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從不聰明到聰明的改變嗎?是怎麼做到的?


1. 睡覺,我覺得睡足覺真的能讓人變聰明。首先是思維會敏捷,然後是會主動思考。

2. 學習外語,然後用外語去了解新的天地。彷彿這個世界都變大了。

3. 多和聰明的人打交道,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最新關注點。人笨沒事,你關注的是前沿的東西,並且喜好它們,這是很聰明的抉擇。不知不覺你會發現你的聲音會被別人重視

4. 看書,看小說時就帶入自己,體驗主人公的感情。看工具書時,就去運用到生活中。不知不覺,你發現自己的情商和處理實際事情的能力得到提高。

5. 運動,優先推薦跑步和游泳,單獨進行。運動的時候可以完全放鬆,或獨立思考。其次推薦羽毛球,乒乓球和籃球,既鍛煉敏捷又鍛煉團隊協作。還可以認識有趣的人。

6. 專註。不論什麼事情,只要你夠關注,不要和別人比,你就能做到成功。相信自己。


就是那個忽然領悟到「對於每一種事務,都存在至少一種優秀的做事方法」的瞬間。

在此之前做事,總是憑著直覺去做,沒有考慮過方法。

在此之後做事,往往首先著手尋找或自行規劃一種優秀的方法,然後開始做事。做事之後要總結,要對方法進行修正和記錄。

很多人的「聰明」,其實是他們對於事物有著更強的洞察力,能夠更快地找到適宜的方法。洞察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的。但是即便是萬里挑一的聰明人,這世界上也有幾十萬個。他們之中很多人會總結自己的方法。還有很多人將自己幾十年的經驗積累,總結為方法。查到了合適的方法並加以應用,會讓一個庸人掌握天才的技巧。

在著手新的工作時,有意識地尋找現存的方法、經驗,這是提高做事能力的關鍵。這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是成立的,無論是多麼微小的生活中的瑣事。

我自己其實做的還不夠好,有些案例也涉及個人隱私或者和專業相關,再者也難免自吹自擂,所以這裡舉一個我讀到的很有意思的例子。

Amy Webb: How I hacked online dating

(如果需要字幕,點選「Subtitles」,選擇Chinese Simplified)

Amy Webb是個記者。她想要以結婚為目標找個男朋友。但是她是個猶太人,文化上還是傾向於找個猶太人結婚。經過她計算,在費城的150萬人之中,大概只有35個人適合她。她決定使用現代化的手段:婚戀網站。

但是呢,她上婚戀網站總是不成功,系統給她推薦的人她都不喜歡。有的約會對象甚至極度不靠譜。

於是她決定,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是沒有好結果的,她開始了研究,並使用了成體系的方法。

首先,她明確總結出自己喜歡男人具有哪些特質。她總結出72個特質,然後將之按重要程度進行排序。

她很快找到了非常適合自己的人,但是對方卻對她沒興趣。

因此,她開始進行市場調查,確認競爭對手:她喜歡的人,會有什麼樣的人喜歡。競爭對手的平均水平,特質,行為方式。其中那些極受歡迎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這並不是說她要把自己偽裝成別人,而是考慮人們會對別人的哪些方面感興趣,自己應該如何更好地展現自己。

她的頁面迅速成為網站上訪問量最大的頁面之一,而她也很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Amy Webb無疑非常聰明。但不聰明的我們總是可以借鑒她的思路,來為自己的事情服務。

總而言之,思考、規劃、應用方法,是成功的關鍵。


我有過這樣的體會。總結一下就是兩個字,心態。

你第一次鬥地主,想的是什麼?

你想,我得趕緊出完啊,出完就贏錢了啊。

抓到大小王,你很興奮,算計著我怎麼出最快,這張出完再怎麼回手,回了手下一套出什麼?

最後一算,完蛋多了一套牌。

沒轍,等吧,興奮變成期待。

對手手裡的牌越來越少,你從期待又變成焦慮。

最後人家手握一張牌,你開始猶豫炸還是不炸啊?

炸了他還剩一張2怎麼辦,分分鐘就走了,我還得翻倍輸錢。

媽蛋剛剛太興奮了我根本沒記牌啊,凈剩下期待,焦慮和緊張了!

