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字如何反切?有幾個切法?切的時候自由組合的話,有什麼基本原則?

漢語言文學有關


「戰」依《康熙字典》轉抄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諸韻書(也是字典的一種)

上面的反切拼注音為一個切法, 「之膳切」。

網路字典《漢典》 →漢典 zdic.net

可查得各字的康熙字典條目, 上面有轉抄韻書上的反切注音。

由於做為普通話音韻基底的北京一地方的漢語, 在過去一千多年當中的變化, 比起諸如閩南語

和粵語的變化還大頗多。 若用韻書上的反切注音來企圖直接切得字音,

因而往往會有扞格不入的狀況。

然而, 「戰」這個字, 剛好還能以韻書上的反切注音上下字的普通話字音, 直接切出

來求得「戰」字的普通話字音。 我就以「戰」, 音「之膳切」為例,

來說明反切得字音的規則/原則如下。

以反切來切摩出字音的規則是:

「上字取聲, 下字取韻; 上字分陰陽, 下字辨平仄」, 四個步驟。

請注意:

1/ 傳統漢字的書寫方向, 一般為上下直書, 故稱上字、下字。

2/「平仄」, 指的是 平,上,去,入 四聲。「平」指平聲, 「仄」則是 上,去,入 這三聲的總稱。

平上去入, 又有分陰陽者, 如普通話的平聲, 就有陰平(第1聲)跟陽平(第2聲), 但上/去就不分了。

3/ 普通話已失去入聲。學校裡面所教的, 普通話有四聲, 那是指 陰平1,陽平2,上聲3,去聲4,

這四聲。那跟「平,上,去,入」四聲 所涵蓋的概念稍有不同, 請留意。

好, 我們就以上述反切拼注音的規則, 以「之膳」這反切注音的上下兩字的普通話字音,

依規則逐步來切出「戰」這個字的普通話字音。

「戰」字音「之膳切」, 其聲母跟韻母部分 - 「上字取聲, 下字取韻」:---

1) 其反切上字「之」, 在普通話唸成zhi1, 故可得普通話聲母zh-,

2) 而反切下字「膳」, 在普通話唸成shan4, 故可得普通話韻母 -an,

1)+2) = 聲母+韻母 = zhan; 故得「戰」字普通話字音的 聲母+韻母 zhan。

接著是「戰」字音的 聲調部分 - 「上字分陰陽, 下字辨平仄」: ---

3) 反切上字「之」是陰平(在普通話是定為第1聲), 故得陰調類 (「上字分陰陽」),

4) 反切下字「膳」是去聲(在普通話是定為第4聲), 故得去聲調 (「下字辨平仄」),

3)+4) = 陰去。

然而, 由於普通話去聲字已不辨陰陽,

故得去聲, 為普通話第4聲;

「之膳切」依照上述的反切原則, 可得:

1)+2) = 聲母+韻母 = zhan, 再加上聲調為 3)+4) = 陰去 去聲(普通話第4聲),

故可切得「戰」字普通話聲韻調俱全的完整字音為 zhan4。

-------------------------

普通話的平聲, 仍能分辨 陰平字(第1聲)跟 陽平字(第2聲)。

所以我另舉一「寒」字為例 -- 以韻書的反切注音的上下字,

仍能直接用普通話的這兩個上下字音, 來切出求得普通話字音的「寒」字音,

來說明反切規則當中的「上字分陰陽」這點。

「寒」字, 在《唐韻》的拼注音是「胡安切」, 在《集韻》《韻會》《正韻》是注「河干切」。

「胡安」hu2 an1跟「河干」he2 kan1, 這兩種組合, 是會切出同音字,

故我在此僅挑「胡安切」來做說明。

「胡安切」, 「上字取聲, 下字取韻」

1) 反切上字「胡」, 在普通話唸成hu2, 得聲母 h-

2) 反切下字「安」, 在普通話唸成an1, 得韻母 -an

1)+2) = 聲母+韻母 = han; 故得「寒」字普通話字音的 聲母+韻母 han

接著是聲調部分 ---

「上字分陰陽, 下字辨平仄」

3) 反切上字「胡」hu2是陽平(普通話的第2聲), 故得 陽 調類 (「上字分陰陽」),

4) 反切下字「安」an1是陰平(普通話的第1聲), 故得 平 聲調 (「下字辨平仄」),

3)+4) = 陽平。因而得陽平調, 在普通話為第2聲。

「胡安切」依照上述的反切原則, 可得:

1)+2) = 聲母+韻母 = han, 再加上聲調 3)+4) = 陽平(普通話的第2聲),

故可切得「寒」字普通話的完整字音 han2。

-------------------------

以上是 由韻書當中的反切注音, 能以普通話直接求得字音的「戰」跟「寒」為例,

來介紹反切的原理、原則及其步驟。


-

在此止在切、廣系統下討論此問題。

戰在切韻時代是章母 線A韻字(開口三等)字,在反切中要切出戰這個音節,意味著我們需要體現聲母(章),韻(即三等介音+仙A開韻母)。所幸章母是舌、齒音,韻母上未有重紐韻母的對立,所以我們選取的時候excited了許多。

首先,要體現聲母,反切上字就必須要選取章母字。而同時戰是一個三等字,反切一個三等字,不僅要考慮聲母的努力,也要考慮介音的進程:在反切中體現三等介音有三種方法:1. 上字三等下字也是三等 2. 上字三等下字非三等 3. 上字非三等下字三等 。

在《王三》的反切行為中,第一、第三種拼切出來的都是三等字(反切下字傾向於體現更多介音信息)。而第二種則大部分是三等字,小部分非三等字。但是反切啊,就是不知道,自己都不可以預料,在這個特定情況下(章母本來就在齦顎),我們可以認為上述三種行為都可以拼出三等字。至於韻母方面,仙A韻是一個獨立的三等韻母,所以硬點了,反切下字就必須在線A韻中選取。

確定了範圍,就可以數據化這個問題,進入小學館的網站:漢字古今音資料庫,開始選取切字。

我們已經確定了三種情況都可以,那麼反切上字的選擇就很明確了:一切章母字。

共得到593個章母字。

再選取反切下字:一切線A韻字。

然後我蛋疼的發現小學館韻母選擇時貌似不能區分重紐...I am angry! 那我止好求助於韻典網:

經過清點,線A韻中共有字整100個。

由此看來戰字總共有593x100=59300種反切方法。(如果我未有數錯的話...)

-


推薦閱讀:

量詞有什麼用?
為什麼古人不能發現語音是隨時間變化的?
玄奘譯音體系中,梵語kar、khar、gar等類都用三等字?
「?!」和「!?」哪種標點符號組合是對的?
哈哈大笑明明應該張開嘴 但為什麼「哈」是口合?把嘴閉上?

TAG:漢語 | 漢字讀音 | 反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