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學是否是科學?依據在哪裡?

0610 Update

我新開了一個問題,想針對心理學底下特定領域討論這個問題的,可以去那裡。

哪些心理學理論/學派可以稱作科學?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6917

————————————————

科學的三大特點:可重複驗證、可證偽、自身沒有矛盾。

附Wiki詞條

科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5%AD%A6

Science: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


心理學也經歷過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派處在鼎盛時期,通過催眠,聯想,解夢的free association方式進行心理剖析,也是心理諮詢最早的形態,但是非常欠缺科學的研究方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Watson為代表的行為主義崛起,結合了人體生物,神經學,和行為學並欲以推廣解釋各種現象。這個階段標誌了生物學(尤其是神經學)和心理學的密切關係,研究方法也逐漸量化,實驗室化。

隨醫療進步,大腦解剖對心理學研究也越發關鍵;同時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文心理學等逐漸奠定了基礎;隨著數據的積累,臨床心理學也創建了一套不斷演變的評判體系,逐漸結合各個學派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對心理病人,藥物輔助認知治療 普遍被證明最為有效。

以上只是關於心理學發展的粗略介紹(但憑印象說的,歡迎補充)。可以看見,從最早的捕風捉影,到如今的自成體系,心理學從研究mind,發展成研究perception, cognition, learning, personality, social impact,human biology的諸多體系,且關於這幾者之間的互相影響都有非常科學的研究在不斷積累。

從學術研究上來說,大多數發表的研究或者自主的研究,都要經過嚴格的設計,sample size足夠大的採樣,嚴格控制的變數(或者對case study來說,長時間/內容詳細的記載)才能開展實驗。較為複雜的數據處理得到顯著結果並論證其意義之後,研究結果才有可能算是成功的。總的來說,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已經完全的科學化。

當然研究方法的科學化並不說明其本身就是科學。心理學試圖結合社會環境和人類特徵,甚至歷史進化,建立了一系列系統性的model,從不同角度試圖解釋諸多和人類生活有關的現象。且不說它是不是純科學,這一跨學科的「學科」之誕生和演變,本來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在耶魯的心理學導論里提到,喬姆斯基說,世界上有兩種理論,一種是正確但是無用的理論,一種是錯誤但是有用的理論。心理的複雜性,至少在目前為止,不是那種所謂的「科學」足以描繪的,符合科學的那一部分通常都派不少多少用場,不符合科學定義的反倒能對人起到積極作用。

人的心理機制的外在表現,本質上是內部大量複雜神經運動湧現出來的一個結果。複雜系統就和量子不確定原理一樣,本身是難以導出一個強因果的理論的。即使神經科學在內部機理研究上再發達,也無法通過還原論來合成心理理論。而心理的外部觀察又不可能存在固定的儀器,以人的意識去觀察另一個人的意識最終必然是一個模糊的結果。

所以心理學有一部分也必將有一部分是不屬於所謂「科學」的。


不同的心理學學科/方向有差異。

例如精神分析算作科學就比較困難。

但是認知心理學等,還是比較貼近科學的。


告訴你一個殘酷的現實——心理學並不屬於狹義的科學,它更像中醫而非西醫。當然它正朝著不斷科學化的方向前進,但是否能夠如願則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當然了在我眼裡「非科學」一點也不等於壞東西,「科學」也不一定等於好東西,把不是嚴格「科學」的心理學按照「科學」的方式去運作是否合適我也不好下定論。

另一方面,心理學又並不是迷信,或者說和迷信完全不同,它比迷信要科學得多得多。我認為直接將其劃歸為人文類學科是最為合適的。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心理學是否「科學」而在於它是不是真的有作用——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中醫同樣可以治病一樣。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我並不認為西醫模式的心理學研究會實現,畢竟人的思維過程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徹底的迷。

這問題水太深,我就簡單說說吧,不再深入了。


個人理解:

心理學是科學

科學是理性的,即缺乏人性

心理學非宗教、倫理、文學、藝術等

換句話說,用非科學的方法得出的結論不能成為心理學結論

所以看你怎麼定義了,很多解釋是個人行為,比如弗洛伊德的一些觀點,是非科學的結論,嚴格的說,是非科學,也即非心理學

------------------------

但不一定只有科學才能解決問題,心理也不一定只能用心理學去解釋

崇尚科學的人並沒有鄙視崇尚藝術、宗教等人的權利!!!


