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真的失敗了嗎?

問題出發點是 目前日本國民輿論調查中認為安倍經濟學失敗了的人比例更大 這一狀況

關於安倍經濟學的現狀來自日本當地的每日新聞的總結是:僱傭狀況得到改善(失業率下降),但正規僱傭勞動者減少的同時非正規僱用勞動者數增加了,同時工資沒有實質性的增加;個人消費低迷,但是股價上升了;大企業狀況穩健但是中小企業比較吃力;生產力趨跌,日元貶值卻也沒有增進出口

他的政策算失敗了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從理論和實際兩個角度上說的話)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的GDP的確持續下降了 直接導致了安倍對眾議院的解散 同時推遲消費稅再漲 他在解釋解散理由時說這一舉動是要問問國民對安倍經濟學的態度 在野黨的最大爭論點也是安倍經濟學

如果安倍的經濟政策算是失敗了的話,就日本目前的狀況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是更加合理的?

日本國內認為安倍經濟學破產了的人的確很多 各種媒體也在很嚴肅的討論批判他的政策中 可是並沒有真心想要換首相的氣氛。。。再求推測如果他繼續當選了那麼經濟政策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嗎?消費稅上漲推後真的會有利於日本經濟?還是說放棄漲消費稅這一決定更加實際?現今安倍的大膽風格政策應該被停止么?。。。


自從安倍開始大興第三產業後,原本大量的里番廠子開始洗白白上岸做低質量廢萌番、和肉番。刷低行業水準;拉低從業者人均收入;逼死行業底層和新人的角度來說確實算不上成功。

ps:動漫從業者薪資狀況,日本雅虎2015年曾經對超過750名動畫從業人員進行過調查,超過500萬年薪的只有系列導演(42歲,649萬日元)、作畫總導演(43歲,564萬日元)、製片人(39歲,542萬日元)、角色設計師(38歲,510萬日元)。除了這幾個職位,其餘崗位比如色彩設計師、分鏡畫師、製作執行、原畫師等等很多人理想的職業,基本在300萬~250萬之間徘徊。

而且看他們的平均年齡,也讓人感到了絕望。這些高收入的動畫職業平均年齡差不多40歲左右,而最年輕的中間幀師(24歲),年薪才111萬日元。

這個年薪是什麼概念?這麼說吧,在日本油漆工也差不多一年賺這麼多......


從振興日本經濟的角度來說,安倍經濟學走到今天應該差不多算是撲街了。不過最近正好看到一個日本經濟學者野口悠紀雄提出一個清奇的角度,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即「如果是為了替日本政府續1秒,避免馬上嗝屁,那其實是成功的」

大家都知道安倍強推量化寬鬆,為此不惜解僱了前日本銀行的總裁白川,換了個唯命是從的黑田上來(每次SEMINAR上說到這件事,系裡某個教授簡直是痛心疾首,可以罵安倍10分鐘妥妥的)QE→日元貶值→提拉出口,這一套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不重複。

但野口悠紀雄認為,QE的目的根本不是振興日本經濟,而是為了幫政府續命。

出處:日本銀行時系列統計データ検索サイト

2013年4月日銀が異次元な金融緩和政策を導入した後、マネタリーベースが急上昇しているのに、マネーストックはほとんど増えなかった。この金融緩和政策を導入した真の目的は経済的な効果ではなく、國債の貨幣化である。それによって金利の高騰を抑え、財政の資金調達を円滑にするのだ。日銀による國債の購入そのものが重要なのであって、教科書的な意味での金融緩和効果(マネーストックの増加を通じる経済拡大)は、初めから政策當局者の頭にはないと思われる。

自2013年4月日本央行實行超乎尋常的量化寬鬆以來,貨幣基數急速增長(上表的54%和35%),但貨幣供應量(上表的2.85%和3%)幾乎沒有增加。所以引入寬鬆貨幣政策的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提拉經濟,而是為了實現國債的貨幣化,從而抑制利率的高漲,使得財政資金的籌措更為順暢。日本央行購入國債這個行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政策制定者壓根就沒有期待過教科書式的寬鬆貨幣政策效果(即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擴大經濟)。

國債が増加している中、預金取扱金融機関(ほぼ銀行に等しい)が保有する國債は減少し続け、逆に日銀の保有する國債が増える一方である。こうすれば、國債の価格は高騰し、低い金利が維持され、莫大な借金を抱えている日本政府にとって、利払い費の急上昇を免れることになる。

國債一路增加,但存款性金融機構(幾乎等同於銀行)所持有的國債卻在持續減少(上表的﹣19.51%和﹣10%),而日本央行所持有的國債在不停增加(上表的77.15%和43%)。這樣一來,國債價格會高企,利率低迷,對於拖了一屁股債的日本政府而言,就可以避免國債利息的急速膨脹。

大致總結一下他的思路就是:央行量化寬鬆,經典理論是帶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而擴大經濟。但日本的貨幣供應量增幅很小(上表中兩年增幅都在3%以下),可見政府不是想通過印鈔來提拉經濟,就是為了由央行大量購買國債抬高價格,壓低利率,減少政府必須支付的國債利息,替危如累卵的財政危機續1秒。

他的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縱觀二戰後的歷史,日本政府為了發國債維持龐大的財政支出也真是操碎了心。

本來財政法第4條規定財源必須來自稅收,即不發行公債主義(公債不発行主義),但加了一條,如果是為了公共事業等可以作為國民資產留存下來的財政支出,可以特例發行公債來籌措資金,也就是建設公債。而從1975年之後,又來了個特例法,直接允許了赤字公債的發行。

而且本來為了避免政府發國債央行買入直接印鈔票,還規定了日本央行不可以直接購入國債。不過這個規定毛線用都沒有,因為只要有賺頭,商業銀行就會大量賣出手中的國債,所以上面那張表中央行持有的國債↑,商業銀行持有的國債則一路↓。1967年時還有規定央行不得購買發行不到1年的國債,然後這條規定在本世紀就消失在空氣中了……

於是財政赤字滾雪球,而發行的國債越多,需要支付的國債利息自然也越多。所以日本民間出現這樣的懷疑也是合理的。不過我個人覺得,斷言日本政府壓根不想提拉經濟有點偏頗了,應該是兩邊的目的都有,而壓住利率(下圖的紅線)這一點安倍成功了,雖然因為基數實在太大,利息支出還是在漲的(下圖的黑線),但漲幅和國債(下圖的藍色柱狀)一比已經平穩多了↓

出處:財務省(http://www.mof.go.jp/)

至於日本這麼拚命印鈔票為什麼還是沒有效果?這個牽扯到貨幣數量論的荒謬之處,費雪方程式MV=PT,並不是一定會帶來M↑V=P↑T,或M↑V=PT↑,也有可能像日本一樣,是M↑V↓=PT,即國民對市場預期悲觀,沒有人願意投資,央行發出去的錢流通不起來,爛在了銀行里。具體分析見:都有哪些很有誤導性的「經濟學常識」? - 羽頎的回答 - 知乎

其實安倍自己也知道這樣濫發貨幣是無濟於事的,所以他拼了老命要推動TPP給日企輸血,可惜被川普啪啪啪( ̄ε(# ̄)☆╰╮( ̄▽ ̄///)真是一場好戲。

順帶一提,根據野口的觀點,這種無限制的QE自然是不可持續的,他自己預想的崩潰台本是:美聯儲加息→日本被迫跟著加息→國債利息上升→繼續發行國債→無法消化→利率繼續上升→財政危機。

他這本書是2014年出版的,結果2016年美聯儲狼來了N多次也沒加息,所以結果如何,拭目以待吧。

【17年10月補充:這個問題我一年前回答的,當時才20個贊而已,最近不知道來了哪個大V,題目突然熱門起來了,這種通篇乾巴巴的居然還有人願意看,真是不容易,謝謝大家點贊2333好多人因為美聯儲今年的加息讓我更新,我剛去查了下國債利率,17年和16年比,確實升了點,但和15年以及之前比還是在不斷下降,目前10年國債年利率是0.07%。可見安倍壓低利率這點真的是做得很不錯的。至於野口的劇本究竟成不成功,還得放到更長的時間內來看。希臘都還死撐著呢,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好歹還有實打實的收入,哪有這麼容易說崩潰就崩潰了】

其他乾貨回答(放心,絕對沒有這篇這麼乾巴巴):

羽頎:如何看待日本的「加拉帕戈斯」現象?

羽頎:如何評價日本國鐵分割民營化?

羽頎:什麼是「低慾望社會」?為什麼日本社會會進入這種狀態?

參考文獻:

野口悠紀雄(2014), 『仮想通貨革命---ビットコインは始まりにすぎない』 ダイヤモンド社


看起來看得人比我想像的多,我就說下那天講課的內容細節吧。

那個日本教授圍繞著的點無非有二:一,就是大家在評論區提到的經濟指標好轉。這個好轉的內容有:失業率新低,股市大漲。二,日本的新產業正在逐步顯現:不是半導體,不是新材料,不是精密製造,是----旅遊業。

此處應有黑人問號。

這裡其實有一個巨大陷阱在,稍微不懂經濟學一點的就被蒙過去了:日本就業率再高也未必和經濟好轉有關係,過低的失業率恰恰反應了勞動人口不足這也問題。而股市新高則和貨幣發行密不可分。辛巴威的股市還曾經是全球奇蹟呢。

真正根源的問題是:股市表現炒雞好,但是民眾的工資性收入並沒有增加。同時,消費稅漲了。日本內需數據最好的幾個月就是漲消費稅的前兩個月,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貨幣超髮帶來的結果從各國的情況來看都說明了很大程度上涓滴效應是偽命題。在經濟發展的時期,涓滴效應確實能有效,但是我個人認為(沒有數據沒有研究純屬yy)刺激的力度一旦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增量的容量,那麼企業只會截留財富,而不是運用財富進行再投資。因為此時再投資也沒有太大卵用,這時資金只能湧向實體經濟而外的地方,而這種資金增值是很難給普羅大眾帶來例如就業崗位數量和工資增加的收益的。這就很好地說明了為什麼日本失業率低(勞動人口不足,原有的就業崗位數量就已經超過就業人口)但是工資沒增加(企業實業競爭動力不足,再投資動力小)

另一個問題就是……………旅遊業?!你托馬雖然就是個島國,但是祖上好歹闊過,現在高精尖沒興趣了,你堂堂一個日本的中央智囊團一員居然打算用旅遊來當支柱產業?!聽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對於日本的未來就已經有點悲觀了。對我來說,旅遊業的發達是一個大國強大的贈禮而非主業,你堂堂地區大國居然淪落至此,可悲可嘆。

評論里諸多nus經院大神出沒,瑟瑟發抖,如果有錯誤噴輕點,我好好學習。

………………不專業的原答案分割線……………

坐標新加坡國立。

有一個教授是日本的,自己說自己是安倍經濟學的制定者之一。在2015年夏天拉著倆投資界大佬做了個講座,三個人一起介紹日本現在的情況,內容挺無聊的,無非就是想要說服大家日本經濟現在變好了,具體細節有人看再補充。

然後進入了提問環節。我搶著第一個問:日本的gdp的最重要構成是消費,目前面臨著的最大的問題是政府赤字過高,那麼請問安倍經濟學為什麼要增加消費稅打壓消費熱情,同時增加政府支出呢?我感覺從目前而言投資對日本的拉動不大,從我的經濟學常識中我看不出其中的邏輯。

有一位投資大佬一副想認真回答什麼的樣子,日本教授搶先開口了。

日本那位教授回答的很簡短:

we need magic. Next one.

氣急敗壞的口氣我到現在還記得。

------------------------------------

順便說一句,最後講座結束了,三位主講人問,現在你們覺得日本經濟變好的人有多少?

