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粵語區的人來說普通話是以怎樣的地位存在著?

首先聲明本人不是地域黑。北方大妞一枚。粵語區求學中。三年來嘗試多種辦法對這門方言產生興趣逐步學習均以失敗告終。。。

較發達地區的優越感是不是往往由強勢文化呈現出來?具體表現在中國大陸範圍內公共場合講普通話似乎是一種約定成俗的選擇,而經濟較發達地區往往以講當地方言為驕傲。比如上海,廣東。

香港、澳門回歸之後,普通話之於他們是怎樣的一種地位?


我是廣州長大的。

對於我們這裡的人來說,普通話就是交際的另一種語言,有需要就用它,不需要就不用,實用主義的觀點。如果你說我更喜歡哪一種,那還是家鄉話。可能是因為母語的關係,廣州話更加符合我自己的思路,有時描述有些概念,譬如是講笑話的時候,不用廣州話是沒有辦法表達的。

由於我們這裡的人都是上小學才開始學的普通話,普通話對於我們來說,始終有一種疏離感。當然並不是說非要說哪個話不可。學校里一般的規則是,上課說普通話,下課回家自便,連老師都這樣。小學對說普通話的要求可能會很嚴格,但到高中一般對此不聞不問。同時班裡會有一些北方出身的同學,他們有的不會聽、說廣州話,於是,只要有他們的場合存在,就像換聲道一樣直接轉為普通話交流。除了學校,大多數場合也都是這樣。

但廣州的公眾場合里粵語仍然佔據很大的空間,所以在這個城市裡,譬如電視、電台,甚至街邊的宣傳,也都是有粵語的。甚至一些電視廣告有專門投放廣東的粵語版。

再說優越感的問題。

我想知乎裡面已經有無數的分析闡述這個優越感了,譬如這個:為什麼上海和廣州的許多人都對本地方言特別有優越感,而其他地方就沒有這樣?

任何一種語言的背後都有身份認同的因素,上海和廣州對方言有優越感,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本土的文化認同度高。當然,語言有嫌貧愛富的特徵,發達地方的語言相對來說學的人就多,而不發達地區則努力擺脫自己的一切,甚至語言。為什麼英語能夠如此普遍?也就是因為英美國家的發達,尤其是美國。新加坡百分之七十是華人,但是為什麼大家都以說英語為傲呢?也是這個原因。

話說話來,每種方言背後都有文化的負載,方言的丟失會給文化的傳承留下大的缺憾。身為一個地方土生土長的居民,我覺得會說方言是基本的要求。

優越感,或者說難聽一點,歧視,是一直存在的,比如這個問題:廣東話「撈松」(音)是什麼意思?正確的字面應該是怎麼寫的?然後你會發現這裡對外地人的歧視現象很早就有,可以追溯到民國甚至清朝。不過,普通人還是秉持那個實用主義的觀點,就是對這個誰優誰劣不大有感覺,所以不故意去觸碰那些高壓線的話,外地人一般在廣州都能過的很舒服。如果說本地人不喜歡外地人,與其說是因為他們不說廣州話,更可能是出於外地人有時候素質真的不高,亂丟垃圾,或者是在地鐵用干架的語氣講電話什麼的。

又比如說上海人排外論、香港人的蝗蟲論等等。上海的情況我不清楚,不過現在香港的論壇里極端言論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比如這裡:內地同香港的語言文化隔閡!,需要註明的是「香港本土」是一個激進組織,它的論壇下的言論看看就好。)這無疑是這幾年來負面事件的一個反彈:某政改普選議題、搶購奶粉事件、小兒街頭便溺事件,等等。除了素質不夠,更重要的是有錢的地方(或者是有安全奶粉的地方)人人都要擠破頭去分一口羹,但香港又不像大陸人想像的那樣個個都那麼土豪,變成湧進來的大陸人跟為數眾多的中下階層搶資源。本來香港地方就少,人又多,從公立小學到大學都很難考,醫院和老人院床位出奇地稀缺,公屋輪候蝸牛一樣慢、條件又苛刻、沒屋住又會死,物價又高,這裡頭遠不止有那些奶粉貴。那不發生矛盾才怪,優越感和相對應的自卑感、受歧視感就是一個體現。