這個目前學術界也有很大爭議,至少一些交叉學科應該在科學範疇,比如認知神經心理學。


我學的不是心理學,心理治療學。心理治療學比心理學更傾向於個案研究,更重視每個人的不同。

凡是涉及到意識,變化就是無常的,幾乎無法用『科學』去預測和研究。比如說,如果一個實驗測得某人喜歡抖腳是因為緊張,他下一次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不會再抖腳,而可能用眨眼睛來表示緊張。我們也可以嘗試更精確的測量,比如腦電波測量。。不過許多人經過訓練,連腦電波也可以改變,比如使用生物反饋儀的行為療法。

也就是說意識能改變人的行為和思維世界。

並且,如果非要用什麼測量的方式來預測人的行為,必須對這個測量或的前提有非常嚴格的定義,測量的結果才可以是有效的。

前提兩個字在心理學研究裡面非常重要。

比如,如果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俄狄浦斯情節在西方文化中是兒子殺父親,在東方文化中則常常是父親殺兒子。俄狄浦斯情節是真的存在,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一個研究的結論是俄狄浦斯情節都要殺父親,就是因為錯誤的前提導致了過度概括的結論。

可是又因為心理學研究對文化的理解和定義要求非常高,所以,現實中很難真的限定一個可行的範圍。

那麼意識如何影響自然科學世界的呢?當人們洞悉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時候,才大大的吃了一驚,原來光是波還是粒子取決於人的觀測手段,也就是說是取決於人的主觀觀測角度。想想如果全人類都是色盲,那我們就不可能,也不需要發明彩電這種東西。也就是說,所謂的『科學』諸如物理學,化學,數學,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人的意識存在,人的感官正常,還要人和人對某些數據符號的應用達成了一致。比如說數學裡面說1-1等於0,必須嚴格定義兩個1,否則等式就不成立。

也就是說,我們所謂的科學是建立在無數的,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前提和認同之下。。。哦,你還把科學奉若神明嗎?

注意!!其實人類到目前為止也沒用搞清楚意識是個什麼東西,如果一個東西的源頭都沒有被人搞懂,我們怎麼能說我們懂了這個東西的兒子和孫子呢?所以科學只是人類用於認知世界的工具的一種,絕對不是絕對真理。心理學,其實也是工具的一種。但是凡是要藉助工具去研究世界真相的人,必定會被困擾,因為工具就意味著主觀性。只有直接的用意識本身去認知世界真相,看到的才是真的。所以德奧哲學界後來進入了一個海德格爾的奇葩世界,因為他們認識到了一切奧妙盡在意識中。

所以,德奧的社會科學界,定性研究和個案研究比較普遍。因為從弗洛伊德和榮格開始,人們發現其實人的心理沒有一個可以真正限定的範圍,這世界上的一切,本質上都是主觀的。我敢說,比起許多科學家來說,弗洛伊德是相對對科學本質洞悉得更透徹的人,他發現了觀察者的作用,在物理學界,洞悉了觀察者的人是愛因斯坦。所以弗洛伊德敢說他的理論幾百年以後還會備受爭議。

其實這些東西早就被釋迦摩尼和老子搞明白了,只不過古代人限於技術,再加上徒子徒孫的理解能力,外加怪力亂神。。所以他們並不能像現代人一樣解釋得這樣透徹。

親愛的,掃我關注 安心人際助理


當今現狀是,有科學心理學,也有哲學心理學,甚至精神分析什麼的也算心理學的分支只不過弗洛伊德自己貌似不認可。

在馮特1879年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之前心理學沒有科學一說,只是哲學的一部分而已,從這之後,尤其是心理學引進到美國之後,大大地發展了心理學的科學研究,說白了就是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科學研究,由此成為心理學的主流(沒辦法,在高校嘛,其他的分支只能在野了)。科學心理學這一分支完全符合科學的三大特點,甚至搞實驗心理學的大學教授自己就經常在課堂上用這一標準來揶揄心理學其他分支的研究(如精神分析理論的不可證偽)。