沒人舉手。

包括一幫日本人。


不懂經濟 講個真事

跟某札幌大叔聊天

我問:你怎麼看安倍的

他說:我比較支持他 也有很多日本人支持他

我說:啊這樣嗎 為什麼 他上台後日本不還是一塌糊塗嗎

他無奈地跟我表示:雖然的確也沒改變什麼 但起碼他努力了嘛 日本人喜歡努力的人

活生生的日本版的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攤手


沒有

因為下圖這種天才會給他吹起來的

我本來想的是日本再怎麼滴也是個發達國家,中國其實沒有這種底氣評論人家,咱們應該集中精力搞自己的建設,少幸災樂禍,老齡化等等日本黑點中國又不比人家強多少。更何況說句實在話,安倍經濟學其實達成了基本目標,續命目的已達成,人家搞這個玩的是政治,位子坐穩是真理,經濟怎麼樣可以慢慢來。

可我確實看不慣上圖這種答案,屁股歪到大海對面去了……你要有乾貨也行,論據一塌糊塗完全不能看……

然而最最奇葩的是這種答案竟然兩千贊?下面還有一堆擔心答主被查水表的,迫害妄想症吧你們。我先不說安倍和特朗普有沒有可比性,我就問問支持率等不等於經濟發達程度?經濟好了就會提高支持率,所以,支持率高經濟就好?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分的清不?中學數學學過沒?

那這麼說從民調上看中國豈不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這時候你又說中國民調造假。

然後竟然搬出了蔡英文和馬英九作為佐證……

好吧你拿著馬英九執政末期的支持率比執政一年的蔡英文的支持率我是服氣的,我想問問你你知不知道馬英九執政一年的時候支持率是多少?你又知不知道如果蔡英文執政八年會是個什麼支持率?

有人竟然說這是大陸宣傳的蔡英文支持率低,實際上台灣民眾特別滿意蔡英文,我竟無言以對,你們自己願意相信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傻子我也沒辦法。

你是不是還打算拽幾個日本老百姓問問「你幸福嗎」?某台這麼玩有人給開工資啊,難不成安倍也給你開工資了?

邏輯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這位答主確實人如其注釋。預防性拉黑,畢竟你其他答案也沒用邏輯去寫

而且有句話我覺得你講的對

安倍經濟學完沒完不好評價,但把這種東西推到大家時間線上,你乎看來是徹底完了。


安倍的知己--King In The North

朝鮮勞動黨第一總書記、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無可匹敵的傑出司令官、元帥、天下第一名將、偉大的繼承人、神槍手、優秀的卡車駕駛員、懂7國語言的卓越演講家And so on……

我們的金正恩同志表示:安倍桑,雖然你夠垃圾,但是我只要朝日本方向射一發,他們的左翼通通的完蛋,下一任首相還是你!這是勞動黨中央欽定的,到時候我要找理由發展核武還要安倍桑多多幫襯啊!


不是了嗎,是真失敗了。這是我的知乎專欄有一個想法的文章,發在這裡:

近日,前世行副行長戈爾丁表示,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年均6%,日本是年均0%。準確來說,這位前世行副行長說的有些悲觀了,因為IMF給出的數據是2016到2021年日本經濟年均增長0.7%,而中國則是6.1%。

這些年來,我們也習慣了曾經對日本的遙不可及,到迎頭趕上,到並駕齊驅,一直到現在的全面超越,局部追趕。中國發展速度非常之快,而與之對比的是,日本,在中國崛起之後,似乎一直表現平平。

從經濟增長率來說,1996年到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年均9.2%,日本是0.7%。日本,從開始的失去的十年,到現在的失去的二十年,眼睜睜看著中日經濟體量二倍晉三,但卻無可奈何,好容易碰到美國圍堵中國,打算使個絆子,結果是中國沒有被絆倒,反倒是各處出手,之前顧及不到的利益,一點一點全都拿回去了。加入個TPP,美國還撤了,日本自己搞,他自己都不信能搞下去。回顧之後,日本只剩驚訝,到底怎麼回事?

怎麼回事呢?日本的經濟已經不復當年。中國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台灣能佔到大陸經濟30%以上,一度佔到45%,而那時的中國經濟體量,僅僅是日本的零頭。現在呢?再過個幾年,日本的經濟體量將僅僅相當於中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為什麼表現的這麼差?

下面我將講述:

一、日本經濟已然發達,增長率低是必然。

二、經濟循環梗阻不暢——消費萎靡是日本經濟問題的根本原因。

三、日本消費萎靡原因試探討。

四、中國崛起對日本的的擠壓效應。

五、日本出路在何方?

一、日本經濟已然發達,增長率低是必然。

自上個世界90年代開始,日本就已經是個發達國家,GDP一直在4-5萬億美元之間,最近少了點,但也有三萬多億美元。人均更是在3-4萬美元,收入也還算高。所以這樣的國家,指望他一年來個5%、6%的增長,怕不是石樂志。

但是,考察西方發達國家,美國經濟18萬億美元,尚且保持20年來年均2%左右增長率,日本呢,0.7%。再比如英國,也接近3萬億,也是年均2%左右的增速,德國慘點,只能保持年均1.2%。整個七國集團就義大利比日本差。1996到2016年20年年均增速0.5%。問題在於IMF預測義大利未來五年年均增速是0.8%,日本還是0.7%,真是我自巋然不動。

這也就證明一點,從大的規律上來說,日本當前經濟增速慢,不夠亮眼,是符合趨勢的,但是表現的如此之差,IMF的預測連歐豬五國的義大利都比不過,那很明顯,就是日本自己的問題了,和體量或者發展階段沒什麼關係。

有人說日本今天經濟增長差是因為其已經很發達了,這是以偏概全。七國集團比日本強的有五個國家,他們那個比日本落後?日本號稱發達和歐豬五國的義大利一個水平,這麼差勁的主要原因還是日本自己的問題。

另外說一下廣場協議。很多人都把日本經濟問題歸結於廣場協議上,但問題是當時簽署廣場協議的不僅僅有日本,還有英國、德國等四國,他們可都沒事。而且廣場協議簽署之後日本出口還連續兩年激增。也不能說廣場協議沒影響,但是把所有原因都歸結於廣場協議上,是對日本政客無能的洗地。毛主席說,事物變化的決定因素是內因,廣場協議顯然只是外因。所以我們來看看內因到底是什麼。

二、經濟循環梗阻不暢——消費萎靡是日本經濟問題的根本原因。

安倍晉三頭疼啊,剛一上台,就射出去三支箭,後來又補射了三支箭,好好的日本首相當成弓箭鋪掌柜。但是這麼多的箭頭,除了軍事政治我們不做討論之外,在經濟上,指向的就是仨字:拉通脹!拉通脹的目的是什麼?提振消費。

結果前幾年終於實現了願望,在只不過是在加了3%的稅收的基礎上,沒有那3%的消費稅增加,日本還是通縮。又開閘放水,又是負利率,通脹就是拉不起來。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我們先來看這樣的一個經濟模型。是當年法國重農學派奎奈研究出的這麼個模型。

模型很簡單,何新在其著作《反主流經濟學·主流經濟學批判(第38章)》中介紹:「在最抽象的意義上,這個模型可以簡化為兩個端點和兩個流通進程:即總供給(生產)和總需求(分配和消費)兩個端點。貫通這兩個短點的是兩個流程:即物資流通(物流,包括勞務交換)與貨幣流通(金融流)。但是這兩個流程的性質完全不同。在物流循環中,實物在消費中被消耗和消失。而金融流卻必須通過每一次循環流轉而獲得增益。這種金融增益,是下一次經濟循環能夠實現的前提,它的產生源泉,就是經濟活動中創生的利潤。」何新認為:「市場經濟的循環運動,完全賴於兩大流通即連結供給與需求兩點間的物流和金融循環。」

所以兩大流通必須要通暢,一旦發生梗阻(即不通暢),就會產生經濟問題,嚴重時就會演化為經濟危機。

特別注意的是,兩大流程實際上聯繫非常緊密。一個流程出問題,另一個流程也會受到連累。比如企業銷售出了問題(物流循環梗阻),就很有可能導致不能及時還貸乃至無力還債,金融循環就會出現問題,進而轉變為金融危機。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日本到底哪裡梗阻了。其實不用分析,幾乎所有所人都知道,日本通縮的成因,就是消費萎靡。

借用奎奈的模型,消費萎靡,意味著物流循環梗阻。而金融循環若想要真正的暢通無阻,就必然要求物流循環暢通。舉個例子,比如說股市,一個股市如果它的內部資金是既定的,不能多(也不存在分紅之類的行),那麼賺錢的人一定是把賠錢的人的錢拿到了自己手裡。如果想讓所有人都賺錢或者說大多數人賺錢,那就必須讓股市由外部資金的流入,或者分紅。而外部資金憑什麼持你的股?除了經濟過熱導致頭腦發熱的時期、或者政策扶持之外,就必須要有然外部資金看得上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盈利能力或者盈利潛力。分紅那就更需要盈利了。但是盈利的基礎,得先賣出去東西,消費萎靡就是連東西都賣不出去,怎麼可能盈利。債市更是如此。所以金融良好發展勢必要求物流循環的良好發展和通暢。

所以,消費萎靡是日本經濟糟糕的根本原因。

三、日本消費萎靡原因試探討。

那麼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日本消費萎靡。

安倍晉三上台之後,射出去的幾支箭有兩大核心,對外日元貶值,對內拉通脹。但是通脹就是拉不起來,前幾年成功過一次,還是因為消費稅漲了3%,不漲價不行。怎麼日本通縮這麼嚴重?這麼嚴重的通縮會有什麼問題呢?

日本的通縮,核心問題就是消費疲軟。而造成消費疲軟的原因,全是日本自己作的。

當年兩次金融危機過後,日本被重重的摔在地上,與之一起倒霉的就是老百姓,股票套牢樓市崩盤之類的,一下子消費就下來了。很多人說是廣場協議的原因,德國等國都簽了廣場協議,咋就沒事?

我們都知道,民間消費疲軟,政府就要幫助消費,一般像美國中國之類的國家,財政投資,低利率,把錢撒出去,用貨幣對沖通縮,進而形成通脹預期,同時通過財政、貨幣政策慢慢恢復就業,進而工資、消費就慢慢恢復了,經濟就逐漸好轉了,然後再想辦法把錢收回來就是了,一般問題不大。日本不是,錢撒了不少,工資就不上漲,就業就是不行(日本不是就業率低,而是就業模式存在結構性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期,日本已經把最能吸收就業的行業轉出去了,因為中國加大開放力度了。而基礎設施在日本也已經相對完善,像中國大搞基建創造就業也行不通,而高端產業政府扶持力度不小,但是這個和普通人隔著一層,不可能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就業。

更要命的事情是,日本看似井井有條,但其實預算特別草率,花的更草率,去年年底來一筆,來年再加兩三筆,一直省著花,年末一塊花,美其名曰消化預算,因為這筆錢不消化完來年不給錢。很多人批評中國投資是重複投資,日本這個就算是腦殘投資了吧。日本動畫《青蛙軍曹》就諷刺過這一行為。這麼花錢,不僅對經濟不利,反而有可能紊亂金融,或者使大財閥更加有機可乘,中飽私囊,導致更加嚴重的經濟、金融問題

由於錯誤的政策以及奇葩的實行,短期內通縮預期就有了,然後,日本政府就慌了,再來一輪,那就是之前的翻版,通縮預期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是愈演愈烈,從短期,變成了長期,等到了一些政策在長期生效的時候,已經對沖不過通縮預期了。

與此同時,日本大量的投資是直接或間接撥付給了財團,財團拿到錢之後,要麼金融投資,要麼就實業投資,實業投資還不一定是國內,洗白之後轉投國外也沒準,但不管怎麼說,大量資金湧入,開始還投資好的,後來是一般的,再後來就是高風險了乃至是高風險低回報,平均收益率開始出現邊際遞減。倒霉的還是老百姓,老百姓投資受到大量資金衝擊,導致其金融投資收益下降,特別是銀行利率下降,日本人的儲蓄收益變得很低,而平均收益率降低,養老金等需要避險的資金,其收益也就只能隨著平均收益率降低而降低,普通人對未來預期愈發悲觀,未雨綢繆之下,當前消費減少也是必然的結果。