最後你想,龜兒子放你一馬,結果人家把底牌一亮,紅心3。

情商和智商其實是不能割裂的,人最聰明的時候其實就是平靜的時候,所謂」每逢大事有靜氣「,說的也是類似的道理,平靜的內心可以幫助你把握事物的架構和關鍵點。關注的是整個牌局的走向,對手的實力,而不僅僅是自身條件和處境。而緊張,焦慮,興奮,失望,自卑等等情緒都會影響你的思維水平,讓你難以維持在一個聰明的狀態。

所以,想變聰明,煉心。

分割線——————有朋友問我怎麼煉心,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淺見。

看了一些人談自己怎麼提高學習成績,說真的,我心裡想笑了。從小到大,我大概也算是學習最好的那一群人,從未引以自豪過,真正的天才是鳳毛麟角,剩下的我們都是井底之蛙,我想說的是超越自己。

智商這事兒說穿了沒什麼稀奇,先天稟賦加一點後天方法論,多加練習,熟能生巧。很多人總說西方人講邏輯,東方人講中庸,其實都是扯淡,邏輯是一種本能,與生俱來,是智商的一個層面。其他層面還有,記憶力,聯想發散能力等等。可以想像成多邊形,要綜合起來才能描繪一個人完整的智力水平。道理都非常簡單。

情商在這裡起什麼作用呢?情商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東西,我們可以考察兩個層面,一是慾望,二是控制。我們舉個例子,失戀是成長,怎麼說?只是因為多了這麼一種經歷,你就成長了么?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失戀時,你內心腫脹,求不得,所以渴望的極致就是痛苦的極致,然後你想了想,還不至於去死,所以一切還得繼續。雖是一種無奈,你也學會了看開,領會了生活無常。情商大概就是這麼個角色,讓你不會沉浸於內心的腫脹,合理疏導腎上腺,荷爾蒙。總之,這個層面,它就是個控。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控相對容易,尤其是我們這種被教育體制虐過的80後好學生。他們心裡有條線,這線也不是他們自己畫的,但總有些類似忠孝節義的道德情感在內心蕩漾,驅動著我們去摸那條線,挺可悲。哪有人喜歡徹夜苦讀去背數理化史地生,無非一為攀比算虛榮,二為父母算孝心,還有一點為心裡那個自己想像的虛無縹緲的象牙塔,卻獨缺熱情。所以情商成長上,我們都有那麼點麻木。

所以,怎麼煉心,答案也簡單。用力活著用力愛。今天你搭訕了一個你以前不敢搭訕的美女你煉了心,明天大家各奔前程,你千般不舍卻也瀟洒揮別,你煉了心。讀萬卷書,體會了古今中外的生活百態,你煉了心,行萬里路,你知道了柴米油鹽之外還有詩和遠方,你也煉了心。生活本身會告訴我們真相,情感本身會領悟人生無常。我們要做的是跳脫出條條框框,門戶之見,地理阻隔,甚至忠孝節義,三從四德,去找這生活真正的熱情。不因為父母會覺得欣慰,異性覺得這樣靠譜,同性會覺得這值得羨慕,鄰里會把你說成別人的孩子,社會會給你這樣的尊重,只為內心的那一點腫脹。到了的人會真正強大,強大的人會真正平和,平和的人會收穫真正的聰明。

以上,共勉。


我不知道題主的「聰明」指的是什麼,如果指成績與分數,那麼我有一個自己的故事可以和題主分享。

我從小文科要明顯好於理科,識字速度和背誦能力很強(我有特別的背誦技巧,在背誦時,我會裝作看四周的風景。。啊喂泥垢了!(╯‵□′)╯︵┻━┻),因此被授予了「聰明小孩」稱謂。事實上,我在小學階段,一直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小孩」。

情況到了高中發生了很大的逆轉。高一的數學和物理與初中是嚴重脫鉤的,可以說,高中數學才算開始學真正意義上的「初等數學」。因此,從那時起,我的數學和物理成績一直很不理想。我們班當時的物理老師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大叔,特別喜歡罵人。自此我便陷入了惡性循環,他越罵,成績越差。

大概到了高一下學期,快期末考試的時候,我覺得這樣是不行的。雖然我讀文科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數學和物理始終是要邁過去的一道坎。