lz的問題提的比較泛,這個問題要是討論起來,幾本書也寫不完,因此只能幫你看看我的個人傾向了~

首先要問心理學是神馬東東?從研究內容上來講肯定是心理了,包括人類的心理和動物的心理(動物心理學)。但是具體到研究的基本理論假設、方法,又有不同派別的心理學。因為我對心理學毫無所知,就不敢亂說了,不過聽說過有格式塔心理學、弗洛伊德心理學這些派別,還有完全有化學信號刺激之類的生理反應解釋心理現象的。不同的派別應該對同一個心理現象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釋,甚至一派提出的問題可能在另外一派看來根本不成其為問題。所以心理學這個名詞可是很複雜的哦~在歷史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算不算科學曾經引起過巨大的爭議(包括馬克思主義。。。)

其次要問科學是神馬?上面的筒子好多認為科學是可以量化、客觀的,其實細細分析一下,這些詞很多只是大而化之沒有什麼信息量可言的。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專門構成一門學科了,名人像愛因斯坦、李約瑟他們都專門討論過,lz要有興趣了解的話可以去讀「自然科學的哲學」(亨普爾)和「科學究竟是什麼」(查爾默斯)這兩本書,iask分享上都有。這兩本書是淺顯的概論性書,不過前面那本有一點一般書上不太常見的嚴密邏輯分析,但是只有幾十頁而已。更多細節可以參考北大哲學系網站http://hps.phil.pku.edu.cn/post.php?nid=3

簡單說下,關於神馬東東算是科學這個問題,從19世紀到今天,有三派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他們都對哲學、經濟學、心理學等許多學科產生了很大影響。

最早的是「邏輯實證主義」。。。各位看官不要看到「邏輯」「實證」的就嚇跑鳥啊,其實簡單的說就是所謂「客觀的」「可以檢驗」的就算是科學,現在大多數人對「科學」「真理」抱的都是這種觀點(上面的筒子們就是)。他的要害在「可以檢驗」上。

但是慢慢的,許多學者發現有很多被公認為是科學的學科明明就包含了不可檢驗的漏洞,舉個例子,宇宙大爆炸理論顯然不可以被檢驗,那誰敢說霍老頭子是搞偽科學的,伽利略、牛頓。。。許多大牛的理論其實經過細心的歷史和科學分析發現是不能檢驗的。從反面上來說,還有些東東是永遠可以檢驗的,或者說怎麼說他都有理——

so~又出來個批評理性主義。。始作俑者是波普爾,這位爺可是英國人評的十大思想家之一,雖然波波本人是英國人》《!!!他認為科學的基本特性不是可以「證實」而是可以「證偽」,所以他那一套江湖又稱「證偽主義」。相對論這麼說來就肯定是科學了,因為從相對論可以邏輯的推導出在日食時太陽邊緣的星光會偏折0.87角秒,這個明確的可以觀察的推論保證了它肯定是能被證明是假的。在1919年,一個英國考察團真的在巴西觀測到了光在日全食時的彎曲。但是要注意,這個觀測的並不是保證相對論是科學的證據,不然就成了上面的波波反對的實證主義了,它僅能保證在能證偽但是還沒有被證偽的情況下,相對論仍然保有作為「科學」的人格~和一般人的觀念不同,波普爾的證偽主義絕不保證科學是永遠正確的,他只把「可證偽性」所蘊含的開放精神作為科學的特徵。波波同時是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理論的最大批判者,因為這兩個都不具有可證偽性,而是百說百對的~他同時也是對西方政治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人,寫了本有名的書叫《開發社會及其敵人》~大家一定知道索羅斯,就是那個金融大鱷,他就是波普爾的學生!