當年70-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表面上看是當時人的努力,但是其中堅力量仍是屬於二戰前的一批老人,以及其子女。那個時期日本也很窮,窮則思變,變則百事通,這種求變求新的思潮覆蓋了日本,是當時日本能夠經濟騰飛的重要精神支柱。到了新時期特別是互聯網時期,這些人或者其子女後代或者其繼承人依然健在大權在握,但是他們老了,保守了,不敢變也不敢新了,既無力也無心改變老一套模式。時代不同了,模式還那套,根本跟不上時代。被封為神作的那個磨手機殼的固然了不起,問題是有幾個人能靠那個吃飯?手機殼怎麼跟得上大規模量產的手機?一大機器生產,立刻性價比就上去。反正現如今手機更新換代很快,就算手機殼不那麼好,等你感覺不好的時候,也該換新的了。所以日本大量的人才不去琢磨怎麼大規模量產,提升性價比,適合新時代,反而故步自封,自詡工匠精神,然而其實不過就是小圈子自娛自樂罷了。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保證大規模機器量產的性價比,而不是小規模手工作坊。當然對於高端人士來說,還是可以考慮的,但是,還是那句話,這活計養不了多少人。

跟不上時代,整體行業就不行,整體行業不行,市場就越來越小,到最後就是別說海外市場,連本土市場都守不住。沒市場,企業過的就不好,企業過不好,那就發不出工資。靠政府補貼送錢也就滿足個基本工資,企業卻不能創造價值,最後就是殭屍企業,反而成為政府負擔,讓大財團併購,大財團自顧尚且不暇,收購這些企業也頂多換了塊牌,還是依然故我,卵用沒有,還連累大企業效率。還不能倒閉,倒閉更慘,很容易連串反應,進而大規模失業,那就不可想像了。

這些企業要發工資,政府送錢,讓大企業併購,反而連累大企業,大企業也得找政府要錢,如此惡性循環,政府企業是難受,員工也不舒服,看著都是晚上九點下班很努力,一點價值不創造,全是累贅,還愈演愈烈,唯一賺錢就是那幫頂層,和普通人沒關係。這樣的話這些資金投入導致了日本投向別的領域的資金也必然受到連累,不想受到連累,就得借債,借債多了,悲觀預期更重,政府借債空間也在減小,往複到現在,轍都沒有了。

經濟停滯之後,就意味著階層固化加速,到今天,日本的階層固化已經相當嚴重,再加上本來日本就強調資歷輩分,除非功勞極大,否則難以短期內提拔,加之日本亦終身僱傭為主,這就導致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干於不幹一個樣,只要別出亂子逼的自己辭職,別的什麼,都是浮雲。外部競爭壓力還大,你會怎麼辦?要麼現在攢錢,以備將來;要麼萬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幾見月當頭,當下快活就完。前者影響當前短期消費行為,儲蓄得多,消費就少了,後者則面臨現實的窘境,比如:

房租貴。日本人口集中於幾個大的都市圈,都市圈裡面的房租連著漲,別看CPI不高,還通縮,房租一直通脹,更不用說房價了,東京地區的房價除了幾次經濟危機以外就沒低過,就算你打算醉里乾坤大笑中歲月長,光一個房租就夠喝一壺,所以很多工資低的人直接住網吧,錢比房租還少,還有空調有網,除了地方小,還算舒服。然而即便如此,用於住宿的錢也依然是依據巨大的開支,嚴重壓縮普通人的消費能力。

食品貴。這個不多解釋了。日本完全可以享受更低的食品價格,如果食品價格變低,百姓的消費能力也能夠釋放,但是毫無疑問,日本並沒有相關考慮,理論是國家安全,但真打起來,不知道就日本的那個糧食自給率,加之可能的潛在對手的實力,仔細思考的話,其實我感覺沒什麼卵用。

交通也貴,一次公交車220日元(合人民幣13.6元,數據來自觀察者網)。

這麼多都貴,可是這都是必需品啊,這麼貴的話怎麼消費其他產品?

而且日本父母不像中國父母,特別喜歡幫襯孩子,很多80/90後買房都是父母的錢,甚至說啃老之類的群體存在。但是拋開道德觀念,實際上老人積攢的錢,只靠他們往往是花不完的(除非遇到大事),而這些錢往往沉睡在銀行里甚至柜子中,枕頭下。我認為父母幫助孩子,本身就是將這筆死的錢轉化為消費。當然不是提倡啃老,我這裡也只是說父母幫助孩子的行為有利於提振短期消費。但是考慮老一輩的人年紀已大,出現大事概率也隨之上升,再加上老一輩人積蓄也有限,所也僅僅對短期有些積極影響,而如果是啃老等現象泛濫,長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將會侵蝕掉國家最後的消費希望。但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父母幫一下孩子,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好了,工作沒前途,必需的也貴,父母幫襯的也少,日本的老人倒是有錢有閑,但是消費意願卻很低。所以這批老人也指望不上。

我們先去看一下美國,特朗普上台,但是就業率明顯利於希拉里啊,怎麼特朗普成功了?因為這些就業,相當多的人都是替代性崗位(包括臨時工、自由職業等)。這些替代性崗位並非正式員工,不穩定性強,未來預期危機感強,對自身利益敏感。而這批人也就成了美國種族歧視主義的先鋒和主體,因為他們從事的行業,絕大多數少數族裔包括黑人在內都能幹,他們幹了,自就得失業。

日本類似。下面摘錄自觀察者網的一段消息:

日本人的退休金一般分為兩部分:國民年金和企業年金。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國民年金入不敷出現象嚴重。目前,國民年金的支取年齡被一拖再拖,金額也是一降再降。很多年輕人由於擔心退休後可能根本拿不到國民年金,現在已經開始拒繳年金,這也進一步導致國民年金的收支情況惡化。企業年金方面,在日本退休的時候很多人都面對一個選擇:是分20年領取相對高額的企業年金,還是接受每月固定,但金額較少,可以一直領取的企業年金?——當然,能夠獲得企業年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必須是公司的正式員工。根據2016年初的一項統計,日本目前以正式員工身份就職的人,只佔全部勞動者的6成左右,也就是說,對於大約40%的日本人來說,國民年金將是他們退休後的唯一穩定收入來源。

正因為對老後的生活充滿擔憂,現在日本年輕人把錢袋子捂得越來越緊,一方面他們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撫養孩子;另一方面,他們還要為將來打算,留下退休後足夠生活的儲蓄。

現在,在日本,除了個別富豪,大眾人群中,老年人被認為是真正的有錢人。這些人普遍經歷了泡沫經濟時代,家藏頗豐。根據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4月28日公布的調查,雖然有超過20%的日本家庭表示,目前全無儲蓄,但是50-70歲年齡層的受訪者中,家庭平均儲蓄卻超過了1000萬日元(約合60萬元人民幣)。然而,父母有錢絕不等於孩子也有錢。因為在日本,無論是贈與還是繼承都要繳納比例不低的所得稅。所以說,日本年輕一代,雖然不至赤貧,但手頭並不寬裕。

這段消息佐證了我上面的分析1,也證明了日本政府在提高就業、提高工資上面的無能。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一個大問題,為什麼一個老齡化社會會一少半是臨時工,而且工資不高。理論上來說,老齡化了,年輕人少了,供給少了工資應該高啊,怎麼日本是反著的?就算日本老年人還佔工作崗位,能占走這麼多?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日本工作崗位比年輕人還少,而且少的比年輕人減少的速度快還。

事實上老齡化本身並不可怕,如果可以保障年輕人就業和相關權益的話,特別是經濟活力足夠,年輕人未來預期充滿希望,那麼老齡化的弊端可以被對衝掉。而且老年人也可以成為新的經濟熱點。但是日本就業保障不了,權益保障不了(過勞死最高的的國家),未來沒有希望(階層固化),老年人倒是有錢,消費意願差,也沒法幫襯孩子,還很保守,並且掌大權,那麼老齡化的,就不僅僅是人口了,而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

說完實物經濟,再說說虛擬經濟,就是金融方面,日本做得著怎麼樣呢?

當然是不怎麼樣,大凡有效果還用得著負利率嗎。日本在貨幣政策上的手段已經窮盡,負利率了,沒法再折騰了。前面剛說完,這麼多的錢不都能到百姓手裡頭,大財團就先砍一刀,大銀行再來一下,到百姓手裡頭就剩穀子皮了,前面剛說完未來預期等等問題,這不多的錢,根本無力緩解問題,在加上日本人喜歡存款,買點國債愛一下國,得,錢又回去了。

打算日元貶值,來刺激一下出口,看看能不能有效果,日元匯率日本還說了不算。2015年底,日元貶值,美國財長表示關切,之後日元老老實實漲回去。等於落空了。

也就是說,日本從金融層面,也買辦法提振消費。

照理說就夠慘了,安倍又加了個稅,實現了CPI上漲2.7%的目標!然而不算加的稅,CPI應該是負的。看似通脹了,事實卻是老百姓多交了稅,擠占消費其他的能力,總消費能力不升反降,需求減少更甚,通縮預期實際上加劇。

總結一下, 日本幾乎手段窮盡,但就是沒效果,惡性循環下來,整個國家在物流循環上就已經阻塞了,而阻塞點,就是消費。階層固化,未來無望,生活工作壓力大,預期悲觀,通縮預期,有一條出現在一個社會的消費端都夠喝一壺的,日本全占。連帶著金融也不好,兩條大路都梗阻,經濟不好是自然。

而最根本就是幾次金融危機之後,日本陡然加劇的貧富分化以及隨之而來的階層固化。單單就收入差距來說,2002年基尼係數是0.49左右,2014年則是0.57左右,再藉由再分配使之降低到0.38左右,看著很漂亮吧,收入低的年輕人根本就享受不到!享受的是老年人。貧富差距極大。年輕人享受不到政策優惠,就一直窮,遠遠窮於那些上流子弟。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指出,資本的收益,是遠高於勞動收益的。富人子弟上層子弟憑藉家裡資源,先不說享受的教育,就單說錢生錢就已經讓絕大多數普通人望塵莫及。那些普通人只能努力工作,氪命賺錢。問題是氪命比得上氪金嗎?結果就是,天長日久,階層固化。日本還是本身就是個階層嚴格的國家。這種情況之下,好的了才是怪事。與之伴生的一系列問題都加劇這一「貧富差距加大—階層固化—貧富差距更大—階層更加固化」的死循環,或者由這個死循環創生。比如一系列社會問題,什麼酗酒,晝顏妻之類的,哪一個是一個正常社會該流行的?

再加上日本社會本身就有一種「物哀美」的文化,崇尚櫻花,剎那繁華,隨後凋零,一種悲觀無奈的氛圍本就充斥著日本。本來70年代有個「日本一」精神倒很是昂揚,結果幾次危機之後,日本就把它拋在腦後,又回到了起點。

所以日本社會看著彬彬有禮,光鮮奪目,其實是「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的死氣沉沉。

如此社會,經濟能夠好嗎?

