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的大學沒有「班級」這個概念?
- 美國大學本科沒有「班級」概念的根源是學分制。美國的高中絕大多數也是實行學分制的,沒有班級的概念。學分制起源於18世紀末德國的選課制,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1872年學分制在哈佛大學作為一種制度開始施行。學生所屬的年級,是依據已獲得的學分確定。
- 這也是由於美國本科的通才教育的基本思想所造成,在美國大學裡,問一個大一的新生甚至是大二學生是什麼專業的,很多時候都會得到「Undecided」的回答。因此,很多美國的大學生在大學的第一第二年都先涉獵百科,而不著急學專業課,一方面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確定專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以後的專業學習打下廣博的基礎。美國研究生階段才是「專才教育」,有一個program的概念,很多課還是這個program的人在一起上。
- 美國人崇尚發揚個性,倡導個人本位,這與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集體主義觀念正好相反。這給予了每個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改變專業,根據能力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非常靈活。幾年之內換了幾個毫不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大有人在。
我不知道國內大學的班級到底是個什麼概念。。看了看上面幾位的回答說班級好像有按專業年級宿舍這種來劃分的?1、美國本科freshman和sophomore(大一、大二)階段,很多人的專業是undecided(未決定)。在大三專業課之前,學生沒必要決定自己是什麼專業。今天我可能想讀工程,明天就可能跑去上歷史課。在我們學校,除非impact專業,改一個專業就是在學校網站上點點滑鼠1秒鐘的事情。學生在校園裡的流動性非常強。這種情況是因為大一、大二學的都是很基礎的課程,無論你專業轉到哪裡去很多課都會cover到。所以不會有因為專業分班級的存在。(也有很多撒刁亂七八糟上了一堆無用的水課到大三大四哭著補上很多課的情況……2、美國本科沒有嚴格的年級劃分,是學分制。修滿學分可以畢業,春季、秋季,視不同大學而定,反正春夏秋冬四季什麼時候修完什麼時候就可以申請畢業了。一般為3-5年。
3、美國大學宿舍沒什麼嚴格管理,也不要求學生住校。順便吐槽一句,宿舍還比外面公寓貴呢,學校就是要賺錢嘛。一個宿舍樓有RA的存在。RA理論上會組織大家見見面啊,有什麼重要的活動會貼個紙告知大家,你有問題可以找他們。但是不會像國內管的那麼嚴,美帝通宵黨多得是,帶男朋友女朋友回宿舍過夜的多得是,RA自己還抽抽大麻呢。
4,樓上的兄弟會我科普一下好了。。在美帝大學沒有官方的學生會(至少我們學校沒有),學生都是加入自己的小團體活動,像華人留學生組織CSSA,CU。兄弟會姐妹會是美國人很喜歡參加的一種形式,和專業化的bussiness association完·全·不一樣。簡單的說,兄弟會姐妹會會組織大家一起玩,開趴,進夜店,總之是我們看起來非常混亂但是很american的年輕人釋放激情的一種組織。那種bussiness association,AED之類的則會給志向金融、醫學院的學生提供結交業內名人的機會,大家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般要交年費。還有一種christian的也很多,人一般都非常好,只要你受得了基督徒對你無止境地洗腦攻勢。。5,如果說班級的存在會給大家提供更多人際交往的活動諸如集體郊遊運動會之類的那完全不必擔心。美國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專屬app,一鍵可查詢選課、校園新聞等多種信息。在美國讀大學就是晨起收郵件讀郵件晚上收郵件讀郵件的事。。今天早上你看到下午有爬山活動,想去,下午直接奔到集合地點參加就好啦。就是so easy。如果是上述的專業性社團,可以在學校社團列表中找到你想加入的然後留下自己的郵箱,他們群發活動信息的時候你就可以收到了。總之,在美帝,如果你想當個死宅,在美帝能輕鬆愉悅的實現,因為沒人會逼著你加入什麼班級參加什麼活動。如果你想做個交際花,那在美帝大學你的魅力可以灑遍整個校園,也不會有任何阻礙。這不是一個會有別人在背後推著你走的地方,自己不懂向前走,那可能就永遠停滯不前了。其他的都說的很好了我就不廢話了。插一句,美國的孩子初中開始就沒有班級一說了。
