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界面的動效類型/分類維度有哪些?
移動界面中動效一般有入場動效、界面元素登場動效、轉場過渡動效、操作觸發及狀態反饋動效、信息載入動效等等,還有其他嗎?
或者如果給移動界面動效分類的話,最合適的維度應該是怎麼樣的呢?跪求知乎大神牛們解惑答疑!
從問題描述來看,提問的同學對界面設計中的動效已經有不少觀察和積累了,似乎只差一點點總結。看到這個問題之前,我也沒想過給界面設計的動效分類。既然看到了,可以借這個機會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所以在這裡拋磚引玉了。
1. 按照動效的出現時機:
入場動效、轉場動效、信息載入動效——題主舉例的這些都可以說是按照出現時機分類的動效吧。細分下來,每個交互點都可以是一個動效出現的時機,沒辦法逐個命名、完全窮盡,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命名了。2. 按照設計動效的目的:
反饋當前狀態、提示信息層級、增強界面的情感化因素……如果說設計都是有有意識地去解決某個問題,那麼設計產出的動效,也可以按照明確地目的來分類。(推薦《流動之美-探討移動動效設計_Tamic的交互設計》。這篇文章中談到的動效設計的6大作用,我理解就是將動效按照設計目的來分類啦~)3. 按照動效的表現風格:
動效的表現風格和視覺設計風格密不可分。這種分類的劃分比較感性。大致想到的有:誇張擬人型——常見於動畫片的動作設計,可以明顯感覺到動作中的阻尼。運用到界面中,可以讓界面元素擬人化、富有感情色彩;流暢爽利型——像Medium界面中的大部分動效、Clear的動效等,與簡潔的界面風格一致的極簡動效;科幻魔法型——變形是科幻和魔幻作品中經久不衰的主題,其中的超現實感也可以給界面的動效設計帶來啟發和靈感。4. 按照動效的呈現方式:
Meaningful Transitions 這個網站是 Johannes Tonollo 本科畢業論文的副產品。其中總結了界面動效的幾種主要呈現方式,值得仔細研究:(嚴格來講,Feedback 和 Feedforward 與其說是按照呈現方式,不如說是按照設計目的來劃分的。)
恩,暫時想到這麼多了。如果有了新想法再過來補充。
最後碎碎念多說幾句,某知乎牛人曾說他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先問為什麼,再問是什麼」,我個人是很認同的。生命寶貴,對於 profession 領域的問題,應該先想清楚目的,再去尋求或總結答案。分類或許可以為動效設計提供一個現成的框架,但是如何幫助我們更好的設計動效呢?似乎並不清楚。所以,在此我也期待其他人的解答~該回答移至本人知乎專欄從iosAndroid系統談動效設計 - 狐痴山 - 知乎專欄
動效從不同維度看可以有很多種分類方法,而我們對動效進行分類的目的無外乎:1、方便理解與記憶。2、方便項目管理。基於上述目的,我舉例兩種個人工作中最常用分類方法。
1、動效的專業維度 -(方便理解與記憶)
專業維度以動效本身的目的、作用為出發點,總體可分為3大類:A.信息交互、B.操作與反饋、C.情感與品牌。
- A. 信息交互:指系統中元素的狀態發生變化時銜接類的動效。這類動效主要有2種作用:1、解釋空間關係(如:應用打開與關閉、層級遞進與返回...);2、元素銜接過渡(如:APP Bar的Collapse效果、iOS日曆中的年月日的切換…)。
- B. 操作與反饋:指當用戶與系統中的元素產生交互時的反饋性動效。這類動效主要有2種作用:1、對操作的反饋(如:iOS中開關按鈕的動效、Android的水波紋...)。2、對狀態的反饋(如:系統中的Loading類動效、iOS中密碼輸入錯誤的動效...)。
- C. 情感與品牌:指系統中展示品牌調性的趣味性動效。這類動效主要有2種作用:1、強化品牌認知(如:開機動畫、語音動畫…);2、創造愉悅感(Onboarding頁的引導動畫、icon的微動畫...)