可是後來到了七幾年,又跳出來個美國人叫羅伯特庫恩的,這位本來是學物理的,後來因為在讀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過程中的疑問跑進哲學圈子裡,他的發現是實際的歷史上,「證實」和「證偽」根本都是痴人說夢,根本找不到什麼嚴格客觀的邏輯標準劃定誰誰誰是科學的,誰是科學還得有當時的歷史文化說了算~當然他的理論可比這複雜多了。。。。。

再後來經過這麼幾番折騰,大夥都發現神馬是科學這個問題太tmd複雜了,就紛紛知難而退了,這個問題從80年代可是就沒這麼熱門了,不過在80年代的中國還是曾經引起過熱潮的~不信諸君調查下那個時候成長起來的社科、自然科學方面的學者,好多都曾經提到過他們受庫恩啊波波啊什麼的影響~

扯遠了這麼多,不但沒有幫到lz,可能還讓lz更迷茫了。。。要是我個人意見的話,就我接觸過的把人拉去做問卷、測心電、做實驗那種心理學。。。不對路子(這裡的學心理的別k我啊)。。。但是我相信,人類的心理是可以研究的~至於方法嗎。。。總之我覺得上面那種不對路子就是了。。。

剛剛註冊回答的第一個問題,答這麼長,好累。。。。不說能幫到你,希望提供的那些資料能幫lz在這方面多些想法吧:)


心理學是科學

但許多流行的研究心理學的方法很不科學


不是所有的心理學都是科學。

心理學中特別是基礎心理學方向較為科學,比如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講究的是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得出結論。具體為先做實驗設計,設置自變數、應變數和控制變數,通過實驗獲取被試反應數據,用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最後得出結論。

應用心理學方向的學科如心理諮詢等則不是嚴格的科學,許多理論和方法由大心理學家所創,比如精神分析等,沒有科學依據,但臨床證明是有用的。心理諮詢理論與技術課的徐光興老師認為:「心理諮詢是科學、哲學和藝術的結合。」


科學的三大特點:可重複驗證、可證偽、自身沒有矛盾。

所以說「心理學是不是科學」,這個問題不能這麼問,心理學本身就是個寬泛的範圍,只有滿足了三大特點的學科分支,才能被稱為科學,反之不是,如弗洛伊德的學術就不是科學。


跟知友 @林古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然後有了下面一段對話。原地址如何使一個民哲/民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民哲/民科? - 林古的回答

對話之前:我的結論是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思維,大腦,行為的科學。

林古朋友的結論是因為約定俗成的科學的概念而言,心理學不是一門科學。約定俗成的科學概念是可證偽,邏輯自洽,可重複性。

----------------------------------------------------------------------------------------

馮川:心理學是科學

林古:抱歉,心理學只是研究手段中使用了很多物理生物學的手段而已,但是理論層面依然遠未達到科學的及格線。

馮川:理論層面上科學的及格線是什麼?
等我回去翻翻書 摘一段

林古: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改變這個原則夠么。。。。

馮川:多謝你這麼一說,我翻到了這個玩意兒的定義。

A scientific theory is an explanation for a
large number of finding in the natural world, including the psychological. 因為是心理學教材,所以扯了一下心理學。

然後又翻了翻別的natural science的教材,發現science is a system of knowledge built and organized with scientific
method and thinking.

然後學心理學的第二個環節就是research method,第一個環節是定義。這個research method就是scientific method中的各種原則、手段、注意事項。

至於 scientific thinking,那是第一課的內容。Principles: ruling out rival hypotheses, correlation isn"t
causation,falsifiability, replicability, 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 Occam"s razor. 所有心理學理論必須遵循上述六條原則。

至於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改變,這個還真的符合,畢竟我們是根據實驗結論來的,不是自己瞎猜的。這是psychology和common sense的區別。

我覺得心理學已經是按照科學的手段方法來實驗、研究、統計,然後得出個結論還要按照科學性思維去批判半天,這樣應該算是一門科學了。

林古:能讓你有動力去發現更多我很開心,但就像這個行為一樣。沒有任何理論能搞徹底告訴我為什麼這樣以及是不是一定會這樣。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而言目前也只能做到「儘可能按照科學的手段方法來實驗、研究、統計」。而不是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毫無疑問,後者才是門檻。就好像你盡量努力去賺錢成為一個億萬富翁不代表你已經是個億萬富翁了。

馮川:「而不是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
這句話根據在何處?