在文化上的體現,普通話在商業場所上一直很受重視,因為做生意的都歡迎陸客,但作為一般的香港人還是說不上喜歡。似乎香港那頭對粵語的自豪感比廣東還強烈。澳門太小了不清楚,但似乎情況跟香港不一樣。

不過有時候我也覺得,所謂優越感,很大程度上是被網路和媒體炒出來的。比方說那些個經典謠言:「四川話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話」是真的么?、粵語是否是聯合國承認的官方語言?如果是,吳語可以嗎?等等,無不是通過網路,把一些不實消息或者斷章取義的觀點放大再放大。原本沒有那麼嚴重的事情也會無端惡化。


大陸通用語,如果你看過魔幻小說就知道了。

記得我在之前的一個回答里說過,我在上大學以前,一直以為普通話是國家為了便於各地人們的交流而集中一批專家鼓搗出來的人造語言。在當時我的眼裡,太祖基本上就是秦始皇式的存在。

題主也許不曾到過南方,不知道南方(曾經)嚴重的方言分化現象。同一個城市,不同的片區,有著不同的口音;同一個省,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亞語言乃至語言。所幸普通話的出現解決了不同地區人們的交流問題。在以前人們的眼裡,語言分為三個層次:省內白話(粵語),國內普通話,國際英語。本地人內部用粵語就可以了,見到外地人就用普通話,見到老外就用英語。所以,在廣州人眼裡,方言與普通話本來是沒有矛盾的。

然而一些激進的外地人並不是這麼想的。他們總是希望以推普的名義把廣東本地的方言電台給搞掉,這其實引起了本地人的警惕。

廣州人最早是以保護文物的心態來保護粵語的,你看看廣州人在保護騎樓、西關大屋、花市而與市政府鬥爭的熱情就懂了。搞現代化並不是一定要與歷史搞個徹底切割的,對不對?本來廣州作為一個城市就沒什麼文化底蘊,把這點文化遺產守住並不容易。但近些年世界變得太快,外地人對於粵語又有極強的排斥心理,搞得再去保護自己的方言時,多少帶有點《最後一課》式的悲壯,可以說已經開始有點變味了。哎呀,你們怎麼就不能體諒一下人家的情懷呢?有的時候,矛盾本是沒有的,卻是被偏激的人們硬生生地激化了出來。唉……

每當外地人又在本地台的方言時段做手腳時,總給人以一種吃了蒼蠅的感覺。嘴上雖然是一個民族,但總是不遺餘力地把它當作一種異族的語言而加以消滅。


印象中,小學好像沒怎樣接觸普通話,正式學習普通話,是在初中三年,每週一節一小時的普通話課上,老師帶著我們讀課文,一個一個詞的讀,然後再讀句子。

偶爾還有「課堂表演」環節,老師會讓幾個同學出來,隨便演個話劇,每人最少說三句話。因為怕說普通話,怕發音不準確(雖然沒多少同學能聽出來),所以我們就真的只說三句……而且還要說很簡單的句子……

A問:「你好,你吃飯了嗎?」這句子最常見了。

B答:「吃了。」這都算一句!!!

C問:「吃什麼?」

據我所知,現在DSE學制下,也只是初中學普通話。但最大的突破是,不少中學都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了,我讀中學的時候,大部份中學還是用廣東話授課的呢。

對普通話的接觸少,自然不會說;而且也沒什麼機會說普通話;

就算班中有來自內地同學,但他們為融入環境,也會努力學習粵語,極少說普通話。

要說有沒有優越感?說沒有是騙你的……

對於粵語九聲發音難準確這事,對於能準確說出「分粉訓焚奮份忽發佛」這個,都挺自豪的。

如果對自己自小說的語言都沒自豪感,那是得多自卑啊。

但無所否認,在香港這個消費至上的都市,有這樣一個現象。

我和一內地朋友在沙田某商場,走進一化妝品店,因為朋友略懂粵語,就用粵語問:

「呢個幾多錢?」

「哦,SORRY喎,我地係唔單件賣嘅,而家樣樣都係一套套賣嗰喎。」店員道。

轉頭,她馬上對操普通話的顧客大表殷勤……

可能是看到我和朋友只是年輕人,不會消費太多;

但更大原因是我和朋友說粵語……

差不多的例子實在太多,在遊客較多的地區,說粵語才會被歧視啊,有木有!!!

(?_?)(?_?)(?_?)(?_?)(?_?)(?_?)(?_?)(?_?)(?_?)!!!!