2、動效的業務維度 -(方便項目管理)
業務維度以動效所對應的產品的功能特性為出發點,這裡以操作系統產品(Operating System,簡稱OS)為例,總體可分為2大類:A.系統級動效、B.應用級動效。
- A.系統級動效:指在系統各場景中反覆出現且形式一致的動效。主要包括3種類型:1、轉場(如開關應用、翻頁、跳轉、劃屏…);2、控制項(Button、Slider、Switch、CheckBox...);3、模式(如:下拉刷新、空頁面...)。
- B.應用級動效:指系統各個模塊內,形式各異的特性動效。主要模塊分類包括:開機、桌面、語音、各個系統APP等等。
整體的概覽如下圖:
以我的實際工作經驗來看,上述分類方式基本能覆蓋住99%的動效場景,可以將動效系統的管理起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近正好在研究動效,我們從動效的用途方面進行了以下分類:1. 頁面轉場動效
- 展現頁面關係
- 聚焦對象
- 流程引導
- 統一編排
2. 操作引導及反饋
- 狀態切換與過渡
- 流程引導
- 自身狀態變化
- 平面空間內容組織
- 立體空間內容組織
3. 內容呈現
- 個性化
- 描述過程
- 展現邏輯關係
- 展現層級關係
- 漸進引導
4. 取悅用戶
- 自然過渡
- 產生愉悅
- 製造驚喜
目前移動設計中出現的動效都是以上分類的獨立或組合展示,如有遺漏請添加。
歡迎一起探討。
請參考keynote動效分類~
根據各位大神和優設網上的文章,加上自己最近做的一些東西進行整理的 謝謝各位。
原文網址:初步總結頁面間跳轉動效比較反對硬生生給界面動畫分類。動畫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體現界面本身的語言,是界面的有機組成部分,該有則有,不應該有的地方硬加上只會嘩眾取寵。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產品,為了人和機器的溝通,加上華麗的代名詞和生澀的分類於產品無益,於行業無益。所以界面特效的存在只有一個類型:表達型。
我先簡述動效所能提供的作用,接著按照其作用進行分類。
動效設計在移動端的應用可帶來如下六種好處:
(1) 過渡流暢
通過界面及其元素的出現和消失,以及大小、位置和透明度的變化,使用戶和產品的交互過程更流暢 。
(2) 高效反饋
通過動效讓用戶了解程序當前狀態,同時對用戶操作(平移、放大、縮小、刪除等)及時做出反饋。
(3) 引導操作
通過動效對功能的方向、位置、喚出操作、路徑等進行暗示和指導,以便用戶在有限的移動屏幕內發現更多功能。
(4) 層級展現
通過焦點縮放、覆蓋、滑出等動效幫助用戶構建空間感受。
(5) 增強操縱
通過動效對現實世界的模擬並且不需要任何提示,迎合用戶的意識認知。使產品的交互方式更接近真實世界。
(6) 創新體驗
通過細節的設計和交互方式的創新為產品增加亮點,或者在某些系統錯誤情況下減緩用戶的焦慮不安的情緒,為APP帶來更情感化的體驗,可以表達出產品的氣質與態度,以塑造品牌價值。
動效類型:轉場類動效、反饋類動效、引導類動效、模擬類動效、趣味性動效、品牌塑造類動效。
動效作用參考文章:
流動之美-探討移動動效設計
動效只是更多的感官體驗而已。在時間維度增加要表達的內容,那麼它的分類就直接按照目的來劃分,是要主動吸引,還是給的操作後反饋。一般設計過程中兩者也會有相互照應的時候
推薦閱讀:
※Win10是否應該取消輸入法智能切換?(第三方軟體許可權)?
※有哪些和用戶界面 Pattern 有關的網站?
※桌面右鍵刷新有什麼用?為什麼 Windows 還保留這個功能,而 OS X 卻沒有?
※iPhone為什麼不設計一個在手機上批量刪所有人發來的所有簡訊的功能?
※用戶體驗設計從業者有沒有所謂的 35 歲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