然而,這僅僅是日本經濟差的內部原因。

外部原因,和某東方大國有著緊密聯繫。

四、中國崛起對日本的的擠壓效應。

一般感覺中國是中國,日本是日本,中國在國際市場是中低端,日本是中高端,細分市場都不一樣,怎麼會擠壓日本?還有人感覺現在都主張內需,日本是發達國家,靠內需拉動,既然是內需拉動,國際市場作為外需影響不大的。

先說後者吧,再說前者。

我們應該先弄清一個事情,就是內需的內容。很多人一提到內需乃至有經濟學家提到內需,都簡單的認為是國內的居民消費,其實不是,內需是包括投資(個人投資,企業投資,政府投資等等)以及消費(包括個人消費,企業消費,政府消費等等),總和是內需的部分。長期以來我們過於強調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的釋放,並且還以西方發達國家消費佔比高為指導進行一系列改革。其實是有問題的。

亨特·劉易斯在其著作《凱恩斯錯在哪裡》中認為,如果把企業間為了生產進行的購買行為計算在GDP中的話,那麼生產的比重將大於消費的比重。雖然缺乏數據支持,但是我們可以粗略的估計來說,按照劉易斯的計算方法,生產的確會佔比更大。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如果企業消費(包括企業為了生產而進行的購買原材料等行為以及日常消費)不振,僅僅依靠老百姓消費是不行的。然而企業消費能力強,又必須依靠老百姓消費能力強。

但是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產,必然會導致生產的相對過剩。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之中,生產相對過剩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就只有經濟危機。怎麼解決呢?凱恩斯讓政府來出手,但也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還不一定治得好;還一個辦法,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去別的地方傾銷商品。別的地方是哪裡?最簡單的,國外。

所以,我們知道了僅僅依靠內需是不夠的,其結果就是生產相對過剩經濟危機。但是商品賣到了國外之後,企業有活力了,開工大幹,國內的人手不一定夠,國內的資源也不一定夠,那麼結果就是成本上漲。怎麼辦?產業轉移。

所以何新在《反主流經濟學·新國家主義經濟學》中指出:「中國按照目前的速度繼續發展的話,中國工業品在世界市場的佔有率將越來越高。同時,如果中國繼續採取這種外向型發展戰略的話……土地資源的相對狹小、人口眾多、還有國內資源的稀缺這些問題,都會找到解決的對策。這些問題在中國一國經濟體制內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但如果把整個世界作為自己的市場和資源的話……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而中國也將不斷的強大起來,不可遏制。」並且進一步總結:「單純依靠內需市場解決不了工業化發展中的成本上升和資源稀缺問題。」2

我們可以去看看問題一了。

通過剛才的討論,一個國家要想不斷發展壯大,必然要與世界接軌。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在保障自身主權以及政府足以代表該國人民權益且該國政府權力行使有效的情況下,越開放的國家,一般越強,走出去越多的國家,一般越強。因為中國人口幾乎等同於發達國家人口之和,且發展不平均,所以可以內部消化一些,但是這個趨勢是不會變的。

所以中國進入世界市場越多,別的國家佔據的市場就只能越少(或者說,相對於沒有中國的情況來說,其市場比重變小)。

為什麼呢?

因為市場是有限的。

1993年,時任政協委員的何新曾向高層提交了一篇論文《論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這篇論文指出了市場經濟的四大基本規律,其第一規律就是市場有限性規律。

我對這條規律的解釋是,馬克思認為,由於剝削的存在,會導致無產階級(在今天就是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其消費能力趕不上社會生產的速度。由此我們可以推理出來,資本主義社會下,消費雖然隨生產力提升而在增長,但恆小於同期生產。因此,相對於生產來說,市場無法全部消化,那就意味著市場有限,(這段論證和何新先生給出的論證不同,有興趣的話可以參閱何新原文。)其本質是消費能力有限。

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開始引進大量的低端產業,在此之前,干這些活的是日韓,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日韓開始了產業轉移,等於日韓在改革開放後產業上的第一次與中國交鋒錯過去了,或者說贏了(這個是錯過還是勝利,完全是角度問題了,不影響結果。)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國並沒有搶佔多少日韓的市場么因為此時中國幾乎全是低端,而日韓已經是中端為主,並向著中高端、高端邁進。

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轉眼來到了21世紀,中國開始發力了,低端不放手,中端拿在手,中高端在突破,高端也沒放過。多角度全方位發力,佔據市場速度之快令人嘖舌,事實上如今西方表現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國際市場被中國佔據,西方難以通過利用國際市場實現其轉嫁矛盾的目的。而整個西方都被擠佔市場,日本不可能獨善其身。

以造船業為例,這個行業是典型中高端行業,其中高端造船業就是典型的高端行業。按修正總噸位計算,幾年前還是中日韓三分天下,近幾年就已經是中國佔據半壁江山。按照利潤計算,中國也有全球四分之一強的利潤,按照訂單量計算,中國名列第一,近三分之一。

再比如高鐵,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但是中國國得天獨厚的條件,直接讓中國高鐵秒殺世界,佔了一半以上的鐵路里程,且在積極的推廣中,也拿下了很多訂單。注意,沒有中國的話,這些訂單不是日本,就是歐洲的。但是中國出現之後,他們能拿到手的訂單在一定時期內就會變少(至少是比例上變少),因為中國拿走了一部分。

再比如特高壓,幾乎全是中國標準,用中國標準,就能藉此獲益,西方強大的重要原因就是制定標準,而中國率先搶佔了特高壓標準,就意味著之後,西方再想在特高壓這一塊創造收益,就必須直接間接的分給中國一部分,而西方拿到手的就少了,能解決的問題也就少了。

再比如量子通訊等等黑科技就更不用提了。這還是中高端、高端,一向認為中國在中高端、高端上是有劣勢的尚且如此,中國的優勢之處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我們要注意,中國這些年隨著成本的上升,很多低端產業留不住人了,但是不代表中國就會把低端產業讓出去,國內可以進行產業轉移,還可以藉助「互聯網+」、大數據、自動化、個性化生產等手段讓低端產業就地提升產品附加值。

比如LED燈泡,一個小燈泡值不了多少錢,幾十個上百個可能也不算太貴,但是我給他粘成一個漂亮的外形,價格就能貴很多。根據大數據或者直接根據客戶的需求,粘出一個來,利潤就上漲了。以前感覺按燈泡算什麼高大上的行業,但是有了個性化需求,變出花樣了,像個藝術品一樣,工作感覺都升華了,利潤也會上漲,這樣一個低端的行業,就升級了。

當然一些污染過於嚴重、過於吃勞動力成本的行業,中國留不住也是早晚。但是只要能夠打出一個時間差,在時間差內基本完成產業升級,那留不住就留不住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好了。

日本就比較倒霉。中國現在能利用大數據,有互聯網+,日本在產業轉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原有產業就地升級之後的結果,往往就是一個人磨一大堆手機殼等類似行業。看似精雕細琢,實則養活不了幾個人。更由於此,日本產品本來就價格高,一開始仗著質量好,還有優勢,但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優勢就越來越少了。先是國際市場窮人不買了,中國貨雖然在當年質量差點,好歹便宜啊。後來中產階級都不買了,如今的中國貨雖然便宜,但是質量也不差啊。當然,也有粗製濫造的,但是那個已經不是主流了。目前連高端市場日本都難以保證了,很快高中低市場日本都會失守,屆時日本更慘。

那麼日本貨的國際市場越來越小(特別是相對與沒有中國的情況下),日本轉嫁矛盾、吸收財富的能力就越來越低。而日本國內又出了一批固步自封的老人執掌企業,或者磨手機殼去了,跟不上時代,也跟不上潮流,就更不用說引領潮流了,最終就是艱難維持,乃至衰敗。

所以套用何新先生的話,就是日本所擁有的國際市場越來越小,只能依靠內需,結果就是「單純依靠內需市場解決不了工業化發展中的成本上升和資源稀缺問題」。而這個成本上升、資源稀缺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導致貧富差距加大,又回到了之前說的那個問題。等於又是個死循環。

五、日本出路在何方?

經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大體上弄清楚了日本得經濟表現如此糟糕的原因。

內因是決定性因素,是由於幾次經濟危機以來,日本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與隨之而來的階層固化。老齡化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貧富差距拉大和階層固化,其結果就是導致普通人的生育慾望越來越低,進而導致或者加劇老齡化。由於階層固化,上層長期得不到來自年輕人特別是來自下層新晉年輕人的新鮮血液,是日本企業日益僵化;民眾受困於經濟、預期等因素,短期長期消費萎靡,通縮現象及通縮預期形成;必需食品如糧價、水果蔬菜價格較高,年輕人等不到政策傾斜,老年人所得比例過大,導致日本消費潛力難以釋放,加重了消費萎靡;各財閥財團、政客為了自身利益對於政府撥款進行操控,扭曲了政府扶持的結果;消費萎靡、財閥干預也導致金融問題叢生。

外因則是由於中國崛起擠佔了日本既有市場和未來的市場,是日本愈發受困於自身的資源、人口、土地等矛盾之中而難以尋求向世界市場轉嫁。而且就算是打算用日元貶值開闊海外市場也很困難,美國不讓日元貶值,安倍晉三吃豹子膽也不敢過分。

所以我們會看到,日本當前的問題核心和根本一直是其內部,而外部環境也不利於日本,有些學者所說的所謂日本解決自身問題還要靠中國,其實不可能。

且不說中國是否願意,就算中國有心,也無力。中國欲崛起,就必須要世界市場,不可能給日本面子,就算是要幫襯日本,頂多和日本在一些項目上聯合一下,或者開放市場,然而隨著國產產品的升級,恐怕日本也不好拿走多少。在國際市場,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以競爭為主。所以中國不能在世界市場上幫助日本什麼。

而日本國內的問題中國更是鞭長莫及。最多給點投資,買點國債(還主要是為了短期套利),還能幹什麼?其實中國壓根就幫不了日本什麼。

日本想要繼續發展重塑輝煌,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階層固化和森嚴等級社會,要給予年輕人在現實中的希望,而不是虛擬世界的希望,只要年輕人有了希望,日本的老齡化帶來的暮氣沉沉就可以被對沖。改變老人掌權的企業文化,爭取在幾個行業上先開先河,引領潮流,再以此為基點,向其他行業擴展,想當年一樣。我認為如果按照最優的情況預估的話,以日本的水平和能力,再加上藉助美國全心全意的扶持,再度創造七八十年代的奇蹟可能也未可知。甚至有可能在和中國一爭高下。

然而現實卻根本不可能。且不說等日本緩過勁來需要多少年,就算是能立刻恢復,也要先打破階層固化吧,打破階層固化就得讓上層放血,說實話,讓日本右翼向中國道歉都比讓他們放血簡單。美國更不可能全心全意扶持日本。所以個人感覺,頂多就是比現在好過點而已,還打算回到七八十年代,和中國較高下,當然也不是不行,夢裡還是能做到的。

或者說日本選擇其他手段,比如說在和中國再來一場?我相信日本不想死的話肯定不會動手。當年中國海軍不行,空軍不行,陸軍也不行,幾乎就是靠著意志作戰,日本尚且打了十四年,最後還是中國勝利。如今的話,不是我恭維日本,只要中日開戰,日本碰不到中國就直接本土玉碎了,要麼就是餵魚。這年頭戰爭都是先上導彈,然後海空軍,最後陸軍,一波導彈日本就得半殘,更何況制空制海日本無力奪取。當年和今天完全是顛倒的,中國無論是裝備質量數量還是人員素質都遠在日本之上,日本打算開戰就算美國親自前來幫助,都毫無勝算。再走當年侵略的老路,行不通了。多句嘴,日本折騰陸軍其實沒什麼意義,原因也簡單,等你日本用得上陸軍的時候,還有必要用陸軍嗎?

所以唯一的藥方已經有了,打破階層固化。但是良藥苦口,這個葯確實太苦,吃的吃不下去,那就不是我要考慮的問題了。

注1:其實這篇文章是我之前在百度貼吧發表的一篇文章的魔改版,貼吧發表的那篇文章名字是《日本沒有失去的二十年嗎?》觀察者網的這篇消息極大程度的佐證了我的觀點。貼吧文章發表於2017年3月,這片消息發表於5月。當然那篇帖子寫得實在不怎麼樣。

注2:《反主流經濟學》出版於2013年,但這篇文章發表於2000年。中國也正如何新先生所預料的一般,堅持「走出去」,不斷強大,不可遏制。

安倍晉三的三支箭根本就沒打算解決核心問題,外部更是受制於中美兩個大國,還能掀起什麼風浪?

————————————--

喜歡的話關注一下我的知乎專欄吧:有一個想法

謝謝!

