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需求是強需求?


強需求可以體現在三個維度上:1.必要性,沒有就不行,就像每天要喝水一樣;2.高頻度,每天要數次,就像喝了水要撒尿一樣;3.持續性,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足夠的頻度,就像只要活著,每天要喝水,每天也要撒尿一樣~


覺得 周鴻禕先生的過程很有道理:

奇虎的聚合門戶把社區里很多好玩好看的東西搜出來整合在一起,以為是一個新的突破方向,但做失敗了,周鴻禕進行了反省。

我發現這種社區類的內容,從用戶需求來說,並不是一個強需求。換句話說,你來了,可能在上面瀏覽三個小時,但是你一連三周都不來,也不覺得丟失了什麼。這種產品跟中國移動的手機報一樣,移動發到你手機里,所以你才看。如果它不發給你,而是變成了一個網站,那你是不會主動到它網站上去看的。所以,這是弱需求,是錦上添

花,沒有它也無所謂,有它我也願意用。

像QQ,是即時通信工具,沒有了QQ就沒法聊天,跟朋友們失去了聯繫。像搜

索,沒有了搜索,什麼都找不到,世界一片空白。這都是強需求。安全也是一種強需求,但也是做社區搜索失敗後才偶然發現它的。強需求產品可以自我發展成強大的渠道,而弱需求產品很難獨立做,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渠道。比如,前面講到的中國移動手機報,如果當年沒有上億的移動手機用戶,很難做成一個上億的產品。再比如騰訊的

新聞門戶,如果沒有強大的客戶端把它拉起來,如果不彈新聞窗,流量上不一定能超過新浪。這就是說,有時候弱需求的產品,並不是說不是好產品,但是對渠道的依賴比較大

我當時試圖從社區搜索的方向上尋求突破,一直在搜索技術上進行錘鍊和改進。然而,如果從用戶需求這個角度來看,從2006年到2009年,谷歌還在中國市場競爭的時候,PC(個人電腦)互聯網的搜索戰爭已經基本結束了。換句話說,兩大搜索品牌已經建立起來,任何第三方力量想再起來加入到搜索之戰,其結果就像當年雅虎做搜索一

樣,哪怕做得再好,用戶不認可你的品牌。所以這不是技術之爭。騰訊也一樣,擁有這麼強大的用戶群,經過很多年努力,也僅僅是獲得了一個不大的市場份額,這並不能真正地超越競爭對手。要想超越,只能在新的領域,比如在手機領域或者跟一些新的業務相結合。

在搜索市場格局已定的情況下,我們於是向安全領域轉型。於是我們重新進行自我定義,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擁有強大搜索引擎技術的公司,而不是一個做搜索引擎的公司。


看看這個是否有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amsujie【1021】如何對一個需求做價值判斷

最近看到一個提煉挺好的:

1. 廣度:有這個需求的人有多少

2. 頻度:高頻勝低頻

3. 強度:我理解為是否有可替代方案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性與食,強需求是那些,與人性最基本的部分相關聯的需求,比如:安全、自尊、情感、愛與被愛、自我實現等(真不想鞭屍馬斯洛,但他說得確實也沒錯)。而弱需求相對應的是靈魂未被激活時,打發時間的空虛與無聊。無聊因為刺激的填補而從弱變強,是一個上癮的過程。因了懶惰的習性,無聊黏附在情感上,你說是弱還是強?

人基本的需求很簡單,但人之於產品的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想想就可悲~

so,何必那麼用力,理解了這件事情,也就不需要這個問題了~


在沒有商業公司產品滿足某個需求的時候,用戶自己動手用奇葩詭異的手段實現了。

這就是強需求。

比如,

在沒有IM和web聊天室的時候,很多人用BBS通過不停回帖聊天,所以通過網路聊天就是強需求。

在早期的Diablo里,玩家用喬丹之石這個裝備物品當貨幣,所以一個穩定保值的貨幣系統就是強需求。


酷不酷。

愛瘋是必須的嗎?

跑車是必須的嗎?

鑽石沒有價值,但是怎麼那麼貴?


