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近是否會將汽車合資股比開放,開放會對我國汽車行業、汽車售價有什麼影響?
股比的開放,是不是意味著極限說來外國車企可以參股99%,實現進口汽車的國產化?從而避免高額的稅費?降低進口車價格?
另外即便是長城比亞迪長安等企業,打著走向高端的旗號對產品抬高溢價率,實際上國際的汽車售價甚至比合資汽車還便宜,質量又好,這是不是意味著國內車企將被斷奶?--------------------------------------股比開放對合資汽車、自主汽車會產生什麼影響?賓士集團對北汽賓士的間接控股得到了國家的默許,是否說明國家會在最近放開合資股比?新聞背景補充:
2014年04月15日 《伊桑?布里貝:中國汽車合資企業不會長久存續》
2014-02-19《僅奇瑞下滑 去年5大自主品牌銷量淺析》
2008年11月03日 新京報:《回顧國內汽車業發展歷程》
同志們,靜一靜,我們正式開會了。
這幾天我沒事上網發現大家對汽車合資限制問題很關心呀,應該開放有應該開放的說法,不應該開放有不該開放的道理,爭辯的很激烈嘛。
那個,中汽協的同志們先不要吵,不要吵,我知道你們有委屈,不著急,聽我把話先說完。年輕人啊,激動是好事,但不能衝動,是不是啊?我們要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人家要我們開放,當然人民群眾大部分還是講道理的,可能他們看問題不深,但是他們想要好產品的心,我也是可以理解滴。
我們到底要不要開放限制,面前有兩個例子。雖然我不是專業學汽車的,但也能提提建議嘛,對不對。英國,我記得也曾經在這個問題上迷糊過,嘀嘀咕咕了很久。當然啊,那時候英國有錢,沒事就撥點錢給他們的汽車企業,但是他們當時經濟環境差啊,罷工事件時有發生,人工成本又那麼高,所以撥了錢也沒起到什麼效果。
撒切爾上台之後啊,想整頓下汽車行業,因為汽車已經成為國家負擔了,這一點,中汽協的同志們要以史為鏡啊。撒切爾沒辦法了,就只能賣了,不能再溺愛了,英國關稅放開之後,各國汽車都進來了,有德國的美國的還有日本的,衝擊的英國市場一塌糊塗,一大批汽車品牌都賣了,我們國家往前幾十年不也買過幾個品牌嘛,是不是啊,中汽協的同志們?
其實英國汽車這個事情呢,不能怪撒切爾反而要感激她。她是個女強人啊,鐵血娘子乾淨利索,雖然英國沒汽車品牌了,但製造業還在,研發人才也在,英國的人工成本問題解決了,汽車技術也沒有外流,研發人才還在就還好嘛,英國現在也是汽車大國嘛。
我們政府是有決心開發限制的,我們也是要有自己汽車企業滴,這是毋庸置疑滴。那麼什麼時候我們開放呢,還要再研究研究。下面我們再談談韓國汽車,會後組織個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也交流下想法,年輕人不要拘束,多說說,大膽說。
韓國汽車起步很晚啊,同志們。現在韓國汽車雖然還有差距但已經進步很大了呀,他們跟我們很像,我們是一類人,跟日本不一樣。雖然建國時期,一汽的那輛紅旗拿到日本參展讓日本人羨慕了一陣子,但人家扭頭就超過我們了啊,這就是實力啊。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有那麼多重工業,戰後大批重工人才都做汽車了,人家開發能力強,超過咱咱無話可說,但韓國超過咱,咱就要好好想想了呀,同志們。
同志們,我認為是這樣的。韓國一沒技術二沒經驗,為什麼人家就能做成汽車呢?發動機也是用的三菱的吧,我看著現在他們現代和起亞上的發動機跟三菱的沒啥兩樣嘛,對不對?咱也是用三菱的發動機吧,為啥咱就做不到人家那種程度呢?
懶了啊,懈怠了啊,同志們,國家設立關稅跟合資比例是想給你們時間讓你們努力研發的呀,我看國內汽車企業有幾家就不是那回事兒。只知道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賺錢了,忘了自己創業了,拼搏勁沒了,滿足了,開始吃老本了,這不應該啊,同志們!
合資合資,為什麼要合資?缺管理經驗,合資跟著外企學嘛;缺錢,合資跟著外企賺嘛,對不對,合資是不是就這兩個目的?!我看某些公司太不像話了,就知道賺錢不知道學技術了,某個企業都快成寶馬的代工廠了。這樣的公司,你們中汽協也應該想想辦法,別天天護犢子。我看群眾要求開放限制,就是看不下去了,雖然也就是一時氣話,不過如果再這樣,我看也沒有保護的必要了。
咱跟英國不一樣,開放了,咱跟人家合資還能有話語權不?沒了政府給你們支持,你們還能這麼滋潤?說不上話,錢又分不著,自己的品牌還沒建起來,人才也沒培養起來,怎麼辦?同志們,怎麼辦?