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我找到物理老師,問他要了兩個學期以來所有的課件和筆記(這點不得不佩服這個老師,雖然脾氣很差,但是他的課案是我見過寫得最認真的),一道題一道題地過。至於數學,我找到一個離我家比較近的數學老師,跟他提出,能不能一對一地單獨輔導我。他一開始不願意,但是我軟磨硬泡,終於他每周會抽出兩個小時,詳細地把課本上的內容原原本本地給我捋一遍。

於是,差不多一個半月以後,期末考試,我數學考了115(滿分120),物理考了全班第二(分數忘記了)。

讓我非常高興的是,這些解題能力並不是我依靠背誦的技巧背下來的,而的確是做了大量題目以後扎紮實實掌握的。我高中畢業已經快六年,但是時至今日,我依舊記得那個時候一道題一道題地去做,終於有一天恍然大悟,尼瑪原來加速度為0了,速度不一定為0,這個狗日的小球還是會繼續向上歡快地跑的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要和題主分享。

我高一時候同班有一個女生,數理化成績非常差,但是人非常勤奮。即便是上文說到的物理老師,看到這個女生慘不忍睹的物理成績,也從來沒有罵過她。因為她真的很認真,但就是學不會。

於是高二分班的時候,我去了理科班,她去了文科班。

到了文科班以後,聽說她依舊很認真,但成績依舊不溫不火。所有人都覺得,她這麼認真有什麼用。

但是高考的時候,這個女生總成績拿了全年級第二,全省文科前一百名。

此時,沒有任何一個人再說,這麼認真有什麼用。

所以,

1、有些事情,你永遠都沒有辦法做到「頂尖」,因為智力跟不上。

2、但是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做到「高段」,因為它需要的是時間的累積和精力的打磨。

3、 不聰明與聰明之間的區別,是很微妙的。有時候我們只會通過一次兩次的結果,來判斷整個人、整件事,其實這是不明智的。

=====

似乎跑題了。從小,鄰居和親戚在談論我的時候,都會覺得我很聰明。

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從來沒有聰明過。只是看上去比較聰明而已


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自己並不如想像的聰明。但從那一天開始,周圍的人覺得我聰明了好多。


我猜想大部分人只有從聰明到不聰明的過程。

從玩小聰明,到意識到那有多浮淺。

聰明有個屁用。


說個自己的奇葩經歷。我是女生。初中一直是混日子的那種,高一時同樣混日子,成績一直處於比較中間靠後的位置,為此老師跟我爸爸說了好多次,說我不思上進,就圖安穩。。。後來,高一時候喜歡一個非主流裝酷男生(現在覺得那男的好醜)被那個男的拒絕了。因為我太胖了,不夠漂亮。頓時傷心成一塌糊塗。加上班主任放棄我了,覺得我不認真學習,就玩。。記得高二分班前夕,我就一個人在床上坐了一夜,那個夜晚想的東西和對自己的發誓(10年過去了,我依舊記得那個夏天的晚上,北方的夜晚總是那麼怡人,涼涼的風,還有不時傳來的蛐蛐叫聲。。)我開始減肥,一個夏天減了20斤,好像有點不對題。。

然後我開始發奮學習,我從班級中間名次,一個學期成了年級第一。所有人都覺得你聰明。其實,我從那個晚上發誓自己要活的精彩漂亮完美。我對自己嚴格要求,別人睡覺我在看書,別人玩鬧我在看書,別人看電視劇我在補課。更多的付出和專註做一件事,是我這十年來的收貨。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我覺得我最有用的聰明,就是知道我並不聰明。


我不是最壞的,可同時也不是最好的。我沒有理由自負也沒有理由自卑,可是我有理由去學習,有理由去努力。而不是做一個自恃聰明的人,在自己的世界裡笨拙而自負的跳舞,實則浪費了無數時間,落後於無數自己所曾看不起的人。


憤怒的時候閉嘴,不要做任何決定。

痛苦的時候管住嘴,不要通過吃喝抽煙排解。

爽的時候多用嘴而不是多說話。

害怕畏懼的時候咬住牙不要試圖拖延。深吸一口氣,立馬處理,處理完了就不害怕了。

當你明白克服情緒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情緒下克制自己直到恢復理智而不是在其間做出些由荷爾蒙決定的行為,你就會立馬變得聰明。