因為不管從什麼方面來看心理學已經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了。而且心理學也不是正在努力賺錢,而是已經賺到了。

如果非要說心理學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那麼請問什麼學科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他們形成的科學理論體系又是什麼?

林古:重複驗證,邏輯自洽。有什麼心理學理論體系做到了么?

研究物的基本都做到了。研究人的基本都沒做到。他們的體系就是我們現在所學的種種學科。

馮川:...我在上面說了,所有的心理理論都要遵循的原則裡面就有replicability(重複驗證)。至於邏輯自洽,ruling out rival hypotheses和falsifiability不就很好地解決了么。話說這兩個定於源於何處?

林古:研究對象的說謊的可能性把你上面這三條都秒了。

馮川:也就是說科學的理論體系就是他們的體系就是研究物的體系?

林古:不,是人的思維的複雜性遠超目前技術水平,人看不見山頂。並不代表山頂不存在。只是人的目力不夠而已。

人本身也是物的一種。是有被完全分析這個可能性存在的,但目前沒有,而且目前人文類學科幾乎都把人不當做物分析,這完全杜絕了這些理論成為科學的可能。

林古:心理學是人文學科中的某些分支是很接近把人當作物分析的,但是目前技術下也不可能得出自洽的理論。所以無法稱之為科學。

馮川:這個心理學家已經考慮過了,所以在研究的時候不會告訴研究對象實驗的目的,同時不會直接提問有關問題,而且有雙盲實驗的存在,別說實驗對象說謊,實驗設計者想說謊都不行。

PS: 大多數心理學實驗甚至都不需要實驗者說話,而是直接測繪行為,更別說神經心理學那種連人都不管了。

PPS: 你提到的實驗者說謊的問題,在物理學、生物學上面也有,就是所謂的觀察者效應和測不準原則。如果說實驗者說謊就能「秒」了科學原則的話,那物理學和生物學這兩門科學也沒啥科學原則了

額,那我想問一下,如果說實驗目標的複雜性遠超目前技術水平,即我們無法完全分析其可能性的存在,那麼說研究這種目標的學科就不能是科學了么?

林古:那當然不是。目前對任何學科都沒有認識完全。但至少都認識到了一部分規律,因為研究物的學科的出發點沒問題,都是把物當作「物」來研究。所以在已認知的部分,這些學科是做到了理論自洽和重複驗證的。而人文學科不客氣的說幾乎所有學科的出發點就錯了。他們把人的整體當作一個基本點出發來做研究,那在這之上建立的所有理論都必然是錯的。是無法被重複驗證和邏輯自洽的。頂多和中醫一樣,算經驗學。這如何稱之為科學。心理學裡其實分支也很多,把人的個體作為基本點的肯定都錯了。把人當物的又沒有這個技術水平,所以還無法稱之為科學,不過我覺得在幾十年後,心理學裡的某個分支應該可以踏入科學的範疇。未來心理學和生物學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的。其實現在就已經在模糊了。

馮川:心理學只是研究手段中使用了很多物理生物學的手段而已,但是理論層面依然遠未達到科學的及格線。-&>科學理論的及格線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改變-&>這個不是科學原則

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而言目前也只能做到「儘可能按照科學的手段方法來實驗、研究、統計」。而不是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已回答,已經形成了

重複驗證,邏輯自洽。有什麼心理學理論體系做到了么?-&>做到了

研究對象的說謊的可能性把你上面這三條都秒了。-&>物理學和生物學躺槍心理學是人文學科中的某些分支是很接近把人當作物分析的,但是目前技術下也不可能得出自洽的理論。-&>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說的是theory,而不是hypotheses,所以理論是自洽的。

不,是人的思維的複雜性遠超目前技術水平,人看不見山頂。並不代表山頂不存在。只是人的目力不夠而已。-&>那當然不是。(自問自答)

你覺得心理學,你說的人文學科,把人的整體當作一個基本點出發來做研究,那在這之上建立的所有理論都必然是錯的?