新的內容————————————————————————————————

這裡匯總了一些未來十年增長0%?日本何以至此這篇文章和木之本櫻:安倍經濟學真的失敗了嗎?這個回答的一些回復,這些回復中也提出了一些問題,我匯總了一下,在這裡統一回答。當然,盡我所能的回答,如有不到的地方,還請指出。

Q1 筆誤問題

其實我是打算寫3、4萬美元的,多打了個億字,已經改過來了。

Q2 新聞資料的發布媒體

我摘取的那段新聞的原發媒體確實有中資背景。不過列舉也是日本當地的事實,而且也不要過高的估計在外國的中資背景媒體的取向。

Q3 為什麼用奎奈的模型

其實是畫蛇添足了,壓根就用不到奎奈的模型。之所以用,就是打算帶一句何新,畢竟我的經濟學他算是我的引路人。我想說的是,消費不足導致資金無法迴流,使得再生產梗阻,企業經營困難,導致工資水平不提高,或出現殭屍企業。旋即政府扶持,但是也只能保證基本,就導致了未來預期悲觀,進而更導致消費問題,然後惡性循環。我就想說這個。提何新是我的私心而已。

Q4 日本恩格爾係數及房租、食品消費等

這個恩格爾係數,是食物支出佔總支出之比。日本紀錄片《女性貧困》裡面就有,一家人住在網吧,住網吧錢是最主要的支出,但是飯錢就沒了,只能一天一頓飯,乃至有的人只能撿拾過期被扔掉的的食品。這個恩格爾係數很低啊,能說富裕嗎?知乎上也有對中國恩格爾係數衡量成為富裕國家質疑的人,其實很多人也還是由於諸如房租、房貸等壓力不敢吃好的,被迫壓縮食品開支,所以衡量出來的恩格爾係數雖然低,但是實際感受完全不是。

日本房租雖然不貴(相對),但是在租房前,大體上要給房東一到兩個月房租的禮金和和一到兩個月房租的押金,算上本月房租,少說3個月,在此之外,中介費還有一筆,保險等等,一般來說第一個月要繳納4倍左右的房租。那弄錢?這就是為什麼一堆人住網吧的原因。反過來說,假設日本房租一個月5萬日元,不高吧,第一個月交多少?20萬日元。你一個月掙多少?30萬日元一個月大約是平均吧。話句話說,如果你的工資能趕上平均工資,大約能租房租,當然後面就比較舒服了。但是你要攢不下來錢,就會比較麻煩。至於日本物價,反正你要是就打算某小店吃面或者吃什麼的一般不會貴到離譜,你肯定能接受,還能免費續餐。但是很便宜嗎?不便宜。特別是對那些剛入職場的人來說,資歷淺,工資低,價格就有些難受了。當然主要貴在水果蔬菜,要是買便當盒飯倒也不貴。順便問一下,日本工作報銷路費?

Q5 GDP的問題

我在看回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神奇的現象,總有人拿按匯率折算美元之後的GDP數字討論增長率,上一次我看到這麼神奇的言論還是台灣。當然,最近國內某專家也犯了這個錯誤。

匯率,固然和經濟基本面有關係,但是並不是經濟基本面的直接體現。有學者指出,傳統的理論可以解釋匯率浮動的40%,也就是傳統的一些觀點,包括經濟基本面在內的一系列理論。後來的學者要考慮到了各國間的訂單等,大體上又能解釋40%,剩下的20%,只能解釋為市場情緒。長期來看,匯率變化必然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的變化,但是短期卻不是。俄羅斯盧布在14年瞬間暴跌,政治威脅、國際炒家看空等等一起上,把俄羅斯折騰的夠嗆。日本雖然別羅斯要好點,但也仍然缺乏匯率的掌控權。到今天,日元基本上是跟著美國的戰略在走,美國對日元匯率沒要求,日元就能按照自己的利益波動;如果有需求,日元毫無辦法。在此基礎之上的匯率折算GDP來討論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不是有問題?IMF預測每個國家的GDP增長也是算的按本幣計算的增長。

Q6日本就業問題

這個是我要詳細寫的一段。

日本失業率如何計算,我是沒找到,但是找到了日本失業保險的領取標準,或許可以看出一二:

領取條件 1由於解僱,公司倒閉,公司裁員或者自己辭職而導致的失業; 2離職前2年內,繳納僱用保險的時間滿12個月;(一般持續12個月連續工作一般都沒問題) 注意:因為疾病,生育,辭職做全職太太的情況是不被受理的。 另外,辭職後不要去打工,如果有打零工的話也是會有影響的。

領取的期間 原則上是從失業時起三個月到一年以內,具體時間跟離職原因、保險期間、年齡、政府的政策等有關,應該到政府的有關部門詢問。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日本的就業率高,但是非正式員工比例高有什麼問題了。

第一,我並沒有找到日本非正式員工享受不享受僱用保險等福利,但是感覺大概率企業應該不會繳納。即便是企業繳納,其他社會保險企業也不會管很多,大量的支出全靠自己,至於養老金更是只能靠自己,但是這個養老金就很微薄,養的養不了都要兩會說。所以別看失業率低,但是40%人對未來都是悲觀的,導致的是什麼?消費不足。消費不足之後就是通縮,之後就是一大串問題了,看我的Q3。當然也不代表你是正式員工手頭就寬裕,日本主要按照年資定薪酬,所以新人的收入也比非正式員工高不了太多,所以至少短時間之內還是消費能力低的。

第二,看一段新聞:早在去年5月,就有文章對日本28萬人失去了工作,而失業率卻下降的狀況提出了懷疑。據彭博社報道,雖然日本的失業率創下了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處於黃金就業年齡的日本男性失業率出現上升趨勢。日本央行研究人員在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中就提到了這種趨勢。該報告稱,一年多來日本25至44歲的男性失業率出現上升。分析師發現,2014年,這個年齡段的失業男性人數攀升至31萬,大約是90年代的5倍。(摘自http://money.163.com/16/0831/17/BVQHSOPL002580S6.html)

當然,我無意對日本統計數據提出什麼質疑,畢竟這種文章國內也會有,我在此只是轉述另一種觀點。

第三,超低失業率真的好?可能有人會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了。不過我也即將畢業,大學時天津排名倒數第一的二本,如果你要是非得說這種學校也能輕鬆找到工作,那算我沒說。所以我感覺我的腰還是不疼的。

這裡引述匯金網的一段分析:

一直以來,日本都維持著OECD發達經濟體中近乎最低的失業率水平,即使在該國經濟危機最深重的年代,全職失業率也很難長期徘徊在5%這一按美國的標準已經是「完全就業」的門檻上方。這足以令那些長期受到兩位數失業率困擾的歐洲國家羨慕不已,但同沒有上市企業破產的狀況一樣,如此低的失業率也不是好消息。   之所以日本能夠有那麼低的失業率,一方面來自該國獨特的企業文化:在傳統的「年供序列制」下,年輕人在走上社會進入一家公司工作之後,就更傾向於「從一而終」,而不會輕易跳槽,與此同時,企業也不會輕易解聘員工,甚至在危機關頭寧可從管理層開始自上而下集體減薪,也不願意大規模裁員。這種企業文化消除了員工的後顧之憂,提升了業務團隊的凝聚力,被認為是日本在二戰戰敗後重新快速崛起的法寶之一。但在進入互聯網創新經濟時代之後,這一就業體制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反而成為拖經濟後腿的阻力。   所以,日語中有「窗際族」一職,就是指大企業中沒有具體工作任務可安排,但又無法辭退的「資深」員工。通常這是一群年齡在45歲或50歲以上,已經過了事業黃金年齡,但卻沒有晉陞到管理職務的「大叔」級員工,他們的辦公座位通常被安排在辦公室內側靠窗的位置,故得名。每天上班時只能靠喝茶、閱讀書報和看窗外風景來打發掉無聊的8小時,但是由於「年功序列」體制下,職員薪水按年資增長,這群無所事事的大叔領走的薪水,反而比社裡那些忙裡忙外的小青年高得多,似乎,也只有日本人能夠忍受如此扭曲得薪資結構了……   而上述狀況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便是「隱性失業」,許多本來應該被推向勞動力市場自謀生路者,在企業內尸位素餐,淪為了很少貢獻或者根本根本不貢獻生產力得「殭屍員工」。而反過來,日式企業文化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如果某人因為企業破產而失業,那麼他將面臨近乎「終身失業」的困境,基於這一點考慮,許多本來理應破產的「殭屍企業」,也很體貼地為了下屬員工的前途出路著想,選擇了繼續硬撐下去…… ?引自:http://mp.weixin.qq.com/s/cnDrS52hLnQjUIMEW5Peeg

那麼對日本就業情況到底是好還是壞,見仁見智吧。

Q7再次強調,日本不是崩潰!為什麼我堅持說日本衰退

日本不是崩潰。這是我寫的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日本的居民年收入不低,日子過的總體不錯,產業也還有優勢,這些都是事實。但是這些是現在,而衰落是一個趨勢,現在不錯,不代表未來也不錯。

同時,我也看到回復里很多人總說日本很厲害,我承認,現在的日本確實很厲害,技術上優勢的部分不少,特別是一些細節關鍵技術的專利,這個優勢中國一時半會真繞不開,但是反過來,思考另一個問題,專利就一定需要繞開嗎?的確,正常情況下專利繞不開就只能交錢,但是,假如開戰,敵國資產都沒收,還需要給敵國交專利費?所以這個技術優勢,在和平時期比較厲害,但是到了戰時,就不一定。

再比如,日本的技術優勢在哪裡呢?幾十年前,是從整體設計到零部件,現在呢?就主要集中在零部件上了,並且,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零部件上發力。我們都知道,零部件雖然重要,但是處於下游,這個就很容易受制於人,就比如那個手機殼,磨得很好,蘋果改用了機器之後,就完蛋了。當然,下游也可以牽制上游,但是要求壟斷。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日本當前剩下的優勢,越來越多的局限在下游,上游有圖謀,但是效果不明顯,也就是說,日本未來的情況,會越來越多的在各種產業上受制於人。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我相信各位還是能夠理解的。當然,具體到某個企業,可能能夠換一家上游,但是這也需要相當的成本。

因此的話,日本優勢尚在,但是越來越局限,越來越多的局限在下游,即便利潤很高,那也是建立在壟斷之上,一旦有國家對日本優勢產業發起衝擊,早晚利潤率會下降,早晚會難干,日本的優勢,早晚要消失殆盡。但這是一個長期過程。就如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國力大衰,但軍事力量仍在世界數一數二,起碼排進前三,延續了很多年,但是誰都能想得到,不考慮核武器,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早晚衰落到中等國家,其實現在不考慮核武器的話,常規力量方面,中俄已經互有高低了,往前推十年,中國能對俄羅斯有優勢的常規力量又有多少?