而且歧視我們的還是香港人啊,有木有!!

?(??.????‵?)……

所以,罷了……於香港對普通話地位之看法……還是很難說得清的……


我是廣州人.

開始接觸普通話記得是在小學的時候,當時也基本是在上課的時候才說.

對於我來說,能說粵語就儘量說,身邊的親朋好友基本都是粵語地區長大的.普通話只是一種工具,在某些情況下才會說.

說粵語並不是為了秀優越感,只是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個廣州人,連自己的本土文化都不去認同和傳承,那更不要說什麼中華文化了


不知道會不會有點不對題@_@我想講下自己的感受……

我也是廣州人,從小在廣州長大。我的父母也是如此,並且他們都能標準地使用普通話和粵語兩種語言。但是,他們從小(出於奇怪的偏見)不希望我學粵語,所以我十八年來一點粵語都不會說。

而這對於我的日常生活……幾乎一點影響也沒有。

我幾乎從來沒有在廣州遇見過什麼聽不懂普通話,或者是明顯聽得很吃力的人(不知道是不是跟我住得和老區太遠有關……)。自然,我也聽得懂日常交流所用的粵語,但百分百會用普通話回答,然後幾個回合下來就變成了普通話交流……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高中,也全都是普通話環境(這個也許是特例……),平時交流時雖然確實有人更喜歡講粵語,但用普通話插嘴回應也沒有覺得很奇怪……?

至於會不會因為說普通話而被區別對待,會不會感覺普通話像是來自另一個文化的人,會不會被貼上普通話speaker的標籤……之類的,我自己是基本沒有這種感覺的。在我自己的感覺裏,其實粵語在廣州一點都不強勢,甚至外來的非粵語人群甚至都可能多過本地,一個不會說普通話的人才是不可想像的(⊙x⊙;)

但是,香港就不一樣了Σ(っ °Д °;)っ

香港對於內地人的態度和廣東人對於外地人的態度……感覺根本不是一個level的。而且確實,在香港的話,粵語才是主流文化和公共場合使用的語言(在我的印象中廣州根本不是這樣……)。

感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會為自己能說一口純正粵語感到自豪,但很自然地平時也會說普通話,與像我這樣的人自然交流;但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卻是沒可能不會粵語,並且只把普通話當作一種「為了和特定人群交流而學」的語言的……不知道這樣的印象是否準確呢-_-||

總之到了香港不到一個月,堅持了十八年不開口的我,也不得不轉口講粵語了……

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m(。_。)m


我是廣州人,上班都講普通話,下班後和家人和朋友都講粵語。

普通話對於我來說是生存,粵語則是生活。


其實我覺得,只認方言,不買標準語的帳,這沒什麼。尊重方言地位嘛。

但是呢,你學外語的時候,可不可以也挑一個方言學學,也尊重人家地位嘛。不要光學對方的標準語,去做對方國家的推普機,助紂為虐。

有的人嘴上說方言怎麼怎麼優秀,落實到行動上呢,屁顛屁顛去模仿人家這個腔那個腔的標準音,這不是自己打臉嗎。方言在他心裡到底什麼寒酸卑微的存在,不打自招了。


要是把香港「兩文三語」接重視程度排次序:

英文>中文

英語/廣東話>普通話

我在香港替中小學生補習中文,有時候會兼顧教普通話的工作,留意到相對我們這一代90後,千禧一代的普通話水平整體上升不少,小朋友說得比家長流利的情況比比皆是。

但「普教中」政策在港還是爭議較多,主要在於現在香港學生中文水平不甚理想(中文卷在文憑試稱「死亡之卷」),改以普通話而非母語授課,教育界憂心同學的接收情況。

廣東話對港人是「理所當然」,而不是能置於與其他語言n擇其一的選擇題。一個例子,最近兩個香港youtuber留韓三年,拍了一段片表示自己忘了許多廣東話用語,引來網友的負評。

普通話、英文、日文???都是加分項,但你想在港「搵食」,廣東話是必答題。


推薦閱讀:

廣東旅遊有哪些景點推薦?
除了粵語區,還有哪些方言區有自己的一套文字系統?
廣東人真的會天天煲湯喝嗎?如果有的話都是什麼品種?
如何看待廣東省教育廳指定賽事軟體一審被判違法?
你知道有哪些搞笑的粵語段子?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廣東省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