林古:1.請舉出來形成體系,做到自洽的心理學理論。

2.沒錯,注意這不代表總結的錯誤,而是解釋的錯誤。就像中醫。

其實比較公認的「科學「定義的限定原則就是邏輯自洽,可證偽和重複可行。而把人當做物來研究則是在討論的時候發現的一個原因。因為人文學科沒有把人當作物來研究,那麼必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出可自洽的理論。

馮川:我得先證實一下

如果能舉出成體系的理論是不是心理學就是科學的?

還有啊,您能說一下什麼是自洽么?

關於問題2 我列在下面的最後一條了

我列一下啊

心理學只是研究手段中使用了很多物理生物學的手段而已,但是理論層面依然遠未達到科學的及格線。-&>科學理論的及格線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改變-&>這個不是科學原則

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而言目前也只能做到「儘可能按照科學的手段方法來實驗、研究、統計」。而不是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已回答,已經形成了

重複驗證,邏輯自洽。有什麼心理學理論體系做到了么?-&>做到了

研究對象的說謊的可能性把你上面這三條都秒了。-&>物理學和生物學躺槍心理學是人文學科中的某些分支是很接近把人當作物分析的,但是目前技術下也不可能得出自洽的理論。-&>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說的是theory,而不是hypotheses,所以理論是自洽的。

不,是人的思維的複雜性遠超目前技術水平,人看不見山頂。並不代表山頂不存在。只是人的目力不夠而已。-&>那當然不是。(自問自答)

心理學,你說的人文學科,把人的整體當作一個基本點出發來做研究,那在這之上建立的所有理論都必然是錯的-&>前提是錯的,心理學不是將人的整體作為一個基本點出發做研究

話說,介意我把對話發到你剛才給我的問題下嗎?我覺得這個討論也是關於心理學是不是科學展開的

公認的科學定義的限定原則從哪裡來的?因為我這邊找不到文獻出處。

算我多嘴一句,您還沒弄明白心理學的定義(畢竟您還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整體),怎麼就能下結論說心理學不是科學呢?

BTW,是不是該就這一點道歉?

林古:

1.你當然可以發。

2.科學沒有絕對公認的限定原則,因為這個作為一個詞它本來就只是作為交流工具的語言的一部分。是人為創造的。自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這本身就是人文學科不科學的一個例子。但是就約定俗成的科學的概念而言。可證偽,邏輯自洽,可重複性是必須達到的標準。

3.我說心理學研究對象是人的整體並非指定義。你理解狹隘了。我是說心理學並沒有從腦細胞甚至腦神經甚至原子或者更小的範疇------也就是「物質「的角度去研究----技術上目前也達不到。也只能從更大範疇去理解了-----比如人的」精神「」思維「,這就是我說的,研究對象是人的」整體「。所以目前的心理學可以歸結為經驗學,而非科學。

我前面已經反覆解釋,不想再說更多。

有的心理學分支是從」物質「的角度去研究,但是因為技術限制也無法得出成體系的結論,有方向無體系也不能叫做科學吧?

4.為什麼要道歉?我有對你人身攻擊嗎?既然是討論問題我為什麼要道歉。如果你願意倒可以為自己的理解不足而自責一下。

馮川
回復 林古(作者)

我列一下啊

心理學只是研究手段中使用了很多物理生物學的手段而已,但是理論層面依然遠未達到科學的及格線。-&>科學理論的及格線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改變-&>這個不是科學原則

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而言目前也只能做到「儘可能按照科學的手段方法來實驗、研究、統計」。而不是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已回答,已經形成了

重複驗證,邏輯自洽。有什麼心理學理論體系做到了么?-&>做到了

研究對象的說謊的可能性把你上面這三條都秒了。-&>物理學和生物學躺槍心理學是人文學科中的某些分支是很接近把人當作物分析的,但是目前技術下也不可能得出自洽的理論。-&>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說的是theory,而不是hypotheses,所以理論是自洽的。

不,是人的思維的複雜性遠超目前技術水平,人看不見山頂。並不代表山頂不存在。只是人的目力不夠而已。-&>那當然不是。(自問自答)