很明顯,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已經在逐漸衰退,雖然在一些關鍵領域比如四代機等方面還在努力追趕,但是錢都快出不起了,坑來印度投資,沒印度su57鬼知道有沒有。五代機呢?誰出錢?技術夠不夠?su57再拍扁了?再比如,航母呢?印度那個國產航母多災多難,起碼成型了,起碼開始舾裝了,俄羅斯的呢?除了模型還有別的嗎?庫茲涅佐夫都問題重重,基本靠刷漆解決問題,這是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啊,未來路長著呢。

但是沒有人會說俄羅斯軍事力量崩潰。

同樣的道理,日本也是如此,老本多,吃得起,但是現在就已經看得到端倪了,雖然未來時間還長,沒準有什麼突發情況,但是以日本的戰略眼光水準,不把自己玩死就已經燒高香了,反正我是看不出來日本還能在哪裡翻盤。

當然,比如新能源汽車、機器人、人工智慧等行業(據傳說還有特高壓)還是值得關注的。有人提起過雲計算,說日本優勢很大。我仔細看了一下,如果我分析沒錯的話,應該是日本的雲計算市場分析,不是雲計算技術水平分析,姑且也關注一下吧。

那麼我們再來換個角度分析。從國際市場的角度,依然能夠看出日本的衰落。最為典型的,就是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佔有率,中國已經接近50%了,日本則由曾經的四分之一滑落到不足10%。如果我們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一個國家掌控的是世界市場份額越大,其實力便越強,比如荷蘭,海上馬車夫,一度強大無匹。什麼時候衰落的?英國發展起來,爭奪世界市場。英國鼎盛時期,恰恰是英國殖民地最廣大時期,也是英國世界市場份額最大的時代。現如今的美國更不用說,美元就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品,美元霸權啊。那麼日本的世界市場份額已經越來越少,低端市場不多,高端市場受中國擠壓,也不好過,但是日本憑藉先發優勢,靠專利、靠技術還可以維持,但這是存量,並且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佔據了如此巨大的世界市場份額之後,甘於技術受制於人的,所以存量也必然受到中國的衝擊。

那麼日本就不能憑藉巨大的存量找到一條煥發第二春的路子嗎?我不敢保證說不能。說日本的戰略水準不夠也可能失之主觀,但是反觀荷蘭、西班牙、英國這些曾經的霸主都沒能找到的路子,我憑什麼認為日本就能找到?所以我認為概率不大。並且,科技投資,日本已經遠落後於中國,高被引指數也早已超過日本,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將逐步追平乃至趕超日本,也就是說,中國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日本維持乃至被壓縮將成為常態,隨著世界市場的壓縮,日本衰落也是可以預知的。

(稍微總結一下,我的觀點很簡單,考察國家實力,就看世界市場份額,兩者呈正相關)

Q8老齡化真的有那麼可怕?

我看到很多人在回復裡面說這個老齡化的問題,其實我個人來說,對於老齡化我有著不太一樣的看法。

首先來說老齡化的危害在哪裡,主要是三個,一個是老年人福利負擔,一個是年輕人太少,創造的財富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財富的創造力不足,還一個就是社會心態,暮氣沉沉,社會氛圍,活力不足。

然而,也還是回復中,我看到有的說他的長輩,五十多歲了還打算創業。再比如局座,也退休了,但依然活力充沛。甚至有的老人接受新鮮事物不比年強人差。這些人給我們的感覺,是年齡的老,而不是心態的老,心態上是朝氣蓬勃的。而這些中老年人都能如此朝氣十足,本身就是對晚輩的激勵,可以帶動起來一種緊跟時代、積極向上的氛圍的。而我們知道,老年人的福利負擔是既定的,畢竟年齡在那裡了,自然規律不可逆轉;年輕人撫養孩子的成本也很高,短時間內刺激生育也是比較困難的。而這種活力充沛、朝氣蓬勃的氛圍,本身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對衝掉老齡化的問題。

所以我對於中國的看法,當前社會的活躍狀態還存在,老年人也不是一味地倚老賣老暮氣沉沉,這些就是有利的條件,是中國緩衝、轉圜的餘地,如果利用好了的話,老齡化問題就能得以緩解。

而日本,則更多的還是死氣沉沉,缺乏活力,所以老齡化問題就異常突出,因為缺少了一個有力的對沖手段。

所以我的觀點是,當前的中國老齡化要加以重視,但沒有必要過分誇大其恐怖,需要的不是對老齡化的妖魔化,而是利用一切手段,對沖危害、尋找出路。

Q9 日本階層固化

這個知乎上有提問,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我在這裡對原來的觀點做一點修正。

首先,很多人非要說中國也階層固化。先不管真假。中國階層固化和日本階層固化有什麼聯繫嗎?日本階層固化的指標是中國嗎?兩個國家是獨立的,自成體系,中國階層固化,又不代表日本階層不固化。

日本的階層固化嚴重嗎?嚴重。我看有人非要說日本上東大之後,買房簡單,日子挺滋潤,廢話,東大每年招幾個人?東大學生父母的年均收入960萬日元以上的佔了60%,年收入1000萬日元在日本眼中就是有錢人了,你確定這是階層提升?何況能進東大的有幾個是普通人?

對於階層固化來說,我想對贊同@ 復出東門採藥去的「缺乏活力」的觀點。社會缺乏活力之後,將會是停滯的。中國的階層固化其實也很嚴重,但是由於經濟氛圍,社會氛圍相對的有活力,對沖了階層固化的感覺。可能是自我感覺良好,但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有拼一拼搏一搏的慾望,連拼搏的慾望都沒了,那即便不固化,又能好到哪裡去?

日本階層固化,中國階層也固化,但是兩個國家的精氣神不一樣啊。現實固然重要,但是精神也不能小覷,有奮鬥的想法總好過渾渾噩噩。而中國的發展也無不是那些希望改變出身、改變現狀的人打拚出來的。

所以中國階層固化嚴重就完蛋了?就比日本慘了?中國還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做寄託,日本連這個都沒有。


2016年3月22日, 美國經濟學家Paul Krugman訪問日本,和幾個日本最高官員進行了一場非常重要的會議。

克魯格曼目前是美國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經濟學教授,他在2008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格曼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宏觀經濟學(經讀者朋友提醒,更為確切的說法是在宏觀經濟學方面有些研究,也出過兩本書),他在紐約時報網站上常年寫博客,發表自己對各國經濟的各種看法。

參加會議的有:

日本內閣總理:安倍晉三(Shinzo Abe)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

日本財長:麻生太郎(Taro Aso)

內閣秘書長:菅義偉 (Yoshihide Suga)

從與會的人員你就可以看到,這堪稱是日本決策層的最高級會議。這本是一場關起門來的秘密會議,媒體僅是在事後做了一些象徵性的報道。但是Paul Krugman在自己的推特網站上貼了一篇會議紀要(Meeting Minutes)。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Google一下就能下載下來看英文原版的紀要。我認真讀了這份紀要,覺得裡面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信息,可以以一個很不錯的視角來回答一些重要的問題,包括上面提到的安倍經濟學。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由於這份會議紀要比較長(都是英文的),因此我只會選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來評說一下。

1. 安倍發言

Quote

In May of this year, we are going to be the host of the G7 Summit at Ise-Shima looking toward the forceful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This meeting would be a forum which will prepare grounds for the summit....

Unquote

伍治堅評述:2016年5月份,日本將在三重縣伊勢志摩以東道主身份主辦G7峰會,屆時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些大國都會參加。日本領導層這次和克魯格曼會面,也算是為快要來臨的G7峰會做準備。

2. 克魯格曼發言

Quote

I really want to make four points. The first is that we are now in the world of pervasive economic weakness......The second is that the linkages among major economies are strong.....The third, which may be of particular concern here is, we are seeing the difficulty in achieving goals through even very bold and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The fourth then is that monetary policy needs help from fiscal and possibly other policies but certainly on the fiscal side, and certainly does not need to be struggling against fiscal policy mov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克魯格曼開門見山,提出他今天要講的內容主要有四點:首先,目前全世界的經濟發展都比較弱;第二,各大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第三,即使很多經濟體採取了非常激進的貨幣政策,也沒有見有多大多好的效果;第四,貨幣政策需要財政政策加以輔助,而不是拖後腿。

Quote

The Euro area looks a great deal now like Japan circa 1998, 1999. The fundamentals are similar. Working age population is shrinking. Technological drivers of investment do not seem strong, there appears to be just persistent weakness...And emerging markets are in big trouble, most particularly, the biggest emerging market which is right next door to you. China has been simmering with known for several years that there was going to be a big problem of adjustment, as it was no longer able to sustain that very high investment economy. They have not yet found a way to deal with it. The policy in China seems quite erratic, which is not a good sign, given what is happening.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克魯格曼覺得歐洲的基本面很差,就像1998/1999年的日本。他對中國尤其看衰,主要原因是中國已經很難維繫以投資為主的增長模式,而且領導層的政策似乎非常搖擺不定。

克魯格曼對中國從來都是口無遮攔,經常批評。比如在過去好幾年,克魯格曼經常批評中國政府過分低估人民幣匯率,以至於在國際貿易中對其他國家造成不公平競爭。(Source: http://www.nytimes.com/2010/03/15/opinion/15krugman.html)。事實上克魯格曼看衰中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比如在2015年9月,他就撰文指出中國的經濟有很大麻煩,但是不一定對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多大的影響。(Source: http://krugman.blogs.nytimes.com/2015/09/23/chinese-spillovers/)

Quote

China is in big trouble. China which seemed to be a source of strength but also not very long ago we were accusing China I think correctly of manipulating its currency to keep it down. China is now in fact intervening to support its currency in the face of huge capital outflows. We believe that the capital flight in 2015 was about one trillion dollars. China has immense reserves but not

infinite reserves, which mean that de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becomes a real prospect and that will make life very difficult for the rest of us. So, all of this interdependence is there.

Unquote

伍治堅評述:但是這一次克魯格曼面對日本領導集體時,口風有點變。他指出中國現在面臨著巨額的資金外逃。據他的估計,2015年中國國內有差不多一萬億美元通過各種途徑外逃(伍治堅註:香港買保險,地下錢莊,出口結匯,海外直接投資,個人匯款,深圳羅湖人肉背包,合法的,非法的,灰色的)。人民幣貶值箭在鉉上,會給我們(指美國/日本)造成很大困難。這哥們前兩年還老說中國人民幣匯率估值過高,現在人民幣匯率真的下降了,他又說會給他們造成很大困難。我就納悶了,敢情都是中國人的錯?

Quote

If the world economy starts growing and inflation picks up, we know what to do. Mr. Kuroda, Mrs. Yellen, Mr. Draghi have had the tools to deal with that, no problem. If the world turns out to be weaker, then we are in deep trouble because we do not have effective tools, which mean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rr on the side of being more expansionary.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克魯格曼是一個堅定的財政擴張派。他在多次場合(包括這次面見日本領導團)表示,政策制定者(中央銀行)制定的經濟政策,寧願過寬,也不能太緊。如果政策過寬,導致通貨膨脹,央行有很多方法和經驗可以應對。但是如果反過來經濟陷入通縮或者衰退,那麼央行可以做的就沒有那麼多。

這樣的想法應當說是很有爭議性的。比如曾經吃過通貨膨脹很大苦頭的德國人,就完全不信這一套。在德國人看來,央行的主要職責在於控制貨幣供應量,謹防過度的通貨膨脹。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也是照德國人的邏輯行事的,直到現任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上任。他的前任白川方明和前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制定貨幣政策上的觀點比較一致,堅決反對經濟體出現任何過度通脹,只要有一些苗頭就開始壓制。克魯格曼對那兩位央行行長也有過很多批評。

這裡克魯格曼總結了他的結論: So, this is the time for expansion. It should be coordinated as much as possible. I know the G7 Summit is coming up. Ideally we would have everyone agreeing on a coordinated fiscal expansion. 簡而言之就是大家一起花錢搞建設增加需求刺激經濟。

3.安倍發言

Quote

We were talking during that time that a rocket has to go out of the atmospheric region, which means that an escape velocity has to be earned in order to lift the Japanese economy out of deflation and we were looking for a good speed to do that. That was a priority that w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Hence,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been thinking about the fiscal spending and Japan should also come up with the fiscal spending in a coordinated fashion. W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that. But we worry about the accumulated debt. That is a source of another concern. What to do about it? But Governor Kuroda took a policy to introduce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so that the 10 year JGBs yield turns negative at the moment. So, we would like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situation and Japan should come up with a fiscal spending.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安倍在兩年前見過克魯格曼,當時克魯格曼給安倍開出的經濟方子其實和現在也差不多,就是要通過財政政策刺激需求,提高通脹,將日本拉出流動性陷阱。從這裡可以看出,安倍內閣對克魯格曼還是非常敬重的,因此他的建議對他們很有影響力。當時的考慮是,要把日本經濟拉出通縮的泥潭,需要像發送衛星那樣,給它一個助力。當這個助力足夠大的時候,衛星一旦脫離地球引力到了外太空,那麼事情就成了,下面就可以自動圍繞地球運轉了。所以當時安倍提出了三支利箭,希望給經濟以一定的助力。

但是日本政府也受很多外部條件的限制,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其債台高築。上面來自於IMF的數據你可以看到,日本的政府債務佔到其GDP的250%,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遠高於其他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這也是為什麼安倍特別提到:But we worry about the accumulated debt。那麼克魯格曼是怎麼回答的呢?