ANSWER:聰明屬於天生,變不了。後天能做的就是減少與聰明人的差距,更加的努力,才能減少與聰明者的差距。 (聰明人的思維層次和常人是完全不同的,做事與他們差的不是手段,是思考的境界)

一: 曾經:

1:就像水中浮萍,無根基,隨風飄。 完全認同他人設定的世界觀。任人擺布。表現在生活上就是不知道追求什麼,踢一腳動一下:。

2:空有慾望而無深層次的動力,知道自己需要改變生活狀況,卻不知道如何改的更好。知道了也由於沒有馬上行動,淪為笑談。原地踏步。(隨波逐流沒有主見是毀掉一個人的最主要原因)

二:當下

1:從底層混到部門業績TOP(人數大於三十),薪水翻翻。都是冷靜思考,持續努力的結果。

2:知道了自己要什麼,怎麼樣可以更快更好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持續付出。

3:凡事有自己的主見,看得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三:怎麼形成自己的主見:

A:做做冥想,自行搜索相關書籍。

B:獨自跑步,健身。可以減少雜念。

C:每天多走不一樣的路,看見不同風景可以激發腦子的活力,讓自己更加容易冷靜思考。

D:巴拉巴拉,其實還有很多,做了如上幾種就會有效的自尋探索了。。。。。自己探索的效果再好沒有了。。。。。。。


我真的很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不那麼聰明的黑歷史,有一些人參與了其中的三年,有些人參與了一年,有些人參與了三個月,有些人參與了若干天。

而我的媽媽,她無處可逃,我這十二年的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秒的不那麼聰明的時光,她都一一知悉、一一承受。

十二年來,狂心不歇,

十二年來,造業累累。

自作孽地以二輪新秀的資質,揮霍到打鄉鎮邀請賽的程度。

我用自己血淋林的實踐證明了:

「無定則無慧,無慧亦無定」

曾經奮力掙扎,怨天尤人、萬念俱灰,屢敗屢戰,嘗試過各種技術層面的改變,但都最終發現自己猶如19世紀末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小修小補已然無濟於事,只有同時從精神層面的內核到外在的技術層面進行自我革命,才有可能為自己謀取一條出路。

曾經看過幾位或者好心但平庸、或奸惡且無能的心理醫生, 當我以一個慌亂、無知、焦慮的強迫症患者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在他們的眼中是否已經化身為一隻待宰的肥羊。

漫無目的的回憶童年,

玄乎其玄的催眠、暗示,

低齡無聊的積木遊戲,

口若懸河的隔靴搔癢,

一次次昂貴的諮詢、治療,我那下崗的媽媽都毫無怨言,但我的毫無起色卻讓她的眼神充滿憂慮。當有醫生建議讓我住院進行藥物+電擊療法的時候,我的媽媽毅然帶著我回家了,後來很多次的夜晚,我半夜驚醒之後會發現她一個人深夜獃獃的坐在客廳的沙發上。

媽媽,真的對不起!

您那時候的絕望和痛苦應該百倍於我吧。

從高中之後就徹底放棄了醫院治療。

但後來有了轉機:

我高中的所有課程都學得像渣一樣,除了英語,帶著強迫症上了一個三流大學後,我一直堅持在學英語,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會花那麼多時間在英語上面,我從沒有想過去考雅思、托福、四六級,學英語於我,大概是隱隱覺得在將來的某個時候能排上用場,也可能是我當時唯一能做好的,合乎自己taste的一件事情(本人大學繼續掛科無數,呵呵)。

後來漸漸能無障礙的暢遊在英文互聯網的世界裡,知道自己的病叫OCD,追蹤到了Dr.Edna Foa ,然後是和她有過合作的Dr. Jonathan Grayson, 然後是那本改變我人生軌跡的一本書:

「Freedom from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從這本書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classical conditioning,什麼叫operant conditioning,什麼叫state dependent learning知道了日日夜夜以來困擾自己的癥狀是如何發生、發展的,知道了自己的病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學習共同促成的,也知道了自己的問題癥結在於:

The question:"Are you willing to learn to live with uncertainty?"