心理學,你說的人文學科,把人的整體當作一個基本點出發來做研究,那在這之上建立的所有理論都必然是錯的-&>前提是錯的,心理學不是將人的整體作為一個基本點出發做研究

科學沒有絕對公認的限定原則-&> 但是,其實比較公認的「科學「定義的限定原則就是邏輯自洽,可證偽和重複可行

這本身就是人文學科不科學的一個例子。-&>這是你自己給科學的定義,而不是人文學科。

我是說心理學並沒有從腦細胞甚至腦神經甚至原子或者更小的範疇------也就是「物質「的角度去研究----技術上目前也達不到。也只能從更大範疇去理解了-----比如人的」精神「」思維「,這就是我說的,研究對象是人的」整體「。-&>Psychology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mind, brain, and
behavior. Psych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pans multiple levels of analysis.
Six levels: social level, behavioral level, mental level,
neurological/physiological level, neurochemical level, molecular level.

馮川:你最新的回答我回答了,在上面帖子的最後兩句,還有就是你指的

但是就約定俗成的科學的概念而言。可證偽,邏輯自洽,可重複性是必須達到的標準。

是和誰約定俗成的?沒有文獻參考的約定俗成么?

BTW: 不重要了,因為在我貼的東西裡面,我已經找到了Psychology as the scientific study了,你不承認的話╮(╯▽╰)╭就貼個更權威的不是你說的話吧。

林古:呵呵。這樣好不好。你找到了說心理學是科學的文獻並以此認為心理學是科學。同時你承認心理學無法達到」可證偽,邏輯自洽,可重複性「,所以我不認為是科學。可以了么?

馮川:你的這三個原則是哪裡來的?我只要知道了這個覺得就沒有遺憾了。

BTW:首先,心理學理論的提出意味著有邏輯自洽性,否則科學界(注意是科學界不是心理學界)不承認。其次,我在上面說了,所有做過的心理學實驗和得出的結論必須有falsifiability和replicability。所以說這三個都符合了呀,你怎麼就又要讓我承認無法到達了呢。話說,心理學滿足證偽和重複性兩個原則是Scott O. Lilienfeld, Steven Jay Lynn, Laura L. Namy, Nacy J.woolf說的。我也沒臉自己瞎說。


美國心理學教材大多對心理學的定義是:對心理過程和行為的科學研究。

從研究對象來看,心理過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心理學家通常在研究手段和方法上使其更加科學。在馮特的實驗心理學誕生之前,心理學家大多採用現象學和思辨的方法,比如弗洛伊德研究個案而推出自己的潛意識理論。從馮特建立實驗室之後,科學方法開始廣泛採用,包括嚴格控制實驗變數,採用定量、統計的方法得出結論,比如心理測驗。現在心理學研究的手段越來越先進,像腦電、生理記錄儀、核磁共振等等,逐漸使看不見的心理過程用一個更直接可見的方法顯露出來。

心理學的多學科交叉和在多方面的實際應用已經證明了心理學的研究對社會、人類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當我們覺得一個問題很難回答的時候,我們就說「這真是一個好問題」。我挺願意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心理學學生,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心理學是科學嗎?它如何證明自己的科學性?」然後感到被挑釁的我會回答「那什麼是科學?中醫是科學嗎?如果是你怎麼證明它?如果不是你為什麼相信它?」

我和提問者都避開了核心的問題:如何定義「科學」,「科學」和「非科學」的界限在哪?在這些問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是波普爾的觀點,即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別在於經驗上的可證偽性。他的這個觀點很特別,因為我們平常強調「提出假設,然後證明其科學性」,而他則認為,只有能被證偽的才是科學。他強調,科學理論都只是暫時的、尚未被證偽的假設。就好像曾經科學家們認為世界上最小的粒子是「原子」,結果後來「質子」「中子」被發現,使這一命題成為「被證偽的假設」。也就是說,「科學」不代表著「絕對真理」,一些我們堅信的所謂「科學原理」,只在目前這個時空是正確的,也許在以後會被推翻。這是一個相當動態的觀點。