4.克魯格曼發言

Quote

The case for spending now is quite strong despite the debt. It is true for multiple reasons. First, fiscal stimulus is very important as an aid to monetary policy in breaking out of deflation.... one thing we have learned from Japan but also from other advanced countries is that stable advanced nations that borrow in their own currencies have a very long road for them to have a fiscal crisis. People have been betting against JGBs since about 2000. All of them have suffered financial disaster. The robustness of the market is very strong. You have your own currency. The worst that could happen would be that the yen would depreciate which would be a good thing from your point of view. I do not think that is a thing to be worried about.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別擔心,你的債務根本沒啥可擔心的。好多人從2000年開始就賣空日本國債,到現在都虧了好多錢。日本國債市場非常堅韌。你可以自己印鈔,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所以你不存在違約的可能性。最壞情況是你需要印好多日元來償還你的國債而導致通脹,那不正是你想要的么?把克魯格曼稱為「印鈔經濟學家」可能名副其實。在他看來要把日本經濟拖出泥潭最有效的方法是借更多的債,花掉他們,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這和歐洲所有政府的價值觀完全相背離,因此克魯格曼被很多歐洲經濟學家所不齒。

5. 麻生太郎發言

Quote

During the 1930』s, I remember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likewise there was a situation of deflation. And the New Deal polic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by then President Roosevelt. As a result, it worked out very nicely, but the largest issue associated with it is that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 of companies did not go to make a capital investment by receiving the loan. It had continued up until the late 1930』s and that is the situation occurring in Japan too. The record high earnings have been generated by the Japanese companies but they would not spend in the capital investment. There are lots of earnings at hand on the part of the corporate in Japan. It should be used for wage hike or dividend payment or the capital investment, but they are not doing that. They are just holding onto their cash and deposits..... A similar situation had occurred in the US in the 1930』s. What solved the question? War! Because World War II had occurred during the 1940』s and that became the sol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Unquote

伍治堅評述:當時看完麻生太郎的的發言,我的表情是這樣的。哥們在說這話的時候考慮過亞洲人民的感受么?是不是為了刺激經濟又要來一次盧溝橋事變,或者廣島(長崎)之戀?提這個問題智商有限,克魯格曼的回答也沒啥精彩之處我在這裡就略過了。

6. 菅義偉發言

Quote

There has been the declining of the commodity prices which had hit big blow o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Do you have any outlook on the impact coming from the declining commodity prices?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大宗商品(以石油和金屬為主)價格的下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政策制定者的注意。這位官員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讓我們來看看克大師是怎麼回答的。

7. 克魯格曼發言

Quote

The impact is very severe on some emerging markets. It is interesting to know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biggest emerging market, which is China, is a commodity importer. So, on the whole, it is actually favorable for them but very severe consequences for Brazil and for Africa.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巴西和俄羅斯是重災區。君不見巴西總統被彈劾,快要被炒魷魚了么?好在咱中國是絕大部分大宗商品的進口國,石油和金屬價格下跌應該對中國更有利。

8. 安倍發言

Quote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y have the single currency and because of that there was the Greek problem. Other countries had the only limited options in terms of policy in those countries. Fundamentally, the Greek problem will persist with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ccording to some people. How do you see the situation?

Unquote

伍治堅評述:歐洲問題,也是日本長官們關心的焦點之一。當時我看完這篇會議記錄以後有一個感受,就是其實那些高高在上的領導人,他們關心的經濟問題和我們關心的焦點問題差不離,無非就是美國大選,中國經濟,歐洲債務和移民,日本通縮。他們得到信息的途徑,其實也就是互聯網,一些統計局數據,以及和一些行業專家(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大學教授,對沖基金經理,等等)進行會晤。讓我們且看看克大師是怎麼回答的。

9. 克魯格曼發言

Quote

The trouble, I think, with Europe reaches beyond the Euro. In fact in Europe right now, the economic issues have almost been pushed into the background by the refugee crisis, which is bringing about a crisis also in Schengen, in the open borders. This is in a way similar to the Euro. It is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European project. They created a very open integrated system without the institutions necessary to make it work, which leaves Europe rather paralyzed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roblems we all have.....there is a quite significant possibility that Britain will vote to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 in a couple of months.

Unquote

伍治堅評述:在克大師眼裡歐洲簡直就是一無是處啊。經濟上不來,有很大的移民和宗教衝突問題,歐元就是一個失敗的貨幣,歐盟/申根就是一個失敗的項目。甚至連英國都可能離開歐盟。關於英國是否會離開歐盟,我在這裡也有一篇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有空時看看(如何評價卡梅倫與歐盟達成協議後,英國公投脫歐的可能性? - 伍治堅的回答)

伍治堅總結: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克魯格曼頭頂著諾貝爾獎的光環,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行業專家。他經常是日本最高領導人的座上客,因此他們關在門背後的會談是我們分析日本經濟政策,以及其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的最重要材料之一。從他們的會談可以得知,基本上一般分析日本宏觀經濟的那些分析師提到的問題,日本當局最高領導人都是非常清楚明白的。

如上圖所示,這次克魯格曼和安倍團隊會面的宏觀背景是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有了一定的升幅(在過去兩個月內)。從這次會談記錄的字裡行間,結合日本當局之前的操作習慣,可以推得日本當局應該不會過度容忍其貨幣升值。

事實上對於日本政府和央行來說,日元急速升值是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之一,因此如果日元繼續往上的話,他們應該會出手干預。在這方面,其他一些小的經濟體,比如新加坡,在讓本幣貶值時絲毫沒有猶豫,說干就干。日本的經濟政策領導核心,安倍晉三和黑田東彥都是堅定的貨幣政策鴿派,加上克魯格曼一貫的刺激立場,因此日元在可預見的將來很難成為一個硬貨幣。

縱觀當今世界各大發達國家(G7),相對來說基本面最強的可能還只能是美國,其貨幣(美元)也是最堅挺的幣種之一。其他各大經濟體(日/歐/英/中等)各有各的問題,即使沒有近憂也有遠慮,這些經濟體對美國的依賴和追隨還沒有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如果美元幣值相對堅挺,那麼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特別是那些有美元外債的國家並不是好消息。有許多發展中國家可能會持續面對資金外流的威脅,因為流動性的資金都會想要找硬貨幣來避險。下一個金融危機在這些發展中國家中的某一個發生,特別是原材料出口國(比如巴西/俄羅斯/印尼等)中發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一個潛在危險。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世界有時候說來諷刺。

2017年了,照過去的理解,後現代都過去一整代人了。

然後在這個「看誰先完犢子」的競賽中,完犢子的決定性指標居然並不是經濟。

天天黑日本經濟不行,老齡化,科技樹歪,體制僵化。以上全對。但是誰也續不過日本。原因很簡單,族群單一。

萬事的前提是經濟,經濟的前提是活著。

都說安倍是續命,但是人家優秀就優秀在續命成功了。沒引進天龍人勞工,續命成功了。德國經濟優秀吧?美國經濟優秀吧?當年的南斯拉夫優不優秀?天龍族啪啪給你炸飛,一點優秀都沒有。


當然成功了。

用外務省砸錢買日吹促進外需這種事,簡直是神來之筆。


先說結論:

安倍經濟學本質上是政治學,是以經濟漏血為代價換取政治收益的一個無奈之舉。

這是多次往屆領導人(包括他自己)犯錯後摸索出來的續命之法,

最終的政治目的是推動國家正常化,在這一維度,安倍做的相當成功和穩健。

=====================================================

對外,極盡低姿態,國際上能伸能縮,對內,即使醜聞纏身,也能hold住國內局勢。

作為政客,安倍的確很厲害。

但是續命之法往往都有代價,

這次是耽誤了經濟上的產業轉型的機遇。

曾經引以為傲的家電,電子,汽車三個標杆領域只剩下汽車還堅挺。

最近相關產業還醜聞不斷。更是讓人覺得此中意味深長啊。

現在中美德都在鉚勁兒研發可充電新能源汽車,日本還在閉門造車研究燃料電池。

這裡不說技術優劣,旋轉鏡頭翻蓋機做工再優質再工匠和智能機也沒辦法比啊。

電子產業吃過的虧要再吃一遍嗎?

經濟上大勢已去想從政治上找補回來是一個正常思維,

安倍的方子是推動國家正常化。

至於推動國家正常化,

先不說中國,美國會答應嗎。

所以 雖然安倍乾的很棒這個是客觀現實

但是有美國在,尤其川普在(是個國家他都能薅一把),

先不說國家正常化能不能成功(駐軍是擺著看的嗎)。

被再薅一次羊毛是不可避免的,

下一步才是考驗,

續命猛葯能不能挨過這一波薅羊毛呢,

畢竟日本也不好意思學中國直接外匯管制從而鎖死外匯,

讓美國薅起來費勁甚至搞頭寥寥是吧。

==========================================

有些精日也是真會睜眼說瞎話啊,債市橫向比較圖,自己看。


安倍是偉大的經濟實驗先驅。

安倍的日本現在有1100萬億日元的政府債務,天文數字,全球遙遙領先。現在日本國內利率極低,還能還的起利息。

國際經濟再來點危機,不知道日本準備咋辦?

如果外部市場都開始加息,不知道日本準備咋辦?

貨幣政策看起來是退無可退了,通脹還沒起來,不知道日本準備咋辦?

且看日本如何處理吧。


安培三支箭不是新東西,日本早就開始玩了。

第一支量化寬鬆——日本從90年代就開始玩,中間都沒停過,連量化寬鬆這詞都是日本發明的,還有質化寬鬆、質量寬鬆。日本泡沫破滅之後日本央行變著法玩寬鬆,結果硬生生玩出來一個流動性陷阱。怎麼辦呢,繼續寬鬆吧。

第二支增多公共支出——日本這方面已經打了應該有20年了,換一個首相就加碼一點。這一點感覺民選政府特別喜歡玩這個,經濟方面沒起色就在政策上賄賂選民。

第三支結構改革——日本從80年代開始就已經喊著要轉型了,小時候看日劇的時候感覺就是日本經濟欲墜大家都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去改革和轉型,長大後才發現那時候日本經濟的還算不錯的。現在日劇中變革的風格反而少了,主人公更多的是有幹勁而非求變求精。少數精益求精的也完全看不出來做了什麼就成功了。

玩遊戲的時候感覺戰爭就看三個方面,一個是力量,一個是指揮,另外一個就是心氣。日本現在在力量上慢慢衰落;政策上就是把之前「失去5年」中的政策一遍一遍加碼再來;而日本現在已經失去了三十年了,這麼長時間的衰落可以讓大部分人的志氣被消磨乾淨。

總之不看好日本的前景,這麼玩下去日本可能要失去半個世紀。但是目前的情況看日本的路將來中國也差不多要走一遍,如果前面趟地雷的撲街了,中國未來的前景要黯淡幾分。


簡單說說,評價一個政策是否成功,首先要清楚這個政策的目的。

安倍經濟學的真實目的是拯救日本經濟?別開玩笑了,當安倍接手這個爛攤子時日本經濟就已經沒得救了。

接手攤子時日本一年財政收入近百分之50都得拿來償還利息,日本國債市場基本和龐氏騙局沒區別了,再牛逼的領導人在現有制度框架內面對這種情況都會束手無策,只能混一天是一天、盡量延緩未來的清算。

安倍的真實目的很明確——就是修憲,實現日本國家正常化。經濟政策也是為此而服務,通過飲鴆止渴的方式來讓經濟好看點,緩和國內的矛盾,獲取足夠多民眾的中立和支持,拉攏足夠多的政治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天前安倍的再次執政無疑說明方向的正確性。因為從這個角度而言,安倍經濟學雖然不是大成功,但至少達到了階段性目標。

