是帶T的)GIC都可以跑進1:30內的,如果認為這些學歷不夠,非要跟我列舉什麼威龍、918、隼之流的所謂「秒殺」,我也就沒啥可說的了既然日常使用的話我就拿現在很流行的小排量增加和自然吸氣比較吧。家裡的老本田是不明型號的2.4自吸,我自己在美國這邊開的是奧迪的EA888 2.0T 日常使用最大的區別就是起步的渦輪遲滯。渦輪增加的感覺就是起步踩下去的那一瞬間,感覺發動機愣了一下子,低轉速區間動力不足(雖然現在的增壓車渦輪都很早介入工作,但在怠速到1500轉之前還是感覺得到差別)自然吸氣就不一樣了,能感覺到動力和油門的線性關係。
我以自己的兩輛車感受做答吧。一個是2.4排量的v6自然吸氣,可以說駕駛自如,想併線超車的時候可以踩著油門控制速度插到空隙里。另一輛是2.0渦輪增壓,百公里加速6秒多,但是插空只敢把速度提上來以後,再控制剎車併線…
一句話 渦輪的加速不如自然吸氣來的線性,不能靠油門的量來控制車速。
區別明顯啊。同一個品牌的車,2.0自吸百公里加速11s,和2.0T百公里加速6.9s完全不是一個駕駛感受。。是個人就能體會出來
簡單說兩句,渦輪的本性是壓榨,單就發動機同級別比較起來動力肯定是渦輪來的強,但是油耗不一定就是渦輪佔優了,大都是渦輪介入的越多,油耗就上升多一些。自吸發動機的強項是平順性、線性,速度起來的非常平緩。現用在家用轎車的小渦輪能感受到的樂趣不是很大,也沒有印象中那麼猛,我感受過別克和賓士的1.6T渦輪機,真沒有感受到渦輪帶來的快樂,動力上跟自吸也沒有明顯的差異感。
我是渦輪車開的時間久了,就懷念自吸車的平順,因為它很少會有一竄一竄的情況,永遠是平緩上升。雖然現在科技發達可以讓渦輪介入的時候遲滯感幾乎沒有,但深踩一下,讓渦輪完全運轉起來那一下就跟「唱著唱著歌,突然有人大喊一聲」給我一種突兀的感覺。
題主也說的是市區情況佔一半的使用時間,那就別猶豫了,上自吸吧,而且2.0L這排量,在城裡也不會吃虧的。
最後用一張圖片作為總結
圖侵刪現在兩台車,一台自吸6.2 C63,一台4.6雙渦輪ML550。動力上可以說自吸優勢極其明顯,動力加速隨叫隨到。市區高速都很棒。4.6雖然是渦輪的但v8自然不會有很大的lagging但是的確會有些遲鈍,尤其是高速換線超車打輪的那一刻。聽說寶馬好些,沒開過不做評價。如果不考慮環保油耗等因素,自吸一定是我的首選。
..三件事..第一..路況決定..第二..排量決定..第三..情懷決定...先說路況..自吸靠踮腳渦輪靠踩踏..這句話一直不假..你說你搞個自吸..就北京那路況..你說你給不給油??..給大了..剎車來不及..給小了你車不動換..那這就是渦輪的比較實用了..還省油..居家帶孩子買菜必備..再說排量..這個就是個階級鬥爭問題了..你就說甲殼蟲..我當時我都沒想到這麼個小玩意兒上了個2.0..那上去給油就沖..推背感都沒有時間讓你感受..你像一系列B級車..我看渦輪就挺好..省事兒還好伺候..但是..你要是整了個寶馬M或者賓士AMG..都這份兒了還扯個屁股的渦輪啊..怎麼放肆怎麼來才是最好的..最後一點情懷..我已經見過太多買AMG最後接孩子上下學的了..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必然市場..