但波普爾堅持,科學與非科學之間的劃界標準絕不是「意義」和「無意義」的劃界標準。相反,他認為宗教、神話和形而上學等命題,雖然不是科學陳述,但他們有自身豐富的意義和價值,有些可以成為科學猜想的源頭。他甚至認為許多被他稱作「偽科學」的理論,如弗洛伊德心理學,本身可能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他們的學說有可能是正確的,只是不具有可證偽性,無法在經驗上予以檢測。也就是說,在波普爾的概念里,「科學」和「真理」不能劃等號,「科學」跟「有意義」也不能劃等號。

波普爾的觀點是相當發人深省的。為什麼我們在做心理學研究時,那麼強調邏輯的嚴謹性,強調數據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多地採用測量法、實驗法,而越來越少地使用觀察法、個案法?因為比起波普爾,更為大眾的觀點是「只有邏輯命題和科學(經驗可檢驗的)命題才是有意義的」(這是邏輯實證主義的觀點)。而我們不喜歡和恐懼被質疑「心理學的結論沒有科學性」,彷彿若心理學不被承認是科學,它就失去了吸引力和意義。但是,如果按照波普爾的觀點,我們為什麼要糾結於是否「科學」,有沒有「科學「之名為什麼對於我們而言這麼重要呢?作為心理學者,我們是否太過在乎「是否科學」這一「評價標準」,以至於在多個方面束手束腳,大大地限制了想像力和創新思維——我們不敢大步走,因為只有一步接一步、一環扣一環才能與「科學」碰得上面。

因此,我自己的觀點是:「科學」和「非科學」的界限在於「信」還是「不信」。如果你相信一個結論、一項研究、一門學問是「科學」的,它就是科學的。既然我們對「科學」和「非科學」提不出一個絕對的、讓所有人信服的界限,那為什麼不放寬標準,讓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標準評判「科學」和「非科學」?世界上有那麼多人,而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所有人都迷信權威、禁錮自己的思想,如果每個人都「非科學不信」,那這個世界也就無所謂繁榮熱鬧、百家爭鳴的美了。

最後,從我自己的判斷標準,心理學是科學,中醫也是科學,嘿嘿。


我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而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必然會跟隨歷史發展而發展,心理學還是很新的學科,任何定義都無法確切的描述。

說了一堆廢話,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心理活動難以用科學方法來證實,只能說心理活動帶來的行為可以用來觀察。其實心理本身附帶的主觀性已經很難客觀的用物化來描述和測量。


我在看的這本書里說,是不是科學取決於有沒有用systematic observation和direct experimentation,取決於尋找答案的方法而不是研究的內容。像占星學之類用個人感受或常識來研究的主題是不能算為科學的。而心理學是科學。


以前的心理學像個迷了路的孩子,它其實有家,哲學是它的母親、人文風俗藝術等等同屬一家;在很多敬業的社會和人類工作者的精心呵護下,現在它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以後它會逐漸成熟長大,「人學」應該是它成長的方向。 其實LZ這個問題遠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感興趣的話可搜索《批判心理學》(這個從事心理學工作多年的作者對這個問題有很直接深入的寶貴思考)來看看,若覺得費時費腦,先可以看看這個:(請把鏈接複製完整才能看到原文) 存在決定意識抑或物質決定意識——試論中國諮詢心理學的發展道路 http://user.qzone.qq.com/12757159...!app=2via=QZ.HashRefreshpos=1286157479


不能完全說是,也不能完全說不是。當人的心理符合科學解釋的時候,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當然更多的時候是不能用科學來解釋的。有很多東西都像心理一樣,處在一個模糊的界限上。


心理學是由嚮往科學的文學家建立起來的。後來為了增加可信度,竭盡全力加入科學內容。

喔,我這不是在說經濟學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因為自己比父母過得好而產生罪惡感,應該如何調節?
怎麼看待如今的隨禮(份子錢)有時成為一種手段和負擔?
為什麼有的人對別人摸他頭反應過激?
怎麼看待知乎中用各種稀奇古怪頭銜的人?
同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為什麼很多奇幻場景可以想像,但四維空間就不行?

TAG:心理學 | 科學 |