日本是一個特殊的國家,日元是個特殊的貨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元就是美元的影子。當光線直射時,這個影子就會很小;當光線斜射時,這個影子就會很長很長。

所以,全球經濟越不景氣,市場對日元的需求量越大。這種需求並且由於市場的趨利需求與日債和日股形成了一種巧妙的映射聯繫。

大多數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面對日本市場詭異的情況往往感覺莫名其妙。但實際上,日元、日債、日股卻是世界金融運行的風向標。

日本央行並不是一味的寬鬆,而是巧妙的利用了市場情緒。別的國家央行干預往往意味著央行給市場送錢,而日本的央行干預卻意味著央行要從市場賺錢。

但是這套體系並非無懈可擊的,如果美帝這個標的本身不存在,或者市場失去對日本的信心時。整個體系將會崩盤。

當然,大多數時候,壞事總是一起發生的。而實際上,未來已經確定。

日本必然在未來譜寫一曲悲涼的革命讚歌。先知呢喃說到。


答案見下圖:

來源《Economist》, 2017年11月18日


以下轉發

外匯評述 : 日本經濟在復甦 安倍經濟學已悄然取得成功 應繼續推進

雖然日本通脹水平尚未回升,但安倍經濟學在艱難的環境下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獎勵就是日本經濟的復甦。

一旦一項政策實施了超過4年,又一直未能實現預期結果,人們很容易會宣稱它失敗了。日本經濟刺激政策的批評者正是這樣做的。但他們錯了。所謂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並沒有失敗,應該繼續推進,而不是放棄。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經濟政策旨在推行貨幣和財政刺激的同時,施行結構性經濟改革。批評者們的理由很簡單。安倍經濟學於2013年春天開始實施,本應該恢復增長,並終結20年中不時出現的通縮。

4年過去了,日本央行(BoJ)首選的通脹指標較一年前上漲了0.1%。因此批評者稱這劑藥方沒起作用。

事實證明,刺激日本通脹確實很難。自金融危機以來,低通脹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無論是美國、歐元區、還是英國。但簡單一句政策失敗的診斷,忽視了安倍經濟學取得的諸多成績,這些成就背後艱難的大環境,以及刺激規模比批評者以為的小得多的事實。

如今,日本的年化經濟增長率達1.2%,遠遠超過除2014年以外歷年的潛在增長率。失業率僅2.8%,為22年來的低點,而這一數字仍低估了當下日本就業市場有多麼緊張。

東京所有的商店和餐廳似乎都掛著「招人」的標誌,很多店取消了24小時營業以節省勞動力。日本最大的物流公司大和運輸株式會社(Yamato Transport)27年來首次上調價格,刻意把運輸量降至其物流網可以承受的水平。老闆們想的不再是削減成本,而是如何招人和留住員工。

在享受了20年多年既便宜又充足的勞動力後,如今日本企業正想辦法轉向,降低其過高的服務標準,而不是漲價。但他們已做到極限了。日本已經為通脹做好了準備。

刺激政策經歷的挑戰也必須在全球經濟的大環境下進行衡量。2014年大宗商品價格跳水,緊接著2015年新興市場增長放緩(導致日元急劇升值),這種環境對於希望刺激通脹的經濟體來說是艱難的。只有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以及隨後日元兌美元匯率上漲至110日元兌1美元以上時,全球經濟才再次起到支持作用。

安倍經濟學遭遇的種種障礙中,最大障礙恰好是自己造成的:2014年消費稅從5%上調至8%。理論上,安倍經濟學包括了財政刺激政策。可事實上,財政刺激只在2013年實施了短暫一段時間。過去4年,日本顯著收緊了財政政策。可預見的後果是制止了物價上漲的勢頭。

最近,安倍政府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稍稍放鬆了銀根。它應該繼續這麼做,不去理睬愚蠢而任性的財政目標,直到通脹水平最終回升為止。過去4年的確有一些政策失敗了,但這全是因為安倍經濟學實施得太少,而不是太過。

想要徹底打破日本的通縮心態,可能還需要耗費數年。日本工人在要求漲薪方面較為遲緩,僱主也不願漲薪。但這並不意味著恢復通脹的努力失敗了。事實是,日本在艱難的環境下(該政策的擁護者常常沒能在必要時採取行動)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獎勵就是日本經濟的復甦。


時間回到2012年,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奧巴馬的中東政策是錯誤的嗎?

下面的答主紛紛拿出乾貨分析,有人說撤出伊拉克會導致中東勢力真空,恐怖主義滋生,影響油價,有人說撤出戰爭泥潭有利於減少軍費,等等。大家討論的十分熱烈,有褒有貶。

這時,一個人輕蔑的說到,呵呵,也就在你國奧巴馬的政策是錯誤的,他連任了,實行錯誤的政策怎麼可能連任云云,一群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吃瓜群眾恍然大悟,對啊,偉大人民的選擇才,才不會是錯誤的呢,哼,之前那些答主都在瞎分析,給你點贊。就像東亞某國人民幾年前普遍反對勞民傷財建高鐵一樣。我XXX就算餓死,從這跳下去,也絕對不會坐你的血汗高鐵。真方便啊。

噗嗤。

分析經濟政策的好壞不還應該看經濟結構嗎,光看gdp能說明全部問題嗎。

看選票?呵呵,是不是安倍當選=加計學園事件是假的啊,求求你們帶腦子刷知乎吧。拿出各種數據支撐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不著調的民調之類的。

我本人並不懂金融,只是實在看不下去某位高贊答主的論調了


關鍵在於經濟結構性調整的政策效果如何吧,建立經濟新區這些,效果如何,還要觀察吧.....

實施貨幣政策,提高消費稅,必然是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的,但這個持續收益未必看好的,日本產品的競爭力缺失不僅是因為價格;

同時公司賺錢很多,但是資本家會給僱員提高多少工資呢這也是個問題........


安倍經濟學出籠至今有了三年多,日本國內幾乎已經有了安倍經濟學走進死胡同、難以成功的頂尖,安倍自己卻還在強調安倍經濟學的成功,甚至在G7國家峰會期間還涎著臉說安倍經濟學會在G7國家普及,也會推廣到全球。其恬不知恥也是讓人醉了。安倍經濟學的成與敗可從四個方面來觀察,也就是可以證明安倍經濟學已經失敗的四大經濟現象。

(1)日元貶值雖然使日本出口企業增加了收益,但企業並未將獲益分配給員工,日本企業員工在這幾年的實際收入下降造成日本國內消費遇冷。而國內個人消費佔日本經濟GDP6成,消費不旺,何來經濟成功?

(2)世界經濟放緩之中,僅僅依靠日元貶值已經難以增加出口。

(3)日本大企業與中小零碎企業之間、大都市與小地方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4)從勞動分配率的角度看,沒有必然產生財富的擴散效應。

首先第(1)點:出口企業雖然在日元貶值下增加了些出口,效益也增加了,但日本經濟全局的GDP增長卻甚微,從安倍領軍的2013年起,至2015年這三年平均GDP只有0.6%的增長。如果去除在增加消費稅前夕的博傻消費,則這三年的GDP甚至是負增長的。個人消費不旺的主因是三年來日本人的實質收入是持續下降的。在安倍政權的第一年2013年實質收入下降0.9%,2014年實質收入下降2.8%,2015年實質收入下降0.9%,三年累計下降4.6%。這種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了雷曼金融危機前後的下降幅度。在日本家庭主婦錢包縮水的情況下,日本自然消費不旺了。所以日本人才會以驚異的目光看著中國人用到日本的暴買!

第(2)點:世界經濟放緩之中,僅僅依靠日元貶值已經難以增加出口。

日本的問題是以中國為敵,將中國市場主動拱手讓給韓國,以至於韓國的對華貿易總額已經與日本的對華貿易總額持平,尤其是對華出口總額已經超過日本,而韓國人口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換句話說韓國對華人均貿易是日本的三倍。日本無論在產品還是技術上都不輸韓國,為何會如此?日本上層社會和專家迄今沒有人反思這一點。

日本的問題還在於曾經的創新和引領世界產業潮流的氣勢不再。豈止如此,日本那些在世界上曾經響噹噹的產品和企業不知去了何處?在最火的智能手機領域,不但製造主要在中國完成,就是品牌日本也被擠出了前十,日本還從白色家電領域全線敗退,彩電方面已經不是韓國和中國企業的對手。在電子業方面,元器件產業是日本僅存的優勢領域。盡在汽車領域,日本雖然還可以聊以自慰,近期卻不斷受油耗造假的影響而步入市場險境。日本電子業的風光已經不再,如果汽車產業再有閃失,則日本出口經濟的雙支柱就實在堪慮。

前有美歐狙擊,後又中韓緊逼,日本今後的出口之路滿布荊棘。

第(3)點:日本大企業與中小零碎企業之間、大都市與小地方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從2013年下半年起,凡問到日本大企業工作的人,都感覺日元貶值使日本經濟景氣正在復甦,而在中小及零碎企業工作的人們則認為景氣完全沒有好轉,甚至陷入了某種程度的絕望之中。日本大企業的收入以2013年起計算是增加的,但在大都會以外的縣域地區,企業員工三年來的實質收入下降了5%的地方並不鮮見。

當然,日本中小企業主要為巨型企業配套生產零部件,在原材料進口端,因為日元貶值而進口成本增加,大企業並不願意幫助中小企業消化這個增加的成本,中小企業日子自然難過。這些中小企業廣泛地散布在日本各地,所以小地方就更加艱難。

第(4)點:從勞動分配率的角度看,沒有必然產生財富的擴散效應。

在安倍經濟學中有一個從歐美經濟學中撿來的財富擴散效應理論。該理論認為富裕層的財富必然會向貧困層逸散。從企業的角度看就是大企業加薪和增加設備投資的話,中小企業和小地方就一定會因此受益。然而該理論在日本的現實境遇是,中小企業的勞動分配率已經相當之高,加薪增加員工收入的空間微乎其微。

日本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在大企業中是1500萬日元,而中小企業則只有其三分之一的500萬日元。大企業的勞動分配率為50%,中小企業的勞動分配率則高達70%,差距非常之明顯。就算大企業還有加薪的空間,而中小企業則已經無能為力。在日本企業數中90%是中小企業的背景下,這些中小企業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已經佔了70%,只要沒有進一步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加薪只能是紙上談兵,談何容易。

安倍經濟學三年多來射出過『三支箭』,效果也就是平均年增GDP0.6%。安倍『新三支箭』最重要的是在2020年使GDP達到600萬億日元。這個目標要求日本每年經濟的平均增幅達到2%以上。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的效果都不過年增0.6%而已,安倍錦囊中還有寶貝嗎?在對日本而言日益艱難的國際市場中,日本還有什麼絕佳暗器和神器使日本出口突出重圍嗎?負利率都用上了,還有啥呢?

GDP年增2%以上是日本經濟難以承受之重,也是安倍經濟學難以企及的超高難度跳越。今後安倍經濟學只有從失敗走向失敗這唯一的羊腸小道了。


沒有失敗

安倍提出的去槓桿,調整結構等等目標現在也成了我們在做的事情,我們喊的比他還響,勁使得更大,還好安倍走在前面做小白鼠,在家門口給我們試驗這些事情喊起來和做起來的差別有多大,告訴我們他遇到的挫折和困難我們該怎麼借鑒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這比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還厲害

怎麼能說一隻小白鼠失敗了呢?

人家是付出好不好?


推薦閱讀:

日本高知大學推出了1日元早餐是真是假?
徐若瑄是「台獨」么?如何評價她日本是其養母一般的存在的言論?
關於奇蹟暖暖日服新套裝擺件被認為是旭日旗元素怎麼看?
近幾年除了晝顏還有哪些好看的日劇呢?
假如日本當年佔領了中國,會不會像歷史上其他所有入侵者一樣被漢人同化?

TAG:日本 | 經濟 | 經濟學 | 金融 | 安倍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