樓上諸位說的都很有道理, 我再說下我的個人感受 。前段時間收了個03年某神車1.8T ,然後正好借著沒出手的時候當通勤車用。 我平時都是開自吸車多一點 ,個人感覺渦輪增壓車除了發力點稍微延遲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在爬坡時候相比較自然吸氣車略顯疲軟。(其實這也是發力延遲的一種表現吧)
很多家網站給出數據,都是說渦輪增壓車和NA車比都是自然吸氣車動力輸出相對線性,而渦輪增壓車相對波動要大一些(主要是因為渦輪的介入吧)
至於油耗方面,我具體沒有測試過。但是渦輪增壓技術運用到汽車領域,主要也是為了解決日益嚴峻的環保排放問題。(經濟燃油表現 還有燃燒更充分什麼的都是各大渦輪增壓廠商常用話術)再有就是在不改動排量的前提下提高動力表現。
但是就個人而言依然還是喜歡自吸車多一些(本田腦殘粉 不過新款TYPE-R上市 我也很期待這款2.0T的最快前驅車 哇咔咔)
非專業回答:現在車子同排量的馬力扭矩調教差距很大,拋開高性能車和家用舒適車的區別不談,在渦輪技術已經很成熟的今天,以前人們詬病的渦輪介入很突兀啊發動機壽命很短啊什麼的已經不是個事兒了。一般來說蹄豬上下班在城區路上應該能體會出同車型1.6t起步不輸2.0l,地板油的話能完勝,中後段肯定是吃2.0l的灰,也就是人們常用來描述自吸所說的「動力源源不斷」,而渦輪只有聲音大雨點小了。
油耗的話不同車不同路況不同駕駛風格也有差距,還是一般來說,1.6t比2.0l省,1.8t和2.0l差不多。
排氣聲音的話可以玩玩極品飛車這類遊戲,自吸是嘶~~~~~~砰!渦輪是嗚~~~~~啪啪啪!路上炸街黨的排氣是哄~!哄~~!噠噠噠!日日~~~啪啪!然後被一輛大排量自吸安靜的超過……渦輪的在加速時有延遲。就是說,在駕駛員踩下加速踏板之後,速度並不是立刻增加(或者說以很大的加速度立刻增加),而是在一個短暫的時間之後(小於一秒),突然以巨大的加速度提速。其實習慣就好,開多了車就變成身體的一部分了,去哪裡開沒有太大不同。另外,油耗可不算駕駛感受,應該算養車感受了。像我這種開車很任性的人,怎麼會去在意油耗。
菲亞特500L車主(1.4t multiair,170hp,250牛·米) 關於題主的一些問題先簡單回答一下。如果題主大部分用途主要是城市駕駛的話,渦輪遲滯這個問題還是不得不說說的,傳統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是靠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來推動渦輪葉片,在渦輪葉片達到一定轉速的時候才會使渦輪增壓器達到正常工作壓力值,從而為進氣系統提供更多的空氣供其燃燒。那麼問題答案就顯而易見了,發動機廢棄來自於廢棄燃燒,渦輪的動力有來源於廢氣,那麼就自然會有足夠的廢氣才能推動渦輪葉片到達正常的渦輪工作轉速,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渦輪遲滯了。現在材料應用和金屬加工工藝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就可以從渦輪葉片的形狀以及自身重量上做文章,更輕的質量,就會有更小的慣性,也就更容易被推動到工作轉速。那麼渦輪增壓的優勢就在於相比較於同等輸出功率的發動機他會有更好的燃油經濟性,更好的低轉速扭力輸出,更輕的發動機質量(也就意味著發動機艙布局可以更優)。一些廠家還在渦輪增壓發動機上增加了缸內直噴和分層燃燒技術(當然,自然吸氣發動機也可以)。缸內直噴發動機有更好的經濟性和更好的動力輸出,一是因為更直接的燃油噴射,可以直接將燃油噴進燃燒室,而不是進氣歧管,這樣也就減少了損耗,二是因為噴射位置的原因,允許了缸內直噴擁有更高的噴射壓力(10-15MPa),然後就可以更好的被氣化,使其與空氣更好的混合,但是由於缸內直噴技術還算比較新,所以進氣歧管的積碳現象會比一般的多點電噴發動機更嚴重一點點,然後由於燃油噴射壓力也比以前高了很多,發動機也會有一些特殊的噪音,當然,相信這些問題日後都一定會被解決, 而且更注重燃油經濟性的車主也應該不會在意這些小細節。