恩,我看李書福、王傳福有話要說,不著急,我來替你說。其實我知道書福有了沃爾沃想開放限制,這個心情我了解,傳福想好好做電動車,我也能理解,但說實話,我們要是開放了你們能頂得住嗎?
頂不住,別看你們吉利、比亞迪、奇瑞是一線牌子,但你們這些一線牌子里沒有寶馬也沒有奧迪,村辦小學拿第一沒啥意思。咱跟別人比還是有很大差距滴,開放了別人肯定衝擊我們,對不對?你們也沒好日子過。
我們一大批汽車企業倒下了,消費者也買到好車了,但我們沒主動權了啊。汽車就成貿易逆差了啊,貿易逆差我們的外匯就要少了,少了外匯競爭力就弱了,弱了我們的資源就會外流,國力就要衰弱,衰弱就容易影響民生,就在國際上沒地位。
所以啊,汽車這件事很讓我頭疼啊,我跟習主席商量了一下,再給你們十年,十年再不把胳膊腿兒鍛煉強壯了,是死是活就只能聽天由命了。還有啊,做什麼事兒都要靜下心來做,拿出誠意來做,你們做的產品不好,群眾還怎麼相信你嘛,群眾基礎沒了,以後就更沒法生存了,對不對?
還有啊,群眾有幾句抱怨是很正常的,別看他們天天抱怨國產車不好,其實他們心裡還是很支持你們的,在關鍵時刻,我相信人們群眾一定站在我們這邊,就好像現在群眾指責政府,但一旦國家危難,每個人都會挺身而出的。
好了,我老了,也累了,說了些廢話,只是希望你們能好好想想,還能不能繼續這麼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記住,尤其是中汽協的同志們,十年,就十年,回去好好研究下,把我們的奔騰、東風、紅旗啊,都給做起來,給我們的民企看看,好不好?
恩,這個態度不錯,那就這樣,散會吧。
2014年5月23日 北京問什麼時候能放開?放開是遲早的,可能是五年,十年,十五年,或者五十年。一百年。國企的利益能撼動嗎?目前來看,幾乎不能撼動國企利益,因為因為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國企都賺錢。似乎每個人都賺錢。這種多方共贏的除了消費者不贏的局面是很難打破的。因為消費者其實是最弱勢的群體,沒有話語權。誰會帶頭做這個事情?
目前來說,到底有誰會帶頭做這個事情,自主品牌有沒有力量能夠推動這個事情,合資品牌會不會推動這個事情,國外會不會推動這個事情。
綜上所述,我認為幾乎不可能。最近在關注這個問題,做了一些小研究,先寫一部分,有空再寫剩下的
前世:
汽車股比外資最高不超過50%的限制,汽車行業政策文件明確的表述,最早來源於1994年由國務院印發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其中第六章第32條「生產汽車、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所佔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
而《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之後發展為《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於2004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其中第十章投資管理第四十八條提到「 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
其實不論政策文件如何,股比不超過50%一直是汽車合資企業的紅線,我們可以看到從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北汽佔68.65%,美方佔31.35%),到之後的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外資的股比從來沒有超過50%。
從國家層面來說,這是由於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較晚,各個方面與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了上百年的行業有巨大的差距,一旦放開股比限制,很有可能對尚在發展中的自主品牌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比如當汽車行業出現多個外資獨資或外資控股的企業,他們採取一些如切斷供應鏈,低價傾銷,高價惡意收購自主品牌等行為,將對整個民族汽車工業帶來非常惡劣的打擊。
其實不僅是汽車行業,國家在其他行業,比如鋼鐵,化工,金融等等,對外資的進入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通過一系列國家政策,文件,比如《外商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限制和引導外國資本在中國的投資。
這個問題盡然沒多少人關注?
正在調查合資汽車50%的股比問題,保護了30多年,看看現在一汽怎麼樣·······對中國汽車行業而言,放開過程中幾大國有汽車公司可能會重組,聰明的話,現在趕緊把自主搞起來;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躺在合資巨額利潤上睡覺的情況將成為歷史,不努力,就會被淘汰。武鋼就是例子。汽車價格來說,越來越激烈,長期來看汽車企業價格可能會繼續大幅下降。目前,像長安福特這樣的企業,一輛車能賺2萬元左右,還是暴利。王傳福不是說了嗎,汽車成本還能下降30%。與鋼鐵這些已經價格透明的物品不同,汽車經過加工,附加值高,但高多少我們不知道,所以降價空間大。現在價高,也是合資公司雙方的問題。看看去年汽車大降價······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總是內需不足,消費佔 GDP 也一直不高?
※為什麼雷克薩斯在知乎上評價這麼高?
※如何評價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規劃隻字未提江蘇?
※南京當年是國民政府首都,為什麼當時日本進攻的時候,國軍沒有守住?
※如何理解利率平價理論(uncovered)中利率和匯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