需求要考慮人的心裡性。例如汽車,房子目前就是個強需求,即使你不一定用得上的產品,當在社會群體的特定環境下,因此了一定的心裡反應,就變成了強需求。別人有,我也要求。


人數、次數、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判斷需求真偽的情況, 那麼判斷需求真偽有沒有一個更為科學的方式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如何判斷一個需求的真偽。

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對於用戶需求來說也是這樣,真偽很難辨別。某個需求的提出都會有一定的參考依據,但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有一些參考依據就把進而決定更新迭代某一項產品功能,在判斷產品需求真偽時可以參照這個公式:

通俗點講,就是事先評估一下產品改版後能不能帶來一定的收益,而這種收益是要大於損耗的,但有時候也不能僅僅只看眼前的回報,一些建設性的產品功能往往現在投入很大且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回報,但這項投入可能會讓公司未來幾年都處於領先地位,那這種具有長期回報的需求也是值得投入,比如百度投入重金布局AI,而AI短期內是很難被規模化應用的,但長期來看,這是未來的趨勢。

除了上面說的判斷需求真偽的方法之外,我們在評估一個需求的時候還要看一下需求的場景,既這個需求是在什麼場景下發生的,有時候場景的強弱也在決定著需求的強弱,同時還要看需求場景的波及人群,強場景高涉及人群的需求往往就是我們繼續要滿足的需求。比如對於餓了么的送餐員來說,他需要的就是快速得到需要送餐的信息,但是如果在人多的嘈雜地帶或者在騎車過程中,這時候如果是鈴聲提醒,送餐員可能就很難聽到,這時候不妨輔助於震動提醒,這就是一個強需求高波及人群的需求,也是一個真實需求,在進行需求排序的時候可以放在首位。

低需求強度低波及人群的需求往往是偽需求,這就話的意思也是這個功能無論優化或不優化對影響的用戶範圍以及對用戶體驗的影響都不大,這時候如果優化這個功能,可能就顯得有些無關痛癢了。低需求強度高波及人群的需求也是如此,對於低需求強度高波及人群的需求在進行需求排序的時候可以適當調低優先順序,這部分需求對優化用戶體驗有一定的好處,但不會帶來明顯的收益;對於高需求強度低波及人群的需求,產品經理一定要慎重對待,因為這些需求里可能存在大量的機會,有可能會延伸出來一個新的產品形態,當然在決定投入之前也要看一下ROI。

即:高需求強度高波及人群(優先滿足)&>高需求強度低波及人群&>低需求強度高波及人群&>低需求強度低波及人群。

總結來講,在判斷需求真偽時除了可以依據需求的投入產出比之外,還需要考慮需求的場景強度以及需求的波及人群。判讀完需求的真偽後,我們就可以根據需求的場景強度及波及人群進行優先順序排序並投入迭代。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1)滿足需求的生產企業數量多,基本是完全競爭市場;(2)產品同質化,差異不多;(3)價格穩定


強需求有兩種:第一種如食物,沒有就活不下去;第二種如妹子,沒有也能活下去,但活著不爽有機會就會努力去爭取


在產品範圍邊界內,被需要的需求中,牽扯到了產品存活與否以及決定了產品生命力旺盛與否的那部分需求,是強的。


人性的弱點在哪裡,需求就在哪裡,是這意思吧


強需求需要數據,從一個人的開支佔比可以分析需求點在哪。


各位產品同事拉倒吧

什麼是強需求?

領導說我要的這種xxx功能下一版上線

這就是強需求

這就是每天上演的現實,別給自己抹粉了

在程序業務不影響的前提下,其他需求都是可以延期的難道不是嗎?


沒有任何一個產品是對於所有人來說的剛需,只要針對某一部分人的強烈需求就可


推薦閱讀:

在醫療器械行業,作為廠家代表,對相應產品進行學術推廣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開發人員最討厭產品經理的哪些做法?
有哪些技術還不成熟就強行拿到市場圈錢的產品?
紙可以做什麼有創意的東西(或產品)?
如何看待網易今年剛推出的PM599產培生?

TAG:產品經理 | 產品 | 用戶需求 | 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