「NO!」

過去十二年來,我一直在這樣的大聲回答。

時至今天,我仍然沒能做到在所有面對深淵般的未知時刻,勇敢的回答一聲:

「Yes!」

有些時刻,我仍然在追逐著確定性,對確定性的追求於我而言,就如吸血鬼對鮮血的渴求,早已寫在我的基因之中。但我也在努力學習如何控制自己這種渴求,因為我知道這是成為一個正常人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像大家一樣忍受不確定性。

The past is a memory, and the future is no more than a hope

簡而言之,通過使用CBT(主要是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我至少恢復到了能夠在相當的時間內正常的學習生活。換言之,我的強迫症也許永遠都會在那兒等著捲土重來,但是我至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功能性恢復,至少恢復到足以使我在知乎上有條理的回答問題。

當我恢復學習能力之後,

現在我也想要一個Ph.DTitle.

因為我切切實實體會到了知識的力量。

如果說我變得稍微聰明了一點,那也只是明白了:

We are all trapped in this real world no matter how much life would be if our wishes came true

But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you can do to make yourself better."


打辯論的可能大多有和我相似的經歷。

一般來說大學加入辯論隊的人,本身就具有還不錯的口才與思辨能力。雖然是菜鳥,但在生活中反駁一下親朋好友是完全沒問題的。

在學過一點辯論技巧以後,就開始用一些類似於「偷換概念」「避重就輕」的「專業詞語」來反駁他人了。於是當老媽給我眉飛色舞的講一些她從微博或朋友圈看來的「人生哲理」時,我就會用自己的辯論能力將她反駁得無言以對,然後帶著自豪的心情繼續玩電腦。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我的好友或是同學身上。

這就是剛剛開始學習辯論的我們蠢的地方。

不過如今學聰明了,我知道了很多情況下。我的家人和朋友只是為了和我分享他們的感受,甚至只是想和我愉快的聊聊天。至於說的話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客觀正確,簡直微不足道。

要說怎麼做到的,大概是將心比心吧。常常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往往能發現問題的本質。

有個新認識的朋友對我說:你說話那麼少,不像是打辯論的。我對他笑笑:「以前打,現在不打了~」


最近 在知乎提問了一個關於努力的問題以後。感謝@Moemoe Li

—————————————————

1以前總是看著看著書就不由自主的去幹了別的,現在可以至少一小時不動地方,專心做一件事,並且很享受控制自己的過程。

2以前認為先找到所謂的方法再實踐的做法很聰明,現在只要知道一件事是我要做的,並且有一定方法就立刻上手不去糾結最優不最優,最好的方法都是在實踐中得出來的。

3保持身材真的有利思考,這個是我在實驗過保持有點餓和保持有點冷之後發現最健康高效的。

4學生階段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看書,學習,體驗,犯錯

-----------------------------------------------以上轉變全部由知乎引發。但是之所以能引發因為我一直在思考。

所以學而思,思而學。就是從不聰明到聰明的轉變。


兩年學會說話,二十多年才學會閉嘴。


2014-8-28 補充:把常識的地方縮短,把心得補完。

---------------------------------------------------------------------------------------

我的標準答案是:不斷的受挫,反思,學習,總結,實踐驗證,直到成為經驗,直覺,和習慣。

1. 聰明人首先要擺脫基本需求的束縛。(來源:馬斯洛,《動機與人格》)

人飢腸轆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平時發誓要守護的,心理認定要堅持的——偉大,高尚,純潔,自由的尊嚴/虛榮,理想/追求,愛情/友情,愛好/嗜好,在飢餓面前,都不值一提。除了食物,其他任何追求都不存在。他夢裡是食物,記憶里是食物,思想活動的中心是食物,他感情的對象是食物。

嗷嗷待哺的嬰兒,用玩具,音樂,睡眠,搖晃,擁抱等各種各樣的東西去吸引他都沒有任何用處——他不停的哭,聲音哭啞全身通紅都不妥協,直到能夠吃到奶/或者哭不動為止。不食嗟來之食而寧可餓死的聖人畢竟是少數,對人來說,生存是第一需求。災民們哄搶糧食,水和各類救災物質而完全不顧秩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為什麼首先提到這個:因為飢餓等生理需求會影響判斷力,讓人變得不聰明。能克服這個,已經勝過了很多被這些需求拖累的人。(同理,貧窮也會影響你的判斷力,具體答案見:貧窮會導致判斷力下降嗎?)如果你要變得聰明,首先是不被這些物質和生理需求所累。對飲食的需求,對性的需求,對貧窮的恐懼,都會讓你不聰明。比如飲鴆止渴,比如精蟲上腦,比如借高利貸,比如賣腎買iphone,都是被基本需求所累。