最後說說我的Fiat 500L吧。 1.4 turbo。自己優化了進氣,改了原廠air box,air filter,簡單重寫ECU(都用的500 Abarth的套件和程序) 油耗有所下降,油門反應迅速了許多,駕駛樂趣也得到了提升,雖然沒上馬力機,但是在小改之後,大概應該是有180左右的hp和265左右的扭矩吧。高速巡航(130km/h)平均油耗在8.0左右,市區平均油耗8.8左右。如果要和NA機器做作對比的話……就用大眾那個賣了十幾年的2.0吧.... 115的馬力,160 牛·米...... 當然這個老舊了一下,新的很多日系NA發動機還是有很搶眼的數據,像馬自達的Skyactive系列發動機,Honda的地球夢系列,都可以說把自然吸氣的潛能有進一步挖掘,將其做得更完美。最後,如果題主以上下班代步為主,也不追求激進駕駛帶來的快感的話,從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來考慮,自然吸氣可能還是會更適合一些吧。希望或多或少可以幫助到題主一些些咯!修改
個人覺得渦輪在市區閃轉騰挪是挺不錯的 瞬間提速快 自然吸氣的比較平順 適合長時間巡航 而且渦輪有個缺陷就是長時間行駛 衰減很嚴重
大膽的猜測一下:樓主是不是在福克斯1.6T和2.0中糾結? 非專業回答:1 看了幾乎所有答案,很多人提到渦輪增壓介入時間的問題。我記得在汽車之家看過介紹,渦輪不是到了某轉速才介入,而是到了那個轉速效果變得明顯了。 2 一般的車子(很豪華的另當別論)帶渦輪的加速多是不如自然吸氣的平滑。 如果樓主駕駛風格是比較溫柔的,不喜歡穿插和一腳地板油馬上接一腳老剎車的話,這個差別不明顯。
3 渦輪增壓真省油。 曾經和同事一起跑過5000多公里,他的1.4T一箱油可以跑820公里,我的1.8自然吸氣只能跑650公里。
4 增壓,除了渦輪,還有機械增壓。奧迪。這個是神器了,又有增壓的效果,還平順。5 你沒有說柴油還是汽油吧?開過幾個柴油增壓的車,他們在低轉速和高轉速的時候,差別更大,有的甚至可能讓你陡坡不能從容起步。6其他 後期維護,如果你不是去ssss讓他們宰(知乎上很多這方面的回答),費用差不多的。7 渦輪增壓的渦輪,轉速很高很高,多數都會超過每分鐘1萬轉,F1的甚至可以達到12萬轉每分鐘。溫度也很高,會超過600攝氏度。那麼問題來了(跟挖機沒有關係),高溫高壓高轉速鐵定會帶來高輻射,至於對人體有多大影響,待我查下資料,爪機不方便。其實很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清。
不考慮其他因素,單單談論渦輪和自吸渦輪,就是在自吸的基礎上,往裡面多塞油塞氣,原本2.0氣缸塞進了3.0排量才應該有的油和氣。當然,這是在渦輪啟動之後,也就是轉速達到一定(2k 3k,視渦輪大小而定,比如488要7 8k轉之後才達到渦輪輸出功率最大值)所以也就是很多自吸0-100速度跑不過渦輪的道理,但是上了120之後渦輪又疲軟了當不啟動渦輪的時候,他就是一台普通的自吸。所以,在油耗方面,只要不啟動渦輪,他還是挺省油的,比如高速巡航。在市區一腳油門一腳車,高轉速時間比較長,渦輪使用時間也長,反而油耗和大排量自吸差不多。(舉個例子,6.2 V8的凱雷德,市區里也就15-17的樣子,當然他變缸技術也是很重要的,有點極端,但是可以理解)再說駕駛感受。
渦輪介入時候難免會「蹭」一下有明顯感覺,畢竟你這2.0突然馬力暴增了不少。但是這不舒服的感覺名不明顯,主要還是看渦輪大小。不同車,感受很不一樣。總體來說,渦輪的遲滯感,是通病,只能說有緩解,不可能根治。又想要增壓又不想有這感覺,窩窩的T6適合你,渦輪+機械增壓,低速機械高速渦輪 互補。推薦閱讀:
※美國駕車要注意什麼?
※什麼車能頂得住前後兩輛水泥攪拌車的夾擊?
※空擋溜車省油嗎?
※手動檔車二檔起步是不是傷離合?
※夾片墨鏡,主要需求開車,白天太陽晚上遠光燈.開車時間久但是沒有隧道。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