我感覺國內大學沿襲班級這樣的組織形式,主要是為了便於管理。比如交班費、軍訓、運動會、統計綜合測評(就是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還給個評分用來作為獎學金的參考權)。
回想起來大學四年,「班級」這個概念真的對我非常模糊,上面這四件事怕事最能讓我感覺到「班集體」的了。但是上述四件事在美國大學基本都不存在(運動會存在,但是以體育課作為基本單位,而非班級)
相較下,美國大學本科更注重fraternity(兄弟會)的關係。但是這個和班級差的有點遠。。。
我了解不多,隨便說兩句,歡迎加過兄弟會的同學前來指正:1. 加入fraternity不是學校安排的,而是學生本人和fraternity現有成員決定的
2. 活動主題基本上是party為主,但是不同fraternity略有區別
3. 有的fraternity(比如三個希臘字母)全國很多大學皆有分舵*補充,PhD是另外一種奇妙的生物,上述討論完全不適用。描述這種生物生活習性的文獻,請參見 http://www.phdcomics.com班級的確是一種很奇妙的存在。我本科在國內是班長,全班有40多個人。班長的權力和信息壟斷量極大,而且幾乎沒有約束。同時,班長對校方的貢獻很大,所以校方是默許,乃至鼓勵班長謀私的(一種報酬)。這同樣也害了班長,40多個人所涉及的工作量實在太大了,如果想做一個稱職的班長,基本就可以休學做全職的班長了。所以學生們罵學生幹部把好處都端走了,學生幹部感慨自己大學白上了。
學校則繼續保持著懸殊的師生比,繼續維持著繁瑣黨團和檔案等工作。
需不需要「班級」,主要看進來的是一幫什麼樣的學生。
美國的大學新生雖然也是十八九歲,但其實都比同年齡的中國學生成熟一些。(雖然他們偶爾有更瘋狂的舉動,但是,要比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平均水平絕對是遠超中國學生的。)加上大部分美國人偏外向,把他們扔到大學裡,他們自己知道怎麼結交朋友,怎麼過日子。
中國的大學新生里相當一部分人真是啥也不會,如果沒有一個班級把一幫人抓在一起,估計有人一年也沒法認識一個新朋友。
再者中國有這種集體主義的傳統,多年下來也算有了不少經驗。說班級對學生髮展弊大於利,絕對胡扯。要是沒有班級,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覺得沒影響很舒服,但估計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大一新生要抓瞎,根本沒法適應,嚴重一點,就讀不下去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大學都沒有班級的概念。所以問題最好被改為「為什麼中國的大學有班級的概念?」國家剛開始建設學校的時候,都是仿照軍隊,上下級分明的嚴格管理。班級的概念來自於軍隊里的「班」。而西方的學校並沒有這樣的管理模式,所以也沒有班級的概念。事實上比較起來,採用選課制的時候,班級的編製就顯得不合理了。
學分制和獨立的選課系統,基本上就不需要班級的存在了!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課程是自己安排的,弱化了班級的作用。 不過鑒於國情,班級基本上是團委等發表下講話才會召集下。班集體這東東,有沒有其實也沒什麼所謂了。
覺得國內班級有實無名的觀點我還是不能認同的。
我認為國內之所以班級觀念重,是因為黨政體系在高校根深蒂固。
每學期都會要求舉行團日活動,班級競選班幹部,班級推優入黨,學年評選優秀班集體,優秀團支部....
如果沒有這麼多強調班級觀念的榮譽,只有獎學金,按照成績下發,你看有誰還如此看重班級觀念?
沒有班主任,也就沒有班長,沒有值日生,沒有課代表。整個組織機構都沒有
中國大學班級的存在完全是從便於學校管理的角度考慮的,對於學生的發展弊大於利。比如把同班同學盡量分在幾個靠近的宿舍裡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於其他專業的了解。而且中國大學形式化的東西太多,需要班級才好動員。如果在大學裡面參加了社團,就會感到相對於同班同學,跟社團同僚的關係才更近。歐美大學更加註重自由精神,也更加為學生的發展著想,所以沒有班級的概念也很正常了。
中國大學的班級也是有名無實啊
上課基本大教室亂跑,人際關係基本建立在兄弟會、姐妹會和party之上。
不止他們沒有,我們也沒有…大學很自由的
看看他們的校友關係間的強大和能力,再看看我們所謂的班級,同學關係,就知道太注重形式的一半沒什麼實際意義
推薦閱讀:
※EE轉CS是一種什麼體驗?
※請問澳洲留學的優勢在哪?
※仰恩大學怎麼樣?
※在齊齊哈爾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學讀了自己不喜歡的不擅長的專業怎麼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