那些沒有養活自己本領的成年人,覺得父輩為了小錢討價還價降低身份,鄙夷同事的案牘勞形被家庭所累,一心去追求自己內心想要的自由夢想的人,就是連這最基礎的道理都不懂的人。一個為保其自尊而寧願失去工作的人,看上去很牛逼,但是在經歷了經濟來源的斷絕後,可能為了找回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甚至不惜犧牲自已當初的尊嚴。一個為了自由而寧願去窮游蹭吃蹭喝追求心靈聖地的窮游er,到最後可能為了蹭一趟車出賣自己的下體,在知乎被黑的很多,就不多說了。

2. 聰明的人其次需要擺脫獨自去做事情,善用交換。(來源:曼昆,《微觀經濟學》

作為一個社會人,之所以能生存的更好,是因為供給與需求的交換+專精。

每個人都需要衣食住行,沒有交換需要自己種糧食做飯,自己種棉花做衣服,自己蓋房子,自己造車子——但是如果分工,有的人去專門做一件,做好以後和別人交換,所有人都能生活的更好。

只有做出的貢獻滿足了社會上其他人的需求的交換,他們才會給你回報。要生存的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或者更高價的需求,就能拿到更高的回報。

你能提供的供給越普遍,則價格越低。你能提供的供給少而需求很多,則可以要天價。

比如專門學做飯做成了大廚,別的事情什麼都不用去做,衣服房子車子都會換到,比自己去做衣服房子車子,不知道好多少倍(因為服飾,建築,汽車是其他人的專精)比普通廚子的衣服房子車子,也不知道好多少倍。(因為你的供給,他們提供不了)

聰明人不僅僅做到交換,聰明人把交換時間做到極致!因為時間是最寶貴也最容易用掉的資源。知乎上有個回答,暫時找不到出處了——某企業家,需要看書的時候,他不會自己去看,而是花錢請人讀完,給他展現總結書的知識。他通過花小錢,把讀書的時間節省下來用專精來賺取更多的錢。

3. 聰明的方向 是理解真正的需求。不要做努力卻只感動了自己的事情。

思想總結來源:科特勒:《市場營銷原理》

我要繼續借用這個例子——我們假設一下你最愛的親人在大街上被槍擊了。TA一邊失血一邊尖叫。一個路人衝上來說「讓一下」。他仔細檢查了傷口並拿出一把小刀準備在大街上動手術取出子彈。 你問他:「你是醫生嗎?」 他回答說:「不是」 你說:「你知道你要做什麼,對吧?你是不是退伍的軍醫,還是……」 這個時候那個路人感覺有點不快了。他告訴你說他是一個好人,是一個誠實的人,他上班從來不遲到。他告訴你說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業餘生活豐富,生活非常富足。他還說他從不說髒話。 你有點疑惑,說:「這ta嗎的和我親人被槍擊躺在馬路上有什麼關係?我需要一個可以在傷口上動手術的人!你到底能不能做?」 現在這個路人非常生氣了——為什麼你就那麼自私膚淺呢?你難道不在乎他的那些優良品德么?他剛才不對你說他總是記住女友的生日嗎?他有那麼多優良品質,你為什麼就抓著他會不會外科手術這個事實不放呢? 在那個瘋狂的情形下,你會用你沾滿鮮血的雙手用力搖晃他的肩膀,大喊道:「廢話!你說的那些優良品質都是屁話,因為在當前情況下我只需要一個可以止血動手術的人!你這個神經病給我滾!」

很多時候,面對生活上社會對你的需求,你是一個好心努力,但是卻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糟糕的人。如果不去思索該如何滿足這個社會對你的需求,而去抱怨社會為什麼不公平,不看重你的優良品質,那是只能繼續憋屈一輩子。

苦勞是苦勞,但是苦勞永遠不能代替功勞。抓不住需求的苦勞,感動的了自己,卻也只會痛苦自己。這一點尤其在追對象的時候遍地都是——大部分年輕人都只會感動自己,為什麼嘔心瀝血24*7全天候赴湯蹈火,為什麼一片真心溫柔體貼處處替對方著想,女神/男神 卻還是對你呵呵——你有想過她/他的需求是什麼嗎?也許她需求的是像老爸一樣讓她崇拜的人, 他需求的是一個富家女讓他少奮鬥幾年,你的這點犧牲 對TA而言,有利用價值,卻毫無前景可言

===========================================

前面講了怎麼避免不聰明,下面來講如何變得聰明。

我認為質的飛躍主要因為三點:

1. 專精

2. 選擇導致的自由度

3. 路徑概率

1. 專精,(來源:德魯克,《管理的實踐》)

社會永遠是:重複性越多的工作,報酬越低,比如重複掃廁所,很累也很悲催。從沒有那個人掃廁所能成為富翁的。而思維壓力越大,工作內容挑戰越高的職位,收入越高。某個公司的CEO為什麼能拿那麼高的工資,是因為能承擔這個崗位的工作的人實在太少,這才是有BOSS願意花大價錢請一個人過來。

最簡單的工作是:管好自己手中的工作。保證自己工作的結果。

難一點是:管好自己和別人的工作,並保證團隊的結果。

更難一點是:指對團隊努力的方向,管好自己和別人的工作,並提供好的結果。

隨著時間的發展,收入可能越來越高,也可能原地踏步,關鍵在於你的專精——同樣的事情,你因為經驗或者其他訣竅,做的比別人更快,更好,更省錢,那你就是應得的高報酬,你也變得越來越不可替代。如果你做的一直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那麼你也不值得拿到比畢業生更多的報酬。

2. 選擇導致的自由度。(來源:自己感悟)

從這裡開始,完全是我自己摸索的想法,不能保證準確性。

3. 路徑概率。(來源:自己感悟)


從有自知之明的時候開始


我的人生難得有頓悟的時候。

只是有一次,那是十幾歲悶熱晴朗的下午,一件小事。時間已經模糊了記憶,我記不起那究竟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但是,刻骨銘心的感覺卻留在了記憶的深處,不時地翻滾。

記憶里的焦躁不安與歇斯底里,把我推向絕望的深淵,無能為力無法逃避。強力的渴望死亡,時不時的望向窗外,幻想著解脫。終於,我選擇了一個比自由落體更飄逸的世界,水。

沒有人打撈我,我是自己走上來的。活下去缺少的不是勇氣,而是智慧。沒有什麼大徹大悟,只是自己在水中還是掙扎,只是覺得自己沒有放棄對生命的渴望。沒有比活著還重要的苦難,經歷它,越過它,生命還是繼續。之後我的眼光變得更遠,懂得了放下眼前的一切,站在超我的高度去思考。也許當時我的智商並沒有提高,但是我的思考方式發生了質的改變。也許,這就是我人生為數不多變聰明的時刻把。


謝小鹿邀。

不要過多地關注外界給你的答案(問答網站會讓人變笨),凡事都自己盡最大努力去找答案。怎麼找呢?用心,對,用心去感受,去不斷地實踐、總結,這種感受是最重要的,然後把這些內化在心裡,對,是內化,這些東西才會真正變成你自己的了。閱讀促進思考,用思維將思考結構化以形成自己的經驗和方法了。這樣,你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了。


我覺得我變聰明了,是開始於我知道自己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不想走什麼樣的路。

並且有勇氣選擇自己想走的那條路。

而我想,大概還有很多很多的年輕人都還是不聰明的,不知道為什麼在走著現在這條路~


我覺得這個事情和一個人所受到的外部激勵的影響是很有關係的。

至於這一點可以自行谷歌fixed mindset和growth mindset的區別。大體上來說就是前者做好事情之後被歸因於自己智商高,於是下一次他再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先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是否在我智商範圍內能解決,可以的話便去做,不可以的話寧願不做,以防failure影響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至於後者的話做好了一件事就會歸因於是自己努力了,然後就會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也不會想這件事如果失敗了會對自己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反正都是對自我能力的一種提升。

總體來看的話後者會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而得到逐步提高,前者則會固步自封,很難有大的提高。


推薦閱讀:

馬桶堵了如何疏通?
刷牙到底是熱水好還是冷水好?
應該用熱水洗臉還是冷水洗臉?
水為什麼不能多次燒開?
肉豆須是什麼東西?

TAG:生活 | 人生 | 生活方式 | 生活經歷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